文艺心理学思考题z

文艺心理学思考题z
文艺心理学思考题z

第一章绪论

名词概念:

文艺心理学

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

文艺心理学与文艺学的其他分支相比,有自己的优势:文艺心理学能进入到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所无法深入的领域,能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的深处。例如关于艺术本质问题,文艺哲学往往从哲学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角度,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和生活的基本关系,但这样做无法揭示艺术活动中审美主体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长期争论不休的形象思维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只是从哲学思辨的层次对形象和思维、感性和理性进行宏观研究,不深入到创作过程中直觉、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就很难对形象思维问题作出科学的阐述。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四个部分: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第二章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

名词概念:

潜意识

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原型

所谓原型,是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结构,是集体无意识中能够体验到的一种印象或意象。原型,有时也叫原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在心灵中的表现。所有原型的集合即构成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超个体性、种族继承性、抽象性和符号性

俄狄浦斯情结

恋母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双眼,流放了自己。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

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集体无意识

(或称种族无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积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是难以意识到的,但它们又在不断寻求各自的外在表现形式,于是就通过梦、幻觉、想象和象征等形式表现出来。集体无意识处在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支配着人类的行为,但它是由人类世代遗传保留下来的一种原始经验和普遍精神,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经验模式。

高峰体验

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最激动人心,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完善和最和谐的最佳状态的极乐的瞬间体验。高峰体验具有普遍性、突发性、短暂性、自发性、被动性等特征

自我实现

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个性的实现。即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包括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充分发展。二是个人潜能的实现。即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健康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更务实、更能干的自我实现者。二是超越型自我实现。主要是指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而具有更丰富超越体验的人。

1、梦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应当如何理解?

首先,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而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意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其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第四,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梦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

2、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在今天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怀疑,但是却又被外行地运用于艺术问题和美学,而且经常是以一种错综的或歪曲的方式去运用,因此,有人坚决反对把精神分析运用于艺术之上。但是,如果谨慎地应用同时又不排斥其他资料,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解释依然是深刻的解释。

3、谈谈原型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艺术中的母亲原型之所以能独立地形成,同人类寻求保护和得到养育的集体无意识有着一定

的内在联系。这样母亲原型就更具有普遍的力量。不过,由于母亲这种预先形成的心像在不同的婴儿和母亲之间的现实关系中存在,就逐渐呈现为不同的确定性形象,与此同时也就产生变体,但是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定向,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意味着养育、保持、帮助、献身和肥沃、丰饶等,而这些不能不说是人类有关母亲的集体无意识内容。正是这种深层的东西成了母亲原型在艺术中成为永恒的感人至深的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简述荣格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一件事情明明有违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思维,于是我的无意识、他的无意识,以及众人的无意识汇聚成流,造成了使“不正常”现象成为“正常”的“集体无意识”。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模式,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所有的原型的集合构成了集体无意识。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贡献:高扬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涉及到具体的实证分析,那种先验论气息大大减少,也就是说,空想、推论的成分大大减少。

局限:他的分析心理学和原型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将鲜活的艺术作品还原为原型的做法以及将创作过程的非自觉性强调到极端的做法,值得商榷。

5、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提出了两条重要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组织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二,同形论,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6、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

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结构的内在形式。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所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以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便被沟通了。

7、如何评价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

高峰体验对人的身心、态度、个性乃至人的自我实现确实有较大的积极作用,马斯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提高了我们对其价值的认识,但是个性完善、心理健康受许多因素制约,既有类似高峰体验的主观因素,又有与高峰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的客观因素。即使情感因素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个性完善和心理健康在某种意义上不可缺少。如果孤立而非系统地看待高峰体验,看不到其它因素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与高峰体验的相互关系,就不免夸大其价值。马斯洛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8、谈谈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

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是超越性体验的世界,是人们直接了解人类的最高美德与理想,是马斯大林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层次,是同人类的终极价值与存在价值联系在一起。在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中,艺术无疑是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存在性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性价值更是艺术以外的

重大问题。

第三章文艺家的个性心理结构

名词概念:

个性心理结构

心理学上所谓的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不尽源泉。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即人的性情或脾气。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稳定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童年经验

指“童年体验”。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童志等。

1、谈谈个性心理结构对创作主体的制约作用。

文艺家的个性心理结构,制约着他的创作。第一,优异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素质,能使作家艺术家的感觉、知觉、感情时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使他的内心体验变化多端,使他的回忆、联想、想象显得丰富多彩而又美妙奇特。第二,优异的个性心理结构能使文艺家成为全面地表现人的自由本质的创作主体。艺术创作就是心灵的自由创造,是创造主体同客体结成特殊的审美关系以后,以其最大限度的心灵主动性去改造客体、再造客体的创造活动。

文学艺术家在感受外物刺激的基础上,依靠自由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借以表现人的情感,并从这种创造中发现自己,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这也就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实现。

2、谈谈童年经验在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中的作用。

童年经验是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的“根基”,童年经验生成并建构文艺家一生审美心理的意向结构,童年经验决定了文艺家一生的个性气质、感知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

作为建构文艺家审美心理生成的重要因素,童年经验比其它任何时期的经力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童年经验就是文艺家最有个性最有价值的“不动产”,是文艺家创作的不竭的源泉,在文艺家从事创作时他会执拗而自然地流淌和复呈出来。

3、谈谈心理创伤对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的影响。

第一,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造成文艺家思想的深刻性和敏感性。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往往使文艺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对生命存在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文艺家思想的深刻性和造成认知敏感度的增强。

第二,心理创伤造成文艺家个性气质的内向抑郁和孤独意识。文艺家的抑郁气质和孤独意识能给他的作品染上一种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独有的思想和情感深度。文艺家的抑郁气质和孤独意识除了先天遗传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的压抑与群体的隔离。

第三,在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中,母爱对文艺家审美心理的生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在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中“母性教育”对于一个文艺家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章文艺家的心理体验

名词概念:

审美体验

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丰富性体验

文艺家的丰富性体验,指的是文艺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丰富性体验是一种欢悦、幸福的体验,它使文艺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的心灵的美好。我们这里所说的丰富性体验,主要是指文艺家童年时期的丰富性体验。童年时期的丰富性体验是文艺家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失性体验

缺失性体验,主要是指文艺家对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类缺失的体验。孤独体验

所谓孤独体验,是指个体因在人际关系中未能满足自己的社会期望,在主观上产生自己被忽视、被遗忘、被他人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感受,从而引发的一种心理状态。

