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换热器标准数据速查手册(含书签)

压力容器、换热器标准数据速查手册(含书签)
压力容器、换热器标准数据速查手册(含书签)

压力容器设计全套表格

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 压力容器制造记录表卡 压力容器设计任务书 编号 名称 任务来源 设计依据 设 计 内 容 设计人 计划工作量 要求完成日期 备注 编制: 年月日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 压力容器制造记录表卡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修改书 编号 名称 图号 修改标记修改内容修改人日期 接受修改代表(签字盖章) 年月日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表 图号/文件号名称类别/级别设计人校核人设计日期 施工图总数采用标准图张数通用图张数 审查内容审查结果存在问题修改情况 一、贯彻执行法规、标 准的正确性(包括执行 本单位的制度) 1、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条 件图 2、计算书选用计算软件 参数输入 3、总图技术要求 4、总图图样 5、零部件图 6、标题栏签署 7、材料表(含选材的标 准) 二、标准化率(按用标准 图数/图纸总数) 三、通用化率(按用通用 图数/图纸总数) 标准化 审查人 日期修改人日期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更改通知单 图(代)号和名称更改原因编号 更改实施日期 共页 第页发至 处理意见需同改文件 备注会 签 签署日期 签署 编制校 核 审 核 批 准 日期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校审记录表 图号名称 设计文件档案号 设计人共页第页序号校审意见修改情况 校审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校审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注:1、修改情况栏由设计人填写。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评定卡 图号名称 设计文件 代号名称 档案号 起止日期设计人 实耗工时设计校核审核 完成成品新图张 新表张 标准图张 通用图张 校、审核发现错误数个/张 设计错误统计错误性质校核标准化审查审核累计图面错误 一般错误 技术错误 质量 评定意见 审核人 签字 日期设计责任工程师/ 批准人 签字 日期 单位技术职能机构 对质量抽查的意见签字 日期 设计人意见校核人 意见 签字 日期 备注 说明:1、图纸张数以折合1号图计算,表格以折合4号图计算。 2、由部门保存作为业务考核的参考。

换热器计算步骤

第2章工艺计算 2.1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 (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 l (9)选取管长 (10)计算管数 N T (11)校核管流速,确定管程数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2.3 确定物性数据 2.3.1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 表2—2 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产品安全数据表

产品安全数据表 1995年10月3日修订 1. 制造者资料 【公司名称】 株式会社 AUDEC 【地 址】 东京都大田区东马込2-19-10 第7下川大楼 【负责部门】 气雾剂产品部 【电 话】 03-3774-5259 【传 真】 03-3776-0881 【紧急联系电话】 03-3774-5259/03-3771-6803 2.产品名称 金属烧结防止剂 SEZCUT420 3.产品规格 气雾剂 4. 物质特点 【单质产品·混合物的区分】 混合物 【化学名称】 铝粉末和液化石油气(L.P.G)的混合物 【成分、含量及其它信息】 化学名称 *1 铝糊剂 二氯甲烷* 液化石油气 其它 含量 5% 35% 57% 2% 分子式 AL CH2Cl2 日本官报公布整理号 不适用 (2)-36 不适用或(9)-1697 CAS No. 7429-90-5 75-09-2 联合国分类 4.1级 6.1级 等级Ⅲ2级 副次危险3级 联合国编号 1309 1593 1075 *1记载了占铝糊剂85%的有关铝的资料。 5. 危险·有害性分类 【分类名称】 易燃性固体、急性毒性物质以及高压气体 【危险性】 火灾、易爆性 【有害性】 有毒性 【环境影响】 *以下都为二氯甲烷资料 ◇分解性 ◇浓缩性(倍率) ◇鱼毒性 原料中所用的铝糊剂中铝的特性,加热后会产生在空气中易爆的混合气体。遇高温表面、火星或明火则会着火。与水、酸或碱接触,会产生热量和氢气,因此在密闭的空间有引发爆炸的危险。用于喷雾剂的液化石油气易爆炸。另外,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处。 挥发蒸气刺激人的眼、鼻、咽喉,具有麻醉的作用。如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高浓度蒸气,则会引起急性中毒。如长时间或反复接触皮肤,则会引起皮炎。另外,铝粉尘也具有毒性。 5~26% (by BOD) 浓 2.0~5.4倍 (250μg/R) 浓 <0.4~40倍 (25μg/R) 绯鲣鱼 LC50/48H 331.0mg/R

