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 海葵介绍

海洋生物  海葵介绍
海洋生物  海葵介绍

海洋生物海葵介绍

海葵(学名:Actiniaria),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这种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它们可以很缓慢的移动。海葵非常长寿。寄居蟹有时会把海葵背在背上作为伪装。海葵目(Actiniaria)六放珊瑚亚纲的 1目。共有1000种以上。广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口盘中央为口,周围有触手,少的仅十几个,多的达千个以上,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触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数排成多环,彼此互生;内环先生较大,外环后生较小。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做御敌和捕食。大多数海葵的基盘用于固着,有时也能作缓慢移动。少数无基盘,埋栖于泥沙质海底,有的海葵能以触手在水中游泳。海葵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因此,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但其实是动物。海葵共有1000多种,栖息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中,从极地到热带、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米的海底深处都有分布,而数量最多的还是在热带海域。暖海中的个体较大,呈圆柱形。在岩岸贮水的石缝中,常见体表具乳突的绿侧花海葵。在我国东海,太平洋侧花海葵数量之多每平方米可达数百至近万个。在几平方厘米的贝壳、石块上,也会有紫褐色带桔黄色纵带的纵条肌海葵,当其收缩时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此外,还有触手众多的细指海葵等。海葵的单体呈圆柱状,柱体开口端为口盘、封闭端为基盘。口盘中央为口,口部周围有充分伸展的软而美丽的花瓣状触手,犹如生机勃勃向日葵,因而得名。触手的数目因种而异,但内环者大于外环,数目均为6的倍数,具有摄食、保卫和运动的功能。附着端的基盘,可分泌腺体吸附于石块、贝壳、海藻或木桩等硬物上。口盘的直径大多为几厘米,但栖息于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盘直径可达1.5米之巨。海葵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的、具斑点或具条纹的或多色的,这些色彩来自何处呢,一是本身组织中的色素,另外来自与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也为海葵提供了营养。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几种海葵,白天伸展着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触手再伸出来以捕食。

各大洋都有分布,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公尺(约33,000呎)深处,有的生活于淡咸水中。海葵广布于海洋中,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最大栖息深度达10210米。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动物的巨型个体一般见于热带海区,如口盘直径有1米的大海葵只分布在珊瑚礁上。

海葵的食性很杂,食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鱼类等。这些动物被海葵的刺丝麻痹之后,由触手捕捉后送入口中。在消化腔中由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养料由消化腔中的内胚层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

海葵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方式移动。有些属(如Edwardsia 属、滨海葵属〔Halcampa〕、Peachia属)无基盘,深埋於泥沙内,仅露出口和触手。幻海葵属(Minyas)在近海面处浮动,口端朝下。海葵无骨骼,但能分泌角质外膜。有的能分泌黏液,周围黏满沙粒、贝壳或其他物体。触手的刺丝囊麻痹鱼等动物。有的只吃微生物。吃海葵的有海牛(裸鳃类)、海星、鳗、比目鱼和鱈。多数海葵喜独居,个体相遇时也常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二者常是触手接触后

都立即缩回去。若二者属同一无性生殖系的成员,就逐渐伸展触手,像朋友握手相互搭在一起,再无敌对反应。若属不同繁殖系的成员,触手一接触就缩回,再接触再缩回,然后彼此剑拔弩张,展开一场厮杀。先是口盘基部的特殊武器即边缘结节(瘤)胀大,内部充水,变成锥形,继而体部环肌收缩,使身体变高,然后将整个身体向对方压去,在压倒对方的一刹那,立即将延长的结节朝对方刺去,结节顶端有大的有素毒的刺胞,若刺到对方会立即射出毒液。双方总是你来我往,以牙还牙。几分钟后弱者也常主动撤退,脱离接触。若无隐身之所,它会使身体浮起来,任海水把自己冲走。若无任何退路,就会不停地遭受攻击,时间一长,也难免一死。

它们争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空间。有的海葵如直径有15厘米的连珠状大海葵,能捕食海星。据观察,当猎物接近时,它突然用触手拥抱猎物,并同时向其射出数百到数千个刺胞,很快将其杀死。海星等大的其他猎物,海葵也能很快将其置于死地。(来源:百科)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 【章节复习】 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 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 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 根据生态习性分为: 浮游生物(Plankton) 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生物(Benthos) ●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 一、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 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 围。 二、按个体大小

