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水肥一体化

果园水肥一体化
果园水肥一体化

一、肥水一体化概念

肥水一体化技术简单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溶有肥料的水通过灌水器(追肥枪)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注入根区,它是现代作物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的效果。肥水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农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二、国内外肥水一体化发展情况

灌溉施肥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年,雅典人就用城市下水道的污水对菜园和柑桔园进行灌溉,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首先通过滴灌系统进行施肥,目前滴灌施肥已经占到以色列所有作物的90%以上。世界上灌溉施肥应用比较普遍的果园主要有以色列、约旦、塞浦路斯、南非、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我国采用灌溉管道施肥开始于90年代末,最早应用于大棚蔬菜滴灌及新疆棉花的膜下滴灌,目前应用面积超过2500万亩。

国外肥水一体化施肥设备

肥水一体化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施肥灌水制度

三、肥水一体化理论基础

为什么说肥水一体化具有节肥、高效的优点呢?这还得从果树根系养分吸收原理说起。果树对养

分的吸收主要有扩散和质流两种方式。扩散是指在肥料施入土壤以后,首先吸收周围土壤的水分

潮解,肥料缓慢的溶解形成土壤溶液。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肥料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

根表迁移,肥料不断的扩散,根系不断的吸收。质流是指由于果树叶片的蒸腾作用,形成蒸腾拉力,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的流向根际,形成质流,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土壤水分迁移到根的

表面被根吸收。

没有水的参与再好的肥料都是无效的

质流和扩散都需要水做媒介,没有水这两个过程均不能完成,根系就吸收不到养分。通俗地讲,就是肥料必须要溶解于水,根系才能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是无效的。生产当中,无论我们施用那一种肥料,要被果树吸收利用,就必须首先溶解于水。一些肥料能快速溶解于水,肥效迅速,属于速效肥料;一些肥料不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缓慢的溶解,被果树缓慢的吸收,所以肥效很长,属于长效肥料;还有一些肥料,施入土壤后,需要漫长的分解转化过程,如有机肥等,最终形成小分子有机物被果树吸收利用属于缓释肥;肥料施入土壤后形成肥料溶液的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肥效起作用的时间长短,肥料在土壤中存放的时间越长,肥料损失就越大,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就越低。反之,我们采取肥水一体化施肥,直接将肥料溶解于水,就大大的缩短了肥料吸收进程,减少了肥料挥发、淋溶、径流以及被土壤固定的机会,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四、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方法

灌溉施肥虽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灌溉施肥,由于其一次性投资较大、对果

园规模及水利设施要求严格、配套设备研发和生产滞后、容易堵塞、老化以及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在我国苹果产区发展缓慢。为此,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西安综合试验站在体系岗位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多的试验示范,我们提出了简易肥水一体化技术。

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就是利用果园喷药的机械装置,包括配药罐、药泵、三轮车、管子等,稍加

改造,将原喷枪换成追肥枪即可。追肥时再将要施入的肥料溶解于水中,用药泵加压后用追肥枪

追入果树根系集中分布层的一种施肥方法。

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

简易肥水一体化相比于传统灌溉施肥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投资少,在原有打药设备的基础上,只需花几十元钱购买一把追肥枪即可。适合我国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其二,适应性广,由于每次追肥仅用少量的水,这就使许多干旱区域实现肥水一体化成为可能。其三,设备维护简单,追肥完毕后,可以将相关设备收入库房,避免设备长时间暴露空气中老化;发生堵塞现象可以及时发现处理等。其四,对肥料的要求较低,可以选用溶解性较好的普通复合肥,而不需要用昂贵的专用水溶肥。

1、简易肥水一体化需要的设备

简易肥水一体化所需要的设备主要有:贮肥灌(最好可存2000斤水)、加压泵、高压管子、追肥枪等。

2、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适宜的区域

这种施肥方式广泛适用于我国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区,特别适宜以下区域:其一,以西北黄土高原

为代表的旱地果园产区,在这一区域,特别干旱,在春季果树往往受到水分胁迫,按照传统方法

肥料无法施入,采用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非常适宜于这一区域,有时候追肥的同时补充的水分可

以起到比肥料更为关键的作用。其二,以渤海湾为代表的浅土层沙质土壤苹果产区,在这一区域,由于土壤属于沙质土并且土层浅,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很差,按照传统施肥并多次浇水,大量的肥

料淋溶浪费,而采用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通过少量多次的施肥,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用水,避免土壤忽干忽湿,肥料供应饥一顿饱一顿、果树生长紊乱。其三,对于设施果园尤

为适合,对于设施栽培的果树,采用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可以避免传统冲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地温上升缓慢、棚内湿度过大、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其四,生草、覆草、覆膜、覆沙等进行土

壤覆盖的果园。对于这些果园,如果采用传统挖坑施肥,必须把覆盖物先去除掉再进行施肥,完了后再进行覆盖,费工费时,而采用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非常方便。

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非常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

3、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的时期

根据苹果各个生长时期需肥特点,全年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进行施肥。

简易肥水一体化是解决春季干旱和春季果树对养分迫切需要矛盾的最佳方案

①花前肥:约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以萌芽后到开花前施肥最好,时间过早,地温太低,

果树根系活动缓慢,不利于肥料的吸收,时间过晚,达不到及时补充肥料的目的,影响果树

生长。

在春季,土壤解冻以后,果树根系开始活动,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量的生长根和吸收根发生,根

系的全年第一次生长高峰到来,根系大量吸收土壤当中的矿质营养,与根系贮藏的有机营养一道

运输到枝条、花芽、叶芽,地上部分开始进行大量的器官建造,主要包括萌芽、开花、展叶、座果、抽枝等。地上部分的这些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如果此时养分不足,

