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感度的实验装置

冲击波感度的实验装置
冲击波感度的实验装置

火工品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冲击波感度的实验装置

专业: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

学号:

姓名: Misaya

指导教师:ColdFeng

能源与水利学院

摘要

按照《炸药试验方法》(GJB 772A—97)要求,对炸药进行冲击波感度测试时,危险品用量较大,对被测试样有无引爆的判断也存在人为因素。尝试将隔板试验与水中爆炸测试相结合,提出一种安全性高、试样消耗少、环境友好、用于高感度炸药的冲击波感度测试手段,并对测试装置、试验材料、测试系统架构、测试过程及数据处理等给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对包括TNT在内的5 种常用炸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冲击波感度测试方法实施简便,测试过程所获取的信息较为丰富、准确,感度结果与GJB 772A 方法对比,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比较高感类炸药的冲击波感度。该测试技术可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实用性较强。

关键词:高感度炸药;水中爆炸;冲击波感度;小隔板试验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II 前言 ............................................................................................................................... I II 1 水中爆炸测试炸药冲击波感度实验装置 . (1)

1.1 爆炸测试装置设计 (1)

1.2 实验材料 (1)

2 水中爆炸测试系统 (3)

2.1 测试系统架构 (3)

2.2 测试系统工作原理 (3)

2.3 传感器和数据采集 (4)

3 测试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办法 (5)

3.1 测试系统的标定 (5)

3.2 测试程序 (5)

3.3 判定依据 (5)

3.4 实验数据处理和冲击波感度的表示方法 (5)

3.5 水中爆炸测试冲击波感度实测 (6)

4 水下爆炸小隔板法的优缺点 (8)

4.1 分析该装置优点 (8)

4.2 分析该装置缺点 (8)

5 致谢 (9)

6 参考文献 (10)

前言

炸药的冲击波感度用于表征炸药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爆轰的难易程度,是衡量炸药安全性能和爆轰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测定炸药冲击波感度的主要手段是隔板试验法。例如,我国的《炸药试验方法》(GJB772A—97)、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及LosAlamos 国家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采用的冲击波感度测试装置。其测试原理是:在主发炸药与被测炸药之间放入一定厚度的隔板,主发炸药爆轰产生的冲击波穿过隔板后作用于被测炸药。通过观测见证板的破坏情况,来判断被测炸药是否产生了爆轰。所采用的主发炸药、被测炸药试样量较大( 几十克~几百克) 。在带有爆炸安全防护的地面测试环境中或抗爆间室内,用Bruceton 升降试验法。调节隔板厚度,统计不同的隔板厚度下,被测炸药的爆轰情况,以被测炸药发生爆轰的概率为50%时,所对应的隔板厚度值表征炸药冲击波感度的大小。隔板法测试炸药冲击波感度的测试成本较高、安全保障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普通实验室条件下不便实施。现行GJB772A—97中规定的“冲击波感度卡片式隔板法”规定:使用的主发炸药特屈儿药量为50g,超出了我国现有安全规范中对科研院校中危险品测试间的定量上限不大于20g的要求,这样就限制了对炸药冲击波感度的试验研究工作。随着测试技术发展,利用水中爆炸来进行炸药爆轰测试的研究日益普遍。炸药在水中爆炸时,采用专用的水中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测定测点处的峰值压力、压力衰减时间常数、第一次气泡脉动周期及压力-时间的动态曲线等信息,经过数值处理后可得到炸药爆炸的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及总能量,这为水中爆炸测试炸药的冲击波感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水中爆炸测试炸药冲击波感度实验装置

1.1 爆炸测试装置设计

采用图1.1所示的水中爆炸测试装置,测试时装置结构从右至左依次为防水处理层、雷管、隔板、被测试样,整个装置被塑料套管密封包裹。水中爆炸测试装置尺寸内径12. 5 mm、长度为76 mm 的小型聚乙烯套管。

图1.1 水下隔板实验装置示意图

1.2 实验材料

主发爆源:8号工业雷管或军用电雷管(GB8031—2005)。

隔板材料:聚乙烯(PE)树脂(GB / T 11115—2009)制成的薄膜或板材,厚度可根据市售商品和测试实际需要确定。也可选用其他材料,但应是执行相应行业或国家标准生产的制品。

套管:聚乙烯筒,外径不大于15mm,壁厚不大于2mm。

防水包扎材料:生胶带(聚四氟乙烯),常用于冷热给水管件接口联接处的密封用品。

被测试样:压制成与套管相匹配的药柱,每发药量不大于5 g,同一试样的药

柱质量误差不超过0. 5% ,密度误差不超过0. 013

/g m也可根据需要采用一定密度的散装试样,参考GJB772A—97的装药方法。先在套管中标志出装入定量被测炸药对应密度下的高度位置,将秤量好的炸药试样倒入套管;再将套管从25 mm 高度竖直下落到毛毡垫上,反复墩至40次以上;再用直径大小刚好能插入套管的玻璃棒从上至下将试样推压至标记位置,玻璃棒的头部应平整、光滑,以免粘附出试样。试样质量、密度误差与压装药柱要求相同。

