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对菲律宾的经济外交

浅析中国对菲律宾的经济外交
浅析中国对菲律宾的经济外交

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势不可挡,经济外交这个不可忽视的发展手段逐步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重视,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外交,好的经济外交不仅可以改善对外贸易的环境,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可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世界的经济快速发展。 [【正文】一般认为“经济外交”包括两个实质性的内容:一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二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战略目标、或追求经济以外的利益,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 中国加入了WTO象征着加入了世界这个大的贸易市场,中国也取得了让世界惊叹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上的有些国家开始了对中国的抵触,不过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对其中的游戏规则不再陌生,部分国家针对中国采取的双重标准也逐渐失去效用;另一方面,历经此轮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从反对迫使人民币升值,到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再到反对将世界经济的失衡归咎于中国出口过多,以及重申对美元及中国在美国资产的担忧,都体现了中国外交的重要性,经济外交在获得平等的外贸权利,改善对外贸易的环境,维护中国商人的利益,促进中国经济安定平稳的发展,顺利的融入全球化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的经济外交还可以使中国积极地参与各种世界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组织,争取在贸易上的优惠待遇,还可以组建和参加地区性的经济贸易集团,加强地区性的经贸合作,签订各种双边与多边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保证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 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可以在自己已有威信的基础上,坚持自己原则下,可以制约世界上的某些霸权主义,对维持世界经济贸易的安定进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维护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平稳发展。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可以利用外交政策对外进行经济援助,

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

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内容摘要:中国的经济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外交道路上虽然崎岖,虽然有坎坷,但依旧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最后屹立于世界前列。 关键词:经济外交,改革开放,中苏外交,乒乓外交 从我国成立以来,国家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下,我们的祖国依然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的经济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同世界的友好合作也全面发展。 一、建国初期,“一边倒”的经济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这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圆。GDP大概是也是200亿美圆。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就更别说是外交了,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解决5亿多人民的土地问题,吃饭问题。 在这段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劣势,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我国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二、20世纪70年代,扩大外交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就受到外部的封锁。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于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在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所占的地位就突出出来了。我国也就呈现出了“突出的经济外交战略”,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

RCEP签署: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性胜利

RCEP签署: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性胜利 2020年11月15日上午,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上,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协议,在经历八年的艰难谈判后,RCEP最终宣告达成。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区,包括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两大经济体,覆盖约30%的全球人口,其GDP总量占全球比重约29%。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参与的成员最多、经济规模最大、地缘政治影响最广的一个自贸区,是中国自贸区战略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中国经济外交的一次战略性胜利。同时,RCEP的最终签订也意味着,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两大背景下,亚太国家通过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并继续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不过,随着拜登政府即将上台,美国可能重新致力于领导所谓自由国际秩序,因此以伙伴争夺和规则塑造为核心内容的国际制度竞争将重回国际政治的 舞台中央。 RCEP谈判过程曲折: 大国战略竞争既是动力也是阻力 RCEP构想最早由东盟十国在2011年提出并发起,它以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印度五个自由贸易协定(简称FTA)为基础,寻求建立一个覆盖亚太主要国家的大规模自贸区,以改善亚太自贸区建设的碎片化效应。2012年11月,上述

