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目录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的………………………………………………………

四、计划安排………………………………………………………

五、组织机构………………………………………………………

六、弃渣场植被恢复主要措施………………………………………

中铁十二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一、编制依据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

(二)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西部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和意见。

(三)根据成兰铁路建设指挥部批复的环保部《关于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

(四)根据设计院关于弃渣场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

(五)中铁十二局集团关于弃渣场植被恢复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多年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试验段位于四川省境内,起于成都青白江站,经茂县到川主寺(黄胜关站),正线全长275.8km,隧道18座,175.914km。我标起讫里程D8K131+360~D8K149+550

(YD8K131+508~YD8K148+753)全长18.19km,本标主要包括两座隧道、一座桥,即茂县隧道3803m(茂县隧道全长9913m,本标承担出口段3803m,其余由7标承担)、核桃沟大桥171.209m、榴桐寨隧道14214m(榴桐寨隧道全长16262m,本标承担进口段14214m,其余由9标承担)。

(二)工程地质

全线占线路长度约70%的段落岩体为极为软弱破碎的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受构造影响,多表现出强烈的揉皱变形和挤压破碎,软岩和破碎岩体岩性条件极差。

(三)工程数量

本工程处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茂县境内,经过渭门乡、沟口乡、飞虹乡三个乡镇。根据工程量弃渣计万m3、共计需要5个渣场,总计占地406260m2.各弃渣场的使分布具体见下表:

弃渣场设计表

三、编制目的

在弃渣场复垦工作完成后,通过植被恢复措施,达到恢复植被、美化景观,使弃渣场融入自然景观,达到工程与环境协调的目的。植被恢复后及时通知当地政府、业主、监理等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并交付使用。

四、计划安排

植被恢复是弃渣场最后一项工程,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和对土地复垦恢复情况,具体安排如下:

五、组织机构

(1)我标段指挥部成立了植被恢复领导小组,组长:王毅东,副组长:赵轶、孙福军、付国宏、杨景峰,成员:李宏晋、邓云军、姚彦利、谷孝军。各分部相应的成了植被恢复领导小组。

(2)根据我标段管辖实际情况,每个渣场由专业绿化队伍进行弃渣场的绿化工作。

六、弃渣场植被恢复主要措施

弃渣场生态植被恢复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场而异”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应用弃渣场植被修复技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力争把弃渣场占用土地资源达到恢复植被、美化景观,使之融入自然景观,达到工程与环境协调。

(一)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总体施工工艺为:边坡与顶面清理、施工放样、配套土木工程措施施工、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

1、边坡与顶面清理:主要是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和顶面的平整对坡面与顶面进行修整。

2、施工放样: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点、定位放样,如确定框架位置、截排水沟、坡脚挡墙、天沟、设计树坑的位置等。

3、绿化施工:分别按设计要求进行各边坡、顶面类型的绿化施工。

4、养护管理: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

(二)植被恢复的配套土木工程措施

1、修整坡面: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也为复绿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施工前必须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排除落石隐患,确保坡面基本平顺,方便喷附植生基质。对局部

较光滑的坡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并在坡面设置平台,稳定坡面,以方便将来围堰造坑,为以后的植生袋叠置施工做准备。

2、修整顶面:为了保证顶面平整,同时也为了复绿工程提供有力条件,施工前对渣顶顶面复耕土进行平整,清除复耕土中的碎石和杂物,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坡度调整。

3、修筑截、排水沟:截、排水沟都是边坡生态修复的配套设施工程,分别位于坡顶、坡面。为防止山体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拟建植的岩石边坡人工植被,需要在边坡上方的山体上开凿一条横向截排水沟和在边坡汇水处开凿纵向排水沟,使边坡上部山体的径流水流向边坡两侧和底部,以免植被受到雨水的强力冲刷。

4、坡底留有绿化带,水沟以方便种植爬蔓植物,实现绿化山坡的目的。

(三)植被恢复绿化技术措施

1、厚层基质种植技术

厚层基质种植技术是在厚的由泥炭土、种植土、植物纤维、黏结剂、保水剂和缓释肥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植生基质的基础上,将植物种植或移植到表层基质,将山坡上的树木移植到建筑物的周边,达到绿化的目的,在有裸露地面的场地内,种植灌木,草坪恢复绿化。

2、喷播值草技术

喷播前对坡面进行洒水浸润,在搅拌容器中加入纸浆纤维、草种、复合肥料、保水剂、色素等喷播材料,然后加水,待水加到容器的2/3时开始搅拌,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粘合剂(切忌先加入粘合剂和水),充

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溶液后在用压力泵或液压喷播机将其喷播于待播边坡上。具体喷播配比及草种品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回填土绿化技术

回填土绿化技术是充分利用回填土深厚( >60cm) 的有利条件挖穴定植与宕底绿化及边坡人工植被相接近的树种。不仅要与上边坡绿化景观相接近,也要与弃渣场以后的绿化相协调,是构成过渡型的绿化、美化景观线,又是上边坡滑石隐患的绿色屏障。乔木、灌木树种选择选择当地相匹配的品种。

