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发布时间: 2014-02-26 15:12:54 阅读次数:57 发布人:guoss

三次产业划分规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

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务院各部门:

现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

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

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

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985年制定的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同时废止。

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二三大产业划分

、三次产业的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幵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幵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次产业分类 门类大类名称 A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第一产业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

第二产业 06煤炭幵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幵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诜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2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服饰业 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和纸制品业 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B米矿业

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1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3金属制品业 34通用设备制造业 第二产业 35专用设备制造业 36汽车制造业 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0仪器仪表制造业 41其他制造业 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_金元浦

第10卷第1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0N o.1 2010年1月Jo urnal of China U niver sity o f G eoscience s(Socia l Sciences Editio n)Jan.2010 主持人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落实中央精神,各地政府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创意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一种“虚热”的情形,存在着一哄而上,大轰大嗡的个别现象。因此,我们对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保持清醒的估计和科学的决策,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而上,在选择好切入点的前提下,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给出一个总体的合理的布局。 本专题中,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探索。金元浦从宏观视角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胡晓鹏研究员从理论层面上分解了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类;陆军荣副研究员则从经济政策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特性,提出了文化政策与技术创新政策双轮驱动的发展内涵。这些研究成果都从某一个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研究,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将有助于我们去反思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非常期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将来更多,这对于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或许有更大的作用。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以理论和实践的优异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主持人: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轮驱动与两翼齐飞,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 式。并强调指出,在全球化的观照中,面对具体的国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寻找我们自己的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的“中国特色”、“地区特色”,是一切判断的基础与出发点。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国家;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0)01-0020-05 本文将探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它与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收稿日期:2009-10-25 作者简介:金元浦(1951—),男,浙江浦江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化创意产业。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巩固试题及答案(9)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巩固试题及答案(9)含答案 单选题:第1题. 目前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周期性普查制度的是( )。 A.经济普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普查 D.农业普查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周期性普查包括: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 单选题:第2题. 统计资料的具体形式不可能是()。

A.统计文字说明 B.统计分析研究材料 C.统计调查表 D.以统计内容为背景的小说 正确答案:D 单选题:第3题.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采用的是( )方法。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调查

正确答案:B 解析:粮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与原材料购进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价格等都是采用抽样调查制度。 单选题:第4题.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中不包括()。 A.国内生产总值调查 B.资产负债统计 C.海洋污染调查 D.物价统计 正确答案:C 解析:海洋污染调查是专业性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单选题:第5题. 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属于第三产业。 A.软件业 B.林业 C.渔业 D.采矿业 正确答案:A 解析:农林牧鱼是第一产业,采矿业是第二产业,软件业是第三产业 单选题:第6题.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 )。 A.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B.港澳台经济 C.外商经济 D.私有经济 正确答案:A 解析:《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单选题:第7题. 下列有关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人单位隶属产业活动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隶属法人单位 C.产业活动单位与法人单位对等

三大产业的划分

三大产业的划分 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地把我国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把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和建筑业定为第二产业。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定为第三产业。这是我国政府关于经济结构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与举措。 不同行业和产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功能 第一产业农业,是整个社会大生产的基础。人类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资料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进行其他生产的先决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部门独立的基础,更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产业主要是加工制造业(简称工业),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深加工的物质生产领域。它所包含的行业和门类较多。按照劳动对象可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工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主导功能表现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 进的技术装备,它是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先导。例如,传统农业主要靠人畜类肥来发展地力,靠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是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机械等和工

业产品提高产量和质量。总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即起着领导和决定方向的作用。 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向全社会提供各种各样劳务的服务性行业。第三产业的内涵非常丰富,且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所包括的部门不断扩大、增多,因而第三产业是个发展性的概念。第三产业可具体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再细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行业、邮电通讯行业、物资供销和仓储行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商业饮食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技术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修理业务;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公安司法机关等。 第三产业以第一、第二产业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为基本条件,通过服务的形式生产出非物质形态的产品,满足第一、第二产业及社会生活的多种需要。这种服务性的产业活动就象“润滑剂”和“增效剂”,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物化于各物质生产要素之中。

