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问题

食安2班1238214 范思诗

近年来,转基因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所有人对于吃这方面的事情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从转基因食品被商业化应用后,这个话题就一直延续着,国际上对于其安全性亦无法达成共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转基因食品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 ) ,也称遗传修饰。转基因食品一般分为3类,即转基因微生物源食品、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转基因动物源食品。

转基因生物倍受青睐是因其具有卓越的品质。最常见的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境的农作物以及改变花色、控制果实的成熟期、改良种子的营养价值等品种。如经改良的水稻不仅能在酸性、碱性或富铝的土壤中生长,而且还具有抗干旱、耐寒冷的特点,使不具条件的地区播种、收获成为现实。果实中除含原来的成分外,还增加了卜葫芦素和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更奇异的是日本科学家培育的水稻果实中含有预防乙肝病毒的蛋白质。这对于关注食品与健康的大众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那么转基因食品在营养上是否有所改变就成为了一个异常尖锐的问题。抗虫害、抗除草剂农作物是目前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这些转基因食品与原始品种在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和化学性质方面的一致性是保证其食用安全性和营养等同的第一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抗虫害、抗除草剂基因修饰的食品中营养成分改变不大。如Padgette等对一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结果表明,原始大豆和转基因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1.5%和41.4%,灰分为5.36%和5.43%,水分为6.12%和6.34%,脂肪为20.11%和20.42%,纤维为6.71%和6.63%,碳水化合物为33.0%和32.7%,均无明显差异。两者脂肪酸和18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另外有研究曾发现转基因大米与原型物相比水分的不同常常是主要变化。无论如何,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似乎变化很小。如何针对其特点,对营养分析作更细致的研究比较,仍旧是营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转基因食品不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含有广泛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有些物质当超过一定量时则是有害的,因此对转基因食品中非营养因子的含量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Novar 等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认为从食品本身的多样性考虑,转基因食品中天然有毒物质和

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范围与其相应的原始品种可以认为一致。尽管如此,因为食品本身的多样性,抗营养因子和非期望效应如潜在发生的诸如新成分的产生或原特性的丧失等,也是评价和检测转基因食品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有害成分的变化,如在豆科植物中的凝血素类和有毒氨基酸类;在马铃薯、芋头和小麦中可以抑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的酶抑制剂;存在植物性食物中的酚类和生物碱类;叶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类以及动物食品毒素等。

加工对食品成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研究比较了不同的加工过程对转基因大豆和原始大豆中各种营养素含量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结果证明,大豆经提纯、漂白、脱臭或脱脂制成的大豆油的脂肪酸含量,分离大豆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各种营养家含量,在两种大豆中都很接近。经烘烤加工后,两种大豆中的水苏榜、棉子糖、抗胺蛋白酶因子的含量基本一致,植物凝血素的含量均下降到检不出来的水平。这说明,转基因大豆在各种加工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与原始大豆相似,基因的植入并没有影响大豆在加工过程中的营养素的变化。尽管如此,按照个例进行评价,高压、高温等物理条件和酶解、发酵等化学变化是否对其他转基因食品有所影响,仍不可忽视。

食物自动氧化性的强弱也是食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脂肪的自动氧化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于氨基酸则可产生一些氨类物质,降低营养学价值或产生毒性;另外还可抑制多种酶类如琥珀酸脱氢酶、唾液淀粉酶、马铃薯淀粉酶的活性等。对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也应包括对食品自动氧化性的评价。

食物中营养家的生物利用率是指营养素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利用的部分,常用来评价营养家实际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手段提高食物中一些特定营养素含量是目前提高食品品质的一个方面,另外减低抗营养物质对营养策的限制也是基因转入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营养评价时,对特定营养素利用率的评价不能忽视。食物中植酸含量高可限制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利用基因工程降低其植酸含量可提高一些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这在实践中已得到证实。营养素的生物功效是指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素对人体应有的生物学作用。实际上,当某种营养素的含量通过转基因手段而提高,这种营养素是否与原作物中天然营养素的功效一样仍不清楚。虽然转基因食品与其相对应的天然食品在化学成分上是相似的,但还不足以说明它对人类消费是有价值和安全的,用整体动物进行喂养实验或进行生物利用率研究还是必要的。

