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

--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

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

--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

一、引言

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两次被ST 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案例详细地分析了该事件财务舞弊的原因、舞弊的基本特征和手段,可以看到,在“国退民进”以及“产业国际化”这两大背景下,顾雏军代表着这样一种全球化资本运作的“典范”,他以香港资本市场为融资终端,以开曼等“海外银行中心”为资本运作平台,以政府拟退出的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通过一系列堪称精巧的报表操纵与资本运作手法,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制度差异与监管“空隙”,将全球化的资本链搭建在正企盼国际化的国内产业体系上。同时准确地把握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产权退出的时机,并在深刻理解政府“非卖价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大股东的有利地位,在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资本转让溢价。在短短5年内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在顾雏军最辉煌的时刻,用3亿元的资金玩转了40多亿元投资的盘子,其下企业的资产总值超过130亿元。科龙危机案件是2004年“德隆系”案件后又一个典型的“一拖多”案例,本案例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

二、案例背景简介

科龙电器全称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主要从事行业是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科龙公司的发展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一)潘宁时代的科龙(1984~1998)――科龙的黄金时期,被称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奇迹

●1984年容奇镇工业及交通办公室副主任潘宁用9万元创业经费创办乡镇集体

企业——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主营家用电冰箱,起始生产能力 3 万台/年。

1987年12月,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更名为广东珠江冰箱厂。

●1988年广东珠江冰箱厂与三家外资公司共同合资兴办了广东容声冰箱有限

公司。广东珠江冰箱厂与广东容声冰箱有限公司同时独立存在,两者均生产家用电冰箱。

●1992年10月科龙品牌开始启用,企业以定向募集方式改制为科龙电器公司,

也正式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年 7 月,科龙电器公司公开发行了 H 股 4.5959 亿股并上市。

●1997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核准科龙电器公司为外商

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潘宁连续三年获得国际商业周刊、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的殊荣,

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最优秀的中小企业之一。1998年12月科龙集团突然宣布潘宁辞去总裁职务。1999年4月潘宁全家移居加拿大。

●1998年王国端任科龙集团总裁、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1999 年 5 月 31 日,科龙电器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了 A股 1.1

亿股,总股本增至 9.92 亿股。

●2000 年度,即 A 股上市第二年,科龙电器便净亏损 6.78 亿元。2000年6

月因业绩下滑和改革过激的原因王国端下台。

●2000年6月徐铁峰任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同年12月23日,一

切权力移交给顾雏军。

(二)顾雏军时代的科龙(2001.10~2005.7)――“一波三折”,频于退市

●2001年10 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

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每股2.74,转让价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

●2001 年度年报,科龙电器再次出现巨亏,当年新增亏损 15.57 亿元;由于

连续两年亏损,随即被戴上ST的帽子。担任审计的安达信(当时“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后破产)给出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2年3月,双方签订了一份补充合同每股1.7转让价减至3.48亿元。

●2002年4月收购工作全部完成,并一直担任其董事长一职,主审会计师也由

安达信变更为德勤。

●2002年5月顾雏军对科龙的收购正式完成。2003年4月1日公布的2002年

报每股收益是0.2025元,三天后又调整为每股只有0.1021元,科龙电器报表扭亏为盈,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当年的会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2年9月、12月和2003年5月,顾雏军利用科龙的现金流分别悄悄地收

购了原吉林吉诺尔电器、上海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和杭州西泠的冰箱生产线。

●2003年又罕见地处理了挂账三年的累计亏损。并将账上每股未分配利润由上

一年的-1.22 元反转为+0.1859 元,并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003年6月,通过顺德格林柯尔,以 2.07亿元控股美菱电器

(000521.SZ)20.03%,从而坐拥国内冰箱业“四大天王”中的两个。

●2003年12月,扬州格林柯尔出资4.18亿元,收购了扬州亚辛客车(600213.SH)

60.67%股权。从冰箱产业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

拔寨。

●2004年4月,又击败万向钱潮,将ST襄轴(000678.SZ)揽入怀中。一时间:

“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汽车产业”的热点新闻铺天盖地,顾雏军被评为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甚至在2004年10月,“郎顾之争”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发布的《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还初步肯定了科龙进行民营化改革之后的成效。

