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剂

电催化剂
电催化剂

电化学课程读书报告

题目:电催化剂Pt及Pd

班级:031121班

姓名:张佳

学号:20121003634

指导老师:杨丽霞

电催化

一、简述

电催化是使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加速反应的一种催化作用。电极催化剂的范围仅限于金属和半导体等的电性材料。催化剂材料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当前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的主要技术屏障。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为燃料的电化学反应提供一个传导场所,其功能主要包括质量传输,反应所需电化学活性位点的提供,溶液中质子的传输,以及导体中电子的传导。催化剂材料主要由贵金属(Pt、Pd、Au 及其合金Pt-Ru、Pt-Pd 等)和载体(炭黑、中孔炭等)两部分构成。贵金属Pt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然而Pt 金属因为其稀有而成本价格昂贵。燃料电池技术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和耐久性的催化剂材料。当前燃料电池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和耐久性较差。为了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许多途径和方法已被探索和研究[1]:(i)降低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中电催化剂的载量;(ii)发展新型纳米薄膜结构Pt 电极及其制备技术,以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iii)减小电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尺寸;(iv)合成Pt 基双金属、多金属或非Pt基催化剂,通过引入第二或第三种金属降低Pt 用量,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v)提高电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分散度;(vi)利用新技术增加燃料电池电极表面的传质效率;(vii)提高电催化剂支撑材料的性能,探索研究新型支撑材料。当前,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及降低其成本,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纳米结构、尺寸和形貌控制,以及合金材料等方面,对应的制备过程也相对复杂。

近年来,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载体材料以及催化剂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种好的载体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催化剂的使用成本、提高其利用率、增加其性能及效率以及使用寿命[2]。因此,高性能载体的研究对提高和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和效率等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在低温燃料电池中,性能优异的催化剂载体应满足以下的特点:(i)高电导率;(ii)与催化剂之间有较好的相互作用;(iii)大比表面积;(iv)多孔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侧链,能促进催化剂与电解质溶液的充分接触;(v)较高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理想的支撑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分散和稳定金属催化剂纳米粒子,而且可以协助提高催化剂的抗CO 中毒能

力和长期稳定性。众所周知,传统的炭黑是低温燃料电池中最常用的载体。尽管炭黑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但是炭黑粒子间不到 1.0 nm 的微孔极大地阻碍了反应液与催化剂之间的充分有效接触,从而限制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的发挥。此外,由于炭黑表面含有较少官能团,并不利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分散和稳定。为了改进现行载体的不足,许多新型碳材料如碳纤维(CF)、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E)、导高分子(CPs)等已被用作催化剂载体,而且展示了比炭黑更优异的性能[18-21]。电催化剂支撑材料极大地影响着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的性能、效率和耐久性。尽管当前电催化剂支撑材料的种类较多,却同样遭受着在高电势下易腐蚀、高成本、低比表面积等缺点的困扰。因此,研究新型碳复合支撑材料以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依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二、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

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材料种类繁多,以贵金属纳米粒子为主体,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催化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电极的类型可以分为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依据催化剂中是否含有贵金属 Pt (或 Pd),可将催化剂分为 Pt (或 Pd)基催化剂和非 Pt(或 Pd)基催化剂;由催化剂中金属的种类,可分为单金属、双金属(二元)和多金属(三元)催化剂[3]。

2.1 单金属Pt催化剂

众所周知,Pt 是燃料电池中使用最广泛和稳定性最好的电催化剂之一。然而,由于 Pt 较高的成本和有限的资源,限制了 Pt 在燃料电池中的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在质子燃料电池中,纯 Pt 催化剂不仅难以满足阴极氧电催化还原和阳极小分子电催化氧化的活性要求,也不能有效脱除重整气中的 CO 而易被毒化。作为阳极催化剂材料,燃料氧化的中间毒性物质 CO会紧密的吸附在 Pt 的表面,限制 Pt 活性位点的释放,导致其电催化性能的降低。Jusys 等利用线性微分电化学质谱(DEMS)研究Pt/C 催化剂发现,甲醇在近氢吸脱附电势区域的瞬间脱氢产生大量稳定吸附的 COads。任晓辉[4]等通过原位表面提高红外吸收光谱(SEIRAS)进一步证实Pt/C催化剂在低电势区域(< 0.25 V vs RHE)逐渐吸附COads 而自毒化。Pt(111)晶面容易吸附 OH 形成Pt-OHads(0.1 mol L-1HClO4, 0.6 V < E < 0.9 V),OHads的形成是甲醇在 Pt 表面氧化生成甲酸和 COads脱除或氧

化的先决条件。彭伟等[5]通过 DEMS 分析乙醇的电氧化发现,COads也是乙醇氧化的主要残留物质之一。Pt-COads在低电势区的形成阻碍了OHads在 Pt 表面的吸附,从而限制Pt活性位点的释放,并导致 Pt 催化剂的中毒和电催化性能的降低,这要求纯Pt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2.2 单金属Pd 催化剂

