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研究

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研究
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研究

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0T15:42:36.6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李建红[导读] 探析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

湖南省安仁县中医医院 423600 【摘要】目的探析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4例二次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产妇首次剖腹产切口方式不同将其分为1组(纵切口组)和2组(横切口组),57例/组。对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术后新生儿指标以及腹腔黏连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组产妇在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黏连程度上与2组相比差

异显著(P<0.05);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二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首选择腹壁纵切口对产妇和新生儿而言均优于横切口。因此,要尽可能选择纵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可减轻产妇的腹腔黏连程度。

【关键词】首次剖腹产切口;二次剖腹产手术;影响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对于首次剖腹产后再次妊娠并需要二次剖腹产的产妇而言,其手术危险性较高,胎盘黏连、子宫破裂等发病率较高[1]。因此,在二次剖腹产时选择适宜的手术切口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14例二次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首次剖腹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4例二次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产妇首次剖腹产切口方式不同将其分为1组和2组,每组各57例。1组的基本资料:年龄区间在25岁到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6±2.49)岁;孕周为37周到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65±1.28)周。2组的基本资料:年龄区间在25岁到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7±2.65)岁;孕周为38周到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87±1.35)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产妇均接受硬膜外麻醉,在原切口处切开,切除原切口导致的瘢痕,并逐层切开皮肤组织,进入腹腔后,通过撕拉方式进入。若发现腹腔内有黏连,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钝性分离或锐性分离。切开子宫,向两侧延长,直至羊水完全流出,娩出胎儿。使用吸收羊肠线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做浆肌层加强,后将皮肤组织逐步缝合。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

(2)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评价,10分表示新生儿各项指标正常,Apgar评分在7分以下表示新生儿患有轻度窒息,Apgar评分在4分以下表示新生儿患者重度窒息[2]。

(3)腹腔黏连程度评价:轻度:无黏连;中度:腹膜与子宫、腹壁与腹膜、子宫与网膜轻度黏连;重度:子宫与膀胱黏连、腹膜与子宫体广泛、重度黏连[3]。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1组产妇在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剖腹产伤口多久愈合 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样

剖腹产伤口多久愈合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样 剖腹产伤口多久愈合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样,对于产妇来说,宝宝的分娩无疑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要知道,人所承受的疼痛等级里,分娩的等级是高的。很多人认为剖腹产会“更轻松”点,是睡一觉就“完事”的,殊不知相比较于顺产,剖腹产一点也不轻松。尤其是产后伤口的愈合,更是漫长的煎熬那么,剖腹产伤口多久才能愈合呢?PWRH创细胞源修复,通过38项黄金配比营养激活细胞再生针对生产损伤,加快伤口愈合,修复子宫壁创伤、内膜再生,预防炎症。 剖腹产后,伤口多久能愈合?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真相:你知道剖腹产要缝几层吗?是七层!!!没错,是由外而内依次划开七层,缝的时候正好相反,由内及外一层层的缝合,总共也要缝七层。这个称得上是一场大型的手术。 其次,再说疼痛感,虽然说产妇在剖腹产的过程中是麻醉状态,但是由于身体遭受大的“创伤”,麻醉过后还是会感受到伤口的疼痛的,且一般在术后3天后才可以尝试下床活动,而顺产的产妇一般是分娩后几个小时就能独自上厕所了。剖腹产的产妇需要呆七天才能出院,大多数产妇在出院时还是会感到伤口疼痛。 我们说伤口的愈合。由于剖腹产的伤口范围比较大,一般来说,外层的表皮伤口在术后一周左右就能愈合。要提醒大家的是产妇可是缝了七层,越靠内的伤口越是不容易愈合,一般来说,伤口的恢复大约需要4-6周。 而这仅仅是开始,愈合后的伤口要经历一个更为漫长的增生期(慢性炎症),一般是红色的疤痕隆起,摸起来硬硬的。难看不说,如果遇到阴天下雨可能还会出现伤口痒,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而要等到伤口颜色淡化,至少看起来不那么狰狞,可能就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是两三年才能完全“愈合”。 营养及时:修复营养越早到达越好。7层伤口,每一层伤口生长营养需求和生长进度都有差异。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张慧 摘要: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应从各环节积极预防及处理剖宫产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而术后腹壁切口感染做为剖宫产的一个并发症也随之上升,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随着无菌技术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腹壁切口感染率大大降低。 1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1.1患者自身因素 1.1.1肥胖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率可达13.5%[1]。因皮下脂肪过厚影响手术术野的暴露和操作,难以避免缝合缺陷,容易导致脂肪液化、坏死和渗血等,使切口愈合延迟导致感染。因此,对肥胖患者多选择下腹沿脂肪横褶行横切口,此处脂肪层较腹壁其它处薄,有利于愈合;缝合脂肪层时避免多次操作,钳夹脂肪破坏脂肪细胞,造成脂肪液化。合并糖尿病的孕妇术前应控制好血糖。1.1.2营养不良围手术期所需较大量的蛋白质;此外,贫血也是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如果是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中重度贫血,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输红细胞悬液和白蛋白。 1.1.3 绒毛膜羊膜炎宫腔内感染也可导致切口愈合不良;产程过长,胎膜早破时间过长,阴道检查次数多相应增加宫腔感染的机会。 1.2 医源性因素 1.2.1消毒手术间应减少人员进入、流动,加强手术室空气管理。手术人员严格进行外科消毒。术前充分清洁手术区皮肤,消毒要达到消毒范围,用碘复合剂,消毒三遍。 1.2.2手术技巧与手术时间纵切口感染多于横切口,缝合方法直接影响到切口的愈合。缝合过紧影响血运,过松会造成死腔。Chelmow等[2]对剖宫产皮下缝合与切口愈后进行系统评估,887例皮下脂肪>2cm的患者,切口裂开及切口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切口异物也可能造成切口感染,如缝线,坏死组