(四)养护管理措施

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养护内容包括盖无纺布或草席、揭遮阳网、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苗木支护和补植等。其中浇水、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养护的关键,特别是种植出苗后的养护。

(五)质量保证措施

我标段严格执行植被恢复相关要求,依靠科技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管理,细化措施,安排专人,全程监控,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勤检查,保证复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六)安全保证措施

我标段施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交底时编制安全交底,配备专职安全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

生产活动。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并严格管理实施,保证施工安全。

(七)资金保证措施

本标段弃渣场植被恢复资金85万,全部用于植被恢复,不得挪作他用。

七、植被恢复效益分析

通过对弃渣场植被恢复,既完成设计工程量又对生态环境起到了恢复和美化作用,是一项造福当地、利国利民的工程,将得到当地村民、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对我单位的信誉评价以及对整个工程评价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隧洞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

工程标段  xx市xxxx 隧洞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 Xxxx 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

隧洞弃渣场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 摘要:河流水电开发方案中的水库梯级电站,由于电站梯级开发和水库电站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所在河段地形条件限制,水库型电站弃渣场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根据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要求,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分析研究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 关键词:水库型弃渣场设防洪水标准拦渣堤浆砌块石护坡干砌大块石护坡 1前言 四川西部地区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实现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四川已将水电列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四川境内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及岷江上游等河流由高原山区流向丘陵盆地,落差大,水量丰沛,河流地形陡峻、比降大。大、中型水电工程或中、小河流水电梯级开发方案中都有水库梯级电站。由于河流水电梯级开发和水库电站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所在河段地形条件限制,水库型电站的弃渣场大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河道两岸。电站施工期,弃渣场可能受设防洪水影响,运行期,渣体坡面将受库水升降影响,因此,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设计是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本文即对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2 水库型弃渣场布置及使用特点 布置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的弃渣场称为水库型弃渣场,这类渣场常见于堤坝式或混合式水电站工程。

2.1  布置特点  由于河流水电开发是以梯级式电站开发方案为主,在河流规划中,为充分合理利用水力资源,梯级电站是一级接一级布置的,所以在其工程区域之外布置弃渣场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工程区河段内寻找弃渣场。堤坝式或混合式水电站工程所处河段的地形条件,除水库淹没区河段地形平缓外,其余工程区地形均较陡,在水库淹没区外找不到或找不足堆渣场所。鉴于水库型工程所处河段的地形条件限制,在对工程安全、河道行洪和经济效益不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将部分工程弃渣场布置于水库淹没区内的河道两岸地势平缓的区域,采取挡渣墙(堤)和工程护坡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弃渣场进行保护。 使用特点  2.2 水库型弃渣场在电站施工初期即开始堆渣,一般情况下,堆渣体堆置于河道两岸地形平缓、地势低矮的地方。工程施工期:渣场底部渣脚可能受到河道洪水的影响;电站运行期:由于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水库蓄水后,渣场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 3 水库型弃渣场水土流失危害 由于弃渣堆放在河岸,若不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当,弃渣垮塌或被洪水冲毁,将造成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甚至堵塞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 弃渣位于水库淹没区,其防护措施自然与水库区各特征水位有密切关系,据此对水库型弃渣场进行分类防护。

弃土弃渣环保措施教学总结

目录 1、总则 (2) 2、弃渣场 (2)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 (4) 4、防治措施布局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5) 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应符合下列规定: (5)

1、总则 1.1.为有效保护隧道五队承建隧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公路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本项目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1.2.本项目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隧道五队承建隧道所有施工单位,以施工用地为界,范围包括全线主体工程占地(含路面、路基边坡、桥梁、涵洞、隧道)、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土场、弃渣场等。 1.3.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由省指挥部统一领导,各工作站派专人督促落实,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专人、专岗、专职负责该项工作。 1.4.全线环保与水保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树立“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力求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的恢复”的环保理念,彻底改变“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建一条精品路,修一条绿色大道。 1.2.在全线推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各施工单位务必增强环保与水保意识,强化环保措施,组建环保领导小组,建立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责到人。 1.6.各施工单位应自觉接受、主动配合地方行政机关和环境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保与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落实到位,力争各项环境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6植被恢复方案

