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压防灭火的原理审批稿

均压防灭火的原理审批稿
均压防灭火的原理审批稿

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矿井均压防灭火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初主要用加速封闭火区内火灾的熄灭,并获得成功。到60年代,世界一些采煤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开始采用这一技术。我国最早淮南、辽源、开滦等矿区试用这一防灭火技术,后来在徐州、新、抚顺、平庄、六枝、芙蓉、大同、鹤岗、义马等矿区逐渐推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是1984年我国技术人员和波兰专家合在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煤矿用均压技术扑灭了煤峪口矿井下面积自燃火灾。经过5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均压灭火理论与技术日趋丰富和完善。

煤矿火灾的形成,不论是煤的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还是外部火源引起的外因火灾,首先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的存在和供给氧气,因此,为了控制火势或为了使火区尽快熄灭,就必须设法减少或防止空气流入火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去是完全依赖于提高密闭墙的质量,但是总是不可避免的有或多或少的空气由密闭墙及其四周煤壁裂隙中漏入火区。

空气的流动,是由压力高出流向压力低处。井下空气流动,是由于扇风机的风压和自然风压的作用,造成井下任何两点间的压力不相等,则空气由压力高的点流向压力低的点。

如图所示的通风系统中,两支并联风路中有一支为火区,3点压力比4点高,3、4之间有一个压力差△P,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个压力差,所以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向火区漏风。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使3点的压力降低(或提高4点的压力),从而使得3和4两点间压力趋于均衡(均压的概念即由此而来),则消除了3、4两点间的压力差△P,为此,则杜绝了向火区漏风,由于杜绝了向火区供给空气,火区即自行熄灭,这就是“均压”防灭火的原理与其实质。从原理上说,均压既能防火,也能灭火。

均压防灭火技术原理简单、不需要探明火源的具体位置,对生产人员无害,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另外它不受水、土、氮源的限制,仅是"以风治火"。例如:放顶煤开采技术是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开采方法,由于放顶煤开采中冒落高,采空区漏风量大,漏风范围广,而且遗煤多,自燃非常严重。注氮、注浆、喷洒阻化剂等防灭火措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采空区自燃火源不清楚,要求注氮等措施的连续性作业,不但成本高,而且范围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到达采空区深部自燃区域。而均压技术则克服了以上不利因素,在防治放顶煤工作面自燃火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均压防灭火技术大体可分为下述两类:开区均压:在生产工作面建立均压系统,以减少向其后部采空区漏风,抑制煤的自燃,防止CO等有害气体超限或向工作面涌出,从而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称之为开区均压技术。用于开区的均压可以抑制工作面后部采空区遗煤的自燃,同时又将均压概念用于指导调整风流方向,以消除火灾气体的威胁。

闭区均压:在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而已封闭的区域采取均压措施,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称之为闭区均压防火。用于封闭区的均压可防止遗煤自然发火和加速火灾熄灭。

此外,均压的技术还可用于指导调整风流方向,以消除火灾气体的威胁;用于正确选择通风系统、通风构筑物的位置等防灭火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的矿区还成功地用于控制瓦斯地涌出和处理积存瓦斯等,为均压理论在矿井灾害防治中开辟了新地应用领域。

开区均压防灭火

开区均压系统有很多种形式,构成系统的具体措施要根据工作面不同的漏风形式而异。针对不同形式的漏风,查清主要漏风通道、漏风范围、降低或改变其端点压差是实现开区均压的关键。

(1)单一工作面漏风及均压措施。如图1,由于单一工作面漏风仅限于工作面后部采空区,形式比较简单,所以可以采取减小距离L,使漏风风流尽可能少的流经后部采空区:①减少风量,降低1~2间压差,比如在回风巷安设调节门提高1点风压;②缩短工作面长度或将长工作面通风方式改为“E”型,采用上下两巷进风,中间巷回风或中间巷进风,上下两巷回风,也使调节工作面进回风端点压差,减少漏风采空区风量的调压措施。

