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

唐代诗歌
唐代诗歌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卢思道(535--606)、薛道衡(540--609)和杨素(544--606)三人。

卢思道承继齐梁诗风,宫体诗气息极浓,如《采莲曲》、《后园宴》、《昔昔盐》等就是这样的诗作。

薛道衡发挥南朝诗歌的长处,同时又兼取北朝诗歌的优点,如《从军行》、《渡北河》,既有南诗的委婉细致,又有北诗的慷慨有力。

杨素在隋朝位高职重,他的诗作《出塞二首》、《赠薛播州诗》既有清丽细巧的文笔,又有悲凉老成的诗境。

初唐政治上已经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初唐的诗坛仍然没有摆脱南朝诗风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本人虽然重视文学,有君主雄视天下的气魄,但他仍然没有跳出南朝诗风的阴影。

在唐诗的改革中首开风气之先的,是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骆宾王(约638--?)、王勃(650--676)和杨炯(650--693后)。他们虽然社会地位卑下,但是年少志气远大,有一种睥睨古今的气魄和敢作敢为的热情,“开辟翰苑,扫荡文场”,让诗歌从宫廷走向社会,写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歌。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杨炯的《从军行》、《西陵峡》等。

顺应时代的需要,提出明确的理论主张,完成初唐诗歌改革的改革者是陈子昂(659--700)。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建安作者”、“正始之音”的“汉魏风骨”,为诗歌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他的代表作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七首以及尽人皆知的《登幽州台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对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陈子昂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气魄,已经展现盛唐诗歌的端倪。

在初唐诗人中,还有不少优秀的诗篇,如贺知章(659--744)的《咏柳》、《回乡偶书》、《春兴》、包融的《登翅头山》、张旭的《桃花溪》、《山行留客》、刘希夷(651--?)的《代悲白头翁》和张

若虚(660?--720?)的《春江花月夜》,他们以纵横的才气、浓厚的情思、浪漫的情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赞美自然、赞美春天,与主张汉魏风骨的陈子昂诗歌风格各异。

盛唐的诗人中,张说(667--731)与张九龄(678--740)位居宰相之高位,他们先后成为文坛领袖,奖拔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对唐代诗歌的变革与发展有着不容抹杀的重要贡献。

孟浩然(689--740)的大半生是在漫游名山名水中度过,他是唐代第一个倾注全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他有诗二百多首,绝大多数是山水田园诗,如《彭蠡湖中望卢山》、《万山潭作》、《耶溪泛舟》、《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瀑布》、《秋登万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等。另外,他的《过故人庄》、《春晓》也是人见人爱的名篇。

王维(701--761)是精通音乐、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的诗人,并且是对各体诗歌无所不长的全才诗人。他的诗歌以五言最多,被人们称为“五言宗匠”,如《使至塞上》、《鸟鸣涧》、《终南山》、《山居秋暝》、《观猎》、《辛夷坞》、《莲花坞》、《汉江临泛》、《送李使君》、《辋川集》二十首等。当然,他的七言诗也是名篇比比皆是,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伊州歌》等;特别是《积雨辋川庄作》,被人推崇为唐人压卷之作。他的边塞诗如《陇西行》、《陇头行》,以及含有“红豆生南国”之句的《相思》诗,也向来被人赞誉不绝。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代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其他诗体,苏轼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赞语。他的《辋川别业》、《汉江临眺》、《山中》、《书事》、《渭川田家》、《田园乐》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在盛唐的诗人中,还有一批职位虽然不高但却为读者喜爱的诗人。如撰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诗,以“白日依山尽”、“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警句为后世传颂的王之涣(688--742),以《凉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大家喜爱的王翰,撰有被人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之诗《黄鹤楼》的崔颢(?--754)等等。

王昌龄(约698--756)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以七言绝句见重于时,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是

他最具特色的作品。如他的《从军行》六首,抒发了边塞将士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而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名闻遐迩的《出塞》诗,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除此而外,他的《闺怨》、《采莲曲二首》、《越女》、《青楼曲二首》、《长信秋词五首》、《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等诗传颂古今,可谓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李颀(约690--约751)是众体兼备的诗人,七言诗,尤其是七言古诗的成就尤为突出。如他的《古从军行》、《古意》、《古塞下曲》、《送魏万之京》、《送陈章甫》等,苍凉而悲壮,是唐人边塞诗篇的代表之作。