Hammond等对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和普通大豆进行了喂养实验的比较。这些动物包括大鼠、鸡、鱼、奶牛。结果发现,饲养1个月后,实验大鼠的体重、总体重增加值、食物

消耗量无差别,动物脏器的相对或绝对重量相比无明显差异,尸检均未发现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各组鸡在饲养42天后,体重、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等无差别,胸肌和脂肪垫重量的绝对值或与体重的比值在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在兔的喂养实验中,鱼的喂养量为40 g/kg,并根据观察每周进行调整,喂养10周后,各组鱼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与食物消耗量之比无差别,各组鱼的体成分没有明显的差异(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等)。在奶牛的喂养实验中,发现奶牛每天的产奶量与大豆来源无关,奶中的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乳糖等的含量也无差别,氮平衡不受膳食影响,牛瘤胃(反自动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摩尔比例不受饲料的影响。这些都证明了转基因大豆和普通大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无差异。Spencer等用猪所做的研究中则证明,低植酸玉米喂养的猪在体重增长、食物利用率方面都优于原型玉米,且低植酸玉米组猪肉中肥肉量较低而瘦肉量增加。Momma等比较含大豆蛋白基因的大米和原型大米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大鼠每天经口给予10 g/kg的大米,实验期4周。在喂养期间,两组大鼠生长较好,在食物摄入量、体重、体重增长值等方面没有差别,血液总量和成分及内脏重量方面两组间接近。两组大鼠的尸检结果均未发现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学异常或病理改变,因此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在营养价值和生物学评价方面都与对照玉米相同。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被制作成为人类消费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分额在传统食品市场中正不断加大,逐步走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其实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转基因产品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有关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是怎样的?我国有哪些转基因食品?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木瓜,抗病辣椒和耐储存番茄在生产上没被消费者接受,故未实现商业化种植,而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没完成后续的品种审定,未进行商业化种植。

此外,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其中转基因大豆数量最多。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5838万吨,大多为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主要进入榨油厂作为食用油的加工原料。转基因玉米主要进口于美国,90%的转基因玉米用于饲料。

为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实施与国外相比较为严格的按目录、定性、强制

标识制度。

参考文献:

[1] Zhang H X, Blumwald E. Transgenic salt-tolerant tomato plants accumulate salt in foliage but not in fruit. Nature Biotechnology . 2001

[2] 朱亚熙,贺晓云,马丽艳,许文涛,黄昆仑. 转G2-aroA基因耐草甘膦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09)

[3] 邱忠礼,孙娜,王静, 周催,车会莲. 转基因棉籽亚慢性毒性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2) [3] 祁潇哲,王静,周催,许超,车会莲. 较长期喂养转人乳铁蛋白全乳粉对SD大鼠血清铁、铁蛋白含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0(23)

[4] 唐茂芝,黄昆仑,周可,唐小革,罗云波. 转基因棉籽的食用安全性及对大鼠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6(06) [5] 唐茂芝,黄昆仑,唐小革,周可,罗云波. 外源蛋白基因对棉籽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5(11)

[5] 郭星,许文涛,姚业成,曹思硕,罗云波,黄昆仑. 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中Cry1C蛋白对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2)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人们,并非都是由于科学上的疑虑(且不说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有的是出于其信仰,认为人类不应该种植“不自然”的作物。但是人类今天种植的作物,没有一种是“自然”的,全都是人工改造过的。这个改造过程发生于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尝试种植粮食的时候。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有的植株有人们想要的性状(比如产量比较高、味道比较好),于是其种子被保留下来,继续种下去。在下一代中,又选择“品质”最好的往下种,这样一代代地选择下去,就能得到“优良”品种。达尔文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择”。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在新石器时代,“驯化”一种野生植物要花上千年的时间。1719年,英国植物学家费尔柴尔德发明了一种创造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把作物的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选育具有优良品性的品种。到了20世纪初,遗传学的创立为作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植物学家用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出了许多在农业生产上有巨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自然界原先没有的。 但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很难成功。在1930年代,植物学家发现使用秋水仙碱能够有效地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难题。之后又发明了细胞质融合技术,把来自两个物种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从中培育出杂交后代。有了这些技术,杂交打破了物种障碍,杂交育种不再限于物种内部。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甚至不同的属之间的杂交成为了可能。比如,通过把属于不同属的小麦和黑麦杂交,创造出既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的抗锈病能力的新物种小黑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诱变育种获得了广泛应用。它通过使用化学诱变剂或辐射来诱发种子产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比起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更加“不自然”,因为它直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创造出了新的基因。 这些方法都属于经典育种技术,育种学家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其实是相当盲目的,并不知道他们给植物新品种引入了什么基因。从遗传学诞生日起,人们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直接而精确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或者说,对生物体实施“遗传工程”。这只有在分子遗传学诞生以后,才成为可能。 第一次遗传工程是197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伯格实验室完成的。他们把噬菌体λ的DNA片段插入猿猴病毒SV40的基因组,首次在体外将来自不同物种的DNA重组起来。这个重组DNA分子由于含有哺乳动物病毒序列,有可能被结合进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中;又由于含有噬菌体λ序列,有可能在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中扩增。虽然由于许多