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的历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剖宫产的历史及现状 1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原名剖腹产,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早在公元前70余年,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医 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但在当时,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孕产妇死后,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5一20 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也都是非死即残,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到公元巧世纪, 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 未成熟,既没有麻醉,又不懂得如何消毒,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消毒技术、切口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并不断推广。 2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 据Richard报道,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5.5%,到1978年为15.2%,而到1988年升到25.0%,是当初的5倍,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Francix在1944年对挪威、英国、瑞典、美国1980-1990 年剖宫产率的变化作了比较,见表1。南美国家,如巴西,在1986年全国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6.4,一些地区超过了50%。 我国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一2%,到1988年上升到22%。北京妇产医院1960年一1994年35年间资料分析,60年代剖 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O%。上海市1950年剖宫产

剖腹产属于几类切口

剖腹产属于几类切口 虽说现在的医院都提倡孕妇进行顺产分娩,但是有的孕妇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还是不得不采用剖腹产这种分娩方式。剖腹产属于几类切口?剖腹产切口分为横切口和竖切口,这两种方式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剖腹产属于几类切口 剖腹产属二类切口,由于剖腹产伤口范围比较大,表皮的伤口在手术后5—7日就可以愈合,但是,完全恢复的时间大约需要4—6周。产后女性的子宫恢复必须要经常持续的、有节律的收缩,将子宫内部的恶露通过子宫的收缩逐渐的排出体外,将子宫的创面血管口压迫住,停止出血。 随着子宫内恶露的逐渐减少,子宫会渐渐的变小,直至复原。一般伤口在一年半左右都会是红色的瘢痕,摸起来有些硬,阴天下雨会痒,这是一个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慢性炎症,一年半后基本就变成一条白色的软软的瘢痕了。如果妈妈不属于瘢痕体质,再加上术后恢复良好,基本上不大能看出来。 剖腹产刀口恢复禁忌 不宜平卧:手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产妇伤口感到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是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可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 不宜静卧: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这样能增强胃肠蠕动,尽早排气,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不宜过饱:剖腹手术时肠道不免要受到刺激,胃肠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肠蠕动相对减慢。如多食会使肠内代谢物增多,在肠道滞留时间延长,这不仅可造成便秘,而且产气增多、腹压增高,不利于康复。所以,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以后再逐步增加食量。 剖腹产属于几类切口?剖腹产属于二类切口,术后需要大家休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伤口恢复。剖腹产手术之后切口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慢慢愈合,完全愈合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大家要做好术后的护理,以防感染。

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4T14:29:06.34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桥玉和丽 [导读]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的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及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 杨桥玉和丽 【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的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及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方法:以104例前次剖宫产史,按传统术式下腹纵切口及新式剖宫产下腹横切口分两组,并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术的再次手术后切口瘢痕纤维美观,切口渗液及感染少,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再次剖宫产行横切口剖宫产术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66-0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大为提高。加上社会对分娩“完美结局”的期望值过高,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产妇或(和)家属受非专业媒体片面信息的影响,不愿接受阴道试产,医务人员为避免风险,不愿多做解释宣传,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剖宫产率迅速上升,随着剖宫产率增高,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人数增加,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无疑增加了难度及风险,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为寻找剖宫产危害较小的术式,本文通过我院再次剖宫产术中所见,对原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及腹壁、盆腹腔粘连等情况做临床分析探讨,对剖宫产纵、横两种切口进行比较,旨在选择更佳的剖宫产方式,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轻或者减少手术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共104例,52例前次行横切口,52例前次行纵切口。横切口组年龄21~37岁,平均(28.49±3.72)岁;纵切口组年龄20~39岁,平均(29.91±3.93)岁。两组患者在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再次手术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手术指征上均相近。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采用沿原手术瘢痕开腹,修剪皮肤层瘢痕(如切口瘢痕纤细不再修剪),逐层切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或加绝育术,并按解剖常规关腹。 1.3观察指标对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切口粘连程度,切口与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根据粘连范围及进腹难易将粘连情况分为3种:①无粘连即腹壁各层解剖清楚,大网膜等组织与腹壁无粘连;②腹壁各层粘连较轻,部分大网膜与腹壁粘连,但不影响正常进腹;③腹肌与前鞘、腹膜、子宫前壁、网膜等致密粘连,使进腹难度增加,影响正常进腹),腹壁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切口愈合分为瘢痕纤细、瘢痕中等、瘢痕明显。 2结果 2.1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两组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41、 3.173,P<0.05),横切口组耗时均大于纵切口组,见表1。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0.9%(5/46)、13.8%(8/58)、0、 1.7%(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 2.2两组切口粘连情况比较横切口组腹壁粘连程度与纵切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4,P<0.05),横切口引起的粘连较纵切口严重,见表2。 2.3两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横切口组切口渗液1例,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病例。纵切口组切口渗液10例,切口感染1例,无切口裂开病例。两组术后切口渗液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381,P<0.05),而在切口裂开方面无差异。 2.4两组患者腹壁切口愈合比较:新式剖宫产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良好,瘢痕纤细率明显高于下腹部纵切口,两组切口愈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1两组在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方面比较(min) 表2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切口粘连情况比较(例) 表3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方法,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且近来因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提高,瘢痕子宫逐年增多,就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有较多争议。本文结果表明,腹壁纵切口进腹,腹壁解剖层次较清,粘连程度较轻,

