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托里拆利实验

27.托里拆利实验
27.托里拆利实验

考点:托里拆利实验

【例题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其数据,测得的大气( ) A .74 cmHg B .76 cmHg C .77 cmHg D .79 cmHg

【例题2】 如图2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A .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B .将玻璃管变粗

C .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 .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例题3】 如图3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 ,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 Pa ,若在试管顶部开一小孔,将看到 现象.

【例题4】 如图4所示,有A 、B 、C 、D 四个玻璃管,都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每个玻璃中都有一段长为L 的水银柱稳定在图示位置.那么,玻璃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最大的是( ). 【例题5】 如图5所示,长为1米的直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 2

,重为5N 。当时大气压为1.0×105

Pa ,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的高度差h=_______ cm 。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 。

3

图2

A

D

C

B

图4

图5

【练习】

1.对图6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

B .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 )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C .托里拆利通过(b )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D .马德堡市长通过(b )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 ,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是 ( )

A .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 .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 .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

D .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3.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 A .长度增加,高度减小 B .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C .长度增加,高度增加 D .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 A .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 .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 .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 .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 A .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毫米 B .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C .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 .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6.甲、乙、丙三人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4.0cm 、75.6cm 、76.0cm ,已知其中一管中混有空气,另一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只有一人操作方法正确,那么当时的大气压值为___________.

(b )

(a )

马德堡半球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图6

7.如图7所示,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子的顶端高出槽中水银面36cm ,在标准大气压下则( )

A .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零

B .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76cm 水银柱

C .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36cm 水银柱

D .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40cm 水银柱 8.图8甲所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与抽气机相连,逐渐往外抽气。图8乙所示,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密封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关于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玻璃管往外抽气,管内水银柱一直上升,被抽出管外

B .从玻璃管往外抽气,管内水银柱上升,当水银柱高度为(p 0-p)÷ρ水银

g 时,水银柱停止上升

(P 0为大气压强,P 为管内气压)

C .托里拆利管上方是真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直至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D .托里拆利管上方有气体,逐渐抽去罩内空气,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直到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9.如图9所示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 .稍微下降一些 D .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图7 图

9

图8

10.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10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 ,大气压为P 0,则满足P <P 0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11.如图11所示,用长hcm 的水银柱将长Lcm 的空气封闭在均匀玻管内,若将玻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的长度_______;气柱长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已知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12所示的装置中,如果管内气体压强为35厘米水银柱高,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3是某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平,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4㎝.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下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P 0=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2.)

(1)第3次遗漏的数据应为 ㎝3

,(2)第4次遗漏的数据为 ㎝.

(3)通过上面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

10

12

图11

图13

14.如图14所示,一端封闭、长为h(约1米)、横截面积为S的轻质玻璃管,管壁厚度可忽略不计.将它注满水银后,倒立于足够深的水银槽中,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提起,设环境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述正确的是()

A.当玻璃管浸没在水银槽中时,所需拉力大小F=ρ水银hgS

B.当玻璃管口与槽内水银面相平时.所需拉力大小F=ρ水银hgS

C.当玻璃管顶端露出槽内水银面后,顶端即出现真空

D.当玻璃管顶端到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大于76cm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保持不变

15.如图15所示,把测量大气压强的托利拆利实验装置放在托盘电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银槽B的底部不接触。当大气压强为1.01×105帕时,托盘电子秤的读数为Q。若外界的大气压强下降时,托盘电子秤的读数将( )

A.大于Q;B.等于Q;C.小于Q;D.无法确定。

16.在图16所示装置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管内一段水银柱将一部分气体封闭在玻璃管内。已知玻璃管重为G,管的横截面积为S,水银柱高为h,水银的密度为ρ,设当时大气压为p0,管内空气重力不计,则整个装置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应为( )

A.G B.G+ρghS C.G-ρghS D.G+ρghS-p0S

17.如图17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不计玻璃管的重力和浮力,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着保持平衡,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管内外水银面上方为真空).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待稳定后,此时的F和h与刚才相比( )

A.F会增大、h也增大B.F会增大、h却不变

C.F会不变、h却增大D.F会不变、h也不变

18.如图18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留有一些空气,当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时,管内水银柱高度L1小于76厘米,此时弹簧秤示数为F1。若在水银槽中缓慢地倒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升高2厘米,则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L2和弹簧秤的示数F2应满足( ) A.L2=L1,F2=F1。B.L2>L1,F2>F1。C.L2F1。

