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项目基本情况 (3)

2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6)

3项目规模及内容 (13)

4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7)

5 总体规划方案 (20)

6 工程建设方案 (25)

7 环境保护 (39)

8 消防与节能 (43)

9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4)

10 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标方案 (46)

1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7)

12 社会评价 (49)

13 结论及建议 (51)

附件:有关附表、附图

1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

1.1.2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1.1.3项目业主: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

1.1.4责任人:余恩来

1.1.5建设地址: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

1.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残疾人康复工场、生活训练室、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残疾人文体项目培训中心、聋儿语言培训中心、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图书室、多功能室、残疾人肢体康复训练室、推拿按摩理疗室、残疾人心理辅导室、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爱心超市、信访维权室、监控室、就业服务大厅、用品用具及康复器材展示厅及生活用房、管理用房和附属配套用房等综合服务项目。并购置配套相关设施。

配套建设生化池、停车场、道路、室外管网、室外地面铺装、园林绿化等附属设施。

1.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3500万元;装修及设备购置投资1500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40万元,市残联补助11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万元,自筹万元。

1.1.8建设工期:2年。

1.2项目业主简介

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对残疾人及其残疾人事业具有政治代表、公益服务、事业管理等职能。主要工作任务是: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

主要职责:

1、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

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履行应尽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3、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4、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文化、体育、科技、福利、用品供应、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5、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政策、规划和计划,起草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调查掌握残疾人状况,向政府提出决策建议。

6、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司法机关、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益。

7、协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协调普通高级中学、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

8、开展困难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

9、协助乡、镇、街道残联干部的管理工作,并对全区残联干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

10、组织实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专业技术资格鉴定、职称评定及证书发放工作。

11、兴办和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监督和指导残联系统的福利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监督实施残疾人社会福利生产和其他方式从业的扶持保护政策。

12、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精神病人家庭康复和监护;开展脑瘫病防治宣传工作,组织实施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13、组织协调开展麻风病致残人员的矫治手术,配备辅助用具,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向社会宣传科技知识,消除畏惧心理,给麻风病致残者关爱和扶助;指导和管理各类残疾人社团组织。

14、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

15、统筹开展为残疾人事业募捐活动。

16、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协助做好各类残疾鉴定工作。

17、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18、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3主要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行版);

3)、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

规范和设计标准;

4)、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4主要研究内容

可研报告对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确定场址选择、确定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建设方案、投资融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测算,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5研究结论

经研究,该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拟选址在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交通、供水、供电都十分便利,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要求,建设该项目是必要的。同时建好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将完善全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广大居民需求的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推进和谐涪陵建设。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实施的可行性较好。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

一建设规模

1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0000

2 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10000

3 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5000

4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4000

二项目投资万元5000

1 工程建设费用万元3080

2 设施设备费用万元770

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000

4 基本预备费用万元150

2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1、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产业发展:五大转型

加快实现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主导型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型和园区基地型,

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七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经济由零星松散型逐步走向规模基地型和特色品质型,围绕四大特色和十大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由小散杂乱型逐步走向区域商圈型和专业市场型,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百亿商圈”,努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增强商业的辐射力;房地产业由低端品质型逐步走向环境品质型和功能配套型,在培育高档精品楼盘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市民多层次尤其是低收入者购房需求;旅游产业由弱小自娱型逐步走向资源品牌型和景区特色型,以城乡统筹扩大旅游领域,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以商业地产提高旅游效益,缩短旅游投资回报期,增强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城市发展:五个涪陵,三大转变

建设工业涪陵,安商涪陵,宜居涪陵,人文涪陵,港城涪陵。逐步由建设主导型向规划主导型转变,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科学制定重点地段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地块规划图则,以高水平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展现建筑风格,提升城市魅力。由投资主导型向经营主导型转变,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城建投融资运营机制。由经济主导型向生态主导型转变,按照“减量、留白、增绿、添色”的原则,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强化污染源治理,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天蓝、地洁、水清、人和”的城市环境。

2、我国残疾人的现状

为全面、准确掌握残疾人贫困状况,中国残联1998年开展全国残疾人贫困户调查的工作。绝大多数地区采取入村入户登记、逐人逐户筛选的方法,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下报告包括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

3、调查统计结果

1).全国有残疾人贫困户10,589,678户,其中:可扶持的7,781,583户,占总数的73.5%;应救

济的2,808,095户,占总数的26.5%。

2).全国有贫困残疾人13,721,089人。其中,适合参加生产劳动、可扶持的残疾人9,971,619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72.7%;缺乏劳动条件、应

予救济的残疾人3,749,470人,占27.3%。

3).在适合参加生产劳动、可扶持的9,971,619名残疾人中,农村有

8,766,440人,占87.91%;城镇有1,205,179人,占12.09%。

4).在缺乏劳动条件应予救济的3,749,470名残疾人中,农村有3,291,398人,占87.78%;城镇有458,072人,占12.22%

4、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我们以前掌握的数字,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贫困残疾人1700万。1997年通过开发扶贫和社会保障,分别使162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和108万城乡特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城镇就业人数未计算在内)。截止到1997年底,尚有1430万贫困残疾人。这一数字与此次调查所得的1372万贫困残疾人数字差距不大。此次调查结果可扶持贫困残疾人为997万,比原掌握的数

字略少;应救济人数(特困人数)375万(含“三无”残疾人),比原掌握数(不含“三无”残疾人)稍多。从发展来看,可扶持残疾人占贫困残疾人比例逐

年下降,应救济残疾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5、此次调查显示:

