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解决写作面临的问题,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是众多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中外学者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探索时提出的重要观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文主要是了解“读者意识”的定义以及怎样有效地使学生在写作时养成自觉的“读者意识”。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意义;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观,其中“读者意识”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教学观。关于“读者意识”这个短语我们并不陌生,比如说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编辑在编书过程中都要有很鲜明的“读者意识”。习作是一切创作的基础,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该贯彻“读者意识”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自觉地读者意识。

一、“读者意识”的概念

很多著名的作家、教育工作者都提到了“读者意识”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读者意识”呢?

在王建明、余永祥、杨荫浒等的论文中对“读者意识”做了鲜明的定义,虽然描述不同,但是基本的意思是相同的。他们的定义都是相对于高级习作来说的,很准确,但有一些脱离了写作教学。学生的习作是应用之作和创作的基础,而应用之作和创作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就应该养成自觉的“读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解读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那么,学生写作文如何才能不奏“前朝曲”,而多翻“杨柳枝”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宋人范温评价苏东坡,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这种“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的“命意”,必然得力于他的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如何才具有创新意识呢? 融入时代新意识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他的意思是,文章应该写时代的人,叙时代的事,论时代的理,描绘时代的风貌,传播时代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表现、新要求和新趋向等捕捉入篇,融于意象之中,使文章立意与时代脉搏合拍跳动。 这种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文章的命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用一些传统题目去指导学生写作,如古代笑话《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以此作为写作材料,往往以《〈滥竽充数〉读后感》、《我读〈滥竽充数〉》等等作为作文题目,姑且不说这类题目大而空,削弱学生的写作兴趣,淡化学生的写作激情,束缚学生写作的思维活动,就是以时代感来衡量这类题目,也会发现其中的不足,没有今天的生活气息,没有鲜活的时代意识。如果换成下面的一些题目:《南郭处士下岗以后》(记叙文题)、《吹竽也要竞争》、《选用人才、重在考核》、《从“滥竽充数”谈用人制度》、《优胜劣汰话“吹竽”》(议论文题)等等。这些文题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见闻、思想合拍,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行文,作文必然有一定的分量。可见,一篇好作文如果再有一个新颖的好题目,那么,不但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之一读为快,而且读后给人一种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艺术效果。教师拟出有创新意识的题目,首先内容要新。如反映中学生零花钱问题的议论文不少,像《小议“零花钱”》、《给孩子零花钱是爱还是害》,俯拾即是,毫无新鲜感。但像《十五岁,没有零花钱》就不同凡响,“十五岁”,表示中学生特定的年龄,“没有零花钱”,又构成一个特异的思考环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巧换传统题目。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中,有许多传统题目,如果不违背作文的要求,应该鼓励学生换用新颖有趣的题目,既避免千人一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力求避免用传统题目禁锢学生的思维活动。下面破折号前面的是传统题目,后面的是改换的题目:《我的妈妈》——《妈妈进了“扫盲班”》(写妈妈更新知识、学习电脑的故事。题目具体而新颖,学生爱写、好写。)

2020年浙江高考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2020年浙江高考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 意识” 2019年浙江高考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 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 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本题先给了两种相对的观点,然后 用了类比手法。将考生类比“作家”,将考生的生活类比为“作品”,对于读者的类比题目没有明说,需要考生化虚为实。其实读 者可以是“别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考生可以选 取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应怎样对待“别人”,可以写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写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综合二者来写。 审题: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 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 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 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

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 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 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 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 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 展开论证的。事理叙述清晰、完整,文风清新自然。行文如行云流 水般涓涓而来,又如在读者身边娓娓道来,给人以亲近贴切之感, 使人为之折服。 立意:我的生活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他人意见,让人生更多彩。心怀他人,生活更精彩。 高考作文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时,如何处理小说结尾成了一个棘手问题。依照他自己的设想,男女主人公应是幸福结合,然后双 双移居国外。但以他的秘书为代表的一些读者则认为,这个结局处 理是回避俄罗斯社会的现状,无法体现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复活。托尔斯泰经过反复思考,采纳了这部分读者的意见。今天我们阅读《复活》这部伟大的作品,在为其结局处理的深刻拍案叫绝时,是 否想到,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就是一部作品,要让人生精彩,我们 要有“读者意识”。 什么是“读者意识”?我以为,就是对人生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 重视。人活着,崇尚自我,活出自我,诚然不错;但人毕竟生活在社 会中,有自我,更要有“大我”,我们并不是单为自己活着,同时 也是为亲人,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活着。没有“大我”,没有“读者意识”,单为自我的人生,万难称之为精彩! 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读者”能帮助我们匡正错误,廓清认识,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少不了父母 的叮咛,师长的扶掖,社会上各色成员的影响,他们就是我们的 “读者”。我们心中有“读者意识”,就会尊重他们,思考他们的 建议,接受他们的批评。钱学森的父辈痛感旧中国科技不振,勉励 子女勇攀科技高峰。家庭、社会的“读者”给了钱学森鞭策。他心