图14

图18

17

图16

图15

托里拆利

1643年,托里拆利与伽利略的另一个更年轻的学生维维安尼一起在佛罗伦萨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地点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托里拆利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作法、操作过程和步骤。【仪器和器材】托里拆利实验器(J2116型),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或两根玻璃管中间用橡皮管连接),烧杯,红色水。【实验方法】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图1.33-1甲),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图1.33-1乙),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图1.33-1丙),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2.逐渐倾斜玻璃管(图1.33-1丁),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3.继续倾斜玻璃管(图1.33-1戊),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图1.33-2)。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注意事项】1.说明托里拆利真空的存在,是实验的关键,只有这一点成立,才能得出“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2.水银有剧毒,对人体非常有害,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玻璃管要选管壁较厚、内径较小的。操作时要避免碰撞和晃动,严防管子折断。切不可将水银散失在教室里。灌水银时最好用注射针筒或用细颈尖口的漏斗,下面用大塑料盒(搪瓷盆)垫上,以防水银溅落在地。右手食指如有伤口,绝对不能带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 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1.某同学在做标准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结果是管内水银面比槽里水银面高出了750mm,他失败的原因是:() A.管子粗了一些B.管子长了一些 C.管子不在竖直位置 D.管内漏入少量空气 2.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在玻璃管顶开一小孔,则管内水银将:() A.往上喷出 B.保持高度不变 C.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D.稍下降一些 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A.往水银槽中多加一些水银 B.将玻璃管向上提,但管口不离开水银面 C.换口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玻璃管内尚留有少许空气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并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做,但由这个实验衍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多的,我们只是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做了小结,希望会对学生们有更多的帮助。 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重无关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一、质量不相等的液体可能产生一样大的压强 例1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和底面积都相等的容器。向容器中注入高度相等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装水后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

编译原理语义分析实验报告——免费!

语义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成分变换为中间代码的语义翻译方法。 二、实验要求: 采用递归下降语法制导翻译法,对算术表达式、赋值语句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四元式序列。 三、算法思想: 1、设置语义过程。 (1)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该函数的功能是生成一个三地址语句送到四元式表中。 四元式表的结构如下: struct { char result[8]; char ag1[8]; char op[8]; char ag2[8]; }quad[20]; (2) char *newtemp() 该函数回送一个新的临时变量名,临时变量名产生的顺序为T1,T2,… char *newtemp(void) { char *p; char m[8]; p=(char *)malloc(8); k++; itoa(k,m,10); strcpy(p+1,m); p[0]=’t’; return(p); } 2、函数lrparser 在原来语法分析的基础上插入相应的语义动作:将输入串翻译成四元式序列。在实验中我们只对表达式、赋值语句进行翻译。

四、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 char result[12]; char ag1[12]; char op[12]; char ag2[12]; }quad; char prog[80],token[12]; char ch; int syn,p,m=0,n,sum=0,kk; //p是缓冲区prog的指针,m是token的指针char *rwtab[6]={"begin","if","then","while","do","end"}; void scaner(); char *factor(void); char *term(void); char *expression(void); int yucu(); void 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char *newtemp(); int statement(); int k=0; void 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 strcpy(quad.result,result); strcpy(quad.ag1,ag1); strcpy(quad.op,op); strcpy(quad.ag2,ag2);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教学文稿

精品文档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760mm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易。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 (如。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图) 1:考察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760mm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小结:测量结果。:考察2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水银柱长度增加,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 760mm然是。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小结: :考察3 所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 ,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些。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5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2)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典型的语法分析程序,实现对词法分析程序所提供的单词序列进行语法检查和结构分析,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语法分析中算法优先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文法的算法优先分析程序,判断特定表达式的正确性。 三、实验要求 1、给出文法如下: G[E] E->T|E+T; T->F|T*F; F->i|(E); +*()i + * ( ) i 21)直接存放,2)为优先关系建立优先函数,这里由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方式; 1、给出算符优先分析算法如下: k:=1; S[k]:=‘#’; REPEAT 把下一个输入符号读进a中; IF S[k]∈V T THEN j:=k ELSE j:=k-1; WHILE S[j] a DO BEGIN

REPEAT Q:=S[j]; IF S[j-1]∈V T THEN j:=j-1 ELSE j:=j-2 UNTIL S[j] Q 把S[j+1]…S[k]归约为某个N; k:=j+1; S[k]:=N; END OF WHILE; IF S[j] a OR S[j] a THEN BEGIN k:=k+1;S[k]:=a END ELSE ERROR UNTIL a=‘#’ 1、根据给出算法,利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实现算符优先分析程序; 2、利用算符优先分析程序完成下列功能: 1)手工将测试的表达式写入文本文件,每个表达式写一行,用“;”表示结束; 2)读入文本文件中的表达式; 3)调用实验2中的词法分析程序搜索单词; 4)把单词送入算法优先分析程序,判断表达式是否正确(是否是给出文法的语言),若错误,应给出错误信息; 5)完成上述功能,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对正确的表达式计算出结果。四、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urbo C 程序集成环境或 Visual C++ 程序集成环境 五、实验步骤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语法分析器)