2 水中爆炸测试系统

2.1 测试系统架构

φ)、水中压力传感器、信号测试系统由圆柱形爆炸水池(不小于m

0.2?

m

5.1

调理仪、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见图2.1本文所用爆炸水池尺寸为m

m

0.3?由于

7.2

当装药深度为水池总深度的 2 /3 时,来自水面和池底的边界效应可相互抵消,因此试验中将试样放入水下1. 67~1. 72 m.其中,水中压力传感器建议采用PCB138A 系列,其谐振频率大于1 000 kHz,上升沿小于s

5.1μ,低频响应频率(﹣5%)为2.5Hz,线性度小于2. 0% FS。

图2.1 爆炸水池中测定炸药冲击波感度的测试系统示意图

2.2 测试系统工作原理

炸药在水中爆炸时,可以分为3个阶段:装药的爆轰、冲击波的产生和传播、气泡的形成和脉动。其能量输出分为冲击波能和气泡能量2部分,2部分之和,即

总能量接近炸药的爆热值。采用专用的水中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测定测点处的峰值压力、压力衰减时间常数、第一次气泡脉动周期及压力—时间的动态曲线等信息,经过数值处理后可得到炸药爆炸的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及总能量。对炸药水下爆炸冲击波参数的修正,修正后的峰压与理论计算值接近,且修正后的炸药能量更加接近其爆热值。给出了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计算公式等较为详细、完整的推导过程。

当装药在水中被雷管引爆后,压电式传感器首先接收到水中冲击波信号,若干毫秒后才接收到气泡反复膨胀与收缩的脉冲信号。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荷信号,2信号经一路电缆,再经信号调理器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输入给数据采集系统的2个采集通道并存储。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爆炸波的各种参数(包括冲量、能量等)。测试系统可测得的信号为炸药在水下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信号和气泡脉动信号。所测的2种信号频率不同:冲击波信号的频率较高,气泡脉动信号的频率较低;2种信号的出现有一定的时间差。因而,可以用一个压力传感器通过高、低频2 个通道,分别测量冲击波信号和气泡脉动信号:利用传感器的高频通道测量冲击波信号、低频通道测量气泡脉动信号。实验选用的信号调理器是PCB 公司的产品,是与ICP 压力传感器相适配的4通道数字式482A16型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系统选用的是国产纵横公司产JV5200数据采集仪,具有高、低频2个采集通道。冲击波信号和气泡脉动信号的采样频率分别设置为5 MHz 和100kHz 。

2.3 传感器和数据采集

实验中所用的压力传感器是美国PCB 公司产138M124型的ICP 压电式电气石水中传感器,其主要特点是装有ICP 电荷放大器,能将电气石产生的高阻抗电荷转变为低于100Ω的低阻抗电荷输出。由于低阻抗信号传输不会因为电缆和连接器件的绝缘阻抗降低而产生畸变,故可用普通电缆远距离传输信号。其谐振频率大于1000 kHz ,上升沿s 5.1μ≤,低频响应频率(-5%)为2.5Hz ,线性度%FS 0.2≤。数据采集系统用高频通道采集的冲击波信号,经低频通道采集的气泡脉动信号。

3 测试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办法

3.1 测试系统的标定

测试前,应对测试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工作结束时,应得到如下结果:没有被测试样时(即空白试验),雷管在爆炸测试装置中爆炸输出的能量均值(包括冲击波超压、气泡能及总能量);被测炸药在爆炸测试装置中无隔板——直接被雷管引爆后的爆炸输出能量均值(以传感器所接收到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大小为判定依据),取其加和的50%作为判断水下小隔板试验中被测炸药爆轰与否的临界值。

3.2 测试程序

试验程序参考GJB772A —97的方法。首先估计试样50%爆轰所需要的初始隔板厚度及测试时调整厚度的步长。以估计的初始隔板厚度值进行预备试验,并最终确定合适的步长。然后,按照GJB / Z377A 以恒定步长进行试验,自出现第1对以恒定步长的相邻相反结果算起。有效试验应不小于20次,而且每发试样的测试结果波动变化,也必须全部满足升降法的要求。

3.3 判定依据

选用水中爆炸测试测得的超压值大小作为判定依据。判定过程如下:若水中爆炸释放的超压,大于空白试验输出的超压加无隔板试样爆炸释放超压的50% 时,判定该次试验被测炸药被引爆;反之,则视为未被引爆。

判定依据也可根据试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在同一类试验中应当固定判据。

3.4 实验数据处理和冲击波感度的表示方法

根据GJB772A —97的数据处理要求,将每次试验的判定结果整合成规定的表格,并计算每种炸药50%发生爆轰时的隔板厚度50L 和对应的标准差S 。计算过程如下:

统计出各试验水平i 下爆轰的次数i1n 和未爆轰的次数0i n ,并分别求和,取

i1n ∑、i0n ∑的较小者(两者相等时任取一个)作为计算分析用的子样本量 n 。 i in A ∑= (3.1) ∑=i 2n i B (3.2)

式中:A 为测定结果计算因子;B 为标准差计算因子;i 为试验水平序号;i n 为计算子样本量 n 所取的i1n 或0i n 。试样50%发生爆轰的隔板值式(3.3)计算,标准差按式(3.4)计算。

??