均压措施一般有风窗均压、辅扇均压及风窗辅扇联合均压等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人们长期同火灾作斗争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最常用方法。二氧化碳的冷却效果也很好。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及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等。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地下室、船舱内的火灾。 四、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目前被认为效果较好、使用较广的抑制灭火剂是囱代烷灭火剂(如1211、1301)。 但囱代烷灭火剂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国际环境卫生组织已限制使用。 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干粉灭火剂,也有认为是属抑制法灭火剂之一,而

综合防灭火措施

金沙县恒隆煤矿防治自然发火与防 灭火综合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编制井下防治自燃发火专项措施。我矿现所开采煤层均属不易自然发火煤层(根据贵 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7月提供的金沙县恒隆煤矿成 C4、C5、C9、C13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井煤层 C4、C5无自燃倾向性C9、为自燃倾向性C13未作自燃倾向性鉴 定),为了杜绝2011年度各类发生火灾事故,特编制此措施。 一、2011年我矿防灭火重点区域

根据2011年采掘计划我矿防灭火重点区域有以下地点: 1、采煤工作面:10401工作面。 2、掘进工作面:10901运输巷、10901回风巷。 3、采空区:10401采煤工作面回采后形成部分采空。 4、机电硐室:轨道上山临时机电集中部位。 二、2011年主要防灭火措施: 2011年主要采取的防灭火措施:预测预报、注氮防灭火、灌 浆注胶防灭火、均压通风防灭火等措施。 1、预测预报 一分区主要采取的预测预报方法有安全监测、束管监测、人 工监测、采样分析等方法,以CO气体为早期预测预报的主要气 、链烷类、烯烃类气体、耗氧量为判断自然发火阶段和CO体,以. 程度的标志性气体,辅以空气温度指标和空气气味、水雾等表象

类特征对火灾进行预测预报。 (1)安全监测系统: 矿井安装有KJ-90NA型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为自然 发火监测的辅助系统,利用该系统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 器和温度传感器对井下观测点的观测内容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 测。 ①监测点布置 A)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布置在工作面回风巷距切顶线 1.0m 以内的上帮,安设CO传感器、CH传感器;4 B)回采工作面:布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煤壁线10米范围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 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人们长期同火灾作斗争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最常用方法。二氧化碳的冷却效果也很好。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及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等。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地下室、船舱内的火灾。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951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by pressure equalizing ventilation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作业项目概述 1、作业地点:综采工作面 2、作业内容:采用均压通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止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到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 3、计划作业时间:预定施工时间为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二、重点措施摘要

1.现场管控重点:均压通风失败后工作面有害气体涌出,易造成工作面人员中毒、窒息或瓦斯事故。 2.重点管控措施: 机电部门加强均压设备、供电系统检查,杜绝无计划停风。 通风队需每班检查1次均压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 均压风门不得少于3道,并设专人看管,风门需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和语音报警装置,风门之间需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电话。 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自救器,当发生均压失败有害气体涌出时,佩戴自救器撤离。 完善工作面及上隅角监控系统,当出现气体积聚升高或氧气低于18%时,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特成立工作面均压防灭火作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技术 要求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一、管道支、吊架安装 1、支、吊架使用材料的规格 2、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支、吊架之间最大间距 3、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 mm。 4、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 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 各安装1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1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 5、管道支、吊架应做防腐处理,两遍防锈漆,钻孔应采用台钻。 二、管道的安装 1、套麻/生胶带/或加树脂胶时应注意内口2~3扣位置应空丝,不能加胶带,不能露树脂胶。