Pd 和 Pt 具有非常相似的性质,在周期表中同属一族,具有相同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以及相似的原子大小。Pd 在工业应用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催化剂,尤其是用于有机反应中 C-C 的形成和析氢及储氢。Pd 的成本却低于 Pt,资源储量至少是 Pt 的五十倍以上。因此,Pd 很可能是 Pt 在燃料电池中最好的替代品。通常,Pd 在酸性介质中对醇类的电催化氧化活性较低,而在碱性溶液中却表现了相当高的催化活性。在碱性溶液中,Pd 纳米粒子表面易吸附-OH,从而增加了醇类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同时,Pd 在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略微低于 Pt,而对乙醇的电氧化活性却远高于 Pt(氧化峰电流密度是 Pt 的五倍)。岳丽丽等[6]研究表明,乙醇在 Pd 表面的起始氧化电位低于 Pt,其氧化峰电流密度高于 Pt。张兵等[7]通过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乙醇在 Pd 表面的电氧化机理,发现乙醇电氧化的最终产物是醋酸盐,而甲醛仅是一种中间活性物质,溶液中碳酸盐离子的含量不到乙醇分子的5%。这表明,与 Pt 在酸性中对乙醇的电催化反应相似,Pd 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分裂 C-C 键也相当困难。此外,乙醇在 Pd 表面的游离吸附相当快,其速率控制步骤主要是吸附的 OHads氧化或脱除其表面上吸附的乙氧基物质。覃远航等[8]认为 Pd/C 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高于 Pt/C,其主要原因是 Pd/C 具有较高的嗜酸性及其相对惰性。Pd 催化剂也显示了较高的抗 CO 毒性能力,这取决于 Pd 对 CO 的吸附特征。电化学循环伏安方法研究表明,Pd-CO 键结合的比 Pt-CO 键强,导致了CO 在 Pd 表面的氧化电势正移,而 CO 在 Pd 表面具有极低的覆盖率,因为 Pd 表面容易吸附阴离子种类(-OHads和-Oads),从而限制了 COads在其表面的吸附。

四、参考文献

[1]王荣跃,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山东大学,2012.5.12

[2]曲微丽, 无机复合物载体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Pd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2.1

[3]孔德生等, DSA电极电催化性能研究及尚待深入探究的几个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科学学院,2009.6.24

[4] 任晓辉等,红外辐射材料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涂层的制备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4

[5] 彭伟等, 电化学与质谱/红外光谱联用的电催化研究, 武汉大学,2014

[6]岳丽丽,导电高分子负载贵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2006 10

[7]张兵等,有机小分子在铂基电极上吸附和反应的电化学和SERS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4

[8]覃远航等,纳米碳纤维及其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华东理工大学,2011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实验思考题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氮气的流速要始终控制不变? 答:(1)当氮气的流速为0.1L/min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较高;(2)V(CO+H2)是通过测有无催化剂时气体的流量差来测定的,因此氮气的流速应始终保持不变。 2.冰盐冷却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盐加得越多越好? 答:(1)冰盐冷却器的作用是将未反应的甲醇蒸气冷凝从而将其截留在捕集器内,使之不影响V(CO+H2)的测量。(2)盐并非加得越多越好。如果盐加的过多,会使冷却器内温度过低,从而使经过的N2、CO及H2温度太低,从而低于湿式流量计上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在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会存在一定误差。 3.试评论本实验评价催化剂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答:优点: (1)原理巧妙,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道尔顿分压定律,仅通过测量有无催化剂气体流量的变化便可间接求得甲醇的进入量及反应量;(2)操作简单,只涉及一些基础的操作,如钢瓶、毛细管流量计及湿式流量计的使用等;(3)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ZnO 可重复利用。 缺点: (1)实验设备较复杂;(2)反应温度较高,存在一定危险性;(3)350℃与420℃催化剂活性差别不大,比较效果不明显;(3)将体系压强近似为大气压,存在一定误差。 4. 毛细管流速计与湿式流量计两者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能通过测量以表征待测气体的流速。 不同点:(1)毛细管流速计与待测气体“并联”,它根据气体在U型管进出口的压力不同而设计,通过U型管两端液面差来显示气体流速大小;湿式流量计待测气体“串联,它是通过直接测量一定时间内通过流量计的气体体积来表征气体流速大小,通过表盘上指针表征转速大小;(2)毛细管流速计只能表示气体瞬时流速大小,而湿式流量计可以准确测量气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流量。

催化剂的发展

催化剂的发展 一、催化剂的历史,人们对催化剂的运用 1、人们利用酵母酿酒酿醋 2、炼金术师利用硝石制作硫酸 3、最早比较完整的提出催化 剂的概念是1835年贝采尼乌斯(魔杯故事) 结论:人们在发现催化剂之前就通过各种方法利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催化剂的重要性及其优势 1、催化剂在使用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可以多次利用 2、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举例,无催化剂时,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KJ/mol,需要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kJ/mol~167kJ/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kJ/mol,极大的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温度) 3、生物体内的酶催化剂,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每个过氧化氢酶在一分钟内能转化5000000个过氧化氢分子) 4、催化剂可以控制产物的产率及其产物构型 三、研究新催化剂的重要性 1、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毒化等现象导致催化效率降低,研究新型催化剂降低损耗 有必要2、不同催化剂对相同反应的催化效率不同(举例,生物酶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3、许多反应需要寻找催化剂加快反应,使其量产化能够实现4、对催化剂毒性,价格,使用条件,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四、现今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石油炼制(异构化,烷基化,精制,裂化),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环境保护(硝酸尾气处理,内燃机排气处理) 催化剂从一开始的简单的天然催化物到化合物催化剂到现今分子筛催化剂等等,以后催化剂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对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