将会出现花芽不饱满、开花不整齐、抗寒能力差、坐果率低、落花落果严重、叶片小而薄、叶片

发黄、春梢生长缓慢以及幼果发育迟缓,幼果期果实发育不良,无论后期如何追肥,果实终究难

以长大。

这次肥主要满足萌芽开花、坐果及新梢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以促进开花坐果、新梢速长和功能叶

片快速形成。

②坐果肥: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树春梢停长后进行。此期是苹果花芽分化临界期,也

是幼果迅速发育期,同时也是果树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期和果树氮素营养的最大效率期,由

于春季苹果树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养分。到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这一时期,树体贮

存的养分基本消耗完,果树处于第一次营养转换期,对于一些上年营养贮藏较差的果园,就会出

现养分青黄不接,这时期营养不良将导致果实生理落果,花芽生理分化不充分,长期得不到补充

还将影响果实的膨大,降低产量和质量。这次追肥能增强叶片功能,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有利增大果个,提高果实品质。

③果实速长肥: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这个时期追肥能促发新根,提高叶片功能,增

加单果重,提高等级果率和产量,充实花芽及树体营养积累,提高树体抗性,为来年打好基础。施磷钾肥可提高果实硬度及含糖量,促进果实着色。

此次追肥主要是针对挂果量比较大、果实生长缓慢的果树进行的,一般果园可不进行这次追肥。

对于挂果量大的树,可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在这一时期进行1~2次的追肥。

④基肥:对于没有农家肥的果园,基肥也可以采用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方法进行施肥,具体

时间在果树秋梢停长以后进行第一次的施肥,间隔20~30天再施一次。

4、简易肥水一体化肥料的选择

由于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主要是采用少量多次、充分按照果树需肥规律进行施肥的,肥料施入后

要立即被果树吸收利用,同时结合这种施肥的自身特点,肥料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肥料必须易溶于水、杂质少滴灌施肥一般都采用专门的水溶肥,这种肥料溶解性好、很少有杂质,但是,其成本较高,几乎是普通肥料的2~3倍,难以在果树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鉴于此,我们通过反复的试验,最终确定选用质量较好、水溶性较好、杂质较少的普通复合肥,这种肥料一

般是采用高塔造粒技术生产,例如迪米佳复合肥、撒可富复合肥等。

②一般选用速效肥根据这种施肥的特点,我们一般选用速效肥料,如水溶性较好的复合肥、水溶

性较好的小分子腐植酸、氨基酸有机肥等(果劲道水溶有机钾肥),微量元素肥(氨利果冲施肥等)。

有关研究表明,苹果树形成产量以后,结果量的多少与土壤营养的消耗呈正相关,而且对氮、磷、钾的消耗是成一定比例的。成龄果园每生产100千克果需要吸收纯氮550克,纯磷280克,纯钾550克。在计算施肥量时,要考虑树体生长的消耗、土壤含肥量及养分的流失与固定等因素。一

般果园全年追肥量平均每生产100千克果需追施纯氮0.8~1.2千克,纯磷0.6~1.0千克,纯钾

0.4~0.8千克。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施肥方案:

①花前肥:每亩地施入高氮型复合肥(迪米佳、撒可富、果劲道)或尿素40公斤+果劲道水溶有机钾肥40公斤+氨利果氨基酸冲施肥10公斤。上述肥料溶于2000斤水中用追肥枪施入。

②坐果肥:每1万个果子施入高钾型复合肥(迪米佳、撒可富、果劲道)40公斤+果劲道水溶有机钾肥40公斤+宝佳欣黄腐酸冲施肥或氨利果氨基酸冲施肥10公斤。上述肥料溶于2000斤水中用追肥枪施入。

此期的氮肥用量可根据新梢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新梢的长度在30-45厘米可正常施氮肥,新梢长度不足30厘米则要加大氮肥的施肥量,新梢长度大于50厘米,则要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③膨果肥:每1万个果子施入复合肥(迪米佳、撒可富、果劲道)40公斤+果劲道水溶有机钾肥40公斤+宝佳欣黄腐酸冲施肥或氨利果氨基酸冲施肥10公斤。上述肥料溶于2000斤水中用追肥枪施入。

④基肥:每亩地选用复合肥(迪米佳、撒可富、果劲道)80公斤+果劲道水溶有机钾肥80公斤+宝佳欣黄腐酸冲施肥或氨利果氨基酸冲施肥20公斤。上述肥料溶于4000斤水中分两次用追肥枪施入。

以上施肥配方,从2011年开始,我们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在生产当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该配方实现了有机无机的配合,根据不同时期果树需肥特点,对氮磷钾实现配方化,同时注重了微量元素的配合。是果树按需供给的全营养肥料。特别是其中的有机营养,采用水溶性的小分子腐植酸、氨基酸供应,无需转化,直接被果树吸收利用。另外,我们根据我国主要苹果产区钾肥不足的情况,特别增加了钾肥的供应,其中一部分钾肥(果劲道水溶有机钾)为植物源钾肥,更有利于果树吸收利用。

5、简易肥水一体化施肥的方法

配肥

①配肥:采用二次稀释法进行。首先用小桶将复合肥和果劲道水溶有机肥化开,然后再加入贮肥罐,对于少量水不溶物,直接埋入果园,不要加入大罐,最后再加入氨利果冲施肥进行充分搅拌。