1) 、贫困残疾人数量

全国共有贫困残疾人1372万,占全国6000万残疾人的五分之一以上;

约占全国5000万贫困人口(截止到1997年底)的三分之一。

贫困残疾人最多的10个省为:河南(156万)、云南(130.2万)、四川(117.9万)、湖北(111.9万)、广西(106.5万)、湖南(100万)、河北(79.5

万)、贵州(62.4)陕西(52.8万)、山东(52万)。

贫困残疾人占本省残疾人数比例最高的10个省为:宁夏(66.1%)、云南(52.9%)、广西(42.5%)、贵州(40%)、甘肃(38.6%)、内蒙(37.9%)、湖北(35%)、

陕西(34.3%)、山西(33.7%)、湖南(33.3%)。

2)、贫困残疾人地域分布

贫困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

农村贫困残疾人12,057,838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13,721,089人的87.9%;中西部地区的21个省(区、市)共有贫困残疾人12,531,080人,占全国贫困残疾人总数的91.33%。

3)、贫困残疾人与贫困人口的比例

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贫困残疾人占本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较低;反之,则较高。

6、残疾人贫困的主要原因

1)、自身残疾影响

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有诸多不便;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2)、外界条件限制

缺乏适宜的康复训练条件,无力负担康复费用。

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以河南省为例,在156万贫困残疾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的有136.5万人,占87.5%;初、高中文化的仅有19.5万人,占12.5%。

由于社会偏见,残疾人在就业或从事生产劳动时,常因残疾而受到歧视。

3)、扶持力度不够

大多数贫困残疾人能参加生产劳动,可以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但在扶贫工作中,常因残疾而被忽视,相当数量未被列入扶持对象。

国家投入的专门用于残疾人的康复扶贫专项贷款,规模较小,一些地方没

有落实匹配资金,受惠的残疾人有限。

4)、保障标准偏低,现行政策不落实

截止到1998年3月,全国已有约400个城市、近1000个市县的乡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部分地区存在着保障金不落实或保障标准偏低的问题。《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政策和规定并未真正落实,残疾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扶持和救助。

7、中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因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生活在农村的贫困残疾人中,30%生活在国定贫困县,70%居住在其它地区。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残疾人扶贫工作,通过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和扶贫配套实施方案,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年--200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年--2000年)》,设立康复扶贫专项贷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对贫困残疾人予以扶持。十年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已使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了温饱,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残疾人摆脱贫困的信心得到增强,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1)、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自始至终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第一次以国家计划的形式,提出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目标、方针、途径和措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对残疾人扶贫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入户调查,摸清了贫困残疾人底数;199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了《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年--2000年)》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年--2000年)》,进

一步明确了残疾人扶贫的目标、任务、途径、措施、政策,对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1998年5月,为加快残疾人扶贫攻坚的进程,确保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目标的实现,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残疾人扶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对残疾人扶贫攻坚进行了总动员。此外,中国农业银行制定了《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给予特别关照。国务院扶贫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工作计划,进行指导。财政部提供了扶贫贷款贴息和工作经费。

地方各级政府真正将贫困残疾人作为扶持对象,将残疾人扶贫以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要求切实纳入了政府扶贫计划,制定了地方残疾人扶贫计划,加强领导,组织各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项目,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层层落实责任,限期完成任务。

各级残联把残疾人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协助政府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建立完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为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全方位服务。初步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上下一心,全力攻坚的残疾人扶贫的新局面。

2)、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

扶贫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残疾人扶贫始终是倡导全社会参与的广泛行动,在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和我国基层政权的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党员、干部、职工、学生、街坊邻里等社会各界,采取"一帮一""单位包

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帮、包、带、扶",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等团体和组织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

3)、在国定贫困县以外的地区安排康复扶贫贷款,由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农业银行共同组织实施,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

自1992年国家设立康复扶贫贷款,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康复扶贫贷款投入数量,到2001年底累计共投放34亿元。为了用好残疾人扶贫专项贷款,发挥其最大效益,中国农业银行专门制定了《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对康复扶贫贷款的对象,申报程序,利率,投放渠道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多次派人与中国残联联合对康复扶贫贷款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中国残联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的通知》,从防范金融风险,防止挥霍、贪污、腐败的角度对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因残疾人扶贫贷款导致腐败而受到制裁的案例。所有这些都有效的保证了康复扶贫贷款的安全周转和使用。

4)、加强基层残联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为积极配合农业银行做好康复扶贫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和管理,帮助得到康复扶贫贷款的残疾人贫困户选择项目,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从事生产所需的各项服务工作,按照六部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年--2000年)》的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和残疾人服务社建设。到2001年底,全国已建立县级残疾人服务社2218个,占县(市、区)总数的

77. 5%,实有人员5810人,乡镇残疾人服务社23829个,占乡镇总数的46 .9%,实有人员28450人,初步形成了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

5)、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目和方式

残疾人的贫困主要是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造成的,他们参加生产劳动有很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残疾人扶贫开发重点扶持有助于直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配套,兼顾残疾人特点的项目;选择的项目资金覆盖面大,效益到户到人率高,与直接提高贫困残疾人收入有密切联系;并主要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或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做到扶持资金、干部帮扶、扶贫项目和生产服务到户到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残疾人扶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新的阶段,扶贫开发的对象是最低收入的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例更高,绝对不容忽视。为进一步解决好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残疾人扶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之一,"要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2001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现正在实施。