催化剂

1. 1. 什么是催化剂? 化工辞典对催化剂:“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不进入最终产物分子组成中的物质。催化剂不能改变热力学平衡,只能影响反应过程达到平衡的速度。加速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正催化剂,减慢者称负催化剂”。 2. 催化剂发展过程及其特征? 开发过程 ①实验室工作:资料准备 催化剂参考样品的剖析 配方筛选 ②扩大试验?a?a介于小试和工业大生产之间 ③侧流实验?a?a完全模仿工业条件 3.催化剂工业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工业发展概况:A 国内——很多,无法统计 B 国外——美国——一百多家西欧——六十多家(25家)日本——引进与国内开发并重 发展方向: ①企业间的大合作——企业合并、收购、强强联合 ②催化剂生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 ③提供各种服务——开停车、贵金属回收、再生 ④催化剂制造在整个公司中所占比例与来越少——催化性能更佳、需求下降 4. 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6种)? ?转化率,意义上不够明确,但计算简单方便,又比较直观,工业上常使用 ?给定条件下主要产物出口浓度或反应物出口残余量 ?时空收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催化剂上所能得到目的产物的量 ?反应速率,理论上讲更为确切些 ?平衡温距:△T=T -T平(达到任意转化率的温度) ?给定温度下欲达某一指定转化率所需的空速 5.催化剂性能指标(三大指标等)及其意义? (1)转化率x A (conversion) ?求算时物质量可以是质量或摩尔数 ?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单位表面积上所呈现的活性。 (2)催化剂的选择性S (selectivity) ?催化剂的选择性:当化学反应在理论上(热力学上)可能有几个反应方向时,通常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其中的一个反应方向起加速作用,这种专门对某一个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性能,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3)收率Y(yield) 通常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是:使其只生成所希望的目的产物,并尽量接近于达到该温度和压力下的平衡转化率,最好不生成或尽量少生成其他副产物。 ?对于工业催化剂而言,当存在许多并列反应时,往往对选择性的要求更甚于对活性的要求。?如果生产原料昂贵或产物与副产物分离很困难,则应选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反之,则选

有关催化剂检测标准

有关催化剂检测标准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固体催化剂也叫触媒)。据统计,约有90%以上的工业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如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催化剂成分检测、催化剂成分测试及催化剂的相关性能检测。 检测产品: 化肥催化剂:脱毒剂、转化催化剂、变换催化剂、氨合成催化剂、甲醇催化剂等 炼油催化剂 石油化工催化剂:聚合催化剂、氧化催化剂、加氢催化剂、脱氢催化剂等 环保催化剂 其他催化剂:水解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合成甲醇催化剂、GLJ-B固体硫化剂、HB33型烷基吡嗪合成催化剂、TM型甲醛、甲醇净化催化剂、D101、D201型氨燃烧制氮催化剂等。 检测项目: 性能检测:抗压碎力、磨耗率、比表面积、孔径、堆密度、最佳反应条件、转换率、外形、结构、密度、粒度、孔体积、表观松密度、磨损指数、机械强度等。 分析项目:成分分析、配方还原、主成分分析等。 检测标准: HG/T 2086-2013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 HG/T 2089-2014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HG/T 2225-2010 工业硫酸铝 HG/T 2271-2014 氨氧化制硝酸用铂催化剂 HG/T 2273.1-2013 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 HG/T 2273.2-2013 天然气二段转化催化剂 HG/T 2273.4-2014 天然气一、二段转化催化剂试验方法 HG/T 2505-2012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 HG/T 2509-2012 甲烷化催化剂 HG/T 2511-2013 甲烷化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HG/T 2514-2014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

催化化学综述 综述题目: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 学院:_ 专业:_ 班级:___ 学号:_ 学生姓名:_ 2013年 6月16日

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 前言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及化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化学工业产品的85%都是通过催化过程生产的,每种新催化剂的发现及催化工艺的研制成功,都会引起化学工业的重大革新。有机催化剂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联系,其发展历史也是几经波折,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机催化剂主要分为金属有机催化剂和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其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金属有机催化剂 金属有机催化剂相反,非金属有机催化剂是指具备催化剂基本特征的一类不包含金属离子配位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此类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不同于通常的单纯以质子酸中心起主导作用的有机羧酸类、苯磺酸类有机催化剂,它是通过分子中所含的N,P等富电子中心与反应物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形成活化中间体,同时利用本身的结构因素来控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 1.1、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种类 1、有机胺类:脯氨酸、咪唑啉酮类、金鸡纳碱类、Ⅳ杂环卡宾类、二酮哌嗪类、胍类、脲及硫脲类等; 2 、有机膦类:三烷基膦类、三芳基膦类等; 3 、手性醇类质子催化剂:如TADDOL类催化剂。 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和金属有机催化剂以及生物有机催化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的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例如叔膦本身又是金属有机催化剂很好的配体,还有些非金属有机催化剂显示出类似于酶的特性和催化机理.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非金属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尤其是应用在不对称合成中,经其催化的反应大都有很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并且具有毒性低、价格低廉、容易制备、稳定性好、易于高分子固载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到各国化学家的重视。 1.2、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应用 1.2.1.松香酯化催化剂 松香是自然界极其丰富的一种天然树脂 ,分为脂松香、浮油松香和木松香三种 ,松香具有防腐、防潮、绝缘、粘合、乳化、软化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胶粘剂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和农药等 ,但松香性脆、易氧化、酸值较高、热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妨碍了它的应用。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对松香进行化学改性 ,人为地赋予它各种优良性能 ,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松香化学反应主要在枞酸型树脂酸分子的两个活性基团——羧基和共扼双键上进行。它的主要反应有:异构、加成、氢化、歧化、聚合、氨解、酯化、还原、成盐反应和氧化反应。松香的氢化和酯化是其中最主要的改性手段。

