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组策略实现软件发布与安装

用组策略实现软件发布与安装
用组策略实现软件发布与安装

用组策略实现软件发布与安装:

1.在ccc上建立一个共享文件夹,里面放一个文件.msi

2.建立一个组织单元为“计应1001班”,里面添加用户为自己的名字。自己使用的客户机

为windows XP。

3.右键单击“计应1001班”,“属性”,切换到“组策略”选项卡。

4.新建一个名为“Apache”的组策略。编辑“Apache”。出现“组策略编辑器”。

5.“用户配置”“软件设置”,右键点击“软件安装”“新建”“程序包”,出现打开对话框,

在文件名处输入网络路径\\文件服务器名\共享文件夹名\程序名,找到安装程序包,然后打开。

6. 打开“部署软件”窗口,选择“已发布”。单击“确定”。

思考:若这里选择“已指派”,会有什么区别呢?

7. 组策略部署完毕,如图所示,组策略已经从MSI文件中识别出了软件的版本。

8. 测试:组策略部署完毕,下面我们在客户机Windows xp上来测试一下。

(1)用自己之前注册的用户名登录Windows xp,如果之前已经登录的,需注销后重新登录,以使组策略生效。

(2)登录后打开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点击“添加新程序”,就可以看到有一个apache程序可供选择,点击“添加”就可以开始安装了。

软件发布版本说明模板

XXXXX项目发布版本说明模板

修订记录

目录 目录 (3) 发布版本说明:总体 (4) 1 引言 (4) 1.1 目的 (4) 1.2 背景 (4) 1.3 定义 (4) 1.4 参考资料 (4) 2 关于本发布版本 (4) 3 兼容性 (4) 4 安装 (4) 4.1 安装文件 (4) 4.2 安装步骤 (5) 5 升级 (5) 5.1 升级文件 (5) 5.2 升级步骤 (5) 6 新特性 (5) 7 修复问题列表 (5) 8 已知错误和局限性 (5) 8.1 一般说明 (5) 8.2 缺陷或错误 (5)

发布版本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1.1目的 编写发布版本说明文档的目的是要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此发布版的安装、新特性和主要变更。其中还记录了已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2背景 [说明: a 系统的中英文名称 b 本发布版本的版本号]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列出相关参考资料的信息,如 a 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 项目的其他技术文档 2关于本发布版本 [说明本发布版本的版本号,本发布版本具有的特征] 3兼容性 [在此列出已经测试过的软件、硬件或平台,同时还要说明对环境的要求] 4安装 4.1安装文件 [说明安装文件的构成]

4.2安装步骤 [一步一步说明本发布版本的安装方法] 5升级 5.1升级文件 [说明升级文件的构成] 5.2升级步骤 [一步一步说明从以前的发布版本如何升级到本发布版本] 6新特性 [逐条列出本发布版本的新特性] 1、…….. 2、…….. …………… 7修复问题列表 [逐条列出本发布版本的修复问题列表]] 8已知错误和局限性 8.1一般说明 [说明所有会影响整体功能的一般局限性] 8.2缺陷或错误 [逐条描述缺陷或错误,如果有解决方法,同时要给出解决方法] 1、…….. 2、…….. ……………

软件说明书模板

晶圆BPM 管理平台 软件说明书 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年5月 文件状态: 【 】草稿 【 】正式发布 【√】正在修改 项目名称 晶圆BPM 管理平台 文档名称 使用说明书 文件标识 当前版本 V1.0 作者 福忠 完成时间 2013-1-5 页数 密级 中

文档控制 修改记录 * 修改类型分为 A—Added M—Modified D—Deleted 审阅人

目录 1 概述 (4) 1.1背景 (4)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4) 1.3参考资料 (4) 2 系统综述 (4) 2.1系统功能简介 (4) 2.2系统结构 (4) 3 功能列表 (5) 3.1功能结构 (5) 3.2课程设置 (5) 3.3日程管理 (6) 3.4任务列表 (7) 3.5 笔记记录 (7) 3.6教师信息管理 (8)

1 概述 1.1背景 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工作效率,高效管理课程、任务、笔记、教师信息。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所有在校大学生。 1.3参考资料 参考 iphone 版课程安排软件inClass 。 2 系统综述 2.1系统功能简介 inClass 软件是基于android 2.2及以上操作系统,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款软件,旨在提高日常学习工作的效率。 inClass 帮助学习者高效管理当前学期的所有课程信息,每门课程的教师信息,及时记录课程笔记、 个性化任务提醒,是每一个高效学习者必备的日程管理软件。 2.2系统结构