●2004年,科龙电器重新返亏6833万元,同时被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师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5年1月11日香港联交所对格林柯尔发出谴责,指其在未通知联交所、

未获得股东批准的情况下,口头与关联企业天津格林柯尔工厂协议延付价值

2.3亿元制冷剂货物的事项,违反了创业板上市规则。

●2005 年 5 月 10 日,科龙电器公告证实,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

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与此同时,证监会对德勤的调查也已展开。在证监会出具的报告中,德勤被指在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2005 年 5 月 12 日,香港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表示不再担任在香港上市

的科龙电器(0921,HK)的审计师,其在国内的合伙机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也不续任在内地上市的科龙电器的审计师。

●2005 年 7 月 29 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因涉嫌虚报

注册资本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被捕。同天被捕的还有科龙电器副总裁严友松、财务督察姜宝军、财务副总监晏果如、财务资源部副部长刘科,以及深圳格林柯尔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细汉等五人。副董事长兼总裁刘从梦主持科龙日常工作。

●2005年9月2日经佛山市检察院批准后,佛山市公安局对顾雏军、严友松、

张宏、姜源、晏果茹、刘科、刘义忠7人执行逮捕。

(三)海信时代的科龙(2005年9月至今)――海信集团派驻科龙电器总裁汤业国

●2005年9月9日广东格林柯尔与海信空调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书》,格林柯

尔拟将其持有的科龙26.43%的法人股以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海信空调。

●2005年9月22日科龙电器董事会通过了科龙电器与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

签署为期半年、至2006年3月31日到期的销售代理协议。海信派出的汤业

国等人进入科龙管理层,汤业国任科龙电器总裁。

●2005年12月1日,科龙电器董事会形成决议,决定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

务所对公司及附属公司自 2001 年 10 月 1 日至 2005 年 7月 31 日期间内发生的重大现金流向进行调查。

●2006 年 1 月 23 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布了毕马威

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关于科龙重大现金流向的调查结果:顾雏军在入主科龙电器的四年间,通过格林柯尔系公司及与格林柯尔系有可疑关系的公司的非正常现金流出超过 40 亿元,顾雏军可能挪用科龙电器资金 5 亿元。

●2006年4月1日海信与科龙电器重新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将原定3月31

日到期的代销协议延至5月10日。

●2006 年 4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对德勤进行行政处罚听证,德勤将为其在审

计科龙电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最后的辩解。

●2006年4月24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海信对科龙26.43%股权的收

购价由原定的9亿元,最终调整为6.8亿元。

●2006年12月15日,S*ST科龙公告称,海信空调受让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

有限公司所持科龙26.43%法人股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于2006年12月13日办理完毕。面对这个充满变数与传奇色彩的并购案,海信几乎将智慧、资源与耐心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很有创造力——在并购协议正式签署前,就以代理销售的模式曲线接管了科龙。收购程序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到股权过户总共用了17个月

三、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违规行为:

(一)从收购科龙依始,就埋下了财务舞弊的种子

2001年,顾雏军为收购科龙成立了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由于当时顾仅能筹集3亿元现金,余下的9亿元是以其两项专利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出资。按照当时《公司法》规定,无形资产在公司注册资本中的比例不能超过25%,由此可见顺德政府当时对顾雏军“网开一面”。

2002年4月,由于顺德格林柯尔注册资本中无形资产占75%,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比例,顺德市工商部门不予年检。后凭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出具的协助年检函办理了工商年检。

但顾雏军无法筹足6.6亿元来置换注册资本中55%的无形资产,为了骗取公司变更登记,顾雏军指使手下携带相关公司的印章在顺德市容桂信用社内,通过来回倒款的形式,制造天津厂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6.6亿元的假象,并将相关虚假资料交给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同年12月骗取了顺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顺德格林柯尔的变更登记。

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顺德格林柯尔10月22日才拿到执照,10月29日与容声集团签订了科龙股权的转让协议。

顾雏军吃透了政府的心思,以“特事特办”的方式拿下科龙,并从此建立了可以“不规范”收购的逻辑。与地方政府一系列的招商引资的合作计划,令顾雏军在之后的收购之旅中,四两拨千斤地吃下了一个又一个国企,顾雏军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再如日后亚星客车的收购。