催化简史

催化简史 专业:工业催化姓名:李全升 学号:21207142

催化简史 催化剂的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解决了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难题,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得开阔,有效得推动了近代产业革命得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天,催化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国家催化对于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已高达GNP 20%-30%之多。既然催化剂给了我们如此大的帮助,那么到底什么是催化剂?它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它的种类包括哪些?它到底是怎样发现和发展起来的呢? 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F.W. Ostwald)提出了具有现代观点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凡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不形成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就叫做催化剂。”他列出4种类型的催化作用:(1)过饱和物系中离析作用的催化(2)均相混合物中的催化;(3)非均相催化(4)酶的催化作用。 催化剂可按化学类型、化学组成、反应类型及市场类型来划分。按化学类型可分成贵金属、分子筛、酸碱、酶、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催化剂。按化学组成则可分成银、铜、镍、钯、铁等。按反应类型即催化剂功能分类则可划分成水解与水合、脱水、氧化、加氢、脱氢、聚合、酰化、卤化等。从相态分: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从工业应用分:石油化工催化、精细化工催化、生物酶催化等。若按市场分类则可性划分成炼油、化工和环保三类。目前国内外均以功能划分为主,兼顾市场类型及应用产业。 催化概念的诞生 古代时,人们就已利用酶酿酒、制醋;中世纪时,炼金术士用硝石作催化剂以硫磺为原料制造硫酸;13世纪,人们发现用硫酸作催化剂能使乙醇变成乙醚。直到19世纪,产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以展,人们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催化现象。 催化剂作用是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为人们由浅入深地认识到的。在科学纪元中,是贝采里乌斯(Berzelius)于1836年最先用催化作用一词来描述有关痕量物质,本身并不消耗而能够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各样的观察结果。贝采里乌斯引用的例子是淀粉受酸催化水解为葡萄糖,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及铂在氢气和氧气反应中的作用等。催化(catalysis)一词是由两个希腊字拼成,字首cata- 表示下降,动词lysein意思是分裂或破碎。贝采里乌斯可能是用“catalysis”一词来表示把阻碍分子反应的正常力破除掉.当时,反应物、产物和催化剂的化学结构都不清楚,原子—分子理论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化学键的本

催化剂活性测试

一.实验操作 1.调节恒温槽40℃,杜瓦瓶中放入冰盐水 2.开启钢瓶,调节流量为100ml/min,开启温控仪使炉温升至350℃,每5min记录一次流量,连续记录30min。 3.换上放有催化剂的管,待炉温恒定后每5min记录一次流量,连续30min。 4.升温至420℃,重复操作3。 二.数据记录(单位:时间min,流量L,流速mL/min) 空管催化剂350℃催化剂420℃ 时刻流量流速时刻流量流速时刻流量流速31:30 3.20 0:00 1.50 0:00 4.30 36:30 3.74 108 5:00 2.16 132 5:00 0.05 146 41:30 4.28 108 10:00 2.82 132 10:00 0.87 164 46:30 4.72 108 15:00 3.53 142 15:00 1.61 146 51:30 0.32 120 20:00 4.22 138 20:00 2.37 152 56:30 0.84 105 25:00 4.92 140 25:00 3.12 150 61:30 1.36 106 30:00 0.62 140 30:00 3.87 150 35:00 1.31 138 35:00 4.63 152 三.数据处理 1.(1)空管 Slope=105mL/min V N2=3.15L (2)有催化剂,350℃

Slope=139.5mL/min V H2+CO =30*139.5-V N2=1.03L (3)有催化剂,420℃ Slope=150.5mL/min V H2+CO =30*150.5-V N2=1.365L 2.p(CH 3OH)=35091Pa p(大气压)=101.55Kpa=p(CH 3OH)+p (N 2) p (N 2)=66459Pa mol RT V N N 0880.0p n 2 22N == CH3OH N2OH 3CH N2n n p p = n (CH 3OH )=0.0465mol m (CH 3OH )=1.488g

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e26870946.html,/sundae_meng 催化化学综述 综述题目: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 学院:_ 专业:_ 班级:___ 学号:_ 学生姓名:_ 2013年 6月16日