食品营养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及阐述

食品营养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及阐述 食品安全问题向来是社会各个基层最终关注的问题,这关乎着民生。当今,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了社会热点,是由于发霉变质、假食品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例如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地沟油、辐射食品等,都是严重的食品安全,不仅有些食品没有任何的营养,甚至会造成中毒问题。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民生和社会稳定,如果不加强食品生产管理工作,势必会影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相关的恶劣报道也层出不穷,今年“3.15”查出了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食品案件,最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认为国外食品就一定是绿色、健康的,某一食品月销售量高达几十万。我国也有劣质奶粉、大米、豆制品、粉丝、打水肉、苏丹红、瘦肉精等问题,“三鹿奶粉”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依然怵目惊心,对幼儿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三鹿”更是我国奶粉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再者,对于当今市场中销售的食品来说,很多食品是为了销售或迎合市场口味所推出的产品,这些产

品有可能对人体无害,但是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例如当今非常火热的“辣条”,虽然当今的辣条经相关部门检定,没有地沟油或有害物质(个别的辣条产品依然含有地沟油和铅),但是其营养价值不如方便面,可以说是没有营养,如果长时间吃辣条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此案例甚至可以覆盖大多数“小食品”。 加强食品安全防治的有效途径 完善相关的法律工作。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表明,只有一些情节严重的食品生产商才会吊销卫生许可证。对情节严重的餐饮行业来说,规定负责人自处罚决定日的五年之年不得从事餐饮、食品安全经营管理当中,这相对国际“倾家荡产”式处罚有着一定距离,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能够提高法律力度,对出现食品安全的厂家给予高额罚款,如果情节严重需要追求刑事责任,并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这样才能够避免处罚过轻的问题。 加强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贯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理念,想要从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事故产生,必须要能够加大惩罚和执法力度,通过双管齐下的形式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再者,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落实相关责任,避免执法工作过于形式化,更要避免因为一些“好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标 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标准版) 【摘要】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已制定法规的国家主要着重于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实质等同性 转基因食品是由基因改良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近20年来,转基因食品断问世,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由于转基因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关注。从转基因技术诞生时起,人们就对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是关注的焦点。 1转基因食品的风险 转基因食品出现的历史不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危

害研究得还不是很充分,所以许多科学家担心转基因食品会产生潜在的危险.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危害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1]。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物质形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被批准商品化[2]。 (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生物中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 (3)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生物中,用来帮助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是安全的,

营养与食品安全

营养与食品安全 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食品安全,更好的保护自身健康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提醒学生们要树立环保意识自觉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 1.合理膳食的意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人们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才能有健康的身体,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良生活习惯而导造“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这应该引起我们关注,那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肥胖”呢? 2.提问 (1)人越“肥胖”身体越好吗?(2)饮食卫生习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购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4)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5)购买蔬菜、鱼肉