2004年初,扬州科龙与扬州市政府签订了科龙超大冰箱项目落户扬州开发区的协议。2004年4月,顾雏军指使手下将扬州科龙4000万元以“征地费”名义划到扬州经济开发区财政局预算管理科的账户,此时,扬州格林柯尔向扬州市购买亚星客车60.67%的股权,当时国资委要价为4.3亿元。后转到扬州格林柯尔的账上,再让手下在扬州科龙账户上以无形资产名义将该笔资金平账。

由于亚星的净资产状况较差,扬州市政府以各种奖励基金的名义,对扬州格林柯尔补偿了约1.35亿元,其中包括了扬州开发区打入扬州格林柯尔账上的40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

(二)现金舞弊的“高端运作”,虚增收入

从科龙2003年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达16亿元,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3亿元;2004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为17亿元,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2亿元。可见科龙有大额的资金被母公司(格林柯尔)侵占。根据毕马威的报告,科龙部分所属公司的资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的资金均是在无任何业务支持的情况下从帐内或帐外银行账户被直接划拨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金额达75亿元之多。

2002-2004年间,顾雏军都会下达财务指标,商业承兑汇票的交易量就是根据指标套算出来的。科龙电器在收到客户的商业承兑汇票后,就相应地封存了大量库存产品,但是这些商业票据到期都会原样退还给原客户,根本没有现金收入。销售发生在年底,虚增收入的目的是显然奏效的。

(三)2002年至2004年,本公司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

1、2002年至2004年,本公司通过对未真实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

2、2003年至2004年,本公司通过虚构与珠海德发空调配件有限公司、珠

3、2003年,本公司通过少计坏账准备虚增年度报告的利润515.55万元

●本公司将2003年期末对广州市海珠区腾遥电器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

122.14万元和对东莞市虎门供销社粤华家电公司应收账款余额472.1万元合并进行帐龄分析,少计提对广州市海珠区腾遥电器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22.14万元。

●本公司将2003年期末对深圳市新楚源电器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476.46万

元与应收电白县水东远东家电商场余额51.19万元合并进行账龄分析,且部分账龄划分错误,少计提对深圳市新楚源电器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70.14万元。

●本公司将对顺德市龙涌五金交电有限公司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全部划

分为三个月以内账龄,少计提坏账准备262.97万元。

●本公司将对大庆海浪物资贸易公司2003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全部作为三个

月以内账款,少计提坏账60.3万元。

4、2003年,本公司通过少计诉讼赔偿金虚增年度报告的利润393.92万元

2003年12月10日至16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本公司与部分员工劳动的合同纠纷案件作出一系列终审判决,判定本公司应当向227名员工支付生活补助费、案件受理费用等共计393.92万元,本公司未将上述费用计入2003年损益。

(四)本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

2003年,本公司将产品在本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互相买卖,并以此贸易背景开具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到银行贴现,获取大量现金。本公司的现金流量汇总表并未如实反映上述现金流。经统计,本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合并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02,550万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573万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976万元。

(五)本公司2002年至2004年末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也未披露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购买商品等关联交易事项。

1、本公司2002年年度报告未披露维修保证金会计政策变更事项2002年9月,本公司变更了维修保证金会计核算政策。本公司未在2002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影响数。

2、本公司对涉及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本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和公告义务,也未在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2004年10月11日,广东格林柯尔、顾雏军、格林柯尔采购中心(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格林柯尔)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罗湖支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及《补充协议》,约定广东格林柯尔为深圳格林柯尔在该行最高额为26,000万元的债务提供担保,在该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内,广东格林柯尔保证其持有的本公司26.43%股份不得向第三方质押、转让或作出任何其他处分;如果违反约定,深圳格林柯尔须将未结清银行承兑汇票及未结清信用证的保证金提高至100%。根据上述保证,罗湖农行对开票、开证收取的保证金比例为20%。本公司对上述重大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和公告义务,也未在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

