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合同

测绘合同

合同编号:号

工程名称: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年月日

测绘合同

委托方(甲方):合同编号:2010-

承揽方(乙方):签订地点:***市

承揽人测绘资质等级: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测绘范围(包括测区地点、面积,测区地理位臵等):

***城市规划建设区8平方公里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见附图B区。

第二条测绘内容(包括测绘项目和工作量等):

阳朔县新区以南8平方公里四等GPS控制测量、E级GPS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以及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第三条执行技术标准:

第四条测绘工程费:

1.测绘项目费用预算依据:

测绘项目费用预算依据国测财字[2002]3号”文件《测绘工程产品价格》。结合本测区的实际情况,在《测绘工程产品价格》的基础上进行优惠。

2.取费项目及工程款和总价款:

预计测量面积8平方公里×50000元/平方公里=400000.0元。

合计总价款:40万元(肆拾肆万元整)。

结算时,以实测面积结算工程款。

第五条甲方义务

1、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5日内开始向乙方提交有关资料、提出技术要求。

2、协助乙方的测绘队伍顺利进入现场工作,并为乙方进场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可能的便利。

第六条乙方的义务

1、合同签订后10天内提交技术设计书,收到甲方审批的技术设计书后10天内组织测绘队伍进场作业。

2、乙方应按合同要求的工期确保测绘项目完成。

第七条测绘项目全部成果应于合同签订后3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交甲方验收(由于当地村民人为妨碍造成误工,则工作日顺延),根据甲方需要,部分急需用图优先完成。

第八条乙方应当于全部成果交付前5日通知甲方,甲方应自收到全部测绘成果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甲方负责验收的组织工作及支付验收费用。

第九条乙方向甲方交付成果:

1、控制成果表 1 份。

2、各级控制点构网图和埋石点略图各1份。

3、四等GPS控制测量、E级GPS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图根导线观测手薄和计

算成果1份。

4、技术设计书1份。

5、技术总结报告1份。

6、检查报告1份。

7、编辑完成的图形文件数据光盘两份(分幅图和块图各1份)。

8、1∶1000数字化地形图机绘薄膜底图、图幅接合表各1份。

9、1∶1000数字化地形图机绘薄膜结合图1份。

10、数据使用说明1份。

第十条对乙方测绘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著作权归属的约定:

测绘成果的所有权归。署名权归。

第十一条测绘工程费支付日期和方式

1、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首期工程款人民币8万元(壹拾万元)。

2、乙方野外工作结束后10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二期工程款人民币15万元(壹拾伍万元)。

3、甲方验收后10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三期工程款人民币15万元(壹拾伍万元)。

4、乙方按甲方组织验收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在乙方提交全部正式成果时同时结清余下2万元(肆万元)。

第十二条甲方违约责任

1、甲方应按期提供测绘起算资料和必要的测绘成果。否则每天拖期费按 1 ‰支付给乙方。

2、付款时间每拖延一天按 1 ‰支付给乙方。

第十三条乙方违约责任

1、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日期提交测绘成果时,应向甲方偿付拖期损失费,每天的拖期损失费按本合同约定的工程总价款的 1 ‰计算。

2、乙方提供的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乙方应负责无偿给予返工直至合格以上。返工时间视作拖延工期(甲方同意除外)。

3、对于甲方提供的资料以及属于甲方的测绘成果,乙方有义务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做好测绘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因向第三方转让所造成的同等成果造价的经济损失的责任。

第十四条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协商处理。

第十五条其他约定:无。

第十六条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友好协商的态度加

以解决。双方协商一致的,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七条因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可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若达不成协议,甲、乙双方同意就本合同产生的纠纷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乙双方不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的,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八条附则

1、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甲、乙双方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即生效。全部成果交接完毕和测绘工程费结算付款完成后,本合同终止。

2、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方各执两份。

委托方单位名称(盖章):承揽方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经办人:

签订时间:年月签订时间:年月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查询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查询系统的设计

摘要 图幅号的快速查询对于企业和用户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介绍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编号旧方法和新方法,通过比较新旧图幅号编号方法的差异,表明了两者在不同比例尺下的转换关系,并且介绍了高斯坐标与大地坐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而可从目标点的高斯坐标推算出该地的图幅号。本文介绍的图幅号查询系统是用Visual C++编程语言设计实现的,重要功能模块包括高斯坐标与大地坐标的转换、经纬度查询新图幅号、大地坐标查询新图幅号、新旧图幅号转换、查询图幅信息等,系统设计界面友好,查询结果准确,可以使得用户方便快捷地查询关于图幅号的信息。 关键词:图幅号,查询系统,比例尺 Abstract Quick Query map sheet number for businesses and consumers have a wide range of us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national scale topographic map sheet number of old and new methods, b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numbering map sheet number, indic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introduced the Gaussian coordinates of the earth's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and thus can calculate the map sheet number from the Gaussian coordinates of the target point. Map sheet number inquiry system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s to use Visual C + +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ortant function modules include converting the Gaussian coordinates of the earth,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query new map sheet number, geodetic coordinates query new map sheet number, old map sheet number conversion query map shee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friendly interface, query results are accurate, so that the user can quickly and easily query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p sheet number. Keywords: map sheetnumber,query system,scale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z]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中,大于等于50万的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ger),又叫横轴墨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小于50万的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园锥投影,又叫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我国的GIS系统中应该采用与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一致的地图投影系统。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用途: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公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公布 日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公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具体如下,具体图式可登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网或者国家测绘地理信 息标准化服务平台查看。1GB/T 20257.1―2017 GB/T 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廓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地理底图或测绘相近比例尺地图可参照使用。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符号与注记,以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说明注记简注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例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廓整饰样式。2GB/T 20257.2―2017 GB/T 20257.2―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