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 前言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及化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化学工业产品的85%都是通过催化过程生产的,每种新催化剂的发现及催化工艺的研制成功,都会引起化学工业的重大革新。有机催化剂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联系,其发展历史也是几经波折,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机催化剂主要分为金属有机催化剂和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其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金属有机催化剂 金属有机催化剂相反,非金属有机催化剂是指具备催化剂基本特征的一类不包含金属离子配位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此类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不同于通常的单纯以质子酸中心起主导作用的有机羧酸类、苯磺酸类有机催化剂,它是通过分子中所含的N,P等富电子中心与反应物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形成活化中间体,同时利用本身的结构因素来控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 1.1、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种类 1、有机胺类:脯氨酸、咪唑啉酮类、金鸡纳碱类、Ⅳ杂环卡宾类、二酮哌嗪类、胍类、脲及硫脲类等; 2 、有机膦类:三烷基膦类、三芳基膦类等; 3 、手性醇类质子催化剂:如TADDOL类催化剂。 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和金属有机催化剂以及生物有机催化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的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例如叔膦本身又是金属有机催化剂很好的配体,还有些非金属有机催化剂显示出类似于酶的特性和催化机理.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非金属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尤其是应用在不对称合成中,经其催化的反应大都有很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并且具有毒性低、价格低廉、容易制备、稳定性好、易于高分子固载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到各国化学家的重视。 1.2、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应用 1.2.1.松香酯化催化剂 松香是自然界极其丰富的一种天然树脂 ,分为脂松香、浮油松香和木松香三种 ,松香具有防腐、防潮、绝缘、粘合、乳化、软化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胶粘剂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和农药等 ,但松香性脆、易氧化、酸值较高、热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妨碍了它的应用。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对松香进行化学改性 ,人为地赋予它各种优良性能 ,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松香化学反应主要在枞酸型树脂酸分子的两个活性基团——羧基和共扼双键上进行。它的主要反应有:异构、加成、氢化、歧化、聚合、氨解、酯化、还原、成盐反应和氧化反应。松香的氢化和酯化是其中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1.催化剂的历史 催化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利用酵素酿酒制醋,中世纪炼金术士用硝石催化剂从事硫磺制作硫酸。十三世纪发现硫酸能使乙醇产生乙醚,十八世纪利用氧化氮之所硫酸,即所谓的铅室法[1]。最早记载“催化现象”的资料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1597年)德国的《炼金术》一书,但是当时“催化作用”还没有被作为一个正式的化学概念提出。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由于催化现象的不断发现,为了要解释众多的催化现象,开始提出了“催化”这一个名词。最早是在1835年,瑞典化学家J.J.Berzelius(1779-1848)在其著名的“二元学说”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零星化学变化归结为是由一种“催化力(catalyticforce)”所引起的,并引入了“催化作用(cataysis)”一词[2]。从此,对于催化作用的研究才广泛的开展起来。 1.1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 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 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1.2奠基时期(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中的基

催化剂表征与测试

Sieving 筛分法Optical microscopy 光学显微镜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电镜法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透射电镜法Scanning TEM (STEM) 扫描透射电镜法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force microscopy (SFM) 扫描力显微镜Gravitaional sedimentation 重力沉降法Resistive pulsed 电阻法 Light obscuration 光透法Fraunhofer diffraction 夫琅和费衍射法Cetrifugal sedimentation 离心沉降法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PCS) 光子相关光谱分析法Hydrodynamic chromatography(HCD) 流动色层分析法Field flow fractionation(FFF) 场流分离法 BET method BET法 Small angle X-ray scatiering(XSAS)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Chemisorption 化学吸附法Adsorption-Titration method 吸附-滴定法Mercury porosimetry 压汞法

Incipient wetness 初湿含浸法Permeametry 渗透测粒法Counterdiffusion 反扩散法 Small angle neutron scatiering(NSAS) 中子小角散射法Volumetric adsorption 体积吸附法Gravimetric adsorption 重量吸附法Dynamic adsorption 动态吸附法Calorimetry 量热法 IR-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法Raman spectroscopy 拉曼光谱法 UV-Vis spectroscopy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Mass spectrometry 质谱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原子吸收光谱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俄歇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ESCA) 化学分析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X 射线电子能谱 Uv-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UPS)紫外光电子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能量色散谱Wavelength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WDS) 波长分散谱Mossbauer spectroscopy 穆斯堡尔谱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电子顺磁共振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评述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的近五十年时间里聚烯烃催化剂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讨论了Ziegler-Natta催化剂、无烷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组成及特性,提出了我国在聚烯烃催化剂开发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催化剂;聚烯烃;对策 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聚烯烃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世界市场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掌握和采用先进技术,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众所周知,聚烯烃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聚烯烃树脂性能的改进与聚烯烃催化剂的开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和总结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对制定我国在聚烯烃工业中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各种聚烯烃催化剂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是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它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经过各国共同开发研究,经历了由第一代至第四代的发展,催化性能不断提高,推动了聚烯烃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如高等规聚丙烯)的合成均可归因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成熟与发展。目前对这类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高活性和高度立体定向催化剂的研制上。 1976年德国汉堡大学的Kaminsky教授偶然发现向Cp2ZrCl2 /三甲基铝(TMA)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催化剂活性会明显增大,后来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少量水的引入使TMA变成了甲基铝氧烷(MAO),由此揭开了烯烃聚合催化剂又一个新的篇章。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具有理想的单活性中心,通过变换其配位基团又可以改变活性中心的电负性和空间环境,从而能精密地控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共聚单体含量和在主链上的分布及结晶构造。因而茂金属催化剂在聚合物品种的开发上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很难实现的聚烯烃树脂的功能化在茂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则很快得到了解决。正是由于茂金属聚烯烃所具备的优异性能,才使得茂金属催化剂自八十年代中期逐步成

