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抗病毒研究

板蓝根抗病毒研究
板蓝根抗病毒研究

板蓝根抗病毒研究

郑喆姣(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浦东新区201203)

摘要: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本文从其化学成分、抗病毒机理、相关实验讨论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流感病毒化学成分

最近,甲型H7N9禽流感在内地蔓延,江苏省、甘肃省等地方卫生厅提出了中药防治禽流感,其中包括了板蓝根,遭到了许多砖家和民众的质疑,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清热解毒之常用中药[1],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2],用于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3],本文将从化学成分,抗病毒机理,相关实验讨论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

1. 化学成分:板蓝根水提液浸膏,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经D101大孔树脂,依次用水、20%乙醇、80%乙醇洗脱。水洗脱部分依次于碱性条件下用氯仿萃取,于酸性条件下用正丁醇萃取。80%乙醇洗脱部分得到化合物I、VI,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化合物II、III、IV,氯仿萃取部分得到化合物V。化合物I:无色针晶,为( +)-异落叶松树脂醇;化合物II:棕红色油状物,为5-羟甲基糠醛;化合物III:无色片状结晶,为5-羟甲基糠酸;化合物IV:无色针晶,为n-丁基-β-D-吡喃型果糖;化合物V:无色针晶,为表告依春;化合物VI:无色方晶,为蔗糖。[1]

2. 药理作用:板蓝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大量的实验证实板蓝根具有广泛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还有抗内毒素作用,解热作用,抗炎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临床用于治疗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感冒,包括流感,治疗传染性肝炎等[3]。

3. 抗病毒活性成分:采用鸡胚法将病毒作1:100稀释后,取2ml分别加药物水剂2ml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ml, 混合后在37C下作用2h,随后接种鸡胚,每组4只,每只接种0.25ml混合液,于37C继续孵化3d后,再分别收取尿液,进行血凝试验,测定各不同样本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以血凝效价为指标,对它们进行抗病毒活性检验。(1)以药材水煎液、醇提物及总生物碱为实验组, 阳性组为利巴韦林,每组重复五管。(2)以靛玉红、2,4(1H,3H0喹唑二酮、表告依春及生物碱提取物为实验组,每组重复五管。

实验结果表明水提物、醇提物、总生物碱具有较强抗流感病毒作用,且作用强度相近;靛玉红无抗流感病毒作用,喹唑二酮略有抗流感病毒作用, 表告依春及生物碱提取物两组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4]。

4. 抗病毒机理:目前对板蓝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内毒素、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其抗病毒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无定论。

有一个用人红细胞毛细管电泳法,表明板蓝根水提物抑制流感病毒结合到红细胞表面的作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板蓝根对红细胞本身的保护作用,据此可以推断,板蓝根抗病毒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结合到红

细胞的膜表面,阻断了流感病毒与膜表面的唾液酸的结合,从而防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攻击,达到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目的。鉴于板蓝根中亦含有对病毒直接灭活和阻止病毒基因复制、蛋白组装的成分,上述机制在体内也可能是与其他机理共同起作用而发挥板蓝根的多靶点抗病毒作用。[5] 另有一个通过MTT法研究受HSV—I感染细胞的活性,初步确定提取药物保护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推测板蓝根分离成分可能对早期HSV-1的DNA 复制具有抑制作业,在防控病毒感染的初期具有更好的效果。[6]

5. 相关药效实验:

1.板蓝根对甲型H1N1小鼠的实验

1.1材料:板蓝根颗粒,阳性对照品达非,A(H1N1)2009病毒株,经无特殊病原体鸡胚增殖后收集病毒尿囊液,SPF级雌性BALB/c小鼠,4~6周龄(体重18~20g)

1.2 分组:将80只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达菲组、板蓝根组4 组,每组20 只, 每组10 只用于观察受试药物对甲型H1N1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另10 只用于观察受试药物对甲型H1N1 流感病毒攻毒后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善作用。