的压力容器设计储罐液氨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液氨储罐设计 设计任务:试设计一液氨储罐,完成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和附属设备的选型设计。 包括筒体、封头、零部件的材料的选择及结构的设计;罐的制造施工及焊接形式等;设计计算及相关校核;各设计的参考标准;附CAD图。 已知工艺参数如下: 最高使用温度:T=50℃; 公称直径:DN=3000㎜; 筒体长度(不含封头):Lo=5900㎜。

目录 设计任务书 1 前言 (1) 2 设计选材及结构 (2) 2.1 工艺参数的设定 (2) 2.1.1设计压力 (2) 2.1.2筒体的选材及结构 (2) 2.1.3封头的结构及选材 (2) 3 设计计算 (4) 3.1 筒体壁厚计算 (4) 3.2封头壁厚计算 (4) 3.3压力试验 (5) 4 附件的选择 (6) 4.1人孔的选择 (6) 4.2人孔补强的计算 (7) 4.3进出料接管的选择 (9) 4.4液面计的设计 (10) 4.5安全阀的选择 (10) 4.6排污管的选择 (10) 4.7 鞍座的选择 (11) 4.7.1鞍座结构和材料的选取 (11) 4.7.2容器载荷计算 (12) 4.7.3鞍座选取标准 (12) 4.7.4鞍座强度校核 (13) 5 容器焊缝标准 (14) 5.1压力容器焊接结构设计要求 (14) 5.2筒体与椭圆封头的焊接接头 (14) 5.3管法兰与接管的焊接接头 (14) 5.4接管与壳体的焊接接头 (14)

6 筒体和封头的校核计算 (16) 6.1 筒体轴向应力校核 (16) 6.1.1由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 (16) 6.1.2 由设计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17) 6.1.3 轴向应力组合与校核 (17) 6.2筒体和封头切向应力校核 (18) 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第1章 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第1章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孙兰义 2014-11-2

主要内容 1 ASPEN EDR软件 1.1 Aspen EDR简介 1.2 Aspen EDR图形界面 1.3 Aspen EDR功能特点 1.4 Aspen EDR主要输入页面 1.5 Aspen EDR简单示例应用 2 HTRI软件 2.1 HTRI简介 2.2 HTRI图形界面 2.3 HTRI功能特点 2.4 HTRI主要输入页面 2.5 HTRI简单示例应用

Aspen 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Aspen EDR)是美国AspenTech 公司推出的一款传热计算工程软件套件,包含在AspenONE产品之中。 Aspen EDR能够为用户用户提供较优的换热器设计方案,AspenTech 将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和综合工具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有效地减少了错误操作。 Aspen7.0以后的版本已经实现了Aspen Plus、Aspen HYSYS和Aspen EDR的对接,即Aspen Plus可以在流程模拟工艺计算之后直接无缝集成转入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使Aspen Plus、Aspen HYSYS流程计算与换热器详细设计一体化,不必单独地将Aspen Plus计算的数据导出再导入给换热器计算软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传递并对换热器详细尺寸在流程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Aspen EDR的主要设计程序有: ①Aspen Shell & Tube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②Aspen Shell & Tube Mechanical:能够为管壳式换热器和基础压力容器提供完整的机械设计和校核 ③HTFS Research Network:用于在线访问HTFS的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用户手册和数据库 ④Aspen Air Cooled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空气冷却器 ⑤Aspen Fired Heater:能够模拟和校核包括辐射和对流的完整加热系统,排除操作故障,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或者找出潜在的炉管烧毁或过度焦化 ⑥Aspen Plate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板式换热器; ⑦Aspen Plate Fin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