读者意识:让写作热情真实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5349114.html, 读者意识:让写作热情真实发生 作者:李翀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回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如2017年全国Ⅰ卷,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的全国Ⅰ卷,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而2019年的全国高考卷明确要求写“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这些写作要求,无一不指向了读者,即这篇文章想要写给谁看,想要通过文字表达实现什么目的。 而高考命题的种种趋势,也被人们敏锐地捕捉、发觉。比如本期,“观点引航”板块中,李一凡老师的《写作中的两种“读者”》,用“读者意识”来观照作文教学的过程与评价,从写作应有读者意识、在写作过程中凸显“读者”意识、写作评价中的读者介入三个角度,来阐释读者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唤起人们对“读者”这一虚拟群体的重视。无独有偶,在“聚焦高考”板块,我们看到张继元老师《交际性写作的回归:中学写作教学目标的再度审视》中,强调了写作要回归真实的生活,要回归真实的语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在真实语境中进行写作。真实的语境,暗含着真实的交流对象,作者不仅要明确写作意图,更要明确写作的对象。在朱再枝老师的《基于情景化驱动的高考作文价值研究》一文中,他提出写作2019年的高考作文需要落实身份意识,身份意识包括主体参与意识和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又要求在写作时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以及有利于对象接受和目的达成的表达方式。概言之,情境化的作文的写作要求是明确谁写给谁,或为谁而写。 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交际性写作,还是情境化写作,抑或是任务驱动型写作,不管以何种教学观念来剖析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在提示我们,在写作中,要有读者意识。这里的读者意识,并非是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曾指出的读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而是头脑中的假想读者,是写作之初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读者,并非写作完成后的真实读者。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读者是指在作品完成后,对作品的接受,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是“接受美学”,它把文艺的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移到了读者的艺术接受和审美心理的研究上。现在所说的读者意识,则是在写作时对写作对象的正确审视,对写作要求的准确把握。在整个文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在写作时真正用心地对待假想读者,写出的文字才可能悦纳于真实读者。 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性情写作还是应试写作,都是文學活动的一种,都是通过将主客观世界用或真实性或艺术性的语言,行之成文,展现在读者眼前。在写作时牢记读者意识,才会跨过时间和空间,将心之所想倾诉给你的假想读者,让表达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写作中,树立“读者意识”,诱使学生进入情境,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中的正负数》案例分析 执教者:厦门市演武小学阮慧妮 指导:厦门市演武小学郭艳煌 【教案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背景与主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而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此,教师在教案中,要努力将教案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近两年来,我有幸参加了区问题解决课题研究,教案实践中我得出了创设情境、来源于生活---分析问题、提炼为数学---解决问题、应用于实际的新思路,根据这教案思路,我尝试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教材中的第一课时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第二课时仍是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建立正负数的概念。两个课时创设的情境有点雷同,由于正负数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数,界定哪个量为负,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正数意义的基础上。正负数是一对兄弟,所以我教材中的2个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个课时,是教案内容更加系统,更加丰富。通过实践证实此次的整合是成功的。 一、教案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天气预报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探究新知: 1)负数的读写以及表示的意义。