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 四、按生活的环境 ●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 ●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 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 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 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在形态、分类方面: ?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 2、生态方面: ?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 3、生理、生化方面 4、数、理、化、计算机 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渔业 1、有益: ?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 ?可培养的饵料生物 ?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 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 2、有害: ?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

海洋生物介绍

上海长风海洋世界 海洋生物介绍: 1.黄金鲹 英文名:Golden Trevally 拉丁学名:Gnathanodon Speciosus 黄金鲹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我国产于南海。其颜色艳丽,体 型优美,全身金黄色,体表有粗细间隔的9~11条黑色条纹,尾柄较窄尾鳍呈交叉状。黄 金鲹生活于上层水域,肉食性,喜欢吃食鱼虾等饵料。 2.白点鹰鲼 英文名:White-Spotted Eagle Ray 拉丁学名:Aetobatus Narinari 白点鹰鲼分布于日本、朝鲜、夏威夷群岛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被称为“海洋飞行家”。 它有着类似燕子般胸鳍,在水中游起来就像在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因此又被称“燕子鳐”。 白点鹰鲼体型偏平,背部黑色或蓝黑色,腹部白色,整个背部布满白色斑点。嘴呈扁圆形,位于腹部为了更容易摄食海底的生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嘴部的形状会变得更为尖锐, 但是,即使看起来比较祥和的白点鹰鲼也有自我保护的措施,它的尾部具有毒的棘刺,在 受到袭击时会给敌害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长风海洋世界水族馆内,它们的组合真让人遐想连篇! 3.透红小丑(小丑鱼) 英文名:Spine-cheeked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Premnas biaculeatus 透红小丑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藻类及动物性浮游饵料,最大体长可达18厘米。它们色泽艳丽,体态高雅,因为它喜欢依偎在海葵中生活,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海葵鱼”。

4.地毯海葵 英文名:Red Carpet Anemons 拉丁学名:Stichodactyle haddoni 地毯珊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体型硕大,满布触手,形状钝状呈手指形。因地毯海葵和单细胞澡共生的影响而使其颜色各有不同,地毯海葵喜欢独居,在其躯体上常伴随有许多共同生活的小鱼,常见的小丑鱼就是其中一种。 5.泗水玫瑰 英文名:Banggai cardinal 拉丁学名:Pterapogon kauderni 泗水玫瑰又称为珍珠飞燕,主要分布于印尼海域,其银白色身体,黑条纹及白点覆盖身体及各鳍,体具四条黑色纵纹,叉尾,体型亮丽,姿态优美,成体体长一般7CM左右,群居,多与海胆生活在一起。以浮游生物为食,夜行性生物,多在夜间出来觅食。

2017海洋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2017海洋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制药专业解析 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中国药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设的战略性新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主干学科:药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药剂学。 就业方向:生物制药专业是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朝阳中的朝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

新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 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分析 学霸型:考研。生物制药行业,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考研深造才有自主科研能力。即使计入国内最菜的药企研发部,最底要求也是研究生。如果你是“985”的学校,还可以进入研究所,医药巨头公司等考研能力强的单位去打杂。再熬个5年,升到一个小主管。除了熬,再继续熬。 有背景:进药监局。这条是一条非常窄的独木桥。 活泼型:如果你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可以尝试医药代表,这是医药行业本科生就业工资最高的。但是名声不好,而且,很多医院明确标着“禁止医药代表入内”,因此医药代表需要脸皮厚,会吹水,头脑灵活这类的男生。当然也有女生从事医药代表,通常这类女生会被称为“女超人”! 细心女:可以从事药品注册,新药项目政府申报等职位。这是非常繁琐细腻的工作。 医院药房:其实生物制药业可以进药房,不一定要药事管理。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里面的药房,工资七千以上。不过行内人员称,要有点小背景,不然对长相外貌有一定的要求。当然这是潜规则,请大家勿喷。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2.舟山渔场资源面临枯竭成因分析。 3.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教学内容 渔业对于国民的食品健康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渔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海洋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又应怎样满足可持续发展呢? 二、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海域处在机轮拖网禁渔区线以内,有1390个岛屿,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是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尤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海洋生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生命过程及其规律,并探索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生殖与发育、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物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设计思路: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生物学》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分布以及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思路如下:1)介绍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简述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适应;3)讲述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主要介绍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海洋真菌、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包括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等;并行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微生物学、 - 1 -