2、紧固时应满扣,最低不少于6扣,填充料不能挤入管道内。 3、将预制加工好的管道按草图顺序在地面组装一部分,长度以便于吊装为宜。起吊后轻落在支吊架上,再依次进行连接,最后采用U型卡将管道固定。安装完毕后还应拨正调直,从管端上看过去,整根管道应在一条水平线上,局部管段不应有“下垂”或“拱起”现象。 4、安装顺序:在综合吊架下,尤其是通道位置安装时,应先装靠墙一侧的管道,一组管道安装完应打压,合格后,再依次进行内侧管道安装,打压合格后,再次进行内侧管道安装。 5、集流管安装 1)把集流管设置在支架上面,将固定螺栓临时拧紧,连接口垂直向下,将高压软管安装后使其扭曲度不产生附加应力,把所定的方向调整到符合要求后,固定拧紧即可。 2)集流管安装前应清洗内腔并封闭进出口。 3)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4)集流管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 5)集流管工作压力不小于12 MPa。 6、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安装 1)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时采用螺纹连接。管材宜采用机械切割;螺纹不得有缺纹、断纹等现象;螺纹连接的密封材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入管道内;安装后的螺纹根部应有2~3条外露螺纹;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2) 公称直径大于80mm时采用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外边缘宜接近螺栓,不得放双垫或偏垫。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凸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1/2且保有不少于2条外露螺纹。 3)已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防腐层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及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 25972 -201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灭火系统及构成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方法、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灭火剂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 IG-01(氩气)灭火系统、IG-100(氮气)灭火系统、IG-55(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6.16 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 求: a) 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 N; b) 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 N; c) 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 N; 1

b 指充装密度为950 kg/m3 时。 系统喷射时间 灭火系统的最大喷射时间为: a)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0 s; b) 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0 s; c)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60 s。 5.1.2 系统构成 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单向 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回馈装置、安全泄放装 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不适用于直接驱动灭火剂瓶组的系 统)、单向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 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 件等部件构成。 同一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 查和维修。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 度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得基本原理 由燃烧所必须具备得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得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与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得条件之一就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得作用下达到了各自得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得灭火机理主要就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得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得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得作用。通常使用得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得灭火机理主要就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得可燃气体与液体得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得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得容器中得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就是隔离灭火得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就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得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得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得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得主要灭火机理就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灭火得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与人们长期同火灾作斗争实践经验,灭火得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就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得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得物体上,使可燃物得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就是扑救火灾得最常用方法。二氧化碳得冷却效果也很好、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冷却尚未燃烧得可燃物质及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就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得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与火源相毗连得易燃建筑等。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就是根据燃烧需要足够得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得房间、地下室、船舱内得火灾。 四、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得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得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目前被认为效果较好、使用较广得抑制灭火剂就是囱代烷灭火剂(如1211、1301)。但囱代烷灭火剂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国际环境卫生组织已限制使用、 此外,近年发展起来得干粉灭火剂,也有认为就是属抑制法灭火剂之一,而且灭火效果较好,将被广泛地生产与使用。 在火场上,往往同时采用几种灭火法,以充分发挥各种灭火方法得效能,才能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灭火得基本措施 按照燃烧原理,一切灭火方法得原理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得物体上。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得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得火点。 一。冷却灭火法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标准号:GB 50370- 发布日期:年 03 月 02 日 实施日期:年 05 月 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 ]269 5- 文《——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 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消防基础知识: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消防基础知识: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根据燃烧基础理论,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三个条件必须勇士具备且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是给予对燃烧条件理论运用的结果。其中,防火原理在于限制燃烧条件的形成,灭火原理是破坏已触发的燃烧条件。 一、防火的基本方法 预防火灾发生的基本方法应从限制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入手,并避免它们相互作用。 (一)控制可燃物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可燃物的做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以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材建造房屋;降低可燃物质(通常指可燃气体、粉尘等)在空气中的浓度,如在车间或库房采取全面通风或局部排风,使可燃物不易积聚;将可燃物与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其他物品隔离保存,并防止“跑、冒、漏、滴”等。 (二)隔绝助燃物 对于一些易燃物品,可采取隔绝空气的方法来储存,如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存放等。在有的生产、施工环节,可以通过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的方式来隔绝助燃物,如水入电石式乙炔发生器在加料后,用惰性介质氮气吹扫,燃料容器在检修焊补(动火)前,用惰性介质置换等。 (三)控制引火源 在多数场合,可燃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存在不可避免,作为最常见助燃物的氧气也几乎无处不在,所以防火防爆技术的重点应是对引火源的控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类必要的热能源即可能成为导致火灾发生的引火源,故须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加以控制,既要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要设法避免引起火灾爆炸。对于几类常见引火源,通常的做法有禁止明火、控制温度、使用无火花和静电消除设备、接地避雷、设置火星熄灭装置等。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黄玉川煤矿 AA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 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措施编号:HYC-**-TF-2016 -01 -01 施工单位: XX队 编制日期:年月日

