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最新整理)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最新整理)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最新整理)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实施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后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有着较大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和市场风险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等因素致使民营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利于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走出去”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 larg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our national policy and market risk, and private enterprise private enterprise itself and other factors led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 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Going out" strategy

目录

一、前言 (1)

二、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1)

(一)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1)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迅速 (2)

(三)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2)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4)

(一)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制约其国际化经营 (4)

1、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4)

2、民营企业资金缺乏 (4)

3、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5)

(二)国内环境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5)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5)

2、民营企业缺乏政策支持 (5)

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6)

4、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服务中介机构、信息和战略研究中心极为匮乏 (6)

(三)国际环境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6)

四、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7)

(一)民营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7)

1、提高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 (7)

2、建立战略联盟,壮大民营企业规模 (7)

3、强化跨国经营管理措施 (8)

4、实施品牌战略 (8)

5、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9)

(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策略 (9)

1、加强国家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9)

2、政府要在金融政策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 (10)

3、完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12)

4、建立健全为跨国经营服务的信息和研究中心、中介机构和风险防范系统,引进和培养跨国经

营专业人才 (12)

五、小结 (13)

参考文献 (1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一、前言

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仅税收一项的比重就已经超过国有经济。许多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许多跨国企业都在通过WTO、IMF等国际组织抢占市场,把自己的经济优势转移出去,或相互渗透,达到占领有利的经营市场和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必然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还面临着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

因此,在国内外竞争压力不断扩大化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摆脱家族化、本土化的传统狭隘理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国际化经营之路,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一)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国家统计局对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2009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及利税总额等均有提高。2009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3066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4.3%;其他指标均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增长,2009

年,工业总产值为236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部工业企业增长7.3%);完成增加值为6549.21亿元,比上年增加18%(全部工业企业增长9.9%);出口交货值达295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部工业企业增长9.9%);利润总额为9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9%。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2009年资产总计为19146.48亿元,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14%。这说明了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经济效益。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迅速

我国拥有进出口自主权的民营企业,其跨国经营主要是通过产品,直接出口贸易来实现的,而大部分没有取得进出口自主权的民营企业则依附于一些专门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国有外贸公司来实现其出口贸易。此外,诸如许可证贸易、补偿贸易、契约合作生产、国际加工与装配贸易、工程承包等方式也逐渐在民营企业中日益盛行。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出口值有70%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目前,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还处于低端,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进行产品竞争,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根据企业跨国经营阶段理论,企业跨国经营应该被视为一个发展过程。该理论代表学者Johansson和Vainer在对有代表性的制造公司海外运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这些企业的海外运营战略都采取了基本相同的步骤,即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产品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

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决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上述过程被归纳为:不规则的出口活动,通过代理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四个阶段。Johansson等人认为,这四个阶段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分别表示一个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卷入程度,或由浅入深的跨国经营程度。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进程中,尽管也有一部分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用收购兼并、买壳上市等现代对外投资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但这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拓展产品出口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比较优势来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以“边贸活动”为主体内容的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上。由于民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长大的,与国有企业相比垄断资源和行政特许优势匾乏,因此先天就具有资源少、规模小的劣势。据2009年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对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家与中国企业500强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中,民营企业500家在规模上与中国企业500强的差距很大。2008年民营企业500家户均营业收入为41.6亿元,而中国企业500强户均营业收入规模为282.8亿元,后者是前者的6.8倍。在资产规模方面差距更大,后者是前者的16.6倍。而同期中国企业500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只相当于世界500强的6.0%、4%和7.0%。

目前,尽管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己经走向世界,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不仅规模较小,民企之间也缺少合作和联

合,在海外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以致难以相互配合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实力,也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制约其国际化经营

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社会偏见与政策准入等条件的约束下,多数还处于初创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落后等方面的缺陷,使其进行跨国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要大于国有企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核心竞争力弱。虽然中国在海外的总体投入不少,但真正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企业却为数不多,海外机构普遍“小、散、乱”,开拓当地市场的能力差。并且民营企业对科研开发的热心程度不高,其研发费用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2%,而全球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其产品销售收入5-20%。技术落后、研发水平低导致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极低,这样的产品即使在国内市场都很难有竞争力,何况在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而且民营企业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缺少品牌效应,不仅使得企业利润率非常低,而且不利于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