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后置课程:海洋生物学实验、生物海洋学。 本课程与上述课程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与化学方向有关海洋生物与生态的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海洋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各生态类群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

附件四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以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多糖及蛋白质资源为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工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通过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实现新一代海洋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重点突破生物酶制剂、生物材料及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生物制品的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作用的研发基地,提升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项目重点任务:本项目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结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物化工等技术,研制开发海洋酶制剂、生物材料、生物农药、功能性添加剂等生物制品。 说明:根据863计划有关管理办法和规定,本重点项目参照重大项目任务落实方式,对项目全部内容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

的863专项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要求按照课题进行申请,课题支持年限为4年。 二、指南内容 1. 海洋生物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新型海洋生物酶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的研发技术水平,获得2~3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性能独特的酶制剂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建立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基地。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2~3种新型海洋生物酶的制剂技术,研究产业化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大容积发酵罐工艺放大与高效分离工艺技术,建立酶制剂的应用工程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2~3种对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等物化因子具有耐受性的新型海洋生物酶,完成10吨发酵罐以上规模工业化生产试验,发酵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酶制剂年产量达到千吨以上;获得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或兽药等2个相关生产证书及3~4个产品批准文号。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课题设置:本研究内容拟支持专项经费650万元,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1个。 2.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研究开发

工作技能-必修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工作技能层面必修课程) 目录 普通动物学实习 (1) 海洋渔业技术实习 (5)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实习 (8) 增殖养殖工程实习 (11) 海洋学实习 (14) 科学研究专题讲座 (16) 毕业实习 (19) 毕业论文(设计) (21)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动物学实习是一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中的必修课程,是继普通动物学实验后的或在此期间的一门对本科生来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和加深课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验的论证,但同时又是一门特别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沿海不同的地貌不同的物种分布和熟悉海洋科学和海洋环境的一门课程分布图和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更加直观的从沿海生物群中找到其相关的物种证明和了解动物起源到演化为高等动物的整个过程的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观察,除了原生动物门不能肉眼观察到外,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缢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的硬骨鱼类都能在实习中看到或采到样本。更有到青岛水族馆参观的内容,更加直观的通过水族馆标本和图谱和实物等对整个动物的进化和演化有更深刻的印象。 2.设计思路: 本实验主要是在学生完成动物学课程后,或在实验过程中时根据潮汐的变化,和根据当地的潮汐变化选最落潮时间在中午的时间进行海边实习。根据青岛的地形地貌选择代表性强的岩礁地貌,沙滩地貌,泥滩地貌或其中两个混合的地貌进行采样地点选择,并为了进行比较,每年选择的时间和地点都相对稳定。然后到水族馆进行参观,通过人为的分类好的进化路线进行参观。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为主要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动物种类很多,涉及的课程有《海洋浮游生物学》、《贝类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洋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经济学》等高年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海滨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和学会鉴定不同的动物,并掌握其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初步了解和掌握采集海洋动物标本的方法和对标本的处理办法和基本鉴定办法。提高巩固和丰富课堂内容,加深理解已学过的动物学知识。通过现场的采样,是学生了解了海岸线的分布特