8、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

根据2006年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区共有残疾人6.1万人,占全区单位人口的6.02%,其中视力残疾8357人,听力残疾16714人,言语305人,肢残22753人,智力残疾2562人,精神残疾4892人,多重残疾5439人。

我区残疾人主要分布于偏远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避塞。

9、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我区残疾人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是社区康复服务逐步开展,残疾人康复受益面不断扩大。止目前,已有10279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其中 7835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7392多人次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得到了便捷的服务,有效地改善了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增强了参与社会的能力。

2)是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创建了市级康复示范社区24个,配备了康复器材。精神康复和预防工作。

3)是将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区政府残工委被市政府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我区荣获全省“十五”无障碍建设先进区,全省先进残联组织,全国抽样调查先进调查办公室等称号。

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区累计扶持 13725 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对 6148 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置 5348名残疾人稳

定就业,残疾人就业率达到 87%。实施复明、助行、助听项目,为 485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假肢 126具、捐赠轮椅750辆。为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其中 7835人不同程度康复。稳定多名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就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87.5 %。为 2.5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和服务。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维护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残疾人全面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解决残疾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关注残疾人的利益,确保残疾人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

2.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改善残疾人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的需求。

涪陵区现有各类残疾人6.1万多名,其中有 1.2 万多名处于贫困状况,占全区残疾人总数量的 19.7%。虽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康复项目的实施,投入了一定资金,但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残疾人生存状况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全区残疾人特别是肢体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工作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肢体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难、劳动就业难、托管托养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加快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充实服务人才,配备服务设备和器材,改善残疾人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发挥综合服务设施工程对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3.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有利于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更加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将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着综合服务设施严重滞后,基础管理服务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范围不顺畅的问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还不高,影响到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可以满足残疾人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推进全区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是一项民生、德政、民心和稳定工程,是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需要。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为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保障法》第49条规定“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提出“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也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场地,是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和基本生活状况的民心工程,通过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系统全面的康复服务,可有效地解决残疾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特殊困难,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

2.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广大残疾人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小康成果的共享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发挥残

疾人潜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是党和政府应尽之责。和谐社会首先要让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救助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联动的残疾人事业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化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已逐步缩小,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专业化和社会化。残疾人就业遍布城乡各行各业,就业渠道由摊点型向福利企业、民营经济转变。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

4.具备开展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的基本条件。

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服务体系完善,业务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开展综合服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具备,切实可行。

3 项目规模及内容

3.1建设目标

暑期社会实践残疾人托养中心志愿服务活动新闻稿

艺海志协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 “艺海情深”关爱残疾人 目前我国已有6000多万残疾人,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值暑假之际,6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海志愿者协会“艺海情深”志愿服务团来到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残疾人托养中心,为那里的残疾人儿童和老人送去了关爱、温暖与问候。 6月19日上午八点,集合整齐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20多位志愿者们集体坐车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残疾人托养中心。这些志愿者们要利用放假时间,发挥自己艺术专业所长,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去帮助红山街道残疾人托养中心里的儿童和老人做康复练习,并和他们一起游戏和进行一系列的绘画教学活动。 此次关爱残疾人活动得到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团委的支持和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活动开始前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准备了许多教学材料和一些礼物。志愿者到达托养中心时受到了中心里老人和孩子们的欢迎,敬老院负责人首先详细介绍了托养中心的具体运作情况、孩子和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相关志愿活动展开时的注意事项。志愿者们向托养中心赠送了一些画材作为礼物,之后活动正式展。志愿者们被氛围若干个组,各有分工。有的到康复室里陪一些孩子做康复联系,这些孩子们都是先天性原因导致的智障,与志愿者们很难沟通交流,但志愿者们都很耐心陪他们做练习。有的到活动室里,陪一些残疾老人和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游戏,陪他们聊天,说笑话。有的志愿者们是要组织进行绘画的辅导,志愿者们一对一的和老人或孩子一起画画,聊天,鼓励他们。“看到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见到他们如此的自信、开心,我们很欣慰,很激动,即使他们生活在“异样”的世界里,他们同样享受着本应有的快乐”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扬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助残精神,把扶持残疾人,关注残疾人落实到了实处。活动结束后,所有学生表示他们将会继续地关注这群特殊的儿童和老人,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正常人的温暖。据悉,近期志愿者还将通过海报、新闻宣传及微博等方式来呼吁大家关注残疾人,以拳拳之心为残疾儿童老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6月19日

2018昆明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项目

2018年度昆明市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项目 申报指南 为着力改善残疾人特别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十三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计划》的通知,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18年度昆明市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项目申报指南》。 一、服务宗旨 旨在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申报平台、专家评审,引导和鼓励助残社会组织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特需化、专业化服务,并通过项目带动和辐射,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创新,提升其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管理机构 市、县两级残疾人联合会为托养项目购买服务的主体及项目的管理机构。县级残联承担本辖区内符合条件托养对象的认定工作,对托养机构的服务及托养服务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监督,并积极配合第三方机构对托养项目的检查、评估及结题验收工作。 三、服务内容及方式 (一)服务内容 为符合条件的托养对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辅助性就业服务、支持性就业服务和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社会服务,如:生活照料、居家送餐、家政服务、康复护 - 1 -

