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导言

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将成都建设成为成熟的、一流旅游目的地,促进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则是经过发展旅游,带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经过发展旅游,彰显成都城市形象,提升成都城市品牌。

现代城市以其活跃的经济活动、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发达的科技与信息、先进的服务和娱乐、现代化的建筑风貌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城市也随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许多城市因此成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谁能够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手段,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

因此,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是将成都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随着都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城市形象、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都市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社会凝聚剂和文化升华剂。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

都市文化旅游是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体系,旅游者经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在范畴上包括两个内涵:其一专指与人类知识和智慧成果有关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活动;其二指生态旅游中含有人文元素的旅游活动。

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惟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旅游因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国内外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型旅游转化和发展。当前,国内外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都市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间和过夜天数逐渐减少。

●旅游者开始把都市生活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希望对目的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者所占都市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十分强劲。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短期学习、医疗保健、文化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者逐渐增多。

●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和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已成为旅游者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

●演艺节目成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节庆活动,承办会议、展览和体育盛会,已成为城市整体营销的重要途径,也有力地推动了都市旅游发展。

●民俗文化日益成为都市旅游开发的重点。

二、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都市文化旅游资源构成和分析

都市是一个综合性载体,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所有因素都可称为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对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不能用传统的资源观去分析。根据文化符号表现的差异性,以及资源向产品转化的可能性,成都市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科技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风貌文化旅游资源、艺术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和商贸文化旅游资源等七类。下面即以这七种分类逐一作现状分析和特色评价。

总的来说,成都市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旅游者对成都历史古迹、餐饮和民风民俗需求比较旺盛。因此这三类资源应成为成都都市旅游大众观光开发的主体。

科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成都未来的都市文化旅游中极具发展潜力。数字娱乐产业同样如此,并将为成都市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医疗卫生、修学旅游及数字化娱乐,也都会为成都都市文化旅游带来勃勃生机。

(二)都市文化旅游核心资源特色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在城市生活中的表现形态,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城市文化构成了都市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城市文化是否具有鲜明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是决定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成都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文因素的交互影响和作用,使我市都市文化旅游核心资源具备了极其鲜明的、无法复制的特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连绵二千多年,从不间断的历史文化积淀。

2、古蜀文明具有鲜明个性和浓郁地方特色。

3、和谐包容和休闲的人文氛围。

与国内其它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重点城市相比,成都既具有西部城市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具有南方城市秀丽典雅的文化气质,也不乏沿海城市的开放与时尚风气,另外还具有富于浓郁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的以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民风民俗。这是成都的魅力和比较优势之所在,也是构成我市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都市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8年成都市创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成都市旅游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可是对照建设西部中心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成都的都市文化旅游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若干重要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成为制约成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成都旅游品牌模糊

都市文化旅游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等同于城市品牌。我市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先后有“国际大都会”、“休闲之都”、“天府之都”、“熊猫故乡”、“多彩之都、成功之都”,“东方伊甸园”。飘忽不定的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给国内外游客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没能得到世人的广泛接受,没有一个固定的旅游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都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开发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在软件建设方面涉及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精神的培育,在硬件建设方面涉及城市经济、环境、风貌。在现有管理体制下,这些职能分属经济、文化、规划、城建、旅游等十多个部门,因此发展都市文化旅游不是旅游部门一家所能承担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统筹协调旅游部门和其它相关职能部门,使之形成合力。在旅游开发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主要由政府统包统揽,旅游开发多元化投入机制没有形成,投融资渠道不

畅,因此有必要根据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确保都市文化旅游的顺利发展。

(三)城市规划建设与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缺乏统筹协调

长期以来,成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和旅游发展缺乏密切、有机的联系,对城市旅游功能的考虑不多,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配套。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环境、公园、绿地、湖泊的开发建设未能与都市文化旅游开发对接。城市建筑和公共环境建设没能很好地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城市面貌明显趋同,影响到城市文化特色彰显。