AA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审批表

XX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项目概述 1、作业地点:综采工作面 2、作业内容:采用均压通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止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到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 3、计划作业时间:预定施工时间为年月日--年月日。 二、重点措施摘要 1.现场管控重点:均压通风失败后工作面有害气体涌出,易造成工作面人员中毒、窒息或瓦斯事故。 2.重点管控措施: (1)机电部门加强均压设备、供电系统检查,杜绝无计划停风。 (2)通风队需每班检查1次均压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 (3)均压风门不得少于3道,并设专人看管,风门需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和语音报警装臵,风门之间需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电话。 (4)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自救器,当发生均压失败有害气体涌出时,佩戴自救器撤离。 (5)完善工作面及上隅角监控系统,当出现气体积聚升高或氧气低于18%时,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特成立 工作面均压防灭火作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 组员: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掘进矿长通风副总技术副总地质副总生产办主任安管办主任调度室主任 机电办主任综采*队队长通风组组长通风队队长 机电队队长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均压防灭火有关事宜,以保证安全生产。(二)各部门、成员职责 1、通风组管理责任 (1)全面负责对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计指导工作,协调各区队做好该综采工作面通风、防灭火工作,是该工作面防治有害气体、防灭火的主要职能部门。 (2)监督通风队日常工作,监督综采队、机电队日常对通风设施、均压风机的维护。 (3)接到有害气体或自然发火威胁信息时,及时汇报相关矿领导,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指导通风队、综采队采取应对措施。 (4)安排专人定期对采空区地表进行巡查,监督检查地表回填进度和质量。 2、调度室管理责任 (1)在井下存在危险并威胁到作业人员安全时果断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并指派相关专业人员解决险情。 (2)工作面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通知矿领导和相关部门,指挥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 (3)监测监控调度员负责重点监控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其回风路线的气体浓度,出现异常及时协调安排处理。 (4)当均压风机因故障、停电等原因无法正常供风时,立即

气体灭火设计方案详细案例

气体灭火设计方案详细案例 QQ空间发表日期:2013-10-08 14:45:58 浏览次数:2231 “我们经常会遇到做个《气体灭火设计方案》给到客户-业主、甲方、总包审核、沟通、商讨确认方案的可行性等,从而进入施工阶段”本文以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做个详细案例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商业大厦地下二层气体消防工程,首先明确建筑物本身的建筑特点和功能特点,了解该建筑地下二层的防火工程设计中其它专业的设施及对消防专业的设计要求,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对建筑物定性,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按照气体灭火设计规范,该楼层配电房、发电机房、油库不能应用水喷淋灭火系统,因此选用气体灭火系统方案,以确保消防灭火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地下二层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2、《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4、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及资料; 5、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图纸及资料。 二、设计原则 1、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按整体建筑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考虑。 2、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保护形式,用组合分配系统对各防护区进行保护。 设计灭火浓度:按保护对象定为9%。 系统额定增压压力:4.2Mpa(表压)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20℃。 三、系统设计: 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组合分配系统;系统设计技术参数及详细计算过程见《设计计算书》。 四、系统启动方式: 控制系统有以下三种启动方式: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手操电动)、紧急机械控制;在有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控制形式,在手动/自动控制故障时采用机械应急控制方式。 1、自动控制方式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编号:SY-AQ-0134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fire fighting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 一、冷却 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即会燃烧或持续燃烧。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燃烧即会停止。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用水扑火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很高的汽化潜热,冷却性能很好。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的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致使火焰熄灭、火势控制、火灾终止。水喷雾灭火系统(详见第三篇第四章)的水雾,其水滴直径细小,比表面积大,和空气接触范围大,极易吸收热气流的热量,也能很快地降低温度,效果更为明显。