高适(703?--765)和岑参(715--769)是盛唐诗坛负有盛名的两位边塞诗人。

高适的诗往往语言质朴有力,内容直抒胸臆,感情鲜明爽朗,让人感到那种发自诗人肺腑的爱憎之情扑面而来,如《燕歌行》、《塞上听吹笛》、《别董大二首》、《塞下曲》、《九曲词三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等就是这方面的优秀之作。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成绩最突出的一位诗人,也是边塞诗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共有七十多首。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云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天山雪歌》等就是唐人边塞诗中的名篇。其他如《行军二首》、《送张秘书》等,语奇意奇,也常常被人们所称道。

李白(701--762)和杜甫(712--770)是盛唐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他们的诗歌,最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广阔的现实生活,最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由于他们两人的努力,唐代诗歌达到了它的巅峰,同时也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李白的诗歌继承前人传统,以心雄万夫的气概、变化莫测的想象和出奇至胜的夸张创造出多彩多姿的艺术境界,具有雄奇奔放的艺术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集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艺术宝库,众体俱备,各色兼长,群芳吐艳,英姿齐逞。

李白共有乐府诗歌二百三十多首,占他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作乐府诗歌最多的诗人。他的乐府诗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如《蜀道难》、《乌栖曲》、《梁甫吟》、《长干行》、《子夜吴歌》、《采莲曲》;有在旧题下别立新意的,如《塞下曲》、《古朗月行》;也有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如《江夏行》、《横江词》、《襄阳歌》等。

李白在古诗创作上取得的特殊成就,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所公认。他上承《诗经》“楚辞”及阮籍、陈子昂的传统,讽时伤世,寄托深远,抒发感慨,雄浑博大。在历来的各种唐诗选本中,李白的五古往往独占螯头。至于七古,都推李白为正宗。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风》五十九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李白的五绝清新朴素,有谣谚之风,如《玉阶怨》、《观放白鹰》、《题峰顶寺》等,得到普遍的好评。李白的七言绝句约为五十多首,大多数流传人口,如《望天门山》、《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听黄鹤楼上吹笛》、《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清平调》、《永王东巡歌》、《春夜洛城闻笛》等等。

李白的律诗现存一百三十多首,在盛唐各家中,数量仅次于杜甫,佳作也不少。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赠孟浩然》、《夜泊牛渚怀古》、《鹦鹉洲》、《凤凰台》等。

李白是时代的歌手、诗国的巨人,他的诗歌在当时传遍京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对后代的影响更是有目共见有口皆碑。

杜甫是我国诗坛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也与李白的诗歌一样,当时流传人口,历代传诵不息。杜甫的诗,真实地记述了唐代天宝年间那个动荡岁月,自古就有“诗史”的美称。

杜甫早年的诗歌,流传今天的并不多,仅有《奉赠韦左丞丈》、《望岳》等充满自信富于展望的作品;他的三分之二的诗歌,写于“安史之乱”前后。《兵车行》、《丽人行》是杜甫诗风转变的标志,在

唐诗中,如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的实质问题,如此尖锐地批判社会的病弊,在以前的诗歌还不曾有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集团与普遍百姓间的尖锐对立,就忧愤的深度和呼声的强烈,也是此前的诗人所没有的。

此后,杜甫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自叙经历、思国念家的诗篇,如《月夜》、《春望》、《喜达行在所》、《述怀》、《羌村三首》、《北征》等著名的诗歌;写出了所见所闻、忧国忧民的诗歌,如《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塞芦子》、《洗兵马》以及“三吏”、“三别”等传诵千古的诗歌。

诗人离开京城离开华州之后,西游陇右,南入两川,开始了他漂泊的暮年生涯。生活更为艰难,但诗作却获得了巨大的丰收。《秦州杂诗二十首》、《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以及自秦州至成都的纪行诗《木皮岭》、《剑门》、《五盘》、《鹿头山》等,还有成都草堂时期的诗歌《为农》、《寒食》、《春日江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绝句》,特别是夔州时期的诗篇《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抒怀》,以及晚年诗歌《登岳阳楼》等,以沉郁顿错的手法,将时代的绝唱、历史的画卷留给了读者。

在盛唐与中唐的交替之际,有几位诗人应该在这里作些交代,他们是:元结(719--772)、刘长卿(?--约790)和韦应物(737--792?)。

元结现存诗歌九十八首,全是古体诗,其中又以五言诗最多,有五十八首之多。他的诗歌,以反映现实、揭露黑暗的较多,如《系乐府十二首》、《贫妇词》、《农臣怨》、《去乡悲》、《陇上叹》、《下客谣》、《忝官引》等,其中,以《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最为著名,是他的代表之作。