(四)都市文化旅游资源有待整合和深度开发

成都景区景点众多,从个体看,特色都很突出,但体量大多偏小,与周边环境不和谐。从总体看,景点景区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不但没有“月亮”,而且这些星星之间也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一个主题。大量的旅游景点犹如散落的珠子,缺乏一根主线将其串起来。分散的旅游产品犹如散兵游勇,缺乏一个灵魂统领。

(五)都市文化旅游展示乏力

成都旅游的整体营销宣传,除由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种营销宣活动外,还缺乏一个能全面展示成都历史文化形象和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平台,旅游者缺乏快捷地得到各种旅游资讯和产品信息的渠道。游客集散中心、游客咨询中心、专门旅游网站等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

四、对策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树立都市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建设是成都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品牌竞争高于产品竞争,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1、经过深入挖掘成都城市文化内涵,在准确定位成都城市文化特色地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塑造一个特色鲜明而富有文化品位的旅游形象。“天府之都”、“休闲之都”能较好地体现成都地脉、文脉和现代文化时尚特征,应加以推广、宣传。

2、大熊猫生态旅游、都江堰水文化旅游、金沙古蜀文化旅游是我市都市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产品,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应重点打好这三张牌。

3、充分利用金沙遗址“太阳神鸟”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有利契机,对其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和精心的品牌包装,使其成为都市文化旅游的标志。

4、唐人李商隐有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堪送老”译成白话就是“足以在此度过一生”。它与“来了就不想离开”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够将“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这一名句作为成都都市文化旅游的宣传口号之一,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

(二)完善和创新旅游开发管理体制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律,完善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1、进一步强化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作用,推动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建设,研究制定旅游产业政策、产业规划,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都市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质量监管。充实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监督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旅游局局长兼任。

2、将发展都市文化旅游纳入我市“十一五”规划,计划、文化、建委、规划、会展、园林等部门要结合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制定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或本行业规划,并主动通报旅游部门,征询旅游部门的意见。旅游部门要主动跟踪各部门的计划和项目,根据市场需要,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分歧时,可提交领导小组决定。

3、宣传、外事、友协、外经、外宣、广电、报业与旅游部门要加强合作,从各层面、各渠道统筹宣传、推广成都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宣传,共同搭建成都旅游宣传平台,把成都推向世界。

(三)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

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成都经济社会的高度考虑我市旅游发展,把旅游功能作为成都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发展融合于城市经营之中,实现都市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市政建设融入旅游意识、文化意识和园林意识,努力营造都市旅游环境。做好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中央商务区、城市广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与都市文化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2、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不但要精心保护历史遗迹本身,还应延伸到其外缘。使之在景观和文化内涵上保持审美体验的时空一致性。在着意保护尚存遗迹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城市建筑、环境建设和公共环境艺术的规划和建设,将城市建筑、环境建设和公共环境与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有机融合,传承城市文脉。不断提升成都都市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着力建设系统的,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标识体系,形成浓郁的旅游氛围。

3、致力培育“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城市精神,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四)深度整合、开发都市文化旅游资源

深度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要从不同层面着手,根据不同的文化元素,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形象塑造、产品开发、项目设计、服务配套等几个层面来体现文化主线,使其一以贯之地得到彰显。

1、整合天府广场、春熙路、红星路步行街,商业场,盐市口,宽、窄巷子、体育中心等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资源,配套旅游服务功能,打造中央商业休憩区,展示现代成都魅力;利

用锦江、沙河水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生态文化观光带。利用大熊猫基地三期扩建的契机,建设大熊猫生态公园,展示成都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整合羊西线、科华路、人民南路南沿线的美食文化资源,打造美食旅游街区、美食文化广场,塑造“成都美食城”的形象。

2、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载体,整合战国船棺遗址、鱼凫、龙马宝敦、芒城、三道堰古城遗址等资源,建设古蜀文化博物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展示成都辉煌的古蜀文明。

3、以武候祠为中心,将其周边整体规划,配套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展现蜀汉三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休闲游憩区;整合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做大诗歌文化,整合青羊宫与文化公园做大道教文化。同时利用锦江—浣花溪的水面和滨水区域,经过城市风貌、环境和旅游氛围的营造,将青羊宫、百花潭景区与杜甫草堂景区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历史文化风景区,从质和量两个方向提升都市文化旅游产品档次,展示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