3功能列表3.1功能结构 3.2课程设置 1. 查看课程列表 2. 编辑课程列表 系统功能结构

软件项目上线发布流程

布比项目上线部署发布流程 V1.0 2017/9/14

1、目的 规范公司项目和产品的上线流程,建立和完善产品的版本控制,保证软件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和产品 3、发布人员 开发环境由开发人员内部负责(包括维护和管理开发分支和git 代码库)测试环境由测试人员负责 预热环境由运维人员负责 正式环境由运维人员负责 *数据库操作均由DBA统一负责(或运维人员) 4、发布流程在已开发完毕的各系统正式部署生产环境前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上线前检查。 一、提交测试 a)开发人员在功能开发完毕后首先配置开发环境,并将系统部署至开发环境。在开发环境经过自测通过后提交测试代码,并开始撰写上线方案。 (上线方案须包括新增的外部应用程序安装,应用程序部署顺序及应用关 联性、是否关闭其他应用服务,数据库脚本,制定合理的上线时间,涉及 的服务影响范围以及上线失败的回滚步骤。)并提交相关技术负责人审 核,在审核过后邮件给相关测试人员。 b)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功能文档并制定测试方案,测试用例,特别注意临界点测试方案。 c)测试人员通过自动化部署平台根据提供的分支号依照上线方案

进行自动化部署,涉及数据库操作可提请DBA操作。 d)记录各种数据测试结果及测试问题,并交由相关开发人员进行二次迭代处 理,该点须交付测试结果报告。 e)内测完毕后交由相关业务及需求人员进行集成测试,并请测试人员记录测 试结果及问题,交由相关开发人员进行再次迭代。该点须交付测试方案测 试结果报告。 二、预热发布 a)测试人员在测试环境测试并跟踪修改bug 达到上线标准(没有A、 B级bug, C级bug达到要求)时。开始部署预热环境,测试人员对现有功 能在预热环境上进行验收测试(重新执行case )。紧 急Bug修改走补丁/hotfix 流程。不影响功能的bug留到下次版本解 决,确认达到上线标准。 b)如达到上线标准,测试人员发起邮件通知相关开发人员、产品人员,准备 正式上线发布流程。 三、正式上线 a) 在测试人员确认项目具备上线条件下,正式上线前,开发负责人须发起部 署大会,召集相关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产品人员、运维人员讨论此次部 署事项(介绍项目的相应负责人员,数据库脚本执行,部署顺序,应用程序关联,部署时间点,部署回滚方案,包括数据库回滚和应用程序回 滚) ,最后生成会议纪要并发送邮件。 b) 确认上线之后,测试人员邮件上线方案,数据库脚本,应用分支 号给运维人员及DBA DBA应提前执行数据库脚本,应用部署须 通过自动化部署平台进行部署,部署系统应在应用系统中记录当

软件发布管理流程规范模板

软件发布管理流程 规范 1

软件发布管理流程规范 编制: 审核: 日期: 版本: 编号: 密级: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修改历史 II

目录 1. 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发布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补丁发布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主版本发布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产品实施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VSS管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相关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1. 目标 软件的发布过程, 需要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否则, 各环节流转中容易发生相互等待、被动接应的局面。无形中, 不断增加了沟通成本, 扩大了软件的风险。且对后期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够完全预知、完全估量。 因此, 根据公司内部前期已有的习惯, 总结过去产品的发布经验, 分析统计结果后, 特制定本发布过程规范。预期达到如下目的: 1、减少交叉沟通。经过将发布过程流程化, 使每一个环节的执行者都非常清楚自己的产入产出, 受谁的影响, 将影响谁。当遇到困难时, 能明确的定位寻找到关键人物沟通解决。避免当需要获取一件事情的进展情况时, 需要广泛征询才能掌握的现象。减少交叉沟通成本。 2、提高工作预见性。流程一旦启动, 流程中的所有人员便被触动。各环节执行人能迅速在早期预算出自己的”参与时间”、”参与内容”、”参与工作量”, 主动提前做出安排、准备, 避开人力、时间等资源上的冲突。且一旦发现冲突, 便能马上”报警”, 报得越早, 越能提前应对, 减少损失。 3、提高可控性。软件发布就像道路交通。交通电台有了可靠的消息渠道( 取决于上述”1、减少交叉沟通”) , 便能随时掌握路面交通状况, 配合可预见的行车计划( 取决于上述”2、提高工作 4