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 000、1︰10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幅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1︰5 000、1︰10 000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地理底图可参照使用。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符号与注记,以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说明注记简注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样图示例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廓整饰 样式。3GB/T 20257.3―2017 GB/T 20257.3―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廓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用途: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 (2)投影: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用途: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及其应用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 变换公式及其应用 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是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其图幅编号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991年以前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称为旧图幅编号,另一种是1991年以后新的国家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所产生的,称为新图幅编号。在使用中就存在一个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之间的变换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旧图幅编号方法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新旧图幅编号之间的变换公式。 一、新旧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1. 旧图幅编号到新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1) (2) (3) (4) (5) (6) 这里,式(1)~式(6)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图号变换公 式,H 50,H 25 ,H 10 ,H 5 ,H 2 和H 1 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编号 中的行代码,取三位,不足三位前面用“0”补足,L 50,L 25 ,L 10 ,L 5 ,L 2 和L 1 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编号中的列代码,取三位,不 足三位用“0”补足,X 50,X 25 ,X 10 ,X 5 。X 2 和X 1 分别是1∶50万~1∶1 万地形图旧图幅编号中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代码值,简称图幅代码值,如1∶50万地形图的图幅代码是A,B,C和D,则按字母排列顺序赋值分别为1,2,3,4,其他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代码也照此处理,[]表示小数取整,()表示小数取余。 2. 新图幅编号到旧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1′) (2′) (3′) (4′) (5′) (6′) 这里,式(1′)~式(6′)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图号变换公式,公式中各字母含义同上。 由于篇幅所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的原理省略。 二、新旧图幅变换公式的应用 1. 已知旧编号求其新的图幅编号 为直观明了起见,把计算过程和结果编制成一个表格,如表1所示。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用[1]、[2]…[16]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如:J50C001004。每幅1:25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1°30′,纬差1°。1:10万地形图 (1)用途: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较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1)用途: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 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或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即为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J50F045004。每幅1:2.5万地形图经差7′30″,纬差5′。

1:1万地形图 (1)用途:1:1万地形图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1:1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 程参考面。 (3)分幅编号: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40cm。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2000,10.0—21.0;1:1000,10.5—21.5;1:500,10.50—21.75。带状或小面积测 区的图幅,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图幅编号。

国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说明.

国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说明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100万地形图覆盖范围示意图 1:10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50万地形图覆盖范围示意图 1:5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省域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70年代起用拉丁字母A、B、C、D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 1:50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50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Г,10—50—丁,J—50—D。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为基础,划分出新分幅标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2.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指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统一的图式规范)测制。有固定的比例尺系列,并根据保密等级限定发行和使用范围的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1:500、1:1 000、1:2 000、1:5 000、1:1万、1:2.5万、1:5万、1:l0万、1:25万、1:50万、1:100万11种比例尺。 2.2.1地形图基本要求 1.图幅规格 1)地形图图幅范围 采用统一的经纬线分幅、相邻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地形图图幅范围见表4-2-1。 由经纬线构成的图廓线,其东西两边的图廓线为直线表示;南北两边的图廓线以折线表示,对于1:5万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的图廓可视为直线。 2)地图图名 一般选用图幅内的主要居民地名称,无居民地名称的图幅可采用其他地理名称或图内最高高程注记作为图名,图名应注意不与其他图幅图名重名,并尽量选用原地形图图名。 2.数学基础 地形图的定位参考系统为 1)地图投影 对于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斯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其中1:1万地形图按经差分带投影,其他比例尺地形图按分带投影;对于1:100万地形图采用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其分带方法是由赤道起每纬度4°为一投影带,每幅图经差为6°(每幅图单独进行投影)。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坐标系统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每图幅内平面直角坐标网(公里网)格规定如表4-2-2所示。 1:50万、l:100万地形图上不绘出直角坐标网。 每图幅内经纬网(地理坐标网)规定如表4—2—3所示。 3.地形图的数学精度(1:2.5万~1:10万)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4—2—4的规定。 4.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地形图的内容及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式的规定。 5.地图颜色 采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色,按规定色值进行分色,印刷实施需要也可采用专色印刷或单色印刷。 6.其他要求 (1)地物地貌各要素的综合取舍和图形概括应符合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各要素之间关系协调、层次分明,重要道路、居民地、大的河流、地貌等内容应明显表示,注记正确、位置指向明确; (2)地形图的各内容要素、要素属性、要素关系应正确、无遗漏; (3)应正确、充分地使用各种补充、参考资料对各要素,特别是水库、道路、境界、居民地及地名等要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式20257.1-2007