植被恢复方案 1、路线影响区域植被 我标段承建设S210线巴彦温都尔至巴拉奇如德段公路的第二合同段,里程桩号为K212+400~K246+000,约34.4m。 该地区受温暖季风和地貌的影响,水热条件较为优越,适于草场植被的生长和发育,由于地势平坦,植被的差异性较不明显。主要多以自然植被为主。 2、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公路地形复杂,制约条件多,施工难度较大,对自然环境保护尤为重要。针对这些特点,按照建设旅游、环保、生态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1、对路基边坡、取弃土场采用了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案;2、最大限度地采取生物防护措施,种植草、灌、木;客土绿化边坡;3、土方和风化岩石路段,采取了厚层机质、生态防护等措施。4、对沿河路基重点采取工程防护,以防止因洪水而造成公路的毁坏和新的水土流失。既绿化、美化了公路,又达到了保持水土的效果。 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交通量、人口分布等具体情况,在适当位置进行绿化,可以达到恢复植被、美化公路景观,使公路融入自然景观,达到工程与环境协调的目的。 取弃土场:控制填土高度,尽量少占优质高产农田,减

少取土数量。合理设计纵断,尽量减少借方、弃方数量,取、弃土后做好平整和复垦,疏通排水渠道,尽可能防止水土流失。开挖排水沟、修整路基边坡等土方应合理利用。路线经过农田或经济林地路段,设置完整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使得路面雨水不直接进入农田。 一般填方路堤:对路堤边坡尽可能采用植草护坡代替砌石护坡。在路堤坡脚至公路用地界内可植2-3排树木,内侧种植常青小灌木,外侧种植高大乔木,错落有致,可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公路两侧环境的污染,并增添道路景观。 高填方路堤:一般情况下道路边坡设计得越平缓,边坡的稳定性就越好,比较平缓的边坡,植被恢复也相对比较容易。 目前,我国在公路石方边坡上的绿化,大多是采用客土喷播,植物主要以草类为主,这种方式植被恢复较快,短期内绿化效果明显,但客土喷播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差,植物可持续生长的后劲不足,且容易退化。植被恢复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乔、灌、草(藤)合理搭配,尽可能与周边原生植被相和谐。选择那些根系发达、藤茎强壮、生长可持续性好的植物,以达到固石护坡的效果。植物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司机和乘客的视觉与心理需求,力求建成的绿带线形流畅,并与自然相融相衬的绿色景观大道。快速恢复植被,并保证植物具有较好的可持续生长后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壤问

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

秦皇岛市人造河综合治理工程 弃土场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施工单位:秦皇岛市国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2年4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部署 第三章:主体施工方案 第四章:资源需要量计划 第五章: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六章:光缆、氨气管道保护措施 第七章:协调与地方、政府等单位关系的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人造河是冀东沿海的独流入海小河,因入海为人工开挖,故名人造和。其河有两支:一支名为小黄河,发源于樊各庄西北,流经前韩家林、官庄、港北,在唐义庄村转向东南流入人造河;另一支名为人工河,发源于山上营,经张各庄、留守营、好马营,在水沿庄村南1.7km处与小黄河汇合后流注入渤海,河口位于渤海林场场部,流域面积65km㎡。 河道清淤所清出的淤泥集中到业主指定地方,本工程修建4个弃淤泥场地,地点分别在昌黎团林1个、新区东苏撑子1个、新区西河南三个地点2个。二、水文气象 工程所在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东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0.2°C,极端最高气温39.9°C,极端最低气温-25.5°C,多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18m/s,最大冻土深85cm,全年平均无霜期178天。 三、工程任务 2012年汛前工程主要解决现状河道污染治理问题,并使河道满足现状过流能力。 主要施工内容: 1> 昌黎团林修建弃土场1个; 2> 东苏撑子修建弃土场1个; 3> 西河南林场修建弃土场2个; 编制依据 1>《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J202-82(试行)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1999;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程》SL52-93; 4>《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LJ249-88; 第二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规模、专业特点和地域特点,我公司按项目法管理模式, 组建秦皇岛市人造河综合治理工程抚宁段项目机构,并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 抽调我公司综合素质高,在类似工程施工中专业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 组成项目管理层;施工作业层将从我公司抽调有类似工程施工经历的专业工人组成。 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 质量部控制部物供部施工部文控部行政部安保部 施工作业队 2. 施工管理机构职责 1> 项目经理:土地征用、地方关系协调、与业主征地部门的联络、施工手续。 河务、水利施工手续以及负责临时占地的土地征用、永久性占地、地貌恢复。 2>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进行全过程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设计变更、测量放线、技术资料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法应用;检验试验、调试投产、竣工验收等。生产协调、设备车辆调配管理、生产会议、计划、进度控制、统计、检测预测报告、施工能力分析、现场文明施工。