理、康体训练、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教育辅导、紧急救援等。 (二)服务方式 1.机构集中托养,含寄宿托养、日间照料。 2.机构上门服务。 四、机构托养服务对象范围 1.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困难残疾人。 2.拥有昆明市户籍,持有昆明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智力、精神和重度(一、二级)肢体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16—59周岁),且无业。 五、补助标准 由项目管理机构对服务机构以现金方式进行补助,托养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组成,补助标准分为三个档次(①.1500元/人/年,为省级单一资金补助标准; ②.3000元/人/年,为省、市两级资金叠加补助标准;③.4500元/人/年,为省、市、县三级资金叠加补助标准)。托养机构应根据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服务质量与县(市)区残联协商确定补助档次后再按照拟申报的补助档次进行申报。 六、承接(托养)项目机构要求 1.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 2 -

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研报告

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 研报告 目录

称............................................................................ (1) 二、地理位置........................................................................... (1) 三、太阳能资源........................................................................... (1) 四、工程地质........................................................................... (2)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 (2) 六、工程规模及发电量........................................................................... . (2) 七、光伏系统设计方案........................................................................... . (3) 八、光伏阵列设计及布置方案........................................................................... .. (3) 九、电力接入系统方案........................................................................... . (3) 十、监控及保护系统........................................................................... . (3)

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汇总情况

残疾人托养中心护理制度 1、为保证托养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根据托养人员特殊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托养中心、室内外环境与设施定期消毒,托养人员员被褥一周晾晒一次,床上用品一周清洗消毒一次。 3、每日早晨起床后,检查托养人员身体情况,如有发病症状,要及时对症治疗,做好跟踪观察与治疗记录。 4、托养人员因病需送医院就诊的,应先送托养人员到医院检查,然后通知其家属。 5、定期检查托养人员指甲等个人卫生情况,做相应处理,注意饮食卫生,杜绝托养人员喝生水的情况发生。 6、每日定期测量血压等身体生理指标,做好记录。 7、时刻观察记录托养人员精神情况。

残疾人托养中心节约用水用电制度 为培养托养人员们对于节约用水、电的意识,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中心内人人都要节约用水、用电。 2、室内无人时关闭电扇、电源。 3、白天、夜晚室内无人时,要关上照明灯。 4、要及时关上水龙头,杜绝常流水现象。 5、洗浴后要及时关闭喷头,节约热水。 6、对大小便无自理能力的由值班护理人员陪护控制, 不允许空冲马桶。 7、食堂内要掌握重复用水技巧。 8、洗涮时不准直接用水龙头洗漱,用脸盆接够为止。

托养中心考勤制度 1、中心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无 特殊情况一般不准请假。 2、严格请销假手续,除正常放假外,工作人员请假须填写 《请假审批表》。工作人员请假1天以内由中心负责人批准,超过1天须经市残联领导批准。中心负责人请假须经市残联领导批准,请假时间结束要及时销假。3、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者,一律按旷 工处理,并给与一定的经济处罚,一年内旷工累计超过3天者,予以辞退。

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疾人托养服务 一、单选题 1 .对于( )而言,他们的托养和护理需求同温饱需求一样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A. 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 B. 智力、盲残、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C. 五种残疾类别中的重度残疾人 D. 所有残疾人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A 2 .2008年中央7号文件提出:“要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 )、( )、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 )经验。 A. 生活照料、康复养护、阳光之家 B. 日间照料、康复养护、阳光家园 C. 居家托养、日间照料、温馨家园 D. 集中托养、康复养护、阳光之家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3 .不属于“阳光家园计划”资助的机构是( ) A. 养老院 B. 阳光工场

C. 阳光之家 D. 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 .符合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申请条件的是( ) A. 长期需要专人照料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 B. 达到就业年龄,但处于失业状态,长期需要专人照料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 C.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持有社区、委员会开具的贫困证明,需要专人照料的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家庭 D. 与单位形成挂靠关系的需要专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家庭【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BC 2 .“阳光家园计划”中,居家托养服务的资助( ) A. 2012年前,标准应不低于500元/人年。 B. 2012年起,标准应不低600元/人年。 C.“阳光家园计划”具体资助标准由省级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参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因素,结合本地残 疾人托养服务实际工作研究确定。 D. “居家托养服务”具体资助标准由本地残联结合工作实际,自行研究确定。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方案(试行)》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试行)》 前言 为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规范化管理,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促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以及《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一、总则,二、术语,三、机构托养服务规范,四、居家托养服务规范,五、服务管理,六、服务质量考核及评价。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 一、总则 (一)本规范所指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

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二)本规范第(一)款中所指的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是指: 1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残疾人; 2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且通过专业医疗机构精神科医师风险评估适宜托养的精神残疾人; 3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包括同时存在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多重残疾人)。 (三)本规范的宗旨是通过专业化托养服务,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内为残疾人提供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及居家托养等服务的各类机构或组织。 (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管理服务标准及要求。