催化剂微反应活性测定

催化剂微反应活性的测定 介绍了裂化催化剂微反活性指数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SP-3420A 型气相色谱仪对标准原料油中汽油含量的百分数和油样微活指数进 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将更多的重油转化为清洁的轻质油品是社会对催化新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的热切需求。催化裂化是重要的原油二次加工手段,提高重油催化裂化转化深度和轻质油收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催化剂。气相色谱法测定裂化催化剂微反活性是提供微反活性指数和有关特性 数据的实验方法,是评价裂化催化剂裂化活性的重要指标。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SP-3420A型气相色谱仪,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BF-2002微反活性专用版色谱工作站;WFS-1D裂化催化剂微活性测定仪)。 原料油:直馏轻柴油235-337℃馏分;正十二烷。 2.2裂化反应操作条件 反应温度:460±1℃ 进油量:1.56±0.02g 反应时间:70s 催化剂:5.0g 反应后氮气吹扫时间:10min 吹扫气体流量:20mL/min 2.3色谱条件

气相色谱柱:BFSP-0690-01,0.5m×2mm(ID);汽化室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柱温:初始温度35℃,保持0.5min,以12℃ /min升至235℃,保持5min;载气:高纯氮;进样量:0.4μL。 2.4测定步骤 将待测催化剂样品放在烘箱内,在120℃下烘干1小时。称取5.0g 催化剂装入床层温度控制在460℃的微活性测定仪的反应器中,启动仪器后,仪器在70s内将1.56g标准原料油匀速注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然后再用氮气吹扫10min,反应产物收集于瓶中,该收集瓶放在冰水混合的冷阱中,反应产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计算催化剂的微反活性指数。由于裂化活性与催化剂组成、原料油性质和操作条件有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微活性测定仪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进油速度及进油量。 汽油与柴油谱图分界点的确定:在汽油与标准轻柴油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正十二烷,以正十二烷的保留时间作为分界点。在分界点之前是汽油,分界点之后为柴油。 3.结果与讨论 图1、图2分别为标准原料油毛细管柱和经裂化反应后的油 样色谱图。 汽油、柴油馏分含量的百分数及微反活性指数(MA)由BF-2002微反活性专用版色谱工作站直接计算得出,计算方法如下: MA=100-100W1(1-G)/W 式中:W1——液体产物量,g; W——进油量,g; G——液体产物中汽油的含量的百分数。 标准原料油中汽油含量的百分数G=50.76%,用气相色谱连续做3次 分析测出的汽油含量的百分数平均值G=50.88%,偏差-0.12。油样中实测的汽油含量的百分数G=55.85%,油样微活指数MA=64.1且同一 样品两次实验结果的MA≯2。

催化剂表征方法

表征方法仪器设备规格及使用条件在课题中的作用 物相分析(XRD)X光衍射仪采用D/Max2500VB2+/PC型X光衍射 仪,工作电流为200mA,工作电压40 kV,Cu靶。 1.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如550、800℃)对新鲜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 对不同的新鲜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 2.对添加了不同助剂的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 3.根据其晶相衍射峰,衍射峰越窄,催化剂的结晶度越大。 新鲜催化剂的晶粒分 析(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在日立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 镜下进行,新鲜催化剂首先在 50%H2/N2气氛下,800℃温度下还原 3小时后在透镜下直接观察催化剂的 表面镍晶粒,随机测量数百颗镍晶粒 最大直径,用统计的方法算出算术平 均直径作为镍晶粒的平均粒径。 对新鲜催化剂金属镍粒径大小进行分析。较小的镍粒径,有利于提 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减少积碳的形成。 比表面分析(BET) 比表面分析仪(BET)在mireomerities-Tristar3000型 表面分析仪进行,采用液氮温度下N2 吸附法测得表面积。 采用BET对不同的新鲜催化剂(不同温度下的同种催化剂、不同种 类的催化剂、是否添加助剂)的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催化剂的比表 面积越大,其催化反应的活性就越高。 表面分析(XPS)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采用ESCALAB 250型X 射线光电子 能谱仪上进行,AlKα射线为激发源, 以污染碳C1s 电子结合能(E b=284.8 eV)为内标进行校正。 对不同焙烧温度下(主要为550、370、570℃)的催化剂进行扫描, 知道催化剂表面的主要组成元素,对照相应的TPO图,根据催化剂 表面C1s的XPS谱,可得出其电子结合能,以此分析催化剂表面的 积碳组成成分。 升温氧化/积碳差热分析(TPO/DTA)TGA-2050型热分析 仪、DTAS型热分析 仪 (TPO)在TGA–2050型热分析仪进行, 测定时样品在空气氛围中以10 ℃ /min 速率升温至920 ℃。 (DTA)在DTAS型热分析仪进行,测定 时样品在空气/氮气氛围中以10℃ /min的速率升温至800℃。 对反应30min后的催化剂(不同温度下的同种催化剂、不同种类的 催化剂、是否添加助剂)表面进行TPO实验,根据催化剂的TPO 曲线和在空气/氮气下的DTA曲线,对照其DTG曲线,研究积碳的 形成机理。