2003系统域的组策略应用详解_

域网络构建教程(4)组策略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大概就是用兵的最高境界了吧!作为一个生于和平年代的网络管理人员,这辈子带兵是没戏了。不过在域环境的帮助下,这个决胜千里的最高境界努力一下倒是可以体会体会的。所借助的神兵利器就是——组策略。实际上组策略的设置工具在我们常用的 XP 系统上一直存在,通过在运行栏中输入 gpedit.msc 就可以启动本地计算机的组策略编辑器。截图如下: 马马虎虎的讲我们可以把组策略编辑器看作是微软提供的一个图形化的注册表编辑器,所见即所得一直都是微软的看家本领啊。有了域环境之后,通过使用相关管理工具在域控制器上设置组策略就可以实现对所有加入域中的用户和计算机的管理与控制。在实际使用中,我感觉这种管理与控制几乎覆盖了使用中的方方面面,反正现在我只要在域控制器上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让全校的网络环境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让所有人都无法使用计算机。理论上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有兴趣的可以在看完本文后自己实践一下(后果自负 哈)。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按前文所讲我们已经具备了使用组策略统一管控用户和计算机的域环境。现在在域控制器上打开组策略编辑器,注意这里不能使用gpedit.msc(那是编辑本机策略的),而要打开“开始——程序——管理工具——Active Directory 用户和计算机”。 截图如下: 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你的域名,并在其上右击选择属性,然后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选择组

策略。现在你就会看到默认域策略——Default Domain Policy,截图如下: 单击编辑按钮就可以打开组策略编辑器。更改其中的选项就会对所有加入域中的用户和计算机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计算机启动以及用户登录时都会查询域控制器并使用这里的组策略设置。不过建议大家一般不要改动默认域策略——Default Domain Policy,这样便于我们随时恢复到系统默认的设置。呵呵,留条出迷宫的路,是所有操作前的必修课。 默认的不让动,那我们怎么编辑组策略呢?答案就是通过组织单位上次我们在建立用户和计算机时就已经新建了两个组织单位——全部用户和全部计算机,注意组织单位将是一个我们经常使用的划分方式,组策略可以按层次模式很好的在其上运行,这样也便于对今后一定会日趋复杂的组策略进行有效的管理。注意这里我提到了层次模式,组策略是可以按层次逐级继承的。这不但可以使策略设置简洁明了,出了问题还便于排查错误。为了演示这种层次模式,我新建一个名为“用户和计算机”的组织单位,并将原来的两个组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软件产品版本发布(模板)

软件产品 版本命名与发布 文档编号PI_P0003 版本号V1.0 分册名称软件产品版本命名与发布第1册/共册 总页数正文附录无编制审批生效日期 XXXXXXX公司

软件产品版本命名与发布 修改记录 变更控制 版本号 更改条款及内容更改人审批人更改日期报告编号 V1.0 初稿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角色与职责 (2) 4.版本命名 (2) 4.1.对外发布版本命名规则 (2) 4.2.命名案例与解释 (3) 4.3.部分客户及公司名称对应缩写 (3) 4.4.产品版本号的升级演变 (3) 5.版本发布 (4) 5.1.发布申请 (4) 5.2.发布审批 (4) 5.3.发布记录 (4) 5.4.发布平台 (4) 6.流程图 (5) 7.附录 (5)

1.目的 规范公司软件产品对外发布版本的命名规则及明确发布规程,便于公司内部区分识别与追踪。 2.适用范围 公司软件产品对外发布版本均适用。 3.角色与职责 角色主要职责 项目经理版本打版,版本命名及对外发布申请 测试工程师版本测试、对外发布 QA 版本发布记录 质量部经理版本发布审批 4.版本命名 4.1.对外发布版本命名规则 项目名称-客户简称-版本类型-版本号