等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什么? 3.讲解 (1)人越“肥胖”不是身体就好,反而由于营养不良膳食不合理造成的。因为“肥胖”的人大多偏爱吃甜食和鸡鸭鱼肉造成体内脂纺堆积过多而维生素。无机盐摄入不足,对致营养不良。 例如:王不玲,身高1.54m,体重68公斤,她常感到浑身无力,经常感冒,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常出虚汗,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 还有许多人爱睡懒觉,经常不吃早饭,也会造成头晕心慌,无法认真听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吃早饭会造成血糖供应不足,因而引起头晕心慌,无法认真听课的现像。 (2)饭食卫生习惯要注意的事项: 日常卫生习惯要好,不喝生水,不乱吃零食,不吃没有洗净、消毒或带皮的水果,不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如何正确识别食品标识。 食品标识是食品生产商的公开承诺,也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手段,购买食品时应关注,食品名称,配料表,食物的净含量,食品制造,包装,分装或销售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4)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为了有效的预防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清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4000字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摘要:转基因食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作物与传统的作物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联系了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自从人类学会了种植植物,蓄养动物,我们的先辈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对物种的遗传进行改良,培养了更多优良的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家们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转基因指的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1] 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于两点:首先,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的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定位于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测后代。故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同一物种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让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是植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使得我们在进行培养新品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我国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其次还有玉米、大豆、甜菜等。第二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能够在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应用现代份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扭转,再制造出具有新特点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良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伏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发生毒素的默然基因开启,发生有毒物资。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致使生物体系统失调、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进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性反映。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终究没有被批准商业化出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类改进食品后,食品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发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以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由较长期才能逐步表现和检测出来。 良多转基因生物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类问题可能要经由许多年后才能浮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池沼、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之前本来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

从而使本来糊口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终究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正告,如果这类拥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拥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转基因作物特性良好,良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下降。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遇疫病侵袭的首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缘由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成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进程很难人为节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实验的油菜,只拥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发生了杂交,这类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9. 以下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原,而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反映。 10.以下说法相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姓名:范丽娟 班级:食质101班 学号:2010037107

摘要: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有争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有理由相持不下。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而忽视了它的潜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带来的利益而视风险于不顾。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现在和未来需要人类做出理性的反思和审慎的决策。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概述 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应用人工方法把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将重组了的DNA通过各种途径导入并整合到某种宿主细胞或者个体的细胞核中,有日的的改变它们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着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作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等。 种植转基因的国家由最初的几个至现在的20多个,各国试种的转基因植物已经超过4 500种,其中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植物,这四类植物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近年来,世界上转基因生物研发工作进展非常迅速。转基因动物层出不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由于国家的重视,转基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为世界所关注,目前,已有近20种转基因植物进入了田间实验或环境释放阶段,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转基因动物方面,转基因牛、转基因羊也纷纷出现。由于转基因作物产量高、价格低、耐贮运等特点,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品质好、成本低、附加值高等原因,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份额连年上升。 随着转基因动植物商品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被制作成人类的消费品。目前, 世界各地的食品超市中均有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随着转基因食品的辐射范围扩大,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执声音一直没有停止。

(完整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习题(含答案)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果为自己设计了四份早餐,其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A.牛奶、鸡蛋、馒头B.饼干、饮料、方便面 C.肉丝面、牛奶、蔬菜D.稀饭、鸡腿、油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据此解答。 【详解】 为牛奶、鸡蛋主要含蛋白质,馒头含糖类,缺乏维生素,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主要是提供糖类,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不合理,B不符合题意;肉丝面含糖类、牛奶含蛋白质、蔬菜含维生素营养搭配最合理,C符合题意;稀饭、鸡腿、油条,主要提供糖类、蛋白质,缺少维生素,不合理,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一位母亲为了使儿子健康成长,对其提出了合理膳食的要求,某中不科学的是()A.少吃垃圾食品B.多吃蔬菜和水果 C.每天早餐喝一袋牛奶D.多吃精制面粉、大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据此解答。 【详解】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如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等,因为,常吃垃圾食品会使其他营养物质缺乏,多吃有害身体健康,科学,A不符合题意;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求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因此我们应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求,科学,B不符合题意;牛奶中含丰富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手册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表 成立研究小组

选举组长 过程:先自愿申请组长,理由充分者当选,如无人自原申请,组员投票选举。 结果:刘天宇,责任:组织组员集合,进行研究活动,协调组员工作、观点的冲突、纠纷 研究小组开题报告

研究活动记录 2012年7月18日请将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活动目的:初步认识转基因食品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资料出处(或访问对象):《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互联网清华大学图书馆