1.3 实验动物模型:将病毒液通过滴鼻途径感染小鼠,每只小鼠的接种剂量为50μL,建立甲型流感病毒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经鼻腔滴入等量的生理盐水1.4 给药:板蓝根组的给药量为4. 67 g/(kg·d) (参照临床剂量),达菲组的给药量为0. 03 g/(kg· d)。板蓝根组攻毒2 h 后灌胃给药200 μL、达菲组攻毒2 h 后

灌胃给药200 μL,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00 μL,每日1 次,连续用药5 d。

1.5 观察:共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及生存天数,并计算存活率及延长生命率,在第五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

1.6 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板蓝根可明显降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小鼠的存活天数(P<0.05),通过病理检查,板蓝根颗粒组部分动物肺脏病变范围较模型组小,病变程度与模型组基本一致, 但其数量较阳性药(达菲)组少,其余动物与模型组病变范围与程度基本一致。板蓝根组可明显延长甲型H1N1 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提高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板蓝根颗粒对甲型H1N1 病毒感染所致肺部病变具有减轻作用。[7]

2. 板蓝根对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与分组: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 细胞),病毒株CB4V(MK5P8株),板蓝根1:5水煎液,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又分病毒药物直接作用组(实验A 组)、细胞培养同时加病毒与药物组(实验B 组)、先加药物后加感染病毒组(实验C 组)和先感染病毒后加药物组(实验D 组)。对照组又分为~ela 细胞对照组(对照A组)、板蓝根对照组(对照B 组)和CB4V 对照组(对照C 组)。

2.2方法:

实验A 组:CB4V 与板蓝根水煎剂(100μl)在细胞培养板内直接作用2 h,再

移入另一含Hela 细胞的培养板内,作用30 min 后更换培养液,同时设对照组。在37C、5 CO2培养箱中培养6 d,逐日观察Hela 细胞病变。

实验B 组:CB4V 与板蓝根水煎剂(10μl)同时加入含有Hela 细胞的培养板中,吸附1 h 后更换培养液,同时设对照组。培养条件同上,逐日观察Hela细胞病变。

实验C 组:将板蓝根水煎剂(10μl)先加入含有Hela 细胞的培养板中作用24 h 弃去,再加入CB4V作用30 min 后更换培养液,同时设对照组。培养条件、时间同上,逐日观察~ela 细胞病变。

实验D 组:先将CB4V 加入含有Hela 细胞培养板中作用30 min 后弃去,再更换含有板蓝根水煎剂的培养液培养,同时设对照组。培养条件、时间同上,逐日观察Hela 细胞病变。

用抑制病毒复制指数测定,实验组对数值比对照组减少2 个对数(>2)视为有抑制作用。

2.3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板蓝根水煎剂具有直接抑制CB4V 作用,若先加板蓝根水煎剂后再加CB4V可以明显抑制其生长,板蓝根水煎剂抑制CB4V 的复制指数为2. 75(> 2.00),其结果表明板蓝根水煎剂在细胞水平具有明显抑制CB4V 的作用。

通过讨论,可发现板蓝根确实有抗病毒作用,但是机制并不明确,但是对H7N9,目前没有研究,也没有查到相关研究,因此无法确认板蓝根对人感染H7N9的预防有效。这次疫情还是新生事物,现有药物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全世界都还没有什么研究。因此,不建议盲目服用板蓝根。

参考文献:

1.张润珍张玉文板蓝根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0/06

2.徐晗方建国刘云海板蓝根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3/4 3.崔树玉薛原杨建莉郝坚板蓝根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1/07 引证文献:

1.刘海利、吴立军、李华、王军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3

2.胡娅方建国刘云海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医药导报2005/10

3.林丽鹃板蓝根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10/6

4.徐丽华黄芳陈婷吴洁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期刊论文]中国天然药物2005,3(6)

5.陈智伟、吴灵威、刘树滔、蔡春平、饶平凡、柯李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6/10