16个国家在东亚峰会上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从而正式启动RCEP谈判进程。 从RCEP的最初发起背景来看,该自贸协定包含着东盟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维持其在亚太地区自贸网络中的中心地位的目标。面对当时美国为了重塑亚太经贸合作主导权而推行的TPP战略及其可能对东盟共同体所产生的分化作用,以及中国和日本关于亚太地区自贸协定建设方案的分歧及其背后的中日竞争僵局,东盟急需主导建立一个既能维护东盟的内部凝聚性,又具有大国平衡功能的区域性自贸协定。RCEP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殊且复杂的背景,同时东盟主导这一进程也确实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尴尬,RCEP的谈判进程异常艰难曲折。 根据公开的信息,从2013年5月启动第一轮谈判开始,截至协议签署之时,RCEP共经历了至少28轮谈判,先后举办了8次例行的部长级会议、10次部长级会间会和4次领导人会议,历时将近八年,签署时间一再拖延,较原定2015年年底结束谈判的目标已经大大延期。以2017年为转折点,RCEP的谈判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前期的“缓慢磨合”和后期的“加速推进”两个阶段。 从2013年至2017年,RCEP共进行20轮谈判,成员国谈判内容长期围绕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经济技术合作、竞争、电子商务、法律条款等13个议题展开磋商。但成员国利益诉求各有所异,其中关税削减承诺、敏感产品类型是各国利益分异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倾向于将农产品作为“早期收获”项目提前降税,而日、韩则更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教案)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 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出极为有利的区域环境。这其中,经济外交功不可没。 一、中国经济外交的演变 (一)何谓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由主权国家或国家间经济组织及其代表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二是指一国政府或代表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经济上的联系和交往,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交往和联系,因此经济外交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 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辩证统一,既可“以经济促外交”,也可“以外交促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外交已成为各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经济外交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时期,为促进经济复苏,各国政府会侧重“以外交促经济”。 从国际上经济外交上的实践来看,日本和美国比较典型。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以外交为手段,而把经济增长和重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作为战略目标,美国则是以经济为手段,而把外交政策的实现作为目标。 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实践表明,随着国家实力增长,经济外交从注重经济结果渐渐转向由外交政策目标主导。但也需注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两种传统也能并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有些类似17、18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即权力和财富都可以作为手段和目的,尽管短期内有所矛盾,但长期而言都是一个大国所需要的。 (二)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 作为当代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经济外交体现在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中,成为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基础。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国际环境,提升本国国际经济地位,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显著效果。经济外交内容已涵盖对外经济关系的所有方面,成为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与西方大国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维护关系总体稳定,推动经济外交,加强经济联系,是中国经济外交的主要方面。

论述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论述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一、中国的外交布局 第一,以周边外交为重点。继2014年中国领导人密集访问周边国家之后,2015年4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邀请,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经略周边进一步成为中国塑造全球外交战略格局的重要内容。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经济合作倡议,都显示出我国致力于同周边及世界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也显示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首要地位。 第二、以大国外交为重心。首先声明,当前中国所言“大国外交”,应当是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这是日益崛起的中国对自身地位和身份、利益与目标,以及应有国际角色的准确判断和应有表达。早在2013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时就发表了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演讲,明确提出“在继承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第三、以多边外交为舞台。2014年,中国主办了两场多边外交峰会,亚信峰会和APEC峰会。同时中国领导人也参加了包括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多场多边外交峰会。中国成功开展多边外交,充分发挥多边峰会外交的统领作用,使多边外交大格局日臻成熟,作用更显重要。 二、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十分丰富,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履行正确义利观

等等。就当前而言,我认为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合作共赢”。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就在于“合作”“共赢”和几个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环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使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富全球视野、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正致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切实走出一条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杜正艾 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义深远,是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论述言简意赅、亮点纷呈、立意高远,报告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外交的大方向,把中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应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 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传统国际关系不同。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了明确的阐述,包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互尊重。强调的是,要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要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要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国家内政。 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平正义。强调的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要尊重彼此的关切、照顾彼此的利益,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三个关键词是合作共赢。强调的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过去那种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时候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让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2.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这个共同体就是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此,我们要把握五个关键词。