2)教案两个负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3)建立正负数的概念。 3、生活中的应用 a)巩固应用,并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b)找生活中的负数: c)学当小小储蓄员 4、总结 5、作业:小调查,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二、讨论: 1、怎样把生活中的实际事件转化为数学问题? 2、在实际的教案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 识? 三、实施(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天气预报吗?为什么?(生略) 师:不错,天气预报可以预知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天气预报。(演示),仔细听,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了南方暖和,北方冷。 师:真棒。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地理位置与气温的关系。 生2:我知道了每个城市的气温。 师:除了知道每个城市的气温,你还能知道其他有关数学的信息吗? 生3:我知道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师:那你能以零下8摄氏度为例,教教大家怎样写? 生:零下用负号表示,负号写成-,然后写8。C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各个生活领域、各个层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之间也不例外。当前绝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十分溺爱,有求必应,很多孩子更是惟我独尊,目中无人,养成了自私、孤僻的性格。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与合作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从而忽视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这种理解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途径便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载体,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引导学生实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分组,分组是个难题。一般来讲,教师往往都是把附近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其结果就是优等生与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与后进生一组,组与组之间没有可比性,课堂还是那些优等生的舞台,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教师应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对学生实行分组,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的特长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又便于展开组间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第二,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任何学习任务和内容。但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还要依据课堂标准选择适合合作的学习内容。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合作学习就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也不能太难,学生通过合作,得不出答案,会降低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第三,培养合作技巧。在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后,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 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合作水平是一种重要的水平,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素质,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水平,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合作、交流和沟通。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都离不开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通过这种认识所的情感,然后向语言文字转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这种转化的能力。小学作文的创新必须符合小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唯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教学,才有生命力和实效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作文教学学会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曾几何时,急功近利的填鸭式教学占满了教师整个课堂,丝毫不考虑被“鸭”化了的学生的年龄征、认知水平、个性心理差异,一律进行刚性的“楔入”。而今,这种教育观念已被如火如荼的新的教学理念所替代,教师的一桶水,学生的一杯水的日子一去不复反,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是“自来水”是“挖泉人”。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变,教师必须培养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有的学生说作文时侃侃而谈,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真正下笔时却茫无头绪,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就是被作文的条条框框所限,有的甚至还顾虑重重,害怕这样的作文写出去会遭老师斥责。其实,作文教学是育人的好机会,教师的引导不仅仅是指导他们完成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反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人格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其中。我们固然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并把动人的

事件的欢快的情感写进作文中,但也不要回避遇到的不良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有违社会规道德的现象,要激起他们有愤慨,以主人翁的态度勇敢地开展批评,而作文正是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能这样培养学生的话,作文的天地就更广阔了。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践,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顿”。叶老先生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憾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来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教师要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的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习作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 三、开拓新的作文领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

【高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应当有“读者意识”

考场作文应当有“读者意识”_高考考场作文指导 有人说,考试有考运。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考的题目自己平时准没准备过、熟不熟悉,结果是很不一样的;遇到什么老师批改也会有所不同,阅卷老师的个人偏好有时的确会影响最后的得分。这些是 客观的,但又是我们无法预知更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写好作文。 当然,一般情况下,好作文都会得到高分,这是不错的。但是,高考作文的情况可能有一点特殊性,毕竟是考场作文,至少在阅卷环节老师不会跟你细细推敲字句、揣摩语言。在阅卷总时间一定、每天确保一定阅卷量的 情况下,阅卷老师打的多是“印象”分。如何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给他们一个好的印象,当然是我们要努力的, 但对我们大多数考生来说,如何让自己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让阅卷老师看到,可能更加重要。 还记得有一年高考的例文吗?那篇文章一批得分为20分,二批得分为44分,三批组长发现是典型的判误,上报阅卷中心组最终得分为63分。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几十分的差异,那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呀。如果 说该考生有考运,那是因为有一套较严密的评判机制救了他(她)一把。仔细研读那篇例文,考生观点“藏得太深”,以致给人离题之感,这是导致阅卷判误的主因。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这篇文章最后得分不高,考生自己是 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的。客观地说,考场作文轻易不能这样写,那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那应该如何避免发生类 似的问题呢? 不由想起儿时下军棋的事。军棋除了众所周知的“明棋”外,还有“暗棋”下法。暗棋的排阵固然重要,但主要 兵力往往不再靠前,疏密配置,重在后发;临阵应变更显重要,时时记牢对方棋子运动轨迹,对吃掉己方大子的 棋子更是重点盯牢。往往是软磨硬泡,反复试探,即使明知处于劣势也不肯轻易认输,故费时较长,耗神较多。 加上暗棋必须要一名裁判来裁决子力大小,所以必须是三人才能进行。如果裁判“偏袒”,下棋一方只能被“黑”了! 第1页共2页