刘长卿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变故,自身又两度经受贬斥,因而在他五百多首诗歌中,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如《平蕃曲》、《疲兵篇》、《从军六首》、《闻王师收二京》、《京口怀洛阳旧居》、《旅次丹阳郡》、《吴中闻潼关失守》、《登吴古城歌》、《送耿拾遗归上都》、《罪所留系寄张十四》、《登干越亭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尤其他的《送李录事兄归襄邓》诗,被后人

称为“中唐妙唱”。刘长卿五七言兼擅,尤长五言律诗,诗作中五言占十分之七,有“五言长城”之称。

同刘长卿相仿,韦应物也历经“安史之乱”。他的诗歌今存五百六十多首,诗中既有怀旧之作,也有揭露之歌,如《逢杨开府》、《骊山感怀》、《长安道》、《汉武帝杂歌》、《金谷园》、《经函谷关》、《采玉行》等。韦应物还以擅长山水田园诗为世所知,他的《西塞山》、《种瓜》、《观田家》、《晚出沣上》等,与唐代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山水田园诗人齐名。他的五言古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七言歌行也胜于刘长卿。他的绝句,尤其是五绝,如《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滁州西涧》等,后代认为可与王维、孟浩然并称。

“安史之乱”以后,李唐朝廷国步维艰,昔日的辉煌已经化为梦里烟云。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历诗人“气骨顿衰”,在他们的诗歌中不再有高亢昂扬的激情,也没有了建功立业的雄心,盛唐气象已经不复存在。

张继(?--776)存诗可靠的只有三十多首,《枫桥夜泊》是他的传世之作。

在中唐的诗坛上,李益(748--829)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既有盛唐余韵也开中唐先声。李益写得最多也最成功的,是他的边塞诗,如《从军北征》、《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其他的佳作如《江南曲》,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之句传诵千古。

在中唐的诗坛上,孟郊(751--814)韩愈(768--824)属于“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中唐诗人在前代诗人的辉煌成就面前,在各体诗歌已经全部成熟的情况下,除了改革已经别无他路。贾岛与韩愈的“推敲”早为人知,也正好形象地说明他们在诗歌改革方面另辟溪径、刻意求工、力求险奇的努力。

在孟郊的诗中,题材明显比“大历十才子”扩大了许多。他的《寒地百姓吟》、《织妇辞》、《长安早春》已经把自己的目光注视着广大的穷苦百姓。他在《登科后》诗中所吟唱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句,常常引来人们的讥讽;而他的《游子吟》,则写出了天下常见的母子之爱,因而千年来传诵不息。

韩愈的主要贡献在古文运动,但他的诗歌作为中唐诗坛重要一派,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

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追求奇险的道路上,他显然比孟郊走得更坚决也更引人注目。他诗歌的气势宏大,想象奇特,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诗歌的内容含有叙事的倾向,吟诗如说故事一般;他诗歌的语言,力求新奇。他的古诗“以文为诗”,常以议论入诗,有散文化的趋向。例如他的《苦寒》、《山石》、《调张籍》、《石鼓歌》、《荐士》、《南山诗》、《陆浑山火》等诗,就是这方面的一些例证。不过,一般的读者更喜爱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游城南晚春》等自然流畅的小诗。

贾岛(779--843)是韩孟诗派中的重要成员,他的一生是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的。他的《剑客》诗所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人,谁有不平事?”形象地说明了他不平而激愤的心态。《题李凝幽居》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很能够说明他吟诗认真与执着的态度。苏轼“郊寒岛瘦”的评语,道出了韩孟诗派的一些特点。韩愈留意于七古,孟郊用心于五古,而贾岛则致力于五律。他的《暮过山村》、《原上秋居》等诗,都因为他对仗工整而受人称誉。

在中唐诗坛上与韩孟诗派并立的是元白诗派,主要成员除了元稹(779--831)、白居易(772--846)之外,还有张籍(766--830?)、王建(766--831?)、李绅(772--846)等人。他们最初的结合,是因为乐府诗歌的创作。

“诗到元和体变新”,这既是白居易对元稹诗歌的赞誉,也是对整个元和诗坛的描述。包括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在内的中唐众多的诗派,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可喜局面。由于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和唐传奇的兴起,使中唐的文学,成为整个唐代文学史上堪与盛唐文学媲美的另一个高峰。