? ??±+=21n A d C L 50 (3.3) d 029.0n A -n B 620.1S 2???

?????+??? ??= (3.4) 式中:50L 为试样50%发生爆轰的隔板值,mm ;C 为试验水平序号为“0”时的隔板值,mm ;d 为步长,mm ;n 为子样本量;S 为标准差;“±”,当 A 值取i1in ∑为“+”,当A 值取i0in ∑时为“-”。

3.5 水中爆炸测试冲击波感度实测

表3.1为利用本文水中爆炸隔板试验法测得的 5 种炸药的冲击波感度值与 GJB 772A —97 测试方法比较结果。图3.1给出了进行水中爆炸测试炸药的冲击波感度试验时,TNT 试样被引爆与未被引爆的典型冲击波压力时程曲线。

表3.1炸药冲击波感度的水中爆炸隔板试验结果与GJB 772A-97测试结果对比

炸药名称 GJB772A-97方法 本文所述的测试方法 备注 装药密度/g ·cm 3- 50% 起爆概率隔板/mm

装药密

度/g ·cm 3- 50% 起爆概

率隔板/mm TNT 1.01

57.6 0.86 6.90 冲击波感度

均为最低 钝化黑索金 0.96

58.8 0.86 7.30 8701

0.95 67.6 0.91 11.65 RDX

1.08 83.8 1.02 1

2.42 PETN 0.87 95.2 0.94 >16.8 冲击波感度

均为最高

注:按GJB772A-97方法进行冲击波感度试验时,主发药采用钝化黑索今(GB/T 629—1997),质量50 g 、密度1. 53/g cm ;卡片材料为有机玻璃隔板(GB 7134—86) ;其他与规定要求均相同。

图3.1 TNT 被引爆与未被引爆的典型水中冲击波压力信号

4 水下爆炸小隔板法的优缺点

4.1 分析该装置优点

1 试验装置小、成本低、操作简便。“雷管+小隔板+被测炸药”的冲击波感度水下爆炸测试系统中,水中爆炸装置可装配在内径12.5mm、长度为76 mm 的聚乙烯套管内。试验用炸药量、隔板等耗材用量也明显降低,节约了试验成本。

2 试验环境友好。水下小隔板法试验产生的环境破坏、噪声危害、破片及冲击波毁伤等不利因素也大大降低,是安全、绿色、环境友好型的爆炸测试方法。一般小型水池占地很小,易于建设。测试时对外场环境不会产生破坏或毁伤。残渣废物可集中回收,便于处理。

3 试验炸药用量可减少到10 g以下、便于实施且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与传统测定炸药冲击波感度方法相比,水中爆炸法测试精确,试样用炸药量大为降低,每发装药在10 g以下就可完成测试。

4 试验判据准确、结果可信。水下爆炸测试时,对水下压力传感器的测试信号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爆源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经过修正后,可以得出爆源爆炸产生的总能量。该能量值一般与爆源炸药的爆热值接近,为爆热值的90%~95%。用该测试结果,对主发炸药(雷管)的水中爆炸能量进行标定后,可准确地判断水下被测炸药有无发生爆轰。

4.2 分析该装置缺点

由于水中爆炸小隔板测试方法采用了雷管作为主发爆源,目前还无法排除雷管底部射流侵彻隔板后引起被测试样起爆的可能,尤其对于炸药感度较低、50%起爆概率对应的隔板厚度较小的情况。同时由于雷管爆源所输出的冲击波平面性不足、曲率偏小等不足存在,该冲击波感度测试方法并不适用于钝感炸药(无雷管感度)及爆轰临界直径偏大的炸药试样。

5 致谢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以及网络的支持。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这门课程的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的指导、提供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次报告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师帮我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让我能把系统做得更加完善。还为我提供了网络的支持,可以学习其他关于此类实验装置设计的知识和经验,使我的课程设计能都更加的完善。在此期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这为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他们也为我解决了不少我不太明白的设计商的难题,帮助我使用电脑对我的论文格式进行编辑。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

6 参考文献

[1] 张世杰.炸药的冲击波感度测定—隔板试验法.煤矿爆破,1994,( 3)

22-25.

[2] 苏华.一次引爆型FAE液固复合燃料性能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3.

[3] 颜世龙.集中药包与条形药包水下爆炸能量测试.爆破器材,2003,32( 5)

23-27.

[4] 胡毅亭,贾宪政.水下爆炸冲击波和气泡脉动的数值模拟研.舰船科学技术,

2009,31( 2) :134-140.

[5] 王慧君.用水下卡片间隙试验法测定炸药冲击波感度.爆炸与冲击,2009,

29( 5) :481-485.