神秘体验

神秘体验包含三个要点:一是假定并相信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现实的存在;二是这种终极现实是超日常经验、感官经验与逻辑理性的,它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契合、顿悟、启示等才能把握;三是当主体通过神秘的感悟与“最高的存在”达到契合时,会产生一种迷狂式的同一性体验。

归依体验

所谓文艺家的归依体验,就是文艺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达到的神圣感受和永恒的境界。它是一种结束无意义生命以后重新获得生命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和幸福感。

1、体验有哪些特征?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

(一)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

文艺家的心理体验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这是生命哲学和心理美学的一贯传统。

(二)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

由于体验直接指向人的生命,以生命为根基,所以体验与带有认识色彩的经验不同,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可以说,情感是体验的核心。

(三)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

首先我们看体验与经验的区别。经验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主客之分。主体认识客体。主体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与存在,客体也不会“丧失”自己的存在。

(四)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体验的忘我性,是将情感移置于对象,这是一个“入”的过程。但是正如王国维所说,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

体验的生命与艺术活动的关联。(同构)

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艺术家体验(或者说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活动的心灵性是同构对应的。可以说,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表现。艺术所表现的常常是外在的人、事、景、物,但所表现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来的火花,属于他的内心世界。

2、谈谈审美体验在艺术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2)体验促进了艺术家美学生命的生成。

文艺作品是文艺家的美学生命的实际呈现,文艺作品呈现的艺术世界就是人类的情感世界、体验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的人类学意义就在于它为人们的存

在、人的心理呈现了一片诗性的、感性的乐园,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3、丰富性体验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1)丰富性体验使文艺家获得良好的文化教育。

良好的文化教育正是今后文艺家从事创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知识准备。不管是巴

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海明威,还是曹雪芹、鲁迅、沈从

文、金庸,童年时期都处在一种物质优裕、文化教育良好的丰富性体验之中。

2)丰富性体验使文艺家树立起创作的自信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文艺家的自信心、自尊心等品质与其童年经验密不可分。弗洛

依德认为: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母亲的充分的爱和信赖是其未来事业的一种宝贵的

支持。儿童如果得到母亲充分的爱和依赖,他就会努力通过创造性活动来表明母亲

对自己的评价是正确的。

3)丰富性体验为文艺家创造了最佳心境。

良好的心境可以调动文艺家所有的心理机制,使他的情感、想象等功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雪莱在《为诗一辩》中说:“诗是最幸福最优秀的灵魂处于最美的最幸福的时刻那一刹那的记录。”

4、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

(1)艺术家的体验生成总是与他的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童年经验有艺术家的个性铸造上有重要意义。(3)痛苦的童年经验常常能使艺术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博大的同情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4)童年的痛苦体验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它造就了艺术家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艺术家一生的体验都要经过这个结构的过滤和析光,因此,即使不是直接表现,也常常会作为一种基调渗透在作品中。(5)童年经验包蕴最深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可以说它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审美体验。(6)童年经验之可贵在于它是审美的非功利的,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体验。因而,童年经验作为建构艺术家体验生成的重要因素,比其他体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5、谈谈文艺家的孤独体验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1)孤独体验与文艺家的个性气质特征。

文艺家的美学生命主要是他的独创性,而富有独创性的文艺家恰恰是受社会群体排斥的人。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总是强烈地倾向于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异端”因缺少这种相似性而备受排斥,因此,独创意识是使天才文艺家不能不受排斥、不能不孤独的首要原因。

2)孤独体验与文艺家的创作动力的关系。

文艺家孤独的悲剧性在于:由于它们的超前和先知,造成他们既见弃于群体与大众又不愿抛弃群体与大众的内心冲突。博大无私的爱是伟大文艺家的最大财富,也是他们的最大特征。博大的爱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合群倾向,有与人类沟通心灵、交流感情的强烈愿望,但人类大众对他们先知先觉的不理解,恰恰又使他们的愿望和情感受阻,不得不咀嚼孤独的痛苦。

3)孤独体验与文艺家个性气质的生成。

文艺家的孤独体验作为一种后天的社会文化因素,塑造出一种独特的抑郁气质和孤独意识。而文艺家的抑郁气质和孤独意识又会熔铸到作品中,塑造出浸润着文艺家个性气质和孤独意识的独特的人物形象,从而给作品带来一种鲜明的个性色彩。

6、缺失性体验为何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

缺失即未满足,此时主体为确缺失,求得满足,会调动自己的各种心智力量。缺失激发着认知活力。缺失使艺术家深感痛苦,同时往往也激发了他们的意志和创造的冲动,促使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包括文学创作活动,去努力重新建设一个世界。也就是说,他们的缺乏性体验成为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

7、艺术家超越实用功利对艺术创作有何意义?

艺术家的文学艺术活动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超越,艺术家如果过于讲究实际,在艺术上就很难真正有所创造。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为了维护自己的艺术理想,常常需要做出牺牲,这即是对实用功利的一种超越。只有超越了实用功利才能达到艺术创作成就高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8、是否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有神秘体验?为什么?

不是的。因为由神秘体验进入归依体验,丰富多样,因人而异,一般依据其归依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种比较典型的类型,二是向宗教的归依;二是向自然的归依;三是向童年的归依。所以说,并不是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有神秘体验。

第五章文艺创作心理

名词概念:

柏拉图的迷狂说

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白日梦说

“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

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不只是认为作品的诞生与幻想有关。他还认为这种幻想是一种未完成的愿望的满足,是“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一个幸福的人绝不会幻想,只有一个愿望未满足的人才会。”“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有关联。”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未满足的愿望很大程度上是对欲望的渴求。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者会小心地在别人面前掩藏起自己的幻想,因为他觉得他有理由为这些幻想感到害羞。正如他认为性冲动在梦中会以扭曲或变形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样,他也认为作家在写作时,同样会通过改变或伪装来减弱他利己主义的白日梦的性质。

审美情感

所谓审美情感,是指文艺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过去的体验进行了沉思、玩味、梳理和加工,从而净化和升华了“第二度情感”,它是一种既获得了鲜明形象的直观,又超越了私人功利的、纯净了的可供心灵享受的情愫。

艺术知觉

艺术知觉是一种审美知觉,它是艺术创造心理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情绪性、多样性、独创性。

审美无意识

审美无意识,是指进入审美状态的无意识,它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始终,起着素材的无意识积累、意象的无意识组合、结构的无意识建构等作用。