6.董伟、张军峰、何立巍、高峰、佟书娟、詹臻[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11 VOI 22 NO.2

7.孙惠惠、邓巍、占玲俊、许黎黎、李枫棣、吕琦、朱华、刘颖、马春梅、鲍琳琳[期刊论文]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7

8. 张宸豪、高梅、马爱新、李民飞、许国战、王典瑞[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

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9

检索报告:

CNKI:高级检索板蓝根并含化学成分104 板蓝根并含药理作用63 板蓝根并含抗病毒287

万方:高级检索

主题板蓝根与主题化学成分期刊论文(86) 学位论文(31) 会议论文(10)

主题板蓝根与主题药理作用期刊论文(47)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2)

主题板蓝根与主题抗病毒期刊论文(221) 学位论文(56)会议论文(17)

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的致病机理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病毒致病特征与其他微生物的差异很大;但从整个机体或群体上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与细菌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 病毒侵入机体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的抵抗力(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而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指病毒侵入体内并在靶器官细胞中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毒性疾病:指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1、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 (1)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相关因素:病毒的性质、病毒的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 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显性感染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犬细小病毒等)进入机体,可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依病毒在机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分为: (1)急性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经数日以至数周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 在潜伏期内,病毒增殖到一定水平,造成靶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宿主动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2)持续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不显示临床症状;或存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而不显示细胞病变。 持续性病毒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在免疫因子不能到达的部位生长;有些病毒可产生缺损型干扰颗粒(DIP);某些病毒基因可整合道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某些病毒无免疫原性(如朊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某些病毒对免疫细胞亲嗜,使免疫功能发生障碍或消失。 持续性感染有下述4种类型: ①潜伏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的病毒子。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②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继续感染少部分细胞,也能使细胞死亡,但释放出的病毒只感染另一小部分细胞,因此不表现病症;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③慢发感染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平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 ④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可在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疾病。如:犬瘟热→脑炎、猫全白细胞减少症→小脑综合征 兽医临床常见的具有持续性感染特性的病毒 疾病名称病毒分类持续感染方式持续部位 口蹄疫小RNA病毒科 口蹄疫病毒属 短期循环动物咽部 猪水疱病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 短期循环 抵抗力强的病毒 动物咽部 牛瘟、犬瘟热、新城疫副粘病毒科短期循环动物咽部蓝舌病呼肠孤病毒科中间宿主,持续感染,先天性造血系统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体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特点以及加强标准化工作,实现中药配方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和有效监管,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制定本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需要建立的标准主要包括作为初始原料的中药材标准、作为提取用原料的饮片标准、作为制剂用原料的中间体标准和作为终产品的成品标准。 (一)具备汤剂的基本属性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应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即以水为溶媒提取,以物理方法固液分离、浓缩、干燥、颗粒成型等工艺生产。中药配方颗粒药效物质应与中药饮片水煎汤剂保持基本一致。 (二)符合颗粒剂通则有关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配方颗粒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的有关规定。根据各品种的性质,可使用颗粒成型必要的辅料,辅料用量以最少化为原则。除另有规定外,辅料与中间体(以干燥品计)之比一般不超过1:1。 (三)符合质量一致性原则 应按照质量一致性原则,建立从原料、生产到使用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以标准汤剂为基准进行批与批之间质量一致性