在元和年间,元稹与白居易既是元白诗派的首领,也是当时文坛上的主盟者,还是元和诗歌的始终实践者。

元稹对中唐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他的新乐府诗歌。元稹以杜甫那些“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诗歌,作为他提倡的乐府诗歌的最高目标。是他敏锐地发现了李绅新题乐府诗歌“病

时尤急”的特色,立即写出了他的唱和诗篇《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他的《上阳白发人》、《西凉伎》、《缚戎人》就是“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的诗歌。由于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的加盟,很快形成了新乐府运动的热潮。不仅如此,在白居易已经停止新乐府诗创作的情况下,他独自在兴元与李馀、刘猛一起,继续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田家词》、《织妇词》、《采珠行》、《捉捕歌》、《估客乐》就是唱和李、刘的优秀诗篇。

元稹的另一个贡献,在当时的人们长期忽视杜诗冷落杜甫的情况下,在他的《杜甫墓系铭》中,第一个站出来对杜甫和他的诗歌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此后,杜甫的诗歌才为世人所重视,才对中国的古典诗歌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就这一点来说,元稹有他不可磨灭的首创之功。

除了他的新乐府诗歌,元稹其他的优秀诗篇也不在少数,如《连昌宫词》、《行宫》以及他的爱情诗《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明月三五夜》等也传诵人口。他与白居易等人唱和诗歌之多,在中国诗歌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他的诗歌,传遍皇宫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赢得国外读者的喜爱。

白居易存有诗歌二千八百多首,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歌,最为人知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他的《新乐府》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叙述唐朝的史事,批评腐败的朝政,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中的《卖炭翁》、《道州民》、《杜陵叟》、《新封折臂翁》、《缚戎人》等是传诵古今的名篇。《秦中吟》中的《轻肥》、《歌舞》以及含有名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买花》诗,同样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绪,体现了诗人“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体现了诗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诗歌中流传最广也影响最大的两首诗歌。《长恨歌》叙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创作的主题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的看法认为诗人的创作主旨是批判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琵琶行》则叙述一个流落在浔阳江头琵琶女艺人的悲剧故事,诗人把她的不幸与自己的遭

遇联系起来,“同为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两首诗,都是叙事诗,它们使我们想起了《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这两首杰出的诗篇,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最高成就。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还有不少优秀的诗作,如《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建昌江》等,就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诗篇。

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是既是对自己和元稹诗歌创作的总结,又是他概述自己和元稹对文学理论的阐述。诗人在这篇文章中,呼吁诗歌创作应该继承《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学习包括杜甫在内的古代优秀作家的创作经验,重新振兴诗歌创作,让诗歌为政治服务。这是一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文献,对中唐乃至于整个唐代的诗坛有着指导的意义,它的贡献是不容抹煞的。

与韩愈情况相类,柳宗元是诗文兼擅的。柳宗元的诗歌,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与谢灵运有渊源关系和共同之处。他的《渔翁》、《江雪》、《游南亭夜还叙志》就是明显的例子。尽管他与陶渊明入世出世的态度并不一样,但柳诗中的《饮酒》、《读书》、《觉衰》等篇,与陶诗的风格十分接近。除此而外,柳宗元还有一些成功的作品,如《韦道安》、《行路难》、《古东门行》、《笼鹰词》、《别舍弟宗一》等。

