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魅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 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12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 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民居保护关注的增加,历史名城、历史街区以及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文结合苏州历史古城保护和当地历史文化,以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来探讨一下历史建筑保护的问题。 关键字: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 曾有不计其数的学者及有识之士呼吁要保护苏州这座古城。然而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历史遗存在我们眼前轰然倒塌、悄然消失了。以至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功夫,千年古城就完全改变了模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多少人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寻寻觅觅,却再也找不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里。即便是住在当地的苏州人,只要一不留心,便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回忆。 只要社会在发展,城市就要建设,而建设自然就会有拆迁。英国建筑学家迪克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总是既有新建筑又有旧建筑,而如果全是某一时期的建筑,只能说明这个街区已经停止了生命。”但是在古建筑进行拆迁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拆,什么东西我们不可以拆。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它拥有多少很古老的建筑,而在于它还存在着多少可以追溯古老历史的东西。但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不过好在最近这几年情况有了改变,随着山塘街、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美好的前景。接下来,让我来介绍一下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保护成果。 平江路,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全长近两公里。南连干将路,西邻临顿路,东近护城河,北连拙政园,与观前街垂直距离不足300米。宋元时代苏州又名平江,所以以“平江”冠名。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据说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所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一条石板路贯通南北,路上商铺很少,颇有几分拙政园的俊秀淡雅。平江路附近荟萃了很多文化遗迹,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和藕园,有假山冠绝天下的狮子林,有太平天国忠王府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晋会馆,还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老宅。 在我看来,苏州平江路的改造是成功与失败参半的。 首先,她尽力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细节,使得历史文脉得以很好地传承。在平江路保护者得眼里,老的、旧的才是最有韵味的,除了非拆不可的危房才尽量按照原有样式重造。修缮的房屋努力做到修旧如旧,苏州古建筑的维修人员精心呵护下,原有的老宅大多保留下来了。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 三、指导思想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保护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五、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2、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3、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六、保护体系 规划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 《规划》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几个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七、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目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 2、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 两环:城环、街环 三线: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 九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 多点: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八、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 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2、整体特色引导 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3、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 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镇木渎;保护姑苏区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定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保护的决定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苏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1.21 【实施日期】2016.01.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定 (2016年1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会议认为,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和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城,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在苏州设立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呼唤,也是回应群众呼声、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必然要求。为此,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建城以来,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其古城城址、规模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动和改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持完好。在建筑风貌上,始终保持传统建筑形制、风格与纹理,保持了“黑、白、灰”,“素、淡、雅”色彩基调。2500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风貌犹存,文脉肌理延续不断。今天,这座人口众多的活态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长三角地区最繁荣、最活跃的经济文化集聚地之一,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和珍贵,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瑰宝。1986年和2000年,国务院两度批复苏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正确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并明确了保护原则、基本框架和保护手段。 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古城保护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实施全面抢救和保护;合理配置资源,搬迁部分工厂、机关、医院和学校等,松动古城人口和交通压力;相继实施了街坊“解危安居”保护与更新工程、环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 (一)景区概况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护城河、西临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园林1座—耦园,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苏州评弹博物馆,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古城历史街区的代表获得2005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被国家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平江路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游览时间1.5小时。 (二)景点详细介绍 [景观石处] 请大家看我的右手边,这上面镶有两块中英文奖牌。它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当年唯一一个获奖的历史街区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曾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做出这样的评价:“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碑亭] 大家现在看到这座碑亭是我们在2007年为迎接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曁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而建造的,采用具有江南地域风格的建筑造型,内有我国最早的一副城市规划图《平江图》的复制品。 《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苏州郡守李寿朋所制,因年代太久,图碑模糊,于民国六年(1917)再次深刻,现存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文庙)。图碑高277厘米,宽142厘米。该图刻绘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详绘城墙、护城河、吴县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楼塔、桥梁等各种建筑物,其中桥梁多达305座,庙宇、殿堂250余处。该图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请大家看图上这块区域(指向平江历史街区区域),这块区域就是近千年前平江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格局,等下我们可在碑的背面看到现状图。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平江历史街区现状图,平江历史街区虽和苏州古城一样经历了千年沧桑,但仍然保持了旧时的面貌。将其现状和《平江图》对照后,可以清晰地看出,区域内街巷、河道的分布和《平江图》的标示大体上是一致的。宋代平江城这张精妙绝伦的“双棋盘”,在这里留下了完整的一角:东有城墙残垣,勾勒出古城的一段轮廓线,纵向有护城河、平江河,横向有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组成“二纵四横”的河网。小河两岸,视线所及都是高低错落的旧宅老屋,让人看到数百年来苏州人生活环境的原貌。 2002年为迎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以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领衔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为指导,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修旧如旧、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工程,加快完善停车场、接待中心等交通组织体系,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思婆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意象