催化剂发展历程

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班级:化工091 姓名:程朝阳 学号:21号

摘要 催化剂又叫触媒。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催化剂有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两类。正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百万倍。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刚做“负催化剂”。例如,在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没食子酸正丙脂就是一种负催化剂。 今天化学工业中,催化剂种类已达100万种,有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真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它们在炼油、塑料、合成氨、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工业部门的许多物质转化过程中,大显神威、施晨奇才,简直到了“点石成金”、出神入化的地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据统计,在化学工业中约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化学反应离不开催化剂。可以这样说,没有催化剂,就没有现代的化学工业。 催化剂是化学中的魔术师,是化学工业中一员主将。 关键字:催化剂、催化功能、载体、活性组分等

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 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中的基础技术。催化剂载体的作用及其选择也受到重视,选用的载体包括硅藻土、浮石、硅胶、氧化铝等。为了适应于大型固定床反应器的要求,在生产工艺中出现了成型技术,已有条状和锭状催化剂投入使用。这一时期已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但品种较为单一,除自产自用外,某些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同时,工业实践的发展推动了催化理论的进展。1925年H.S.泰勒提出活性中心理论,这对以后制造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金属催化剂 20世纪初,在英国和德国建立了以镍为催化剂的油脂加氢制取硬化油的工厂,1913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用磁铁矿为原料,经热熔法并加入助剂以生产铁系氨合成催化剂。1923年F.费歇尔以钴为催化剂,从一氧化碳加氢制烃取得成功。1925年,美国M.雷尼获得制造骨架镍催化剂的专利并投入生产. 这是一种从Ni-Si合金用碱浸去硅而得的骨架镍。1926年,法本公司用铁、锡、钼等金属为催化剂,从煤和焦油经高压加氢液化生产液体燃料,这种方法称柏吉斯法。该阶段奠定了制造金属催化剂的基础技术,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盐类的还原技术和合金的部分萃取技术等,催化剂的材质也从铂扩大到铁、钴、镍等较便宜的金属。 氧化物催化剂 鉴于19世纪开发的二氧化硫氧化用的铂催化剂易被原料气中的砷所毒化,出现了两种催化剂配合使用的工艺。德国曼海姆装置中第一段采用活性较低的氧化铁为催化剂,剩余的二氧化硫再用铂催化剂进行第二段转化。这一阶段,开发了抗毒能力高的负载型钒氧化物催化剂,并于1913年在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用于新型接触法硫酸厂,其寿命可达几年至十年之久。20年代以后,钒氧化物催化剂迅速取代原有的铂催化剂,并成为大宗的商品催化剂。制硫酸催化剂的这一变革,为氧化物催化剂开辟了广阔前景。 液态催化剂 1919年美国新泽西标准油公司开发以硫酸为催化剂从丙烯水合制异丙醇的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测试和表征2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测试和表征概述主要内容 ?活性评价和动力学研究 ?催化剂的宏观物理性质测定 ?催化剂微观性质的测定和表征 工业催化剂性能评价的目的 ①为应用提供依据 ②为开发制备提供判别的标准 ③基础研究的需要 评价内容 ①使用性能 活性,选择性,寿命 ②.宏观性能:比表面积,孔结构,形状与尺寸 ③.微观性能:晶相组成,表面酸碱性 ?工业催化剂的性能要求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4

催化剂测试 ?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的测定 ,包括宏观物理性质(孔容、孔径分布、比表面等)及微观物理 性质(催化剂的晶相、晶格缺陷、微观粒径尺寸等) 几个基本概念 评价(evaluation ),对催化剂的化学性质考察和定量描述; 测试(test ),对工业催化剂物理性质(宏观和微观)的测定; 表征(Characterization ),综合考察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研究活性、 选择性、稳定性的本质原因。 第一节.活性评价和动力学研究 活性测定方法:流动法和静态法,流动法用得最多(一般流动法、流动循环法、催化色谱法) 本质上是对工业催化过程的模拟 流动循环法、催化色谱法多用于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活性测试的目的 a )由催化剂制造商或用户进行的常规质量控制检验 b )快速筛选大量催化剂,以便为特定的反应确定一个催化剂评价的优劣。 c )更详尽的比较几种催化剂 d )测定在特定催化剂上反应的详尽动力学,包括失活或再生动力学。 e )模拟工业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连续长期运转 活性的表示方法 ? 转化率(X A ) 活性的表示方法 ? 选择性(S) 收率(Y) Y=X A ×S ? ? % 100?= 的起始摩尔数 反应物已转化的摩尔数 反应物A A X A % 100?=摩尔数 已转化的某一反应物的所得目的产物的摩尔数 S % 100?= 起始反应物的摩尔数 生成目的产物的摩尔数 Y