②设备的组装及准备将高压软管一边与加压泵连接一边与追肥枪连接,将带有过滤网的进水管、

回水管以及带有搅拌头的另外一根出水管放入贮肥罐。检查管道接口密封情况,将高压软管顺着

果树行间摆放好,防止软管打结而压破管子,开动加压泵并调节好压力,开始追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水源有: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一、适宜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二、技术要点 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1)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以褐土区重壤土设施栽培番茄为例,微灌制度见表1。 表1 设施栽培番茄微灌灌溉制度 (2)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 N:3.18公斤、P 2O 5 :0.74公斤、K 2 O: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 2 O 5 :7.4 公斤、K 2 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35%-42%,钾肥为 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 2O 5 :18.5公斤,K 2 O:60.38公斤,合计132

2018年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性质:财政补助 项目编号: 2018年xx省xx市xx县 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 实 施 方 案 申报单位:xx市xx种植专业合作社 编制日期:2017年2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位置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区有关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有工程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任务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施工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项工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道工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工程数量与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工程内容与工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投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额采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费用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金筹措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工程预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预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综合预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人工预算价格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_水肥一体化案例_系统介绍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_水肥一体化案例_系统介绍 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也被称之为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该灌溉系统能够帮助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系统由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测、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网路等组成。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自动控制。提高水肥的利用率,达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实现节水、节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云平台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园区数据,能够对管理区域实现360°全方位监控,实时观测管理区域的作物生长情况、设备远程控制执行情况。增加定点预设功能,可有选择性设置监控点,点击即可快速转换视频图像。能够添加水肥任务计划,设置周期计划,实现全智能控制、自动控制。设定好监控条件后,可完全自动化运行,远程控制生产现场的各种农用设施和农机设备,快速实现温室大棚、大田种植自动化灌溉作业。能够设置作物生长环境参数阈值,高于或低于阈值报警系统自动启动。为了方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该系统已实现与手机端和平板电脑端、PC电脑端的无缝对接。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实现数据全面采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水肥灌溉模式,以往的人工灌溉往往都是看天、看地,以经验为依据,靠人为判断。而该系统则是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警告知。传统的水肥灌溉人员工作量大,单次应用施灌面积有限,需重复配置。现在我们完全是依靠科学技术智能配肥,设置灌溉程序,自动进行不间断轮灌。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工作。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

作物水肥管理

第四章土肥技术 7,土壤保肥性.指土壤保蓄,吸收养分的能力.它主要有生物,机械,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几种保肥机制.其中最主要是物理化学的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许多颗粒非常非常小(直径在1-100毫微米),称作土壤胶体,它有巨大的表面积,常带有负电荷,可以同施到土壤中肥料分解的阳离子交换吸附,而起到保肥蓄肥,减少流失的作用. 8,土壤供肥性.肥沃的土壤既能保肥,又能及时供肥,做到"需肥能供,余肥能保,供保协调,肥力稳长".不少土壤不能很好协调这对矛盾,如我市水稻土最主要的土种青紫泥田,它往往保肥性好,但供肥性相对较差,前期不易早发;反之,山区砂土性质则相反,往往保肥性差,如大量施用肥料易流失,但供肥性相对较好,前期易早发,但后期易脱肥早衰.改良土壤主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客土来协调这对矛盾. 9,土壤酸碱度(即pH值).如山区红黄土壤多为酸性土,要施用石灰和增施有机肥来改良.沿海土壤多为微碱性土壤,一般多采用灌水洗盐或种水生作物(如水稻)等措施来改良. 2,耕层深厚,犁底层适中.高产土壤必须有深厚的耕作层和适宜的犁底层.耕作层一般要求在15-20厘米,土层疏松,微团粒结构多,有大量的锈纹和鲜明的鳝血斑块.土壤质地要求砂粘适中,如过砂,作物易早发,但保肥性差,后期易脱力早衰;如过粘,保肥性好,但作物早发慢,后期又易贪青迟熟.犁底层一般要求在10-15厘米,适宜的犁底层有利于土壤保肥保水,又不致于因过厚造成耕层滞水,产生次生潜育层,毒害根系.. 三,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通过"二旱一水"(即大麦-玉米-晚稻)种植比"一旱二水"(即大麦-早稻-晚稻)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耕性变好. 3,物理性质好.复合肥大多成颗粒状,结构稳定,便于贮藏和运输,施用方便.应用复合肥,可较有效地防止笑苗哭稻,缺素,中毒,肥害等情况的出现. 但复合肥也存在养分含量固定,不能同时满足各种作物和土壤的需要;施用技术要求不能同时达到,如磷宜基施,氮宜追施;有的复合肥目前价格偏高等不足之处.总的讲,复合肥的优点是明显的,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农户的欢迎. 三,复合肥的识别 因个别厂商不法经营,在市场上常常出现伪劣复合肥料,因此如何识别真假复合肥是一项重要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即简易识别法.外包装袋上是否符合复合肥包装要求,三证(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产品标准)是否齐全,有效,字体是否清晰;颗粒是否均匀,不能出现未成粒及面粉状,手碰不易碎,光滑有感,颜色一致单纯,不能有杂色出现. 二搓:即手捏感觉法.真正的复合肥经过一套复杂程序,或挤压或园盘造粒而成,且经一定温度熔融冷却再烘干而成,颗粒固性较好,硬度强而一致,手捏不轻易碎,碎后有粘着感,并可见晶体状原物.否则,至少视为不合格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三嗅:即嗅味法.用手拿一小撮复合肥放在鼻前嗅一嗅,如嗅到氨味,则为低浓度复合肥,内含碳铵,若出现其它异味,则可至少怀疑为不合格产品;25%以上合格的复合肥一般具有成份稳定,不会分解也不会出现异味,高浓度复合肥也不能出现氨味.还可放在铁皮上火烧嗅味,有氨味说明含有氮,出现黄色火焰表明含有钾的成份. 四溶:即溶解性.优质复合肥水溶性较好,浸于水中,绝大部分能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淀物也较细小,而假冒伪劣的则难溶于水,残渣粗糙而坚硬. 当然,若在条件许可下,经实验室的化验测定会更好,更踏实. 3,按复合肥性质选购.按标准生产的复合肥不论是高浓度,低浓度,还是三元,二元复合肥,其浓度百分比均指氮,磷,钾的含量,不包括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个别不规范的表示法将大中微量元素