4、继续扩大“金沙”音乐剧的品牌优势。将古代音乐(永陵24伎乐)、传统戏曲、民间文艺和现代时尚音乐融为一体注入“金沙”音乐剧,将其作为都市文化旅游活动的常演节目和主打品牌。

5、推出都市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整合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如“蜀风雅韵游”可整合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景点;“宗教文化游”可整合文殊院、石经寺、青羊宫、大慈寺等景点。“花舞成都一日游”可整合花博会、幸福梅林、红砂村等景点。

(五)建设成都旅游展示体系

成都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多仅表现为书面符号,物质形态的成都历史文化形象远远不如文字表述的那样精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旅游展示体系,是发展都市文化旅游的当务之急。

1、建立成都旅游门户网站。网站要从旅游者的需求入手,以产品为中心,以推广成都旅游品牌、宣传成都形象为目的,搭建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网络桥梁,成为成都旅游的信息中心。设立全市统一的旅游服务电话特号,使旅游者能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经过这个平台进行旅游信息的咨询、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急。

2、在机场、火车站、中心商务区等区域建立2-3个规模较大的成都旅游咨询中心,设置电子显示屏幕,为旅游者提供城市信息和旅游资讯。对宾馆、饭店、景区等旅游产品经营者,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小型旅游资料亭(架),介绍全市的旅游景点,提供旅游信息。宣传资料由旅游局统一印制。

3、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成都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明确成都游客集散中心是成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其主要职责是经

过推出城区、市域和区域旅游线路。其城区“成都一日游”的运营车辆可享受城市公交车待遇。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不但仅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而是城市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发展都市文化旅游必须立足于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培育,立足于创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因此,必须从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入手,以大旅游的观念,立足于营造旅游大环境,制定有利于创造旅游和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对策,才能将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心旅游城市,提升成都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以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周庄”水乡古镇为代表的一大批古城镇的名声鹊起,各地各种大大小小的古城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结构还处于落后的传统旅游产业阶段,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才能赢得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高额回报。同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增加自主创新的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同时是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娱乐、演出展览、数字娱乐、文化旅游、艺术教育、影视发行放映……在成都,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创意。成都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城市,成都独特的城市魅力正源源不断地为创意产业注入活力,体现出无穷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二、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

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长期以来,以“四位一体”、城乡统筹同发展共繁荣为代表的成都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高度评价,也成为本地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因此,在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决不能脱离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区域特征,必须把这一新兴产业放置于“全域成都”的范畴内合理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产业内涵、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成都市在全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本身来说,成都市按照中央、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努力实现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强势转移。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基础,优化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内涵,积极填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空白。要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四川城市文化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成都文化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以巴蜀文化为底蕴 摘要 本文一共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巴蜀文化为底蕴分析了成都文化旅游 资源的概况,并对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的不同类型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从 目前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出发,总结了成都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据此 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成都巴蜀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发展 1.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1.1.成都文化旅游的背景 成都是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中心,是巴蜀文化永恒的故乡。源远流长的巴蜀文明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有4500年以上从未间断的文明发展史,传承至今,积淀深厚。早在4500年前宝墩文化时期,成都平原就诞生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到3000年前殷周时期,成都产生三星堆青铜文明。秦汉时期成都成为世界漆器的中心和我国西南地区的冶铁中心。西汉时期的成都是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地方郡学,使汉代巴蜀文化比于齐鲁,与中原文化并肩发展。唐代,成都手工业盛极一时,是当时全国最繁荣的城市,曾有“扬一益二”之说。宋元时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成都也曾拥有领先世界1000年以上的深井钻探、采盐和制盐技术,闻名全国的川菜、川剧、川酒也得利于岷江所赋予的富庶的物质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岷江流域更显示出现代经济、文化的蓬勃生机,位于成都盆地的成都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又具备了全国闻名的时尚、创新和休闲等适宜现代人类活动的流行元素,具备开展“城市游”的良好条件。传统的巴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补充,提升了成都盆地及相关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竞争力。 1.2.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江源文明类、巴蜀文明历史古迹类、宗教文化类、名城古镇文化类、红色文化与英杰伟人故里类、民间文学艺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现代餐饮娱乐节庆民情风俗等7大类,1依此划分;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 1.2.1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文化旅游资源 岷江流域是古蜀人最早开发的经济文化区域,古称“江源”,为江、淮、河、济“四渎"之首2。古蜀人整治岷江经历了大禹治水、鳖灵凿金堂峡、李冰建都江堰与开锦江、文翁开湔江、高骈改道府河、今天的锦江和沙河整治工程等六个大阶段,从而以“江源”为源头,发展出如锦如绣的锦江文明。在这里