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浅谈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作者:————————————————————————————————日期: 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论文名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政治主张年级 2012级 学院农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周嘉 完成时间 2014-3-15 成绩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政治主张 内容摘要: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军事交通线和最广阔的战略机动空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是人类未来的出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近几年以来,中国在沿海地区承受了来自境外的外交和军事上的压力,包括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四个方向,有专家概括为“四海”危机。 关键词:海洋争端,海洋权益,解决机制,策略。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赵国钧说,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亟待我们解决。而我国的法律制度缺陷,海洋局势力量薄弱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我国海洋权益的实现,同时我国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21世纪海洋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但是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本世纪初,海上争端不断地上升。尤其是在南海,我们和菲律宾、越南摩擦不断,总是成为头号新闻。去年,在东海也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中日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倒退。此外,一些国际舆论大肆炒作,还有很多大国企图插手介入。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世界经济危机,能源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海洋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相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00字论文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 落实“中国化”或“中国特色”。为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当代外交实践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以奠定牢固的实践基础。我们要以中国外交历史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和出发点,以中国外交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为素材。在总结外交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倡导中国式外交理念和价值观,这是实现外交学中国化的民族文化基础。 在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必须落实“系统化”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按照系统方法来全面地总结外交实践经验,构建完整的而不是片断的、互相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系统化还要求我们在大力发掘中国优秀思想宝库的同时,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开放性,充分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外交学的积极成果,使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内涵更加深厚丰富。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必须符合“科学化”的要求,理论概念和范畴要十分严谨,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科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解释现象,预测未来,指导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需要用科学方法来构建,在研究程序上至少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概念操作化、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外交学应当是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外包括西方的外交学著作还是中国已经面世的外交理论体系,多数更加注重的是外交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缺少高度的学理性、科学性。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格局。现阶段,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个国家利益集团的斗争暗流涌动,中国的外交布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特别在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更是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强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要始终不渝地走好和平发展这条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要切实地维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会屈服于任何的外来压力。可以说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中国在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近两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同美俄领导人会晤,为中国同美俄的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在于坚持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理念,抛弃冷战思维。中国同美俄等大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合作,开放合作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崛起中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往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是永远行不通的,中国经济已然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在一些地方“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但只要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在与其他大国开展外交关系中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就一定有信心赢得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其次,在与周边的外交关系上,中国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周边形势并不平静,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都是目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导致周边地区的不安,“中国威胁论”依然在某些周边国家盛行。加之某些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挑拨,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能否和平发展还存有疑虑。然而,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方针,诚心诚意地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夯实睦邻关系的社会基础,终有一天会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中国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

最新维和行动对中国外交的意义资料

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维和部队在各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维和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无疑也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关键词:维和、外交 正文: 一、背景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呈现多极化。于此同时,国际的安全形势愈发复杂,仍然存在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在这样的形势下,联合国开展了维和行动。 二、维和行动 1、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联合国维和行动属于临时性措施,一般均有一定的期限,可由安理会视具体情况,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决定延期。维和行动的最基本要求:绝对不能干涉一国的内政。 维和行动的任务类型有监督停火、停战、撤军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

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三大特征:国际性、非强制性和中立性。国际性即由联合国组织、成员来自各会员国、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挥、只对联合国负责。非强制性即维和部队必须征得当事国同意又有会员国自愿参加才能建立,它在维和时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中立性即维和行动必须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不干涉内部事务。 自1984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多次规模较大的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官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还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2、中国参与的维和行动 (1)中国维和行动的内容及成果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003年4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2003年11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2006年3月,中

浅谈中国外交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发展文化外交,同时文化外交的开展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与历史实践 文化外交是为了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文化外交正是文化成果之一。文化外交实践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两汉时张骞、班超出西域,开辟了陆路的“丝绸之路”的创举,在海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沟通了海上文化与贸易交流,近代历史上梅兰芳的赴美京剧演出,为中美外交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1972 年的“乒乓外交”堪称中国文化外交的经典。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影响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热”,突出表现在“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二个方面。截至2006 年9 月中国已在4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 所孔子学院来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己任,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从改善自身形象、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出发,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经验,不断探索自己的文化外交战略。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的文化外交模式还很不完善,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化展示、语言推广和文化交流方面成效显著。 (一)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 “文化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外交形式,是国家根据对外关系的整体工作格局与部署,在双边国家约定的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以文化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手段来开展的国家公关活动。“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是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展示与沟通”的标志性活动。自2003 年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英国“中国文化年”(2003-2004)、法国“中国文化年”(2003-2004)、美国“中国文化节”(2005)、“中印友好年”(2006)、俄罗斯“中国年”(2007-2008)意大利“中国文化年”(2008-2009)及俄罗斯“汉语年”(2010)等文化年(国家年)项目,这些项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给相关国公众带来了一次中国文化的“集中轰炸”,使他国公众在与中国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和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从“心灵”上感知中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 文化年(国家年)对中国来说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意义。“中国文化年”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的沟通,将中国的文化理念内化在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准则理念中。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协和万邦”的理念,不仅对中国社会本身有着内化的功能,而且,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必将为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做出贡献,起到“化天下人”的作用,这将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最大的贡献。