水肥一体化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水肥一体化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托普水肥一体化系统概述

托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由系统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组成。 整个系统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田、旱田、温室、果园等种植灌溉作业。 系统使用前后对比,改变一目了然! 系统使用前系统使用后 看天、看地,以经验为依据,人为判断。何时灌溉/施 肥? 传感器数据提示,预警告知。 看天、看地,以经验为依据,人为判断。灌溉/施肥频 率? 灌溉/施肥周 期? 系统大数据分析整理,系统预警功能告 知作物不同生长阶段。 人工配肥,泵打,单次应用施灌面积有限,需重复配置。施肥方式 智能配肥,可设置灌溉程序,自动进行 不间断轮灌; 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工作。 亲临现场,人工操作;监管方式无需人员值守,电脑、手机远程监管,无时间、空间限制。 单人面积较小,管理成本高;管理面积精准定时灌溉,自动设置,管理面积广,水肥资源利用充分。 人员多,耗时长,成本高;人力时间成本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节约人力时间成本50%以上; 水肥利用程度低,水肥不均匀,浪费严重;水肥利用程度 直达植物根部,水肥均衡,吸收好,利 用率高,节水节肥50%-70%; 托普水肥一体化系统介绍 云平台: 1、随时随地查看园区数据 园区三维图综合管理,所有监控点直观显示,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土壤数据: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pH值等; 气象数据: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二氧化碳浓度等;植物本体数据:果实膨大、茎秆微变化、叶片温度等; 设备状态:施肥机、水泵压力、阀门状态,水表流量,灯光状态,卷帘状态等。

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

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简介概述: 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由上位机软件系统、区域控制柜、分路控制器、变送器、数据采集终端组成。通过与供水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化控制。可实现智能化监测、控制灌溉中的供水时间、施肥浓度以及供水量。变送器(土壤水分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等)将实时监测的灌溉状况,当灌区土壤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下限值时,电磁阀可以自动开启,当监测的土壤含水量及液位达到预设的灌水定额后,可以自动关闭电磁阀系统。可根据时间段调度整个灌区电磁阀的轮流工作,并手动控制灌溉和采集墒情。整个系统可协调工作实施轮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节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进行管控,控制器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节水节肥、省力省时、提高产量,专用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种植灌溉作业。 水肥一体化构架图: 二、系统功能: 1.用水量控制管理 实现两级用水计量,通过出口流量监测作为本区域内用水总量计量,通过每个支管压力传感采集数据实时计算各支管的轮灌水量,与阀门自动控制功能结合,实现每一个阀门控制单元的用水量统计。同时水泵引入流量控制,当超过用水总量将通过远程控制,限制区域用水。

2.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够实时监测滴灌系统水源状况,及时发布缺水预警;通过水泵电流和电压监测、出水口压力和流量监测、管网分干管流量和压力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滴灌系统爆管、漏水、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灌溉事件,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保障滴灌系统高效运行。 3.阀门自动控制功能 通过对农田土壤墒情信息、小气候信息和作物长势信息的实时监测,采用无线或有线技术,实现阀门的遥控启闭和定时轮灌启闭。根据采集到的信息,结合当地作物的需水和灌溉轮灌情况制定自动开启水泵、阀门,实现无人职守自动灌溉,分片控制,预防人为误操作。 4.运维管理功能 包括系统维护、状态监测和系统运行的现场管理;实现区域用水量计量管理、旱情和灌溉预报专家决策、信息发布等功能的远程决策管理;以及对用水、耗电、灌水量、维护、材料消耗等进行统计和成本核算,对灌溉设施设备生成定期维护计划,记录维护情况,实现灌溉工程的精细化维护运行管理。 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的节水设备作用,优化调度,提高效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加节水节能,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质量,将使灌溉更加科学、方便,提高管理水平。 5.移动终端APP 方便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 三、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亮点: (1)节水节肥——高效水肥灌溉和精准调控; (2)省时省力——可迅速大面积灌溉和施肥; (3)智能控制——根据土壤水分等相关参数自动反馈控制灌溉; (4)提高产量——投运该系统可增产30~50%。

重庆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doc

重庆柑橘基地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 申 报 方 案 2016年9月 本方案适合于柑橘、猕猴桃、桃、梨、李等宽行距、大株距的作物灌溉场合!

柑橘滴灌系统设计说明 一、设计目标 1、构建一个高水平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的同时,可为现代农业信息化,为重庆市发展效益农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2、构建一个高均匀度的滴灌施肥系统,柑橘果实饱满、大小均匀、不裂果,确保柑橘高优品率; 3、建设一个自动化、操作简易和维护成本低廉的水肥系统,确保把该系统建成投资回报率高的生产型滴灌系统。 二、基本资料 1、地形 本灌溉区柑橘果园为依山而建,地块为典型的重庆山地地形,地块不规则,呈狭长楔形、且柑橘种植走向不一,灌溉区内最高点与最低点落差最大达到20m,实际灌溉面积约合200亩。 2、水源 来自蓄水池,蓄水池由降雨或提灌站引水补给,来水有保障。 3、灌区范围 整个灌区为不规则图形,柑橘项目地面积200亩。 4、动力 灌区需要提供11KW以上的380V灌溉动力线路。 5、灌溉类型: 该项目为室外山地柑橘园滴灌,要求灌溉系统满足柑橘生长所需水分、肥料。为解决项目地地块高差大以及适应柑橘宽行距大株距的种植制度,我们建议采用PE管+外置式压力补偿滴头,确保水肥一体化系统平稳、高效地运行,达到自控、水肥一体化的目标。