催化剂检测

青岛东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催化剂检测 一、定义 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不进入最终产物分子组成中的物质。催化剂不能改变热力学平衡,只能影响反应过程达到平衡的速度。加速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正催化剂,减慢者称负催化剂。 二、作用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叫做催化作用 1.催化剂的活性 活性表示: ①工业上用来衡量催化剂生产能力大小。 ②实验室用来筛选催化活性物质或进行物理研究。 工业催化剂活性:单位体积(或重量)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T、P、C、υ)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到产品的产量来表示,g/(g.h),g/(cm3.h),mol/(mol.h)。这种活性表示方法是相对的。 催化剂活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转化率,意义上不够明确,但计算简单方便,又比较直观,工业上常使用转化率xA:反应物A已转化的量(mol)/反应物A起始的量(mol)×100% ?给定条件下主要产物出口浓度或反应物出口残余量 ?时空收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催化剂上所能得到目的产物的量 ?反应速率,理论上讲更为确切些 ?平衡温距:△T=T-T平(达到任意转化率的温度) ?给定温度下欲达某一指定转化率所需的空速 2.催化剂的选择性S:当化学反应在理论上(热力学上)可能有几个反应方向时,通常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其中的一个反应方向起加速作用,这种专门对某一个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性能,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S=所得目的产物的量(mol)/某一关键反应物已转化的量(mol)×100% 3.收率Y:生成目的产物的量(mol)/某一关键反应物的起始量(mol)×100% (1)时空收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使用单位体积催化剂所能得到的反应产物的量。kg或kmol 产物/(m3催化剂.h) 4.催化剂的失活:对大多数工业催化剂来说,它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在一次反应完成之后是微不足道,很难察觉。然而长期运转的结果,这些微不足道的变化累积起来就造成了催化剂活性或选择性的显著下降,这就是催化剂的失活过程。 5.催化剂的寿命:单程寿命:cat.在使用条件下,维持一定活性水平的时间;总寿命:活性下降后经再生而又恢复到许可活性水平的累计时间。 6.催化剂的再生:再生就是通过高温烧焦,将覆盖于催化剂金属或者酸性中心的碳烧掉;离子交换,是用其它金属离子与使它中毒的金属进行交换再生的方法使催化剂恢复活性,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姓名: 班级: 学号: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摘要:从工业催化的角度思考和表述了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合成、催化及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子筛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引发人们对分子筛催化未来向经济、可控、高效催化、绿色环保和新应用等方面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工业应用、未来发展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工业中80% 以上的过程涉及催化技术,尤其对于炼油与石化工业,催化剂更是不可或缺,其中分子筛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深切关系着工业的发展。目前,分子筛催化剂在炼油与化工工业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如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带支链芳烃的烷基化、异构脱蜡以及轻烯烃聚合等。国内外已开发出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高功能化、多功能化、精密化的分子筛催化剂材料。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①水热晶化法;②非水体系合成法;③干胶转换法;④无溶剂干粉体系合成法;⑤微波辐射合成法;⑥蒸汽相体系合成法;⑦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⑧化学后处理法;⑨硬模板法;⑩软模板法[1]。 而沸石分子筛是其中重要一员。沸石分子筛的工业催化应用始于上世纪60 年代,Mobil 公司首先发现并采用八面沸石替代无定形硅铝催化剂, 应用于炼油中催化裂化(FCC) 过程, 大大提高了汽油产量以及原油利用率。目前,仅作为FCC催化剂一项,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销售额就占全球催化剂的18.5%。沸石分子筛具有确定的孔体系,大的晶内比表面积和与硫酸或氯化铝相当的酸性,同时具有分子筛分或择形作用以及可改性或易掺杂等优点,它们对许多工业催化反应有高效促进作用。在各种酸性催化剂高性能中,反应了它的催化潜力。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高效分子筛催化剂。 1、沸石分子筛结构 沸石分子筛是一族结晶性硅铝酸盐的总称。沸石最基本的结构是由(SiO4)四面体和(AlO4)四面体。相邻的四面体由氧桥连结成环,环有大有小,按成环的氧原子数划分,有四元氧环,五元氧环,六元氧环,八元氧环,十元氧环和十二元氧环;环是分子筛的通道孔口,对通过的分子筛起筛分作用。氧环通过氧桥相互

催化剂表征方法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之核磁共振法催化剂的表征就是应用近代物理方法和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及体相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它们与催化剂的性质、性能进行关联,探讨催化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催化材料的本质的了解。近代物理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技术、色谱技术、热分析析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低电子能谱、穆斯堡尔谱等…… 1 近代物理方法简介 1.1对催化剂的组成分析(体相) 化学分析(CA Chemical Analysis )用于Pt, Pd, Rh等贵金属分析。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 1.2组成分析(表面)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俄歇电子能谱(AES .分析深度:AES < XPS (表面10个原子层,<3 nm)。灵敏度:AES > XPS (分析取样量在微克级。释谱: XPS?谱和数据分析容易,应用更广。 1.3物相性质(结构) 多晶X射线衍射(XRD)――最普遍、最经典的物相性质鉴定手段。反映长程有序度,但对于高分散物相不适用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许多无机物固体在中红外区(400- 4000cm- 1)有振动吸收,反映短程有序度 . 拉曼光谱(RAM拉曼散射效应)一一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都能得到分子振动和转动光谱,但分子的极化率改变时才会产生拉曼活性,而红外光谱是偶极矩变化时有红外活性,因此两者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子光谱 , 是由分子外层电子或价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跃迁所产生的 , 给出样品结构的信息 . 核磁共振技术(NMR)适用于含有核磁距的组元,如1H、13C 31P、 27Al 、 29Si. 1.4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分辨率为6-10nm,放大倍数为2万倍.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 原子力显微镜( AFM): 可达到原子级分辨率 . 1.5 负载相(金属)的分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