3、本公司2002年、2003年年度报告未披露江西科龙与关联方江西格林科尔资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事项,2003年、2004年年度报告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2002年5月,江西格林柯尔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进区协议》,约定开发区“全力支持格林柯尔资本公司兴办格林柯尔——科龙家电工业项目”。2002年10月,江西格林柯尔作为投资主体兴建厂房,江西科龙作为投资主体在上述厂房内投巨资兴建十二条空调生产线,并于2003年11月投入试生产,当年产量4,000多套,2004年产量达30多万套。本公司未在2002年、200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上述共同投资事项,也未在2003年、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使用关联方资产的事项。

4、本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未披露珠海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

海科龙)与关联方珠海格林柯尔(工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格林柯尔)共同投资事项2003年5月18日,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签订《格林柯尔工业园项目协议书》。根据该协议,2003年9月24日,珠海格林柯尔成立,2004年2月,珠海科龙成立。此后,珠海格林柯尔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青湾工业区内修建厂房,珠海科龙在此厂房内投资建设冰箱生产线及相关设备。本公司未在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上述事项。

5、本公司对向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冰箱等产品791.39万元的关联交易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和公告义务,也未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

6、本公司对科龙空调从江西科盛工贸有限公司购买格林柯尔R411C制冷剂的关联交易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和公告义务,也未在200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

(六)根据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处罚决定

1、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处以六十万元罚款;

2、对顾雏军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罚款;

3、对刘从梦、严友松、张宏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罚款;

4、对李志成、姜宝军、晏果如、李振华、方志国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十万元罚款;

5、对陈庇昌、李公民、徐小鲁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五万元罚款。

6、对蔡拾贰处以警告、罚款3万元。

四、结尾:

科龙公司面临今日的困局,也是最初决意引进格林柯尔的有关地方政府所始料不及的。然而科龙早已不是第一个遭此厄运的企业。从早先的新疆德隆唐氏兄弟(号陈万理平川一片新)到处收购国有企业,到张海与健力宝集团,以及顾雏军与科龙,资本运作高手们的所作所为与发展轨迹,以及改制老国有企业的遭遇何其相似。

“科龙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着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同时这些企业改制过程中信息不公开,决策不透明,规则不健全所致。表面上看科龙电器是在香港H股和内地A股市场同时上市的企业,先后有着国际两大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机构,受到内地和香港有关上市条例和监管机构的监管。但其数年以来的年报或巨亏或盈利,都要经过过山车一般的调节。

现行的财务舞弊往往不光是单纯的企业管理层或员工的舞弊,而与银行、证券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或政府职能部门串通舞弊的情况时有发生。科龙是典型代表。德勤在科龙审计中显然没有尽职。德勤没有发现“水面上的造假”,不但有未勤勉尽责之嫌,还有审计合谋之嫌、帮凶之过。

附表:

下表是科龙公司1999年~2005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

启发性的思考题:

1、科龙公司并购的特征?科龙如何利用政策和法规进行资本运作的?顾雏军以

较小资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在怎样的一种时机和条件下完成的呢?

2、顾雏军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用的是什么手段和方法?收购科龙前后是否有

人为操控净利?如何进行操纵的?

3、科龙公司公司治理状况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管理层财务舞弊的动因是

什么?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有哪些?

4、德勤审计科龙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5、科龙事件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反思?在金融危机环境中如何正确地识别、合理

地防范与有效地控制管理层舞弊?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0 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 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 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 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2002年4 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 年4 月18 日,股权转让完成。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 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 年和2004 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 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 年11 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 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 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 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2003 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2005 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 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 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的财务报告严重失实:2002年、2003年、2004 年分别虚增利润1.2 亿元、1.19亿元、1.49 亿元;2003年的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 30.255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21.36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897亿元。2006年8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的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占用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0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年和2004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2003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2005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的财务报告严重失实: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虚增利润1.2亿元、1.19亿元、1.49亿元;2003年的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30.255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6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897亿元。2006年8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的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此,顾雏军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股东