. 编译原理实验专业:13级网络工程

语法分析器1 一、实现方法描述 所给文法为G【E】; E->TE’ E’->+TE’|空 T->FT’ T’->*FT’|空 F->i|(E) 递归子程序法: 首先计算出五个非终结符的first集合follow集,然后根据五个产生式定义了五个函数。定义字符数组vocabulary来存储输入的句子,字符指针ch指向vocabulary。从非终结符E函数出发,如果首字符属于E的first集,则依次进入T函数和E’函数,开始递归调用。在每个函数中,都要判断指针所指字符是否属于该非终结符的first集,属于则根据产生式进入下一个函数进行调用,若first集中有空字符,还要判断是否属于该非终结符的follow集。以分号作为结束符。 二、实现代码 头文件shiyan3.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um 100 char vocabulary[num]; char *ch; void judge_E(); void judge_EE(); void judge_T(); void judge_TT(); void judge_F(); 源文件 #include"shiyan3.h" void judge_E() { if(*ch==';') { cout<<"该句子符合此文法!"<

int a=0; cout<<"按1结束程序"<>a; if(a==1) exit(0); } else if(*ch=='('||*ch=='i') { judge_T(); judge_EE(); } else { cout<<"该句子不匹配此文法!"<>a; if(a==1) exit(0); }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实验步骤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13×10^5Pa 二、实验说明 1.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水银,若用水代替,高度会达到10.336米,在普通实验室中不现实,因而不可行;详细过程: 已知ρ水银=13600kg/m∧3; ∵水柱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水=p水银,ρ水gh水=ρ水银gh水银 ∴h水=ρ水银/ρ水×h水银 =13600kg/立方米/1000kg/m^3;×0.76m =10.336m 2.若操作正确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则可能是管内有气体;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可能是没有把管放竖直,且沿管的方向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3.实验结果(水银高度)与试管粗细无关。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 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 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得与要求 通过编写与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得源程序进行扫描得过程中,将字符流形式得源程序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得流得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题目: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中得单词包括五个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无符号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与四个算术运算符,试构造能识别这些单词得词法分析程序(各类单词得分类码参见表I)。 表I语言中得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输入:由符合与不符合所规定得单词类别结构得各类单词组成得源程序文件。 输出:把所识别出得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得二元式形式输出,并将结果放到某个文件中。对于标识符与无符号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得类别码得助记符;V AL UE字段则就是该标识符、常数得具体值;对于关键字与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得编码形式,仅需在二元式得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单词得类别码得助记符,V ALUE字段则为“空".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就是编译程序得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就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得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得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得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连同控制程序一起便组成了编译器得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得另外一种途径就是所谓得词法分析程序得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得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无答案) 【例题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其数据,测得的大气( A ) A.74 cmHg B.76 cmHg C.77 cmHg D.79 cmHg 【例题2】如图2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D )A.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B.将玻璃管变粗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例题3】如图3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 于 1.01*105 Pa,若在试管顶部开一小孔,将看到管中的水银全部流出 现 象.【例题4】如图4所示,有A、B、C、D四个玻璃管,都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每个玻璃中都有一段长为L的水银柱稳定在图示位置.那么,玻璃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最大的是( A ).【例题5】如图5所示,长为1米的直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重为5N。当时大气压为1.0×105 Pa,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的高度差h=____76___ cm。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5_____N。 【练习】1.对图6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 是( D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C.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3.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B )A.长度增加,高度减小B.长度增加,高度不变C.长度增加,高度增加D.长度不变,高度减小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B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 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C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 毫米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D.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6.甲、乙、丙三人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4.0cm、75.6cm、76.0cm,已知其中一管中混有空气,另一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只有一人操作方法正确,那么当时的大气压值为__75.6cmHg_________.7.如图7所示,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子的顶端高出槽中水银面36cm,在标准大气压下则( D )A.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 零B.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76cm水银柱C.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36cm水银柱D.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40cm水银柱8.图8甲所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与抽气机相连,逐渐往外抽气。图8乙所示,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密封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关于下面叙述正确的是(BC )A.从玻璃管往外抽气,管内水银柱一直上升,被抽出管外B.从玻璃管往外抽气,管内水银柱上升,当水银柱高度为(p0-p)÷ρ水银g时,水银柱停止上升(P0为大气压强,P为管内气压)C.托里拆利管上方是真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直至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D.托里拆利管上方有气体,逐渐抽去罩内空气,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直到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9.如图9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B )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稍微下降一些D.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 出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LL(1)分析法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编译原理实验名称实验二 LL(1)分析法 实验目的 1.掌握LL(1)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L(1)分析表的构造方法; 3.掌握LL(1)驱动程序的构造方法。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某一文法编制调试LL(1)分析程序,以便对任意输入的符号串进行分析。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加深对预测分析LL(1)分析法的理解。 对下列文法,用LL(1)分析法对任意输入的符号串进行分析: (1)E->TG (2)G->+TG (3)G->ε (4)T->FS (5)S->*FS (6)S->ε (7)F->(E) (8)F->i 程序输入一以#结束的符号串(包括+*()i#),如:i+i*i#。输出过程如下: 步骤分析栈剩余输入串所用产生式 1E i+i*i#E->TG ............ 二.实验过程及结果 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edge.h" using namespace std; edge::edge() { cin>>left>>right; rlen=right.length(); if(NODE.find(left)>NODE.length()) NODE+=left; }