都龙至都龙口岸公路弃渣场选址及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都龙至都龙口岸公路弃渣场选址及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摘要: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量较大,且弃渣多沿线分布。因此在进 行山区公路建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弃渣场将沿线的弃渣集中堆放,不仅能保护当 地的生态环境,还能防止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本文在着重介绍弃渣场 选址原则及其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都龙至都龙口岸公 路建设弃渣场选址及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 关键词: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堆筑形式;挡渣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平原地区公路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山区公路建设也在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山区可供农民耕种的耕地不多,耕地多 是沿着沟谷、水系分布,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占用耕地,其相应的投资 较大,加之山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极其复杂,公路建设过程中开挖回填土 石方量较大,更进一步加剧了公路建设的投资,并且由于公路的线型特点,弃渣 均沿线分布。因此,大部分公路建设产生的多余渣土在公路沿线随意堆弃,加剧 了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本文以都龙至都龙口岸公路为例,对其建设过程中弃渣 场选址及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设计,规范弃渣处理行为,为山区公路建设过 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帮助。 1 工程概况 都龙至都龙口岸公路工程地处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公路全长 24.512km,包括主线全长15.885km、都龙联络线全长1.026km、金厂联络线全长7.601km三个部分。公路等级为二级,主线、都龙联络线设计速度60km/h,路基 宽度为12m,最大纵坡6%;金厂联络线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为8.5m,最 大纵坡7%。共有桥梁31座(主线21座,金厂联络线10座),涵洞63道(主 线39道,都龙联络线4道,金厂联络线20道)均为新建,与其他公路平面交叉17处,通道10处。起点位于文山至都龙二级公路K94+160处,止点位于都龙口岸。本工程大部分路段为新建,新建路段长23.85km。其中主线和都龙联络线全 部为新建,金厂联络线为沿旧路改造,需改建老路662m,路基宽度由6.5m宽沥 青混凝土路面的四级公路扩建至8.5m。本工程拆迁房屋12262m2。本工程部分新建路段较靠近老路、乡村道路,原有老路和乡村道路均可利用,需新建保通施工 便道以保证与原有老路和乡村道路的畅通;部分新建路段离老路较远,主体设计 新建15.81km施工便道以满足施工要求。 本工程共产生开挖土石方182.85万m3(表土剥离10.91万m3,清除软基 8.74万m3,基础开挖162.22万m3,建筑垃圾0.98万m3),填方100.35万m3(基础回填91.61万m3,片碎石换填8.74万m3),外借方8.74万m3,共产生 弃方80.33万m3(扣除表土剥离10.91万m3),设计方案共拟定了4个弃渣场,用于工程所弃土石方堆放,总容量为119.05万m3,占地面积11.1hm2。 2 弃渣场选址及分类 2.1 弃渣场选址原则 (1)公路工程为线性工程,弃方分布比较长,适当增加弃渣场数量,以减少 弃渣的运距,弃渣运距控制在5km以内。(2)弃渣场选址应遵循“少占压耕地, 少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原则。山区、丘陵区弃渣场宜选择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形相对平缓的沟谷、凹地、坡台地、阶地等;(3)弃渣场尽 可能选在远离公路的一面,如不能避免,后期要加强生态恢复工作,以减少其对 公路沿途景观的破坏;(4)尽可能选择项目沿线废弃砂石坑作为渣场;(5)弃

弃土渣场建筑施工办法

弃土、渣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xxxxxxxxxxxxxxxxxxxxx,起讫里程xxxxxxxxxx,全长xxxxxxkm,工程包括大桥x座,即xxxxx大桥、xxxxxxx大桥、xxxxxxx大桥、xxxxx大桥,隧道0.5座(单洞2607米),区间内的涵洞、路基及附属工程。主要弃渣量来自于路基土石方开挖和隧道土石方开挖。其中路基挖方量约为51万m3,填方约30万m3。xxxxx 隧道土石方开挖约25万m3。需弃渣约46万m3。 二、编制依据 根据设计图纸及筹建处文件精神,把承秦高速公路建设成一条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尽量减少弃渣方量。 三、选址 我项目部人员对现场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在尽量将我标段内的土石方开挖量作为路基填料的原则上,尽量少占农田,根据我标段内的实际地形,将K180+600 右侧600米山沟作为我项目部1#弃渣场,该弃渣场与线路高差约40米,同时有原有土路可以加以利用直达弃渣场,该弃渣场占地约50亩,可弃渣方量25万m3左右。将xxxxxxx隧道右侧400米处的山沟作为我项目部2#弃渣场,该弃渣场与线路高差约25米,原有土路可以加以利用,该弃渣场占地约50亩,可弃渣方量约25万m3左右。这两处弃渣场基本上可满足我标段的弃渣要求。 四、弃渣场建设 弃渣堆在环保绿化的基础上,注意弃渣堆的稳定性,防止产生新的地质灾害。弃渣前对场地表层有机质土、耕植土进行清方集中堆放,弃渣后用于覆盖复耕绿化。弃渣场设置以不堵塞河道,不使形成泥石流料源,不占用粮田为原则,并分层压实,堆坡坡度1:1.5~1:2,弃渣堆表面及边坡采用种草、植树进行绿化。