与韩孟的奇险不同,也与元白的平易有别,柳宗元(773--819)是自立于当时诗坛两大派别的另一诗派,他的风格,可用“深远”来概括。由于他长期贬放,地处偏僻,加上过早谢世,所以柳宗元没有同韩孟、元白那样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还有刘禹锡(772--842)。刘禹锡的诗风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他的诗歌,字里行间始终让人感到一股刚劲豪迈之气。他有诗七百多首,涉及的内容无所不包,为读者传诵的诗歌也不少,其中以咏史诗、讽谕诗、抒怀诗、山水诗以及模仿民歌的诗作等最为人们称道。如他的咏史诗《金陵怀古》、《金陵五题》、《西塞山怀古》等,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如“兴废由人事,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理学院130131112 吕霄博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沿袭齐梁陈隋诗风, 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初唐四杰对歌行体进行改造,具有诗赋交融的特点。篇之恢宏,敷叙精巧,以气御诗,辞藻华丽。促进初唐诗歌混融意境的形成。陈志平. 四杰与初唐诗歌的新变[D].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DOI:10.7666/d.y513591.真正廓清梁陈诗风的是陈子昂,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提出“兴寄”和“风骨“两种主张,唐诗风骨才为之一振,遂开盛唐诗风的先河。张澎. 陈子昂与初唐诗风的变革[J]. 语文学刊, 2012, (5).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百年初唐后,李白横空出世,为诗国带来新的美学楷模,宣示了对宫廷陈式做派的胜利,他极大地影响了后代士人的人格并融入民族的精神史,而自贞元,元和以后则出现了宗杜思潮,诗人们以坚实的步履沿着“少陵路径”前进。罗时进. “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唐代诗歌发展的转关与演进[J]. 文学评论, 2007, (2):193-199.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异域奇葩,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诗中往往写出一种远大、明确的社会理想,与天下苍生共同的理想。其诗不回避战争艰苦的生活,但诗人在描写战争残酷的时候,却能够表现信心和勇气。在述说艰难痛苦的时候,能够想到胜利和未来。王强. 初探盛唐边塞诗的特征[J]. 作家, 2008, (8).山水田园诗派就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不始于唐代,六朝时就有了,还是比较成熟的山水田园诗。但六朝时的山水田园诗是公开的,以陶渊明为代表是写田园风光的;以谢灵运、谢眺为代表是写山水的。二谢的山水诗,按前人的评价是“有句无篇”,只有些好句子,没有整个篇章好的。而王维的诗歌里描写性要强些,这与诗人具备的艺术才能无不相关,其空间画面感是其主要特色;而孟浩然单纯的经历和性情使得他的诗歌相较王维的而言,平淡许多。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里有某种事实情节,具备一种时间接续的故事性。杨卫丽.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论[D]. 山东大学, 2012. 中唐诗歌由于国家的衰落也变得不景气。此时期最为杰出的应数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中唐新乐府诗人在选择体裁样式时别具匠心,从中透射出他们的乐府观。一方面借鉴汉魏古乐府之体式,采用古体,有五言、四言、杂言等,风格古朴浑厚,富有情感张力。另一方面又有所新变,吸收唐代民间流行的歌谣体"三三七体"来改造乐府诗,这种体式流利宛转,易于唱诵,为时人所喜,便于实现诗人以诗为奏议的目的。中唐新乐府还采用组诗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主题,这类组诗有总题、分题,组诗内的每首诗风格一致,篇幅接近,各个单篇以某个视角来展现共同的主题,有助于深层次开掘主题,有利于传播组诗所呈现出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格。陈瑞娟. 中唐新乐府诗体探析[J]. 理论界, 2012, (2). DOI:10.3969/j.issn.1003-6547.2012.02.039.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各有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 (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田园派 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浪漫主义派