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是文艺家在审美活动中不自觉地迅速、直接把握创作对象的认知心理能力,是文艺家主客体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一种挣脱了理性分析而能直接、整体、本能地把握世界精神和人类意识的能力。

创作动机

(潜动机、显动机、动机簇)

创作动机,是基于文艺家的生命需要而发生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所激起的指向特定创作对象的心理原动力。创作动机包括潜动机、显动机和动机簇。

创作潜动机,是深藏于文艺家的深层心理意识之中的创作动机。它是人生经验积淀与无意识之后,长期碰撞、结合的结果。

创作显动机,是文艺家在创作冲动勃发前后有迹可循的心理动力过程的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簇,是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从簇现象,它是多种不同动机的集合。创作构思

创作构思,是指创作动机萌发以后,到用文字符号传达外化之前,文艺家依据对创作对象的思考、体验、想象、全面设计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预构”过程。

1、审美情感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1)审美情感是文艺创作的推动力。

文艺家的创作冲动起源于情感动力,它是人的需要与动机的动力作用在创作中通过情感而体现出来,并始终伴随着创作活动,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全过程。

(2)审美情感是作品组构的艺术链。

审美情感在文艺创作中,对材料起着黏合剂的作用。将诸多的单个材料串缀在一起,形成珍贵的艺术珍品。

(3)审美情感是形象与思想、感性与理性、主体与客体融合的中介。

这当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是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在文艺创作中,情与理总是互相传渗透,互相融合。

(4)审美情感是作品艺术魅力的激活素。

没有情感的作品,读起来干涩乏味,如同嚼辣;情感不真挚的作品,会使人感到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只有那些倾注了文艺家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产生极大的动情力,使读者心荡神驰。

2、文学家的艺术知觉和心理定势的关系。

作家的心理定势对于客观生活所提供的信息,起着一种主动的探测、贮存、加工、控制、检索、定向的作用,它是社会生活信息转换为艺术知觉的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

3、谈谈审美无意识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审美无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全过程。其作用集中体现在素材的无意识积累、意象的无意识组合和结构的无意识建构三个环节上。

(1)素材的无意识积累

素材的无意识积累是自觉创造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替创造设置材料库。

(2)意象的无意识组合

(3)结构的无意识建构

4、谈谈审美直觉的特征。

(1)直接性。即文艺家直接、本能地把握审美对象。

(2)经验性。审美直觉之所以具有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的能力,刹那间能够不加思索地作

出审美判断,是因为它是建立在文艺家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理性经验积淀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审美直觉在具有直接性这个特点的同时,又含有经验性的特点。(3)整体性。其内含有三:一是审美对象被文艺家直觉时,是以完整体出现的;二是直觉

具有整体地把握对象的能动性,它能经由某个局部就能把握到对象的整体;三是在直觉对象时,文艺家的感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可以广泛、综合地显示对象的整体面貌。

(4)情感性。审美直觉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体验与认识、情感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独特能力。

离开人的情感,就不会产生审美直觉。

(5)模糊性。感性形态的审美客体本身就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其内涵必然是丰富、复杂、

模糊的。而文艺家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也是多侧面、多层次的。这样就自然促使审美直觉在审美判断中表现出模糊性、朦胧性。

5、谈谈审美直觉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1)审美直觉能诱发文艺家的创作冲动,帮助文艺家迅速捕捉审美对象,直接把握其内

在审美价值。

(2)审美直觉能帮助文艺家克服写作障碍,疏通文路,完成艺术构思,促进艺术内形式

与外形式的生成。

(3)审美直觉参与审美想象,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4)审美直觉在审美接受中有着直接、整体把握作品的功能和能动性创造。

6、试探潜动机的品格和内在机制。

潜动机有某些羞于启齿的成分。由于不符合意识自我的价值观念,难以获得认同。潜动机只能隐藏在阈限之下,客观存在是真正的动力源。潜动机的内在机制表现为直觉表象;外在机缘;情绪情感;解构重构等,创作潜动机十分复杂,千万不能把它简单化。

7、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

第六章文艺作品的心理分析

名词概念:

情结

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

纳西斯情结

即所谓自恋情结。自恋一词的英文是纳西斯,得名于古希腊的一则神话。传说古希腊一个名叫纳西斯的少年,在河边看到自己水中的影子俊秀可人,顾影自怜, 终于相思而死。死后化作了美丽的水仙花。

自卑情结

从广义讲,它泛指对自己持批判或否定的任何态度,而在这种态度的背后,则是一种无能感、无力感、弱小感或恐惧感。自卑感起源于幼年时期由于无能,因而产生的不胜任、痛苦的感觉。自卑心理易使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表现出来,由此上升为“自卑情结”。

约拿情结

经常阻碍人们向自我实现发展的一种障碍叫做约拿情结,或者说是害怕最高成就。约拿情结的特点是企图逃避命运,就像圣经中的约拿试图逃避他的命运一样。这种约拿情结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可看到,它表现为对成功的惧怕、对达到最高成就的惧怕以及在美好和理想面前产生的敬畏感。

意象

就是情意与物象两相契合的艺术创造,是“意”与“象”融合一体形成的文学基本单元

意境

指的就是作品中心灵化了的特定“生活”场景,它是由意象与意象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1、试分析某一作品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

阿Q心理,表现为矛盾的状况。他既有自尊,又自卑;既自负,又自轻;有时藐视权贵,有时又想攀附权贵;对于革命党,既深恶痛绝之,又热烈向往之;他受制于“男女之大防”,又迫切地憧憬女性。但阿Q的心理,变异之中有统一,各种复杂的因素统一于其性格核心“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长期自我压抑的结果。他本应获得一个普通人应当拥有的生活。可是,他被剥削得一无所有。他没有家,不得温饱;要恋爱,招来一顿毒打。未庄的人从不把他当人看。连要姓赵,也被赵太爷打了一记耳光。但阿Q毕竟是人,他要求人的生活、人的尊严。对于威慑他、压制他的外在环境,他无力反抗。自我压抑使他退回内心,在幻觉中建筑自我解放的空中楼阁,这便是精神胜利法。凭此在内心化解了环境对他的形形色色的压迫,构成他的心理变动的凝聚点和散射点。

2、谈谈人物心理系统的动态构成。

(一)人物心理矛盾

人物的心理是充满着矛盾运动的生命张力场,人的欲求的矛盾和冲突带来人的心理矛盾。(二)人物心理流程

作为过程存在的人的心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

(三)人物心理系统

凡是成功的人物形象,其心理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元素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一个既复杂、又有序的整体