压力容器设计记录表格

上海朗森热工设备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压力容器设计 记录表格 记录文件编号:Q/LS.YSF01~17 受控状态: 编 制: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发布日期: 2014年03月01日 实施日期: 2014年03月05日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记录表格清单 序号 记录名称 记录编号 版本号 修订号 归口管理 部门 保存 期限 1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业务考核表Q/LS.YSF01 A/0 工程部 长期 2 压力容器设计任务书 Q/LS.YSF02 A/0 工程部 长期 3 容器设计条件图 Q/LS.YSF03 A/0 工程部 长期 4 换热器设计条件图 Q/LS.YSF04 A/0 工程部 长期 5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校审记录表Q/LS.YSF05 A/0 工程部 长期 6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评定卡 Q/LS.YSF06 A/0 工程部 长期 7 已归档设计图样 和设计文件更改联系单 Q/LS.YSF07 A/0 工程部 长期 8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修改书 Q/LS.YSF08 A/0 工程部 长期 9 设计图样和设计文件 复用联系单 Q/LS.YSF09 A/0 工程部 长期 10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 印章使用申请书 Q/LS.YSF10 A/0 工程部 长期 11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 印章使用记录表 Q/LS.YSF11 A/0 工程部 长期 12 压力容器产品设计质量反馈表Q/LS.YSF12A/0 工程部 长期 13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归档目录 Q/LS.YSF13A/0 工程部 长期 14 压力容器规范标准台账 Q/LS.YSF14A/0 工程部 长期 15 压力容器规范标准借还记录表Q/LS.YSF15A/0 工程部 长期 16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提阅申请书Q/LS.YSF16A/0 工程部 长期 17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提阅记录表Q/LS.YSF17A/0 工程部 长期

换热器计算

换热器计算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传热过程计算 与换热器 日期:2005-12-28 18:04:55 来源:来自网络查看:[大中小] 作者:椴木杉热度: 944 在工程应用上,对换热器的计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设计型计算(或称为设计计算),即根据生产要求的传热速率和工艺条件,确定其所需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其他有关尺寸,进而设计或选用换热器;另一类是操作型计算(或称为校核计算),即根据给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及冷、热流体进入换热器的初始条件,通过计算判断一个换热器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或预测生产过程中某些参数(如流体的流量、初温等)的变化对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影响。两类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都是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计算方法有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e-NTU)法两种。 一、设计型计算 设计型计算一般是指根据给定的换热任务,通常已知冷、热流体的流量以及冷、热流体进出口端四个温度中的任意三个。当选定换热表面几何情况及流体的流动排布型式后计算传热面积,并进一步作结构设计,或者合理地选择换热器的型号。 对于设计型计算,既可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也可以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其计算一般步骤如表5-2所示。 表5-2 设计型计算的计算步骤

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参数P 、R ; 4. 由计算的P 、R 值以及流动排布型式,由j-P 、R 曲线确定温度修正系数j ;5.由热量衡算方程计算传热速率Q ,由端部温度计算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Δtm ; 6.由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 。 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参数e 、CR ; 4.由计算的e 、 CR 值确定NTU 。由选定的流动排布型式查取 e-NTU 算图。可能需由e-NTU 关系反复计算 NTU ;5.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 例5-4 一列管式换热器中,苯在换热器的管内流动,流量为 kg/s ,由80℃冷却至30℃;冷却水在管间与苯呈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0℃,出口温度不超过50℃。若已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470 W/(m2·℃),苯的平均比热为1900 J/(kg·℃)。若忽略换热器的散热损失,试分别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解 (1)对数平均温差法 由热量衡算方程,换热器的传热速率为 苯与冷却水之间的平均传热温差为 由传热速率方程,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 A = Q/KΔt m = = m 3 (2)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 苯侧 (m C ph ) = *1900 = 2375 W/℃ 冷却水侧 (m c C pc ) =(m h C ph )(t h1-t h2)/(t c1-t c2) =2375*(80-30)/(50-20)= W/℃ 因此, (m C p )min=(m h C ph )=2375 W/℃ 由式(5-29),可得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 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 一、换热站建设标准 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