关于唐朝历史的唐诗

关于唐朝历史的唐诗 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不过,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直到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无意的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王勃 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这一年他才27岁。 和王勃同时代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骆宾王。 骆宾王 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在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谏,最终进了大狱。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武则天废中宗自立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攘臂而往,起草著名的《为徐 敬业讨武曌檄》,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 何托”这些句子,竟让被骂的武则天都称赞起来。 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古人喜欢组队,比“初唐四杰”稍微晚一点的,是“文章四友”。 杜审言 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就像“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四友”也有队长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 杜审言最大的成就是——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曾经说:"比文章,屈原、宋玉写不过我;比书法,王羲之得跟我学。"自负如此。公元6左右,他到江阴县任职,委屈得一肚子的不高兴。这首满腹牢骚的诗,就是那 时候写的。被明朝的胡应麟盛赞为“初唐五律第一”。 公元695年,一个浙江人高居三甲榜首。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郎,好 像也是唐朝大诗人里第一位状元郎。 贺知章 贺知章是浙江萧山人,后来迁居绍兴,86岁方才得以告老还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1.精神美 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中外交流,儒道释三教并存。诗人的创作空间宽松,他们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当时诗人们都有点自命不凡,都希望有所作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当时的诗人,都有一股昂扬的精神状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我解放!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正因为唐代有这样比较自由的空气,有这样的气度和精神,所以他们才能把他们自己心灵的感受,内心的本质力量,自由地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诗人能够把自己全部的本质力量投射进去,迸发出充实而又光辉的美。2.音乐美 我国古代的诗,一直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诗三百首,都是合乐的。诗歌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节奏而起伏变化的。这种感情的节奏,就富有音乐性。讲究声韵和格律,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唐诗就非常讲究声韵与格律,因而唐诗具有音乐的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如行云流水,声音到处感情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一种音乐的美! 3.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是说唐诗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象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是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于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4.个性美 诗歌是自由心灵的抒写,必须有个性。唐诗之所以美,也在于它有个性。个性是从自我的觉醒开始的,诗人都善于以其独具生命特色的个性,来观看和发见世界。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是具有高度个性的人,因而他们善于发见世界的美。反映到诗中,就成为唐诗的个性美。 李白是最富有个性的人,因而他的诗,特别具有个性美。例如《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真是玲珑透彻,美极了。表面看起来,诗人“笑而不答”,什么都不肯说,但实际上,他什么都说了。他的诗,美就美在明白晓畅而又自然。他的自然,是一种“谪仙人”的自然,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然。这种自然,来自于性情的天真,胸襟的开阔以及李白那种没有任何保留的个性的流露。 而个性的美在杜甫的诗中,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现象上面,而是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普遍哲理,常常焕发为一种明智的光辉,一种思想的闪光: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样一些名句,那更是把自己独特感受融入到的社会现象或历史经验中,加以熔裁提炼,再以自己独特的感情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变成了永恒不灭的形象。 5.意境美 如果说个性美是诗人精神成熟的标志,那么,意境美则是一首诗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每首成功的诗,都应当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艺术世界。有了这样的艺术世界,也就是有了意境。文学艺术都要塑造形象,诗歌也要塑造形象。但诗歌的形象不是完整的戏剧性动作和人物性格,而只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把他感于外而又动于中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艺术形象中来,变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唐代诗歌成就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一、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本文整理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315108587.html,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袁梦蓓 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 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 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 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开国之初,太宗君臣在文学创作上明确提出反对浮华淫糜。为求文质彬彬的主张和理想,他们歌唱建国伟业,宣扬大唐声威。不少作品风度雍容雅正,气象壮丽恢弘,显示了南北合流的文学趋势,传达出诗歌变革的时代信息。高宗朝诗人上官仪适应诗歌演进的要求,在艺术表现、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是宫廷之外的优秀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为了矫正六朝以来的浮靡风气,补救龙朔变体的缺失,他们坚持轻“绮碎”而重“骨气”的美学追求,突破宫廷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狭小气局,转向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书写,极大地拓展了诗歌内容的领域。同时他们的创作又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1)但是他们的诗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文风的影响,尚存在着“词旨华糜”的弱点。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来的诗篇数目多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星驰云涌。 一、初唐诗歌 初唐时代,当政的文臣多年深受齐染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宋本人也带头写浮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多为奉和、应诏待宴等类作品,如虞世南、上官仪。如上官仪的《八咏应制》“瑶笙燕始归,金赏露初稀”,“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此外还有宋之问,沈住期等。 随上述宫廷诗人之外,先后或同时,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起的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努力突破宫廷诗风的统治,取得一定成就,即唐开国初年的王绩和高宗武后时期的四杰及陈子昂。 1、王绩,字无功,自长东臬子,早年有过一些事业抱负,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归田以后,常以陶渊明自比,作诗也处处模仿他们,但缺乏陶诗那种内在理想和热情,结果只剩下一种封建七大夫闭造懒散的生活情调,此外还从庄子学来一套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如《过酒家》“此日长昏炊,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但是比宫廷诗显示出了清新朴素,可以说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农的先驱人物。 2、“初唐四杰”“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地位都比较低下,但积极开始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 (1)王勃,字子安,是王绩的侄孙,一生处于下位,最后溺海而死,他是一个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和宫廷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诗歌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是宦游人的赠别,心情本来是复杂的,但他去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 (2)杨炯,四杰中他恃的数量最少,成就最低 (3)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一生不得意,晚年得恶疾,卧病十余年,最后自沉颍水而死,擅长七言歌行。 (4)骆宾王,作过小官,曾遭事下狱,最后因参加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的活动,写了著名的《讨武檄》事败被杀。四杰中他的诗最多,擅长七言歌行,名作是《帝京篇》也写了不少边塞诗。 总之,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他们本身生活的限制,他们的诗都没有彻底洗净齐梁的习气,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地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地一些诗人、诗作地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地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地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地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唐诗宋词选读》地起始课.目地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地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地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地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定义: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地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地思想感情与丰富地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地节奏,和谐地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地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地思想感情;第三,丰富地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地发展历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先秦时期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地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地诗歌作品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地精华部分.《诗经》地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地光辉起点.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地基础上创制地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地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地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地“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地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地第一个伟大地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地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地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地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 .代表两汉诗歌地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地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地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地名称.汉乐府最基本地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唐代诗歌发展史