(四)人物之间的心灵感应

人的心理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心灵的感应,使人得心理不断进行着与他人的交流,并随之变化、流动和更新。

人物之间的心灵感应与渗透的三种形式:认同、反省、吸引

3、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俄底浦斯情结。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标本。小说通过保罗?毛瑞尔的成长过程展现“俄狄浦斯情结”对他心理的扭曲。母亲葛楚和儿子保罗之间的感情超过正常的母子关系,这种畸形的爱突显为感情的垄断性和排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恋母而仇父,保罗沉浸在对母亲不能自拔的情绪纠葛中。他倾听母亲诉说“从未有过丈夫”的隐衷,又目睹父亲常常挥拳动武,因而憎恶和仇视父亲;父亲因工伤住院,保罗甚至希望父亲死去以便同母亲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这种沉重的母爱使保罗丧失了正常的恋爱能力。葛楚知道儿子同女儿过往甚密,便满怀嫉妒和怨愤,害怕从此她在儿子心目中再也留不下一点地位。因而保罗两次恋爱,都使他处在母爱和爱情水火不相容的对峙中。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对母亲说,“只要你在世,我永远找不到合适的姑娘”。他也为摆脱恋母情结挣扎过,却始终摆脱不了。直到母亲去世后,他还久久沉湎在对母亲的依恋中,觉得失去了支持他生命的力量。小说通过这种变态心理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工业资本权力对生态岛破坏导致人性的异化。其中有关“恋母情结”的描写及其根源的分析,有助于认识这部作品的心理内涵和社会价值

4、试结合具体作家或作品分析自卑情结与创作的关系。

在当代文学中,史铁生的作品更深刻地展示了“自卑情结”的底蕴。

对史铁生而言,除了对于自身残疾这一事实的敏感意识而外,他的“自卑情结”还由于他对

于这种自卑意识的省察,即他试图努力摆脱心灵中的这种自卑阴影,超越自卑,但同时却似乎又分明意识到终究无法摆脱,无法超越。“人的力量也只有在与这种无可抗拒的宿命力量对抗中,才能最为深刻地表现出它的坚韧与伟大。”残疾意识和自卑心理将史铁生驱入对于命运的诘问中,显示出一种生命的忧患。

5、谈谈意象的审美心理特征。

A欣赏诗歌,首先要仔细品味“意象”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诗歌的词藻(意象的载体)和日常语言不同,在它上面总是蕴涵着更细微更丰富的情感信息,有着更动人的审美意味。当我们读着这些词藻时,马上就会唤起一幅意象,马上就会感觉到“象”中的意味

B要充分了解“意象”所凝聚的文化内涵。意象原本是诗人为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思意念而创造出来的。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并得以广泛流传,就为社会大众所认可,某一意象就和某种特定的情思意念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内在联系,从此成为一种现成思路被诗人反复运用。于是,特定意象上就积淀起相应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传统的表象符号

第三,根据意象的不同形态,识别其中不同的比喻、象征意义

6、谈谈意境的审美心理特征。

A空间性、场景性、和谐性。意境是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空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场景。意境的空间性、场景性特征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如《江雪》、《秋思》那样笼罩整首诗的空间或场景。也就是说,一篇作品呈现为一个整一完备的空间或场景,这是一种典型的“空间”形态。但更多的是非整一完备的空间形态,即一篇作品中某几句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谐的空间或场景,这也是一种意境。

B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由于意境具有余味无穷的性质,所以有意境的作品能够诱导欣赏者超越具体有形(同时也有限)的“象”(“景”、“物”、“境”)而想得更深更远,乃至于无限7、谈谈艺术作品风格的心理构成。

作家的个性外现于作品的风格,从作品的风格又可以窥见作家的个性心理。

A识见。“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 才,学,识三长,识为尤重.”

B情趣。作家特定的审美情感在作品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这就形成了风格中的情趣。(1)审美情感的指归(2)作家的情绪状态

C格调。作为风格的心理构成,格调是作家的人格在作品中的外现。

D气势。气势,是作品的气度、态势和风貌,是文学风格的外在特征,是作家主观气质的对象化。

第七章艺术接受心理

名词概念:

心理图式

是指接受主体在接受文艺作品之前业已存在着的一种先在的比较稳定的认知心理结构,是接受者认识作品(文本)的基本心理模式。这种先在的心理结构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后经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心理积淀,心理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

接受经验是指接受主体在审美接受中表现出的一种“惯例化”的“心理范式”。是一种对接受活动所涉及的接受环境、接受对象和接受方式等具有约定性影响的综合性心理反应机制,

是接受主体接受审美心理的积淀

接受心境

接受主体的接受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的。接受活动得以开展的环境叫接受环境。接受环境包括接受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接受的心理环境是指接受主体在特定的接受处境下,面对审美对象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称为接受心境。它包括:审美情绪、期待欲望、心理距离、情感移人、联想想象。

心理距离

是指接受主体对于接受客体采取的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心理距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期待欲

是指接受者进入和继续接受活动的一种能动欲望。

先结构

是指阅读者进入接受过程时的一种先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

隐含读者

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1、怎样理解心理图式的选择性?

这种先在的心理结构(心理图式) 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后经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心理积淀,心理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任何一位审美接受者面对着文艺作品,他的心理都不是一张白纸,会听任文艺作品在他的心理白纸上进行描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接受的全部奥秘都根源于接受主体在接受文艺作品时业已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先在的心理图式

2、谈谈接受心境对接受活动的影响。

接受心境的影响:影响不同的阅读境界。如【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有欣悦心境的人看来,也许会窃笑维特的软弱和低能;在有抑郁心境的人看来,可能会因为相似经历而引发强烈共鸣;而在虚静心境的人看来,则会以超脱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理智的分析这部作品。当然,一部作品也可能反过来影响读者的心境。所以,读者的接受心境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二者是相互发生作用的。

3、文艺接受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认同心理

所谓认同,是指在文艺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倾向于选择和接受那些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经验系统、审美需求模式相一致或相类似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爱同憎异”的接受“期待视界”。

(二)趋新心理

所谓趋新,是指接受主体不满足于眼前的文艺作品而追求新的阅读对象,或追求对现有的文

艺作品的新发现和新体验。

(三)变异心理

接受心理在总体上存在着某些必然律,但同时也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变异性。变异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个体变异2、民族变异3、历史时代变异

4、文艺接受的心理动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审美动机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5、心理时空的特征有哪些?