如何培养写作的读者意识

如何培养写作的读者意识 写作的“读者意识” 最近做一些国外材料翻译时,不止一次在不同材料的教学标准或教学目标中,看到一条相似内容: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写作目的与对象。这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在自己中小学写作经历中,几乎很少考虑写作目的与对象。并非完全不考虑,确切而言,写作目的大多是完成任务和通过考试,写作对象自然只是老师而已。显然,考试和老师,不是写作的唯一目的与对象。 今天课堂上,我们看了课堂实录,是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给七年级学生上的一堂作文课。作文题目是《我们的学校》,一个几乎每个人都写过的题目。我们都预想郑老师一定会展开关于题目的“头脑风暴”,果不其然,老师让学生们先列出了要写的内容。但接下来的课堂发展却是意料之外的,郑老师渐渐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作文是写给未来要到学校读书的一年级学生和已经毕业的老校友看,写作内容会发生什么改变呢?随着课堂推进,郑老师提出了“读者意识”这个概念。通过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明白了,针对不同的对象,写作内容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内容,写作的出发点也会不同,这就是“读者意识”。 我将这个“读者意识”和之前看到的“写作目的与对象”联系起来,感到异曲同工。 对于“读者意识”,还想了解更多,搜索后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报道“写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寻找隐形读者”[①],主要报道了杭州建兰中学语文老师洪熙对九年级学生上的一堂作文课。报道中,洪老师给出了“读者意识”的四个要点:

(1)当你动笔之前,你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谁将读这篇文章?(2)读者希望阅读到的内容与他们的需要一致吗?(3)文章是否能唤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4)提醒读者回忆他们的经历,使用一种能使读者觉得“整篇文章是为我而写”的写作风格。看了之后,我又有了一层理解:“读者意识”不光光是要写针对性的内容,还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发现“潜在读者”。 通过以上三个材料,目前,我对运用于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是这样理解的:学生在写作前,应具备发掘所写内容的“潜在读者”的意识,即预设文章阅读的对象,并且,在作文的体裁、内容、语言、态度等各个方面,都要努考虑预设对象的需求,努力调动读者的经历与感情。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尤其是高段的写作,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创设写作情景、提高作文交际性、倡导作文交流、使用评价量表,都将是不错的的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 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实施过程 分三大阶段,历时一年。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 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何群慧 纵观现今的小学生,他们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这有悖于时代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因此,从小学起在教学中就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加强合作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并提供一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的探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的身影,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是语感形成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1、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合作意识的萌动,往往就是从一个游戏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精心编写教案,联系实际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并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 3、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极强,而合作意识相对较弱,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合作方法上的指导,不断的进行技能上的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1、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机的组合。 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动手能力强……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分工要明确。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之间的配合,起到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3、指点要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回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

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

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 作者:潘娟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0期 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坟学区金皇小学潘娟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 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提升学习能力,更好的提高阅读水平。文 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写作意识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写作不仅考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拥有广泛的阅读,进而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意识加速培养,帮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获得共同进步。 一、在阅读方法上培养学生写作意识 在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时,需要教师将语文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 样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当然,在阅读方法上,教师需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认真 思考自己应该思考哪些知识点,如何进行思考等等,培养学生的意识,特别是在遇到不认识的 字词时,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以思考,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当阅读过程中发现 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时,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加以琢磨,更好的体会这种语言内涵,培养学 生的写作意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多加关注一些与课本中有联系的词汇,更好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和经验,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帮 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当学生结合现实中的生活,掌握组织语言的技巧之后,才能真正 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影子》时,教师可以从阅读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先带领学生通读 这篇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探讨这篇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 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结合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影子,为学生 后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提 高学习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二、在学习兴趣上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当学生对写作和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愿意花出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去钻研,因此,兴趣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 极的开始写作。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因素。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 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对学生加大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欲望,自发的提升自己写作能力。而作文可以更好的展示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将自己的真 情实感表达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不仅要

