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2)

三、建设目标 (2)

四、建设内容 (4)

4.1总体架构 (4)

4.2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5)

4.2.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5)

4.2.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5)

4.2.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6)

4.2.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7)

4.3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8)

4.3.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8)

4.3.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8)

4.3.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9)

4.3.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11)

4.3.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2)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4)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4)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4)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6)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

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

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三、建设目标

在以应用为导向的前提下,拟规划建设XXX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整的共享交换平台包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库),并选取人口、法人基础共享信息作为共享交换平台及资源库的示范应用(即人口、法人基础共享信息库的建设及其梳理、编目、共享、交换、服务),

形成“2+2”建设模式。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以达成以下具体目标:

1.建立覆盖各参建委办厅局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对人口、法人

共享基础信息进行梳理、编目,形成XXX县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示范应

用,带动目录体系建设;

2.建立覆盖参建委办厅局单位的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提供人口、法人共享

基础信息的交换服务,为各政务基础信息交换落地成库、实现跨部门主

题应用提供支撑。同时为下一步交换体系横向覆盖更多的委办厅局单位

预留接入接口;

3.以现有的县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为依托,融合公安、人社、计生、民政等

厅局单位与人口相关的信息资源,形成全县人口共享基础信息库,为政

府决策、公共服务系统等提供信息支撑;

4.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编办等部门的法人相关信息,形成以组织机构

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县法人共享基础信息库,为各监管部门进行“业务

交叉稽核”奠定基础;

5.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电子政务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制度规范,明确统

一的数据共享格式,明确部门共享信息资源的责任与义务。

XXX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采取统一规划,阶段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本项目将以参建各委办厅局业务急需的人口、法人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试点,实现共享交换、数据比对分析,同时为下一步交换平台横向覆盖更多的委办厅局单位预留接入接口。通过本平台实际应用,不断总结完善,后期将通过不断扩大参建部门,不断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范围,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四、建设内容

4.1总体架构

总体架构图

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架构在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原则下,紧密结合本县实际,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五层:

1.基础设施层

主要为目前县级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系统;

2.信息资源层

包括各政务部门已有的业务系统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以及各类业务和信息资源

3.共享交换层

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构建的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支撑

4.政务应用层

基于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以及共享交换平台,根据政务部门自身进行社会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等方面履职的需要,向政务部门、企

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政务应用。

5.门户展现层

主要通过政府门户和公务员门户统一进行对内与对外展现。

4.2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是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在各委办局内部系统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各委办局间交换信息指标及信息交换流程,建立跨部门的“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异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与共享,从而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4.2.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结合“两库”的建设需要,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梳理结果为指引,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为体系建设提供交换手段。

交换体系的建设,是在统一平台所提供的信任服务基础之上,通过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调用,并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实现政府各委办局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公文交换、业务协同、并联审批等提供支持。

4.2.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是在各委办局内部系统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各委办局间交换信息指标及信息交换流程,建立跨部门的“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异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与共享,从而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架构图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由交换桥接、前置交换、交换传输、交换管理等部分组成。

交换桥接用来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的双向信息同步。

前置交换由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交换前置支持不同的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是交换信息库和交换传输系统之间的桥梁。支持多个交换服务的并发运行。

交换传输是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交换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路由、解包等功能。

交换管理支持对整个交换平台的综合管理监控,包括交换流程的配置、部署与管理以及对交换系统运行情况的监视与管理两个方面。

前置交换系统由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

4.2.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交换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点:

(1)我的平台

用户可以自定义登陆后的系统桌面(内容包括相关功能模块)。

(2)平台监控

监控、管理整个交换节点及其交换流程。包含节点服务器监控和交换流程监控子功能。

(3)平台管理

定义系统字典、交换节点注册。包含交换节点注册以及交换流程注册,同时定义了机构、应用系统字典、应用类别字典、机房、分级管理功能。

(4)交换日志

可对交换日志进行查询、统计、排名。包含:提供资源数排名、提供资源量排名、接受资源数排名、接受资源量排名、应用系统交换分组统计。

(5)传输管理

基于MQ交换实时流量监控。

(6)桥接管理

包含应用服务节点管理和数据服务节点管理。提供了应用服务节点和数据服务节点注册、业务模型和任务调度的监控管理(业务模型和任务调度上传、下载、启动、停止及其日志查看等)。

(7)系统管理

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桌面管理及日志管理功能。

4.2.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第一阶段:定制度立规范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强调业务协同,防止信息孤岛,处理好纵横关系。因此首先要制度先行,要做好规范,形成一套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及其他共享交换接入管理办法等。

