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

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

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

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矶石”、“矶针”切开

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矶石疗法”。据《山

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

注目;“矶,以矶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矶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

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

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 年湖南长沙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马王堆3 号墓出土的古书《五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

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

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 中”是指“针刺是一种利

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

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

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

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

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

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

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

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

等。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

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

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

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

以及冬病夏治等。

药炮制适宜技术;“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

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

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 了中草药的效果。

理论基础

中医传统疗法有着较深的理论基础,它与中医脏腑学说、

中医脏腑学说;脏腑,古代称为“藏象”。藏是指藏

于内的内脏;象是指征象或形象,这里是指内脏的生理、病 理所表现于外的征象。

二、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贯穿

上下的通络。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将人体的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

体。

多年以前的 《黄帝内经》 ,但长期以来, 有关中医体质内容,

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 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 种。

经络学说、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

2000

2009

年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确定了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 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与现代物理学

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

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

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同时我们又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

早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就会利用自然带来的阳光、温泉水、冷水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中医理疗是通过利用人工或自然

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人体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从而调整了血液循环,加快了新陈代谢,促进对细胞组织的修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达到治病目的。常用的物理因素有电、光、声、气、磁、温度和机械力等。电疗分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和静电等疗法,光疗分红外线,远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和激光等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事业的组成部分,研究、发掘利

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近年来,我国中医管理局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应用,深受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欢迎。

2006 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第一批中医临床

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国中医药通〔2006 〕1 号)。2008

年8 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

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 〕38 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

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 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 个

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2009 年5 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 -2010 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 〕18 号)。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 个常见病介绍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

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疗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哪些疾病该看中医呢? 慢性疾病: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中医在诊疗时特别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和推理,擅长于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反复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尿道综合征、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大病初愈: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调理效果尤为显著,因为此时中医采用扶正祛邪、辨证施补、全面调整的治疗方法,故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地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妇科疾病: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带下病、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及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医治疗妇科病用药谨慎,且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儿童疾患:儿童尤其是幼儿生病时,因为幼儿较难描述病情,就是家长往往亦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可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通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 疑难疾病:各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及癌症晚期病人,中医治疗可帮助早日恢复或延长生命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孕、神经官能症、面瘫、脱发、风湿、痹证、牛皮藓、白癜风等疑难病求治于中医中药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有病难诊: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时宜看中医。如对于气虚自汗、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夜尿频频、口渴、心悸、胸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经中医仔细辨证,诊断出病因并对症施治,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时,亦可改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各特色疗法

中医各特色疗法 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外治法为主,采用古老疗法的毫针体针疗法、艾灸、拔罐、火针、药物敷贴、推拿按摩、手法正骨,也包含了现代发展的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皮内针、小针刀疗法以及各种高、中、低頻理疗仪器、骨科牵引床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症采用特色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具有疗效迅速、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正骨特色:中医正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正规的正骨术只在全国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才被不少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称得上我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国家政策也要扶持正骨疗法,保护传统医学技术。 中医正骨术能治疗绝大部分的骨折、脱臼、关节疾病。而且,不开刀、没有痛苦的治疗方法,能杜绝感染的可能性,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对于流血等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这两类疾病,西医才具有优势,因为西医能迅速止血,解决骨关节大、夹板难固定等正骨术的不足之处。 除了开放性骨折(单纯皮肤刺破骨折)、多段骨折、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一些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儿童肱骨外踝及肱骨内上踝翻转移位等骨伤手法不能整复的骨伤疾病外,其余的骨伤疾病都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中医正骨以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病人自觉练功为主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疗程短、功能好、痛苦少、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收费低廉,符合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因此,治疗骨科疾病时,医生应该把握住一条准则——保守的正骨治疗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杜绝违背医疗规则的行为。 中药外敷特色: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米醋、清水、鸡蛋青、蜂蜜等介质调匀,外敷局部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等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中医针刺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 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 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 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 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 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 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 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 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 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 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 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 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 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 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 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 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 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 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 保健、美容的目的。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汇总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 2006年11月04日10:20:58 来源:健康VIP网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 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 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热致喘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 准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

中医特色疗法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2.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2.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3.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3.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 准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强调师生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培养标准 (一)能力标准