为防止滚石伤人,该处设置挡土墙一道,挡土墙地面上高度为5米,地面以下2米。挡土墙长度为该段山谷长度。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墙面上间距2 米梅花形设置泄水孔。弃渣场共5级放坡,坡度1:1.5,每级护坡高度10米,坡底设置2米宽防滑平台,并设置排水沟。 弃渣场沿山体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随填筑弃渣而逐步升高,沟深1米,宽2米,梯形。弃渣由装载机推平,并由中间向两侧放坡,坡度1%,方便排水。 为保证弃渣场的稳定,弃渣场弃渣压实度必须达到85%。 五、保畅措施 由于道路为原有道路加宽整平,同时当地群众也需要利用同一条道路进山种田和养护果树,我项目部决定将原有道路加宽至4米,路面采用泥结碎石压实整平,并每隔200米设置一处汇车道,沿线有专职安全员和调度员进行现场协调指挥,保证当地群众安全顺利进山耕作。如需经过弃渣场,在弃渣场右边靠山下水沟设置道路一条,路宽4米,随弃随修,保证该道路随时畅通。 六、环保措施 施工过程中,配备专用的洒水车视路面干燥情况进行洒水除尘。施工结束后,在挡土墙前种植树木,起到绿化美观的作用。 七、复耕措施 将原来集中堆放的有机土、耕植土按照相关要求平整覆盖在弃渣上,对弃渣场进行复耕。 纵断面图 平面图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目录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的……………………………………………………… 四、计划安排……………………………………………………… 五、组织机构……………………………………………………… 六、弃渣场植被恢复主要措施………………………………………

中铁十二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一、编制依据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 (二)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西部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和意见。 (三)根据成兰铁路建设指挥部批复的环保部《关于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 (四)根据设计院关于弃渣场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 (五)中铁十二局集团关于弃渣场植被恢复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多年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试验段位于四川省境内,起于成都青白江站,经茂县到川主寺(黄胜关站),正线全长275.8km,隧道18座,175.914km。我标起讫里程D8K131+360~D8K149+550(YD8K131+508~YD8K148+753)全长18.19km,本标主要包括两座隧道、一座桥,即茂县隧道3803m(茂县隧道全长9913m,本

标承担出口段3803m,其余由7标承担)、核桃沟大桥171.209m、榴桐寨隧道14214m(榴桐寨隧道全长16262m,本标承担进口段14214m,其余由9标承担)。 (二)工程地质 全线占线路长度约70%的段落岩体为极为软弱破碎的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受构造影响,多表现出强烈的揉皱变形和挤压破碎,软岩和破碎岩体岩性条件极差。 (三)工程数量 本工程处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茂县境内,经过渭门乡、沟口乡、飞虹乡三个乡镇。根据工程量弃渣计332.2万m3、共计需要5个渣场,总计占地406260m2.各弃渣场的使分布具体见下表: 弃渣场设计表 三、编制目的 在弃渣场复垦工作完成后,通过植被恢复措施,达到恢复植