A心理时间

法国的柏格森提出的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概念。他把传统的时间称为空间时间,或客观时间,这就是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心理时间称为主观时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表强度和质量的概念:他认为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

B心理空间

具有完全不同于物理空间的性质的空间

6、艺术接受中的异态的重要表现有哪些?

A个体变异

B民族变异

C历史时代变异

【免费下载】《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

2007年02月13日星期二 12:35 一、单项选择题。 (略) 二、多选题(略) 三、名词解释题。 审美体验高峰体验母题心理时空 四、判断分析题。 1、愤怒出诗人是有科学依据的。() 2、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二者之间有统一,又有矛盾。() 五、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学说。 2、艺术体验的生成的特征。 3、模仿对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艺术美的创造有何作用? 4、艺术作品中的异态有哪些表现? 六、论述题。 1、为什么不能说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有神秘体验? 2、论述娱乐的深刻意义。 2007年1月四川《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0816) 2007年02月13日星期二 12:4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 A、康德 B、费希纳 C、布洛 D、克罗齐 2、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 B、作家的创作活动 C、读者的接受心理活动 D、作品的心理蕴含

3、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是()。 A、荣格 B、阿德勒 C、拉康 D、柯勒 4、艺术家保留赤子之心的体验类型是()。 A、爱心体验 B、宗教体验 C、归依体验 D、崇高体验 5、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最根本原因是()。 A、模仿 B、情感 C、节奏 D、宗教 6、作为艺术技巧的拟人手法直接脱胎于()。 A、形象思维 B、神话思维 C、原始思维 D、具象思维 7、高原体验是()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8、愧疚体验与艺术家的道德水准有密切关系,还与之有关的心理特征是()。 A、情感 B、感知 C、认识 D、想象力 9、动机簇活动中最复杂和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 A、趋避式动机冲突 B、双避式动机冲突 C、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D、双趋式动机冲突 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复习题)(0816) 2007年02月14日星期三 18:25 第一部分: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心理学和产生是以()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的出现。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相似律 审美相似律是以存在于原始思维中的那种广义相似性原理为基础的。它是艺术品外在形式生成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遵循的独特心理规律,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它是使人将本来与人无关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标示着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形象范式 是掩藏于现象形态之后,因而不易在创作与阅读中发现的一种艺术范式形态。形象范式是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艺术形象特殊的内在结构,能体现出艺术独具的内在性质。形象范式既具有表象的抽象性,又具有情感性、充盈性和个异性。 3、显动机 创作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生活中,艺术家因各种物象、事件的触发,常发生心理波动,造成失衡,并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宣

泄情感,以恢复心理平衡,便是显动机的主要内容。 4、动机冲突 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 5、内在形式 又叫审美意象,它是艺术家的心理体验与艺术品的外在形式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是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形象。 5.同形性: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6、潜动机 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潜动机的主要特点是驱动性和潜在性。 7、内觉体验 “内觉”是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的术语,指的是那些不能用形象、语词、思维和任何动作表达出来的“无定形认识”,亦即非语言的、无意识的或前意识的认识。内觉是一种深层心理状态,不

最新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资料

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B ) A.美学和文艺学的发展 B.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C.科学实验和马克思主义 D.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A) A.弗洛依德 B. 弗洛姆 C.荣格 D. 歌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B ) A.异质同构理论 B.唤醒理论 C.深度知觉理论 D.心理距离说 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A ) A.《论诗三札》 B.《变态心理学》

C.《文艺心理学》 D.《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A ) A.情感 B.认识 C.经历 D.意蕴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C) A.镜像阶段论 B.表现性 C.简化原则 D.格式塔质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 ) A.第一个层次 B.第二个层次 C.第三个层次 D.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 ) A.实验心理学 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B) A.拉康 B.阿德勒 C荣格D柯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 ) A.只有积极意义 B.主要是积极意义 C.无所谓 D.只有负面影响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C) A.爱心体验 B.崇高体验 C.归依体验 D.宗教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A ) A.荣格 B.弗洛依德

文艺心理学练习题答案(已整理_全套_可直接打印)

《文艺心理学》导论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2、19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 实验心理学、移情说、距离说。 3、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4、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二是研究方法不同。 5、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自上而下”的研究向“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6、“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里普斯。“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 7、20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有: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8、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的精神病学家荣格。 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泛性论为基础,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 10、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自力门户,创立了“心理分析学派”。同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立论不同,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认为艺术就是要揭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11、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12、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13、人本主义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4、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的一个文艺心理学流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代表人物是维戈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15、王国维是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鼻祖。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运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在《人间词话》中,他提出了“境界”说。他的“境界”说是对西方的“移情说”说和“距离说”说的创造性运用。 16、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把诗的创作看成是一个由生活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再转化为艺术现实的过程。在其他文章中,他还自觉地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解释《西厢记》的创作动机和自己的小说《残春》主人公梦的起因和变态。 17、鲁迅翻译了日本学者厨川白村文艺心理学著作《苦闷的象征》。 18、中国现代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文艺心理学课程的人是鲁迅。 19、朱光潜在美学研究方面走的是一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学的道路,他的文艺心理学专著有《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其中《悲剧心理学》是他在1933年用英文写作的,此书使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出版。 20、在现代中国,是第一个对审美经验作出系统的理论概括的人。 21、朱光潜的三本文艺心理学专著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22、胡风结合革命文艺的实践对创作心理进行独特的研究,他把创作主体提到主要地位,认为创作过程是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相生相克”的过程。 23、文艺心理学的产生和兴起始终受到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人文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p.l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 一、阿尔波特的人格特征论,个人特质、群体特质。个人特质分为:枢纽特质、 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二、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形成于“四根说”的基础之上。 三、巴甫洛夫,脑神经说:直接刺激(语言艺术)、语言刺激(理智型) 四、弗洛伊德: 1、意识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学说:超我、自我、本我。 3,、《梦的解析》论梦(理解记忆) 4、精神分析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抗拒分析、领悟)(加罪情结) 五、荣格: 1、心理类型说:内倾、外倾。 2、人格有三种基本成分:自我(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3、人格面具:是对社会要求所呈现的公开面孔。用于描述一个人公开的自身, 是心灵的一部分,相当于公开的自我,自身通过其人格面具为他人所认识。 4、阴影:处于人格的最内层,阴影中所蕴涵的人的基本动物性比任何其他原型 蕴涵的都多,是人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 5、阿尼玛: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是男人内在的一种原型女性 形象,也是男人对女人的个人情结,既是男人向上的动力,也是堕落的诱惑力。在男人的感情、反应和冲动中发挥某种既定作用,男人总会在某个现实的女性形象那里,看到自己内在的阿尼玛和心灵的投影。(阿尼姆斯则相反)6、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原型从本质上完全属于无意识的存在,我们 无从认识它本身。 第二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 一、柏拉图,迷狂说、灵感说,“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 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的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 灵感源泉:神灵附体 灵感表现:迷狂 灵感获得过程:灵魂回忆 二、弗洛伊德,白日梦说。 三、虚静说 1、老庄提出“虚静”的人生哲学。 2、“虚静”是一种摒弃私欲杂念的创作心境,亦是一种自由的心境。虚静不仅是创作的心理前提,而且是激发想象、生发艺术境界的心理条件。 3、虚静的方法: ①“心斋”,排除创作主体心中的功利物欲。 ②“坐忘”,约束创作活动中的知性分析活动。 简言之,“以无生有”、“以静制动”、“以虚求实”即是虚静的方法。