4.2.命名案例与解释 案例解释 4.3.部分客户及公司名称对应缩写 客户及公司名称对应缩写简称 4.4.产品版本号的升级演变 下图简要说明产品版本号的变化情况: 产品版本号由1.0.0 开始, X1取值范围1-9,X2、X3取值0-99。 X1:主要用于区分项目的期数,如一期为1,二期为2; X2:在项目一级模块出现重大改变或框架调整时,打版时该段数字递增;当X2数字升级时,X3数字归零; X3:每次打版正常的数字递增,当数字达到99时,下次打版X2自动升级一位,X3归零。

软件发布版本说明模板

XX_ReleaseNotes发布版本说明模板

Revision record修订记录

Distribution List 分发记录

目录 历史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1)

发布版本说明:总体 (6) 1 引言 (6) 1.1 声明 (6) 1.2 目的 (6) 1.3 背景 (6) 1.4 定义 (6) 1.5 参考资料 (7) 2 关于本发布版本 (7) 3 兼容性 (7) 4 安装 (7) 4.1 安装文件 (7) 4.2 安装步骤 (8) 5 升级 (8) 5.1 升级文件 (8) 5.2 升级步骤 (8) 6 新特性 (8) 7 已知错误和局限性 (8) 7.1 一般说明 (8) 7.2 缺陷或错误 (8)

发布版本说明:总体 1引言 1.1声明 XXX有限公司不对此文档中的任何内容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而且不对特定目的的适销性及适用性或者任何间接、特殊或连带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2001,XXX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XXX有限公司”和XXX有限公司的产品名是XXX有限公司的商标。在引用其他公司及其产品时将使用这些公司各自拥有的商标,这种使用的目的仅限于引用。 1.2目的 编写发布版本说明文档的目的是要说明<项目名称>此发布版的安装、新特性和主要变更。其中还记录了已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3背景 [说明: a 系统的中英文名称 b 本发布版本的版本号] 1.4定义 [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业术语、缩略表示及其他们的含义]

HP打印机安装说明

注意事项 在安装一体机的驱动程序之前,不能将一体机用USB 连接线连接到电脑,否则很容易造成驱动程序安装失败、报错或者功能缺失等问题。 返回页首 安装方法 1.双击下载的自解压文件包,这时安装文件会自动开始解压缩。 2.自动解压后,系统将弹出“HP All-In-One Series”窗口,点击“安装”按钮。如图 1 安装所示: 图1: 安装 3.在“欢迎使用HP All-In-One Series 安装向导”窗口中,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 2 欢迎使用HP All-In-One Series 安装向导所示: 图2: 欢迎使用HP All-In-One Series 安装向导

4.在“请不要阻止HP 安装向导进程”窗口中,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3 请不要阻 止HP 安装向导进程所示: 图3: 请不要阻止HP 安装向导进程

5.在“检查推荐的安装更新(可选)”窗口中,选中“否,我要自己执行此操作”选项, 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 否,我要自己执行此操作所示: 图4: 否,我要自己执行此操作 6.系统正在安装驱动程序。如图5 正在安装All-In-One Series 所示: 图5: 正在安装All-In-One Series

7.在“安装选项”窗口中,选中“推荐”选项,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6 推荐所示: 图6: 推荐 8.在弹出的“许可协议”窗口中,点击“我同意”按钮。如图7 我同意所示:

图7: 我同意 9.在“感谢您购买其他HP 产品”窗口中,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8 感谢您购买其 他HP 产品所示: 图8: 感谢您购买其他HP 产品

使用域组策略及脚本统一配置防火墙

使用域组策略/脚本统一配置防火墙 目前企业内网多为域环境,部分企业应用例如入侵检测等需要客户端统一开放某一端口比如Ping,如果企业环境较大,客户端数千个逐个设置将是浪费工作效率且不灵活的方案;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域策略来统一设置; 统一配置可以通过域策略中自带的防火墙模板来设置,也可以通过使用bat脚本来配置,下面即分别演示配置方法; 1 域组策略统一配置防火墙 使用域管理员登录域控制器,打开“管理工具>组策略管理”; 在目标组织单位右击,新建GPO; 1.1 禁用客户端防火墙 1.1.1 域策略配置 右击目标OU的GPO,选择编辑GPO,选择“计算机配置>策略>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系统服务”;

选择Windows Firewall/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ICS)俩项服务,并禁用该俩项服务; 结果如下; 1.1.2 查看客户端结果 重启XP客户端查看结果