剖宫产手术流程(含图)

剖宫产 一、切开腹壁打开腹腔 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横切口一般采用Pfannenstiel 切口,即耻骨上两横指(3 cm)的浅弧形切口,长约12-13 cm。切开脂肪层,在中线两侧筋膜各切一小口,钝头弯剪沿皮肤切口弧度向两侧稍剪开筋膜(剪刀尖应上翘,勿损伤筋膜下方的肌肉组织)。 钝性撕开脂肪及筋膜至皮肤切口等长,则不易损伤切口下血管。纱布或蚊式钳钳夹止血。术者和助手分别用Allis 钳提起筋膜上切缘中线两侧,食指钝性向脐孔方向从筋膜下游离两侧腹直肌。

并用钝头弯剪剪断筋膜与腹白线粘连。同法用Aliis 提起筋膜下切缘并分离锥状肌。分离两侧腹直肌,暴露腹膜。用Kelly 钳轻轻提起腹膜,先用刀切开一小孔或用Kelly 钳打洞,再用剪刀向两侧各横向剪开1-2 cm,左右撕开腹膜。术者和助手双手重叠放入腹腔,提起两侧腹壁和腹膜,向两侧牵拉以扩大腹壁和腹膜切口。用力应均匀、缓慢、逐渐增强。此时术者应评估腹壁切口各层大小是否能顺利娩出胎儿,必要时扩大切口。 二、暴露和切开子宫下段 观察子宫下段旋转方向,形成情况,看清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子宫下段上缘标志)和膀胱位置。耻骨上放置腹腔拉钩,充分暴露子宫下段。

将子宫扶正,子宫切口选在子宫下段上缘下2-3 cm 处。需注意的是如果不利用这一基准点,医生可能选取的子宫切口位置非常低,在阴道而不再子宫。确定中线后,用手术刀轻轻划出一个 2 cm 的水平切口。

第一刀划下之后的每一次划刀都要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掠过切口,一遍看清子宫肌层的层次。当切开部分肌层时,用食指压迫然后放松切口的中央,如果余下的肌层非常薄,通常会引起随后被切开的隔膜水泡,这种切开子宫的方法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划伤胎儿的风险。

切口妊娠

子宫切口妊娠 全称为【全称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 【定义】:孕囊、绒毛或胎盘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得进展, 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 就是因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宽大或瘢痕上有微小裂孔,胚胎着床于子宫切口瘢痕得微小缝隙上。就是少见得异位妊娠类型,它就是剖宫产术后一种罕见而危险得远期并发症之一 .随着妊娠进展,有可能导致阴道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发病率】:异位妊娠,其发生率为0、45%。在有剖宫产史得异位妊娠中占6、1%,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诊断为CSP得时间与上次剖宫产术得间隔时间:长短不一,6个月-—--12年,有报道18年,多在术后6年以内。 【CSP得两种结局】: 1、一种就是孕卵向子宫峡部或宫腔内发展,结局就是继续妊娠,个别形成低置胎盘或前置胎盘,有可能生长至活产,但胎盘植入得机会大大增加,若植入较深、面积大应切除子宫,否则会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 2、一种就是妊娠囊从疤痕处向肌层内深入种植,形成早期妊娠绒毛植入,在妊娠早期就可有出血发生。 简而言之,CSP危害大且后果严重,应及时诊断、恰当治疗,但到目前为止,仍缺乏规范化得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