2.1 符号的分类 2.1.1 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2.1.2 半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能依比例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在本部分中符号旁只标注宽度尺寸值。 2.1.3 不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在本部分符号旁标注符号长、宽尺寸值。 2.2 符合的尺寸 2.2.1 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值,均以毫米(mm)为单位。 2.2.2 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值的,表示园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两个尺寸值并列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第二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宽度;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粗的宽度(街道是指其空白部分的宽度)。符号上需要特别标注的尺寸值,则用点线引示。 2.2.3 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示的符号为准。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5mm,点的直径为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5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2.3 定位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 2.3.1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位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2.3.2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2.3.3 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2.3.4 底部为直角的符号(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2.3.5 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2.3.6 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 2.3.7 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的其他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岩溶漏斗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心点。 2.3.8 线状符号(道路、河流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轴线;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线的中轴线。 2.4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2.4.1 符号除简要说明中规定按真实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2.4.2 土质和植被符号,根据其排列的形式可分成三种情况: a)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如苗圃、草地、经济林等; b)散列式:不按一定的行列配置,如小草丘地、灌木林、石块地等; c)相应式:按实地的疏密或位置表示符号,如疏林、零星树木等。表示符号时应注意显示其分布特征。 整列式排列一般按图式表示的间隔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可放大1~3倍。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下,可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还可将图中最多的一种不表示符号,图外附注说明,但一幅图或一批图应统一。 注:配置是指所使用的符号为说明性符号,不具有定位意义。在地物分部范围内散列或整列分布列符号,用于表示面状地物的类别。 2.5 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 2.5.1 图式中除特殊标注外,一般实线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轮廓与地面的交线(除桥梁、坝、水闸、架空管线外),虚线表示地下部分或架空部分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线表示地类范围线、地物分界线。 2.5.2 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分以下表现方式: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现在的位置:课程介绍 >> 理论部分 >> 电子讲稿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7.1 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地形图的比例尺 1、定义 比例尺定义——图上直线长度d与相应地面水平距离D之比。 式中:M——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亦反。 2、比例尺的形式 1)数字比例尺 一般将数字比例尺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一个比较大的整数M表示。 M越大,比例尺的值就越小;M越小,比例尺的值就越大,如数字比例尺1:500>1:1000。

称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的地形图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规定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系国家的基本地图,由国家专业测绘部门负责测绘,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图缩小编绘而成。 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中比例尺为1:500和1:1000的地形图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 比例尺为1:2000和1:5000的地形图一般用由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缩小编绘而成。 大面积1:500~1:5000的地形图也可以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2)直线比例尺 优点:直接比量——方便;图纸变形的影响小 二、比例尺的精度 地物地貌在图上表示的精确与详尽程度同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越精确和详细。 人眼的图上分辨率,通常为0.1mm。不同比例尺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平距,称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 (1)确定量距精度 (2)确定测图比例尺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地形图的应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的应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地形资料。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平面的布设,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一定的量算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 2.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1、1:100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1:100万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即自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4°分成横列,各列依次用A、B…V表示。自经度180°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6°分成纵行,各行依次用l、2…60表示。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一纵行”的代号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8°24′20″,纬度为39°56′30″,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号为J—50。 2、1:10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将一幅1:100万的图,按经差30′,纬差20′分为144幅1:10万的图。

3、 这三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1:10万比例尺因为基础的。每幅1:10万的图,划分成4幅1:5万的图,分别在1:10万的图号后写上各自的代号A、B、C、D。每幅1:5万的图又可分为4幅1:2.5万的图,分别以1、2、3、4编号。每幅1:10万图分为64幅1:1万的图,分别以(1)、(2)、……(64)表示。 1:5000和1:2000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是在1:10000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幅1:10000 的图分为4幅1:5000的图,分别在1:10000的图号后面写上各自的代号a、b、c、d。每幅1:5000的因又分成9幅1:2000的图,分别以l、2、……9表示,图幅的大小及编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其西南角的坐标X=3530.0km,y=531.0km,所以其编号为“3530.0—531.0”。编号时,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坐标值取至0.01km,而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 某些工矿企业和城镇,面积较大,而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编号时是以1:5000比例尺图为基础,并作为包括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幅的基本图号。例如,某1:5000图幅西南角的坐标值x=20km,y=10km,则其图幅编号为“20—10”。这个图号将作为该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所有图幅的基本图号。也就是在1:5000图号的末尾分别加上罗马字Ⅰ、Ⅱ、Ⅲ、Ⅳ,就是1:2千比例尺图幅的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