?第二阶段:做试点创经验

资源交换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为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跨部门业务协同。以业务相对成熟的部门做试点,取得实施经验,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可以以人口库、法人库建设项目为试点,以与此相关的若干部门作为首批参建单位。

?第三阶段:先总结后推广

在第二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资源交换体系实施工作经验,分析出现

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流程,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环节。

同时,根据其他委办厅局的应用需求,按照统一的接入办法和规范,可把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推广到其他需要交换信息的委办厅局,以扩大交换体系的覆盖范围和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

4.3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以元数据为核心、通过元数据与信息分类、主题词表的结合,对信息资源进行能体现其内在关联的分布式网状组织,以方便信息资源管理、识别、检索、定位和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的基本前提,是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雷达导航系统,是与EA理论一脉相承的一种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论。

4.3.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以“两库”建设为着眼点和推动力,利用目录体系建设的方法,梳理清楚人口、法人等相关信息资源。做到“业务清、资源清、部门清、共享需求清、应用清”。

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的全局目标是建立“一个系统”,解决“两个问题”,支持“三个应用”,面向“四个服务”。建立“一个系统”即建立一个分布的、可扩展的、可集成的、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用户视角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系统,对各类政务资源(信息、服务、模型、人力)进行组织和管理;解决“两个问题”即解决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与定位问题,解决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理问题;支持“三个应用”即支持信息集成整合应用、各业务部门办公应用和面向突发事件的决策应用;面向“四个服务”即面向政务协作服务、专题信息服务、宏观决策服务、便民公众服务。

4.3.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X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地方标准,涉及的标准主要如下:

◆《目录接口规范》

◆《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规范》

◆《资源标识码编码规范》

◆《分布式应用系统间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技术管理规范》

◆《目录体系绩效测评制度》

◆《法人单位共享基础信息库数据元规范》

◆《法人单位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共享与应用框架》

◆《法人单位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核查规范》

◆《人口共享基础信息库数据元规范》

◆《人口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共享与应用框架》

◆《人口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核查规范》

4.3.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信息资源目录平台采用元数据对数量多、门类广、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特征进行描述,在目录中心形成统一规范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通过对目录内容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形成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管理和共享模式,通过该系统建设,可以将信息资源目录以多种不同的分类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者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目录路径精确定位和获取相关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图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采用多层架构设计,自下而上共分为四层,依次为:基础数据层、信息资源层、整合服务层、门户应用层。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体系覆盖到每一层的每个环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包含了构建在网络传输层之上的信息资源层和整合服务层,并通过面向门户应用层的数据访问接口为更多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来源。

1)基础数据层:是系统应用的各种基本数据,存放在各种应用系统或数据

库里。

2)信息资源层:提供信息采集以及异构数据、元数据的建立。

3)整合服务层:担负了对信息数据的特征提取、分类、编目等功能,同时

起到数据描述与交互、资源服务与共享、注册管理、信息管理的作用。

4)门户应用层:提供相应的目录展现及应用。提供多种数据检索方式以及

数据接口。

目录内容服务业务流程图

4.3.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业务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子系统:

1.目录中心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核心。它充当管理者的角色,统筹规划体系内容,分配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前段码,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注册、发布与维护,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查询服务。

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系统功能包括:我的平台,元数据管理,分类管理,目录管理,系统配置,字典管理和系统管理。

2.目录前置系统

信息资源目录前置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的源泉。它充当提供者的角色,负责本部门(节点)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设置使用权限,注册目录并负责更新,并且负责提供与目当内容相关联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定位。

信息资源目录前置系统功能包括:我的平台,后段码管理,编目管理和系统管理。

3.目录检索系统

信息资源目录检索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具体应用。它充当使用者的角色,对获取的信息内容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信息资源目录检索系统功能包括:检索模式,精确模式两种。

4.3.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建设思路

目录内容建设(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编目和综合)是目录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繁琐复杂、需长期维护的系统工程,为避免我县目录体系内容建设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有头无尾、止于表面的现象,建议采取如下工作思路:

?面向应用,重点突出

根据急用先行的原则,推动与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大应用系统开发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和应用。

?试点先行,稳步推开

在部门信息资源全面梳理实践方面,可选择少量部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工作方法与实施途径,而后稳步推开。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

在编目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可采取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单个目录编制到系统性目录编制。

?构建合理的长效机制

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向着制度化、程序化、持久化的方向发展。

(2)建设步骤

1、业务和信息资源调查梳理

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的整体思路是:以各参建部门职能为依据,按照“机构职能业务事项信息资源资源元素”的顺序,将机构职能分解成业务事项,梳理出各业务事项对应的信息资源,最终按尽可能细的颗粒度将每一信息资源细化到资源元素(数据细化到信息字段,业务细化到所有流程和服务,非结构信息资

源细化到文档)。

在信息资源梳理过程中必须明确的问题有:

?政务部门的核心业务有哪些?业务使用和产生的信息资源有哪些?在哪

里?谁负责?