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1.7换热站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距离居民建筑较近的,外部应采取隔音措施,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1.8 换热站应具备方便适用的交通通道,便于整体式换热机组的安装及检修,换热器侧面离墙不小于 0.8m,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 0.7米的通道。 1.9 换热站应设置照明设施,生活服务间、服务办公室预设电器插座。设备间照明设施应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采用防水防尘节能灯,同时应设置应急照明。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DOC)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 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 逆流时: 并流时: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

目录§一.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设计任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结构图 §二.概述及设计要求 .换热器概述 .设计要求 ~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 确定物性参数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壳程结构与相关计算公式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计算传热系数k 计算传热面积 ^ §四.工艺设计计算 §五.换热器核算 §六.设计结果汇总 §七.设计评述 §八.工艺流程图 §九.主要符号说明 §十.参考资料

: §一 .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设计任务 ¥ 1.任务 处理能力:3×105t/年煤油(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一个大气压。 备注:此设计任务书(包括纸板和电子版)1月15日前由学委统一收齐上交,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延迟上交的同学将没有成绩。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1.3.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流程安排 1.3.2、确定物性参数 (1)定性温度;(2)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1.3.3、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2)平均传热温度差;(3)传热面积;(4)冷却水用量 % 1.3.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2)管程数;(3)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及壳程数;(4)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及答案(一)

2012年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姓名:得分 一、填空(本题共20 分,每题2 分) 1 、结构具有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外力除去后,能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这种性质称为弹 性。 2 、压力容器失效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①强度;②刚度;③稳定性。 3 、厚度16mm 的Q235—B 钢板,其屈服强度ReL 的下限值为235MPa 。 4 、Q345R 在热轧状态下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 5 、用于壳体的厚度大于3 6 mm 的Q245R 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点评:该题出自GB150,4.1.4 条款,考查对常用压力容器材料订货技术条件掌握的熟练程 6、GB150 规定的圆筒外压周向稳定安全系数是 3.0 ,球壳及成形封头的外压稳定安全系数是1.5 。 点评:GB150 释义P41。考查设计人的基础知识和标准的理解掌握。 7、对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设计压力除应满足GB150 中其值不得低于工作压力的规定外, 还应满足《固容规》中的相应规定。 点评:对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固容规》第 3.9.3 条有明确的规定。 8、周边简支的圆平板,在内压作用下最大应力发生于_中心_。周边固支的圆平板,最大应力发 生于__边缘_ 。 点评:考查在平封头与筒体连接的几种情况下,边界条件对平封头应力分布的影响。 9、垫片系数m 是针对法兰在操作状态下,为确保密封面具有足够大的流体阻力,而需作用在 垫片单位_密封面积上的压紧力与流体_压力的比值,垫片愈硬,m愈_大____。 1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电磁检测等。 二、选择(本题20 分,每题2 分,以下答案中有一个或几个正确,少选按比例得分,选错一 个不得分) 1 、设计温度为350℃的压力容器,其壳体材料可选用的钢板牌号有b、c. a.Q235-B b.Q245R c.Q345R 点评:见GB150.2表2 及附录D, 压力容器最常用的碳钢和低合金钢材料,对其适用的基本2 、按钢板标准,16mm 厚的Q345R 钢板,在0℃时的一组冲击功(J)数值为___d___的是合 格产品。. a. 22,35,38; b. 25, 38, 38, c. 22, 45, 45, d. 25, 39, 39. 点评:见GB713-2008,本题考查设计人对冲击功结果评定的基本概念,前两组数据中因为有“22” 的数据,小于合格指标的70%,不可能是合格的产品,另一组的三个试样算术平均值低于合格指标。 3 、一台外压容器直径φ1200mm,圆筒壳长2000mm,两端为半球形封头,其外压计算长度为 b a. 2000mm b.2400mm c.2600mm 点评:本题为基本概念试题,考查设计者对外压容器中基本参数的掌握 4、分布力是表面力的一种,下面哪些力属于表面力__a___b__。 a.雪载荷 b.风载荷 c.容器自重 5、椭圆封头计算式中的K 称为形状系数,其意义是封头上的__c___应力与对接圆筒的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2. 管外强制对流换热 3. 管外凝结换热 已知:管程油水混合物流量 G ( m 3/d),管程管道长度 L (m),管子外径do (m), 管子内径di (m),热水温度 t ℃, 油水混合物进口温度 t 1’,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 t 2” ℃。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1.1 壁面温度设定 首先设定壁面温度,一般取热水温度和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 w ℃, 热水温度为t ℃,油水混合进口温度为'1t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为"1t ℃。 "w 11 t ()2 t t =+ 1.2 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 管程外为水,其定性温度为1()K -℃ 21 ()2 w t t t =+ 管程外为油水混合物,定性温度为'2t ℃ ''"2111 ()2t t t =+ 根据表1油水物性参数表,可以查得对应温度下的油水物性参数值 一般需要查出的为密度ρ (3/kg m ),导热系数λ(/())W m K ?,运动粘度2(/)m s ,体积膨胀系数a 1()K -,普朗特数Pr 。