重启Win7客户端查看结果 1.2 开放客户端防火墙端口 (注:首先将上面组策略中的系统服务设置还原在进行下一步的配置) 1.2.1 域策略配置 右击目标GPO选择编辑,选择“计算机配置>策略>管理模板>网络>网络连接>Windows防火墙”,下面的子集即为客户端防火墙配置项目,此处主要包含俩个子集“域配置文件”和“标准配置文件”两个策略子集,其中,域配置文件主要在包含域DC的网络中应用,也就是主机连接到企业网络时使用;标准配置文件则是用于在非域网络中应用;

组策略设置描述 Windows 防火墙: 保护所有网络连接 用于指定所有网络连接都已启用Windows 防火墙。 Windows 防火墙: 不允许例外 用于指定所有未经请求的传入通信将被丢弃,包括已添加到例外列表的通信。 Windows 防火墙: 定义程序例外 用于通过应用程序文件名定义已添加到例外列表的通信。 Windows 防火墙: 允许本地程序例外 用于启用程序例外的本地配置。 Windows 防火墙: 允许远程管理例外 用于启用远程过程调用(RPC) 和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它们对于很多使用诸如Microsoft 管理控制台(MMC) 和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WMI) 等工具执行的远程管理任务是必需的。

域组策略应用详解

Win2003域之组策略应用 目前大部分的公司都去购买MS的OS产品,刚推出不久的VISTA,以及即将面视的WINDOWS SERVER 2008,大家都已习惯了WINS的操作界面,不过在企业当中看中的是MS的AD的应用,而在AD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组策略",利用组策略管理域中的计算机和用户工作环境,实现软件分发等一系列功能,快速便捷的帮助管理员完成烦琐的工作. 但要了解组策略的使用,不是了解它的具体有哪些选项,而是要掌握它的应用规则! 那么我们开始学习组策略吧: 1.理解组策略作用: 组策略又称Group Policy 组策略可以管理计算机和用户 组策略可以管理用户的工作环境、登录注销时执行的脚本、文件夹重定向、软件安装等 使用组策略可以: a)对域设置组策略影响整个域的工作环境,对OU设置组策略影响本OU下的工作环境 b)降低布置用户和计算机环境的总费用 因为只须设置一次,相应的用户或计算机即可全部使用规定的设置 减少用户不正确配置环境的可能性 c)推行公司使用计算机规范 桌面环境规范 安全策略 总结: a)集中化管理 b)管理用户环境 c)降低管理用户的开销 d)强制执行企业策略 总之组策略给企业和管理员带了高效率,地成本.原来做同样的工作需要10个管理员要忙10天都不能完成的事情,如果使用组策略1个管理员在一天的工作日就把事情全搞定,而且还有时间做下来喝咖啡.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而事实得到了证明,但那你需要掌握组策略的应用规则.

2.组策略的结构 组策略的具体设置数据保存在GPO中 创建完AD后系统默认的2个GPO:默认域策略和默认域控制器策略 GPO所链接的对象:S(站点)D(域)OU(组织单位),当然也可以应用在"本地" GPO控制的对象:SDOU中的计算机和用户 GPO的组件存储在2个位置: GPC(组策略容器)与GPT(组策略模板) GPC:GPC是包含GPO属性和版本信息的活动目录对象 GPT:GPT在域控制器的共享系统卷(SYSVOL)中,是一种文件夹层次结构

版本发布说明模板

<**系统>版本发布说明 部门: 撰写: 文档编号:

声明 本文件所有权和解释权归广东移动所有,未经广东移动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公开。 修订历史记录 (A- 正式审批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术语 (4) 1.3参考资料 (4) 2版本描述 (5) 2.1版本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发布时间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版本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4版本接口人 . (6) 5关联系统 (7) 6版本说明 (8) 7历史遗留问题及规避措施 (9) 8其他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发布记录V7.11

Phother DSA Digital System V7.11 发布记录

发布证明 我保证在此描述的软件版本即将发布,此文档准确地介绍了该版本。我进一步保证该软件的设计历史文件已经被实际审查,为最新版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2006-8-8____ [] 管理许可 日期: 2006-8-8