某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数据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目录 .................................................................................................................................................. I 引言 .. (1) 一、大数据产业园概要 (2) (一)大数据产业园 (2) (二)大数据企业 (2) (三)大数据产业园出现背景 (2) (四)大数据产业园发展现状 (3) 二、大数据产业园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4) (一)大数据产业园必要性 (4) 1、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刺激大数据产业园需求 (4) 2、各大行业待处理数据量逐渐过载迹象明显 (5) (二)大数据产业园可行性分析 (6) 1、宏观环境PEST分析 (6) 2、大数据产业园SWOT分析 (9) 三、可行性分析结论 (9) 四、园区建设概论与建议 (10) (一)园区建设模式和理念 (10) (二)园区性质 (10) (三)园区选址要求 (10) (四)园区规模 (10) 五、总体建设概况与建议 (11) (一)项目布局原则 (11)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 (11) (三)道路设计 (11) (四)给排水系统设计 (11) 六、招商引资 (12) (一)市场定位 (12) (二)目标市场 (12) (三)信息搜集 (12) (四)招商引资渠道 (12) 七、员工培训 (13) (一)综合培训 (13) (二)商务谈判 (13) (三)解说培训 (13) 八、结论与建议 (13) (一)结论 (13) (二)建议 (14)

残疾人托养中心工作总结(参考优选)

株洲市三湘福星园残疾人托养中心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株洲市三湘福星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托养中心)在市、区残联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托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奉行“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造福一方人”的宗旨,积极做好托养中心各项工作,一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托养残疾人服务,为我市、区残疾人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托养人员及其家属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现将今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托养中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托养中心规范制度和相关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托养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自觉为托养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严格要求自已以“托养人员最大满意”为追求目标,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热情服务,爱岗敬业,办事高效,让托养人员与家属感到可亲、可信。同时,为方便服务对象的监督,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对待托养人员要“和蔼可亲、

微笑服务”。在学习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二、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娱乐生活 为了全方位配合开展对托养人员的情感化、人性化方面的服务,我们在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形式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如:打麻将、打扑克、包饺子、唱歌等.以不断丰富托养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尽可能动员鼓励托养人员参与互动互乐,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同时与社会民间组织、社工团体积极联系,争取更多的志愿者队伍加入进来,与托养人员进行有意义的义务互助互动的公益性活动,以此增加托养人员与社会沟通的机会,今年共有 28 场次来中心慰问演出和公益活动,激发了托养人员热爱生活、找回自我、重塑自我的信念。 三、提高安全防范,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托养中心现有28名托养对象,其中寄宿20名,日间照料8名,他们分别是智障、精神和肢体不便的残疾人朋友。所以,安全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托养中心安全防范工作一直坚持做到如下几点:

附1: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协议书

附1: 残疾人集中托养协议书Array 合同书编号:号 甲方名称:(以下简称甲方),入住人姓名:(以下简称乙方),乙方经济担保人姓名:(以下简称丙方),乙方所在区残联合会:(以下简称丁方)托养期限:自年月日起 至年月日止本合同签约各方,就本合同书中所描述的项目内容,以 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 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经各方友好协商,就

乙方入住甲方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由签约各方共同遵守。 一、基本规范 (1)甲方是经过丁方指定的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定点机构,为丁方区域内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 (2)乙经过丁方批准,确定为机构托养服务对象,在乙方和丙双方已了解甲方提供托养服务的基本情况后,自愿向甲方提出申请入住托养。 (3)丁方为乙方提供托养服务补贴,补贴金补贴到甲方,用于乙方托养费用的减免。 (4)丙方是乙方入住在甲方托养的经济担保人,并承担乙方的经济担保责任和监护责任,丙方承担除去丁方补贴后的乙方托养费用。 (5)乙方入住甲方栋房号床号, (6)本合同托养期限最低不少于三个月,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或合同终止。 二、各方权利和义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权利: (1)根据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托养中心的实际规章制度。

(2)按照有关收费标准,甲方根据乙方的日常生活行为、及自理能力来确定护理级别,制定收费标准、如因乙方身体状况发生变化或由于物价调整等因素变更费用,则另行协商。 (3)在乙方未按约定日期支付各项费用(丙方也未代其交付)的情况下,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的权利,所收费用一律不退,并行使追付乙方己欠费用的权利。 (4)严禁乙方自带各种危险物品入住甲方,丙方应做好监护责任,如造成后果由丙方负责。 (5)甲方发现乙方出现病情,经医疗机构确认患有传染病、精神病等不适宜继续入住托养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自行出院,或由丙方接出到专科医疗机构治疗。否则,造成后果由丙方负全部责任。 甲方义务: (1)甲方应竭诚向乙方提供住宿、膳食、娱乐、护理和康复保健服务。 (2)乙方在托养期间要求外出就诊或留医时,甲方应予必要的协助。 (3)乙方于托养期内死亡(寿终、病故、突发性死亡),甲方应按规定通知丙方,如丙方不能如约而到,甲方应通知殡仪馆,费用由丙方自负。 (4)乙方入住甲方时因使用药物而引起的各种后果,甲方不承担一切责任。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本章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主要目的在于综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研究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项目 (二)项目主管部门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 (三)项目实施单位 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项目负责人 贺建宏 (五)项目性质 新建 (六)项目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基期为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 近期:2008—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确定为: 北到庆阳市大千火柴厂,南至周庄小学,东至S202,西至西平铁路线 总面积:662.79 ha 二、项目可行性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5、省、市、县“十一五”发展规划 6、《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7、《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5-2020) 8、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2007〕48号文件 9、《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红线指标》 10、《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81-9857) 11、《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SH30-91939-99)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13、《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8-1996) 1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三、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园区建设宏观背景 (1)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自本世纪初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付诸实施以来,西部大开发在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国家政策向西部的大力倾斜,无疑将继续为西部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众多机遇。 (2)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