三大产业与税收

税收同三大产业间关系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础和保障,为确保政府各项职能的有效执行,必须要有相应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财政收入问题是现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三大产业与税收关系及其重要。 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属于粗放型经济,所以要发展我国经济必须要加大工业的发展,所以当进入工业化阶段后,第二产业产值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其次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析,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一方面,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了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完善的税制能够平衡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调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从而增加税收。 然后通过对比税收同我国三大产业的关系,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税负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不一定非得实行高税率。因为过高的宏观税负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导致经济的停滞或下降;二是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不同的税率,但税率高低相差

很大。低税率政策可以刺激生产、扩大税基,最终有利于税收增长;三是宏观税负、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英国经济学家基思.马其顿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其结论是“那些在效率税制下,使公民承担较低平均税负的国家要比高税负国家的公民收入增长更快。即低税负可以带动经济增长,高税负会抑制经济增长。 最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税收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如果第三产业产值的系数最大,说明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而1970到1989年的模型结果中第一产业产值的系数最大,说明在这段时间里第一产业产值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这一阶段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率最小。这一明显的变化充分地说明了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康幼 张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 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 一、引 言 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

三大产业

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他在1935年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等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是现代国家的标志,2017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总产值已超过一半。 刷题巩固 01、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三产业() A.教育 B.社会福利 C.邮电通信 D.航天 【解析】D。根据《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

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故正确答案为D。

浅谈我国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我国农业发展为例 摘要: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农业资源农业可持续危机对策 一、农业及农业资源 1.1农业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国际粮农组织(FAO)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能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上应用恰当、

产业分类标准

一、为更好地反映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满足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业统计及其他统计调查对三次产业划分的需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的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附件:1. 三次产业分类 2.《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修订说明

附件2: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修订说明 2003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我局印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该规定在国民经济核算、各项统计调查及国家宏观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2012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我局再次对2003年《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进行了修订。 与2003年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相比,此次修订主要在以下方面作出调整: 一、调整3个大类 为了规范三次产业、服务业的口径、范围,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将A门类“农、林、牧、渔业”中的“05农、林、牧、渔服务业”,B门类“采矿业”中的“11开采辅助活动”,C门类“制造业”中的“4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一并调入第三产业。 调整后,第一产业为4个大类;第二产业为2个门类和36个大类;第三产业为15个门类和3个大类。 二、明确第三产业即为服务业 鉴于目前服务业的口径、范围不统一,既不利于服务业统计和服务业核算,也不利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因此,此次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时,明确第三产业即为服务业。 三次产业各项分类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316278256.html,/tjsj/tjbz/hyflbz/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_税收及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学号:0112940 姓名:张慧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修课时间:2013-2-24 任课教师:朱永军 成绩: 评语:本次实验室研究税收与三大产业关系的模型,试图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收入与三大产业年产值的分析,了解税收收入与农业、工业、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了ols分析方法和eview软件确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与修正。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税收收入与第一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与第二、三产业间则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本次试验研究的显示意义很强,通过本次试验对计量经济学

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 1850337523@https://www.360docs.net/doc/e316278256.html, 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与三大产业收入的分析,以了解税收与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运用Ev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93—2012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税收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税收三大产业产值 OLS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 model of tax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annual tax revenue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y revenue,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links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By using Eviews software and OLS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gradually eliminating inappropriat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equation of a series of tests, finally we can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Throug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oriented use of this relationship ,we can predict the subsequent situation. Keywords: tax three major industrial revenue OLS

产业划分体系

产业划分体系 主要包括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等分类方法。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四、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

三大产业(二)

三大产业(二)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所达到的高度也越高。产业结构高度化,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化过程,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化的过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的过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程。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表格中提到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讲解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要从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两个角度实行。讲成绩如下表格: 通过图表能够看出,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化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基本上表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小范围做的调查与社会大环境的情况是协调一致的。这使我们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别正在拉近。其次,指出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第一、二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框题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在讲第一点意义之前,媒体显示:没有人是贫困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通过大屏幕上的至理名言,使学生明白: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代社会知识是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知识的转播离不开教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如同知识对个人的作用一样重要。 要求学生们以第三产业中的教育产业为例(能够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论证第一点意义。(注: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即能够讲清第一点意义,又可使学生理解到知识的魅力与力量,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师总结时,既能够举出瓦特、爱迪生等个人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贡献的例子,又能够举出韩国、日本等国家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例子。 在讲第二点意义之前,先拿出一道讨论题要求同学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分析出第二点意义。讨论题是:我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经济生活贫困窘迫,但社会的犯罪率比较低。现在生活富裕了,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犯罪率居高不下,据调查犯罪分子中刑事犯罪分子绝大部分都是无业人员。你认为犯罪与就业相关系吗?是一种什么关系?根据中国当前农业现有1.2亿剩余劳动力,城镇有大量下岗工人的国情,应该把这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讲课稿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内容:1、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2、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3、在实际工作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A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工业包括B、C、D.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以下15类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