活动地点:省图书馆、各自家中 参加人员:刘天宇刘向悦魏文景 过程记录:在网上查找相关新闻、资料进行总结,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活动特别对“肯德基蜘蛛鸡”进行调查,最终证实其为人为捏造的,澄清了一件令大众震惊的事。 任务完成情况:圆满完成任务 个人感想:第一天调查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个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较为安全。 研究活动记录 2012年8月10日请将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活动目的:结合前一天活动的成果,进行深度分析、记录、修正 资料出处(或访问对象):《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转基因赌局》活动地点:省图书馆、市图书馆、图书大厦 参加人员:刘天宇刘向悦魏文景

过程记录:查找有关转基因食品技术的科学会议的报道并进行总结,观点/结论:1.转基因食品出现18年来未发生过规模性的、有记载的安全事故2.大众最惧怕的安全事故:中毒死亡(可能)、得怪病留后遗症(可能)基因突变(不可能)身体不适、改变体质、过敏(可能)3.专家对其相关表述:其事故可能只面向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改变体质、引起过敏)。其事故可能和食用量有关,可能要经过几十年、数代人才能体现出来。4.我国针对转基因食品有控制、管理、监督措施。 任务完成情况:圆满完成任务 个人感想:付出劳动就有收获,活动后我对转基因食品更放心了。 结题报告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论文

论转基因食品 提到转基因食品,大家感觉可能都很熟悉,但何为转基因食品又为何生产转基因食品的呢?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首先,让我们先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下了解。 在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让我们先说一下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可界定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已以非自然发生的方式改变的生物。该技术通常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技术”,有时候也称为“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或“遗传工程”。它可使选定的个体基因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并且还可在不相关的物种之间转移。 这些方法用以产生转基因植物——然后将它们用于培植转基因粮食作物。通俗的说转基因食品就是将某一物种的特性基因转接到另一物种上面,人工创造出一种新物种. 例如,西红柿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科学家认为北极鱼体内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于是将它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内,制造新品种的耐寒蕃茄, 这种西红柿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类似于这种方法生产的在、食品即为转基因食品。 那又为什么要生产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和销售是因为对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某些感知的好处。这是指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较低、利益更大或二者兼具的产品。最初,转基因种子开发者希望他们的产品获得生产者的接受,因此集中于农民所重视的革新上。 以转基因生物为基础开发植物的最初目标是改进作物保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对由昆虫或病毒引起的植物病的抗性或通过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提高作物保护水平。 通过将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T)这种细菌中生产毒素的基因转入粮食作物,从而实现抗虫害抗性。这种毒素目前在农业中作为常规杀虫剂使用,并且供人食用是安全的。持续产生这种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已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如在虫害压力大的地方,需要较少量的杀虫剂。 通过从引起植物病的某些病毒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病毒抗性。抗病毒抗性使植物较不易受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影响,使作物产量更高。 通过从传送抗某些除草剂抗性的一种细菌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除草剂耐受性。在杂草压力大的情况下,利用这些作物已造成减少使用除草剂数量。基于以上原因,生产转基因食品就显得比较受欢迎了。 虽然说转基因食品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技术不是很成熟之前,它的危险也是很大的。 据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2.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分割重组后的新的蛋白质性状是否完全符合我们设想的需求有待考证;

2019年春《营养与食品安全》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寄生虫 在自然界里,有些虫体不能独立生活,一定要暂时地或永久性地寄居在其他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以维持生活,并对人体或动物引起危害,这些虫体称为寄生虫. 2、必要的氮损失 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排尿,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 3、完全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又称优质蛋白质,可以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如乳、蛋、肉、鱼、及大豆等。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5、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引起动脉内膜脂类(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和其他成分的灶性堆积,肉眼观察常呈灰白色的隆起,形如粥状,故称动脉粥样硬化。 1、参考蛋白质 鸡蛋和人奶的氨基酸构成很接近人体的需要量,故将这类蛋白质称为参考蛋白质。 2、护色剂 又称发色剂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通过化学反应使食品保持本色。 3、半完全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但比例不适当,若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则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发育。如谷类、麦类 4、维生素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提供,不参与机体构成也不提供能量,机体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回出现相应的缺乏症。 5、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指从原料的种(养)植、生长、收获(捕捞)到加工、储存、运输及食用整个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的现象 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因为摄食过程引起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 2、蛋白质营养不良 是指体内蛋白质合成速度不足以补偿其损失或分解的速度 3、"脑黄金"与"脑白金"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97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xx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