二、隔离 在燃烧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烧的主要因素。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再如,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在灭火时,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管道上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输送,同时也打开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通向安全区域的阀门,使已经燃烧或即将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三、窒息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实施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项目概述 1、作业地点:综采工作面 2、作业内容:采用均压通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止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到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 3、计划作业时间:预定施工时间为年月日 --年月日。 二、重点措施摘要 1.现场管控重点:均压通风失败后工作面有害气体涌出,易造成工作面人员中毒、窒息或瓦斯事故。 2.重点管控措施:机电部门加强均压设备、供电系统检查,杜绝无计划停风。通风队需每班检查 1 次均压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均压风门不得少于3 道,并设专人看管,风门需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和语音报警装置,风门之间需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电话。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自救器,当发生均压失败有害气体涌出时,佩戴自救器撤离。完善工作面及上隅角监控系统,当出现气体积聚升高或氧气低于18%时,撤出人员、查明 原因、进行处理。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特成立工作面均压防灭火作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 组员: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掘进矿长通风副总技术副总 地质副总生产办主任安管办主任调度室主任 机电办主任综采* 队队长通风组组长通风队队长 机电队队长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均压防灭火有关事宜,以保证安全生产。 (二)各部门、成员职责1、通风组管理责任(1)全面负责对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计指导工作,协调各区队做好该综采工作面通风、防灭火工作,是该工作面防治有害气体、防灭火的主要职能部门。 (2)监督通风队日常工作,监督综采队、机电队日常对通风设施、均压风机的维护。 (3)接到有害气体或自然发火威胁信息时,及时汇报相关矿领导,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指导通风队、综采队采取应对措施。

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矿井均压防灭火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初主要用加速封闭火区内火灾的熄灭,并获得成功。到60年代,世界一些采煤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开始采用这一技术。我国最早淮南、辽源、开滦等矿区试用这一防灭火技术,后来在徐州、新、抚顺、平庄、六枝、芙蓉、大同、鹤岗、义马等矿区逐渐推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是1984年我国技术人员和波兰专家合在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煤矿用均压技术扑灭了煤峪口矿井下面积自燃火灾。经过5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均压灭火理论与技术日趋丰富和完善。 煤矿火灾的形成,不论是煤的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还是外部火源引起的外因火灾,首先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的存在和供给氧气,因此,为了控制火势或为了使火区尽快熄灭,就必须设法减少或防止空气流入火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去是完全依赖于提高密闭墙的质量,但是总是不可避免的有或多或少的空气由密闭墙及其四周煤壁裂隙中漏入火区。 空气的流动,是由压力高出流向压力低处。井下空气流动,是由于扇风机的风压和自然风压的作用,造成井下任何两点间的压力不相等,则空气由压力高的点流向压力低的点。 如图所示的通风系统中,两支并联风路中有一支为火区,3点压力比4点高,3、4之间有一个压力差△P,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个压力差,所以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向火区漏风。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使3点的压力降低(或提高4点的压力),从而使得3和4两点间压力趋于均衡(均压的概念即由此而来),则消除了3、4两点间的压力差△P,为此,则杜绝了向火区漏风,由于杜绝了向火区供给空气,火区即自行熄灭,这就是“均压”防灭火的原理与其实质。从原理上说,均压既能防火,也能灭火。 均压防灭火技术原理简单、不需要探明火源的具体位置,对生产人员无害,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另外它不受水、土、氮源的限制,仅是"以风治火"。例如:放顶煤开采技术是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开采方法,由于放顶煤开采中冒落高,采空区漏风量大,漏风范围广,而且遗煤多,自燃非常严重。注氮、注浆、喷洒阻化剂等防灭火措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采空区自燃火源不清楚,要求注氮等措施的连续性作业,不但成本高,而且范围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到达采空区深部自燃区域。而均压技术则克服了以上不利因素,在防治放顶煤工作面自燃火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均压防灭火技术大体可分为下述两类:开区均压:在生产工作面建立均压系统,以减少向其后部采空区漏风,抑制煤的自燃,防止CO等有害气体超限或向工作面涌出,从而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称之为开区均压技术。用于开区的均压可以抑制工作面后部采空区遗煤的自燃,同时又将均压概念用于指导调整风流方向,以消除火灾气体的威胁。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1、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国家标准CB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国家现行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则等。 2、设计条件 1 )保护对象(用于按照有关规范选定灭火设计浓度C1); 2)防护区的尺寸(用于计算防护区的净容积V); 3)防护区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用于计算七氟丙烷灭火剂的蒸汽比容S); 4)防护区所处的海拔高度(选定海拔高度修正系数K)。 3、设计过程 1 )提出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2)根据保护对象确定灭火浓度; 3)计算防护区净容积; 4)计算灭火剂设计用量; 5)确定装置灭火喷放时间; 6)选定灭火剂储瓶规格及数量; 7)选定装置的型号及数量; 8)计算灭火剂存储用量及储瓶的充装率;