海信科龙长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

海信科龙长期股权投资分析 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为获取另一企业的股权所进行的长期投资,通常为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变现,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与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首要目的并非为了获取的投资收益,而是为了强化与其他企业(如本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或商品经销商等)的商业纽带,或者是为了影响,甚至控制其关联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因此,及时准确地分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具有重大意义。本案例系统地介绍了海信科龙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使信息相关者对其会计信息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海信科龙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 一海信科龙简介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1992年12月改制为股份公司,公司名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8股境外公众股(“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于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01年10月-2002年03月,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从原单一控股股东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取得此公司当时已发行总股份20.64%的股份,成为公司时任控股股东。2004年10月,广东格林柯尔受让顺德市信宏实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此公司5.79%的股权,受让后广东格林柯尔持有此公司的股权比例增加至26.43%。2005年9月—2006年4月,海信空调受让广东格林柯尔所持有的此公司26.43%的股份,并于2006年12月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海信空调成为此公司控股股东。根据此公司2009年8月31日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经2010年3月2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0]329号《关于核准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向青岛海信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证监许可[2010]330号《关于核准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公告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并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的批复》的批准,同意此公司向特定对象青岛海信空调发行362,048,187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用于购买青岛海信空调持有的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100%股权、海信(浙江)空调有限公司51%股权、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日立”)49%股权、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55%股权、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78.70%股权以及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营销”)之冰箱、空调等白电营销业务及资产;2010年度,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A股)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业务完成,公司向青岛海信空调定向增发362,048,187股股份,新增股份于2010年6月10日上市发行。2010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由992,006,563.00元变更为1,354,054,750.00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总数1,354,054,750.00股,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54,054,750.00元;其中,青岛海信空调持有此公司股权比例为45.22%。公司经营范围:冰箱、空调器及家用电器的制造和销售业务。 二海信科龙基本财务指标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科龙电器地审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于年月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年月日,公司地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年度,公司获准发行股人民币普通股,年月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地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地董事长.b5E2R。 年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地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地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亿元人民币,年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到年月增至%.年月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年月日,股权转让完成.p1Ean。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年度报表地审计,年和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地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年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DXDiT。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地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地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地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地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地梦魇也开始了.RTCrp。 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地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地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地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亿元.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地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万元地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地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地手段,隐瞒每笔资金地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地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地财务报告严重失实:年、年、年分别虚增利润亿元、亿元、亿元;年地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地现金”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流量亿元.年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地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地目地是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此,顾雏军地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5PCzV。 年月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地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地《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年月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地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jLBHr。 二、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舞弊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 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 二、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 2005年5月11日,科龙电器公告说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有消息表明,中国证监会调查组在2005年4月份即已进入科龙电器进行调查。从证监会对扬州格林柯尔收购襄阳轴承协议一直不予认可上可以看出,证监会对顾雏军 早已保持了警惕。 为了查明科龙电器的违法违规情况,证监会从多个省市证监局抽调了大量 的人员奔赴科龙电器。此外,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证监局还对同属格林柯 尔系的ST亚星、襄阳轴承、美菱电器等上市公司进行了同步调查。 科龙电器案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 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 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容声集团)”将总计20447.5755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据科龙电器2001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 4.17元,而此次转让价格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 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刚刚注册 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完成交易的过户手续后,格林柯尔企业 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 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科龙电器作为顾雏军从香港资本市场转攻内 地的第一站,从入主开始,顾雏军就没有停止对科龙电器的掏空行为,科龙电器的梦魇历程也自此开始。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 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 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年10月31日, 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