形势政策: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摘要】经济外交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国从“以经济促外交”到“以外交促经济”的发展表明,政治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格局起绝对作用。“弱国无外交”,唯有自身实力的强大才有平等的话语权。中国想要有效地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深层思考经济外交的重要性和发展经济外交的基础,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性。 【关键词】经济外交实力维护主权当代大学生的选择 一、经济外交的含义 经济外交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的活动。它有两种含义:一、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 二、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特别强调的侧重面。同样,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如: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其二是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如: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对外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或限制来自外国的进口、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 二、以经济促外交,以外交促经济 中国的经济外交是从援助亚非拉国家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展开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以经济为杠杆撬动外交关系的动作,如:对非洲进行援助,为他们修建了包括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在内的一大批基础设施。中国因这些援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可以说,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完全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外交。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外交的侧重点是“以经济促外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1972年中共领导人同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取消了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而中美关系的好转,也带动了周边外交发展和中国外交格局的转向。1978年10月20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中日友好条约》。不久,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了日本并参观了神奈川县的日产汽车公司、千叶县的君津钢铁厂、大阪的松下电器公司。从这时候起,中国经济外交里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从1953—1971年中美交易为零到尼克松访华后,中国连续几年对外贸易出现了50%以上年增长率。这事实表明:政治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格局起绝对性作用。 经济外交是随着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及外交政策调整而逐步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国内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随后在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上改变了原来的内政为外交服务的思路,经济外交的重要性愈发突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同亚洲经济体中的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先进者建立了密切联系。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在反霸以及配合美国外交战略的大前提下,非常愿意同中国发展关系,同时这也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2001年,中国加入WTO,实现了从“以经济促外交”到“以外交促经济”的转变。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70 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腐败无能的清

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78 天的空袭。中国等国表示强烈谴责,迫使北约停止轰炸,显示了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促进了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了亚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院大二一班刘松潇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国际分工、金融开放、经济治理、对外贸易、大国合作和非传统领域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一) 金融风险与日俱增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既增强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放大了我国国际经济作用,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与挑战。中国作为国际收支盈余最多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再平衡进程中正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大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最大的受害者。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超过30,000亿美元,其中大量投资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此次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提供国(经济体)金融当局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政策,导致我国及相关亚洲国家的上述金融资产严重缩水。受国际经济与金融失衡大趋势影响,我国继续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刻意将内外经济失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进而联手逼迫人民币升

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金融格局,亟待改革。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上述改革进程中如何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议程,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权益,无疑将考验我国经济安全外交的智慧和能力。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影响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关系健康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经济颓势正透过货物链影响到亚洲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欧美发达市场需求疲软,对亚洲各国经济的牵引力在下降。日本已历经20年之久的低迷增长,韩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上述国家受国内政治和经济利益驱使,纷纷构建隐形贸易壁垒,实施“经济爱国主义政策”,人为干扰域内贸易正常发展,因而构成区域各国经济与贸易新的安全隐患。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体70%以上由三资企业和国外进出口商构成,政府和企业在贸易谈判权和商品定价领域话语权尚待形成,因而所获实际贸易利益有限。鉴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居高难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总量持续增长,我国与相关国家之间正进入经贸关系矛盾与摩擦高发期,进而放大了我国外部经济安全压力。 (三)非传统安全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当前,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深刻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我国周边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纷繁复杂,主要体

论中国外交布局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4-2015-2《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梁慧玲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4111424 任课老师:王凯东 2015 年 6 月7 日