海洋生物知识大全资料

海洋生物 422.何谓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包括哪些类群?浮游植物的个体大小? 浮游植物是一类自养性的浮游生物, 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 能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而自己制造有机物。 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原核细胞型生物的细菌和蓝藻, 真核生物的单细胞藻类, 如硅藻、甲藻、绿藻和金藻等. 按浮游植物的个体大小, 可分为以下3类: 超微型(或微微型) 浮游植物:个体小于2微米。 微型浮游植物:个体大小介于2-20微米之间。 小型浮游植物(或网采浮游植物):个体大小介于20-200微米之间。 423.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藻类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光合色素和辅助色素的种类和贮存养分的种类,其次是细胞壁的成分、鞭毛着生的位置、鞭毛类型、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424.海洋生物的分类单位? 8世纪,林奈提出了我们现在采用的分类法,此法反映了一个物种在这一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林奈分类法共包括7个基本分类等级(分类阶元):由大到小的分类学单位依次是界(kin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这7个等级之间还可再分为更细的等级,如亚纲、总目、亚目等。 界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级单位。生物的界级分类经历了一个从两界系统到多界系统的过程,现在广泛采用的是Whittaker 所提出的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在该系统中,藻类植物属原生生物界。425.藻类植物的学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植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 即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前一个词是它的属名, 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后一个词是它的种名, 全部小写。 种的学名后面常附命名人姓氏。 426. 藻类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藻类学家对藻类的分类地位没有统一的认识, 我国藻类学家认同把藻类分为12个门, 其中主要门类有: (1)绿藻门:藻体呈绿色, 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贮藏的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 具有纤维素的细胞壁, 鞭毛多为2或4条顶生、等长、尾鞭型. (2)轮藻门:藻体呈绿色. 轮藻在细胞构造、光合作用色素和贮存养分上与绿藻门和有胚植物大致相同, 但由于其具有以下特点, 被认为其与高等植物的关系更为接近. ①轮藻有节和节间, 节上长轮生的分支; ②雌雄生殖器官复杂、构造特殊;③合子萌发经过原丝体时期. (3)红藻门:藻体呈红色至紫红色, 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d, 另外还含有藻胆素(包括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 , 由于其比例不同, 使不同红藻表现出从红到紫的各种颜色。红藻贮藏的光合作用产物为红藻淀粉。生殖结构复杂并特殊, 雌性生殖结构称为果胞, 真红藻类的果胞往往与其它细胞一起形成较为复杂的果胞枝, 整个生活史中无具鞭毛的游动性生殖细胞出现。 (4)褐藻门:藻体呈褐色或褐绿色, 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c, 因含有水溶性的

海洋生物介绍-章鱼介绍

章鱼 百科名片 章鱼,又称石居、八爪鱼、坐蛸、石吸、望潮、死牛,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Oct opoda)。章鱼有8个腕足,腕足上有许多吸盘;有时会喷出黑色的墨汁,帮助逃跑。有些章鱼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可以分辨镜中的自己;也可以走出科学家设计的迷宫,吃到迷宫中的螃蟹。也作艺人文章的执迷者。 目录[隐藏] 外形特征 名词解释 详细诠释 章鱼智慧 动物趣闻 执著打捞 生物原理 食疗价值 外形特征 名词解释 详细诠释 章鱼智慧 动物趣闻 执著打捞 生物原理 食疗价值 ?营养分析 ?适宜人群 ?烹饪指导 ?实用菜谱 [编辑本段] 外形特征 章鱼又名八爪鱼(英文名octopus),同属海洋软体动物。八腕目(Oc

topoda)头足类软体动物的通称。但严格意义上仅指章鱼属(Octopus)动物,广泛分布于浅水中。 全世界章鱼的种类约有650种,它们的大小相差极大。最小的章鱼是乔木状章鱼(O. arborescens),长约5公分(2寸),而最大的可长达5.4公尺(18尺),腕展几达9公尺(30尺)。典型的章鱼的身体呈囊状;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能有力地握持他物。腕的基部与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对尖锐的角质腭及锉状的齿舌,用以钻破贝壳,刮食其肉。 章鱼将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后将水通过短漏斗状的体管排出体外。大部分章鱼用吸盘沿海底爬行,但受惊时会从体管喷出水流,从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动。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似的物质,作为烟幕。有些种类产生的物质可麻痹进攻者的感觉器官。 最熟知的章鱼是普通章鱼(O. vulgaris),体型中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栖息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喜隐匿不出。主要以蟹类及其余甲壳动物为食。该种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智力最高者,又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故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变化之快亦令人惊奇。 章鱼雌雄异体。雄体具一条特化的腕,称为化茎腕或交接腕,用以将精包直接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普通章鱼于冬季交配。卵长约0.3公分(1/8寸),总数在10万以上,产於岩石下或洞中。幼体于4~8周后孵出,孵化期间雌体守护在卵旁,用吸盘将卵弄干净,并用水将卵搅动。幼章鱼形状酷似成体而小,孵出后需随浮游生物漂流数周,然后沉入水底隐蔽。 章鱼主要以虾蟹为食,但有些种类食浮游生物。许多海鱼以章鱼为食。在地中海

