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3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3

一、选择题

1.(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21题)“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B.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C.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D.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答案】D

【点拨】

【结束】

2.(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5题)《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因此选B。

【结束】

3.(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6题)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A.放弃进化论B.重新评估传统

C.反思西方文明D.肯定孔孟之道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在晚清系统介绍过19世纪欧洲文明的严复,在一战结束之时的反思。三百年欧洲文明进化,最后只落得“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可见严复内心失望之重,这毕竟是他曾经希望过的文明,曾经寄予全部热情和向往的19世纪文明。材料表达了晚清一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失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A项不能从材

料中直接得出。

【结束】

4.(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14题)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

【答案】A

【点拨】

【结束】

5.(2011年11月襄阳市四校期中7题)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启蒙了国民觉悟

C.反对民主革命 D.主张救亡图存

【答案】B

【点拨】梁启超在这里重点强调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他区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是对旧思想的盲目忠君批判,所以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材料中梁启超不仅推翻了承续千年“朕即国家”的政治理念,对执政府的合法性进行了重新界定,不再承认“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获得“正式成立”,即可视为“国家之蟊贼”,明确指出国家不等同于朝廷,爱国不等于爱朝廷,批评政府就是为了爱国。这些观点,在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不让人重新审视国民与国家、国家与政府、政府与国民等关系,在从臣民向国民的思想启蒙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各选项,最符合题意的应是B项。

【结束】

6.(2011年11月滨州期中9题)“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答案】B

【点拨】

【结束】

7.(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21题)《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以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答案】C

【点拨】

【结束】

8.(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29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9.(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16题)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C.君民共主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答案】C

【点拨】

【结束】

10.(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15题)陈独秀认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思想B.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C.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D.已找到拯救国家的科学的思想武器

【答案】A

【点拨】

【结束】

11.(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1题)《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

【结束】

12.(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6题)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

【答案】D

【点拨】

【结束】

13.(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2题)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答案】C

【点拨】

【结束】

14.(2011年9月盐城摸底9题)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答案】D

【点拨】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弊端。

【结束】

15.(2011年11月德州期中3题)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答案】C

【点拨】

【结束】

16.(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5题)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了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指出了西方启蒙思想宣传上的缺陷

C.抵制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D.否定了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答案】B

【点拨】

【结束】

17.(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17题)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做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答案】B

【点拨】

【结束】

18.(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7题)“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魏源与《海国图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侵略,应选B项。

【结束】

19.(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6题)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D

【点拨】

【结束】

20.(2011年10月大同市调研12题)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清朝大兴文字狱导致的后果

B.由于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

C.林则徐与其他封建官僚有明显区别

D.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答案】B

【点拨】

【结束】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7题)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答案】A

【点拨】

【结束】

23.(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27题)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公开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

【点拨】

【结束】

24.(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22题)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B

【点拨】

【结束】

25.(2011年12月广东百校联考17题)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答案】B

【点拨】

【结束】

26.(2011年11月德州期中4题)“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点拨】

【结束】

27.(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31题)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答案】A

【点拨】

【结束】

28.(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4题)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较,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和平等思想

C.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传播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A

【点拨】

【结束】

29.(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1题)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 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B. 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C. 改革力量弱小

D. 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答案】B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和所学史实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变革中国政体,故此题应该选择B。

【结束】

30.(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0题)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实业救国论B.自由恋爱观

C.马克思主义D.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C

【点拨】

【结束】

31.(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22题)这是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答案】A

【点拨】

【结束】

32.(2011年10月大同市调研14题)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点拨】

【结束】

33.(2011年11月荆州市质检13题)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A

【点拨】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人民群众开始觉悟,到社会的觉悟正是广大平民经过思想改造的过程。

【结束】

34.(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29题)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

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

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

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点拨】

【结束】

35.(2011年11月临沂市期中6题)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答案】C

【点拨】

【结束】

36.(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3题)“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B

【点拨】

【结束】

37.(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30题)从晚清到民初,“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对这一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革命”的目标彻底实现

B.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C.“革命”造成社会各层面剧变

D.“革命”话语拥有了至高地位

【答案】D

【点拨】

【结束】

38.(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6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

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③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④探索民主共和之路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

39.(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34题)(27分)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步痕。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6分)

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6分)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3)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6分)

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澈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9分)

【答案】

(1)儒家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分);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3分)

(2)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1分);李贽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1分);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早期启蒙思想滋生(1分)主张经世致用,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1分);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分);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1分)。

(3)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2分)

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2分);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2分)

(4)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2分);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1分)

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4分)

【点拨】

【结束】

40.(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28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

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

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 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 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

因素是什么?

(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

(5分)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因。

(4分)

(4) 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

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答案】

(1)历史观:历史进化论;因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6分)

(2)主要观点: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5分)

(3)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2分)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决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等等。(2分,答出2点即可)

(4)批判地吸收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分)

【点拨】【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