string edge::getlf() { return left; } string edge::getrg() { return right; } string edge::getfirst() { return first; } string edge::getfollow() { return follow; } string edge::getselect() { return select; } string edge::getro() { string str; str+=right[0]; return str; } int edge::getrlen() { return right.length(); } void edge::newfirst(string w) { int i; for(i=0;ifirst.length()) first+=w[i]; }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 析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 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编译原理标准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1.编译程序要求对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进行分析和合成,生成目标程序。词法分析是对源程序进行的首次分析,实现词法分析的程序为词法分析程序。 2.词法分析的功能是从左到右逐个地扫描源程序字符串,按照词法规则识别出单词符号作为输出,对识别过程中发现的词法错误,输出相关信息。 3.状态转换图是有限有向图,是设计词法分析器的有效工具。 五、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词法分析器的实验,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及相应的程序设计方法,同时提高编程能力。 六、实验内容 实现求n!的极小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返回二元式作为输出。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开发工具:VC6.0 3.普通PC即可 八、实验步骤 (1)启动VC6.0,创建空白工程项目。选择菜单中的“文件”->“新建”->“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左边的“项目类型”框中,选择“Visual C++ 项目”,在右边框中,选择“空项目(.Net)”,在对话框下边,选择工程文件存放目录及输入名称,如Example1,单击“确定”。 (2)建立相应的单词符号与种别对照表; (3)根据状态转换图编写相应的处理函数; (4)完成词法分析器; (5)编译与调试以上程序; (6)生成相应的*.dyd文件,作为后面语法分析的输入文件。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可以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如果有错给出出错信息和所在行数,如果无错则生成二元式文件。 十、实验结论 本实验程序较好地完成了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对所给文法的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在没有词法错误的时候生成相应的二元式文件。该实验程序可一次性给出源程序中的词法错误。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该实验,对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以及运用C语言进行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加深了自己对词法分析程序的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程序设计合理,代码可进一步优化。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托里拆利实验巧改进

托里拆利实验巧改进 英文题目: the Ingenious improvement about Torricelli’s experiment 摘要:利用酸式滴定管、橡胶管和玻璃管相配合使用,勿需倒置就能做把托里拆利实验做得更成功;利用橡皮条的标识作用,使大气压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关键词:托里拆利实验改进酸式滴定管 正文: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依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1、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接触水银,由于水银有毒,或多或少会对教师身体产 生一定的危害; 2、用刻度尺竖直测量玻璃管内的水银高度时,由于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离刻度 尺有相当的距离,读数时易造成较大的偶然误差; 3、实验后把玻璃管内水银倒入水银槽时要不断用手指弹击玻璃管,操作非常麻 烦。 为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的身体健康,方便进行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器材:酸式滴定管、橡胶管50cm左右、玻璃管20cm左右、注射器、两红色橡皮条、直尺、两铁架台、两铁夹、细绳、橡皮膜、钢针、水银槽 实验过程: 1、连接仪器将酸式滴定管、橡胶管和玻璃管 依次连接好,用两铁夹分别将酸式滴定管和 玻璃管分别固定在两铁架台上(酸式滴定管 倒置开口向下),使玻璃管一侧比酸式滴定 管略高,如图1所示; 2、注入水银打开酸式滴定管的活塞阀门,用 注射器从盛有水银的器皿中制取水银,从玻 璃管上方开口处注入水银。当水银柱接触酸 式滴定管的活塞阀门处时,要一滴一滴滴 入。当水银柱恰好漫过活塞阀门开口处时, 关上阀门,继续一滴一滴注入水银至玻璃管 内完全充满水银为止; 3、将两根红色橡皮条分别套在酸式滴定管和 玻璃管的上端,找一极薄且有弹性的橡皮膜 覆于玻璃口,用细绳绑住; 4、在水银槽内注入足够多的水银,将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银槽内,将酸式滴定管和橡皮 管的位置上移,如图2所示,使酸式滴定管、橡皮管和玻璃管竖直倒置在水银槽中; 5、用钢针刺破橡皮膜,管内水银柱在大气压作用下下降。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保持