四川旅游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微观环境)

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为四川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出三种战略:构建大西南旅游经济圈战略、科教兴旅战略和环境优化战略 四川地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以及西南金融中心。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66.23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8.6%,国内旅游收入达542.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280.96亿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842.89亿元,占同期GDP的12.9%[1]。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由与旅游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或行业构成,包括旅游产业资源、旅游产业需求主体、旅游供给主体、旅游产品[2]。同时,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遵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也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3]。图1就是典型的SWOT战略选择图。当研究对象处于第一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二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扭转内部劣势,先稳定后发展战略;处于第三象限,外部有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处于第四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2. 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四川素称中国“风景省”,无论是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国宝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通过表1中国及四川省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石长波徐艳红 文化旅游是一项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活动,以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来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求。将哈尔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逬行剖析、解读, 从而 提岀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 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逬而形成城市文化旅游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概述 (-)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与核心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曹者创造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观赏对象为消费内容,目标是使旅游者获得丰富文化内涵,能够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活动之中。文化旅游业是 一种具有關性的综合产业,因其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关联性高而成为当代经济社 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它所包含的业态更富有文化内 涵和体验性。另外,一些具有商务考察性质的旅游形态则更富有专业的知识性和文化交流性。 从旅游业的核心来看『传统旅游主要是以资源为核心,凭借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吸引看旅游者。但是就其看眼点,不管挖掘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竞争关系和市场需 求,主要E绕固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束缚,综合了包括市场需求、城市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意开发,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业的分类 从对文化需求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史记、文物.古建筑、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面;以技术成果、艺术、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面; 以节日庆典.居民日常生活习俗、祭祀、婚丧、衣看服饰和体育活动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以人际交流为表面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层面。从旅游的业态角度则可分为:遗址故居、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和艺术园区等多种形态。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看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看这个民族最深层的

关于建设成都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报告

关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内涵 打造两河森林公园的报告 金牛区委、区政府: 为响应金牛区委、区政府“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统一建设”的建设方针,加快两河森林公园的建设进程,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本着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社区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相互协调的原则,提出将两河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锦绣天城”(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建议,现将建设思路汇报如下: 一、“锦绣天城”项目提出背景 1、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助推文化产业兴博 在社会竞争正逐渐由“经济竞争”转向“文化竞争”的今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已走进向文化要财富的新阶段。城市文化全面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尤其是成都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无疑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掀开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留下的记忆,它既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标识,也代表了一个民族前进的历程。政府多次强调抢救、保护和发扬这些民族的精神财富,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化部决定于2007年6月在成都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并落址于两河城市森林公园。大会的召开,将有极大地提高全

民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而带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同时,也为两河森林公园注入了新的文化主题。 2、两河森林公园建设的迫切需要 两河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而重点建设的环城十大公园之一。公园南起清水河,对接青羊区,北至摸底河,与高新西区接壤,规划占地面积5600亩,总体布局上分为两河社区、商业街和城市森林三大功能区。 经过两年的运作,两河森林公园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进入了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原有公园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生态功能为主、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统一的原则,为公园注入文化灵魂,赋予其更具生命力的主题,并通过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将会有利于两河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达到项目建设的初衷。 3、与“金沙〃蜀郡”项目一起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据悉,与两河森林公园紧邻的百仁村绿地项目将打造为“金沙〃蜀郡”蜀文化主题公园。该公园以蜀文明发展历程为背景,既是成都3000年历史文化精髓的浓缩,又是成都目前最有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涵盖了文化体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艺产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产业布局。同时,“金沙〃蜀郡”也是做大“金沙文化”的重大举措,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商贸中心。借助“金沙〃蜀郡”蜀文化主题公园的启动,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2025年) 成都市旅游局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上海奇创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 2009年3月