苏州意象 4102090103 郝瑞凯 【摘 要】 在回顾苏州辉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解读苏 州的城市格局,并叙述苏州这座城市的变迁及城市规划的作为和追求。 【关键词】 人间天堂 城市意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 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 山林写意,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石,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 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苏园六记》 1 人间天堂 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中国有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此语道出了古时苏州的繁华,也表达了人 们对苏杭两地的向往。尽管江南名郡遍布, 但苏杭显得更得世人垂青,稳居头牌。《双 调蟾宫曲·咏西湖》中写道“西湖烟水茫茫, 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 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1.2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苏州有秀美的山水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曾经一直延续着天 地人和的栖居方式。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人民富足,在历史上被誉为人间天堂。 在城市规划方面它延续了2500年的建城史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建城典范,《 平江图》 图1 水上人家(吴冠中)

所记录的苏州古城“湖山环绕,天然清旷” 的山水意境,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向人们展示了当年的天堂胜景。 公元前541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与现在苏州古城的位置、规模、格局基本一致,苏州可以堪称我国城建史上的活化石。 苏州西部山优水美,北东南侧是广阔的平原水网地区,农业发达,繁体字的“蘇”就是表意“鱼米之乡”。 经过千百年的孕育积淀历史的苏州可以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概括出九大特质: 1.2.1天下粮仓:历史上有“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天之美,无过于苏州”的说法,而“苏州熟,天下足”是天下粮仓的真实写照。 1.2.2工商之都:白居易曾经写道:“况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清朝鼎盛时期,《江南通志》记载:“今吴中赋人,几半九洲”由此可见,苏州经济之发达,工商之繁荣。 1.2.3人才辈出:清代苏州府苏出的状元占全国总数的1/5强,是浙江省(第二名)和山东省(第四名)之和。 1.2.4世间美景:天堂究竟是什么样?不得而知,想必集真善美于一身。苏州既然被誉为人间天堂,必是人间之至境了。 图2 大城平面图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xx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a.合适b.比较宽敞c.过窄d.不确定 8、你认为苏州古城的城墙与建筑需要怎么发展。 a、大规模重修复古,还原历史的面貌 b、小规模修补,不要使其破坏即可 c、不需要改变,任由其发展 d、大规模拆迁城墙和改变为现代建筑 二、简答题 谈谈你对苏州古城管理与保护的大体看法(100字左右) 第二篇: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重庆市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地区要再进行深化。 二、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

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三、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2、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水系、地貌遗迹等; 3、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4、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状况。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表述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 3)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包括古城功能的改善、用地布局的选择或调整、古城空间形态或视廊的保护等; 4)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各类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界线,保护和整治的措施要求。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 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

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工业企业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教育方面: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一、定量评估

二、定性评估 (一)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4-1城市的地域历史环境市域中能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古村镇,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自然景观,以及与古城有重要历史联系的区域环境要素。 4-2古城格局古城的选址特征,与周边山水自然环境关系延续的情况,古城的街巷肌理、传统格局、城墙城门,重要的公共建筑的遗存状况,古城在城市规划建设史中的典型性和影响力。 4-3历史风貌城市整体的风貌特色,及其对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 (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5-1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5-2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地文物古迹遗存具有相当的久远度与丰富性,或是在城市格局、建筑风貌、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较为典型或是独特的艺术表达,或是在城市的选址、建设、军事防卫、工程设施或工商业发展等方面体现了历史上重要的