00816文艺心理学自考真题2(含答案)

文艺心理学试题2 (0081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把“移情说”和“距离说”结合起来用于阐释文学艺术现象,它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王国维 C、朱光潜 D、鲁迅 答案:A 2、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的最基本观点是() A、表现性,也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 B、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 C、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 D、视觉艺术的运动 答案:C 3、本能是指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的需求和冲动,出自弗洛伊德的() A、潜意识 B、泛性论 C、人格结构 D、本能说 答案:A

4、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形成于童年期,其中,出生顺序、最初的记忆和梦是生活风格的三个要素,生活风格概念的提出者是() A、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拉康 D 、阿德勒 答案:C 5、人类的终极价值就是自我实现。在超越性体验的时刻,人们直接了解了人类的最高美德与理想,例如完善,正义等,把它们称之为() A、存在性价值 B 、无意识价值 C 、超越性价值 D 、自我实现价值 答案:C 6、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 A.攻击型气质 B.抑郁型气质 C.神经性气质 D.多血型气质 答案:A 7、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D 8、马斯洛关于安全的需要是指() A.个人追求安全、舒适、免予恐惧 B.谋求自由与独立,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赞赏

文艺心理学 复习题

名词解释 21艺术典型(177) 所谓典型,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性格丰富而又有机统一的圆整的人物形象。 22意境(181) 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趣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 28召唤结构(253) 伊赛尔指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本文的基础结构,即本文的召唤结构。 29期待视野(254) 前理解包括前拥有、前观念和前假定,从前理解中产生出期待系统,姚斯称之为“期待视野”。 30共鸣(261) 在声学中,共鸣是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而视振幅急剧增大、声音骤然加强的现象。文艺学借用过来,用以指称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出现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同或相似情感的精神感应现象。 25现实主义(333) 是艺术中一种偏于反映现实,要求按事物本来的样子描写,力图真实再现现实存在的生活图景的创作倾向。 26理想主义(333) 是艺术中一种偏于超越现实、要求按实物应该有的样子描写,力图真诚表现主体向往的生活情景的创作倾向。 37古典主义(339) 是一种强调继承传统、贯通古今,要求遵循规范、恪守规则,重视理智的驾驭、追求形式典雅的创作倾向。 38浪漫主义(339) 是一种强调个性显现、要求手法变异,反对千人约束而寻求新的突破,注重情感的宣泄而导致形式相对“无序”的创作倾向。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艺术创作 1简述创作激情的特点(107-108) 深刻性。肤浅的情感仅与感性欲念相关联,不能体现人性的深度,也就缺少必要的文化价值。别林斯基认为,“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

大学文艺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判断题:体验的美学功能 名词解释:文艺心理学,审美体验,唤醒理论、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集体无意识,原型,知觉概念,高峰体验、艺术体验、体验生成、童年经验、崇高体验、超越体验、皈依体验、动机簇、艺术深思、内觉体验、形象范式、心理时空、心理治疗、批评意识、 判断题:母题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手法或一种模式,它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 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每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超越体验是不是超越时空 情感宣泄方式有哪几种? 缺失性体验为何能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 体验的核心:情感 1、19世纪后半期,现代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地过心理学家费希纳,他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 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它建立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3、20世纪,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他认为,视觉在外部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观看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中遵循一定原则,如简化原则。 4、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它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5、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心理学在美学领域中的运用。其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6、王国维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拓荒者,在20世纪初九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作现象,并融入自己的创造。 7、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代表人物是朱光潜。朱光潜在1933年以《悲剧心理学》(英文)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出版,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变态心理学》,1936年开明书店出版了他于1931年完成的《文艺心理学》一书。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8、回顾文艺心理学在10世纪后半期产生和20世纪兴起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以重视审美主体为特征的文艺心理学是对传统美学的挑战,而它的产生和兴起始终受着两股潮流的推动,一是受自然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一是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9、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10、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11、在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审美体验是一个核心的命题。 12、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向人的生命,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情感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13、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一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第二部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重点 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记忆标示:“↑”。)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 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 4,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艺术接受者如果没有生命体验,实际上不可能体验到作品里的艺术生命内容观众和接收者是艺术家愿体验的二度体验着,他们接受艺术的过程是对艺术家愿体验的升华。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核心心理——审美心理。艺术情感是人类情感,带有普遍性。 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一、费希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主要著作《美学导论》,其中有16种审美原则: 一是审美阈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阈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二是审美加强原则。 三是多样中的统一原则。 四是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 五是清晰性原则。 六是审美联想原则。 七是审美比较原则。 1 八是审美序列原则。 九是审美调和原则。 十是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则。 十一是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 十二是审美的传导原则。