由科龙审计失败案例谈审计风险

青岛农业大学 《审计学》实验报告 论文题目由科龙审计失败案例谈审计风险学生专业班级财务管理专业2011级8班学生姓名(学号)郑敏201105193 指导教师李视友 完成时间2014年5月20日 二О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审计失败概述 (2) (一)审计失败的意义 (2) (二)审计失败的本质 (2) 1.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 (2) 2.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效无关 (3) 3.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 (3) (三)审计失败的影响 (3) 1.对事务所本身的影响 (3) 2.对社会的影响 (3) 二、审计失败原因剖析 (3) (一)审计失败的内外部原因 (3) (二)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4) 1.保持审计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 (4) 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4) 3.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 (4) 4.改进审计收费制度,规范审计市场 (4) 5.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机制 (4) 三、案例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中的审计问题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由科龙审计失败案例谈审计风险 财务管理专业2011级8班郑敏 指导教师:李视友 【摘要】审计失败是审计执业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最容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审计失败是审计风险的极端情况,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信息使用者使用此审计意见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或决策。并因此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案件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时期。本文就审计失败成因进行分析,探索降低审计风险的途径,并提出了治理审计失败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审计失败审计责任原因审计风险决策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分析及启示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作者:————————————————————————————————日期: 2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2008118108 王乐羽 2005年对于科龙电器来说,可谓多事之秋。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独立董事辞职、股权被冻结、公司被收购……科龙电器事件集中暴露了其潜藏已久的问题。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通过虚增收入、少计费用以虚增利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编制虚假银行票证,抽逃关联企业注册资金等转移科龙资金的手段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达到34.85亿元。顾雏军,这位2003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资本玩家,2006年被中国证监会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其麾下盛极一时的格林柯尔系也正式分崩离析。 科龙电器案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容声集团)”将总计20447.5755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据科龙电器2001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而此次转让价格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刚刚注册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完成交易的过户手续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科龙电器作为顾雏军从香港资本市场转攻内地的第一站,从入主开始,顾雏军就没有停止对科龙电器的掏空行为,科龙电器的梦魇历程也自此开始。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后来突然曝出亏损令国内外舆论哗然,连科龙的大股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本人都被置于难堪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报告

科龙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1996年和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发行上市。1996年,海信凭借变频技术高起点进入空调产业;2002年,海信通过并购北京雪花进入冰箱业;2006年底,海信成功收购科龙电器,由此诞生了中国白色家电的新航母——海信科龙。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科龙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1984年始生产冰箱,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二、案例描述 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89年1月6日。这一天,首都两份大报同时推出一条特大新闻:30岁的能源工程师顾雏军发明了“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目前世界上“所有制冷、空调、热泵及热流体循环中最佳的热力循环系统”。国内制冷学界的大部分专家对此投了反对票,这场辩论一直持续到1996年,最终导致了国内制冷学界与顾氏长达10年之久的对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在这之后,顾雏军又开始进军客车制造业。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间,收购了亚星客车以及襄轴股份,以此为基础试图收购英国客车制造商五月花。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收购最终流产。 2004年8月17日,香港学者郎咸平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话音刚落,顾雏军以个人名义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状,状告郎成平诽谤。自此,“郎顾之争”愈演愈烈。 此后,便出现了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的规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事件。 三、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案例分析 一、科龙电器2001-2004年主要情况概述 科龙电器全称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主要从事行业是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1年,广东格林柯尔收购了科龙电器13.42%的法人股股权,至2004年格林柯尔持股比例达26.43%,而其控制人顾雏军正式成为科龙电器的董事长。2000年开始科龙出现净损失,2001 年度,科龙电器继续出现巨亏,当年新增亏损 15.57 亿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随即被戴上 ST(亏损程度严重,濒临退市)的帽子。2002 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 年科龙电器处理掉了挂在账上三年之久的累计亏损,并将账上每股未分配利润由上一年的-1.22 元反转为+0.1859 元。 2004 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2004 年度会计报告称,新增亏损 6833 万元。 二、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报告研究 (一)审计报告概述 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加上科龙电器频繁变更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成声明书作为审计工作基础的可靠性等,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之后由于安达信事发,德勤华永接收。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是由于三洋电机代三洋科龙偿还了人民币154000000元的贷款,注册会计师认为该笔款项科龙应计入资本公积,而合并报表中,该款项连同科龙电器代三洋科龙偿还的银行贷款人民币26420000元一并考虑,减少了当年度利润约7500万元。2003年德勤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4年德勤再次对科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针对该年度的两项销售收入,这两项销售收入来自对中国境内两家客户的产品销售收入,其中有一家为新客户。德勤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一、科龙公司治理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1、公司尚待建立部分管理制度,如《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同时,根据最新法律法规、交易所最新上市规则,本公司需对《内部控制制度》、《信 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 2、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不完整。 3、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缺乏 信息披露的必要知识和敏感性,信息披露的工作水平待加强。 4、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存在尚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5、公司副董事长杨云铎先生在担任本公司国内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兼任海 信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副总裁。 6、公司与第一大股东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海信空调」及关联方青岛海信电器 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电器」存在同业竞争。 二、科龙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未完全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2、公司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不完整。截止到目前,公司董事会下设了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并正常运作,但尚未设立提名委员会和投资战略委员会。 3、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缺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必要知识和敏感性,信息披露工作水平有待加强。本公司应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相关的报告、传递、审核、披露等程序,加强内部相关知识和规则的培训,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和检查,强化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子公司规范信息披露意识,避免在信息披露中出现应披露而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的情况。 4、公司尚未制定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5、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仅限于电话、传真、邮件、股东大会等常规方式,与投资者直接沟通渠道较为单一,不便于投资者、社会公众将意见及时、准确和便利地传达至本公司管理层。 6、公司副董事长杨云铎在担任科龙公司国内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兼任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白色家电的营销管理。

