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临电计算公式案例

临水、临电计算公式案例
临水、临电计算公式案例

临时用水计算

建筑工地用水包括:

1、施工生产用水q l;

2、施工机械用水q2;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q3;

4、生活用水q4

5、消防用水q5;

一、现场用水量q l

q i=k i E XQ N i/T i t x K2/8 x 3600

q l施工用水量(L/s );

中:

k i 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 i――最大年(季)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

示)

N i ——施工用水定额;

T i 年(季)有效工作日;

t――每日工作班数;

二、施工机械用水量q2

q2=k l ExQ 2N2X K3/8 x 3600

q2机械用水量(L/s);

中:

k i 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2 同一种机械台数;

N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

K3 ---- 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取2.0)

三、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

q3=P l x N3x K4/t x 8X 3600

其中:q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一般取30L/S);

R――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

N3---- 施工现场用水定额;

K4 ---- 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

t――每日工作班数;

四、生活用水量q4

q4=P2X N4 x K5/24 x 3600

其中:q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一般取120L/S);

P2――生活区居民人数;

N4――生活区每人每日用水定额;

K5 ---- 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

五、消防用水量q5 (一般取10L/S)

q5根据建筑工地的大小及居住人数确定。最小10L/S,施工现场在25ha以内时,不大于15L/S。

六、总用水量(Q)的计算

1、当(q + q2 + q3+ q4)w 时,Q = + 1/2 (q + q z+q s+ q4);

切削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附录3:切削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1. 切削速度Vc (m/min) 1000n D Vc ?π?= 主轴转速n (r/min) D 1000 Vc n ?π?= 金属切除率Q (cm 3/min) Q = V c ×a p ×f 净功率P (KW) 3p 1060Kc f a Vc P ????= 每次纵走刀时间t (min) n f l t w ?= 以上公式中符号说明 D — 工件直径 (mm) ap —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mm) f — 每转进给量 (mm/r ) lw — 工件长度 (mm)

铣削速度Vc (m/min) 1000n D Vc ?π?= 主轴转速n (r/min) D 1000 Vc n ?π?= 每齿进给量fz (mm) z n Vf fz ?= 工作台进给速度Vf (mm/min) z n fz Vf ??= 金属去除率Q (cm 3/min) 1000Vf ae ap Q ??= 净功率P (KW) 61060Kc Vf ae ap P ????= 扭矩M (Nm) n 10 30P M 3 ?π??= 以上公式中符号说明 D — 实际切削深度处的铣刀直径 (mm ) Z — 铣刀齿数 a p — 轴向切深 (mm) a e — 径向切深 (mm)

切削速度Vc (m/min) 1000n d Vc ?π?= 主轴转速n (r/min) d 1000 Vc n ?π?= 每转进给量f (mm/r) n Vf f = 进给速度Vf (mm/min) n f Vf ?= 金属切除率Q (cm 3/min) 4Vc f d Q ??= 净功率P (KW) 310240kc d Vc f P ????= 扭矩M (Nm) n 10 30P M 3?π??= 以上公式中符号说明: d — 钻头直径 (mm) kc1 — 为前角γo=0、切削厚度hm=1mm 、切削面积为1mm 2时所需的切 削力。 (N/mm 2) mc — 为切削厚度指数,表示切削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mc 值越 大表示切削厚度的变化对切削力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 γo — 前角 (度)

(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 22 22 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电机负载扭矩计算

一、计算折合到电机上的负载转矩的方法如下: 1、水平直线运动轴: 9.8*μ·W·P B T L=2π·R·η(N·M) 式P B:滚珠丝杆螺距(m) μ:摩擦系数 η:传动系数的效率 1/R:减速比 W:工作台及工件重量(KG) 2、垂直直线运动轴: 9.8*(W-W C)P B T L=2π·R·η(N·M) 式W C:配重块重量(KG) 3、旋转轴运动: T1 TL=R·η(N·M) 式T1:负载转矩(N·M) 二:负载惯量计算 与负载转矩不同的是,只通过计算即可得到负载惯量的准确数值。不管是直线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对所有由电机驱动的运动部件的惯量分别计算,并按照规则相加即可得到负载惯量。由以下基本公式就能得到几乎所有情况下的负载惯量。 1、柱体的惯量 D(cm) L(cm) 由下式计算有中心轴的圆柱体的惯量。如滚珠丝杆,齿轮等。 4L(kg·cm·sec2)或πγ·L·D4(KG·M2) πγD J K=32*980J K=32 式γ:密度(KG/CM3)铁:γ〧7.87*10 -3KG/CM3=7.87*103KG/M3 铝:γ〧2.70*10 -3KG/CM3=2.70*103KG/M3 JK:惯量(KG·CM·SEC 2)(KG·M2)