技术工艺或科学理念。 5-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状态评估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产业经济等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新的发展是否保障了历史的延续性。 标准说明: (一)历史文化街区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公布。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是指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之内划定的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 (三)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以院落为单位计算数量。 (四)不得拆除建筑是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能够反映或衬托街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采用地方材料、地方工艺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包括仿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五)附表中的“2-2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是评估城市中全部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情况。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现状及对策

浅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是城市的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使城市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这一巨大推动力使城市发展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继承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等矛盾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越不过的一道坎,城市发展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可避免的压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一方面作为最具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苏州城作为的现代化城市的职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就针对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对策 一、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概况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4]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历史文化名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16]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经历25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苏州的城址基本未变,仍保留了“河街相邻,水陆平行”的特有风貌。颇负盛名的“园林之都”、“丝绸之府”、“工艺之市”,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蜚声海内外的吴文化以及质朴典雅的古建筑,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最早由子胥按照四方八卦的方位设计,由吴王阖闾支持筹建。众所周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历史,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址在原来的位置上一直没有变动过,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现在国务院有明文规定,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特别是在有古塔的旁边;历史文化名城道路拓宽以不影响旁边民居为主。保持苏州古色古香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所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道路窄窄,房屋矮矮!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呈现棋盘型,棋盘内街道河道交错,水网系统新罗密布,处处相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一方面作为最具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苏州城作为的现代化城市的职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意义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是城市的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使城市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这一巨大推动力使城市发展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继承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等矛盾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越不过的一道坎,城市发展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可避免的压力。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全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方针。至今,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和实践已进行了20多年。这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是苏州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最大的时期。每次掀起城市发展的高潮,苏州市委、市政府都同步认真思索,谨慎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而且这种认识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深化:苏州不仅是苏州人的苏州,也是中国的苏州、世界的苏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的情况更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更紧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任务更繁重。[3] 三、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现状中出现的问题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一、保护背景 1.1 区位背景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之一。 平江路街区与苏州古城的关系(参考资料1)平江路街区卫星图(goolg earth 截图) 1.2时代背景 平江历史街区可谓苏州古城的缩影, 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 到明代成熟的 河街格局。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 与宋《平江图》相一致。 不过,平江路虽古貌犹存,却和许多 城市旧区一样面临衰败。大多数房屋建 于清末民初,年久失修,蚁害水患,蛛网 式的线网密布,现代化生活设施缺失。另 外,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垃圾站和监狱 对整体风貌破坏严重。 平江路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二、保护规划与实践的效果与评价 平江路项目得到了世界级最高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是阮仪三教授的得意之作,他说:“历史街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利用,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仅留存了历史的特色和城市的记忆,也留住老百姓的感情。” 2009年国庆前夕,平江路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三、保护规划与实践 3.1 指导思想与理论 3.1.1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平江路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街区内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都是研究水乡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所以,“整旧如故”,延续平江路风貌、文脉自然而然的成为保护指导思想 图1、图2 :保护规划与实践后的平江路街区江南风貌(参考资料3) 风貌完全保护下来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历史街区的采用“人房分离”的做法,这样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变了。 “以存其真”就是要留住老百姓的感情,避免街区成为拍摄电影的“空城”。在人口结构上控制50 %的回迁率, 即50 %的邻里关系不变, 80 %的房屋不动或少动, 在住屋功能方面保持80 %的功能仍为居住功能, 保持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 适当开发旅游商业, 并合理布置, 不使商业活动破坏水乡宁静的生活, 保持了街区的居住功能。 :图3,4:平江路的生活气氛 (09年暑假自摄)图5,6:沿街商业店铺与旅馆(09年暑假自摄) 3.1.2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总体原则就是要将平江路街区实现永续发展。 一、保护与发展平衡 城市紫线的划定:保护范围太大、等级 太高则经济能力所不及, 保护质量就会下 降, 全保意味着什么也没保; 太小又会使 地段失去部分乃至全部的历史特征, 破坏 历史建筑的整体环境。 按照法定性(法律效应),客观性(第 一等级宜小不宜大),操作性(建设控制区 宜大不宜小)和从严性(重合区作为高等级 保护区)的原则划定。 图7: 规划紫线划定(参考资料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