传统中医疗法

传统中医疗法 拔罐: 古称角法或角吸法,又称吸筒法,火罐气,民间俗称“拔火罐”。它是一种以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疗法适用于各种疼痛、风湿、痹痛、神经麻痹:还可以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末溃等各种外科疾病。 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是通过局部的作用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是肺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呼吸系统、五官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各大病证。 养生七法: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居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是一种非时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四时养生法: 就四季而言,应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和作息时间。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春季 春三月,大地苏醒,生命开始复苏,此时应晚卧早起,松弛心胸于庭间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顺应春升之气机,不要束缚自己; 2、夏季 夏三月应晚应晚卧早起,不要过于怕阳光,夏天该天热而汗出,让它出个够,是阳光宣泄于外不要过于贪凉而整天躲在空调房内,这是顺应夏长之气; 3、秋季 秋三月,天地间有一种肃杀之气,万物逐渐凋谢,此时应早卧早起,是自己心情平静安宁,不烦不燥,保养肺阴,免受燥气之侵袭; 4、冬季 冬三月,时令属于闭藏,外面冰天雪地,应该保护自己自身的氧气,勿使外泄,不使皮肤出汗过多,此时应早卧晚起,像冬眠的动物一样,祛寒就温,减少活动,养精蓄锐,以待来春,这是冬藏之道。预防中风六字诀 稳:即稳定情绪。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狂喜、暴怒、忧郁、悲哀、恐惧和受惊都会诱发中风。 防:即防止便秘。大便干结,易使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造成脑动脉

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发版

xxx 市中医医院 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优势,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通过提高院内中医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

业。 1加强我院中药使用,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使用率,做大做强我院中医特色优势,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中医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建立中医技术运用管理规定,制定各种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各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技术,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技术运用率,突显我院中医特色浓厚、优势突出的新局面。 四、组织保证 1为了保障我院中医药继承发扬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继承发扬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负责中医药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2、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在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传承与发扬的具体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收集整理、汇总资料,将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工作做好、做细。 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传统疗法中心)

传统疗法中心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下称“中心”)是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亲自题词和积极倡导下创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汇集全国名老中医、各派名家和民间的多种传统中医外治法,是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中心。 “中心”副主任陈秀华副教授是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委员。“中心”积极引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诊疗技术和推广项目,如石学敏院士“中风单元疗法”、薄智云院长“腹针疗法”王文元教授“平衡针技术”(含平衡针灸、火罐、推拿、药浴和膳食等技术)、赵时碧所长“雷火灸疗法”、陈日新教授“热敏灸疗法、施安丽教授“砭术综合疗法”、刘剑锋教授“掌诊掌疗技术”、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技术”等,积极挖掘开展“灵龟八法”、“董氏气穴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过敏性鼻炎、颈腰椎病、睡眠障碍、神经性耳鸣、乳腺增生、不孕症等各类常见疾病及疑难病。 此外,“中心”还开展如中药熏蒸、中药浴足、药膳膏育、中医五音和情致疗法等各类特色疗法、针对各种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调养和干预治疗,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 “中心”开科以来,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名老中医的大力支持和学术指导,卫生部高强部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佘靖局长、国家中医药局于文明副局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李振吉副会长等各级领导先后到中心视察,邓铁涛、吉良晨、周仲瑛、张学文、罗金官、石仰山、孙树椿、薄智云、王文远、俞云、焦顺发、王岱、陈日新、施安丽、刘剑锋等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学者先后到中心学术指导和带徒。 “中心”在大德路总院和芳村分院均设有特色门诊,拥有特诊室一间,腹针门诊一间,传统治疗室六间,灸疗室2间,按摩室2间,情志治疗室1间,砭石养生房1间,中药熏蒸间6间,足疗室3间,其中含中药熏蒸床8张,中药熏蒸椅1张,全身中药蒸汽仓2台,其中针灸治疗床44张,按摩床7张,足疗椅17张。 开展的特色疗法 针刺类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和结合现代医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经过20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来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针灸方法。腹针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在颈肩腰腿痛,失眠,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慢性疾病、疑难病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所发明的特色技术。临床治疗疼痛领域(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软伤运动损伤领域(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腰间盘突出、莱姆病、面瘫后遗症、脑血管症等常见疾病、多发病、疑难病,常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切脉针灸疗法 “切脉针灸疗法”是俞云教授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常见病、疑难杂症和癌症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治疗癌症的患者,就好像拔刺、洗涤污秽、解开绳结、疏决河道一样,俞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找到了久病可救治的方法和规律,无论多久的疾病,都是可以治愈。切脉针灸是运用中医理论,以及中医切脉辩证与针灸治疗技术的结合配合中药来提高疗效的治疗手段,经过西医现代化设备的检查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方法。 临床观察过对食管癌、肝癌、肺癌、胆囊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都有很好的疗效。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热致喘 【特征】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二陈汤 【组成】半夏 8.0g,茯苓 5.0g,生姜 2.5g,陈皮 8.0g,炙甘草 2.5g 【功用】燥湿化痰、止呕健胃。 【主治】胃中寒湿、痰浊、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脾胃不和等。 【特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梅尼尔氏综合症。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珍藏版】 传统中医疗法知识大全【完美珍藏版】 1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晚上腿疼,早上腰疼, 2――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3――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4――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5、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6――筋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7――骨刺的诊断与治疗 8――进补的学问 9――金不生水导致的肾虚10――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11――木不生火导致的心火亢盛12――火不生土导致的脾胃不足、土不生金导致的肺气不足 13――肝经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14――脾虚的诊断与治疗 15――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16――煤油燃烧的故事――如何祛寒 17――游山洞的感悟:不同类型失眠的诊治 18――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小肠经受寒会引起心脏病? 19――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便秘会引起咳嗽? 20――虚证的诊断与治疗:四种心血不足的治疗 21――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肝血不足的治疗 22――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肠道气血亏虚,产生便秘 23――虚证的诊断与治疗:头部气血虚的治疗24――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耳朵气血虚的治疗 25――原汤化原食的启示:秋石\鸡内金\竹沥 26.废物利用的故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万病从根治1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 1.?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