的合理评价,并建立生产工艺标准规程和相应控制方法。 作为原料的药材和饮片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保证批间质量基本一致及可追溯,应在工艺规程中建立投料方案,规定原料混批调配投料方法。原料、中间体、成品三者药效物质的指纹或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成分均应以标准汤剂为基准进行合理评价,并应有确定的量值传递相关性和转移率范围。 (四)符合品种适用性原则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对于不适宜制成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原则上不应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 二、研究用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 (一)研究用样品 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应覆盖品种上市拟采用药材的道地产地或主产区,每个药材产地不少于3批,并对样品批次数量从产地环境条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代表性进行合理评价,至少应收集15批以上药材样品,依法制成饮片和标准汤剂。其中至少有3批应达到生产规模的量,以满足备案用样品的要求。样品保存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贮藏要求 (二)对照物质 标准制定应使用国家法定部门认可的对照物质(包括对照品、对照提取物和对照药材)。若使用的对照物质是自行研制的,应按照相关要求报送相应的对照物质研究资料和对照物质实物样品。 三、原辅料要求 (一)中药材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524886.html,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雯婧李国军王智魏宝阳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10期 摘要:以吴茱萸挥发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抑菌、平板抑菌、液体培养等试验,并通 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6%和99.5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弱,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经4.5%的挥发油作用2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与细胞间界限模糊,菌体结成团块,并且有不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破坏严重,菌内物质外漏,最后裂解成碎片。GC-MS检测的色谱峰超过100个,经鉴定吴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月桂烯、β-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占总成分的78.66%。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抑菌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10-0016-03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米辣子等;其果实含挥发油[1-2],气味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吴茱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该中药有“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等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该植物还具有镇痛、镇静、抗菌、降压、抗缺氧等药理作用[3]。吴茱萸挥发 油作为天然防腐剂,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作用范围广等化学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其研究和开发利用成了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抗菌作用是吴茱萸挥发油多种生理活性中最重要的活性之一,作为天然的抗菌药物开发的来源,研究挥发油的抗菌作用意义重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样品吴茱萸于2011年10月初采自贵州铜仁。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收集的挥发油用无水Na2SO4干燥,密封,4℃保存备用[4]。 1.1.2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由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1.1.3 培养基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抗病毒感染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世界范围传播,危害大,全球携带者3.5亿,我国1.2亿,携带者10%。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种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2.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4.肝区疼痛

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5.肝脾肿大 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6.手掌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7.皮肤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 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3.肝脏活检(肝穿刺检查)。 4.血糖、尿糖、尿常规等。 鉴别诊断 1.药物性肝炎 特点为:①既往有用药史,已知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致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②临床症状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停药后症状逐渐好,ALT恢复正常。 2.胆石症 既往有胆绞痛史,高热寒战,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原发性单发性肝硬化特点 ①中年女性多见;②黄疸持续显著,皮肤瘙痒,常有黄色瘤,肝脾肿大明显,ALP 显著升高,大多数抗线粒体抗体阳性;③肝功能损害较轻;④乙肝标志物阴性。 4.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孙琴1*,赵剑2,张诗静1,姜黎1 (1.泸州医学院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正二十一烷酸、(2)β–谷甾醇、(3)靛玉红、(4)腺嘌呤核苷、(5)大黄素、(6)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Sun Qin1*, Zhao jian2, Zhang Shi-jing1,Jiang Li1 (1. Pharmacy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n-heneicosanoic acid, β-sitosterol, indirubin, adenosine, emodin, 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6 a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plants of lsatidis Radix. Key words: lsatidis Radix; chemical constituents 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其抗病毒的疗效确切。已有学者[1-4]对板蓝根的醇提物和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然而,其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物质基础还并不明确,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物质,本论文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为下一步药效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1 仪器和材料 ZF-90型暗箱式紫外透射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ruker Avance 400和5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Autospec Premier质谱仪(美国Waters公司),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Amersham Biosciences),其余试剂均为化学纯或分析纯。板蓝根(Isatidis Radix)购于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公司,经泸州医学院生药教研室税丕先教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3381) [第一作者] 孙琴(1976-),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制剂与中药学等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Tel:(0830)3162291,E-mail:sdy-0502@https://www.360docs.net/doc/e2524886.html,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板蓝根高产栽培技术