1、科龙电器虚增收入案例

科龙电器虚增收入 科龙电器(000921)今日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 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即5.76=4.27+2.03-0.54)。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 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 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了人民币 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物,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

货物大部分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对于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作出怀疑,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1.12 亿元。 这个解释表明,科龙电器2004年度确实虚增巨额的收入和利润,而实际上,从该解释我们也可以发现,计入2003年度1.2亿元收入确认也是有疑问的,怀疑计入2004年度更恰当;事实上,2003年度确认收入有多少属于2004年度可能还有进一步核查,这只是一份管理层没有变动情况下未审计的半年报,相信还有更多的财务舞弊手法还未为人所知。实际上,结合04年报对提取退货准备的解释,可以判断科龙03年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至少有1.2亿元收入怀疑是虚构的或有提前确认之嫌:此前有网友在新浪留言称:2002年12月份,科龙针对当月销售出台了一个销售政策,要点如下: 1,空调淡季当旺季; 2,经销商12月份打款享受9月份的贴息政策。 3,经销商用科龙账上金额提货,享受提货奖励和年度奖励。 4,经销商可以不把货提走,科龙的各分公司仓库调整出部分位置放经销商的货。

格林柯尔系案例分析2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 (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 格林柯尔从2005 年8 月1 日起停牌,于2007 年5 月18 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 . 8 7 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 年10 月31 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 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 名董事,其中5 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 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 2002 年4 月17 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 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 亿元人民币。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 亿元的2001 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 亿元。2005 年4 月26 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 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 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 万元存货拨备。2004 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 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后来突然曝出亏损令国内外舆论哗然,连科龙的大股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本人都被置于难堪的焦点。2005 年4 月29 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 年年报:亏损6,000 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 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5 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 元掉到了1 元多。据有关资料指出,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 约为40.71 亿元,不正常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 亿元,至少给科龙带来5.92 亿元的损失。顾雏军本人遭遇四面楚歌,于同年7 月底被捕。 (二)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 顾雏军1959 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 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 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 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 年9 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 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 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 年7 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 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 亿股,筹集资金5.45 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 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 亿元以上。从1989 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 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 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 年挣了20 多个亿。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 年该公司收入仅11 万元,利润为负800 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 . 6 4 亿元,3 年里增长了3300 倍。这个数字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质疑。格林柯尔科技招股书中关于收费模式的计算公式是,客户系统的动力乘以当地电费,乘以估计每月运作小时,乘以收取费用的月数再乘以10%。从财务上看来,这是一个格林柯尔和顾客双赢的收费模式,格林柯尔在这里面的利润是很惊人的,而客户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节省了更多的电费。再就是是格林柯尔制冷剂的采