三、设计依据 (一)设计依据 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 T50363-2006); 2、《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3、《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二)滴灌工程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以上规范、标准及国内外灌溉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技术参数设定: 1、节灌土壤湿润比:P=60%; 2、节灌水利用系数: =0.95; 3、设计灌水均匀度:Eu≥90%; 4、设计湿润深度:Z=1m; 5、设计日耗水强度:Ea=5mm/day。 四、灌溉田间管网布置 (一)水源 项目区利用蓄水池进行供水,蓄水池可由自然降水或河水提灌到水池中进行补给,水源水量及水质皆有保障。 (二)灌水器选型 根据灌区柑橘宽行距、大株距的种植特点,田间毛管采用单行直线布置,每行果树下一行毛管,每株柑橘下布置3个滴头,每个滴头配置60cm长、φ4导流微管。灌水器为以色列进口带有压力补偿功能的滴头,施肥灌溉均匀;滴头流量4L/h,正常工作压力0.5-4.0bar。

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议书-图文

XXX合作社/XXX公司 永久性蔬菜基地的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永久性蔬菜基地的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永久性蔬菜基地的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 二、实施单位:XXX合作社/XXX公司 三、建设地点:XXX市XXX区XXX乡XXX村及工厂 四、建设类型:新建 五、建设目标: 1、建立一套水肥一体化高效节能灌溉系统,实现露地瓜菜灌溉、施肥; 2、在XXX区XXX村1100亩流动土地之上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并通过项目的实施,辐射推广到整个园区的10000亩土地; 3、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节省人力20%、节省肥料20%、节水幅度45.7%。 4、搭建大田数据采集、控制设备的部署及网络 六、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项目建设地点XXX乡XXX村,流转土地1100亩,永久性蔬菜基地示范园区700亩,建设配套建设水肥一体灌溉系统;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引进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机、施肥机等首部配套设备; 2、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 a、建设蓄水缓冲池及首部配套设施

b、地下部分安装完成pvc输水干管及配套管件; c、地上部分安装PE管道,滴灌管及配套管件; d、供电及泵房工作间建设 七、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XXX市XXX专业合作社是经县农业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以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性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301万,拥有45户社员,耕地3000亩,示范种植基地700亩。在省、市、县政府及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全体社员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的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经济效益日益提高。 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管理上实行“八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统一培训。通过蔬菜种植示范种植园区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的实施,节水、节肥、高效增产,打破农户常规的种植模式,引进多个产值高的新品种,稳定了菜农的情绪,增强了菜农信心;通过瓜果蔬菜冷藏保鲜库的建设,带动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有效的提高了菜农的收入,增加了菜农的的信心。 XXX市XXX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中,合作社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依据民主办社,依法诚信经营,完善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保障成员效益,真正把合作社办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实体,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家桥铺路,让村民受益,早日奔小康。 八、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及部署

智能农业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特点 一、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由上位机软件系统、区域控制柜、分路控制器、变送器、数据采集终端组成。通过与供水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化控制。可实现智能化监测、控制灌溉中的供水时间、施肥浓度以及供水量。变送器(土壤水分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等)将实时监测的灌溉状况,当灌区土壤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下限值时,电磁阀可以自动开启,当监测的土壤含水量及液位达到预设的灌水定额后,可以自动关闭电磁阀系统。可根据时间段调度整个灌区电磁阀的轮流工作,并手动控制灌溉和采集墒情。整个系统可协调工作实施轮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节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进行管控,控制器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节水节肥、省力省时、提高产量,专用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种植灌溉作业。 托普云农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自动化精确灌溉、施肥,节省用工和提高效益为核心,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就该技术作相关阐述。

二、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以及适用范围: 托普云农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微滴灌系统主要是由阀门、水表、水泵、自动反冲洗过滤系统、智肥化施肥机、pH/EC控制器、施肥罐、安全阀、电磁阀、田间管道系统等组成。该系统适合在已建成设施农业基地或符合建设微灌设施要求的地方应用,要有固定水源且水质良好,如水库、蓄水池、地下水、河渠水等。比较适合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 三、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微灌、施肥制度制定: 1、微灌制度拟定 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与降水量的差值确定灌溉定额、灌水次数、灌水间隔时间、每次灌水延续时间和灌水定额等。还需考虑土壤墒情、温度、设施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大棚膜下滴灌用水量会比畦灌减少30%~40%,比大水漫灌减少50%以上。 2、施肥制度拟定 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作物全生育期需肥总量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差值来确定实际施肥量、每次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时期和肥料品种,同时作物的需肥特性、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施肥方式也是决定施肥制度拟定的因素。微灌施肥通常可比习惯施肥减少30%~50%的肥料用量。 3、微灌和施肥制度拟合 按照作物拟定的微灌制度将肥料同微灌的灌水时间和次数进行合理分配,主要原则就是肥随水走、分阶段拟合。注入肥液浓度一般为0.1%。操作上还要注意,要先走水15min左右,再注入配好的肥料溶液,微灌施肥结束后需用不含肥的水清洗清灌管道15~30min,防止堵塞出水口。此步聚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无需人工控制。 4、肥料选择 智能微灌系统的滴灌管出水口很小,非常容易被各种微小的杂质堵塞,影响到微灌施肥的效果。为此肥料的选择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是全溶性的肥料,溶于水后无沉淀;二是肥料的相溶性要好,搭配使用不会相互作用生成沉淀物;三是施磷肥时尽量通过基肥施入土壤;四是用微量元素时,应选用螯合态微肥,否则与大量元素肥混合使用时易产生沉淀物。在市场上常用的溶解性好的普通肥料有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钾、磷酸、磷酸二青钾、磷酸一铵(工业级)、氯化钾等,或选用微灌专用固体肥料。