目录 管理许可 (2) 1.前言 (4) 1.1概要 (4) 1.2版本发布组件 (5) 1.3历史 (5) 2.版本发布内容 (6) 2.1新特征和要求 (6) 2.2特征设置状态和完备性 (7) 2.3重大的界面和使用的改变 (8) 2.3.1界面的变化 (8) 2.3.2使用的变化 (8) 2.3.3配置的变化 (8) 2.3.4编译符 (8) 2.4局限性 (8) 2.5已改正的缺陷 (8) 2.6存在的问题 (9) 3.防范警告 (9) 4.使用说明 (9) 5.操作环境和兼容性 (9) 5.1硬件环境 (9) 5.2软件环境 (9) 6.软件安装 (10) 7.测试报告 (10) 8.相关工作产品描述 (10)

1. 前言 1.1 概要 这份发布文档描述了Phother DSA Digital System的V7.11[中葡西法德]版本。Phother DSA Digital System V 7.11 [中葡西法德]版 1)、图像旋转或者镜像后发送到胶片打印。 2)、DCM文件写入时增加了“科室”一项。 1.2 版本发布组件 该版本由以前发布的版本软件组成描述如下: 1.3 历史

管理员操作手册-AD域控及组策略管理_51CTO下载

AD域控及组策略管理 目录一、Active Directory(AD)活动目录简介2 1、工作组与域的区别 (2) 2、公司采用域管理的好处 (2) 3、Active Directory(AD)活动目录的功能 (4) 二、AD域控(DC)基本操作 (4) 1、登陆AD域控 (4) 2、新建组织单位(OU) (6) 3、新建用户 (8) 4、调整用户 (9) 5、调整计算机 (12) 三、AD域控常用命令 (13) 1、创建组织单位:(dsadd) (13) 2、创建域用户帐户(dsadd) (13) 3、创建计算机帐户(dsadd) (13) 4、创建联系人(dsadd) (14) 5、修改活动目录对象(dsmod) (14) 6、其他命令(dsquery、dsmove、dsrm) (15) 四、组策略管理 (17) 1、打开组策略管理器 (17) 2、受信任的根证书办法机构组策略设置 (18) 3、IE安全及隐私组策略设置 (23) 4、注册表项推送 (28) 五、设置DNS转发 (31)

一、Active Directory(AD)活动目录简介 1、工作组与域的区别 域管理与工作组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 1)、工作组网实现的是分散的管理模式,每一台计算机都是独自自主的,用户账户和权限信息保存在本机中,同时借助工作组来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权限设置由每台计算机控制。在网上邻居中能够看到的工作组机的列表叫浏览列表是通过广播查询浏览主控服务器,由浏览主控服务器提供的。而域网实现的是主/从管理模式,通过一台域控制器来集中管理域内用户帐号和权限,帐号信息保存在域控制器内,共享信息分散在每台计算机中,但是访问权限由控制器统一管理。这就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2)、在“域”模式下,资源的访问有较严格的管理,至少有一台服务器负责每一台联入网络的电脑和用户的验证工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门卫一样,称为“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简写为DC)”。 3)、域控制器中包含了由这个域的账户、密码、属于这个域的计算机等信息构成的数据库。当电脑联入网络时,域控制器首先要鉴别这台电脑是否是属于这个域的,用户使用的登录账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以上信息有一样不正确,那么域控制器就会拒绝这个用户从这台电脑登录。不能登录,用户就不能访问服务器上有权限保护的资源,他只能以对等网用户的方式访问Windows共享出来的资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网络上的资源。而工作组只是进行本地电脑的信息与安全的认证。 2、公司采用域管理的好处 1)、方便管理,权限管理比较集中,管理人员可以较好的管理计算机资源。 2)、安全性高,有利于企业的一些保密资料的管理,比如一个文件只能让某一个人看,或者指定人员可以看,但不可以删/改/移等。 3)、方便对用户操作进行权限设置,可以分发,指派软件等,实现网络内的软件一起安装。 4)、很多服务必须建立在域环境中,对管理员来说有好处:统一管理,方便在MS 软件方面集成,如ISA EXCHANGE(邮件服务器)、ISA SERVER(上网的各种设置与管理)等。

软件发布版本计划说明

软件发布版本计划说明 版本号(version number) 版本号是版本的标识号。 每一个操作系统(或广义的讲,每一个软件)都有一个版本号。 版本号能使用户了解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否为最新的版本以及它所提供的功能与设施。 每一个版本号可以分为主版本号与次版本号两部分。 例如:DOS4.0,主版本号是4,次版本号是0。 版本控制比较普遍的 3 种命名格式 : 一、 GNU 风格的版本号命名格式 : 主版本号 . 子版本号 [. 修正版本号 [. 编译版本号 ]] 英文对照 : Major_Version_Number.Minor_Version_Number[.Revision _Number[.Build_Number]] 示例 : 1.2.1, 2.0, 5.0.0 build-13124 二、 Windows 风格的版本号命名格式 : 主版本号 . 子版本号 [ 修正版本号 [. 编译版本 号 ]] 英文对照 :