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服务部门。即其它14大门类 2、基本单位的分类 单位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梅列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基本情况:全区法人单位3780个,产业活动单位4311个,个体经营户13572个。 法人单位: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下属的分支机构。例如:某某单位三明分公司等。 3、“四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统计“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零售业企业、住宿业企业、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上下的划分是按照企业规模来进行统计范围划分的。不同的时期,规模上下的内涵有所不同。2011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的工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原来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 限上批发业是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 限上零售业是指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 限额以上餐饮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经营餐饮活动的法人企业。 限额以上住宿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企业。 如果一家限额以上企业,既提供餐饮服务,也提供住宿服务,统计上就按照哪一类型的服务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区分。

第一二三产业如何划分的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当代划分产业部门的一种分类方法。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第二产业是把初级产品加工成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进一步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产业,第三产业则是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进一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亦称第一次

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生产食物,而农业就是生产食物的部门。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从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农业开始的。后来,当农业生产的食物不仅能够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才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腾出一部分人从事工业和其他生产或活动,以满足人类其他进一步的需要。马克思说:“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农业和工业充分发展了,人类又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的各种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上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种需要等。马克思曾经预料到,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口的比重将会减少,而从事非生产劳动的时间和余暇将会增多。 英国经济学家A.G.B.费希尔把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的特征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纺织、钢铁和其他工业生产的大规模迅速发展为特征。第三阶段是以各种服务业的生产为主的产业迅速发展为特征。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于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在农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工业中就业的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在工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数也趋于下降。(人口向城市聚