土肥水管理技术

土肥水管理技术 主讲人:丁淑红 1、耕作和除草:核桃园进行深耕埋入绿肥或压入有机肥是提早幼树结果和大树丰产的有效措施,深耕时期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季于萌芽前进行,夏秋两季在雨后进行,并结合施肥和将杂草埋入土内。应从定植穴处逐年向外进行深耕,深度以60-80公分为宜,但须防止损伤直径1公分以上的粗根。 栽植后在穴周围每年挖20厘米宽、80厘米深的沟,同时施入大量农家肥,深翻扩穴不可中断,否则将对根有损伤。 深翻施肥的时间应在9月上旬(打核桃后)及早进行,这时正是核桃采收后,新梢停止生长,树体营养消耗转向营养积累,地上部转入地下部,深翻改土施入的矿元素促进了地上部有机营养的积累,为丰产奠定了基础。 施肥量:每年施入化肥以硝铵1斤,磷肥一斤,1-2担农家肥,根处追肥以尿素200至300倍萌芽后连喷三次,七月份为了提高枝条抗旱能力可隔半月连喷3次2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 施肥方法:将表层土和肥料混匀填入30厘米以下的沟中,生土填到30厘米以上。

成年果园每年4-9月除草2-3次,除草的主要季节是夏季高温干旱时期,要将杂草锄尽,减少杂草与树苗竞争水肥,其它季节只除去对核桃生长有影响的杂草就行了,低矮的杂草不宜除尽。 2、间作:核桃幼树生长较慢,在核桃园中进行间作,不仅增产油粮和其它经济作物,而且能促进核桃生长,提高产量。但不宜间作高杆作物,并要注意轮作。各地实践经验证明:核桃幼龄期以间作瓜、薯类为宜;中龄树可间作中草药和绿肥植物等较为适宜;老龄树可间作小麦及其他喜光作物。春播作物产量较高,对树体生长发育无大影响,但在5-6月间要加强肥水管理,树下要留出直径1米以上的树盘,以解决争肥争水的矛盾。 3、施肥:核桃树肥水要求高,即使是土层厚的核桃林,也要加强肥水管理。要发芽钱前、落花后、7月上旬果实硬核期和土地封冻前分四次施肥,对发芽、生枝、开花有利,促使果实肥大,种仁饱满。以基肥,绿肥为主,配合施用复合肥,成年树每株约需基肥和绿肥100-200公斤,人粪尿或尿50-100公斤。也可以结合行间间种作物施肥,特别市4-5月份,正是核桃树和作物需肥时候。在株间将制的绿肥或直接将绿肥植物的鲜枝叶及杂草,铲碎后翻入沟内,对于提高土

第一章 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

第一章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作物生产的目标是用更低的生产成本去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从作物的生长要素来看,其基本生长要素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养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前三个因素是人为难以调控的,而水分和养分因素则可人为调控。因此,要实现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合理调节水肥的平衡供应非常重要。 在水肥的供给过程中,最有效的供应方式就是如何实现水肥的同步供给,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在给作物提供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即水肥一体化技术。那么,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呢?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通过喷灌及滴灌管道施肥。 图1-1 雷州半岛的香蕉园通过滴灌施用硫酸钾镁肥

图1-2 山地砂糖桔果园通过滴灌系统施用氯化钾 图1-3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的场面 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除通过灌溉管道施肥外,如淋水肥、冲施肥等都属于水肥一体化的简单形式。

图1-4 广东冬种马铃薯地区拖管淋水肥的场景 图1-5 菜农挑担淋水肥的场景

图1-6 海南西瓜种植户通过膜下水带施液体肥的场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种植业生产的一项综合水肥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外有一特定词描述,叫“FERTIGATION”,即“FERTILIZATION(施肥)”和“IRRIGATION(灌溉)”各拿半个字组合而成,意为灌溉和施肥结合的一种技术。国内根据英文字意翻译成“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加肥灌溉”、“水肥耦合”、“随水施肥”、“管道施肥”、“肥水灌溉”、“肥水同灌”等多种叫法。“水肥一体化”这个称谓目前被广泛接受,而“管道施肥”笔者认为更加形象贴切,肥料自身不会从管道流动,必须要溶解于水才能随管道流动。这很容易区别于传统的施肥。针对于具体的灌溉形式,又可称为“滴灌施肥”、“喷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 灌溉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蒸腾失水及土面蒸发失水,必须要源源不断补充土壤水分作物才能正常生长。而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要从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说起。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三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根系吸收。第二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第三个过程叫截获,即养分正好就在根系表面而被吸收。扩散和质流是最重要的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水做媒介。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