唐代诗歌发展史之三:盛唐诗人群体(1) 第三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林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就如人们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了,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就成为了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一.王维与孟浩然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获罪下狱,但不久就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761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早年对功名也是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doc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A.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郑风风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唐诗的繁荣和唐代历史

从唐代历史来看唐诗的兴衰 摘要:唐代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是就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唐诗有兴盛则也有低谷。本文主要从唐代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逐层分析唐诗繁荣或相对衰败的原因其中侧重对繁荣原因的分析,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部分。 关键词:唐诗唐朝历史 一:唐宋诗之争 在中国诗史的研究上常常存在着一些纷争。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和宋之间自然也有着诸多争论。唐诗和宋诗之争便是其一。 唐宋诗之争,起于南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首次区分唐宋诗的界限,其后永嘉四灵、江湖派诗人及严羽、方回等理论家都对唐、宋诗的差异作出了辨析。其中以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总结的“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影响最大。但将严羽的这一概括系统化、理论化,则是由推崇唐诗的明代复古诗论家们完成的。清初的诗坛以学习宋诗为主。 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钟书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谈艺录》。 不过,虽然唐诗与宋诗在诗史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提到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唐诗,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出彩的东西,对后人来说影响特别深的东西。那么唐朝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诗歌的朝代,那么唐代诗歌究竟为何如此繁荣呢?本人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 二:唐代历史的发展与唐诗的兴衰 唐代是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时代。唐诗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的繁荣兴盛经历了一个曲折演变的过程,明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总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大致符合唐诗的发展情况。 (1)初唐——时间最长,诗歌数量与质量却最差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为初唐,共92年,然而这一时期并没有产生伟大的诗人和诗歌。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初唐时间最长,可是无论诗歌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是最差的,而且一百年间竟然没有出现一流的诗人,缺少异峰的突起。“但是这一时期诗人们特别是初唐四杰纠正了齐梁以来柔弱轻艳的宫体诗余风并酝酿形成了各种新的诗歌形式【律诗】,可以说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虽然初唐为盛唐奠定了基础,但是初唐诗歌的平庸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初唐诗歌的发展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靠农民战争取得政权的唐朝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农民的生活和要求,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刚结束战乱的年代,百废待兴,因此在社会经济上初唐稍差。 社会文化基础的薄弱,虽然统治者爱好提倡诗歌,但是诗坛长期为宫廷馆阁的文馆学士所支配,诗歌创作中心下移过于缓慢。创作主体的贵族化和诗歌风格的单一化制约了唐诗的发展。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初唐宫廷诗人虽然在诗歌形式方面作

唐朝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

唐朝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 一.昊天之音天上之音——李白此曲只应天上有 说李白诗句是昊天天上之音时我对他的评价,也是我对他人生态度的解析。李白的一生可以说起起伏伏,荣华间有着愁苦,寂寞中又带感悟。我想李白这位“谪仙人”永远不会死,他是带着那潇洒而超凡脱俗的气质“羽化登仙”了。杜甫写李白恃才傲物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我想用李白的《月下独酌》讲讲这“酒中之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以前我读到李白的诗,都是豪气纵横、天人合一一泻千里的,我觉得李白是不会有哀愁的,有的话也会举杯“与尔同消万古愁”,可看到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时,我看到了他的寂寞,那是琼楼玉宇间的孤独,执觞而无人对饮,举樽而无可倾诉的寥落,在这《月下独酌》中,完美的展现了。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句中两个意象,花和孤独。李白在这花好月圆夜,在盛放的花丛中感到了孤独,未免有些矛盾。因为他是自负的,他感觉到青春的短暂,感觉到美丽的飘渺,感觉到荣华的虚无,感觉到光阴的流逝。他不屑与世俗对话,宁在这繁华中自斟独醉孤独。于是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皎洁的、高贵的,他忽然有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之感。而月终是寄托,它无言地倾听,却无法唱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偌大的人世间找不到一个可以一起把酒言欢喝酒的对象,良辰美景找不到知己的绝望,更为凄凉。行至此,也得苦中作乐,“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无再少年。生命璀璨能有几何只有一次,为何不珍惜青春呢?人生总要追求快乐的,今朝有酒,快意潇洒,月朗春宵,暂且行乐,这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是我所钦佩的,他的精神将儒、仙、侠的灵气特点浑然合一合而为一。有人说李白不可学,因为他太过放浪形骸,随心所欲,凌万物而遗世独立之意,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青年人喜欢李白,正因为他不拘一格,张扬浪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繁华过后又是悲凉。诗人以“我”第一人称描述,他是一个把自己生命体验作为观察主轴的诗人,以浪漫排遣寂寥,孤傲对抗客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十分接近老庄庄子的思想。人生如梦,浩渺的宇宙中,我们行走在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也许会在某刻遇见吧。这个结尾富有哲学性,李白是个文学家,也是个哲学家,他是思者,也是行者。他在天上的云雾间窥察世间的悲欢,他在半醉半醒中体味着人生的炎凉,他是酒中的仙人,天上的诗客,游走于人间,他在文学的花丛间独酌,在青春的天地月下对觞,信手挥洒毫,天人神交仙气一吐,书写了半个大唐。 儒之教,侠之心,道之骨,仙之气,浑然天成,合而为一,太白,太一。 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杜甫 人们称李白为“诗仙”,因为他在诗的国度里如仙人般神游,不受人世间规则羁绊。而杜甫被称为“诗圣”,很显然,人们更把杜甫作为人间的圣人所推崇。此时的盛唐诗歌之所