表1 油水物性参数表 水 t ρ λ v a Pr 10 999.7 0.574 0.000001306 0.000087 9.52 20 998.2 0.599 0.000001006 0.000209 7.02 30 995.6 0.618 0.000000805 0.000305 5.42 40 992.2 0.635 0.000000659 0.000386 4.31 50 998 0.648 0.000000556 0.000457 3.54 60 983.2 0.659 0.000000478 0.000522 2.99 70 997.7 0.668 0.000000415 0.000583 2.55 80 971.8 0.674 0.000000365 0.00064 2.21 90 965.3 0.68 0.000000326 0.000696 1.95 100 958.4 0.683 0.000000295 0.00075 1.75 油 t ρ λ v a Pr 10 898.8 0.1441 0.000564 6591 20 892.7 0.1432 0.00028 0.00069 3335 30 886.6 0.1423 0.000153 1859 40 880.6 0.1414 9.07E-05 1121 50 874.6 0.1405 5.74E-05 723 60 868.8 0.1396 3.84E-05 493 70 863.1 0.1387 0.000027 354 80 857.4 0.1379 1.97E-05 263 90 851.8 0.137 1.49E-05 203 100 846.2 0.1361 1.15E-05 160 1.3 设计总传热量和实际换热量计算 0m v Q Cq t Cq t ρ=?=?v v C q t C q t αρβρ=?+?油油水水 C 为比热容/()j kg K ?,v q 为总体积流量3 /m s ,αβ分别为在油水混合物中 油和水所占的百分比,t ?油水混合物温差,m q 为总的质量流量/kg s 。 实际换热量Q 0Q Q *1.1/0.9= 0.9为换热器效率,1.1为换热余量。 1.4 逆流平均温差计算