读者意识写好议论文的必由之路

读者意识写好议论文的必由之路 所谓“读者意识”,是指写作者在写作时自觉地与读者的需要、接受水平、接受心理、审美兴趣等方面进行交流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交流意识。有读者意识的写作者,会在写作过程中,给自己的文章设定一个“假想的读者”,并且与之对话,整个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写作者与这个不见面的假想读者对话的过程。 要写好议论文,一定要培养读者意识。朱自清先生认为,学生害怕写作文,对作文缺乏热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读者意识造成的。因为在不少同学看来,作文都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面对这个让同学们畏惧的唯一读者,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表达欲望,多半以应付交差的态度来对待写作。写应用文要有读者意识,相信大家都会觉得有道理,但是要说写议论文也要有读者意识,而且这个读者意识很重要,恐怕有人不一定赞同。其实不管是写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不能没有读者意识。 培养读者意识,对于同学们写好议论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读者意识有助于激发写作动机和写作热情 自由写作一般有明确、真实的读者,并且读者是多样化

的。例如要写一篇读后感,向班上同学推荐自己所读的《水浒传》,那么读者就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如果要写一封建议信,建议市长关注母亲河的治理,那么读者就是市长。考场作文与自由写作不同,考场作文的实际读者只有阅卷老师,而且这个阅卷老师往往是正襟危坐、很难与之见面的,我们又怎么可能去了解他并和他对话呢?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表达自我生命的交流活动,考场作文也不例外。没有特定的读者,我们的文章写给谁看呢?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茫然不知为谁为何而写,自然会使写作者缺乏写作的动机和写作热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设定一个特定的“假想的读者”,再根据写作材料和写作目的去揣摩这个读者的具体情况。 请看2011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打算写“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这个立意,不妨先设想一下,你打算写给谁看?怎样的读者最需要你写这篇文章?经过思考,你就可以找到答案,这篇文章最好写给那些一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他人利益和感受的人看。如果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增强文章说服力,心中要有读者-写作要具备读者意识