浅析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浅析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一,概述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技术,全面提升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肥一体化的核心是实现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不需要人工操作便可以自动进行灌溉。想要发挥最大作用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设计。从实际情况看,水肥一体化实施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弄清农田环境情况,根据农田附近水源、地形、作物情况进行规划,节约安装成本。而石家庄圣启科技研发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就满足了当下的市场需求。 二,系统组成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由上位机软件系统、区域控制柜、分路控制器、变送器、数据采集终端组成。 通过与供水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化控制。可实现智能化监测、控制灌溉中的供水时间、施肥浓度以及供水量。变送器(土壤水分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等)将实时监测的灌溉状况,当灌区土壤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下限值时,电磁阀可以自动开启,当监测的土壤含水量及液位达到预设的灌水定额后,可以自动关闭电磁阀系统。可根据时间段调度整个灌区电磁阀的轮流工作,并手动控制灌溉和采集墒情。整个系统可协调工作实施轮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节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三,系统功能: 1.用水量控制管理

实现两级用水计量,通过出口流量监测作为本区域内用水总量计量,通过每个支管压力传感采集数据实时计算各支管的轮灌水量,与阀门自动控制功能结合,实现每一个阀门控制单元的用水量统计。同时水泵引入流量控制,当超过用水总量将通过远程控制,限制区域用水。 2.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够实时监测滴灌系统水源状况,及时发布缺水预警;通过水泵电流和电压监测、出水口压力和流量监测、管网分干管流量和压力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滴灌系统爆管、漏水、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灌溉事件,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保障滴灌系统高效运行。 3.阀门自动控制功能 通过对农田土壤墒情信息、小气候信息和作物长势信息的实时监测,采用无线或有线技术,实现阀门的遥控启闭和定时轮灌启闭。根据采集到的信息,结合当地作物的需水和灌溉轮灌情况制定自动开启水泵、阀门,实现无人职守自动灌溉,分片控制,预防人为误操作。 4.运维管理功能 包括系统维护、状态监测和系统运行的现场管理;实现区域用水量计量管理、旱情和灌溉预报专家决策、信息发布等功能的远程决策管理;以及对用水、耗电、灌水量、维护、材料消耗等进行统计和成本核算,对灌溉设施设备生成定期维护计划,记录维护情况,实现灌溉工程的精细化维护运行管理。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发

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发展现状 水肥一体化优势

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优势 水肥一体化起源于无土栽培,并伴随高效灌溉技术的发展得以发展。18世纪末,英国的JohnWoodward将植物种植在土壤的提取液中。这是最早的水肥一体化栽培。 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细流灌溉技术的试验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是真正的开始应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在70年代,由于便宜的塑料管道大量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细流灌溉的发展,推动了细流灌或微灌系统包括滴灌、微喷雾灌以及微喷灌等技术的进步。在过去的40多年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世界迅猛发展。 美国 1913年建成了第一个滴灌工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在灌溉农业中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应用了新型的水溶肥料、农药注入控制装置,用于水肥一体化的专用肥料占肥料总量的38%。现在加利福利亚州已建立了完善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服务体系,果树生产均采用了滴管、渗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世界高价值农产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典型。 德国 1920年在水出流方面实现了一次突破,使水从孔眼流入土壤。20世纪50年代塑料工业兴起后,高效灌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灌水与施肥很快结合进行,发展成为一种高精度控制土壤水分、养分的一种农业新技术。 荷兰 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温室数量大幅增加,通过灌溉系统施用的液体肥料数量也大幅增加,水泵和用于实现养分精确供应的肥料混合罐也得到研制和开发。澳大利亚 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2006~2007年设立总额100亿澳元的国家水安全计划,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建立了系统的墒情监测体系,用于指导灌溉施肥。 以色列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以色列开始普及灌溉施肥技术,1964年建成了用于灌溉施肥的全国输水系统(NationalWaterCarrier),全国耕地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应用加压灌溉施肥系统,包括果树、花卉、温室作物、大田蔬菜和大田作物。20世纪80年代初,以色列的灌溉施肥技术开始应用到自动推进机械灌溉系统,施

农田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

农田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 一、模块化 农田滴灌自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水源:水源井或渠水 2、过滤:砂滤、沉淀或精密过滤 3、计量:对浇灌用水量进行计量 4、轮灌控制:手动或自动进行轮灌控制 5、施肥:人工施肥或自动计量跟踪施肥 6、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时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有 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计算机组成。 我们所做的整个系统力求用现代的自动化技术来替代人工的繁重劳动操作,做到科学化、自动化滴灌和精准化施肥。 我们的农田水肥一体化自动化滴灌系统将以上几个部分整合,做成以下几个模块,可在实际中组合和控制: 1)水源和过滤模块,根据不同的水源做不同的配置,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水源泵进行自动控制,确保对滴灌带不发 生堵塞的现象,根据用户要求可实现恒压供水,保证供 水压力平稳。 2)轮灌控制模块,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可编程控制器,对农田滴灌阀进行自动轮灌控制,操作人员只需将轮灌间隔 时间输入,系统则自动根据要求进行轮灌,轮灌完毕发 出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整个轮灌过程无需人员干预。

3)自动施肥模块,自动施肥系统是一套科学的精准施肥控制,系统测量供水系统的流量,根据供水流量自动按照 加药比例进行加药,加药比例可根据每次不同的药剂进 行设定。加药量始终跟随供水量的大小自动变化,无需 人员干预。 4)自动控制系统模块,将上述几个模块用通讯的方式级联,有可编程控制器或计算机统一控制,并可将控制信号通 过GPRS等方式远传到后台服务器,通过手机APP进行 远端查看或应急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 二、智能化 系统的智能化体现在: 1)前端控制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只需将系统检查,启动后,设置好所需要的滴灌参数后,系统则自动 运行,做到了现场无人值守,系统出现故障,则自动发 出警示信号给操作人员; 2)后台智能化管理,前端控制器信号可通过GPRS或3G上网卡与后台服务器通讯,用户可使用手机APP平台随时 观察农田浇地的情况和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可做应急处 理; 3)通过APP管理平台,用户可随时了解科学种田以及农田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可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 三、一体化