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

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17T14:35:55.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王晓晖 [导读]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为例,阐述了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总体设计布局。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为例,阐述了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总体设计布局。并结合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地形地貌、弃渣方式及弃土量,对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实施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优势的充分发挥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 前言 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土石方材料,而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线路较长。再加上地势、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较大数量的弃渣。为便于施工、避免随意弃渣情况,部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附属模块设置了弃渣场。弃渣场水土保持效果对弃渣场的施工规范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已经完成整治的弃渣场设计经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1.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概述 广乐高速公路包括坪石至樟市段、樟市至花东段两部分,其中坪石至樟市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编制完成。且编制完成的方案经广东省水利厅审批后同意施工;而广乐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顺接坪石至樟市段终点需经过英德、清远市清城区、广州市花都区等区域,与机场高速北延线直接相连。广乐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全长为139.819km,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0km/h。该高速公路工程内部共设有桥梁、隧道、互通立交数量分别为82座、9座。14座,工程桥隧比29.55%。项目预计施工工期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工期48个月。2008年01月,受建设单位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担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2.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总体设计布局及工程量 该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主要包括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几个模块。其中截排水工程,主要是在该高速公路路基填方边坡坡脚位置,或者取土场区域,合理布置;拦挡工程主要包括临时导流、表土临时拦挡和临时排水等模块;而护坡工程,则是在该高速公路路基填方边坡护坡,或者该高速公路取土场进行边坡开挖;土地整治工程主要是在施工结束后,以取土场、弃渣场为重点,进行土地整治。并在路基边坡、服务管理区、取土场、弃渣场和施工便道等区域,综合采用喷播植草防护、栽植乔灌木、撒播草籽等方式,进行植物措施设置。 该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主要工程量包括工程措施量、植物措施量、临时工程量三个模块。其中工程措施量包括挖土方(98978.0 m3)、C20混凝土预制块(670.00 m3)、土地整治(259.63hm2)、浆砌石方挡土墙(15743.00 m3)、水泥砂浆抹面(152506.00 m3)、浆砌石方护坡(57466.00m3),砂砾石(2511.00 m3)等几个模块;而植物措施量除546354.0个40cm×40cm穴状整地以外,还包括546354.0个30cm×30cm穴状整地及近二十万株黎蒴栲、紫穗槐、金合欢栽植作业。同时还需要进行近万株枫香、马占相思、常春藤、爬山虎栽植作业。整体草籽撒播量及面积分别为87772m2、221.5 hm2。临时措施工程量包括编织袋土(25682 m3)、临时排水挖土(22455m3)、临时覆盖彩条布(6300 m2)、水泥砂浆抹面(181020 m3)。 3.高速公路已有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实施 3.1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由于该高速公路将弃渣看做一个整体,该高速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目标主要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0%;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30%。 3.2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实施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得出该弃渣场地基承载力整体偏低,且边坡陡峭程度较大。因此,在该弃渣场削坡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采用坡脚支挡与削坡相结合的措施。即在该弃渣场边坡坡脚设置一4.4m高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挡。随后在该边坡每间隔10-20m位置设置一宽1.9m的平台。其中首级边坡平台需要以支挡墙顶部为起始点,依据1/1.75的坡率,进行削坡处理;而次级边坡或后续边坡可依据1/1.15的坡率,进行削坡处理。在最后一级削坡处理后,可将部分削坡土方用于支挡墙墙背回填施工。其余土方则可均匀堆积在弃渣场坡顶位置,利用压土机碾压密实后,进行植被保护措施,以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一般来说,对于需要恢复林地的弃渣场,设计人员可采用针阔混交林与草籽撒播结合的方式,行间混交株距为2.1m。其中针叶树种可采用常见经济树种马尾松、圆柏,阔叶树种可选用本地树种枫香、木荷等。每公顷种植马尾松、木荷等针阔混交树木1668株,单位面积定制1668株,均采用一年生一级根苗。在植株种植方式、规格及要求确定之后,相关人员可选择规格为0.59m*0.59m*0.59m的穴状整地方式,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栽植适量根苗,并填土踏实。同时在树木栽植期间,向空隙地区均匀撒禾本科多年生狗牙根草籽,以保证地表植被在短时间内恢复(图1)。 图1 某高速公路弃渣场植被种植 其次,依据该弃渣场地质条件及弃渣组成成分,可以最不利条件下挡渣墙尺寸为依据,进行稳定性验算。在得出挡渣墙抗滑移系数、抗倾覆系数、合力偏心距及地基承载力后,确定该弃渣场支挡墙类型。 在具体计算过程中,由于该弃渣场前期勘测填土倾角为26.5°,渣体内摩擦角为31.9°,填土容重为18.9kN/m2,挡渣墙与填土间内摩擦

取土弃土场施工及环保专项方案

取土弃土场施工及环保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项目地理位置 该工程是新建道路,沿规划线向南行进,沿线水渠、水田及池塘密布,不良地质路段居多,拆迁建筑物较多。 1.2 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车速:主线:40km/h; (3)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KN; (4)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5)路面抗滑标准:TD=0.6㎜; 二、现场概况 由于本项目地理位置处多处小山丘与低丘地貌单元,低丘之间的洼地多经人工改造成水田或鱼塘,地下水比较丰富、长年积水量多,路基主线原地质较松软,①-1、①-2、①-3、②-1:结构松散、土质不均一,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当其厚度较薄时宜挖除换填;当其厚度较大时宜进行地基处理,所以造成外弃土方量、外购土方量增大。 三、施工过程及流程 3.1 业主单位提供取土场、采石场、弃土场: (1)施工单位组织对取土场→清表→取土挖掘→装车运输至回填区。 (2)施工单位组织对采石场→清表→爆破或机械拆除→挖装汽车→运输至回填区。

(3)施工单位组织对外弃土场→运输→弃土场归堆。 (4)取、弃土场修建临时便道及运输过程损坏乡村道路的修复。 3.2 业主单位委托施工单位自已寻找场地,业主单位需承担计价项目: (1)取土场→购土→取土挖掘装车→运输至回填区。 (2)采石场→购石方→运输至回填区→修建临时便道及运输过程损坏乡村道路修复。 (3)弃土场→场地租用→弃土运输→弃土场归堆→修建临时便道及运输过程损坏乡村工路修复。 3.3 弃土、取土,土石方立方运输量均按天然密实体积折算。 3.4 弃土、取土运距根据现场实际距离确定。 四、施工准备 4.1 施工技术人员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前由总工和技术组对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点和操作要求,并对施工各工序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4.2 斗容量0.6m3挖掘机8台、6T自卸汽车20辆、90KW推土机2台、50装载机2台、18T振动压路机4台。 4.3 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便道的修建,当选定取、弃土场施工运输车辆无法到达时,需铺筑临时便道,填筑片石厚度不低于50cm、毛渣石厚度分别不低于30cm,如遇土质极软或淤泥路段应对基础采取换填处理,宽度应不低于7m满足两台自卸车通行,采用分层碾压,从而满足土石方运输车辆进出要求。施工便道如对环境有影响或对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工程结束后需对其进行拆除。 五、弃土场弃土平整施工

