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介绍与开平碉楼

中国地理介绍与开平碉楼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时差4小时多。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中国地理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

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国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

编辑本段

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

、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盆地,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编辑本段

. 自然风光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2.人文旅游景观

(1)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郑州)、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省市自治区名别称或简称省会(或首府)名

安徽皖合肥吉林吉长春

北京京江苏苏南京

重庆渝江西赣南昌

福建闽福州辽宁辽沈阳

甘肃甘兰州内蒙古蒙呼和浩特

广东粤广州宁夏宁银川

广西桂南宁青海青西宁

贵州黔贵阳山东鲁济南0531

海南琼海口山西晋太原

河北冀石家庄陕西陕西安

河南豫郑州上海沪

黑龙江黑哈尔滨四川川成都

湖北鄂武汉台湾台台北

湖南湘长沙天津津

西藏藏拉萨新疆新乌鲁木齐

云南滇昆明浙江浙杭州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澳北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天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上海】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重庆】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意为“故土新归”。(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光绪10年(1884年),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辖区古称西域。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西藏自治区】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以清正式定名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香港特别行政区】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澳门特别行政区】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山东】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

【山西】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河南】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河北】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

【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

【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广东】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

【黑龙江】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

【辽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

【浙江】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安徽】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柱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以安庆(今安庆市)、徽州(今屯溪市)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

【江苏】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

【福建】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甘肃】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

【江西】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云南】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

【贵州】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

【四川】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 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

【青海】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

【陕西】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重镇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

【吉林】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

【海南】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年为海南省;

【台湾】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湾;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上最美的乡村(组图)

知情人士透露,根据历次联合国专家的考察评价,“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应是胜券在握的;但今年它也遭遇到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今年与它一同“前往”新西兰大会的还有6个已成功申报世遗的中国项目——丽江古城、故宫、天坛、颐和园、三江并流和布达拉宫,由于世界遗产专家对这6个项目后期开发保护存有质疑,它们被要求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出详细的澄清和说明。

国人常常引以自豪的故宫、天坛因为无法控制人流量而进入警告之列,云南“三江并流”项目因为试图建水电站被警告,丽江古城因为过度商业开发被警告,西藏布达拉宫因为在它视野里新建的一栋大楼破坏整体景观被警告……中国以往每年申报一项都能成功一项,但一些项目的后期保护和开发却不尽如人意,使不少国际专家对中国形成了一种“重申报轻保护”的印象。

“开平碉楼与村落”能否凭借自身魅力冲破不利影响,取得专家和评委们的信任和信心,是目前的关键所在。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最美的乡村

开平碉楼与村落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等条件,“开平碉楼与村落”在这三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自2000年,开平市正式启动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参与考察的联合国专家大多认为,开平碉楼堪称民间主动融合不同文化的典范,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马来西亚籍古建筑专家卢光裕来开平考察就曾说“开平是全世界最美的乡村”。

从形式上来看,碉楼是一种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体,上面是西装,下面是唐装。当年社会不稳定,为了防匪患、防洪灾,开平碉楼将中式居住的功能、防御的功能和中西的生活方式统统包含了进去,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融合体。而这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尤为深远。可以说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在近代史上,中国传统文化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多带被动色彩,像香港、澳门等地留存的近代建筑,是典型的殖民地文化,而以开平为中心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文明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广东人那种人无我有的开放胸怀、融会变通的创新精神。碉楼创造了中外文化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状态。

因此在开平碉楼里看到的不只是一些单纯建筑上生硬的中西融合,还能看到一种颇具智慧的创造以及表达生活愿望的主动融合。比如碉楼里的意大利的地板砖、德国的马桶、英国的香烟盒等文物和“舞狮滚地球”的壁画,都印证了一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生活遗迹。

开平碉楼将是广东在文化上的一个世界品牌

有关专家认为,开平碉楼可以说是广东历史文化最醒目的代表之一。是广东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碰

撞的一个支点。开平碉楼申遗是岭南文化或者说广东文化在世界上得到认可的过程,表现了广东在文化上的自信,碉楼申遗在海外华人中引发的巨大反响又证实了这种自信。开平碉楼将是广东在文化上的一个世界品牌。

为了确保申报成功之后的后期保护开发问题,避免“开平碉楼与村落”像丽江古城一样过度商业开发等问题,开平市政府在申报的同时已经开始聘请国内一流高校和研究院所专家作了相关的方案,对当地的旅游开发有着严格的控制。开平碉楼跟丽江的情况不一样,丽江古城作为一座完整的城市,所有的房子都可以作为旅游的东西,保护起来难度很大。而开平碉楼广泛散落在各个村落里,并不集中,不大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开发和过度利用,把碉楼、民居改成旅馆、酒吧、商业街的条件是不具备的。

另外,“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附近自然村落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农耕生活方式也将是保护的重点。这种“活”文化的保护难度也不小,更需要相关部门包括世遗委员会的长期扶持、关注和研究。

开平碉楼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原用于避洪涝、御盗贼,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吸取各自侨居国的建筑风格,结合中国建筑传统而设计建造,风格迥异,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硬山顶式,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别墅式、古罗马式、中东式、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堡垒式、教堂式等十余种。开平现存碉楼1883幢,大致可分为泥楼、青砖楼、钢筋水泥楼。它以世界各国建筑艺术总汇而著称,反映了侨乡文化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在中国乡村建筑史上堪称奇迹,开平也因而被称为近代建筑博物馆。

【新闻背景】

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将于今年6月23日到7月2日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投票,如获通过,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将成为中国第34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将成为广东省的首个世界遗产项目。

据悉,本次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申遗”报告的有60个国家的60多个项目,经过几轮筛选,在今年1月巴黎召开的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秘密”会议上,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进入最后一轮角逐的17个“决赛选手”之一。但由于巴黎会议对外保密,与“开平碉楼与村落”一同竞争的另外16个项目并没有向外界公布。

【相关链接】

——开平著名三大楼——

方氏灯楼:

方氏灯楼

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由今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共同集资兴建。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挑台敞廊,第5层为西洋式穹隆顶的亭阁,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历史上为古宅乡的方氏民众防备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袭击起到了积极的预警防卫作用。

迎龙楼:

迎龙楼

迎龙楼

迎龙楼

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由关氏家族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第1、2层为明代原构。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用青砖加建了第3层,开窗比第2层大,楼面为木梁板结构。楼的四角各有一个落地式塔楼,塔楼的第2、3层开设了射击孔,楼顶为传统硬山顶式,风格拙朴,造型简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