残疾人托养服务两篇

残疾人托养服务两篇 篇一:残疾人家庭居家托养服务 困难群体帮扶项目 项目名称 特殊困难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中心 项目地点 XX市XX区 帮扶对象 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 项目概况 实施托养工程已被列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XX年-20XX 年)》,同时《纲要》明确规定: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 长期以来,“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这是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一特困群体不仅难以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很大的负担。为解决这部分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身体康复、医疗护理、心理健康等问题,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我们应坚持政府引导,动员社会参与,把托养服务工作纳入政府加强社会建设事业大局,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专业服务机构为骨干、家庭邻里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由于集中托养机构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托养残疾人的吃、住、管,各方面人力财力投入是相当惊人的,而采取居家托养这种方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组织的个性化专业服务用以照料残疾人,成本就低得多,同时能有效支持和增强家庭和社区对残疾人照料的积极性,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我区工作实际,真正做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和谐一方”。 一、项目名称 特殊困难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中心项目。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由政府部门牵头,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志愿者、家庭邻里等为载体的居家托养服务网络。 2、具体目标: 全区特殊困难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二)项目产出 1、通过社会服务组织送服务上门、志愿者服务、家庭及邻里支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全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康复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精神慰藉、心理辅导等专业性服务,以及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等日常生活服务。 2、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专门服务档案,保证一户一册并实行动态管理,每次提供服务的具体信息须详尽记录于服务档案。 3、组织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吸纳一批具有心理咨询、康复、护理、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修订版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5) 1.3 问题与建议 (9)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0) 2.1 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10) 2.2 建设某某工业园区的背景 (28) 2.3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36) 第三章建设条件 (43) 3.1 自然条件 (43) 3.2 交通条件 (50) 3.3某某工业区给水工程现状及规划 (51) 3.4某某工业区排水工程现状及规划 (54) 第四章建设方案 (55) 4.1 设计依据 (55) 4.2 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 (55) 4.3 污水处理方案 (59) 4.4 工艺技术 (67)

4.5 原材料动力消耗 (76) 第五章总图布置和公用工程 (77) 5.1 总图布置 (77) 5.2 公用工程 (78) 5.3 污泥利用 (80)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81) 第七章消防、节能与职业安全 (84) 7.1 消防 (84) 7.2 节能 (85) 7.3 职业安全 (86) 第八章组织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88) 8.1 组织机构设置 (88) 8.2 劳动定员 (88)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89) 第十章投资估算 (91) 10.1 编制依据 (91) 10.2 编制基数 (91) 10.3 投资估算 (92) 第十一章融资方案 (100) 11.1 融资组织形式选择 (100) 11.2 资金来源选择 (100) 11.3 资本金筹措 (100) 11.4 债务资金筹措及项目分年投资使用计划 (101) 11.5 融资方案分析 (101)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104) 12.1 编制依据及说明 (104) 12.2 主要参数: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104) 12.3 总成本 (104) 12.4 收入及税金 (105) 12.5 利润分配 (105) 12.6 现金流量分析 (106) 12.7 贷款偿还计划 (106) 12.8 不确定性分析 (106) 12.9 评价结论 (110)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 (112)

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1、基本情况: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是专门针对重度肢体残疾人、轻度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开展的集托养照料、康复训练、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托养服务机构。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0万元,地方配套160万元,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建设床位80张;项目位于县镇大道东侧、路南、北,占地面积5400平米;建设用地业经省批准,用途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2、建设模式: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项目建设模式为共建、民营、公助,与县民政局老年公寓项目合并整体建设。 3、项目进度: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已进行实地勘探并完成项目围墙建设和土地平整工作;即将准备施工招投标工作。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目前,困扰项目进展的主要因素一是资金不足,限制了项目进程和发展;二是托养服务发展不均衡。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托养服务在人文习俗、思想观念、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省托养服务补助优惠政策亟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商投资该项目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展,抓紧组织实施。与县民政、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相关单位积极做好沟通协调,按时有序规范操作,确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二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残联对接协调。以此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康复等相关配套资金,做大做强托养中心项目,使该中心成为构建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两个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亮点工程。三是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应具备医疗养护功能,建议预留土地用以医疗机构配套服务整体招商开发建设,综合管理,有效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便于运行管理,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同时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待项目建成后以社会化方式运行,通过吸收社会资源,参与残疾人托养相关业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托养服务,切实发挥项目作用。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核心)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方案 一、整体思路 (一)服务对象 16-60周岁,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二)服务范围 包括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社会服务。 (三)服务流程 1、签订协议 (1)签订协议前,为居家托养残疾人或其监护人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反馈。 (2)与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订具有法律效力、权责清晰的居家托养服务协议,一般一年一签。 (3)协议应该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双方义务等必要事项。 (4)机构按协议提供相应的服务,妥善保管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尊重和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2、能力评估 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康复小组,通过对残疾人及其监护人进行询问,充分了解残疾人的病史、生活习惯、家庭情况、患病(致残)过程、治疗经过、康复经历、现在功能残存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对残疾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能力进行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 3、计划制定 康复小组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服务的具体内容; 服务方式; 操作规程、规范; 服务过程需要的设施设备及相关工具;