9)计算防护区泄压口面积。 4、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上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 合为 一个防护区 2) 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卅,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用。 3) 防护区应实行完全的防火分隔。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 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当防护区的相邻区域设有水喷淋或其他灭火系统 时,其隔墙或外墙上的门窗的耐火极限可低于0.25h,但不应低于 0.25\h当吊顶上和工作层划为同一防护区时,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做要求。 4)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 5) 防护区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并安装自动闭门器,以保证在气体喷放时 能够处于关闭状态。但亦应保证用于疏散的门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从防护区内部打 开。 6) 防护区内影响气体灭火效果的各种设备都应能保证在喷放气体前联动停止或关闭,除泄压 口外的开口应自动关闭。 7)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8)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 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置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和气体释放指示灯。 10)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 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风换气的次数按照不少于每小时5次考虑。有可开启外窗的防护区,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方法进行通风换 气。

16-浅埋藏煤层火区下开采均压防灭火技术研究

浅埋藏煤层火区下开采均压防灭火技术研究 郑忠亚 1,2,3 ,桑聪 1,2,3 ,姚海飞1,2,3,吴海军1,2,3,徐长富1,2,3,刘彦青1, 2,3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北京100013; 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13; 3.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13) [摘要]为了解决元宝湾煤矿浅埋藏煤层火区下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和回 风隅角低氧问题,提出了风机-风窗联合均压防灭火技术,测定6105工作面在额定风量1200m 3 /min 时的通风阻力约194 202Pa ,采用2组4台2?45kW 局部通风机(两用两备)向工作面供风,通过减小调节风窗面积来提高工作面压力。结果表明:6105工作面均压防灭火系统启动后,工作面风量为1220m 3/min 时,通过风窗调节,地表至6105工作面的通风阻力降为0Pa ,处于平衡状态,回风隅角CH 4,CO 气体浓度均为0,O 2和CO 2气体均维持在安全浓度范围之内,证明均压系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浅埋藏煤层;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工作面低氧;风机-风窗联合均压防灭火技术; 采空区自然发火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25(2018)01-0073-05Study of Voltage Sharing Fire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under Fire Area Mining in Shallow ZHENG Zhong-ya 1,2,3,SANG Cong 1,2,3,YAO Hai-fei 1,2,3,WU Hai-jun 1,2,3,XU Chang-fu 1,2,3,LIU Yan-qing 1, 2,3 (1.Mine Safety Technology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 2.Coal Resource High Efficient Mining &Clean Utiliz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 3.Beijing Coal Mine Safe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gob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azardous gas emission and hypoxia in return airway corner ,which mining under fire area in shallow of Yuanbaowan coal mine ,and then ventilator-windscreen unite voltage sharing fire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technology was put forward ,ventilation resistance was about 194 202Pa of 6105working face as nominal air delivery was 1200m 3/min ,so two groups four local fans were used to ventilation to working face ,working face pressure was improved according decreased adjust wind screen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oltage sharing fire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system booting in 6105working face ,when working face air volume was 1220m 3/min ,ventilation resistance from surface to 6105working face decreased to 0MPa by adjusting