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想明白了最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分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作为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却用得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长,湿性趋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是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事实正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五六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40来岁的女性。一周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两条小腿沉重难受,上午病情还算轻,下午加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在当地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做头颅 CT,她因嫌费用太贵,放弃检查,寻求中医治疗。我

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 发版

xxx市中医医院 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优势,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通过提高院内中医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1、加强我院中药使用,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使用率,做大做强我院中医特色优势,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中医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建立中医技术运用管理规定,制定各种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各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技术,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技术运用率,突显我院中医特色浓厚、优势突出的新局面。 四、组织保证 1、为了保障我院中医药继承发扬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继承发扬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负责中医药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2、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在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传承与发扬的具体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收集整理、汇总资料,将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工作做好、做细。 办公室人员如下:

中医传统疗法滴耳疗法详解

中医传统疗法滴耳疗法详解 我国医学文献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元代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清代的《医宗金鉴》、《医学心悟》等都对滴耳疗法作了明确的记载,祖国医学认为耳是人体的缩影,五脏六腑、皮肤九窍、四肢百骸等部位,通过经络与耳密切联系,故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之说。真定堂子牙疼痛一滴灵独特的滴耳疗法,通过耳道滴入透皮吸收,可以调经络、通气血、和五脏、治疼痛,是中医独辟蹊径、内病外治、靶向治疗的典范!独特的治疗方式,确保量少力专,安全高效无副作用,对头面部三叉神经痛效如桴鼓! 滴耳疗法的现代医学分析: 外耳道(鼓膜外,掏耳屎的部分)脂肪很少,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滴到耳朵眼里后,通过透皮吸收,很快被吸收到毛细血管内,并直接作用到三叉神经等神经分支和末梢,迅速发挥功效,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除粘连压迫、修复受损异常的神经功能!而且不刺激胃肠、不损伤肝肾功能。九圣古方滴耳疗法靶向治疗,定向施治,安全,简便无副作用。 滴耳疗法,在耳全息理论、经络理论基础上,左疼右治对称治疗,三叉神经痛、耳颞神经痛、眶上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牙神经痛等神经痛异病同治,调经络、通气血、和五脏、治疼痛,通过外耳道透皮吸收,对到神经根及神经各分支末梢,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微血管循环、解除粘连压迫、修复受损异常的神经功能,随着治疗量的积累产生止疼治疗作用,起到靶向给力,四两拨千斤的独特功效!是中医内病外治、异病同治、左疼右治、对称治疗神经痛的一朵奇葩! 滴耳疗法治疗方式独特、简便,靶向近距离治疗,量少力专!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