D:圆柱体直径(CM)·(M)

L:圆柱体长度(CM)·(M) 2、运动体的惯量 用下式计算诸如工作台、工件等部件的惯量 WPB2 J L1=9802π(KG·CM·SEC 2) PB2 2 =W2π(KG·M) 式中:W:直线运动体的重量(KG) PB:以直线方向电机每转移动量(cm)或(m) 3、有变速机构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 1、 Z2 JJO 电机 Z1 KG·CN:齿轮齿数 2 Z1 22 JL1=Z2*J0(KG·CM·SEC)(KG·M ) 三、运转功率及加速功率计算 在电机选用中,除惯量、转矩之外,另一个注意事项即是电机功率计算。一般可按下式求得。 1、转功率计算 2π·Nm·T L P0=60(W) 式中:P0:运转功率(W) Nm:电机运行速度(rpm) TL:负载转矩(N·M) 2、速功率计算 2 2π·NmJL Pa=60Ta 式Pa:加速功率(W)

介电常数

液体与固体介电常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运用比较法粗测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谐振法测量固体与液体的介电常数(以及液体的磁导率),学习其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练习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 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采用相对介电常数εr 来表示,通常采用测量样品的电容量,经过计算求出εr ,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S Cd r 00εεεε== 式中ε为绝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 F /10 85.812 0-?=ε,S 为样品的有效面积,d 为样品的厚度,C 为被测样品的电容量,通常取频率为1 kHz 时的电容量C 。 比较法: 比较法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此时电路测量精度与标准电容箱的精度密切相关。实际测量时,取R=1000欧姆,我们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调节电容箱和电阻箱的值,使两个信号相位相同, 电压相同,此时标准电容箱的容值即为待测电容的容值。 图一:比较法电路图

谐振法: 1、交流谐振电路: 在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LC 电路中,若给电容器充电,就可在电路中产生简谐形式的自由振荡。若电路中存在交变信号源,不断地给电路补充能量,使振荡得以持续进行,形成受迫振动,则回路中将出现一种新的现象——交流谐振现象。RLC 串联谐振电路如下图所示 : 图二:RLC 串联谐振电路 其中电源和电阻两端接双踪示波器。 RLC 串联电路中电压矢量如图三所示。 图三: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L 的电压矢量图 电路总阻抗:Z == L V →-R V →