文艺心理学单选多选题库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已选或已填): 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伊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4. 动机簇活动中最复杂和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5.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情感) 6.阿恩海姆不仅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是(阿德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归依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荣格) 13.癫狂状态往往是(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有关 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 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 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 19、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实验心理学派) 20、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弗洛伊德) 2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审美体验) 2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它独特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的新大陆及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作用。 23、“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提出(“迷狂说”)。 24、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25、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最根本原因是(节奏)。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 一、填空、选择、判断 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4、朱光潜著作的有《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情感。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阿德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归依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荣格。 13、癫狂状态往往是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的无意识有关。 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 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 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 19、实验派心理学代表人物:费希纳、吉布森、贝里尼和基泽。费希纳被人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著有《美学导论》;吉布森力图研究有关人知觉世界;贝里尼提出“唤醒理论”,《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基泽《内在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 20、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精神文艺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弗洛伊德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的主要理论观念有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包括集体无意识的描述、原型说与心理类型等方面的研究。另外还有阿德勒和拉康,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论”。 21、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考夫卡和阿恩海姆。主要观点有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这是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表现性、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视觉艺术中的运动和视觉艺术中的平衡。 2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论述有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理论和存在性世界的描述。 2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维戈茨基(主要著作《高级心理机能发展》、《思维和语言》、《艺术心理学》)、列昂节夫(主要著作《心理发展的问题》、《活动·意识·个性》和鲁利亚(主要著作《人的脑和心理过程》、《神经心理学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有决定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而原则和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24、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费希纳。 2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审美体验。

00816文艺心理学自考真题6(含答案)

2014年4月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 A、精神分析学派 B、实验心理学派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答案:B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 A、弗洛伊德 B、厨川白村 C、弗洛姆 D、荣格 答案:A 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作家心理 B、作品的心理蕴含 C、读者接受心理 D、审美体验 答案:D 4、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 A、格式塔文艺心理学 B、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 C、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D、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答案:C 5、“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德谟克利特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6、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 A、深度知觉理论 B、唤醒理论 C、异质同构理论 D、心理距离说 答案:B 7、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

A、格式塔质 B、表现性 C、简化原则 D、镜像阶段论 答案:D 8、在马斯洛看来,人的最高需要是()。 A、爱 B、尊重 C、审美 D、自我实现 答案:D 9、体验的核心是()。 A、经历 B、认识 C、情感 D、意蕴 答案:C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文艺心理学 答案:文艺心理学{P7}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经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机制。27.愧疚体验 答案:愧疚体验{P114}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感受。当个体因自己的某种行为违反内心的道德准则而引起了愧悔、内疚、自责的心理反应时,这种种心理为愧疚体验。 28.动机冲突 答案:动机冲突{P147}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动机簇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 29.心理治疗 答案:心理治疗{P319}艺术的心理治疗是以设定的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心理反馈”调动主体在系统发育中所具备的特定反应潜能,从而调节其神经系统以趋向比较稳定而舒展的心境状态。 三.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30.经验即体验。( ) 答案:错。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见闻和经历,以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体验是艺术家(创作者)在以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体验来自于经验,但又包含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诗意。 {P74} 31.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是不正常的。( ) 答案:错。艺术接受中心理反应不是对应于作品的单向线状的反射弧。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好多无

四川2018年4月自考00816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C018·00816(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艺心理学 课程代码:0081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世纪初,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造现象,并以叔本华的观 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性的是 A.朱光潜 B.郭沫若 C.王国维 D.鲁迅 2.20世纪初,把诗界定为:“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的 学者是 A.冯至 B.王国维 C.郭沫若 D.胡风 3.“美学理论只有建立在大脑的工作原理之上,才会变得理性而又深刻,没有一 种美学理论在缺乏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的情况下而可能显得完整,更谈不上深刻

了。”这句话出自 A.贝里尼 B.吉布森 C.费希纳 D.泽基 4.创立个体心理学派的人是 A.弗洛伊德 B.阿德勒 C.吉布森 D.荣格 5.提出“镜像阶段论”的是 A.拉康 B.阿德勒 C.荣格 D.贝里尼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布森闻名于世是因为创立了 A.认知发现理论 B.唤醒理论 C.唤起理论 D.生态光学理论 7.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反应的品性使它的外部反应最容易表现于形体动作,心理学上把它叫作 A.行为趋势 B.动作趋势 C.形体趋势 D.情绪趋势 8.“格式塔”的意思是 A.用标准格式修建的塔 B.指不同质料建筑的塔 C.指“完形” D.指心物同构 9.“遮蔽性记忆”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大师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詹姆斯 D.考夫卡

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图文稿

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 B ) A.美学和文艺学的发展? B.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C.科学实验和马克思主义? D.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 A) A.弗洛依德? B. 弗洛姆 C.荣格? D. 歌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着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 B ) A.异质同构理论? B.唤醒理论 C.深度知觉理论? D.心理距离说 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着作的是( A ) A.《论诗三札》? B.《变态心理学》 C.《文艺心理学》 D.《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A ) A.情感? B.认识 C.经历? D.意蕴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着名的(C) A.镜像阶段论? B.表现性 C.简化原则? D.格式塔质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 )

A.第一个层次? B.第二个层次 C.第三个层次? D.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 ) A.实验心理学? 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B) A.拉康? B.阿德勒 C荣格?D柯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 ) A.只有积极意义? B.主要是积极意义 C.无所谓? D.只有负面影响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C) A.爱心体验? B.崇高体验 C.归依体验? D.宗教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A ) A.荣格 B.弗洛依德 C.托尔斯泰? D.莎士比亚 13.癫狂状态往往是(A ) A.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B.酒精刺激的结果 C.精神失常的结果? D.病态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试题 1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2鲁迅1925年翻译出版《苦闷的象征》前后,将此作为讲义,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开课,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的文艺心理学课程。 3在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审美体验是一个核心的命题。 4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等心理学分支用于是文艺心理学。 5贝里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唤醒理论。 6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7王国维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拓荒者,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观点来阐明《红楼梦》的悲剧。 8郭沫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解释《西厢记》的创作动机和自己的小说《残春》主人公梦的起因和变态。 9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正出现一种走向综合的趋势。 10 文艺欣赏的心理特性主要有心理实验的性质、自我发现的性质、心理交流的性质、心理愉悦的性质和人生体验的性质。 11唤醒理论分为“渐进性”的唤醒和“亢奋性”唤醒 12明代李贽提出了“童心说”。 13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了出前意识和意识的表层再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抵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 14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5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它并不为个体的显意识所掌握,它包含了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时代积淀的经验及其影响。 16高原体验:指的是对于感受的敬畏与神奇做出的平静的、稳重的积极反应,是一种平和而又持续的欢乐心境。 17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A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这即是他的精神结构说和心理结构说。B意识:处于表层,是人能把握的心理状态。C前意识: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不属于意识,但还是有可能返回到意识领域中去。D潜意识:处于人类精神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意识和意识的表层再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抵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是被压抑的东西。 18举例说明,什么是艺术家(作家)的缺失性体验? A缺失性体验的内涵: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的体验。需要的未满足,都是个体的缺失,都可能使个体产生缺失性体验。B举文学或艺术的实例说明缺失性体验对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影响。19举例说明简述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A童年经验的内涵。B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影响和意义。C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0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 A弗洛伊德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阐述了精神结构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