Major_Version_Number.Minor_Version_Number[Revision_ Number[.Build_Number]] 示例: 1.21, 2.0 三、.Net Framework 风格的版本号命名格式: 主版本号.子版本号[.编译版本号[.修正版本号]] 英文对照: Major_Version_Number.Minor_Version_Number[.Build_Nu mber[.Revision_Number]] 版本号由二至四个部分组成: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内部版本号和修订号。主版本号和次版本号是必选的;内部版本号和修订号是可选的,但是如果定义了修订号部分,则内部版本号就是必选的。所有定义的部分都必须是大于或等于 0 的整数。 应根据下面的约定使用这些部分: Major :具有相同名称但不同主版本号的程序集不可互换。例如,这适用于对产品的大量重写,这些重写使得无法实现向后兼容性。 Minor :如果两个程序集的名称和主版本号相同,而次版本号不同,这指示显著增强,但照顾到了向后兼容性。例如,这适用于产品的修正版或完全向后兼容的新版本。 Build :内部版本号的不同表示对相同源所作的重新

(完整word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项目名称> 软件需求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 期: 签收 人: 签收日 期:

版本情况记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范围 (1) 1.3 定义 (1) 1.4 参考资料 (1) 2 项目概述 (2) 2.1 产品描述 (2) 2.2 产品功能 (2) 2.3 用户特点 (2) 2.4 一般约束 (2) 2.5 假设和依据 (3) 3 具体需求 (3) 3.1 功能需求 (3) 3.1.1 功能需求13 3.1.2 功能需求24 3.1.n 功能需求n (5) 3.2 外部接口需求 (5) 3.2.1 用户接口.. 5 3.2.3 软件接口.. 5 3.3 性能需求 (6) 3.5 属性 (7) 3.5.1 可用性 (7) 3.5.2 安全性 (7) 3.5.3 可维护性.. 7 3.5.5 警告 (8) 3.6 其他需求 (8) 3.6.1 数据库 (8) 3.6.2 操作 (8) 3.6.3 场合适应性需求 (9)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0.5

1.2 范围 说明: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说明软件将干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说明软件产品不干什么; c.描述所说明的软件的应用。应当: 1)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所有相关的利益、目的、以及最终目标。 2)如果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说明存在,则应该使其和高层次说明中的类似的陈述相一致(例如,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项目概述 2.1 产品描述 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如果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2.2 产品功能

打印机-复印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怎样安装打印机 安装打印机,一个对于会电脑的人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但如果对一个不熟悉的人,有时候遇到的问题会成百上千。下面给大家说说我安装打印机的经验。以下以HP LaserJet 1020为例 工具/原料 ?打印机一部,电脑一台,打印线一条,纸一张 本地打印机安装方法 1.首先把随机配送光盘放进光驱,如果要安装打印机的电脑没有光驱的话, 也可以直接把文件拷到U盘,再放到该电脑上即可。

2.如果由光盘启动的话系统会自动运行安装引导界面,如图,如果拷贝文件 则需要找到launcher.exe文件,双击运行 3.系统会提示是安装一台打印机还是修复本机程序,如果是新的打印机则先 添加选项,如果修复程序则点“修 复”

4.接着系统会提示你把打印机插上电源,并连接到电脑。 5.此时把打印机和电脑连上,并打开开关即可,然后系统即在本机装驱动。

6.装完后提示安装完成 7.进到我的打印机和传真里面,对着刚装的打印机点右键选择“属性”,点 击“打印测试页”,打出来则表示你的打印机安装成功了

网络打印机安装方法 网络打印机安装相对于本地打印机来说简单多了,无须驱动盘,也无须连接打印机,只要你的机器能连上共享打印机即可 1.方法1:直接点开始,运行-->输入共享打印服务端IP,然后点确定 2.弹出共享窗口,然后双击共享的打印机 3.弹出连接打印机的提示,点击确定完成网络打印机安装 4.方法二: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打印机与传真,点击左侧“添加打印 机”