果园水肥一体化两种模式探析

果园水肥一体化两种模式探析 果品公司任晋萱 摘要:果品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步发展成为壮大集团公司经济实体的支柱产业之一。黄羊河的果园漏沙地较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差。有关研究表明,苹果树形成产量以后,结果量的多少与土壤水分、土壤营养的消耗呈正相关,而且对水、氮、磷、钾的消耗是成一定比例的。通过水肥一体化调节技术,调节果树所需的水分、营养,促进果品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果园,水肥一体化,探析 水肥一体化是根据果树的需水需肥特点,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使肥料和水分准确均匀地滴入果树根区,适时、适量地供给果树,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的效果。结合黄羊河苹果产业探析两种模式的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概述 随着黄羊河苹果产业管理技术的提高,肥水管理逐渐成为果园增产增收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果园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导致果园施肥成本增加。水肥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果园施肥灌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它不但能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低化肥使用量,而且可以节省劳动成

本,实现规模化经营。水肥一体化可以确保苹果树高效、速效、精准吸收养分水分。其中果树滴灌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的滴入果树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式,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好,节省肥料,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增强果树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滴灌施肥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特别是随水传播的病害;滴灌施肥只湿润根层,行间没有水肥供应,杂草生长也会显著减少;滴灌可以滴入农药,对土壤害虫、线虫、根部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滴灌施肥可以根据果树的需肥规律施肥;滴灌施肥由于精确的水肥供应,果树生长速度快,可以提前进入结果期并显著地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二、水肥一体化模式 分为简易压力泵灌溉施肥系统和机井滴灌设备灌溉施肥系统 (一)简易压力泵灌溉施肥系统 1、简易压力泵灌溉施肥系统 简易压力泵灌溉施肥系统是利用柴油三轮车车厢贮水罐和发动机带动压力泵,将配好的肥水混合物溶液,通过铺设在果园的简易滴灌带系统通过发动机带动压力泵将肥水滴入果树根系密集区域的一种供水施肥模式,适宜果园面积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向精准灌溉施肥迈进 水肥一体化设备方案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向精准灌溉施肥迈进水肥一体化设备方案 目前,随着农业部对于水肥一体化应用范围以及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水肥一体化进程得到了有效推进。随着水溶性产品推陈出新,各种滴管设备也在不断跟进。与此同时,种植户科学施肥理念有所提升,但上海市蔬菜生产中土肥水管理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设施蔬菜10万亩,其中20%的设施菜地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上海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之一。二是蔬菜复种指数高,菜农缺乏节水节肥观念,年化肥用量高,肥料利用率低,仅为8.7%-24.4%。三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面积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 建立土壤墒情评价体系探索蔬菜精准灌溉技术 托普云农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一直以测土试验等技术基础工作为核心开展了大量土壤分析工作,开展蔬菜全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研究,其中包括黄瓜、卷心菜、花菜等,明确蔬菜全生育期内养分吸收利用特征,采集蔬菜样品600个;开展主要蔬菜作物肥效试验80组,研究不同单质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肥料当季利用率、产值、产投比、净效益等。在此基础上,研发大田蔬菜专用配方肥料10个,为建立主要蔬菜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构建科学施肥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探索土壤墒情监测在蔬菜精准灌溉技术上的应用。 据悉,目前喷灌、移动喷灌车、地膜覆盖滴灌等几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在绿叶菜、大田露地类、茄果瓜类作物上处于日趋成熟的发展过程。优质水溶性肥

料+先进滴灌设备才能达成预期肥效。与时俱进的滴管设备能够实现按比例施肥、计量精确;随时监控肥料的比例,在感应田间施肥量的同时,进行自动施肥。 蔬菜水肥一体化践行科学施肥理念 传统的田间蔬菜管理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节约用水、节约化肥,省工、省力,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正当时。水肥一体化是按照蔬菜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吸收规律和需求量来设计的,在一定时期定量的水分和肥料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灌溉系统将肥料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既可以减少肥料的成本,还可以减少肥料对地下水及土壤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污染,有效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近些年,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番茄、黄瓜土壤养分评估与推荐施肥技术。已经在7个核心示范基地对番茄、黄瓜进行土壤测试和田间辅助试验,建立菜地主要蔬菜作物养分丰缺指标体系,通过对示范基地菜地土壤养分的检测与分析,对菜地土壤养分进行科学评估,根据“缺啥补啥”原则,为蔬菜生产提供推荐施肥技术方案,推进该技术的示范应用。 二是目标产量引导蔬菜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对番茄、黄瓜进行相应的肥料梯度与运筹试验,特别是了解氮素营养需求规律和氮素营养关键需求时期,以及灌溉管理措施来优化追肥次数,根据蔬菜目标产量、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当季利用率,提供蔬菜有机无机配比、氮磷钾三要素平衡以及补充中微量元素,合理使用水溶性肥料,为菜农提供蔬菜平衡施肥技术。 三是田间快速测试仪引导精确灌溉技术,建立上海郊区主要土壤类型田间持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7), 419-42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6809545.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26809545.html,/10.12677/hjas.2020.107062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Water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azhan Yang1, Dongchao Bian1*, Weihua Li2, Fulin Jiang1, Haibo Lin1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Jun. 19th, 2020; accepted: Jul. 2nd, 2020; published: Jul. 9th, 202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inpu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s large; the output is low;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various elements is low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saving, fertilizer saving, improving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s and reducing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hich is the key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ellig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model and technical way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o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and the existing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re pointed out. Keywords Intelligent Water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 发展趋势 杨发展1,卞东超1*,李维华2,姜芙林1,林海波1 1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