1、血β-HCG:与正常孕妇没有差别,与相应得妊娠周数基本符合。高血清β—HCG水平说 明胚床活性好,血运丰富,盲目清宫易引起大出血. 2、B超:子宫增大,内膜增厚;子宫前壁峡部原手术瘢痕处可见胚囊附着或混合性包块. 诊断标准:(B超)子宫内无妊娠孕囊;宫颈管内无妊娠囊;妊娠囊生长在子宫峡部前壁;妊娠囊与膀胱之间肌壁菲薄。 (彩超)不仅能准确判断孕囊得位置,并能观其周围血流得情况,为治疗(药物/介入清宫时机)提供参考。 【分级】根据团块或孕囊与肌层得关系,将其分为4级。 0级:未累及肌层,与肌层分界清楚;(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1级:稍累及肌层,与肌层分界较清楚;(采用药物治疗加清宫术) 2级:位于肌层内,与肌层分界不清,未累及浆膜层;(需结合局部血流情况选择治疗方法,血流不丰富者可行药物治疗加清宫术,血流丰富者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加清宫术) 3级:团块或孕囊膨向浆膜层,并向膀胱方向突起;(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加子宫修补术)需注意,清宫术前必须复查阴道超声,探查团块周边得血流情况,若血流丰富切不可盲目清宫. 【治疗】 一经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目得:杀死胚胎排除妊娠囊,保留生育功能与止血,手术治疗以清除病灶、控制出血为原则. 1.药物治疗 早期妊娠者若要求保留子宫,可先予以药物治疗.?甲氨蝶岭(MTx)全身或局部应用,B超引导下向妊娠囊内注药杀胚,或口服米非司酮杀胚 同时应密切监测血、尿β一HCG得变化。?多需清宫,若B超复查示妊娠组织逐渐被吸收,则可不予行清宫术.

剖腹产术后产妇切口的护理分析

剖腹产术后产妇切口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剖腹产术后产妇腹部手术切口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剖腹产手术的产妇204例,在常规术后护理工作中加入切口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护理满意度、切口感 染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剖腹产手术患者204例中满意 158例,尚可43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201例,约占98.53%;剖腹产术后产 妇切口感染率0例,感染率0.00%,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者0例(0.00),发 生切口裂开1例(0.49%,1/204)。结论:通过对剖腹产术后产妇切口进行专门 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对缓解产 妇痛苦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还能促使手术切口加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升产妇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及应用。 关键词:剖腹产后;切口护理;妇产科 剖腹产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分娩方式,一般通过外科手术方式不经过软产道直接打开腹 腔及宫腔娩出婴儿,产妇及其家属普遍接受率较高[1]。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妇自身免疫系统 相对脆弱,而医疗机构中多种病原体均可潜伏,因此需重视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危险。 近几年来,随着剖腹产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切口疼痛、感染等相应并发症发生危险也随 之提升,因此如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就成了临床研究重点[2]。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术的产妇204例,将切口护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干预,有效降低临床手术切口感染率,强化护理服务质量,促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204例,年龄 23-38岁,年龄平均(30.47 5.11)岁,初产妇156例,经产妇48例,孕周33-40周,孕周平 均(37.08 4.25)周。所有产妇均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患者护理措施主要是将切口护理干预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剖腹产术前护理措施 1.2.1.1心理护理 本次研究患者多为初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仅担心手 术发生意外的危险性,还担心术后可能留下疤痕。护理人员应掌握产妇年龄、孕周等基本情况,采取其能够接受的语言及行为在术前对其进行耐心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时缓解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建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有利于强化护理依从度。 1.2.1.2饮食护理 术前饮食是剖腹产手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选择营养均衡且容易消化的饮食,不 仅能够有效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应以少食多餐、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为饮食原则。若患者合 并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疾病,需对饮食进行相应调整,促使其更加符合临床实际要求。 手术前需确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6h,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禁食处理[3]。 1.2.2剖腹产术中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需在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同 时还需对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同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1.2.3剖腹产术后护理措施 1.2.3.1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一般护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疗区及病房处 于干净整洁状态,定期消毒。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而重要的手术,是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14年制定《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对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等提出了建议。缝合是剖宫产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与切口缝合密切相关。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的缝合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规范。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相关缝合技术与材料选择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本共识。 剖宫产术的缝合根据手术步骤分为子宫切口缝合,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 1 子宫切口的缝合 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是:恢复解剖结构、止血、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现有证据表明子宫切口双层缝合优于单层缝合,连续单纯缝合优于锁边缝合。 1.1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的缝合分为子宫肌层及脏层腹膜的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推荐使用连续单纯双层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第一层缝合从术者对侧开始,Allis钳夹好切口顶部,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多使用1-0 可吸收线,从一侧子宫切口顶端外0.5~1.0 cm 开始全层连续单纯缝合子宫肌层全层,尽量不穿透内膜,注意对合,

针间距约1.5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 cm。缝合至切口顶端,最后一针扣锁缝合或单独缝合打结,注意超过切口顶端0.5~1.0cm。见图1。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从术者侧向对侧将子宫体部浆肌层(含子宫肌层外1/3~1/2及反折腹膜)使用1-0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进针应在第一层针距间,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也可以单独打结)。缝合完毕后常规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缝合止血。见图2。 1.2 子宫切口的缝合材料目前国内大多使用1-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其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好,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反应小。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铬制肠线、丝线等。在同等条件下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并减少线结反应和切口疼痛。2016年WHO《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全球指南》和2017年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关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南》均推荐各类手术中使用含抗菌剂(如三氯生)的缝线,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为了减少职业暴露机会,对有体液传播疾病风险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推荐使用防刺伤针。美国CDC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分别于1997年及2007年发布健康与安全公告,强调防刺伤针在减少手术人员经皮穿刺损伤方面的有效性,并同时推荐有条件的临床医生术中使用防刺伤针。