2、民营企业资金缺乏

2009年对江苏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45.1%的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民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头号障碍,年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民

营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难的则高达86.5%。民营企业由于资金、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往往不得不忍痛放弃千载难逢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即使历尽艰辛跨入国际市场,也难以持续经营发展。

3、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跨国经营需要的是具备国际经营技能、国际风险管理、跨国文化管理、国际法律体系、国际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我国民营企业采用血缘、亲缘或者地缘关系纽带式组织管理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限制了企业人才的使用,也妨碍了企业主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国内环境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金融制度结构和相关政策的歧视性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利用外资的范围和规模。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出口信贷、买方贷款、卖方贷款、出口押汇等业务的服务对象一直只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融资方面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诸如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利用外资、政策性融资、产业基金、项目融资等融资方式并没有对民营经济开放,更不用说通过海外资本市场渠道进行融资了。不公正的所有制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应有的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必需的金融服务支持。

2、民营企业缺乏政策支持

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体和私营企业,长期以来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无法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资源分配一直是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倾斜。因此,相对而言,中国

的民营企业一直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加上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没有明显的区位与内部化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诸如《民营企业基本法》、《海外投资法》、《海外投资保险法》、《跨国公司法》之类的规范与保护海外投资的基本法律以及有关保护民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法律法规,在金融借贷、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反不正当竞争、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保险、跨国经营等方面缺乏对民营企业的专门扶持和保护,这不利于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4、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服务中介机构、信息和战略研究中心极为匮乏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走出去多凭热情,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的深入考察和对境外市场的调研能力。因此,在跨国经营战略布局上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导致许多失败的案例。缺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缺少提供跨国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是目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大障碍。

(三)国际环境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韩国、东盟、印度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严重的同构性。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低价促销的营销策略不仅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而且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常常招致东道国的反倾销起诉。而民营企业正是最近几年多起

反倾销案的主角。并且国际市场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自然环境、文化习惯等方面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等等,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所必须面对的。

其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给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绩效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尽管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固然得到了很大的消除,但是“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有增无减。特别是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国际化还处在粗放阶段,这种种挑战势必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绩效。

四、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民营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我国民营企业一定要加强智力开发和科技投入,努力把高新技术、绿色技术等引入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还要积极地、合理地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从而大力增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2、建立战略联盟,壮大民营企业规模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后,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大多是国外大型跨国公司,这些企业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著名品牌和全球营销网络,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有限规模的民营企业并不具备与他们正面竞争的能力,所以民营企

业一是可以联合同行业进行战略联盟,减少内耗,壮大规模;另一方面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形成核心主业,可以积极争取全球大型公司的外包合同,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充当“全世界的外包合同商”并且可以大胆借助于战略联盟这一创新型的合作方式,以联合开发技术、联合开发市场、联合使用商标、联合销售产品、联合战胜竞争对手的形式,向外部寻求优势互补,把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关系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不可少的战略重点。日本、韩国及台湾省的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战略联盟这一策略。例如我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企业——长虹集团积极加强与外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先后与日、韩、美、德、荷等多家国际这名的跨国公司建立了技术开发战略联盟,形成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强化跨国经营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从家族制管理发展而来,企业中普遍存在家族文化、家长制作风等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的因素,企业管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瓶颈。所以,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赢利能力,增强信息透明度,建立良好的信用,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

4、实施品牌战略

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就必须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发掘自己的品牌优势,将产品品牌打出去,努力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品牌。逐步树立商品品牌,逐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5、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人才问题。一是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二是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中国民营企业推向世界。

(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策略

1、加强国家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应当尽早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做出总体战略规划,并将其列入同期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尽快结束海外投资的多头管理局面,可由中央政府委托相关部委共同组建全国性的专管机构,专司对外投资行政管理事务,负责制定海外投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不同时期海外投资的规模、方式和重点,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为民营企业正确制定对外投资战略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并通过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方面,应引导其投向有比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积极扶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将更充分地显现,在市场竞争推动下,产品分化和企业分化将更突出。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不能沿袭过去那种依靠数量扩张来获得利润的办法,必须转向技术和产品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也要出台科技合作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企业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解决当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专项技术,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层次、品位、产品科技含量,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政府要在金融政策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