板蓝根高产栽培技术 一、整地施肥 因板蓝根为深根植物,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堆肥或厩肥2000-3000公斤、草 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深翻40厘米以上,再浅耕1次,耙细整平,做成宽1-1.5米的平畦,播种要浇水造墒。 二、播种 分春播和夏播。春播在4月上中旬,夏播在5月下旬。春播不宜过早,因种子出苗后受早春寒影响,会经过春化阶段,提前抽薹开花,当年完成生育期而无效。播种前将种子用30℃-40℃温水浸泡4 小时。捞出晾干。条播和穴播均可,采用条播法,在畦内按行距 20-30厘米开沟,沟深 1.5-2厘米,将种子拌细砂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1厘米后镇压,保持畦土湿润,气温18℃-20℃时,7-10 天可出苗;穴播的穴行株距均可25厘米;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为70%,每亩用种子1.5-2公斤。 三、田间管理 1.间苗。苗高5-7厘米时间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苗,间苗及定苗要去弱留强,及时补苗,该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 2.中耕除草。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隔半月左右1次,待植株封行后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3.追肥。5-7月进行,每亩沟施人粪尿500-1000公斤,或尿素 10公斤,并加入过磷酸钙10公斤,施后浇水。每次采叶后每亩施 硫酸铵5-7公斤(千万不要用碳酸氢铵). 4.浇水排水。夏季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时要注意疏沟排水,以防烂根。

5.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板蓝根当年收根不结籽。10月下旬 刨收板蓝根时选择无病虫害、主根粗大健壮又不可分杈的根条,按 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移栽到肥沃的留种田,栽后及时浇水,加 强田间管理;第二年5-6月种子成熟时分期采收、晒干、脱粒,存放 于通风干燥处备用,收过种子的板蓝根根部木质化,不能再做药材。 1.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和根腐病。霜霉病叶片呈淡绿色病斑,发病时叶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死;根腐病大多 发生在雨季,使根部腐烂,导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 为主,与禾本科、豆科植物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清除带出田外,集中深埋;也可用65%代森锌 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喷雾或灌根。 2.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和小菜蛾。菜青虫咬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缺刻,严重时仅留下叶脉;小菜蛾咬食叶片,初期造成"天窗", 后期造成缺刻、孔洞,仅留下网状叶脉。用灭幼脲3号、BT乳剂、90%敌百虫1000倍喷雾防治。 在10月下旬挖根,由于根入土较深,收获时要先在畦的一头挖 深沟,顺沟挖,以免挖断根部,除去地上茎叶及泥土,晒成七八成 干时,扎成小捆,再晒至全干,置于干燥处防霉变,每亩产板蓝根 成品200-250公斤。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提取工艺 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现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 生物碱类物质所含生物碱类物质中,吲哚类化合物有依靛蓝酮、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氢羟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羟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类化合物有3-羟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蓝根二酮B;喹啉类化合物有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羟基-3-丁烯;芥子苷类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新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2、药理作用研究 2.1抗菌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抗病毒作用对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比较发现,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差异较大,有的抗内毒素作用为0.4U·L-1,而较低的只有0.001 U·L-1。有研究认为,板蓝根中抗内毒素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 3、质量控制研究 板蓝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抗病毒成分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国内各专家学者对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有将下列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5 10 15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板蓝 根水提物经大孔树脂吸附1050乙醇洗脱得抗病毒有效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反相 硅胶色谱及 Sephadex LH-20 反复分离纯化得到单体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 据鉴定其化学结构MTT 法检测所得单体化合物体外对 HSV 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从 板蓝根水提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14-12 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醇3异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落叶松脂素-44 -二-O-β-D-二葡萄糖苷62-羟基-14-苯二甲酸7D-甘露醇8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93-[2- 5-羟甲基呋喃基]-1 2H -异喹啉酮-7-O-β-D-葡萄糖苷 10结论其中 1 个为新化合物7 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 HSV-2 型病毒作用药物浓度为 0125mlgmL 时病毒抑制率 为 5731半数有效量为IC50为 0093mgmL治疗指数TI为 7114 关键词中药化学板蓝根新化合物分离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2842 20 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Antivirus Active Parts of Radix Isatidis 25

