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消化内科

第一节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参加适当的活动。

二、遵医嘱交待患者普通饮食、半流食、流食、禁食水或治疗饮食等。一般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蔬菜与水果以利大便通畅。高热者鼓励多饮水。

三、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与时通知医生。

四、危重病人按急危重症护理常规要求进行,病备好急救仪器和药物,保持性能良好。

五、按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放床旁标识,并落实护理措施。

六、保证二便通畅。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做膀胱功能训练。尿失禁者保持会阴部与尿道口清洁,勤换尿垫和床单。大便失禁者与时清除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

七、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温度适宜。

八、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暂禁食水、绝对卧床休息48-72小时,观察疼痛、出血、发热情况,并给予对症处理。

九、遵医嘱指导病人正确、按时服药。

十、向患者与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第二节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胆管结石】

一、概念

又称胆系结石或胆石症指发生在胆囊何胆管德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多发病。

二、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典型的夏科氏三联征

腹痛:发生在剑突下或右上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

黄疸:是胆梗阻后胆红素逆流入血所致。黄疸的程度取决于梗阻的程度与是否继发感染有关。

寒颤、高热:是胆梗阻并继发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多发生于剧烈腹痛后,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呈弛张热热

型。

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有恶心、腹胀、嗳气、厌食油腻食物等。三、护理措施

(一)减轻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疗效。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弯腰屈膝),以减轻疼痛;

3、安慰患者,告知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听轻音乐,看杂志等以减轻疼痛。

4、急性腹痛嘱患者禁食水,讲明其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可以缓解

疼痛。

5、持续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告知胃肠减压可缓解腹痛腹胀。

(二)降低体温:

1、与时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7.5℃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选择合适的降温方式,如温水擦浴,头枕冰袋,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

2、出汗较多时与时更换被服,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复方硼砂液漱口2次/日,口唇干燥时涂抹石蜡油或护唇膏。

(三)抗炎补液

1、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抗炎补液治疗。

2、输入营养液体,维持机体需要量。

(三)保持皮肤完好破损:

1、监测胆红素指标,遵医嘱给予退黄利胆药物,使胆红素达到正常范围,从而消除皮肤瘙痒症状。

2、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有无加重,勿用肥皂等刺激性洗涤用品,如发生皮肤瘙痒时可用温毛巾擦拭。

3、协助患者剪短指甲,以防不慎抓伤皮肤,易引起细菌侵入和局部皮肤感染。

四、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结石嵌顿致胆道梗阻、感染与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

2、体温过高—与胆管梗阻导致急性胆管炎有关

3、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长时间发热与摄入不足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胆道梗阻,胆盐沉积致皮肤黄疸搔痒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胆瘘与感染等。

【溃疡性结肠炎】

一、概念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亦称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好发与20-40岁。

二、临床表现

1、血性腹泻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病程多在4周以上,粘液血便多见,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感。

2、腹痛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疼痛后可有便意,解便后疼痛可暂缓解。

3、出血轻者血混在便中,附于表面,重者鲜血多以至休克。

4、全身症状可有轻度贫血,急性期可有发热,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致体重减轻。

5、肠道外症状关节疼痛,结节性红斑,结膜炎症状,肾盂肾炎,肾结石。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在急性发作

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缓解期与轻型者可适当活动,勿劳累。

2、合理饮食: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维持机体代谢,有利于吸收。不宜进食含纤维素多或刺激的饮食,减轻对肠粘膜的刺激。忌牛奶与乳制品。病情严重者禁食,给予静脉营养,维持机体需要。

(二)心理护理

1、关心体贴病人,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告知病人不良心理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2、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使其正确对待本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时间与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病情变化的情况。如腹痛突然改变,由阵发性轻、中度疼痛,改变为持续性的剧痛则应考虑出现了并发症。

2、监测腹泻与排便的情况,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衡、有无脱水的表现。

3、定期监测体重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

(四)用药护理

1、本病在治疗时常用柳氮磺吡啶、强的松、氢化可的松、止痛药、止泻药等,应注意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柳氮磺吡啶可引起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皮疹等,嘱病人饭后服用以减少刺激,用药期间定期查血象。

3、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诱发消化性溃疡等,嘱病人不库随意停药,以引起反跳现象。

4、应用腹泻药时如腹泻得到控制应停药,因其可以引起中毒性巨结肠的可能。

四主要护理问题

1、腹痛…与肠道炎症、溃疡形成、肠痉挛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导致大厂粘膜吸收障碍、结肠运到功能异常有关。

3、营养失调…与长期腹泻、食欲减退与吸收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中毒性结肠扩张、下消化道大出血、结肠癌变等。

【慢性胃炎】

一、概念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所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一般无黏膜糜烂,病变分布不均匀。发病率居胃病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二、临床表现

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以餐后明显,出现无规律性的上腹隐痛、嗳气、反酸、呕吐等。多数无明显体征,有时表现为上腹部压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厌食、贫血、体重减轻。

三、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为病人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

(二)生活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三)用药护理禁止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服用铋剂过程中可能引起齿、舌苔变黑,部分患者也可出现便秘和大便呈灰黑色,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故应向患者解释说明。

(四)饮食护理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原则是少量多餐、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粗糙与刺激性的食物。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合理进食,一般进少渣、温热半流质饮食。

四、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胃黏膜炎症有关。

2、营养失调…与厌食、上腹部胀痛不适等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病因与防治知识。

4、焦虑…与病情反复、应激状况出血有关。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消化性溃疡】

一、概念

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与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二、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部疼痛,胃溃疡常在剑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