剖腹产的疤痕 剖宫产横切和竖切有什么区别

剖腹产的疤痕剖宫产横切和竖切有什么区别 医生,剖宫产横切和竖切有什么区别?关于剖宫产的切口,不管是横的还是竖的,大家看到的仅是外表。到达子宫这一层,大多都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当然,任何时候都会有意外情况)。在手术熟练,确保母子安全的情况下,争取手术漂亮,是每一个产科医生/外科系统的医生的追求。这个漂亮,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内在的含义太多。而对于剖宫产的切口来说,横切口美观是肯定的,美观到可以让人们忽视它的存在,甚至可以躲过与你肌肤相亲的人视线。对于过度肥胖的女性来说,横切口部位的组织较薄,更利于术野的暴露。否则会让拉钩的手术助手(负责帮助暴露手术野的医生)累死。当然,如果你的肚子上已经有了一道纵切口,那医生就会选择原切口进入。总不能让你的肚子上切口累累,丁字形的切口会更丑,有时还有可能影响切口的愈合。手术有择期及急症之分当产妇出现危机情况时,竖切口是“应急”的一种切口,进入腹腔迅速,可以最短时间找到病变,出血所在,起死回生就在一瞬间。竖切口还是一种“留有余地”的切口。手术中如发现腹内情况超出预期评估,需要扩大手术范围,竖切口可以上下顺延,满足手术需要。横切口这时就无能为力了。哇塞,我到底选择哪一种?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手术时没有医生让你选择,一般情况下,这不在知情同意范围内。除非你有特殊要求。科学预防和修复剖腹产疤痕剖腹产的妈咪们要特别留意并细心护理疤痕,保持伤口和周围皮肤清洁千爽,清洁时不要用热水烫洗,保持透气;及时擦去汗液,防止汗水刺激到伤口:冬天防止伤口受冻,保持血液流通正常。这样才

能让伤口更快愈合。1、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回家一周内勿淋湿皮肤,以防浸透伤口;出院时贴在伤口的透气胶带一周后即可去掉,并可洗澡;一旦伤口出现了局部的红、肿、热、开裂等现象,或者出现脓性分泌物,又或者是全身发烧(即使你的伤口看上去很好)等,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2、少活动,勿提重物回家后尽量多休息,但也要有规律地起床四处走走。走路可以促进术后的恢复,还有助于预防诸如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只要活动不要过度就行了。开始时候可以慢一些,逐渐增加活动量。3、每天用手指头轻轻按摩伤口3-5分钟,可有效减少疤痕产生避免阳光直接暴晒伤口,使疤痕颜色加深。伤口愈合期间,伤口可能会出现发痒的症状,不要用手抓的方式止痒,以免加剧局部刺激。疤痕的刺痒一般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破腹产横切还是竖切有什么区别了吗?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人生孩子会选择剖腹产了,虽说,剖腹产会在肚子上留下一条疤痕,但是,只要我们细心护理,肯定会让它消失的哦!

剖腹产刀口恢复标准有哪些 怎样才算恢复得好

剖腹产刀口恢复标准有哪些?怎样才算恢复的好 很多妈妈都不知道剖腹产刀口恢复标准是什么,剖腹产的妈妈不能逃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刀口的护理,那么到底剖腹产刀口恢复标准是什么,剖腹产伤口怎样才算恢复得好呢,一般来讲,腹部横切口如果愈合得好,5~6天就可以拆线了。皮肤表面看起来和正常的皮肤是一样的,没有破溃,按压无疼痛,但如果出现以下状况,就有可能是感染了,需要及时跟医生反映:切口红肿不消;有液体从切口渗漏出来;发热超过38℃;切口周围疼痛加剧。 当细菌进入切口伤口时,可能发生剖宫产后伤口感染。估计有3-15%的女性在剖宫产伤口出现感染P WRH产美盾创细胞源修复,通过38项黄金配比营养激活细胞再生针对生产损伤,加快伤口愈合,修复子宫壁创伤、内膜再生,预防炎症。 剖腹产刀口恢复标准---相较于顺产而言,剖腹产更加的需要好好护理 我们都知道伊能静在美国剖宮产生了个宝贝女儿,术后1个多月了,伤口还是没长好,并且严重感染,。只能再次入院做清创缝合。

很多人因此疑惑不解,明星这么好的医疗条件,都会伤口感染吗? 由于剖腹产是割破七层组织,所以在恢复期间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妈妈产后两甚至产后两年伤口还是久久不愈合,发痒疼痛。 相较于顺产而言,剖腹产会更加的需要好好护理 如果产后修复营养不足,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是影响到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胎盘并发症风险也增加。