换热器的设计

换热 12万吨/年二甲苯从90℃冷却到50℃,冷却介质水从30℃到40℃。 一·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二甲苯进口温度90℃,出口温度50℃;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考虑到流体温差不是太大,但冬季水温低,温差稍大。壳程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应使其走管程,二甲苯走壳程。选φ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1.5m/s 。 物性数据的确定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702 5090=+=T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52 4030=+=T ℃ 二甲苯在70℃下相关的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O =825.7㎏/3m 定压比热容 : po c =1.896kJ/(㎏·℃) 导热系数:λO =1.22W/(m ·℃) 粘度:μO =0.00037pa.s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O =994㎏/3m 定压比热容 : po c =4.08kJ/(㎏·℃) 导热系数:λO =0.626W/(m ·℃) 粘度:μO =0.0007225pa.s 二·热量衡算 1. 热流量 Q O =m O c PO t O =71012?/(300×24)×1.896×(90-50)=1.624×610KJ/h=351.1KW 2. 平均传热温差 Δ2 1 21,ln t t t t t m ???-?==7.3230504090ln )3050()4090(=-----℃ 3. 冷却水用量 h Kg t c Q w i pi i /9.39803) 3040(08.416240000=-?=?= 4. 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41131000725 .09945.102.0=??==i i i i e u d R μρ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之后,进入60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为量的流 知混合气体组吸塔收其中的可溶性分。已吸收237301,压力为6.9,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循环MPaMPa hkg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3?mkg/?901定压 比热容 =3.297kj/kg℃c1p热导率 =0.0279w/m ?1粘度5??Pas51?.?1011 下的物性数据:34℃循环水在3/m=994.3 密度㎏?1℃ =4.174kj/kg定压比热容c1p =0.624w/m℃热导率 ?1粘度3??Pas10742?0.?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浮头式换热器介绍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有一端管板不与外壳连为一体,可以沿轴向自由浮动。这种结构不但完全消除了热应力的影响,且由于固2 定端的管板以法兰与壳体连接,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因此便于清洗和检修。故浮头式换热器应用较为普遍,但它的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确定物性数据

换热器设计方案

1、确定设计方案 a、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热流体的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39 根据设计要求,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考虑到冬天作业时,其进口 的温度会降低,估计该换热器壁温和壳体的温度相差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b、管路安排 从两流体的操作压力来看,混合气体的应走管程,循环冷却水应走壳程, 但由于冷却水易结垢若流速太小,会增加污垢的增长速度,时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总体考虑: 循环冷却水管走程,混合气体走壳程。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进出口地平均温度故壳程混合气体的定性温度 T=(110+60)/2=85 管程循环冷却水的定性温度 T,=(19+39)/2=34 根据T 和T,查表,冷却水和混合物体的物性数据如下表3、估算传热面积 a、传热温差 T1——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2——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1——冷流体的进口温度t2——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在换热器中由于加折流板或多管程,冷、热两流体并非纯逆流,以上应加以校正,其校正系数 按以下步骤求得 124.029 11029 391112=??=??= t T t t p 529 3960 1101221=??=??= t t T T R 物质粘度μ(cp)热导率λ(W/m)密度ρ(kg/m3)比热容Cp (kJ/kg℃)混合气体冷却水 0.0150.742 0.002790.624 90994.3 3.297 4.174

由R、P 及壳程数查图得:校正系数为0.96,于是得传热温差校正值为: △t m =0.96×△t m ,=0.96×48.3=46.4O C b、计算热流量 kw h KJ T C q Q h p h m T 5.10408/10737.3) 60110(297.32273107,,=×=?××=?=c、冷却水的流量 h KJ t C Q q c p T c m /89771410 174.4747 .3,,=×=?= d、初算传热面积 由于壳体气体的压力较大,故取较大的K 值,设K=320Wm-2OC-1因此估 算传热面积 2 7014 .46320103 5.10408m t K Q S m T =××=?= 估4、换热器的尺寸逐步设计 a、管径和流速的选择 选用φ25×2.5较高级的碳管,考虑到流速太慢易生垢,估选流速 μi =1.5m/s b、管程数 可根据热流量管的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管程传热管数 5325 .102.0785.03.99436008977144 22 =×××= = i i v d q Ns μπ按单程计算需要的传热管长度 m Ns d S L 7.16532 025.014.3701 0=××== π估按单程计算,所需传热管过长,根据设计的实际,可选l=9m 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 2≈= l L Np 因此需要的管子数 根 10645322=×=×=Np Ns n c、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排列,隔板两侧按□排列取管心距为Pt=1.25d0 则 mm Pt 3225.312525.1≈=×=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的一排管子中心的距离查资料得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多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多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的设 计方案 一、符号说明: 二、1.1 物理量(英文字母) C p定压比热容,KJ/(kg.°C ) n管数 Q m热容量流率比 N程数 d 管径,m P 压强, Pa D 换热器壳径,m q 热通量,W/m2 f 摩擦系数 Q 传热速率或热负荷,W F 系数 r 汽化热或冷凝热KJ/k g g 重力加速度, m/s2 R 热阻,m2.oC/W B 挡板间距 S 传热面积,m2 K 总传热系数,W/(m2.oC) T 流体温度,o C I 长度,m t 流体温度,o C L 长度,m v 流速m/s 1.2 物理量(希腊字母) α对流传热系数,W/(m2.oC) μ黏度,Pa.s λ导热系数,W/(m2.oC) 密度,kg/m3 ε传热系数ψ校正系数