植被恢复措施

信阳金牛信息港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植被恢复方案 为稳定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区生态环境继续优化,拟对信阳金牛信息港项目使用浉河区金牛山办事处十八里庙村0.6553公顷林地在异地进行植被恢复,即在金牛山办事处十里河村另选地块进行相应规模的造林,具体植被恢复措施如下: 一、植被恢复方式及规模 采取异地营造同等或大于占用林地面积的林地的方式,使被占用的林地面积在异地得到补偿,使全区有林地面积保持稳定。规模为 0.8000公顷,区划为1个造林小班,栽植树种为桂花。 二、植被恢复初步设计 1、造林树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结合本区区情植被恢复造林,选用在当地被广泛栽培,并有成熟经营管理技术的桂花树。桂花是速生绿化树种,其生长快、成林早、经济效益高,在该区倍受广大群众喜爱。 2、林地清理及整地 先割除拟造林地上的灌木和杂草,并对其进行适当平整,必要时,起挖排水沟进行排水晾地,以免积水,影响造林成活率和苗木成活后的生长。 桂花造林整地要采取挖大穴的方式,整地规格为0.8m×0.8m×

0.6m。 3、造林 桂花植苗造林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深挖地,栽植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进行,并浇透水。造林密度为74株/亩,即株行距为3m×3m。 4、抚育 造林后要连续抚育三年,每年3—7月进行中耕锄草,4—5月追肥,10—11月施基肥,生长期加强病虫害防治。 三、保障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促使其早郁闭,早成林,同时,加强管护,防止人畜为害。 2、预防病虫害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控制土壤温度,长期观测虫情,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避免病虫害滋生蔓延。 信阳市浉河区林业局 二O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弃土场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工程概况................................................... 编制原则.................................................... 二、工程说明..................................................... 、工程概况 .................................................. 、技术标准 .................................................. 、地形地貌 .................................................. 、气象、水文................................................. 三、组织机构..................................................... 四、施工准备..................................................... 、场地准备 .................................................. 、人员配置 .................................................. 、机械配置 .................................................. 、测量、试验仪器配置.......................................... 五、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主要防护措施............................................... 、弃土场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 ........................................................... ........................................................... 六、弃土场环保水保措施............................................ 七、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目标 ..................................................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措施............................................... 八、环境保护措施和文明施工......................................... 、环境保护 .................................................. 、建立环境保护体系和机构 ...................................... 、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 、文明施工 .................................................. 弃土场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工程概况

弃渣场水土保持及方案

某某高速公路第合同段 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中国中铁 编制:黄少鹏 _____ 复核:苏伟恒 审批:侯阿龙 _____ 中国中铁有限公司 公路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八月十五日

一、.................................................. 编制依据 1 二、.................................................. 编制目的 1 三、.................................................. 工程概况 1 四、.............................................. 具体实施方案 1 1、.............................................. 弃渣场设计1 2、........................................ 水土流失条件分析3 3、............................................ 措施编制原则3 4、................................................ 防治目标4 5、...................................... 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4 五、.............................................. 方案保证措施 5 1、质量保证措施 5 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6 3、............................................ 环境保护措施6

环保办法措施及效果

环境保护管理实施措施及效果 一、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组长:贾革建 副组长:赵哲军李高忠 环保管理日常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负责人为综合办公室主任赵六合。 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施工过程 (1)临建工程 a、占地面积科学合理,不浪费,尽量利用施工区附近现有闲置房舍。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按照“安全、环保、合理、适用”的原则规划取土场、弃土场、工区、预制场等临时建设用地。 b、临时堆、拌料场不宜设在沿线河边,选址要隐蔽,尽量不占用自然植被、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并要易于恢复;远离饮用水源地、水井、河、渠、池塘等地表水体。混凝土拌和场、预制场、机械加工点均宜远离居民集中点。砼搅拌站、堆料场、材料加工场应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向。当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适当的防范和隔离措施。尽可能不占用林地、耕地。占用的必须在工程完工后原样恢复。 c、严格控制生活区的污水、废气排放。严禁将没有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和油污直接排入附近河流。 d、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污染。 e、工程完工后,全部拆除临建设施,并恢复原貌。 (2)路基工程 a、尽可能减少对工作界线外的挠动,开工前将工作界线内的乔、灌木移栽到至别地,严禁就地焚烧。加强施工管理,尽最大可能保护红线外施工沿线的地表植被,土地和沿线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施工场地、弃渣场尽量占用荒山、荒地,不占、少占良田。 b、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禁止超范围破坏施工界线外的植被,确有必要时应取得所有者和林业主管部门的许可。明确保护目标和保护范围,最大程度的避免对周围植被和土地资源的破坏。严禁破坏挖方地段界线外的植被。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目录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的……………………………………………………… 四、计划安排……………………………………………………… 五、组织机构……………………………………………………… 六、弃渣场植被恢复主要措施……………………………………… 中铁十二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 弃渣场植被恢复措施 一、编制依据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 (二)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西部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和意见。 (三)根据成兰铁路建设指挥部批复的环保部《关于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 (四)根据设计院关于弃渣场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