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现状及展望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海洋生物药物的研究,是今后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新世纪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景。 关键词:海洋生物药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研究展望 海洋生物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科学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往人们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受到严重的限制。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搭建的平台,提供了锐利的武器。海洋生物技术是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酶工程技术、生化分离技术等应用于海洋生物领域形成的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1]。 海洋药物研究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已成为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主流,并且是今后数十年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2]。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生物药物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作为药物主要来源的陆地生物正面临着被开发殆尽的危险。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药物迫在眉睫。海洋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培养体系。海洋生物处于高盐、高压、低温和无光照的环境中,相互间的生态作用多是通过物种间化学作用物质如信息素(pheromones)、种间激素(kairomones)、拒食剂(feeding deterrents)等来实现,远比陆生生物复杂和广泛,这导致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体内含有与陆地生物无法比拟的化学结构奇特、新颖并具有高活性、高药效的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大量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3]。 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部分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定义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定义: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营漂浮生活的水生生物。 二、浮游生物的共同特征 1、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 2、体色:浮游植物——因有叶绿体等色素体而表现颜色多样化; 浮游动物——多透明Eg:水母;栉水母;海樽 3、多数个体小浮游植物:10μm-100μm 浮游动物:1mm~10mm Eg:北极霞水母(2~7.8m) 火体虫(尾索动物海樽的群体,长度可达2m) 三、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浮游生物分类 (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分类名称及解释如阶段性浮游生物) 一、营养方式 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主要包括单胞藻(硅藻、甲藻) 自养性浮游生物—— 生产者,初级生产力,真光层<这个光层的光能可以保证植物足够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浮游动物Zoopankton 异养性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原生、腔肠、甲壳类>很多海洋生物幼体也属于浮游范畴——消耗者,次级生产力 二、个体大小(知道中英文名) 1、极微型浮游生物(Ferntoplankton):0.02~0.2μm,浮游病毒 2、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0.2~2μm,浮游细菌,浮游植物 3、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浮游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4、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5、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0.2~20mm,小型水母,栉水母,桡足类,枝角类,毛

3、海洋生物标本及图片资料展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海洋科技文化节之“发现海洋中的美”海洋生物标本及图片资料展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目的: 广阔的海洋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其中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而海洋中的各种鱼类更是绚丽多姿,饶有趣味。无论是七彩缤纷的观赏鱼类,还是神秘莫测的八脚怪,其具神韵的外表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广大同学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增强对海洋生物的鉴别能力,挖掘海洋生物的美学价值,并由此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热爱,为大家今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动物科技学院将携手青岛海底世界共同举办“发现海洋中的美”海洋鱼类图片展活动。 二、活动主题:发现海洋的美 三、活动主办:动科学院团总支 承办:青岛海底世界 四、活动时间:2010年5月中旬 五、活动对象:青岛农业大学全体同学 六、活动内容: 将同学上交的照片与青岛水族馆提供的宣传海报、图片资料一齐摆放在A区大厅展览。 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海洋生物的种类成千上万种,这就给同学们足够的空间来展

示,其中的内容须包括:海洋生物的名称、产地、学分类地位、生活习性、食性,最好还要包括趣闻等关于该生物具有特色的描述。作品内容并不限制在上述所讲,但基本的知识应该包括,对鱼类的描述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信息量多多益善,但不可拖泥带水,篇幅冗长,标准控制在不能超过800字。 (2)格式要求 无统一的格式要求,但必须包括图片,作品用A4纸彩印。 七、活动流程: 图片资料展 1、前期工作: (1)学术部干事在活动前一个星期申请展区。 (2)向各学院发放活动方案。 (3)宣传部在活动开始三到五天前把此次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好,其中根据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把宣传板板面设计做好,并放在醒目的宣传位置,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4)联系青岛海底世界,请求运送海底世界宣传海报、海洋生物图片资料、爱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宣传资料等。 2、活动流程 (1)组织报名 通知各学院,并提出报名要求,下放活动方案,每班上报作品至少3份,至多5份。 (2)评选