二、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本课程所学的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化工单元过程设计的初步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通过本次设计,应了解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使学生有调研技术资料,自行确定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设备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参数与条件设置: 3.1 已知参数: (1)热流体(柴油):T1=180℃,T2=130℃, W h=36000kg/h; (2)冷流体(油品):t1=60℃,t2=110℃,压力0.4MPa; 3.2 设计条件: (1)壳程数:2; (2)压力降△p<10~100kPa(液体);1~10kPa(气体);雷诺数Re<5000~20000(液体); 10000~100000(气体); (3)流动空间管材尺寸:Φ19mm×2mm、Φ25mm×2mm、Φ25mm×2.5mm; (4)管流速,自选; (5)传热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排列、正方形排列、正方形错列; (6)传热面积裕量S:10~25%; (7)传热管长L,3、4.5、6、9、12m; (8)折流挡板切口高度与直径之比:0.20、0.30;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 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釜液 3.3 145 0.9

压力容器图样设计技术通用规定

1、范围 本标准是针对技术部各级设计人员设计、绘制压力容器施工图过程中所作出的一般规定,也是技术部各级设计人员在设计、绘制施工图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此外,在设计、绘图时,还应执行现行的有关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的行业标准。 2、总则 施工图图面表示方法必须遵循下述标准: 2.1图纸幅面及格式应符合GB/T14689的规定。 2.2图样的比例应符合GB/T14690规定。 2.3字体应符合GB/T14691规定。 2.4图线应符合GB4457.4规定。 2.5剖面符号应符合GB4457.5规定。 2.6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应符合GB/T131的规定。 2.7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应符合GB12212的规定 2.8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标注应符合GB/T4459.1的规定。 2.9图样的画法应符合GB4458.1的规定。 2.10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GB4458.5的规定。 2.11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应符合GB4458.5的规定。 2.12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T1182、GB/T1184、GB/T4249、GB/T16671的规定。 3、分述

3.1图纸幅面 3.1.1图纸幅面一般为Al;Al,A2,A3,A4加长加宽幅面尽量不用。 3.1.2 A3幅面不允许单独竖放;A4幅面不允许横放;A5幅面不允许单独存在。 3.2字体 a、文字、汉字为仿宋体,拉丁字母(英文字母)为B型直体。 b、阿拉伯数字为B型直体1,2,3……。 c、放大图序号为B型直体罗马数字I,II,Ⅲ……。 d、焊缝序号为阿拉伯数字。 e、焊缝符号及代号按国标或行业标准。 f、标题放大图用汉字表示。 g、剖视图、向视图符号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向、A一A,B 一B等。 h、管口符号以小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同一用途、规格的管口,数量以下标1,2,3表示。 3.3图样的画法 3.3.1视图选择的原则: a、在明确表示物体的前提下,使视图(包括向视图、剖视图等)的数量应为最少。 b、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示物体的轮廓及棱线。 c、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3.2不需单独绘制图样的原则: 每一个设备、部件或零件,一般均应单独绘制图样,但符合下列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