?各部门内部或跨部门的信息共享需求有哪些?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

可以在部门之间间共享?共享范围是什么?哪些只能在部门或处室内部使用?哪些可以推动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各部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如何?业务有哪些应用系统或数据库支

撑?哪些信息资源存储在应用系统或数据库中?哪些没有?

在进行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前,必须根据具体业务按照元数据和目录分类规划设计相应的资源调查表,明确调查指标项,避免数据资源的重复采集和梳理调查工作的反复进行。

调研和梳理范围:“两库”建设所涉及到的委办厅局单位。

调研和梳理对象:梳理与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和法人基础共享信息库建设相关的各参建单位的信息资源和业务资源。

2、业务和信息资源编目建模

与梳理工作的繁复相比,业务和信息资源编目建模工作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在元数据、目录分类和唯一标识符编码规划的基础上,利用目录管理系统提供的编目工具,逐步形成我县人口基础共享信息、法人基础共享信息等信息资源目录。

在建模之前应规划好编目所涉及的部门、业务、岗位、系统、数据库和编目颗粒度等一系列问题。

3、目录上传、发布

将各参建单位编制好的信息资源目,通过目录前置系统,上传到目录中心,在目录中心系统里完成目录的注册、赋码、审核、发布等操作,然后就可进行日常的目录应用查询和更新维护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库可以帮助用户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切片等数据操作。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结构模型图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资源库管理

资源库管理是主题数据库管理的基础,包括:资源库管理,数据元管理,数据集管理,表单管理。其中:资源库管理是主题数据库系统建设的第一步;数据元管理实现数据单元定义,当数据为国家标准时,同时实现与标准的对应;数据集管理是对一类数据元的集合,可以按照主题分别建立多个不同应用的数据集;表单管理为自定义录入界面的设置。

2)标准管理

标准管理体现了资源共享库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在标准管理中,管理了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管理了系统自定义的数据字典。当一个数据元与标准对应时,在所有主题数据库中,只要使用了该数据元,将全部引用对应的标准值,使所有的相关数据统一一致。

3)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包括数据元分类管理,数据分类管理。其中:数据元分类是对数据元的分类功能,系统按照政务信息数据元分类,提供默认的六类数据元分类,即:公文类、机构类、人员类、位置类、日期时间类、其它类。

4)资源管理

提供基本的数据录入,当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从其它系统获取时,可以使用数据交换平台,通过WebService或ETL工具进行数据交换。系统功能包括:资源发布,资源维护,导入导出。

5)共享目录管理

共享目录管理是管理数据向何处流动的功能,包括:自定义分组管理,共享目录维护,共享目录授权。其中:自定义分组管理是本人对用户的分组;共享目录是系统对目录的再次分类;共享目录授权实现数据分级管理,可以对用户授权,也可以对分组授权。

6)数据融合管理

负责对主题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融合,数据切分等数据管理,数据加工操作。

数据融合模型

7)过程数据库管理

过程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中间成果,包括:过程数据库授权管理,过程数据库

信息源管理,过程数据库查看管理,过程数据库删除管理。其中:过程数据库授权管理是用户建立了过程数据库表后,对于表单的使用人员,进行授权的管理。过程数据库信息源管理可以追溯到一个过程数据库表单的根源。过程数据库查看管理查看表单中的数据记录。过程数据库删除管理可以删除一个表单。

8)视图管理

视图管理是管理数据的最终成果,包括:视图分类管理,视图授权管理,视图信息源管理,视图查看管理,视图新增、修改、删除管理,视图导出管理。其中:视图分类管理对视图进行分类,由于视图在使用过程中,会建立比较多的输出视图,所以有必要建立分类。视图授权管理是用户建立了视图表后,对于表单的使用人员,进行授权的管理。视图信息源管理可以追溯到一个视图表单的根源。视图查看管理查看表单中的数据记录。视图删除管理可以删除一个表单。视图导出管理是对于当前视图的所有记录进行导出。

9)配置调度管理

配置调度管理是管理数据融合运行情况的功能,包括:配置管理,调度管理,监控管理。其中:配置管理是对在融合管理中定义的规则如何运行的设定。调度管理可以控制规则是否运行。监控管理是对运行情况的现场监督。