海洋生物制药发展和应用前景

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和前景 学号:1020120109 班级:生物工程1011 姓名:沈晓强 【摘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即大量的活性物质,随着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各国互相竞争的重点。随着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更具科学性,有着广阔的前景。从海洋生物制药现状、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景和我国海洋生物制药的情况四方面综述了海洋生物制药的最新情况。 【关键词】:海洋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基因工程;海洋药物 一、海洋生物制药的现状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生命栖息地,海洋中有机物的品种是陆地上的两倍,因此,大多数科学家都坚持认为,海洋药物的研究将会给不断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希望。海洋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在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里生活着20多万种动、植物和大量的微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含有与陆地生物不同的、化学结构特异的活性物质(化合物)。特别是那些身上充满生物活性分子、利用化学方式保护自己的海洋物种,很可能蕴含丰富的药物资源,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海洋药物研发更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196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海洋药物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年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的海洋药物资金每年增长幅度达11%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 日本于1988年设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并投巨资建立两个药物实验室,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盟于1989年制定了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由欧

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论文报告 课程名:海洋学 题目: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 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海洋生物资源按种类分为:①海洋鱼类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88%。其中以中上层鱼类为多,约占海洋渔获量的70%,主要有鳀科、鲱科,鲭科、鲹科、竹刀鱼科、胡瓜鱼科和金枪鱼科等。底层鱼以鳕产量最大,次为鲆、鲽类。经济鱼类中,年渔获量超过100万吨的有:狭鳕(明太鱼)、大西洋鳕、毛鳞鱼、远东沙瑙鱼、美洲沙瑙鱼、鲐、智利竹荚鱼、秘鲁鳀、沙丁鱼和大西洋鲱等10种;②海洋软体动物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7%,包括头足类(枪乌贼、乌贼、章鱼),双壳类(如牡蛎、扇贝、贻贝)及各种蛤类等;③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以对虾类(如对虾、新对虾、鹰爪虾)和其它泳虾类(如褐虾、长额虾科)为主,并有蟹类、南极磷虾等;④海洋哺乳类动物,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 ⑤海洋植物,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 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第一节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1、浅海生物资源 鱼类 头足类 游泳甲壳类 据中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1980 -1987)等深海15~20m的浅海水域共获得生 物589种,其中鱼类480种,头足类29种,甲壳 类79种和肢口类鲎1种。 鱼的种类 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鱼类属于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与其他脊索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具有脊椎骨(backbone, or vertebral column, or spine),对位于其中的神经索起到保护的作用,神经索的前末端是复杂的大脑。脊椎动物的身体为两侧对称,具有内骨骼。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剖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 绪论 1.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2.浮游生物的特点:多数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多数分布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 3.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海洋浮游生物学与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及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5.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也包括细菌)。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自养方式,其中,藻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是 生态系统的还原者(也可以是生产者)。浮游植物一般分 布于海洋的真光层。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水母、轮虫、甲壳类、毛颚类、翼足类、异足类、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仔鱼、稚鱼等。其特点是: 营养方式为异养方式,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赖已有的

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多为滤食性。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 统中的消费者,可分布于真光层,也可分布于较深的水层。6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个体大小分): 海洋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