5.弹出添加打印机向导窗口,直接点下一步 6.提示要安装的打印机选项,选择网络打印机后点下一步

AD域组策略优先级

组策略处理和优先级 此主题尚未评级- 评价此主题 组策略处理和优先级 应用于某个用户(或计算机)的组策略对象(GPO) 并非全部具有相同的优先级。以后应用的设置可以覆盖以前应用的设置。 处理设置的顺序 本节提供有关用户和计算机组策略设置处理顺序的详细信息。有关策略设置处理适合计算机启动和用户登录框架的位置的信息,请参阅以下主题启动和登录中的第 3 步和第8 步。 组策略设置是按下列顺序进行处理的: 1.本地组策略对象—每台计算机都只有一个在本地存储的组策略对象。对于计算机或用户策 略处理,都会处理该内容。 2.站点—接下来要处理任何已经链接到计算机所属站点的GPO。处理的顺序是由管理员在 组策略管理控制台(GPMC) 中该站点的“链接的组策略对象”选项卡内指定的。“链接顺序”最低的GPO 最后处理,因此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3.域—多个域链接GPO 的处理顺序是由管理员在GPMC 中该域的“链接的组策略对象”选 项卡内指定的。“链接顺序”最低的GPO 最后处理,因此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4.组织单位—链接到Active Directory 层次结构中最高层组织单位的GPO 最先处理,然后 是链接到其子组织单位的GPO,依此类推。最后处理的是链接到包含该用户或计算机的组织单位的GPO。 在Active Directory 层次结构的每一级组织单位中,可以链接一个、多个或不链接GPO。 如果一个组织单位链接了几个GPO,它们的处理顺序则由管理员在GPMC 中该组织单位的“链接的组策略对象”选项卡内指定。“链接顺序”最低的GPO 最后处理,因此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该顺序意味着首先会处理本地GPO,最后处理链接到计算机或用户直接所属的组织单位的GPO,它会覆盖以前GPO 中与之冲突的设置。(如果不存在冲突,则只是将以前的设置和以后的设置进行结合。) 设置默认处理顺序的例外 设置的默认处理顺序受下列例外情况的影响:

软件发布管理流程规范方案

软件发布管理流程规范 编制: 审核: 日期: 版本: 编号: 密级:

修改历史

目录 1. 目标 (5) 2. 发布流程 (6) 2.1.补丁发布流程 (6) 2.2.主版本发布流程 (8) 2.3.产品实施流程 (11) 2.4.VSS管理流程 (12) 3. 相关资料 (13)

1.目标 软件的发布过程,需要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否则,各环节流转中容易发生相互等待、被动接应的局面。无形中,不断增加了沟通成本,扩大了软件的风险。且对后期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够完全预知、完全估量。 因此,根据公司内部前期已有的习惯,总结过去产品的发布经验,分析统计结果后,特制定本发布过程规范。预期达到如下目的: 1、减少交叉沟通。通过将发布过程流程化,使每一个环节的执行者都非常清楚自己的产入产出,受谁的影响,将影响谁。当遇到困难时,能明确的定位寻找到关键人物沟通解决。避免当需要获取一件事情的进展情况时,需要广泛征询才能掌握的现象。减少交叉沟通成本。 2、提高工作预见性。流程一旦启动,流程中的所有人员便被触动。各环节执行人能迅速在早期预算出自己的“参与时间”、“参与内容”、“参与工作量”,主动提前做出安排、准备,避开人力、时间等资源上的冲突。且一旦发现冲突,便能立刻“报警”,报得越早,越能提前应对,减少损失。 3、提高可控性。软件发布就像道路交通。交通电台有了可靠的消息渠道(取决于上述“1、减少交叉沟通”),便能随时掌握路面交通状况,配合可预见的行车计划(取决于上述“2、提高工作预见性”),当然更能向车队提供有价值的消息。因此,车队领导能做出更有控制力的指令,各车队协调行驶,整个交通自然更受控。 一条早已设计好的行车路线,加上提前准备就绪的车队人马,再加上行进途中密切配合的交通电台。与没有固定线路,需要时才去调配车马,电台信息又不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标准模板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标准模 板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件编号: QMS—PROC-RD02 版本: 受控签章

修改历史

目录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描述约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流程描述(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功能需求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非功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性能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安全及保密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备份与恢复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日志..................................................错误!未定义书签。 5.外部接口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其他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需求变更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