回路电流:V I Z == 电流与信号源电压之间的位相差:1arctan i L C R ωω???- ?=- ? ??? 在以上三个式子中,信号源角频率 2f ωπ=,容抗1 C Z C ω= ,感抗L Z L ω=。?i <0,表示电流位相落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i >0,则表示电流位相超前。各参数随ω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 ω很小时,电路总阻抗Z → ?i →π/2,电流的位相超前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容性。ω很大时,电路总阻抗Z →, ?i →- π/2 ,电流位相滞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感性。当容抗等于感抗时,容抗感抗互相抵消,电路总阻抗Z=R,为最小值,而此时回路电流则成为最大值I max = V i /R ,位相差?i =0,整个电路呈阻性,这个现象即为谐振现象。发生谐振时的频率f 0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的角频率ω0即为谐振角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0002f ωωωπ== == 找到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如果已知L 的值, 就可以得出C 的大小。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2、刨削、插削 所用符号机加工工时定额,机械加工定额,机加工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加工中心定额,工时 tj——机动时间(min) L——切刀或工作台行程长度(mm) 1——被加工工件长度(mm) 11——切入长度(mm) 12——切出长度(mm) 13——附加长度(mm) 14——行程开始超出长度(mm) 15——行程结束时超出长度(mm) B——刨或插工件宽度(mm) h——被加工槽的深度或台阶高度(mm) U——机床平均切削速度(m/min) f——每双行程进给量(mm) i——走刀次数 n——每分钟双行程次数 n=(1000×VC)/L×(1+K) 注: 龙门刨:K=0.4-0.75 插床:K=0.65-0.93 牛头刨:K=0.7-0.9 单件生产时上面各机床K=1 ①插或刨平面 tj=(B+12+13)×i/(f×n)=2×(B×11+12+13)×i/(f×Um×1000)(min) ②刨或插槽 tj=(h+1)×i/(f×n)=(h+1)×i×L/(f×Um×1000)(min) 注: 龙门刨:14+15=350mm 牛头刨:14+15=60mm(各取平均值) ③刨、插台阶 tj=(B+3)×i/(f×n)(横向走刀刨或插)(min) tj=(h+1)×i/(f×n)(垂直走刀刨或纵向走刀插)(min) 3、钻削或铰削 所用符号机加工工时定额,机械加工定额,机加工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加工中心定额,工时 tj——机动时间(min)1——加工长度(mm) 11——切入长度(mm)11——切出长度(mm) f——每转进给量(mm/r)n——刀具或工件每分钟转数(r/min) Φ——顶角(度)D——刀具直径(mm) L——刀具总行程=1+11+12(mm) 钻削时:11=1+D/[2×tg(Φ/2)]或11≈0.3P(mm)

新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 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 方程式中: P—功率的单位(kW); n—转速的单位(r/min); T—转矩的单位(N.m); 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 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 P=F*V---——--公式【1】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2】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转矩的类型 转矩可分为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静态转矩 静态转矩是值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或变化很小、很缓慢的转矩,包括静止转矩、恒定转矩、缓变转矩和微脉动转矩。? 静止转矩的值为常数,传动轴不旋转; 恒定转矩的值为常数,但传动轴以匀速旋转,如电机稳定工作时的转矩; 缓变转矩的值随时间延长而缓慢变化,但在短时间内可认为转矩值是不变的; 微脉动转矩的瞬时值有幅度不大的脉动变化。 ※动态转矩 动态转矩是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化很大的转矩,包括振动转矩、过渡转矩和随机转矩三种。 振动转矩的值是周期性波动的; 过渡转矩是机械从一种工况转换到另一种工况时的转矩变化 过程;随机转矩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化无规律的转矩。

机械加工时间计算

工业生产中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切削用量的计算与选择原则-车削-刨削、插削-钻削或铰削-齿轮加工-铣削-用板牙或丝锥加工螺纹-拉削磨削加工生产供应技术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切削用量的计算与选择原则-车削-刨削、插削-钻削或铰削-齿 轮加工-铣削-用板牙或丝锥加工螺纹-拉削磨削加工生产供应技术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 1、什么是机械加工时间定额?它是指完成一个零件或零件某一工序加工所规定的时间。 2、时间定额的组成: (1) 、机动时间(也称基本时间)(Tj) ——是指直接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刀具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 、辅助时间(Tf) ——用于某工序加工每个工件时,进行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包括装卸工件和有关工步的时问。如启动与停止机床、改变切削用量、对刀、试切、测量等有关工步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3) 、布置工作地、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Tbx) ——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内清理工作地点以及 保证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阅读交接等,检查工件,机床,对机床进行润滑和空运转,更换与修磨刀具,检具和刃具,清理切屑,工作前取出和工作后归还工具,交班前擦拭机床,清理工作场地,填交接班纪录及工作时间内允许必要的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问。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 、准备终结时间(Tzz) ——是指工人在加工一批工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做准备工作和结束时所消耗的时间。包括熟悉图纸,工艺文件,进行尺寸换算,借还工具、夹具、量具、刃具,领取毛坯,安装刀杆、刀具、夹具,转动刀架,修整砂轮,点收零件,调整机床,首件检查,加工结束时清理机床,发送成品等。 一般情况,准备与终结时间分固定部分和另加部分。固定部分是指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时间。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时间。 3、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 (1) 、中批以上 td=(tj+tf) X (1+K % )+tzz/N (2) 、单件小批 td=tj X (1+K%)+tbx+tzz 式中,td ——单件加工时间定额(min) tj ——机动时间(min) tbx ——布置场地与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min) tzz ----- 准嵛与终结时间(mi n) K ——tbx 和tzz 占tj 的百分比 N ——生产纲领——相同一批零件数 辅助时间的确定 1 、确定原则 (1) 、辅助时问的长短和工件与机床规格大小、复杂程度成正比。 (2)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其他时问,包括tf、tbx、tzz 时间占tj 的百分比(K% )及装卸时间。 tzz时间按N=10考虑,直接计入单件时间定额中。 2、确定 ( 1 ) 、卧车:

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 J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 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 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 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 J o = 21 2212mr mgr ααααα--- (6) 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 J = 23 4434mr mgr ααααα--- (9) 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 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 ,t = 0 时θ= 0 ∵ θ=ωo t + 2 2 1t α (10) 测得与θ1 , θ2相应的时间t 1 , t 2 由 θ1=ωo t 1 + 2121t α (11) θ2=ωo t 2 + 2 22 1t α (12) 得 2 2112 22112) (2t t t t t t --= θθα (13) ∵ t = 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 = 2) ∴ []2 2 11222112)1()1(2t t t t t k t k ----= πα (14) k 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 1 , k 2两个,一般取k =1 , 2 , 3 , …,30,…

电机扭矩计算方法

电机扭矩计算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计算公式 含义: 1kg=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牛顿 含义:·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了。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扭矩公式:T=973P/n T是扭矩,单位Kg·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形象的比喻: 功率与扭矩哪一项最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矩,加速靠功率,也有人说:功率大代表极速高,扭矩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

前进一定是靠发动机所发挥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我们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 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为磅-尺(lb-ft),在美国的车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即可。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即可由发动机功率-扭矩输出曲线图可发现,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部升的发动机大约可发挥的最大扭矩,此时若直接连上185/ 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公斤的力量(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顿」)。 36公斤的力量怎么推动一公吨的车重呢而且动辄数千转的发动机转速更不可能恰好成为轮胎转速,否则车子不就飞起来了幸好聪明的人类发明了「齿轮」,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相连搭配,可以将旋转的速度降低,同时将扭矩放大。由于齿轮的圆周比就是半径比,因此从小齿轮传递动力至大齿轮时,转动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数,都恰好等于两齿轮的齿数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所谓的「齿轮比」。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 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0.25mm) F=S*Z*Fz F=2000*2*0.25 F=1000(mm/min) 四、残料高的计算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0.002mm,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0.002=ae2/8*10 ae=0.4mm 五、逃料孔的计算 Φ=√2R2 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7.1(mm) X、Y=D/4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 ae:XYpitch(mm)ap:Z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Q=35*0.6*1.5*2000/1000 Q=63 cm3/min

刚体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其数值为J=∑ mi*ri^2, 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为什么变换一下公式就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呢?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 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 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补充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和质量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用字母J表示。 对于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转动惯量定理:M=Jβ