如何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问题

如何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问题 前言:本文专门针对的是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它产生的外源蛋白有可能有某种有害人体的毒性,或者有可能导致过敏。要排除这些风险,通过分析转基因食品的成分、做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就可以做到,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做人体临床试验。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风险、安全意识和精神、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外源蛋白、分析 最近,袁隆平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表示,如果非要检验转基因水稻是否对人体有害,最好的方法就是试吃,“要号召愿意为科学献身的年轻人来吃转基因的抗虫水稻,我80多岁了,我吃了都没问题,要是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吃了没有问题,他们的下一代也没有问题,那就是真正的安全。”并声称,我国进口了几千万吨大豆都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这种类型的转基因问题不大,可能有问题的是抗虫的来自毒蛋白的转基因。其实这些话袁隆平近年来一直在各种场合讲,也一直受到批评,他对这些批评都没有回应,只是继续讲他的。 理由如下所述: 第一,转基因问题的认识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不是分子生物学家,更不是食品安全专家,所研究的领域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相距甚远,他在转基因问题上其实是个外行,对转基因问题的认识未必比普通公众强。但是由于他地位很高,威望很大,即使是跨界发言,也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重视,所以还是有必要再次认真对待的。 第二,抗虫转基因玉米 从袁隆平的发言看,他并不一概反对转基因食品,认为大部分转基因食品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一种特别的转基因食品有疑虑,也就是含抗虫蛋白的转基因食品。抗虫转基因玉米在1996年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种植、上市,至今已近20年,目前美国市场上的玉米大部分含有抗虫基因。也就是说,美国人“试吃”抗虫转基因食品已有一代人的时间。 第三,试吃 但是袁隆平却认为还要对抗虫转基因食品进行试吃,如果不是由于不熟悉美国的情况的话,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可能认为美国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作物与传统的作物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自从人类学会了种植植物,蓄养动物,我们的先辈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对物 种的遗传进行改良,培养了更多优良的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家们在 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渐地走 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转基因指的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 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 的物质。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 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 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 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 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 展。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于两点:首先, 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的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 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 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 地定位于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 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测后代。故转基因技 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 率。[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同一物种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让不同的物 种进行杂交,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是植物与动物之间都 可以进行基因组合,使得我们在进行培养新品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报告称,“使用抗虫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并没有减少农场中植物和昆虫整体多样性,抗虫作物的大田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昆虫多样性。” 没有证据表明大斑蝶种群数量的减少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相关。 尽管基因漂移(基因从转基因作物到野生近缘物种)已经产生,但没有实例证实这种转移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更大。一些新的作物改良技术可能会增加产量的增长率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是一家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荣誉性自治、非营利组织,由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组成。它们分别于1863年、1964年以及1970年成立。该组织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领域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这份报告受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的基金支持。资助者不包括从事转基因育种的孟山都、杜邦等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朱作言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也是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转基因问题,接受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他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或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不同是用一个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条基因,更精准高效。 2016年7月初,全球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中国科学院发布过关于支持转基因的声明,专门发布过,院士们发表的 我们在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老百姓好像不买账。 朱作言:专家越说,他越不买账。我看过相关的研究文章,一种社会人的心理,对主流的声音听不进去,越是非主流的声音,越是听得进去。 朱作言: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管政府态度怎么样,反转的态度怎么样,我们不看现在,过2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笑话。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其品种和产量成倍增加。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然而比起传统食品转基因食品有一定风险性,这也是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望而却步的原因。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及转基因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展 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此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开始了迅速发展。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抗虫棉的国家。目前,中国已育成多种农作物重要转基因品种,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多种作物的大田实验,包括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和番木瓜等。其中,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可能会有更多的作物投入商业生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1 .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 与一般大豆相比, 在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 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 与普通大豆相比, 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 2%~1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作物引入基因后, 食品的遗传性状被改变, 这必须会影响到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使得蛋白质的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新的代谢物, 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新的过敏源。人体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在转基因的过程中, 若使用具有抵抗临床治疗用抗生素的基因, 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的食物后, 食物可能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 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后, 有可能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作物中, 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打破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而且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性状不能选择地灭杀目标害虫, 在杀灭目标害虫的同时,也可能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我国已经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主食类)水稻、玉米、大豆、豇豆;(蔬菜类)西红柿、茄子、土豆、胡萝卜、油菜、甜菜、生菜、甜椒、辣椒、木瓜;(水果类)菊苣、樱桃、甘蓝、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草梅、梨。转基因食品还包括用转基因作物加工成的食用油、饼干、蛋白粉、饮料、膨化食品、糖果及果冻。食用转基因饲料长成的猪、牛、羊等也在其中。 转基因食品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很多国家开始反对转基因食品。2010年2月,深受转基因作物其害的印度中止了世界第一批转基因茄子的推广。日本由于公众的反对,对转基因作物慎重对待。2006年8月,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而俄罗斯每年都会由基因安全研究会发布很多关于转基因产品潜在危险的报告和论文。美国也减缓了展开对国内小麦主粮的商业化步伐。但是中国却对转基因食品持开放的态度,给转基因水稻颁布了安全证书,转基因大米流落到人们的餐桌。 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危害。1、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引发严重后果。2、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比如:日本曾经发生一种新的、不明原