有些妈妈是疤痕体质,手术后很容易发生、盆腔炎、肠粘连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腹膜的粘连、肠道的粘连。 术后脏器损伤,如肠管损伤,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等;羊水栓塞;术中出血; 术后伤口若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还有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的危险; 且剖宫产儿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湿肺、肺不张、级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远期并发症也比自然分娩妇女明显增加,如宫旁粘连,肠道粘连,造成产后慢性腹痛;贫血,劳动力减弱,异位妊娠;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在术后1-5年出现症状。 国际卫生组织提出了多项产后营养成分和指标配比。PWRH,保护女性生殖健康,率先通过PNRWHO国际修复标准 PWRH修复标准 1、补充孕产流失营养百分之18-20 2、排恶露,清理残淤营养百分之13-15 3、宫体内膜、产道损伤修护百分之21-23 4、恢复生殖弹性营养、皮层松弛的营养百分之17-19 5、盆肌低产后修护,腹直肌分离松驰修养12-15 6、血红素铁、锌、钙的补充百分之10-12 7、控乳腺炎、生殖炎症百分之12-15 8、母乳营养百分之9-11 9、子宫粘连修复百分之15-18 10、子宫瘢痕修复百分之13-17

对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3993439.html, 对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作者:聂文翠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2期 【摘要】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通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分析,得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由多因素引起,提高认识,正确指导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围手术期给药预防、控制病房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200-011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1.1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类临床表现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切口脂肪液化,大多发生在手术后4~12 d,一般无发热,少数也可伴有发热 ,渗液中混有脂肪滴,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但切口有黄色渗液,内见漂浮脂肪滴,考虑为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换药并以镊子探查,发现皮下有空腔隙,扩开皮肤见皮下脂肪不新鲜,有液化组织,部分可达腹直肌前鞘层。第二类为切口感染,伴发热, 出现红肿、硬结,有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 1.2诊断标准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乙级: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血肿,渗液;丙级:切口化脓。 1.3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方法 第一类如切口较浅,局限于皮下组织,给予拆除缝合线,每日换药,后期可用蝶形胶布拉合。如果裂口较深, 需先行切口撑开引流,拆除皮下缝线,清除坏死组织,清除死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液冲洗切口,0.5%甲硝唑液打湿纱布或康复新液打湿纱布后行切口局部引流,1次/d,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缝合。对于第二类切口,需先行切口撑开引流,拆除皮下缝线,用片状刮匙搔刮切口,清除坏死组织,清除死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液冲洗切 口,0.5%甲硝唑液打湿纱布引流,1次/d,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缝合。 2 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2.1 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原因

剖宫产手术经验总结培训资料

剖宫产手术操作总结与术后用药管理 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勾宪飞 随着最近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一波生育高潮的来临。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选择剖宫产的孕妇肯定也会相应增加。在此,笔者将个人多年对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归纳如下,希望能对大家临床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首当其冲的是对于一个即将开始的手术,主刀医生该如何选择腹部切口?众所周知,腹部切口分为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横切口,顾名思义就是在耻骨联合上方约2-3指的位置取横行切口进腹部。优点:因为位置偏低,可以达到美观的目的。尤其对于一些追求腹部美观的辣妈些,它可以让许多人能够穿比基尼而手术疤痕隐而不见。专业的角度看,横切口相对张力较小,尤其对于肥胖或其他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者,相对更容易愈合;其次,横切口缝针较纵切口少,可以减少缝合操作次数及腹部切口暴露的时间。缺点:因为腹部肌肉及血管大多纵形走向,取横切口则腹直肌及血管受损可能性大,出血较多。而血管一般伴行有神经,神经的离断也导致术后部分病人出现切口部位及周围麻木。那么,纵切口又如何呢?优点:纵切口更遵从解剖结构,进腹部更快,损伤相对少,出血少;更有利于术中视野探查,而且腹部纵切口据统计亦更有利于娩出胎儿。部分学者认为,因为纵切口解剖位置普遍高于横切口,采取纵切口有利于之后再次剖宫产或妇科手术的实施。缺点:纵切口不利于美观,较横切口张力相对较大,脂肪层及腹壁缝合次数偏多增加了切口暴露的时