wind screen ,it was in equilibrium state ,CH 4,CO density in air return corner all was 0,O 2and CO 2were all within safety density scope ,it proved the results was good. Key words :coal seam in shallow ;hazardous gas emission ,hypoxia in working face ;ventilator-windscreen unite voltage sharing fire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gob spontaneous combustion [收稿日期]2017-11-14 [DOI ]10.13532/https://www.360docs.net/doc/e27461651.html,11-3677/td.2018.01.018[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R70900);煤科院基础基金:矿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14JC06);集团青年 基金项目:多元硫化物对煤自然发火规律影响研究(2016QN002) [作者简介]郑忠亚(1986-),男,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国家安全评价师,从事煤矿通风防灭火等矿山安全研究工作。[引用格式]郑忠亚,桑聪,姚海飞,等.浅埋藏煤层火区下开采均压防灭火技术研究[J ].煤矿开采,2018,23(1):73-77. 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元宝湾矿设计 生产能力0.9Mt /a ,主要可采煤层3号、4号、6号、9号、11号。其中大部分3号和4号煤层被以房柱(或巷采)方式进行破坏性开采,形成大量老空区。4号煤层埋深约140 145m ,6号煤层埋深约167 171m 。井田东南部的4号煤层406采区 出现火区,面积约25480m 2 。2014年矿方曾对火区进行探测和治理,钻孔内温度最高达1040?,CO 浓度最高达4570?10-6 。2017年,再次对火区进行监测和治理,通过对施工的70个见采空区钻孔进 行观测,钻孔最高温度516?,温度大于50?的钻孔共有58个。由于4号煤层小窑采空区及废弃巷道相互串通,煤自燃产生的CO 等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扩散,威胁矿井工作面生产。 元宝湾煤矿正在生产工作面为6号煤层6105综采面,工作面倾斜长度932m ,回采长度876m ,走向宽度240m ,煤层倾角平均4?,煤层厚度平均3.5m ,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采用“U ”型抽出式负压通风方式。6105工作面切眼与406火区水平距离约100m ,6号与4号煤层层间距 3 7第23卷第1期(总第140期) 2018年2月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l.23No.1(Series No.140) February 2018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技术要求0709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一、管道支、吊架安装 1、支、吊架使用材料的规格 2、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支、吊架之间最大间距 3、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 mm。 4、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 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1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1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 5、管道支、吊架应做防腐处理,两遍防锈漆,钻孔应采用台钻。 二、管道的安装 1、套麻/生胶带/或加树脂胶时应注意内口2~3扣位置应空丝,不能加胶带,不能露树脂胶。

2、紧固时应满扣,最低不少于6扣,填充料不能挤入管道内。 3、将预制加工好的管道按草图顺序在地面组装一部分,长度以便于吊装为宜。起吊后轻落在支吊架上,再依次进行连接,最后采用U型卡将管道固定。安装完毕后还应拨正调直,从管端上看过去,整根管道应在一条水平线上,局部管段不应有“下垂”或“拱起”现象。 4、安装顺序:在综合吊架下,尤其是通道位置安装时,应先装靠墙一侧的管道,一组管道安装完应打压,合格后,再依次进行内侧管道安装,打压合格后,再次进行内侧管道安装。 5、集流管安装 1)把集流管设置在支架上面,将固定螺栓临时拧紧,连接口垂直向下,将高压软管安装后使其扭曲度不产生附加应力,把所定的方向调整到符合要求后,固定拧紧即可。 2)集流管安装前应清洗内腔并封闭进出口。 3)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4)集流管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 5)集流管工作压力不小于12 MPa。 6、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安装 1)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时采用螺纹连接。管材宜采用机械切割;螺纹不得有缺纹、断纹等现象;螺纹连接的密封材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入管道内;安装后的螺纹根部应有2~3条外露螺纹;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2) 公称直径大于80mm时采用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外边缘宜接近螺栓,不得放双垫或偏垫。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凸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1/2且保有不少于2条外露螺纹。 3)已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防腐层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7、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套管公称直径比管道公称直径至少应大2级,穿墙套管长度应与墙厚相等,穿楼板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50 mm。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