HE Liwei LI Xiang School of Pharmacy Nan 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Abstract 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ctive part of water extractthey were respectively identified as syringin 1 4- 123-trihydroxypropyl - 26-dimethoxyphenyl-1-O-β-D- glucopyranoside 2 isolariciresino 3 isolariciresinol4 -O-β-D- glucopyranoside 4 lariciresinol

板蓝根栽培技术

板蓝根栽培技术 板蓝根又名菘蓝、大蓝、靛青根,蓝靛根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十字花科草本植物,高33~66厘米,直径5~8毫米。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较大,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前端钝尖,基部箭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有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顶生或腋生,花小呈黄色,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长圆形角果,扁平有翅,根白色细长,呈圆柱形。板蓝根以两个部位入药:它的根作为中药板蓝根使用,它的叶子做为大青叶使用。种植当年收获根和叶,第二年5月份开花结种。板蓝根的种植面积很广,在全国20多个省市均有栽培。但是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陕西等地。板蓝根的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热病发斑、丹毒、蛇咬伤等疾病。一、种植季节板蓝根的播种季节不同,所收获的产品也不同。按照板蓝根的播种时间可分为秋播、早春播、春播、夏播4个阶段,秋播和早春播多以采收种子为目的,这两个时期种植的板蓝根,它的根不能做药材;夏播适宜在南方梅雨季节较长的的地区采用,这种方法可减少病虫害,但产量较低。春播的板蓝根既能收叶又能收根,而且产量较高,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以春播为例向大家介绍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二、播种前的准备 板蓝根属深根系植物,喜欢温凉的环境,较耐寒冷,怕涝洼积水,适宜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栽培种植。在板蓝根的播种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选地,整地和施肥。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板蓝根的栽培应选择什么样的地块 (1)选地 板蓝根适宜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河流冲积壤土中种植。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的板蓝根产量高、品质好、省工、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地时一定不能选择黏土以及低洼易涝的地块,这样的地块容易使板蓝根发生烂根。另外地块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这样便于板蓝根生长过程中的采光和浇灌。所选地块的前茬作物以豆茬或玉米茬较好。如果所选地块为坡地,坡度一般不应超过15°,在坡地上应搞好排水设施,防止水、土、粪肥流失而影响板蓝根的长势和产量。 (2)施肥整地 在整地前要施入基肥。基肥以腐熟的猪粪、马粪、羊粪为最好,切忌施用生粪,否则会因施后发酵产生高热,烧伤板蓝根的根系。为了防治虫害,最好在粪肥堆积过程中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拌匀,以杀死虫卵、蛹和幼虫。。这些肥料中的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齐全,不仅能满足板蓝根的生长需要,而且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对板蓝根的生长发育和增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每亩(667平方米)施基肥2000-3000千克;如果粪肥充足,可加施到每亩(667平方米)施4000千克。当粪肥不足时,每667平方米可另加施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50千克和氯化钾或硫酸钾等钾肥15千克。 由于板蓝根是深根系药用作物,所以要求根部土层必须疏松。因此施肥后还需要深翻,为了确保板蓝根根系的生长条件,翻土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这样有利于根的下伸、顺直、光滑和不分杈。在整地时沙性多的土地可翻的稍浅些,较黏