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痛、麻痹、神经问题、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怕光、消瘦。后查明是一种转基因食品引起的

。3、对人体健康和生殖系统的伤害:转基因食品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使人身材矮小;含有的激素,会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4、转基因可能会使食物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或产生新的毒素。5、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来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欧洲人喜欢吃薯条,转基因薯条导致很多人出现皮肤过敏。6、可能培养出抗生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出现无法治疗的严重疾病。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转。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尽量避免吃转基因食品呢? 首先,学会辨认转基因食品。1、不要购买明确标识为转基因食品的食物。2、如果明明是转基因食品却不标记呢?所以要尽量避免购买经加工的食品。3、在购买未加工的农产品时,比如蔬菜和水果,尽量要挑选卖相差的,卖相越好的越要回避。因为转基因产品由于其抗性基因的作用,避免了一些虫害,长得会比较好看。4、对于稻米、玉米和大豆,如果无法辨认,那么建议大家买米的时候注意最好别买湖北产的米(因为湖北开始种转BT基因水稻)。 其次,万一买上了转基因食品该怎么办呢?一定要养成熟食的习惯,避免生吃,比如有些蔬菜如番茄。有些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不一定是可能的有害蛋白,还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正方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 正方: 另一方的观点一部分公众认为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技术上是可以克服的。他们的理由如下。所谓“实质性等同”概念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书) 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估,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例如,在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在分阶段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个阶段。(书) 在研究转基因农作物过程中,确实在极少数品种中出现了能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例如,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牲畜食用的转基因玉米,但后来发现某些过敏体质的人误食后,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科学家抱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马上销毁了这些转基因玉米,并且不再种植。(书) 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加工食品,并且已经有若干年,但是至今尚未发现一例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书) 有人认为在是否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物问题上,应采取举证排除法,即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有问题,就应该判断它没有问题。否则就可能因无休止的.没有结果的争论,而贻误生物技术发展的大好时机。(书)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另一方的观点也有不少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成胁。他们的理由如下。 转基因农作物虽然具有某些新性状,但是人们已经观察到,当它们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它们的生命力远不如人们想像的那么强。 转基因农作物要表现出人们所赋予的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例如,印度就曾出现过,因没有按要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而造成减产的事情。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例如玉米,原产地在美洲,它本来就很难与中国的杂草发生杂交。 许多农作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像玉米在种植区50 m以外就很难找到它的花粉粒。更何况有不少农作物是自花授粉,如大豆,它们不可能将花粉传播给其他植物。 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例如,一些重要的农作物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花粉在适宜的环境下也只能存活1一2 h。而花粉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比花粉存活的时间还要短。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另一方的观点全的问题要提高警惕,但是他们认为公众不必对此做出过度反应。也有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他们的理由如下。 转基因生物所转移入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植具有抗虫等功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显然是转基因农作物对保护环境和人畜安全做出的重要贡献。由于少用了农药,农田中有益昆虫的数量也会大增。 在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里,由于农民不必再进行除草等田间操作,可以使农田管理变得容易,而且也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 由于新闻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例如,据报道,一种斑蝶幼虫食用了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后,有44%的个体死亡。但是,也有科学家指出该实验结果是不确切的。因为在斑蝶幼虫食用的叶片上,只有每平方厘米出现1 000个转Bt 基因玉米花粉时,才会危及它们的生命,但这种情况的概率还不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