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一大瓶颈,政府应在金融政策上进行扶持,发展和完善对外投资在融资、保险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1)改革金融制度,提高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力度。首先,通过政府的金融政策创新,不断强化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贷款,拓宽国家进出口银行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服务的领域,放松利率管制,发展中小民营商业银行。其次,鼓励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中资银行应该大力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积极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提供服务。第三,大力培育、完善和发展股票、债券、票据和融资租赁市场。我们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经验,制订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我国的股票、债券、票据和融资租赁市场体系,积极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发展创造条件,拓宽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渠道。第四,政府应

赋予条件适合的跨国企业以必要的海内外融资权,并由国家给予必要的担保,鼓励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以扩大对外投资的金融实力。第五,加快组建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银企财团,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参与国际竞争。第六,应该允许跨国投资企业在境内和境外设立自己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步强化其金融自我扶持功能,使之成为企业的金融核心。

(2)改革跨国投资项目的外汇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仍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政府应当允许投资项目的外汇自由输出,对于创汇大户,银行应为其建立对外投资专用账户,使其可以自由地提取并用于跨国投资项目。另外,为了便于企业用实物资产、工业产权进行投资,应对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的实物、技术投资部分实行免收保证金的鼓励性政策。

(3)设立对外投资基金,完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信贷担保体系。对外投资基金是指由基金成员单位注入一笔原始资金并由基金成员单位委派专业人员组成跨国投资发展基金运作机构,进行具体的投资操作,将基金的各种组合投资获利部分对跨国投资活动进行参股。其好处是既可以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又可以做到小额资金的集中使用。从我国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看,在跨国经营中会遇到诸如商业、汇率、政治等很多风险,由于其自身实力有限,很难独自承担这些风险。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进行扶持,通过设立对外投资基金和国家政策性跨国信用信贷担保机构,鼓励对外投资保险的发展,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3、完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目前,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审批程序烦琐、时间损耗过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应迅速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基本法》、《海外投资法》、《跨国经营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完全的微观自主决策权,大幅度简化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投资审批程序,放松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额度管制,确保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同时加快《海外融资法》、《跨国公司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及配套实施细则的出台,使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融资和开展跨国经营拥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基础和保障体系。

4、建立健全为跨国经营服务的信息和研究中心、中介机构和风险防范系统,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考虑到对外投资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御性,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家级的国际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系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政治、汇率、罢工、法律、恐怖主义、战争等风险的预警服务,一旦发生风险,应发挥国家影响力,为陷于巨大国际市场风险中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政治、经济、法律、道义上的支持与援助。同时,加快与各国签订诸如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经济合作协定、贸易投资协定、社会保险协定等政府间协定,多方位、多角度地保护和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鉴于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投资环境的跨国经营信息渠道,政府应建立具有高效的信息收集、加

工及传输功能的全球性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和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比较全面、及时、准确、系统的国际市场环境资料和权威的咨询服务。与此同时,还应组建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以及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渠道作用,为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投资地区及项目等相关信息和中介、指导与服务。

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人才问题。一是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二是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中国民营企业推向世界。

五、小结

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就整体而言,我国民营企业都是典型的后发型企业,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在具体策略上,民营企业要寻求国际化经营途径,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营销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要利用民营企业特殊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创建知名品牌产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不失时机地参与国际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中国经济贸易年鉴[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Johansson,J.&J.E.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s -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2):23—32.

[3] 刘迎秋,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分析[J].财贸经济,2007,(10).

[4] 刘冀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 尤宏兵.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与实证分析[D] .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武云亮.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演化机制分析[J].技术经济;2007,(4).

[7] 杨光,邓羊格.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调查分析[J].中外管理,2006,(5).

[8] 刘迎秋.跨国经营:民营企业新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9.02.02.

[9] 段会娟,刘卓林.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民营企业,2009,(9).

[10] 王增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J].经济管理,2007,(23):22一34.

[11] 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2] 刘文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3] 郭跃进.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8.

[14] 林汉川.WTO与中小企业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5] 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6] 仲峰.抓住机遇实现民营企业跨国经营[J].国际经济合作,2008(4) .

[17] 汪忠明.培育民营企业跨国核心竞争力[J].经济前沿,2006(7):56一60.

[18] 任会中.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2(4):25一27.

[19] 曾春花.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讨[J].经济经纬,2008,(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