目录 前言 (1) 总纲 (3) (一)规划年限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性质 (3) (四)规划目标 (3) 一、旅游业发展基础 (4) (一)城市旅游发展背景 (4) (二)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4)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格局 (4) (四)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二、发展的总体定位与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定位与战略 (6) (三)发展阶段与指标体系 (8) (四)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 (8) 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一)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二)市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0) (三)旅游中心地内部网络体系规划 (11) 四、旅游产品与项目体系 (12) (一)产品体系 (12) (二)项目策划 (13) (三)各区(市)县旅游产品发展导向 (18) 五、旅游设施与服务的全面提升计划 (19) (一)全面提升景区设施和服务 (19) (二)全面提升接待设施与服务 (19) (三)全面提升餐饮设施与服务 (19) (四)提升旅游中介服务 (20) (五)提升购物设施与服务 (20) (六)提升文娱设施与服务 (20) (七)提升会展设施与服务 (20) (八)进一步改善信息与引导服务 (20) (九)全面提升交通设施与服务 (21) 六、目的地营销计划 (21) (一)营销策略及方式 (21) (二)加强专项营销 (22)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简介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 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的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的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的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的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的气概,在河北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舞风格落落大方,

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的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的。从北京南下的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的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的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的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的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 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的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相似,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龚巧林陈惠芬 【摘要】产业融合主要在不同产业的产业边缘与交叉点,激发出全新的产业形式。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空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丰富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成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则必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并为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适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字】成都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 【作者简介】龚巧林(1986 ),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陈惠芬(1972 ),女,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产业发展 一、引言 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提出的关于美国机械工具早期演变过程中[1]。伴随着信息、创新能力等的不断加强,产业融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方式。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不同产业的边界上,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原有的一些产业界限逐渐变的模糊、行业壁垒减小或降低,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是产业重组,最后实现产品创新,形成新型产业[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造就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诞生。它和原有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不论是对于成都旅游业还是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会提升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活动内容;提高成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市场空间,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三大新兴主体产业中排第二,也成为成都新兴产业中解决就业能力最强的几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第二,相关领域的大型文化集团较少,企业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还又带提高;第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品牌优势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有待形成。 (二)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成都市旅游业获得了较好较快发展。据成都市统计局资料统计,2005年成都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1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72.5亿元,至2010年国内游客已增加至673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6亿元,5年间增幅达2.15倍。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至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加达到1.6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直接或间影响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的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收益。其一,在成都旅游发展中,旅游要素能力结构极其不合理。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成都市的“吃、住"能力过剩、“娱、购、行、游"能力相对不足;其二,成都市旅游企业总体素质不高,且行业竞争无序。其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竞争意识的缺失等。这些都导致成都旅游市场畸形,使得成都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都与自己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甚至还落后于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三、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促进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成都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提升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了活动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经济的一般属性,它通过人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对文化本身进行创新与突破,将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融入到文化当中,并使它与旅游资源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将静态的旅游文化转变为动态、可感知的文化旅游 · 52 ·