特殊情况的处理。 4、制定个别化居家托养方案 (1)工作人员需详细了解居家托养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残疾类型和等级等,由市残联审批、区残联审核托养服务对象的资格。 (2)工作人员对居家托养残疾人及其潜在需求建档,并充分考虑托养对象及其家属或监护人的居家托养需求,制定适合托养对象的个别化服务方案,托养方案得到托养对象家属或其监护人的认可, 5、提供服务 残疾人所需各项服务均可通过呼叫中心、QQ群、微信群等服务平台向机构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机构收到残疾人服务请求后,由信息管理人员联系相关专业服务人员,以网络、短信和电话方式,传递服务信息,讲服务派至残疾人家庭;服务结束,由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填写服务完成情况单并签字为据,以示服务完成,服务机构定期安排人员回访,及时掌握派出人员的服务质量, 签约养老护理员按照康复方案、约定服务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结合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相的服务,并做好服务过程各项记录。 若出现突发情况(例如,残疾人跌倒、心绞痛发作、昏迷、抽搐等),养老护理员迅速与120取得联系,并告知其亲属或监护人;同时采取适当的现场处置措施,及时向服务机构进行汇报,并协助后续处理。 6、服务结束 签约服务期满或因其他原因结束服务时,养老护理员主动与残疾人、居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或接任的养老护理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征求残疾人意见。交接记录及客户意见及时提交居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留存。 7、定期服务回访 根据协议和残疾人实际情况,定期提供服务过程中托养服务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跟踪随访,并在随访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四)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和护理 (1)承担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家庭环境卫生。 (2)承担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个人卫生。

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名称 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担单位 1.单位名称: 2.项目联系人: 3.联系电话: 1.1.3 拟建地点 某某省五莲县朝河镇驻地 一期工程:五莲县潮河镇驻地西,潮白河东岸 二期工程:五莲县户部乡驻地东户部岭水库坝后1.1.4 占地面积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0亩 二期工程占地面积12亩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 1.2.1 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某某五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1.2.2 标准与规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防震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3 可行性研究范围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2 某某五莲工业园区的水资源情况、供水情况。 1.3.3 对净水处理厂厂址、供水管网布局方案和配套建设条件进行论证。 1.3.4 净水处理厂工程方案供水管网设计。 1.3.5 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运行和节能措施。 1.3.6 项目运行管理。 1.3.7 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预测。 1.3.8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1.3.9 财务评价。 1.3.10 社会效益评价。 1.4 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1、在国家及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以某某五莲工业园区

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协议书

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协议书 甲方(托养机构): 乙方(受托人):残疾证号: 丙方(监护人): 根据中国残联《关于认真做好<阳光家圆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09]13号)和中国残联、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阳光家圆计划>的通知》(残联厅发[2009]14号)以及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残联共同下发《关于印发<海南省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琼残字[2009]68号)文件规定,及家庭提出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申请,经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镇、街道审核并公示,区残联批准,确定为集中托养对象。为明确集中托养期间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特订立本协议。 一、托养时间:自年月日入托起。 二、托养地点: 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按集中供养的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标准为乙方在托养期间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吃、住、医,并提供衣服、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 2、甲方不得歧视、侮辱和侵害乙方的合法权益,并根据乙方的身体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对重症对象提供必要的特殊护理。 3、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托养期间,乙方若有违反托养规章制度或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行为的,甲方有权对其批评教育,若经多次教育仍未改正且造成不良后果的,甲方有权向丙方和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5、托养期间,乙方若生重病、自然病故,甲方应及时通知丙方,并协助丙方做好医治和善后工作。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在托养期间享受甲方提供的饮食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项保障,及必要的康复服务。有权向甲方提出与服务内容相关的需求和合理化建议。 2、乙方托养期间应自觉遵守服务机构的规章制度,服从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其他托养人员和睦相处。若因乙方自

南京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宁馨阳光家园)简介

南京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宁馨阳光家园)简介 南京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宁馨阳光家园)位于建邺路66号,2011年兴建,总面积5035.18平方米。中心是一所公益性的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被列入南京市政府“2010年度十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也是中国残联“阳光家园”示范基地——“宁馨阳光家园”。 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由南京宁馨阳光家园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管理,是公办民营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主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庇护性劳动、辅助性就业、职场援助等业务。中心分为生活护理、康复理疗、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庇护性劳动、辅助性就业和文体活动等区域,内设生活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荣誉室、手工制作室及多功能培训室,可同时为200多名智力残疾、病情稳定的轻度精神残疾及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内容全面化、护理训练个性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的系统服务。 在市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坚持“倾注爱心、热诚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实践服务与保障相结合、培训与劳动相结合、托养服务与庇护就业相结合的南京模式,努力打造一个爱心、和谐、文明、环境优美的残疾人温馨家园! ——中心愿景:让残障人士享有完整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中心使命:以生涯发展和衔接教育为核心,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提升孤独症及残障人士生活品质。 ——中心核心价值观:倾注爱心,热忱服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中心服务目标:立足实践,创新服务,提升残障人士生活能力,享受教育、劳动、就业、社交、娱乐的快乐;积极发动,广泛宣传,引导公众为残疾人士创造平

等参与的社会环境;追求卓越,持续改进,发挥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示范效应。 ——中心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包括日间照料及住宿服务、卫生保洁、膳食服务) 2、护理服务(包括基本护理、特殊对象护理) 3、康复服务(包括基本康复服务、心理康复服务) 4、医疗保健(日常卫生保健服务、服药代管) 5、技能培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劳动技能培训、职业技能与辅助性就业培训) 6、精神慰藉(包括家庭联谊、心理援助、户外游玩等) 7、其他服务创新与拓展(坚持残健融合理念,依托政府及社会各界逐步拓展)