托里拆利实验全解训练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思考1:将玻璃管下按、上提或者加粗、改细一些,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思考2 :若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和高度如何变化呢? 思考3:若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思考4:若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会出现什么现象? 思考5: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会不会下降?若此时在管顶凿一小孔后,水银会不会向上喷出? 思考6:水银(汞)有毒,若以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能支持的水柱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考察6: 设水柱高度为h水,则由压强相等可得: ρ水银gh水银= ρ水gh水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形式的源程序流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选取无符号数的算术四则运算中的各类单词为识别对象,要求将其中的各个单词识别出来。 输入:由无符号数和+,-,*,/, ( , ) 构成的算术表达式,如1.5E+2-100。 输出:对识别出的每一单词均单行输出其类别码(无符号数的值暂不要求计算)。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1、首先设计识别各类单词的状态转换图。 描述无符号常数的确定、最小化状态转换图如图1所示。其中编号0,1,2, (6) 表非终结符号<无符号数>、<余留无符号数>、<十进小数>、<小数部分>、<指数部分>、<整指数>及<余留整指数>,1,2和6为终态,分别代表整数、小数和科学计数的识别结束状态。 图1 文法G[<无符号数>]的状态转换图 其中编号0,1,2,…,6代表非终结符号<无符号数>、<余留无符号数>、<十进小数>、<小数部分>、<指数部分>、<整指数>及<余留整指数>,1,2和6为终态,分别代表整数、小数和科学计数的识别结束状态。 在一个程序设计语言中,一般都含有若干类单词符号,为此可首先为每类单词建立一张状态转换图,然后将这些状态转换图合并成一张统一的状态图,即得到了一个有限自动机,再进行必要的确定化和状态数最小化处理,最后据此构造词法分析程序。 四则运算算术符号的识别很简单,直接在状态图的0状态分别引出相应标记的矢线至一个新的终态即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也可以将其转换为状态矩阵形式。 2、词法分析程序编写 根据描述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文法状态转换图或状态矩阵,利用某种语言(C语言或JA V A 语言)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3、词法分析程序测试 用于测试扫描器的实例源文件中应有词法正确的,也应有错误的字符串,对于输入的测试用例的源程序文件,以对照的形式将扫描器的分析结果信息在输出文件中表示出来。四、参考资料 实现无符号数识别的参考方法:将设计的状态转换图直接转化为一张程序流程图,并在外层再增加一个以EOF为循环终止条件的while循环,即形成能连续识别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 各类单词的编码建议如表1。 表1 单词的内部编码

托里拆利实验

考点:托里拆利实验 【例题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其数据,测得的大气()A.74cmHgB.76cmHg C.77cmHgD.79cmHg 【例题2】如图2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A.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例题3】如图3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Pa ,若在试管顶部开一小孔,将看到现象.【例题4】如图 4所示,有A、B、C、D四个玻璃管,都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每个玻璃中都有一段长为L的水银柱稳定在图示位置.那么,玻璃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最大的是( ). 【例题5】如图5所示,长为1米的直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重为5N。当时大气压为1.0×105Pa,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的高度差h=_______ cm。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 【练习】 1.对图6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 图2 A D C B 图4 图5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 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是()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3.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A.长度增加,高度减小B.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C.长度增加,高度增加D.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毫米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6.甲、乙、丙三人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4.0cm、75.6cm、76.0cm,已知其中一管中混有空气,另一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只有一人操作方法正确,那么当时的大气压值为___________. 7.如图7所示,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子的顶端高出槽中水银面36cm,在标准大气压下则() A.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零B.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76cm水银柱C.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36cm水银柱D.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40cm水银柱8.图8甲所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与抽气机相连,逐渐往外抽气。图8乙所示,将托里拆利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