唐代诗歌要点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第一,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第二,绘画技法的运用与诗歌的画意。 ?第三,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第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富于禅意与禅趣。 王维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王维诗歌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思想洒脱,情趣横溢,兼具阳刚美和阴柔美。他是 盛唐边塞诗的先驱,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把诗的写景与抒情、自然 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标志着自然美的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山水 诗的艺术达到了高峰。 高适诗歌特点 ?一、他的诗是真情流露,意胜于辞,不以词采取胜,而以充实的内容、饱满的感情 吸引人; ?二、诗人披露胸襟,抒写怀抱,皆率直无隐,不假雕饰,往往采用写实手法,不 多作夸张、想象; ?三、不常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而多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夹叙夹议;四、虽直 抒胸臆,但经过精心提炼和加工,有很强的感染力 岑参诗歌特点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高、岑比较 ?共同点:1、皆以边塞诗着称;2、二人风格皆豪迈雄壮;3、擅长七言歌行。 ?不同点:1、高诗悲壮,岑诗雄奇壮丽 ?2、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工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3、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高直追汉魏,岑融合六朝。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 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 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 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 意象。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李白的影响 ?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杜诗的叙事技巧 ?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 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来写的。 杜诗的艺术成就 ?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意象:“意匠惨淡经营中” ?结构:“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唐代诗歌赏析

唐代诗歌赏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各种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岑参等人代表的边塞派,如以杜甫代表的“民生”派也称忧国忧民派等等,这些诗人凝结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同时代历史的变迁写下这些留骸千古的诗作,为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人生杂陈留下了思考和感慨。在今日我们读这些先辈们的诗作,在诗作里感受曾经过往的那段艰苦岁月,以及诗人乐观的生活信仰,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际遇;为曾经大唐的强大而欣喜,为李白笔下那壮阔的祖国山河而唏嘘不已。其实在这段时间的课程后,对原来的唐诗的朦胧认知有了比较系统了解。以下是我对唐代诗歌的赏析。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讲的不仅是唐代诗歌的数量多,而且还有唐代诗歌的风格多,从塞北边疆到宫苑小树下都有诗人的涉猎。同时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 单就按流派风格可唐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民生诗、宫廷诗等体裁。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

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等。 从总体而言,唐代的边塞诗是纵贯初、盛、中、晚整个过程的。边塞诗的作者一般都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亲历的见闻和经验来进行边塞诗创作,还有一些诗人则利用间接的材料,用一些乐府旧题进行旧调翻新的创作,这类乐府诗题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也各不相同。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等。 岑参的诗主要展现边塞的奇异风光,歌颂战士的英雄气概,抒发个人的抱负与情绪,构成了他边塞诗的主体,新奇俊逸,奇丽俊爽,豪迈挺拔,以慷慨报国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代表作是《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此诗几乎是每一句展现给我们的都不一样,在这最后一句中,当我们随着诗人指的方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戈壁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见了作者的所有的感情都慢慢地弥散在沙漠中了。作者将他的感情都投射到了沙中。王昌龄的诗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歌颂将士们慷慨悲壮的精神,反映战争艰苦和战士们的情绪,善于融合情景,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对这样的兵士的悲剧怀著一种悲凉的感伤,《出塞》中“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