增强文章说服力,心中要有读者 【课题】 写作要具备读者意识 【学习目标】 1.在课前自主研学的基础上展开课堂讨论,明确“读者意识”的内容及其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2.能够从“读者意识”的角度分析作文优劣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学习步骤】 一、课前研读 请结合每段材料后的思考题,认真研究下列材料: 1.下面是某报的一篇报道: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培养专业的文化经纪人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中国戏曲学院经过一年的缜密研讨论证,将于今年开设以培养本专业的“文化经纪人”为目标的“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班”。日前,中国戏曲学院在京举行专题研讨会,来自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的专业人士及有关学者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在文化经纪人的定位、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开设培养“文化经纪人”的专业不仅符合当前文化交流的发展形势,而且为艺术院校的改革拓宽了新路。 据了解,该专业将于4月进行招生专业考试,面向全国招收20名学生,招收对象以高中毕业生为主。 问题:如果依据上面短文编写一则新闻摘要,供从事文化工作的学者浏览,主要应提取哪些信息?如果是为《高中生报》编写一则新闻摘要,又应提取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人民日报》一篇关于“孝敬”话题的文章节选内容。 (1)陪伴就是孝敬。年轻的岁月快意而匆忙,年老的岁月孤独而漫长。据调查,我国约8%的老年人有较明显的抑郁症状,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这些病症的首因,是孤独。对“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空巢”老人来说,没有陪伴,心里容易失落,情感容易孤独,精神容易抑郁。在他们心里,跟子女聊天是最香的“心灵鸡汤”,与孩子唠叨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就在你“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的忙碌里,父母在悄悄老去,也在静静等你。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了,爸爸的花草渐渐枯萎了,他们经常忘记关灯,过马路行动反应也慢了,经常回家探望和陪伴就应是更紧迫的号令。 (2)宽容理解就是孝敬。生气的婆婆打翻她端来的饭菜,她笑着安慰一阵子后,再次端上饭菜来;公公嫌给他买的衣服不好看,她耐心地换了好几次,没有一句怨言……刚刚当选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周淑琴说,孝敬老人,一颗宽容的心很重要。人老后,有的多愁善感,易激动;有的固执己见,不听劝;有的违背常理,让人烦。如果因此而较劲、呵斥、嫌弃,就会冷了老人心,伤了老人身。《论语》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孝敬老人,多一些换位思考,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些视老如幼,就会多一份耐心。孝敬老人,基础在养,重点在敬。养是物质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而慰藉精神,离不开一颗包容的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密切“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入手。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而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数学学习的角色,才能学懂数学,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的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一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 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看似零散、无序、混沌、停留于表象的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重 要资源。 二、生活问丿“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 界,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相关的因素, 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2. 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有机会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三、积淀生活回归数学一一让数学教学更具“后劲儿” 1. 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画图的策略:因为小学生理解水平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能够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画图应该是孩子们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朵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 ②推理的策略:推理是理解和使用数学的基础,而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水平。学生在猜测、检验和修正时要使用逻辑推理来调整自己的猜测;使用图表时,要用逻辑推理来分析图表。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把逻辑推理和其他策略分开,过去我们所说的 “分析法”和“综合法”都能够看作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不过,有一些问题却是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的解决策略。不管是主要的策略还是与其他问题解决策略结合起来使用,逻辑推理对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社会。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精神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教学中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任务。为此,我学科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合作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水平。一.营造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唤醒合作学习的学习意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不会产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悬念导入、故事引入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而其中,活动设计也是新形成的方式,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特别是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体学习的优势,展开合作学习。并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促动学生知识的建构。 在实行教学时,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会充分理解每个人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在一个利益一致、互相依赖的学习小组中,每个人不但把协助、鼓励小组同伴当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理解到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组在班级中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他们不但是在学习知识,而且也是实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相互之间协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二、大胆放手、明确规则、有序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 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在实行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是合作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实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讲话,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谋篇的意识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谋篇的意识 摘要: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学习写 作知识的范例。本文从化“整”为“零”和“切割置换”两方面的能力训练入手,阐述 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谋篇意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谋篇布局;意识 作者简介:邓闽玲,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范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教材,使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潜心钻研和 不断实践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从阅读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写作方面的知识,培养学 生的写作能力,取得较好了的效果。 学生在作文中,往往表现出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衔接不自然,前后不照应,谋篇 意识不强的毛病。为探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剖析范文结构特点 并以此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进行谋篇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谋篇意识?从整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化“整”为“零”和“切割置换”两方面的能力训练入手。 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文体的文章,作者在动笔之前,对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层次总 是要进行精心设计,认真考虑的。而语文阅读课的核心因素就是要我们弄清作者成文的思路,把它化“整”为“零”,通常表现为段落层次的划分。不过这里的划分,不是一般泛泛划分,而 是强调在划分当中,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作者构思的条理顺序、详略处理、过渡照 应及结构框架的设计安排联系起来,通过对范文段落层次的切割训练,达到使自己能发现问题,学到技巧,写作时灵活应用的目的。 我们在分析课外阅读文章时,常常这样讲,要想读懂一篇课外阅读,必须把握住作者写 作的意图,理清文章的思路。针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样的问题,还必须弄 清在讲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发表意见,也就是必须明确话题的范围。那么又如何 去明确话题的范围呢?笔者认为应该先建立起对阅读文章的“宏观”认识,也就是说要整体感 知文章的内容,只有整体感知内容,才能对“微观”问题加深理解,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假 若对文章的话题和主旨都把握不准,就无法分辨作者对所具体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要正确判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必须着眼整体。在具体的问题面前,我们不妨进行二次 阅读,从局部的角度去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来印证初读对全文的感知是否正确,以及 时调整方向。不过我们在阅读时,还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观点,都能代表作者的思想。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则能便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而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之上,也更容易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所以,理清层次、清理要点是基础。只有了解他“如何写的”和“写了什么”,才 能进一步体味他从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篇文章,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浑然的整体。通过化“整”为“零”,整体也就变成了许多部分。解剖切割别人的文章,再联系到自己作文前立意谋篇的意识,这实际上是对写作规律的“内悟”,这样的“内悟”是进行写作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进行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 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写作谋篇的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有了把文章化“整”为“零”的意识和能力,对写作谋篇来说,只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要 想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还必须培养“切割置换”意识。以求深入理解认真构思文章层次的意 义所在。 这里以《驿路梨花》为例,具体谈一下“切割置换”的问题。阅读本文时,我们把它切割 成五部分:1.“我”和老余见到小屋,不知从何而来;2.水足饭饱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3.“我”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4.遇见梨花妹妹; 5.点题点人。这五部分相对独立,却又联结紧密。从整体结构看,全文是按顺叙组织材料的,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阅读 中教师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文章的层次按时间的先后来置换也可以 成篇,那该是什么形式呢?同学们讨论回答: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造茅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