工业园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规划项目商业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及单位 项目名称:某某工业园区 项目地点:某某新城斗南、洛羊、大冲、大渔及七甸片区 编制单位: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委托单位:某某县经贸局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 4.《某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 5.《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6.《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7.《某某工业园区情况汇报》;

8.《某某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汇报》; 9.《政府工作报告》(某某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0.《某某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6) ; 11.《某某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05--2010) ; 12.《某某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05——2020) ;13.《某某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05——2020) ;14.《某某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2005——2020) ;15.《某某城市通信工程专项规划》(2005——2020) ;16.《某某城市燃气工程专项规划》(2005——2020) ;17.《某某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5——2020) ;18.《某某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05——2020)。 (三)、编制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生态、人口容量等环保方面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 2.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3.坚持合理布局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重视节约用地; 4.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工业园区,以良好的景观环境,增强园区的持续竞争力,吸引各地企业的投资; 5.坚持整体规划原则。工业园区是某某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业园区作为某某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周边其它片区进行 统一考虑研究,避免孤立研究带来问题; 6.坚持弹性原则。规划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园区长远发展的可能,对未来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与实力大小都能较好适应,既不造成投资浪费,又能保证整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

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

科技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 作者:dongdiz@https://www.360docs.net/doc/e26433009.html, 一、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位置:项目所在的行政区域及地理位置。 3、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投资)单位全称、法定地址、法人代表人及项 目负责人。 合资、合作项目应注明各方单位全称、法定地址、法人代表人、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等。 4、项目建设类型:新建、扩建或改建。扩建、改建项目要说明项目现有概况 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5、项目背景:项目渊源;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必要性;项目进程,包括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地块初勘及初测工作、项目审批等。 6.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列出在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等的名 称、来源、发布日期,根据需要将其全文或部分作为研究报告的附录。7、研究范围:指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问题;项目建设的范围。当有多家单 位或部门共同编制报告时,要说明各单位和部门的分工分工情况。 (二)研究结论 1、研究简要结论:从建设方案、市场定位、服务方案、投资及经济评价等 方面给出简要明确的结论性意见。列出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提出项目在市场、建设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主要风险。提出解决主要问题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二、土地概况 (一)地块区位及用地情况 1、地块区位:地块所处城市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如经济开发区、产业 聚集区等)的地理位置。

附图:项目在该城市的区位图,标记出地块区域位置,与标志性市政设施、建筑物(如公路、机场、车站等)、主要中心区域(办公、商务、政务等)等相对位置和距离。 2、用地情况:土地的性质、用途、权属、面积,土地的控制性规划要求和 指标(列表)。 (二)地块现状 1、四至范围; 2、地势状况:自然标高,与周边地势比较;是否有水渠、较深的沟壑、池塘 及高压线等对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因此而损失的实际用地面积。 3、地上物现状:地面现有居民情况,包括具体居住人数、户数;工厂数量、 规模、产品性质、开工状况等;说明地上物对拆迁及项目开发进度的影响。 4、地下情况:包括管线、地下电缆、暗渠、地上建筑物原有桩基及地下建筑 与结构等,地上地下都要注意有没有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可利用的构建; 5、地质情况,包括土地结构、承载力、地下水位和抗震性要求。 附图:平面地形图,标记四至范围及相关数据; 地形地貌图,主要反映宗地地面建筑、河流、沟壑、高压线等内容; 地下状况图,包括地下管线、暗渠、电缆、光缆等。 (三)项目周边社区配套 1、项目周边3000米范围内的社区配套情况 (1)交通状况 A.公交系统情况:包括主要线路、行车区间等; B.地块出行主要依靠的交通方式,是否需要发展商自己解决; C.现有交通捷运系统,近期或规划中是否有地铁、轻轨等对交通状况有 重大影响的工程。 附图:交通状况示意图,包括现有和未来规划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快速捷运系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计划精品工作计划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计划 一、机构建设 区残联设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非企业机构。负责全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 街道设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具体负责本辖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管理和运作。社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站,主要配合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开展工作,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二、服务内容 各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根据本街道的具体情况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采取日间、全日制、居家、庇护性就业等托养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精神慰藉、娱乐和简单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 日间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各街道在精神病工疗站基础上,建立日间托养服务机构,在正常工作日期间提供托养服务。日间残疾人托养服务

机构运行模式和工疗站基本一致。服务对象为需要生活照料而日间家庭无人照料,并符合关条件的残疾人。 全日制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区层面,在“爱晚亭”敬老院内单设残疾人托养服务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运行。有条件的街道可以在敬老院内单设残疾人托养服务区,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亲属(老年人)无法或无亲属照料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全日制托养服务。 居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以街道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政府或社会办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为符合托养条件仍留在家中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家政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托养服务。 庇护性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是指建立残疾人庇护工场,为尚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排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使他们获得劳动报酬,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养老问题。

三、托养服务对象和条件 ㈠残疾人全日制、居家托养服务对象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年龄在16―60周岁,具有本区常住户口,持有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2.1―2级智力残疾人、1―2级病情较为稳定的精神残疾人、1―2级肢体残疾人; 3.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或适应行为严重障碍),需要他人(含亲友)或托养机构长期、完全照料; 4.属于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 ㈡残疾人日间、庇护性就业托养服务对象的条件分别按日间、庇护性就业托养服务机构规定的条件执行。 四、补贴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护理费补贴分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护理费补贴、低保与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托养服务护理补贴两类。 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护理费补贴:凡户籍在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照实际接受托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