板蓝根

题目: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 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 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 抗病毒作用〔3,4〕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 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单疱病毒(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柯萨奇病毒(CVB3)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 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板蓝根抗病毒的机制研究较少,有些学者认为板蓝根中所含有效成分嘌呤、嘧啶、吲哚等可干扰多种病毒DNA 的合成。日本学者Yamada 认为欧洲菘蓝中抗病毒成分之一为糖蛋白和多糖,且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抗病毒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7ku,其中糖为17.5%,蛋白为21.5%,氯离子为28.6%。 1.2 抗菌消炎作用〔5〕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但许帧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重复性好。实验表明, 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值,发现1g药材相当于2 2.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1.3 对内毒素作用〔6,7〕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1982 年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 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并且证实F022 部位对于内毒素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消炎的作用? 一、抗病毒中药的分类 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防制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二、临床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抗病毒中药的种类繁多,应用也极为广泛。很多单味中药有特异的抗病毒功能,但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一)单味抗病毒中药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敛阴、养阴平肝及柔肝护肝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所致的皮肤损伤,用药后次日即可生效,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痊愈时间长短不一,但效果十分显著。 人参人参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人参叶提取液(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伪狂犬病病毒和狐狸脑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还常用其治疗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有效率可达80%左右,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黄芪黄芪是家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从而杀灭病毒;同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作用迅速持久。因此,在养殖业中黄芪常被用于抗病毒,其机理在于通过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繁殖。 金银花金银花所含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双花(金银花)喷雾剂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11. 4克/千克·天)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防治。 连翘连翘是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是一味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连翘提取物——金丝桃素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防制效果较好。对禽流感病毒(H5N1、H9N2)以及其它RNA病毒, 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鸭肝炎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所以该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开题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抗内毒素作用研究开题 报告 摘要 板蓝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疼腮、烂喉丹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症。目前所用的板蓝根分为两种:一种为十宇花科植物落蓝Isatis indigrotica Fort.的根,全国多数地区,特别北方地区广泛使用,习称“北板蓝”。另一种为爵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ria ( Nees ) . Ktze.的根,华南地区及西南大部分地区习惯应用,习称“南板蓝”。两者在中医临床上均有应用,《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板蓝根为十字花植物藕蓝Isatis uuf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是板蓝根的主要来源。现今板蓝根在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感染疾病,尤其在抗病毒方面疗效确切。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于病毒引起的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疤疹、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可以认为板蓝根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为进一步研究板蓝根抗病毒的成分,现将目前板蓝根化学成分和抗病毒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以综述。 关键词:板蓝根;动态浊度法;苯甲酸;杭内毒素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抗内毒素作用的 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本选题意义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迄今发现的生物活性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在众多多发常见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它可刺激机体防御系统过渡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发热、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以至死亡内毒素拮抗剂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中药材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集中于其抗细菌内毒素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是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为十字花科植物藕蓝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其化学成分复杂。作为清热解毒中药的典型代表,板蓝根以治疗温热病等感染性炎症疾病见长,研究

祛湿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祛湿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祛湿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祛湿颗粒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法可鉴别出苍术、山楂、茵陈的对应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定出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祛湿颗粒的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Qushi Granule.Methods Qushi Granule was identified by TLC and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Qushi Granule were determined by HPLC.Results The relevant sports in Rhizoma Atractylodis,Fructus Crataegi and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were identified by TLC.The contents of magnolol and honokinl could be determined by HPLC.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simple,sensitive,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and it coul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Qushi Granule effectively. 【Key words】Qushi Granule;Quality standard;TLC;HPLC 祛湿颗粒是由厚朴、苍术、广藿香、山楂、茵陈、火炭母、木棉花、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健脾消积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积滞,口干尿赤等症。为了更好地控制祛湿颗粒的质量,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山楂、茵陈、苍术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厚朴所含厚朴酚、和厚朴酚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瑞士CAMAG Automatic TLC Sampler4(薄层自动点样仪);瑞士CAMAG Reprostar(薄层成像系统);硅胶G薄层板(浙江省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Agilent 1100(美国)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C18(4.6×250 mm,5 μm)色谱柱,DAD检测器,四元剃度泵,G2170AA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试剂:甲醇为进口色谱纯,水为双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药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山楂对照药材、茵陈对照药材及苍术对照药材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定性鉴别 2.1 山楂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3 g,加乙酸乙酯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楂对照药材1 g,加乙酸乙酯5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按处方比例,取缺山楂的其他各味药,按制备工艺加工制成阴性样品,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