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的应用

股骨头坏死专栏《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院内杂志(电子版)》2015年第6卷第1期 专栏组稿专家——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骨科专家?侯洪涛 侯洪涛,男,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骨科专家,从医30多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特色临床医学杂志编委,出身医学世 家、祖孙三代人均受不同年的高等医学教育,秉承传统与现代高 科技技术相结合,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 进展。为股骨头坏死患者解除病痛,使其重返工作、社会。 对骨病的治疗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股骨头坏死的治 疗。 中华中医学会会员,《临床特色医学》杂志首届编委,《河 北中医杂志》特约编委,参与我国《千家妙方》、《中外名医》、 《盛世中华》、《中国临床医药》医书的编写工作,发表医学论 文20余篇。 “我本人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骨科医学工作者,对宏观医学 相比微不足道,承家训及个人愿望,只想为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 较大的努力,为祖国医学的发展略显微博之力。”——侯洪涛 冲击波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侯洪涛,曹志光(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骨科中心关节四肢外科,北京100009)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冲击波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在pubmed上检索关键词“shock wave”与相应的专科名词,如“骨科学(Orthopedics)”、“心血管病学(Cardiology)”,得到相应的文献,去掉与冲击波关联不大、年代久远、内容重复的文献,共得到40篇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分类、整理,发现近年来对冲击波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再生医学、骨科学、心血管病学上,报道较多的是冲击波能够通过调节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从而促进组织再生,缓解疼痛,这在冲击波治疗骨肌系统疾病、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心肌缺血的相关报道中均有涉及。冲击波具有无创、安全、廉价、易行的优点,再加上较好的治疗效果,相信冲击波在医学中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冲击波;医学 冲击波应用于医学已有30余年的历史,最先应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后来逐渐开始应用于治疗骨肌系统疾病、溃疡皮肤愈合、心肌缺血、胆囊及胰腺结石,近年来,人们又尝试把冲击波应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1,2]、卒中和脑瘫引起的肌肉痉挛,甚至还有人尝试用冲击波治疗肿瘤[5]。这从侧面反映出冲击波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否则它不会得到发展壮大。冲击波之所以有这种的效果,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 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 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 口s)、频谱广(16Hz?2X 108H Z)[2]。 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Dornier HMI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 月7 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 ESWT应用于10余种骨科疾病,ESW1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 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逐渐衰减的压力相(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 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 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

冲击波治疗机操作规范

冲击波治疗机操作规范 一、适用症: 1、骨组织疾病主要有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2、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主要有肩部慢性损伤性疾病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健炎、钙化性岗上肌腱炎、肩周炎、网球肘等劳损性损伤疾病 3、肘部慢性损伤性疾病:主要有肱骨头内上髁炎,肱骨头外上髁炎。 4、髋部及膝部慢性损伤性疾病,如弹响髋、跳跃膝(胫骨骨节骨骺骨软骨炎)。 5、足跟部疾患如跟痛症及足底筋膜炎。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心律不齐及高血压患者、年老体弱,全身情况很差。 2、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避免造成心脏起搏器工作异常。 3、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4、使用抗免疫剂、免疫抑制有可能影响冲击波疗法诱导的组织损伤修复过程。 5、各类肿瘤患者,避免造成肿瘤生长加快及扩散。 6、孕妇 7、感染及皮肤破溃患者。 8、冲击波焦点位于肺组织者。 9、大段缺损性骨不连;骨缺损大于3CM者应行手术植骨治疗。 三、治疗: 对肩周炎及网球肘的治疗方法,均是让冲击波能量进入压痛点,如果有多个压痛点,则要从多个压痛点进入,用6-15能级的电压每个压痛点放电数百次左右,一般每个病人或每点病灶冲击数百到一千多次即可。 四、冲击波治疗机操作规程 1.核对确认患者的姓名,治疗部位,确认有无治疗禁忌症。 2.仪器在使用前先检查各部位连接是否完好,检查水囊气泡并排气,系好排气管。 3.消毒水囊表面,按下电源开关,使设备通电;按启动按钮,启动设备 4.按电压上升按钮,将放电电压升至一个恰当的值;按手动触发按钮,触发冲击波数次,以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触发冲击波前,在病人受治疗部位皮肤和水囊接触处涂上一层耦合剂。然后调节活动臂使冲击波的聚焦区域对准病人的压痛点部位。 6.接触发按钮触发冲击波开始治疗。设备冲击波触发频率,设定冲击波强度,开始时以较低的频率强度,在病人适应后可逐渐提高频率强度。 7.按停止按钮终止冲击波触发,反复按电压降低按钮,使电压数值降为0KV。 8.按手动按钮2至3次,释放剩余电压,按停止按钮,使设备退出启动状态。 9.按排水按钮,使水囊中的水排出水箱,以降低水囊中的水温,按电源按钮至高位切断电源。 10.用手扳动活动臂,使其用病人身体分开。清洁病人治疗部位的皮肤,清洁设备的水囊,锁定活动臂的运动。 11.切断设备电源,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

冲击波方案文档 (5)