成都特色旅游的成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1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由此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我国目前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主要形成了几大类旅游方式,一类是主打自然风光的,例如桂林、黄山等,一类是主打民俗特色的,例如内蒙古、西藏等,一类是主打城市文化特色的,例如成都等。从最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来看,成都的特色旅游依靠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取得了成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成都特色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认真分析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成都;特色旅游;成功;旅游产业;启示 从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来看,要想取得业绩的持续增长,就要在旅游特色上下功夫,或者是以风景取胜或者是以特色取胜。在这一点上,成都的特色旅游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成都的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是城市的特色景点和巴蜀文化,虽然没有奇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但是独特的城市景点却给游客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城市的定位,只有用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去吸引游客,才能保证旅游产业取得持续快速的增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成都的特色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成都特色旅游的特点分析 通过了解发现,成都特色旅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都的锦里代表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通过对这一古迹的挖掘和重建,突出了成都的文化特色。 (二)成都的宽窄巷子代表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到位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这一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反映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到位。 (三)成都悠闲的生活成为了当地旅游发展的一大名片 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城市的文化氛围是重要的旅游元素,同时也是城市的名片之一。成都既是巴蜀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凡是到过成都旅游的游客,都会对成都悠闲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印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也将悠闲的生活当作了当地旅游发展的主要名片。 二.成都特色旅游的成功对旅游产业的启示 从成都特色旅游取得的成功来看,旅游产业要想取得持续健康的增长,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对城市的文明古迹进一步发掘重建,增加旅游卖点 任何一座城市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文明古迹。要想开发城市的旅游产业,就要对城市的文明古迹进行全面的发掘和整理,并对有价值的古迹进行修葺和重建,做到以景点吸引游客,以文明古迹和古代文化来吸引游客,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品质,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增加旅游的卖点,达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二)要利用好城市的文化特点,做到多元文化的融合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4568605.html,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刘峻良李正行孙洪达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一个特殊内容,在旅游行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 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后的要求,辽宁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化旅游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如何有效地利用、开发这些文化,在文化旅游中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就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在旅游中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文化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对文化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文化应当在旅游行业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所以目前在旅游行业中对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个省份在制定本地的旅游规划中,也越来越关注文化的地位。辽宁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化旅游中拥有着先天的优势。 1 辽宁省旅游中文化资源的分类 辽宁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化旅游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各类文资源十分丰富,总结起来辽宁省的旅游文化资源有以下几类: 一是历史资源。在辽宁省有大量的远古文化资源,比如金牛山遗址、前阳遗址、仙人洞遗址等。二是红色文化资源。比如日俄战争旧址,平顶山惨案遗址辽沈战役遗址等。三是工业文化资源。比如铁西工业园区,老龙口酒文化等。四是宗教与民俗资源。比如千山玉佛苑,崇兴寺双塔,朝鲜文化等。 总之,辽宁省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优势。 2 辽宁省旅游文化分析 2.1 辽宁省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首先,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从以上的简要描述来看,辽宁省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以远古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最具有吸引力。其次,辽宁省的交通优势。辽宁省在地理位置来说,其交通十分发达,而这正是开展文化旅游的前提条件之一。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关内的枢纽,同时靠近俄罗斯,连接亚欧大陆的要地,同时也是东北进行国内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市场。辽宁省建有五大港口,与世界14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航,而其中的大连港总吞吐量在全国排名第二;航空方面建有六大机场,且与世界各国均有航线开通。

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5/1 作者:曹启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活动方式和内涵正在由过去的单纯游山玩水度假型逐渐向求知型转变,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时尚。可以说,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魅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文化的武装。 一、关于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三类观点:第一,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第二,认为文化旅游在作为一种具体的旅游产品前提下,特指民俗文化层。第三,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这类观点也是比较流行的观点。笔者趋同于第三类观点。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不同的旅游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游客的追求。对当代文化旅游者来说,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又因它具有促进科技传播,增进人们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快各国经济繁荣等作用,而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二、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成都文化旅游凭借的是什么?应该说,主要是蜀文化。“蜀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而最近十多年发现的数十处考古遗址也充分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到青铜器时代文化——三星堆文化,已经证实了蜀文化经历过夏、商、周的客观存在,“蜀文化很可能会起源于5000年以前,甚至‘肇于人皇’,殊未可知”。蜀文化是长江中上游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与鲁文化、齐文化、吴文化、徽文化、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蜀文化以成都平原为圆心,而成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蜀文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从旅游角度说,就是一个‘神’字,神奇、神秘、神妙——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妙的游乐之乡”。成都经过4500多年的历史过程,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通过分析归纳,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