GDP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GDP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首先通过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收集了我国大陆31省市2010-2013年GDP。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内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可近似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大产业增长率的加权和,建立以下模型,其表达式为: Y =β0 +β1X1 + β2X2 + β3X3 +ε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 1、X 2 、X 3 分别 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 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而βn(n=1,2,3)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n * X n (n=1,2,3)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ε表示随机误差项,代表其他影响GDP的因素。 下面将对我国36年来的三大产业对GDP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一.数据的收集整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Y 第一产业X 1第二产业X 2 第三产业X 3 1978 3,645.2 1,027.5 1,745.2 872.5 1979 4,062.6 1,270.2 1,913.5 878.9 1980 4,545.6 1,371.6 2,192.0 982.0 1981 4,891.6 1,559.5 2,255.5 1,076.6 1982 5,323.4 1,777.4 2,383.0 1,163.0 1983 5,962.7 1,978.4 2,646.2 1,338.1 1984 7,208.1 2,316.1 3,105.7 1,786.3 1985 9,016.0 2,564.4 3,866.6 2,585.0 1986 10,275.2 2,788.7 4,492.7 2,993.8 1987 12,058.6 3,233.0 5,251.6 3,574.0 1988 15,042.8 3,865.4 6,587.2 4,590.3 1989 16,992.3 4,265.9 7,278.0 5,448.4 1990 18,667.8 5,062.0 7,717.4 5,888.4 1991 21,781.5 5,342.2 9,102.2 7,337.1 1992 26,923.5 5,866.6 11,699.5 9,357.4 1993 35,333.9 6,963.8 16,454.4 11,915.7 1994 48,197.9 9,572.7 22,445.4 16,179.8 1995 60,793.7 12,135.8 28,679.5 19,978.5 1996 71,176.6 14,015.4 33,835.0 23,326.2 1997 78,973.0 14,441.9 37,543.0 26,988.1 1998 84,402.3 14,817.6 39,004.2 30,580.5 1999 89,677.1 14,770.0 41,033.6 33,873.4 2000 99,214.6 14,944.7 45,555.9 38,714.0 2001 109,655.2 15,781.3 49,512.3 44,361.6 2002 120,332.7 16,537.0 53,896.8 49,898.9 2003 135,822.8 17,381.7 62,436.3 56,004.7 2004 159,878.3 21,412.7 73,904.3 64,561.3 2005 184,937.4 22,420.0 87,598.1 74,919.3 2006 216,314.4 24,040.0 103,719.5 88,554.9 2007 265,810.3 28,627.0 125,831.4 111,351.9 2008 314,045.4 33,702.0 149,003.4 131,340.0 2009 340,902.8 35,226.0 157,638.8 148,038.0 2010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73,596.0 2011 473,104.0 47,486.2 220,412.8 205,205.0 2012 519,470.1 52,373.6 235,162.0 231,934.5 2013 568,845.2 56,957.0 249,684.4 262,203.8 (表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一、简答题: 1、资源配置的涵义: 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解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资源或经济资源涵义: 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科院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理和财力。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4、资源稀缺性: 就是社会对资源的无限要求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稀缺性。 5、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是什么? 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好计划配置三种。按照资源配置的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市场经济的含义: 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也可能出辨析题) 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得以实现。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0、产权的含义及其特征: 产权式由社会或法律规定保护的一组财产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产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二是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四是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五是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11、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共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个人消费、个人储蓄和就业行为。个人消费是指个人作为消费者在评价、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时作出的选择并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个人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不用当前消费而暂时以各种金融资产(包括货币)的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收入。个人就业行为是指个人在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与不工作将享受的闲暇之间进行的合理选择的结果 13、市场和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 市场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全方位、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系统。 14、市场或市场体系的功能。 对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而言,市场体系的作用在于:一是市场体系是是想各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是市场体系是各微观经济主体发挥和展示活力的舞台;三是市场体系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重要条件。 从宏观上来看,市场体系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二是市场体系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条件。 15、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交换劳动力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劳动力市场分为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专业人员市场。 16、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一是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与劳动力需求方洽谈和签约。二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交换实现的;三是劳动报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劳动者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就业。四是劳动力的市场配置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 17、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辨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 一是劳动力经过市场流动,实现与生产资料优化组合。二是劳动力在各类市场上的自由而合理的流动,对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微观经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劳动的自由择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劳动力市场对实现经济效率和公平分配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18、简述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构成情况。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包括:公有制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劳动报酬;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雇员的劳动收入;城乡居民的其他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利润收入、租金收入、福利性收入等。 19、简要回答按劳分配为什么要通过市场机制或市场竞争来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按劳分配的特点,决定了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因为,一是按劳分配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按劳分配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分配关系,不同的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劳动者付出同样多的劳动时间,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量,通过市场竞争,一方面使每个企业的劳动量转化为具体的价值量,另一方面,又使企业或部门局部的劳动时间趋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按劳分配原则得以实现。二是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者的竞争是按劳分配实现的重要条件。三是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是按劳分配实现的另一重要条件。 20、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寓中关系都不成熟性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不成熟性,为多种分配方式提高了经济条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法则,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暗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参与收入分配。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遵循“投入什么就取得什么报酬”的商品经济院子投入什么生产要素,就按照一定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资金借贷获得利息;土地出租获得租金,生产资料所有者就获得利润。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社会保证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一句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主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给予保障的各种制度的总总称。 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有福四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或作用。 一是分散风险功能,即确保劳动者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国家和社会能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从而降低公民在生产竞争中的风险。二是共济功能,即国家和社会通过统筹社会保障基金,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实现互助共济的目的。三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功能,即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社会保险的责任从企业分离出来,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稳定社会功能,即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3、社会保险的内容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4、为什么说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杠引导企业经济活动,使企业行为与产业政策目标一致起来,从而促成产业目标的实现。 25、宏观调控政策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宏观调控及其决策的主体是政府。科学民主政策、坚持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基本准则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7、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必然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次产业比重减少,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状态 28、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9、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均衡度、高级度)的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的生产力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总体由哪些产业和部门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产业结构的均衡度,产业结构已经达到的阶段和水平称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度 30、主导产业概念及其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能带动一批线管产业发展的产业。三个特点:一是从社会需要看,主导产业弹性高;二是从劳动生产率看,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可能性大;三是从产业关联效果看,主导产业的关联效果比较大,能带动一大批茶叶共同发展。 31、基础产业概念及其特点 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营造环境的产业,它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个特点:一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基础。二是属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32、支柱产业的含义和特点 是指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比较大的产业。特点,一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该产业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三是支柱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