EMS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介绍 湖北瑞志康科贸有限公司 2014年 一、冲击波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具有声学、光学和力学的某些性质,广义上的冲击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震动、雷电、爆炸和超音速航空器等均能产生冲击波,冲击波都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速传导的特性,只是在能量、频率和产生方式等方面有所差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体外冲击波技术开始被的运用到骨科及康复理疗领域,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冲击波疗法日益完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到今天,在部分欧美国家冲击波疗法已经成为骨伤及骨关节类疾病非创伤治疗的首选方法,其独特的疗效和简单的治疗方式使许多经传统疗法治疗无效的骨科疾病患者得以重返健康生活。 冲击波发生源有液电冲击波,压电效应、聚能激光、电磁感应和微爆炸等多种原理产生的冲击波。(1)液电冲击波发生源,最早应用于冲击波发生源。优点:脉冲波形稳,冲击时间快。缺点:体积较大,治疗一个病人就要更换电极,放电稳定性差,焦点漂移。(2)电磁冲击波发生源,优点;噪声小,不用更换电极,放电稳定。缺点:使用环境有一定要求,冲击波时间慢,使用能量高电压在13~20kv,临床效果比液电式冲击波差。 (3)压电晶体冲击波源,优点:噪声小。缺点:功率较小,晶体的质量和寿命及安装都要求较高,否则每个晶体触发脉冲难以同步。(4)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源;优点:使用安全方便,对骨骼肌肉组织疗效好。缺点:治疗时不能长期停留一处所形成的息肉、狭窄及其他病态。 二、冲击波疗法 应用冲击波的原理针对人体机体肌肉\骨骼\内脏等组织病变进行病理性逆转的一种疗法.在医学方面主要应用有:全身系统中的肿瘤及癌细胞冲击疗法; 骨骼系统的肩周炎、网球肘、髌腱炎、跟痛症等;泌尿系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等等. 体外冲击波的优点在于:(1)损伤轻微,可替代某些外科手术疗法;(2)一般采用简单麻醉或不必麻醉;(3)治疗时间短,风险小,可在门诊进行治疗;(4)无需特殊术后处理,术后恢复较快;(5)治疗费用远远低于开放式手术。适应症 >腱性末端疾病: 足底筋膜炎; 内侧/外侧肱骨外上髁炎等 >腱性疾病: 髌腱炎;跟腱炎;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等 >肩峰下滑囊炎

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冲击波治疗疗法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通过影像学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30髋)的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本研究为了评估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疗效,根据患侧髋关节Harris 评分、“4”字试验(A→B)评分分别把30髋患者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分成四组,观察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疗效;黄克勤疗效评分通过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比较各期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结果对于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的患者。结论早期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可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及改善关节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26 patients(18 hips)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ho were treated with ESWT through the imaging diagn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evaluate and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who were treated with ESWT,and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pre-treatment,post-treatment of the 3rd month,the 6th month and the 12th month,based on Harris scores of hip joint and Gaenslen’s test scores(A→B).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ive rate of ESWT 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by Huang Keqin’s effect scores in each perio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in early perio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which in metaphase and later period. Conclusion ESWT 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early could delay the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could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bone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ESWT;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Research progress 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仍是骨科领域的难点之一,对于年轻患者仍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虽多,但疗效都不确切。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经临床观察,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效。我院从2010年6月~2013年12月共收集了26例(30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NFH患者26例(30髋),男16例(18髋),女10例(12髋);年龄30~59岁,平均43.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4年;双侧发病4例,单侧22

骨科冲击波治疗仪的原理及适应症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XY-K-MEDICAL-300 一、产品的适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软组织疼痛类疾病、骨科类疾病、其他疾病 软组织疼痛类疾病包括:肩周炎、跟腱炎、颈椎病、足底筋膜炎、下腰痛、网球肘;骨科类疾病:骨不连、假关节、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其他类疾病:肌痉挛、烧伤整形、阳痿治疗、心血管疾病、伤口愈合。禁忌症:抗凝血障碍的患者(或使用了抗凝血剂的患者)、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栓症患者或有血栓倾向的患者、治疗区急性化脓的患者、孕妇、14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了可的松等消炎物质的患者。二、优势 是慢性和疑难骨骼肌肉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愈率是80% 治疗时间短:最长需要10分钟 平均需要6至8个疗程 可以替代手术治疗 可移动性 小巧和轻便的设备:易于安装 内置空气压缩机:不用保养 触摸屏操作 智能化操作系统

三、原理: 1.气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气动弹道式体外治疗仪是压缩机产生的气动脉冲声波转化成精准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物理介质传导(如空气、液体等)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物学效应,是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高能量压力波,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速传导特性。 2.气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治疗原理: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驱动手柄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以脉冲方式冲击治疗部位。冲击波经过皮肤、脂肪、肌肉等软组织后作用于损伤区,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在不同组织的交界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作用,表现为对细胞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在含有气泡的组织中还会产生空化效应。骨组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出现显微裂纹,而这是诱导骨重建的主要原因,而拉应力和空化效应可以松解黏连的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修复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产品的注意事项 不要空打;谨记禁忌症和部位;定期保养:每天擦拭传导子,定期检