10)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只管理用户、角色和日志。对于机构和人员管理,可由第三方管理工具实现。系统管理获取维护好的机构和人员,分配管理功能和授予权限。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授权管理,日志管理。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4.4.3.1 XXX县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区域平衡、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等人口问题日趋突出复杂,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使人口管理面临各种新的变革和挑战。与此同时,人口问题也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基础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和服务型

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人口基础共享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服务模式的成果、经验和教训,传统的、纯粹的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限,符合XXX县现实情况的、面向应用服务的人口基础共享信息资源库才是我们规划和建设的方向,在此提出人口基础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的基本要求和应用服务机制,将与“人”相关的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电子政务的重要位置。

4.4.3.1.1建设目标

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可整合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残联、教育、税务、统计等部门人口信息,依托目录与交换体系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逐步建立完善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主题应用等,拓展人口信息服务的范围,深化人口信息应用的内容。形成人口基本共享信息更新维护长效机制,为县政府各业务部门和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完整的人口基本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的科学分析和预测

4.4.3.1.2建设内容

此次规划建设的XXX县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数据交换平台。可依托于规划建设的目录与交换体系来

实现对数据的交换,包括各参建部门前置交换系统;

?部门人口基础共享信息数据交换。根据各部门人口基础共享信息的基本情

况,制定相关数据汇总比对流程;

?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数据比对系统。对各部门的数据以公安部门公民身份证

号码为索引进行数据一致性比对;

?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管理系统。按照业务需求,设计开发人口数据库管理系

统,包括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统计、数据比对、用户管理、元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

?人口基础共享数据库相关应用。在人口基础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包括基

于WEB的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应用系统在内的相关应用,包括统计、查询、管

理等功能,并为政府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服务;

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配套的相关管理办法及数据标准等。

4.4.3.1.3建设模式

在我县政务资源整合工作不断推进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县级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实现对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计生、统计等部门人口基础共享信息的整合,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逐步融合公安、计划生育、统计、民政、社会保障、税务、教育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重点建设和整合公安户籍信息、市民卡信息、人口普查信息、公务员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和人事关系信息等信息资源,逐步构建全县统一的、可共享的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人口基础共享信息依照“一数一源”的采集原则,避免重复采集,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从而实现对人口基础共享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管理,实现人口基础共享信息面向政府及社会的共享和综合应用。

XXX县人口基础共享资源库逻辑架构图

XXX县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是以县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为依托,以自然人为主线,整合全县的人口信息资源,以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整合公安局、人口计生委(含育龄妇女、流动人口)、民政、社保等委办局的业务系统数据库,构建出一个面向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与应用的人口基础共享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自然人生命周期所有相关基础信息的采集汇总,与人口相关的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通过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人口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打破部门间、条块间的界限和封锁,实现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共享,以信息共享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政务部门内部和政务部门间业务平台建设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保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人口基础共享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使人口信息服务逐步走上由服务创效益,由效益创发展的良性循环。

4.4.3.1.4组织实施

在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建设单位的统一协调下,组织首批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各参建单位,明确各自的共享需求、责任以及义务,通过目录与交换体系,统一进行人口基础共享信息的共享交换。

根据后续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的应用效果及县级其他委办厅局的需求,按照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可将人口基础共享信息的共享范围覆盖至其他更多的委办厅局单位,丰富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的数据信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口基础共享信息库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的为我县各政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而服务。

4.4.3.2 XXX县法人基础共享信息库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实现行政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早在“十五”时期,我国就确定了进行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并且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以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国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其他部门在此基础上,根据统一规划和实际需要,建设相应的业务数据库。

4.4.3.2.1 建设目标

我县的法人库应建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标准统一、信息规范、查询快捷、管理动态、安全可靠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服务系统。该数据库将集聚整合各参建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最终实现集法人单位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更新、交换、服务为一体的规范化的政务信息运行管理共享体系,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基础信息应用效能,为我县建立“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交叉稽核、统一监管”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4.4.3.2.2建设内容

我县法人基础共享信息库的建设内容规划为:法人单位基础共享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共享信息管理系统,法人单位基础共享信息统一应用平台。

?法人单位基础共享信息库

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依托我县电子政务网络和支撑平台,通过抽取、比对等过程整合各相关单位法人基础共享数据,形成统一的、及时的、

完整的、权威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法人单位基础共享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加载、数据整合、

数据比对、数据传输、数据维护、流程控制、平台监控等工作的程序化

和规范化管理。

?法人单位基础共享信息统一应用平台

支撑法人库建设的基础设施平台,可利用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

换体系构成的共享交换平台。

4.4.3.2.3建设模式

法人库建设模式,其实质是指共享信息的集聚、整合、存放、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我县法人库建设是一项跨部门、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参建部门业务管理模式、基础信息电子化水平、网络环境、硬件环境、以及项目资金、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