精神分析学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观点简述

精神分析学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观点简述 精神分析学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观点简述内容摘要:十九世纪末,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兼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并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二十世纪初,该派突破心理学专业的领域逐渐在文化界赢得国际性地位,使其同时代的一切其他思想流派望尘莫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理论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其理论基础上,之后的容格、阿德勒、拉康,或有所发挥,或有所休正,或糅合其它的理论,分别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面貌,都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潜意识力比多升华白日梦早期经验集体无意识原型自卑情结镜像阶段论 一、弗洛伊德与文艺心理学 1893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和布洛伊尔发表了一篇题名为《论歇斯底里现象的心理机制》的短文。文章提出了运用催眠术来治疗歇斯底里的方法。这篇文章预告了当代欧洲最盛行的思想流派之一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开端。伴随《梦的解析》的完成,精神分析的技术逐步完善。精神分析诞生时,是作为一种精神病治疗的方法而提出的。随后,这种心理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文化创作的不同方面,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各个领域。精神分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不是因为这一学术专业和精神病学的方面,而在于它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阐释。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他最为重要的贡献。他在揭示潜意识这一概念时,是通过精神病人的意识了解到的。因此,“精神分析方法的实质就在于解析(说明)特种意识的某些结构。”[①]潜意识的内容是由那些不被社会文明制度接受而深受压抑的种种欲望所组成,主要是人的性欲。这些内容不会消失,它们只有通过妥协或伪装的形态,比如梦,口误,笔误,俏皮话等等,才能得以浮出意识层面而为观察者所捕获。弗洛伊德正是通过联想的方法分析这些内容,从而到达病人的潜意识,帮助病人正确地释放它们使病人恢复健康。弗洛伊德在阐述文艺现象时,也是运用他病理学的系统理论将文艺现象的各个部分精彩地联结在一起。 1、“力比多”升华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命运,人的生活和创作的一切内容,全都取决于他的力比多(早期专指性欲,后来含义逐渐泛化)的命运。力比多代表着人类的原始冲动,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始动力。这种动力时刻追求平衡以达到满足愉悦的状态,作为原始形态的冲动,它必然受到社会文明制度的压制。为了与社会文明达成妥协,艺术家就必须将一部分力比多转移到不危害社会发展并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活动上去。否则,将会导致被压抑的精神的爆发,精神病人即由此而生,他们无法返回正常的现实生活,始终处在虚幻的状态之中。这里,艺术家与精神病人有着某种相似性,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也正是处在虚幻之中,所不相同的是,艺术家有能力从虚幻状态再度返回现实生活。艺术家正是一类在精神上深受社会制度压制的人群,只是他们有能力将自身的一部分力比多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这样,他们身上的力比多得到了升华,也就宣泄了那部分深受压抑的精神能量,从而获得了身心的平衡。 2、 艺术家与白日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②]潜意识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梦(白日梦和夜梦)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作为潜意识的承载者,在它的伪装的形态背后,梦往往是以直

4月四川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2019 年 4 月四川省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 A.美学和文艺学的发展 B.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C.科学实验和马克思主义 D.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 A.弗洛依德 B.弗洛姆 C. 荣格 D. 歌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 A. 异质同构理论B . 唤醒理论C . 深度知觉理论D . 心理距离说 4. 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 A. 《论诗三札》B . 《变态心理学》C . 《文艺心理学》D . 《悲剧心理学》 5. 体验的核心是() A. 情感B . 认识C . 经历D . 意蕴 6 . 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A . 镜像阶段论B . 表现性C . 简化原则D. 格式塔质 7. 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 A. 第一个层次B . 第二个层次C . 第三个层次D . 第四个层次 8.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 社会历史文化学派C . 精神分析学派D . 人本主义心理学 9. 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 A . 拉康B . 阿德勒C荣格D柯勒 10 . 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 A . 只有积极意义B . 主要是积极意义C . 无所谓D . 只有负面影响 11 . 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

《文艺心理学》学后感

学《文艺心理学》后感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文艺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有精神分析学与文艺心理学等。 首先,就是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文艺心理学的性质教材中认为文艺心理学的正当名称应是“心理学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这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学作品和文学接受中的问题。它不同于用文艺创作和文学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原理的那种“文艺心理学”。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心理学”这个名称定义的十分明确,也非常科学,并强调所谓艺术心理学就是研究有关艺术方面的心理特征和心里规律的学科。文艺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文艺家的人格心理过程、文艺创作的心理过程、文艺作品的心理蕴含和文艺接受的心里规律。 其次,就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原则是坚持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坚持以人的活动人的实践为中介的辩证反映论、坚持对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历史性的解释、坚持文学现象的特殊规律性、坚持心理活动的系统性原则、坚持理论联

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原则。文艺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精神作品分析的方法、精神病理学的方法、心理发生学方法、个案研究的方法。 精神作品分析的方法中的精神作品包括著述、演评、诗歌、小说、绘画等文艺作品,也包括人处于睡眠或病态心理中的梦幻、呓语等。弗洛伊德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证明达·芬奇童年时期的“恋母情结”怎样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艺术创作的。“看来我是注定了与秃鹫有着如此深的关系,因为我想起了一段很久以前的往事,那时我还在摇篮里,一只秃鹫向我飞下来,它用翘起的尾巴撞开我的嘴,还用它的尾巴一次次的撞我的嘴唇。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母亲是由秃鹫的画像代表的,埃及女神的头就是秃鹫的头,女神的名字读作“摩特”,这与法语单词“Mutten”(母亲)发音相近。古时候,人们相信(误以为)秃鹫这一物种只有雌性,没有雄性。“单性生殖”,这个关于秃鹫的故事已经被教会的神文化热切的接受了下来。这个话题在几乎所有的教会神父们中间流传着。“两性同体”是想要表明自然的最初的创造力,所有这些两性同体的神都表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只有男女性成分的结合才能赋予神的完美以一个有价值的表现。 精神病理学的方法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或艺术家与神经症、疯子有不解之缘。另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或艺术家与神经症、疯子有必然的联系。也许合理的解释是天才、艺术家往往有异于常人的比较偏执、热烈和异于激烈的性格和人格,艺术家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