冲击波治疗仪项目申请报告

冲击波治疗仪项目申请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从产品结构上看,国内体外诊断行业总体呈现两极分化:低端市场是前期使用的检验技术,正在进行方法学上的更新和迭代,发展空间小,增速缓慢;中端市场由于近年来国产研发能力迅速提升,渠道优势明显,国内产品正借力进口替代良机,发展迅速;高端市场由于技术壁垒高,目前主要由国外产品占据垄断地位,国内产品处在研发潜伏期。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及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治疗与康复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远远大于一般人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疾病治疗及诊断需求逐渐提升。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提升,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此外,由于药物治疗普遍有副作用,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逐渐深化,在实际诊疗中加强了医学诊疗设备的推广使用。在以上因素的驱动下,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治疗与康复类和体外诊断类等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及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治疗与康复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远远大于一般人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疾病治疗及诊断需求逐渐提升。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提升,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此外,由于药物治疗普遍有副作用,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逐渐深化,在实际诊疗中加强了医学诊疗设备的推广使用。在以上因素的驱动下,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治疗与康复类和体外诊断类等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 该冲击波治疗仪项目计划总投资23826.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006.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38%;流动资金6819.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62%。 达产年营业收入48106.00万元,总成本费用36422.79万元,税金及附加425.63万元,利润总额11683.21万元,利税总额13720.32万元,税后净利润8762.4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957.9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03%,投资利税率57.58%,投资回报率36.78%,全部投资回收期 4.22年,提供就业职位1015个。

股骨头坏死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教学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通常认为坏死股骨头无法恢复正常骨结构,所有的治疗只能是设法延缓病程的发展速度,推辞做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我们在治疗骨不连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研究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由于能够促使肉芽、纤维组织和软骨组织转变成骨组织,不仅能使大部分股骨头坏死出现良好的骨修复,还能使部分塌陷股骨头隆起。 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在股骨头坏死分期部分我们已经提到,一旦平片出现坏死变化,股骨头坏死的病程就无法逆转,目前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治愈股骨头坏死,坏死股骨头不能恢复正常骨结构。多数研究表明,不做手术治疗时病程发展的风险要比手术治疗的风险高,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比较轻,大多数在三、四十岁,病程会不断发展、最终破坏髋关节,在大多数病例即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也不能改变这种结果,但是各种手术治疗对于缓解疼痛,改善行走能力,延缓病程发展速度,推迟作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可能有一定作用。不过在叙述一些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之前了解危险/利益比非常重要。任何一种手术都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不治疗也有危险,病变要发展,所以不治疗并非没有危险。有些手术成功率较低,危险性也较低,有些手术成功率高,但危险也大。医生对每个病人要全面了解情况估计利弊。对某一个病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另一个病人可能绝对有害。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就是这样,因为每

个人情况,如年龄、合并症,关节部位、范围都不同。任何一种治疗要由病人和主治医生商定。探索疑点,求取答案。棍子、拐杖、与助行器对减轻股骨头坏死的疼痛是有效的。在做出诊断、选择手术期间对保护关节也有益处。在处理合并症期间限制负重对于限制病变发展也起作用。然而单纯保护性负重无论使用多长时间都不是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法,不会治愈股骨头坏死。偶尔病人由于合并症不能手术,此时保护性负重可用来缓解疼痛。 因为按照影象学标准股骨头坏死不可能恢复正常骨结构,患者又迫切要求解除疼痛和增强活动能力,各种手术治疗通过减轻髓腔压力又能明显减轻疼痛,因此出现了综合临床和平片表现,以临床表现为主的记分法,用来判断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国外常用Harris 髋关节指数或用改良方法判断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日本用JOA score,中国用百分法。 我个人认为记分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能反应疼痛的减轻和行走能力的改善,缺点是: 1 缺乏定量标准,因为采用的Ficat/Arlet分期II期不考虑病变范围大小,且包含的病变范围跨度太大,即使病变从早期改变发展到广泛坏死也不会减分,仍然可以得30分,仅比正常人少10分。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修订稿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 治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 (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