(五)中铁十二局集团关于弃渣场植被恢复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多年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试验段位于四川省境内,起于成都青白江站,经茂县到川主寺(黄胜关站),正线全长275.8km,隧道18座,175.914km。我标起讫里程D8K131+360~ D8K149+550(YD8K131+508~YD8K148+753)全长 18.19km,本标主要包括两座隧道、一座桥,即茂县隧道3803m (茂县隧道全长9913m,本标承担出口段3803m,其余由7标承担)、核桃沟大桥171.209m、榴桐寨隧道14214m(榴桐寨隧道全长16262m,本标承担进口段14214m,其余由9标承担)。 (二)工程地质 全线占线路长度约70%的段落岩体为极为软弱破碎的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受构造影响,多表现出强烈的揉皱变形和挤压破碎,软岩和破碎岩体岩性条件极差。 (三)工程数量 本工程处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茂县境内,经过渭门乡、沟口乡、飞虹乡三个乡镇。根据工程量弃渣计万m3、共计需要5个渣场,总计占地406260m2.各弃渣场的使分布具体见下表: 弃渣场设计表

侯小屯弃渣场永久水保持措施

侯小屯弃渣场永久水保措施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水土保持措施布置 (1) 3、水土保持工程量 (1) 4、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2) 4.1、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 (2) 4.2、挡水土埂施工 (2) 4.3、坡面排水沟施工 (3) 4.4、坡脚排水沟和抛石防冲槽措施 (3) 4.5、浆砌石框格护坡 (4) 4.6、植物施工 (4) 5、浆砌石施工 (4) 5.1、施工工艺流程 (4) 5.2、石料的选用 (5) 5.3、浆砌石体砌筑 (5) 5.4、水泥砂浆勾缝 (5) 5.5、浆砌石体养护 (5) 6、质量保证措施 (6) 6.1、原材料质量控制 (6) 6.2、质量要求 (6)

1、工程概况 侯小屯弃渣场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侯小屯村西,规划安置总干渠鹤壁段第三标段产生的弃土弃渣120万m3占地面积33.33h㎡,为临时占地。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少量林地和园地。场地西高东低。弃渣场南部靠近冯岗沟,东部距总干渠占地线15m左右。 2、水土保持措施布置 根据弃渣场顶面现状,根据设计图纸侯小屯弃渣场顶面整治为三个台地,场顶高程分别为113.5m、111m和108m。按弃渣场移交规划规则,弃土弃渣场顶面复耕、恢复道路及地力,全部复垦成耕地。3、水土保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挡水土埂长3019m,土方填筑1208m3;坡面浆砌石排水沟长329m,浆砌石178m3,土方开挖428m3,土方填筑250m3;坡脚浆砌石排水沟长903m,浆砌石729m3,土方开挖1670m3,土方填筑487m3;坡脚抛石防冲槽34个,浆砌石118m3,土方开挖821m3,土方填筑703m3,抛石17m3;浆砌石喇叭口34个,浆砌石95m3,土方开挖379m3,土方填筑251m3;平台排水土沟540m,土方开挖270m 3;浆砌石框格护坡长1035m,浆砌石509m3,土方开挖1242m3,土方填筑733m3;直播种草31801㎡;栽植紫槐62688株。 表土防护工程量:编织袋装土267m3,防尘布928㎡。

环境保护专项施工方案39245

渝宜高速巫山服务区一期工程环境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重庆通力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渝宜高速巫山服务区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8年4月2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3、项目区概况 .................................................................... (4) 4、主要污染源分析 .....................................................................4-5. 5、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 6、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 5-8 7、环境保护防范要点............................................................... ..8-10.. 8、环境保护目标及保证体系.....................................................10-13 9、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 ............... . ....... ....... .......13-14

1、编制依据 1、《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2、环保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地方法规、规章。 3、业主下发的施工相关文件及施工设计图纸,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部组织的施工现场勘察等。 2、工程概况 重庆渝宜高速巫山服务区一期工程项目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靠近重庆与湖北交界处的小三峡主线收费站,距重庆奉节服务区约57公里,距湖北巴东服务区约55公里。项目建设业主为重庆高速公路集团东北营运分公司。设计方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方为:重庆交通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G50渝宜高速公路巫山服务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高速公路加减速车道、服务区进出口匝道,服务区南北侧连接道,服务区综合服务楼。 项目路基挖方88006.52m3,填方84735m3,弃方3271.11m3。 房建工程建筑面积5624.95㎡。 桥梁:大桥(总长246m/座),中桥(总长42m/座) 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50488.48㎡.混凝土面层6676.78㎡挡土墙:片石混凝土挡土墙4561.80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