7.海洋浮游生物的经济意义: 有利方面: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浮游生物是鱼类洄游路线和渔场的标志;浮游生物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饵料; 一些海洋浮游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可作为海流的 指示种;浮游生物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浮游生物有助于 研究海洋古地质和古环境;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防治海 洋环境污染; 不利方面:浮游生物可造成赤潮,危害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浮游生物可破坏鱼网,捕食幼鱼;浮游生物会暴露军舰的夜 间航行路线;浮游生物可聚集而形成声散射层--假海 底; 硅藻 1.海洋浮游植物的经济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豚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豚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而且,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 经过训练,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种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100/2、1,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00/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终生不眠。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的追到扔给它的食物。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 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希腊历史学家罗图斯图在《亚里翁传奇》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亚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里翁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列斯堡岛的著名抒情诗人和音乐家,有一次在意大利巡回演出后,便携大量钱财乘船准备返回科林敦,途中,水手见钱眼红,企图谋财害命。当时,亚里翁请求让他再唱一支歌,水手们答应了。谁知,他那动听的歌声竟引来了无数的海洋巨兽!在他被扔进大海之后,其中的一只便将他一直驮到岸边。这种神秘的动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海豚。 即使到了近代,海豚救人的事件还屡有发生,像1949年出版的《自然史》杂志,便刊登了美国佛罗里达一位律师夫人被海水淹得昏迷过去,正当生死攸关之际,附近的一头海豚将她推上了沙滩。我喜欢海豚,因为他乐于助人,他可爱,他机灵……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海洋与森林、湿地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屏 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宝库,为人类提供大 量的资源。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海洋中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它们占了地球上整个生物物种的80%。如此众 多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我们开发医药、食品、化工产品的巨大宝库。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 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 1.海洋公园:海洋世界的生物资源是提供人类的精神资源的基础 随着人类不断发展,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多,因而海洋提供给人类的资源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人类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向海洋索取一系列的

海洋生物技术

第一章名词解释 1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 2 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应用人工方法分离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或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出人工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他的遗传品性,以获得基因产物。 3 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基础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种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志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 4 蓝色生物经济:以海洋生态系统和存在其中的生物资源为基础,利用先进可行技术和高新技术支撑和催生的生物经济可视为蓝色生物经济 5 宏基因组: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简答 1 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再生有限性、波动性、共享性、游动性、隐蔽性 2 还有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生活方式: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按照生物学特征: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 3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化学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二章名词解释 1 海洋牧场:在某一海域内,采用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系统,利用自然的还有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还是放养大型人工渔场 2 分子遗传标记: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能够稳定遗传的物质或性状,是生物间遗传差异的客观表征 3 细胞融合技术:是通过人工诱导,把两种和两种以上遗传性不同的生物细胞融合一起,从而获得兼备两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杂交细胞技术。 简答 1 海水养殖模式及海藻的基本特征 海水养殖模式:浮筏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 海藻基本特征: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生活在水中2、个体相差大小悬殊3、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进行繁殖 2 何为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的操作步骤?在海洋养殖中有何应用? 1 )转基因技术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把有用的外源目的基因及其调控序列一起,导入受体的胚胎或受精卵中并使之表达,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 2 )动物转基因的操作步骤:外源目的基因的制备、外源目的基因有效导入生殖细胞或胚胎干细胞、选择获得携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选择合适的体外培养系和宿主动物、转基因细胞胚胎发育及鉴定、筛选所得转基因动物品系 3)提高鱼的生长率、控制生殖细胞的形成,不孕和性别的变异等、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初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了解海洋生物的多姿多彩。 3.通过案例分析、画食物链等方式自主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活动重难点 1. 初步探索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种类,了解海洋生物群落是如何组成食物链的,以及多样的海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2.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做好海洋保护工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海蜇泛滥、渔业减产的相关新闻报道;收集腐蜇、金枪鱼、海龟、电子显微镜下浮游生物的图片(有条件的使用电子显微镜现场观看)。 2.学生准备 收集海洋生物的图片,并简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生活区域、生活习性、天敌等(可有目的的提前分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 由书中“案例传真”内容,引出海蜇泛滥的严重后果。

1.课件出示多篇关于海蜇泛滥,渔业减产的新闻报道稿件、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腐蛰的泛滥与海洋渔业减产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2.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并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并整理。 ⑴海龟、金枪鱼等海蜇的天敌减少,海蜇数量增加; ⑵海蜇以浮游生物和小型海洋生物(包括鱼类的卵和幼体),为食,导致鱼类的卵和幼体大量死亡,海洋渔业遭到破坏。 3.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你还知道那些食物链?进一步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材料,并从中提炼出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从而分析出腐蛰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生物链的概念。) 二、海洋生物与海洋食物链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海洋生物的活动区域、食物、天敌等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整理出复杂多样的海洋食物链,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师小结,并整理出海洋食物链 ⑴浮游生物和底栖植物 ⑵植食性动物 ⑶肉食性动物 ⑷大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