4 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4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炸药是一种含能物质,可以发生高速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并伴随着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作为一种亚稳态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储存、处理、运输时,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在某些条件下,其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反应放出热量的自身加热作用能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最后导致爆炸。 炸药虽是一种爆炸物质,但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才能发生爆炸变化。激发炸药发生爆炸的过程称为起爆。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使炸药活化并发生爆炸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称为起爆能或初始冲能。不同的炸药,所需的初始冲能是不同的。如碘化氮(NI3)只要用羽毛轻微触动就会爆炸;而梯恩梯炸药,当用步枪子弹贯穿时,也不爆炸。炸药在外界作用(激发)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感度。炸药的感度用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变化所必须的最小初始冲能表示。所需的最小初始冲能愈大,则表示炸药的感度愈低;反之,最小初始冲能愈小,则感度愈高。 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变化的外界作用(能量)的类型很多,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能:直接加热、火焰,火花等; (2)机械能:撞击、摩擦、针刺、枪击等; (3)炸药的爆炸能:雷管或炸药直接作用、冲击波作用等; (4)电能:电热、电火花、静电等; (5)化学能:高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6)光能:激光等。 炸药对不同形式的起爆能具有不同的感度。同一种炸药对各种不同作用的感度之间没有一个相当的换算关系。实用中要求炸药有一个适当的感度,即感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感度太高使用不安全,而感度太低会造成起爆困难。 炸药对于各种外界作用的感度是有选择性的,即一种炸药对某一种外界作用较敏感,而对其它一些作用则较迟钝。如叠氮化铅对机械能作用比对热能作用更敏感,它的热感度比梯恩梯低,而机械感度比梯恩梯要高得多。 了解炸药的感度对于实际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一般猛炸药来讲,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意外的爆炸。这就要求它对于热作用和机械作用有较低的感度;而对于冲击波作用则要有适当的感度,以便在使用中需要它爆炸时,能够准确的爆炸。使用炸药时,对用来起爆炸药的起爆能所呈现的感度称为使用感度。 炸药的感度有许多种,常用的主要有热感度、机械感度、爆轰感度、冲击波感度、静电感度、火焰感度、电火花感度、射击感度等。 炸药起爆的基本理论 4.1.1 炸药的热起爆理论 热起爆是研究可爆性物质转变为燃烧或爆炸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它可以作为研究更复杂的一些现象,例如冲击起爆、摩擦起爆等的研究工具。在实践上,热起爆理论也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爆炸物工作状态的安全条件。 最早提出热起爆理论的是荷兰科学家凡特霍甫,他在1884年定性地描述了这个问题。之后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Семенов)在二十世纪20年代对这个问题作了定量的分析。他研究了装在容器内的爆炸性气体所发生的反应,指出由于反应释放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从而使爆炸性气体产生热积累自动加温,反应也自动加速而导致爆炸。他的工作为以后热起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的30年代,托吉苏(Тодес)、莱司(Rice)、弗兰克—卡门涅茨基(Франк—Каменецкий)等相继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我们称之为经典的热起爆理论。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怀恐惧,从国内外众多报道来看,冲击波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慢性炎症、骨折延时愈合和疼痛等疾病的手段。 四、冲击波治疗的疗程: 冲击波治疗一般3-5天进行一次,4-6次为一个疗程,是一种安全、便捷、省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清除加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ARCO Ⅰ、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ARCO Ⅰ、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加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冲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5.7%。结论:病灶清除加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ARCO Ⅰ、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促进植骨生长,延缓股骨头塌陷,以及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功效。 标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病灶清除加取自体髂骨植骨术;体外冲击波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不足,引起骨细胞凋亡,继而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甚至塌陷,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晚期有约80%的患者在1~3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1],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因为股骨头塌陷后,最终只能选择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目前报道的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2010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病灶清除加取自体髂骨植骨术配合体外冲击波冲击治疗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缺性坏死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52例,其中男41例,女11例,单侧发病35例,双侧发病17例。酒精性26例,激素性19例,未明确病因者7例,诊断年龄35~63岁,平均48岁。按ARCO分期标准,Ⅰ期32髋,Ⅱ期26髋,Ⅲ期11髋。 1.2 纳入及分期标准 符合日本厚生骨坏死研究会的诊断标准;按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提出的临床分期标准[2],为Ⅰ、Ⅱ期及部分Ⅲ期的股骨头无塌陷或塌陷小于2 mm 的患者。ARCO分期:0期:X线、骨扫描、MRI检查未见异常,Ⅰ期:X线显示正常,骨扫描和/或MRI检查检出;Ⅱ期:X线检查无新月征,股骨头内见囊性变和骨质硬化,骨扫描和/或MRI检查出现异常;Ⅲ期:X线见新月征或股骨头软骨下骨塌陷,但是股骨头无变扁;Ⅳ期:关节间隙狭窄,或髋臼破坏。 1.3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2)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稳定,不能耐受手术者;(3)有造血系统疾病者;(4)3个月内有脑梗或心梗

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疗法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 什么是冲击波 冲击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雷暴雨产生冲击波用于医学的冲击波是一种声波,该声波可将高能传导至疼痛部位以刺激愈合、组织再生和修复功能。冲击波的特点为:压力快速改变,高振幅和无周期性。产生和传导至组织的能量大大高出超声波能 冲击波疗法原理 利用压缩空气产生动能,动能驱动金属弹道撞击探头底部的发射器。 通过该种作用产生的冲击波以放射状或聚焦状传导,其传导的方式取决于发射器表面为凸面或凹面……. 冲击波治疗疗效 有效穿透深度取决于预设的能量(压力)和所使用的发射器形状。穿透深度的数值最高达7cm。冲击波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携带一股正压脉冲穿透组织。压力波的传导只会受到组织内小部分吸收的限制。更密实的组织处吸收会更高,如骨头。镇痛作用—消除疼痛加速消除P物质减少肌肉紧张抑制痉挛和感受纤维。 加速愈合促进胶原蛋白产生,促进新陈代谢和微循环韧带新血管形成,刺激造骨细胞活动,促进骨生成 恢复肢体灵活性,促进钙沉积再吸引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优点 通过冲击波定向治疗,减少周围组织的紧绷感 患者身体无任何药用作用(可能会有短时的局部麻醉感) 患者可避免接受外科手术以及手术带来的风险 门诊式治疗有效将误工时间降到最低 一些适应症(如网球肘)冲击波疗法是最有效的疗法 关于治疗 使用冲击波疗法治疗只需4步: 1.通过按压定位疼痛点 2.手动设置治疗参数或使用预设处方 3.涂抹耦合剂 4.开始治疗 可能出现的短时副作用 瘀斑 血肿 组织敏感暂时改变 水肿 红斑 大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未产生副作用并且对治疗的耐受性非常好。 冲击波疗法可以帮助...... 急性病症