科龙容声儿童冰箱市场细分案例分析

科龙容声“爱宝贝”儿童冰箱案例分析 10人资林勃浩&竹意科龙公司旗下的容声爱宝贝儿童冰箱作为风靡一时的特色白色家电产品,一度创造了销售热潮,不过不久后随即销售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由它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细分的思考。 以下我们将从实施市场细分的条件来深入地分析科龙公司关于容声“爱宝贝”儿童冰箱的产品战略: 可衡量性分析 可衡量性是指用来细分市场的标准和变数及细分后的市场是可以识别和衡量的,即有明显的区别,有合理的范围。案例中儿童冰箱的目标客户群体为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从年龄上区分目标客户群并不存在困难,并且有关的信息和统计数据,也比较容易获得,避免了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市场领域,因此具有良好的可衡量性。 可进入性分析 可进入性是指企业能够进入所选定的市场部分,能进行有效的促销和分销,实际上就是考虑营销活动的可行性。可进入性可谓十分重要对一款新产品而言,渠道为王的商品流通市场的状况在2003年早已形成,各路财阀无不为获得更好的铺货条件使出浑身解数,而科龙最为当时国内领先的白色家电生厂商,具有相当的渠道优势,想短时间的将儿童冰箱推入各大卖场十分容易。另外02年我国互联方才进入发展繁盛期,移动互联网更无从谈起,因此现今“自媒体时代”的以小博大的创意营销在那时并不可行,因而优厚的财力才是广告主吸睛的唯一通路。尽管02年科龙公司在二级市场遭受冷遇,业绩亏损戴上st帽,但是作为本土家电的龙头之一,在资金方面实力优厚,儿童冰箱前期模具的投入就达到了5000万元,营销推广预算更高达在5000万元以上,获得公众注意力并不难。本次儿童冰箱在营销沟通变量上,设计了更加贴合消费者的宣传语:“分开放,才健康!”、“你的冰箱,是不是儿童的病箱?”、“爱孩子,给他一台自己的冰箱。”“孩子的食物放哪儿?”科龙公司在利用其旧有的营销渠道上,也积极进行拓展,把儿童用品商场、麦当劳、肯德基、公园等儿童消费场所当成营销的推广地,营销方案具体且不乏新意。综上二点,容声儿童冰箱具备细分市场的可进入性。

科龙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 --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 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 --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 一、引言 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两次被ST 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案例详细地分析了该事件财务舞弊的原因、舞弊的基本特征和手段,可以看到,在“国退民进”以及“产业国际化”这两大背景下,顾雏军代表着这样一种全球化资本运作的“典范”,他以香港资本市场为融资终端,以开曼等“海外银行中心”为资本运作平台,以政府拟退出的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通过一系列堪称精巧的报表操纵与资本运作手法,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制度差异与监管“空隙”,将全球化的资本链搭建在正企盼国际化的国内产业体系上。同时准确地把握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产权退出的时机,并在深刻理解政府“非卖价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大股东的有利地位,在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资本转让溢价。在短短5年内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在顾雏军最辉煌的时刻,用3亿元的资金玩转了40多亿元投资的盘子,其下企业的资产总值超过130亿元。科龙危机案件是2004年“德隆系”案件后又一个典型的“一拖多”案例,本案例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 二、案例背景简介 科龙电器全称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主要从事行业是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科龙公司的发展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一)潘宁时代的科龙(1984~1998)――科龙的黄金时期,被称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奇迹 ●1984年容奇镇工业及交通办公室副主任潘宁用9万元创业经费创办乡镇集体 企业——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主营家用电冰箱,起始生产能力 3 万台/年。 1987年12月,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更名为广东珠江冰箱厂。 ●1988年广东珠江冰箱厂与三家外资公司共同合资兴办了广东容声冰箱有限

科龙公司舞弊案分析

科龙公司舞弊案分析 [键入作者姓名]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引言 (4) 案例介绍 (5)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科龙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 (8) 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10) 从科龙案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预防 (11)

摘要 西方会计界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内容涵盖了所有领域。对我国的财务舞弊防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特别是财务舞弊影响因素、预警或征兆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审计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其研究成果是以比较完善的外部经理人市场、外部董事市场为前提的,未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财务舞弊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展开。而我国会计界对违规性会计失真(即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会计信息失真、报表粉饰的治理方面,仅对治理工具进行了简单罗列,并没有考虑其在我国具体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实用性问题。财务舞弊的研究应该触及财务舞弊解决的实质,即如何解决问题。而立足中国国情、解决问题正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科龙公司;财务舞弊;防范对策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关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收益,还严重扰乱了各国正常的经济秩序,给世界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国外看,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许多知名公司相继传出会计丑闻,让世界震惊。在一系列丑闻中,全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破产了,美国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世界通讯公司也破产了。在国内,从 1993 2009年,共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令人震惊的舞弊案件如银广夏、琼民源、蓝田股份、东方锅炉、广东科龙等舞弊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结合对广东科龙公司财务舞弊案调查中得到的信息,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技术,以希望能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