介电常数

实 验 报 告 00系 2007级 姓名 宁盛嵩 日期 2008-11-24 台号 8号台 实验题目:简易介电常数测试仪的设计与制作 88 实验目的: (1)了解多种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掌握替代法,比较法和谐振法测固体电介质介电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用自己设计与制作的介电常数测试仪,测量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 实验原理: 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采用相对介电常数ε r 来表示,通常采用 测量样品的电容量,经过计算求出εr ,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S Cd r 00εεεε== (1) 式中ε为绝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 F /10 85.812 0-?=ε,S 为样品的有效面积,d 为样品的厚度,C 为被测样品的电容量,通常取频率为1kHz 时的电容量C 。 一、替代法 当实验室无专用测量电容的仪器,但有标准可变电容箱或标准可变电容器时,可采用替代法设计一简易的电容测试仪来测量电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仪器的要求不高,由于引线参数可以抵消,故测量精度只取决于标准可变电容箱或标准可变电容器读数的精度。若待测电容与标准可变电容的损耗相差不大,则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替代法参考电路如图2.2.6-1(a)所示,将待测电容C x (图中R x 是待测电容的介电损耗电阻),限流电阻R 0(取1k Ω)、安培计与信号源组成一简单串联电路。合上开关K 1,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电压及限流电阻R 0,使安培计的读数在毫安范围恒定(并保持仪器最高的有效位数),记录读数I x 。将开关K 2打到B 点,让标准电容箱C s 和交流电阻箱R s 替代C x 调节C s 和R s 值,使I s 接近I x 。多次变换开关K 2的位置(A,B 位),反复调节C s 和R s ,使X S I I =。假定C x 上的介电损耗电阻R x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CNC常用计算公式 一、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 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0.25mm) F=S*Z*Fz F=2000*2*0.25 F=1000(mm/min) 四、残料高的计算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 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 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0.002mm,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0.002=ae2/8*10 ae=0.4mm 五、逃料孔的计算 Φ=√2R2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7.1(mm) X、Y=D/4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ae:XY pitch(mm) ap:Z 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 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转动惯量公式

nema标准中的计算是如下(转化公式):J=A×0.055613×(Pn^0.95)÷(n/1000)^2.4-0.004474×(Pn^1.5)÷(n/1000)^1.8 A小于等于1800rpm时取24,A大于1800rpm时取27 Pn为功率(kw) n 为同步转速 高压电动机在设计时,要求计算出转子的转动惯量。下面对计算方法做一分析。 转动惯量是物体在转动时惯性的度量,它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质量分体情况有关。机械工程师手册给出了一些简单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1、圆柱体沿轴线转动惯量: Kg?m2 (1) 式中:M —圆柱体质量Kg R —圆柱体外径半径 m 2、空心圆柱体沿轴线转动惯量: Kg?m2 (2) 式中: M —空心圆柱体质量Kg R —空心圆柱体外半径 m r —空心圆柱体内半径m 3、薄板沿对称线转动惯量: Kg?m2 (3) 式中:M —薄板质量Kg a —薄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宽度m 物体的转动惯量除了用J表示外,在工程上有的用物体的重量G和物体的回转直径D的平方的乘积GD2来表示,也称为物体的飞轮力矩或惯量矩,单位N?m2或Kg f m2。 物体的飞轮力矩GD2和转动惯量J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N?m2 (4) 式中:g —重力加速度 g=9.81 m/s2 将重力单位N化为习惯上的重力单位Kgf ,则(4)变为: Kg f m2 (5) 由以上公式,可以对鼠笼型高压电机的转动惯量进行计算。计算时,将高压电机转子分解为转子铁心(包括导条和端环)、幅铁、转轴三部分,分别算出各部分的Jn,各部分的转动惯量相加即得电机的转动惯量J。如需要,按(5)式换算成飞轮力矩GD2。一般产品样本中要求给定的是转动惯量J,兰州引进的电磁设计程序计算出的是飞轮力矩GD2。 计算程序如下:

电机输出扭矩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转矩(英文为torque )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转矩是各种工作机械传动轴的基本载荷形式,与动力机械的工作能力、能源消耗、效率、运转寿命及安全性能等因素紧密联系,转矩的测量对传动轴载荷的确定与控制、传动系统工作零件的强度设计以及原动机容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转矩与功率的关系T=9549P/n 电机的额定转矩表示额定条件下电机轴端输出转矩。转矩等于力与力臂或力偶臂的乘积,在国际单位制(SI)中,转矩的计量单位为牛顿?米(N?m),工程技术中也曾用过公斤力?米等作为转矩的计量单位。电机轴端输出转矩等于转子输出的机械功率除以转子的机械角速度。直流电动机堵转转矩计算公式TK=9.55KeIK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为: S R2 M=C U12 公式[2 ] R22+(S X20)2 C:为常数同电机本身的特性有关;U1 :输入电压; R2 :转子电阻;X20 :转子漏感抗;S:转差率 可以知道M∝U12 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设正常输入电压时负载转矩为M2 ,电压下降使电磁转矩M下降很多;由于M2不变,所以M小于M2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电动机转速的下降,转差率S上升;它又引起转子电压平衡方程式的变化,使转子电流I2上升。也就是定子电流I1随之增加(由变压器关系可以知道);同时I2增加也是电动机轴上送出的转矩M又回升,直到与M2相等为止。这时电动机转速又趋于新的稳定值。 转矩的类型 转矩可分为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 静态转矩是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小、很缓慢的转矩,包括静止转矩、恒定转矩、缓变转矩和微脉动转矩。 静止转矩的值为常数,传动轴不旋转; 恒定转矩的值为常数,但传动轴以匀速旋转,如电机稳定工作时的转矩; 缓变转矩的值随时间缓慢变化,但在短时间内可认为转矩值是不变的; 微脉动转矩的瞬时值有幅度不大的脉动变化。 动态转矩是值随时间变化很大的转矩,包括振动转矩、过渡转矩和随机转矩三种。振动转矩的值是周期性波动的;过渡转矩是机械从一种工况转换到另一种工况时的转矩变化过程;随机转矩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化无规律的转矩。 根据转矩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转矩测量方法。 转矩=9550*功率/转速 同样 功率=转速*转矩/9550 平衡方程式中:功率的单位(kW);转速的单位(r/min);转矩的单位(N.m);9550是计算系数。

数控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国际标准一、挤牙丝攻内孔径计算公式: 公式:牙外径-1/2×牙距 例1:公式:M3×0.5=3-(1/2×0.5)=2.75mm M6×1.0=6-(1/2×1.0)=5.5mm 例2:公式:M3×0.5=3-(0.5÷2)=2.75mm M6×1.0=6-(1.0÷2)=5.5mm 二、一般英制丝攻之换算公式: 1英寸=25.4mm(代码) 例1:(1/4-30) 1/4×25.4=6.35(牙径) 25.4÷30=0.846(牙距) 则1/4-30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6.35×0.846 例2:(3/16-32) 3/16×25.4=4.76(牙径) 25.4÷32=0.79(牙距) 则3/1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4.76×0.79 三、一般英制牙换算成公制牙的公式: 分子÷分母×25.4=牙外径(同上) 例1:(3/8-24) 3÷8×25.4=9.525(牙外径) 25.4÷24=1.058(公制牙距)

则3/8-24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9.525×1.058 四、美制牙换算公制牙公式: 例:6-32 6-32 (0.06+0.013)/代码×6=0.138 0.138×25.4=3.505(牙外径) 25.4÷32=0.635(牙距) 那么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3.505×0.635 1、孔内径计算公式: 牙外径-1/2×牙距则应为: M3.505-1/2×0.635=3.19 那么6-32他内孔径应为3.19 2、挤压丝攻内孔算法: 下孔径简易计算公式1: 牙外径-(牙距)/代码=下孔径 例1:M6×1.0 M6-(1.0×0.425)=5.575(最大下孔径) M6-(1.0×0.475)=5.525(最小) 例2:切削丝攻下孔内径简易计算公式: M6-(1.0×0.85)=5.15(最大) M6-(1.0×0.95)=5.05(最小) M6-(牙距)/代码=下孔径 例3:M6×1.0=6-1.0=5.0+0.05=5.05 五、压牙外径计算简易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转矩)公式 含义: 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顿。 含义: 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扭矩公式:T=9550P/n 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扭矩公式:T=973P/n T是扭矩,单位Kg·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 形象的比喻: 功率与扭矩哪一项最能具体代表车辆性能?有人说:起步靠扭矩,加速靠功率,也有人说:功率大代表极速高,扭矩大代表加速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解释,其实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发动机所发挥的扭力,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我们以下皆称为「扭矩」。 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为磅-呎(lb-ft),在美国的车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7.22即可。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即可由发动机功率-扭矩输出曲线图可发现,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部1.6升的发动机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最大扭矩,此时若直接连上185/ 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