间,切口愈合不良几率较大。腹部横切口现在越来越受许多医生与产妇的推崇,但是我们需要明白腹部横切口仅多见于我们妇产科手术而极少出现于外科手术中。辩证的看待,笔者认为如果需要增加术中探查范围及考虑再次手术可能,例如: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巨大儿、臀位、横位、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或外科疾患以及明确有二胎生育要求者,仍需选用纵切口;但是,如果病人更看重美观或者有腹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例如糖尿病、贫血等者,亦可考虑采用横切口。总之,腹部切口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当然,医生手术的经验与手术操作熟练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作为考虑切口选择的关键因素。 其次,子宫切口的选择与延长切口方法的选择。众所周知,妊娠后期,子宫下段不断被拉长变薄,一般来讲,切开此肌层较薄的子宫下段时,切口出血少,切缘易于被对齐缝合,愈合较佳;且由于子宫下段切口位置较低,可以予膀胱腹膜覆盖,术后很少发生腹腔内脏器粘连。故提倡尽量选用子宫下段横切口。但是,例如出现子宫下段胎盘附着与植入、血管丛怒张或者子宫形态异常、胎儿胎位异常增加娩胎难度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选取子宫体部横、纵切口、子宫下段及子宫底部纵切口或子宫下段倒T切口、J形切口等。行子宫切开前,务必摸清子宫有无旋转情况,需注意选定的子宫切口两边对称。术中选定切口位置后于中段切开长约3cm横口,需注意用刀腹而不能用刀尖,用力时需“漂”着用力,而不能用力下压,以防止切伤胎体。需注意尽量不切开子宫肌层全层,留一薄层肌壁组织,可欲手指或钝头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进展探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6-10-24T14:00:18.5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陈世杰刘霞 [导读]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胚胎附着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子宫切口妊娠是临床一种特殊性异位妊娠,在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背景下,子宫切口妊娠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早期合理的诊治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子宫切口妊娠对CSP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做回顾性分析,探讨CSP的早期诊治方法。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诊治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胚胎附着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是少见的妊娠类型[1]。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CSP的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导致误诊、误治,清宫时发生大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或丧失生育功能,为方便患者得以早期合适的诊治,下面就CSP的诊治做一阐述。 1 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病机制 CSP的发病率为0.45‰,Yial等分析认为,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有两种不同的妊娠结局:一种是孕卵向子宫峡部或宫腔内发展,结局是继续妊娠,个别形成低置或前置胎盘,有可能生长至活产,但胎盘植入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种是妊娠囊从瘢痕处向肌层内深入种植,形成早期妊娠绒毛植入,在妊娠早期就可有出血发生。 2 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 2.1 临床表现子宫切口妊娠发生必定有剖宫产史在,和正常妊娠临床表现一样,有停经史,有些患者也会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有时候量多有时候量少,因此也就导致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容易被诊断成为宫外孕。因此其临床出现阴道流血淋漓不尽,在实施人工流产过程中刮出物出现绒毛,即要考虑患者出现子宫切口妊娠。有文献报道在临床诊断中,提出子宫切口妊娠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子宫切口妊娠出血。也有作者指出子宫切口妊娠在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发生误诊,临床可以将阴道彩超作为是临床重要诊断方式。 2.2 影像学检查有文献报道在临床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其指出阴道B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达84.6%,并指出这是临床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重要诊断方式。张向群[2]也将B超作为是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的主要辅助检查方式,指出其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张会敏等[3]在临床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实施经阴道彩超诊断,其诊断准确率为84.2%。潘志立等则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加以分析,其中MRI技术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诊断中能够清楚显示孕囊,包括其孕囊位置和孕囊形状等,从而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张向群等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MR影像特点加以分析,其中18例患者可以清楚的显示孕囊,MRI显示为不规则条状长T1和短2异常信号,最终指出只要能够对MR影像特点准确把握,也就能够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3 病理诊断在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时候,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明显看到子宫下段有膨大,并且超过了子宫大小,膨大处呈紫蓝色,并且很薄。在切开子宫后壁的时候,或出现大量血块堵塞,有时会看到胚胎组织。 3 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 由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发病率低,至今对该病的处理尚缺乏统一的标准[3],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且保守治疗愈来愈受到妇产科医师的关注及重视。 3.1 保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是临床一种比较危险的妊娠类型,通常在临床上一旦发现确诊,其治疗中首先就要立即终止妊娠,杀死胚胎,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最大化的避免对患者实施刮宫,以免造成大出血情况发生。想要有效保留患者子宫,在患者早期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其中甲氨蝶呤是临床常用药物。卢灶红等[4]在临床对剖宫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单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效果加以对比分析,发现联合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出血时间以及检测项目消失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患者,由此说明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和米非司酮结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卢灶红等则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不同保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将120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对其实施甲氨蝶呤、宫腔镜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患者手术中的各项指标实施记录分析,最终得出患者的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后均能够得到显著效果,每种治疗方式均就有各自优势,其中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卫金金[5]在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保守治疗效果分析中,则提出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米索+清宫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在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3.2 手术治疗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其最终选择方式。吴妍等[6]对子宫下端剖宫产妊娠患者实施髂内动脉结扎和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联合术式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最终手术成功8例,术后患者7-14d内血β-HCG全部都恢复到正常,并在其手术后第三天,女性激素水平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中探查,其呈现子宫切口妊娠包块破裂问题,并发生比较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问题,对其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痊愈出院,总体来说这一联合术式在临床具有应用必要性。吴妍在分析了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其中有1例患者因为先兆子宫破裂,选择实施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最终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首选保守治疗方法,一旦患者发生子宫破裂,难以控制大出血情况,就要立即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诊治中,一定要早期实施诊断,确认病症后对患者早期实施保守治疗,以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情况必须实施手术治疗,也要做好患者的手术预后工作。总之选择合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并且有助于避免过度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志立,吕维富,刘影.子宫切口妊娠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7):76-77. [2]张向群,许乙凯,罗小琴.子宫切口瘢痕内妊娠的MR影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9):52-53. [3]张会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8例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265-266. [4]卢灶红,涂尚云.不同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5):81-83. [5]卫金金.子宫切口妊娠10例保守治疗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4,2(5):142-143.