生活养生-冲击波治疗仪有哪些副作用

文章导读 冲击波治疗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医学治疗仪器,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冲击波进行体外碎石,对于肾结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当然这种冲击波治疗仪,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问题,它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对于有些血栓患者来说,应该禁用冲击波治疗仪,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副作用 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出血,未治疗、未治愈或不能治愈的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行 ESWT 。 血栓形成患者:该类患者禁止使用 ESWT,以免造成血栓栓子脱落,引起严重的后果。 生长痛患儿 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 适应证 骨组织疾病: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 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足底筋膜炎、止点性跟腱炎等。 相对适应证 骨性关节炎、距骨骨软骨损伤、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髌前滑囊炎、髌腱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弹响髋和肌痉挛、骨坏死性疾病(月骨坏死、距骨坏死、舟状骨坏死)等 冲击波其他作用 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ED)治疗,美容,减脂等 治疗原理 利用设备产生的冲击波,通过水囊或其他方式耦合进入人体,聚焦于病灶实现治疗。 治疗原理: 应力作用: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声学特性,在不同的声阻抗界面会产生拉力与压力,对材料产生机械破坏作用,有助于松解组织粘连,粉碎骨刺。 空化效应:冲击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空化泡,这些空化泡在过程中生长,

震荡,溃破,释放出大量能量。 镇痛效应:激活产生p物质,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后,疼痛阈值提高,且p物质产生减少。 代谢激活:冲击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膜内外离子交换过程,并加快代谢分解产物清除与吸收。 其他作用:成骨效应,促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等。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疗法 令狐采学 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μs)、频谱广(16Hz~2×108Hz)[2]。 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Dornier HMI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应用于10余种骨科疾病,ESWT 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

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逐渐衰减的压力相(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焦区是指冲击波的正相压力≥50%峰值压力的区域; (2)压力场;(3)冲击波能量;(4)能流密度:表示垂直于冲击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冲击波能量,一般用mJ/mm2表示; (5)有效焦区能量:是指流经焦点处垂直于z轴的圆面积内的能量,即作用平面。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能流密度。典型的冲击波波形见图1。 图1 典型的冲击波波形 二、冲击波的作用原理 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这是冲击波所独有的特性。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组织[4]。ESWT主要是利用中、低能量的冲击波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疾病,其生物学效应取决于冲击波的能级和能流密度。 1.组织破坏机制:冲击波具有压力相和张力相。在压力相产生挤压作用,而在张力相则为拉伸作用。冲击波本身产生的破坏性力学效应是直接作用,在冲击波的张力相时,由张力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是组织破坏的间接作用。正是这两种作用,可以使冲击波治疗骨性疾病和软组织钙化性疾病[1]。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究进展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年10月第19卷第5期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October.2019,Vol.19No.5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仍然是骨科中的一个难题,5%~10%的骨折最终演变为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其中舟状骨(16%)、胫骨(14%)和股骨(14%)骨折的骨不连率较高[1]。骨不连病人患肢的疼痛和功能的下降,会影响病人日常生活,降低 生活质量。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总体上是相当成功的,据报道术后骨折愈合率在74%~95%[2]。但术后的并发症仍然无法避免,如感染(5%)、神经血管损 伤(7%)等,同时要考虑植入物取出的问题。体外冲击波在临床中最早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其疗效明显、无创和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泌尿系结石的标准疗法,ESWT 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中也取得良好疗效[3]。1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机制 1.1微骨折重新启动骨折愈合程序 冲击波是一种携带能量并能在低声阻介质中传播的快速、短时声波,当冲击波穿越低声阻的软 组织遇到高声阻的骨组织后,会产生应力作用,将所携带的能量释放,使靶点部位骨组织形成微骨折,将硬化骨分裂为细小骨碎屑(0.1~3.0mm 3)[4],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PH006)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56600*通讯作者:刘明廷,Email :doctlmt@https://www.360docs.net/doc/e24020217.html,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 究进展 张成年,刘明廷*,李健,徐闯,杜长岭 [摘要]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 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 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因其无创、高 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 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 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疗法;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9.05.028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ZHANG Chengnian ,LIU Mingting ,LI Jian ,XU Chuang ,DU Changling Department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2566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Mingting ,octlmt@https://www.360docs.net/doc/e24020217.html, [Abstract ]5%-10%of all fractures evolve into a delayed union or nonunion.Surgery is still consid? ered as the “ golden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nonunion and usually requires debriding the non?union gap ,reopeningthe bone marrow cavity and bone grafting.However ,surgery has the problems of large trauma ,infection and implant related problems requiring an additional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and muscle diseases ,especially in the treat? ment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of fractu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nonunion ,hoping to be useful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delayed union ;nonunion 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