剖宫产横切口皮下脂肪层2种缝合方法比较

剖宫产横切口皮下脂肪层2种缝合方法比较 发表时间:2013-05-22T10:48:51.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杜宗枢[导读] 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升高[1],增加孕妇的并发症,甚至新的问题 杜宗枢 (四川省剑阁县妇幼保健院 6283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385例剖宫产横切口分别采用皮下脂肪层缝合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8 P<0.05)。结论采用Z—O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的方法优于改良传统(未经碘伏消毒)丝线常规间断缝合脂肪层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方法 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升高[1],增加孕妇的并发症,甚至新的问题[2]。术后的切口愈合也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剖宫产是产科的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操作[3],切口的缝合方法多种且不更新,为了选择剖宫产切口愈合良好的最佳缝合方法,本院于2009年元月至2010年12月对385例剖宫产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进行2种缝合方法,现将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腹部横切口剖宫产385例,产妇年龄20-40岁,最小孕周37周,最大孕周41周,初产孕310例,经产孕75例,疤痕子宫26例。按皮下脂肪缝合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95例,对照组190例。各组在年龄、孕产次、高危因素、剖宫产指证、麻醉方式、手术时间、血色素水平、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腹部愈合情况分级判断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分为甲级、乙级、丙级。手术环境、手术人员、器械消毒、麻醉方式及人员均为固定或相似。 1.2缝合方法:两组均为下腹部横切口,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3-4cm的皮肤皱折处,沿皱折线作长约12-13cm的横切口,两组均用1号PGA带针缝合线连续缝合腹膜,1号PGA带针缝合线U型缝合腹直肌1针,用1号带针缝合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严密止血后,用碘伏消毒皮下脂肪全层及皮肤,观察组用Z—O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第一针于切口中间缝合全层皮下脂肪,第二、三针分别于切口中点至两侧切口顶端之中点全层缝合1针,如果上下两侧脂肪没有靠拢,可适当补充1针。对照组用丝线皮下间距1-2cm按常规间断缝合全层脂肪。两组皮肤均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两组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PGA带针缝合线,由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 1.3评价标准:甲级愈合:愈合良好;乙级愈合: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作切口引流。 1.4统计学处理: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95例观察组中,3天切口换药时,切口甲级愈合194例,乙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0例;190例对照组中,3天切口换药切口甲级愈合183例,乙级愈合7例,丙级愈合0例。产后42天复查两组切口均愈合良好。两组缝合方法的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8 P<0.05)见附表 3、讨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很多,手术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良好的手术环境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应用对手术后伤口感染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其缝合方法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为更加完美现采用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全层和采用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全层相比有以下优、缺点:(1)PGA带针缝合线的主要原料为聚乙醇线,采用多股紧密偏织技术,缝线质软,操作方便,线结无磨损、牢固可靠;缝线表面专利润滑涂层,线体平滑,细菌难以附着。传统丝线是由天然蚕丝蛋白为材质纺织而成,其理化结构使其具有最大的细菌黏附效果。有研究报道,可吸收缝线窦道炎发生率为1.3%,而丝线的缝线窦道发生率为7.1%。有报道当1g组织上的细菌总量超过1×105时,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而在丝线的存在情况下,1g组织上存在100个金色葡萄球菌便可发生感染,所以丝线易引起切口感染;(2)PGA 带针缝合线为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合线,吸收安全可靠,简单水解过程,无弃物残留,与周围组织反应极小,植入组织15天后开始吸收,60-90天完全吸收,吸收过程稳定且可预测,分解代谢产物具有抑菌作用,伤口红肿轻,疤痕不明显;丝线则是动物蛋白,在人体内通过细胞的酶解作用而降解,会引发缝线周围的炎性反应和变态反应,可引起皮肤红肿和硬结反应。(3)采用PGA带针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脂肪,而只缝合三针,有利于组织血液循环,双侧组织靠拢,不留死腔,采用多股紧密编织技术,降低断损可能性,抗张力强度远远高于丝线和肠线,张力维持1周70%以上2周55%以上,3周40%以上,远远超过伤口愈合期5-8天。传统方法缝合皮下脂肪多针缝合,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11],异物残留多,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高。(4)要注意的是PGA带针缝合3针缝合皮下脂肪前一是彻底止血,避免形成切口内血肿;二是两侧脂肪对缝合时应按解剖关系,平衡穿行,一定要两侧脂肪靠拢、平整[12],不留死腔;三是在切口处有疤痕者,切除疤痕后仍采用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法,愈合效果与初次手术相当。 综上所述,Z—O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操作简单、省时、安全有效,现已在本院常见使用,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宋祥兰,刘兰兰,孙梅玲.剖宫产及剖宫产指证10年变化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90. [2]郎景和.正视妇产科围产期并发症防治的新形势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8):561. [3]段萍,饶大庞,占杰强.妇产科传统手术损伤输尿管膀胱31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9):509. [4]王丹,王娟.剖宫产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