论中国外交布局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凭借它广袤的领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民族统一的传统等有利的大国因素,决定它在虚弱的时候,也总被认为是亚洲的睡狮;一旦醒来,可能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力量之一,必将会冲击整个旧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从客观上分析,这种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必然,但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的主观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战略目标,避免盲目行动;我们要有详尽的行动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步骤的实施,减少非理性因素对我国外交的干扰;对自己的敌人和它们可能给我们设置的障碍有全面的把握,从容应对;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支持世界上一切积极因素的发展壮大,开展务实的外交活动,才能维护我们根本的国家利益,使我国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追求美国主宰下的世界,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是它的战略目标;而中国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世界大国,渴望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国是其中重要的一极,能在世界上独立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就成为它必然的选择,为中国的发展设置种种障碍,所以中国要想顺利发展,就有必要打破美国的世界霸权,寻找它的弱点进行突破。 我们之所以选择日本作为打破美国世界霸权的突破口,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地理上毗邻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比较密切,中国对日本比对拉美国家、欧洲国家的影响力要大;第二,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军事潜力巨大,科技发达,国家统一,较少制约国力发挥的国内因素,只要能摆脱美国的羁绊,是有可能很快,甚至 5 、6年内成为世界一极的;第三,日本是美国世界霸权体系当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旦从美国势力当中解放出来,将极大地削弱美国的实力;第四、中国的主要利益集中在亚洲,美国牵制中国的的主要基地是日本,日本的“解放”,就会使美国对我国的封锁体系崩溃,极大地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在世界上,尤其在亚洲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我国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应该具有自己的全球外交蓝图,我国应该巩固与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支持俄罗斯的复兴,成为新的世界极;尽最大努力支持东盟国家一体化,组建联合防御体系,防止任何强权对东南亚的渗透,团结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势力,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使南中国安全有可靠的屏障;我们支持欧盟一体化,欢迎法德轴心的形成,诱导欧盟逐步从美国影响下

中国的经济外交

中国的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在广义外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尤其如此。经济外交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表示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特别强调的侧重面,另一种则表示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 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以及专门的外交机构,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的活动。 所谓经济外交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即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其二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外交目标(在政治上或军事上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等)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即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对外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或限制来自外国的进口、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等等,属于前者;而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等等属于后者。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中国大陆如今能够通过经济看外交,首先缘于中国经济的重大变化。回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30年,尽管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的评判,但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30年年均近10%的增长率,人均收入从不到300美元提高到近3000美元,提供了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庞大经济体。世界三甲的经济大国位置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施展新作为奠定了基础。 其次缘于中国经济的对外影响。所有中国人都记得,中国并不是没有想过用经济影响世界。新中国建国以后,执政者积极实施有选择的对外援助外交,倾地域之力、倾国家之力给予援助,但那毕竟是中国自身经济尚处在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的举动,缺乏坚实的持续后发力,其影响力也自然有限。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强的形势下,经济手段愈来愈多地被国家用来实现其政治战略目标。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必须从国际政治经济的大势,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外交上做的大战略和总方针等方面充分认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推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新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外交工作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中地位重要,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

经济外交

积极贯彻、大力推行经济外交政策 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来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及周边环境,本文主要从经济外交理论、我国经济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必需、外交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阐述了我国要积极贯彻推行切实可行的经济外交政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谋福,为世界和谐做出贡献。 关键词:经济外交、经贸合作、中非友好关系、中国外交 “经济外交”是一个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通过媒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许多政府和国家十分重视并大力发展经济外交活动的新闻。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结合我自己的理解,经济外交指由主权国家或国家间的经济组织代表其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经济交往活动,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其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即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其二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外交目标(在政治上或军事上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等)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即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其表现形式包括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展开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双边及多边的活动等。国家间关系的亲疏好坏主要是由国家间利益决定的。当国家问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高度一致时,国家间关系就融洽、友好;当国家间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高度冲突时,国家间关系就摩擦、交恶,甚至处于冲突和战争状态。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家参与国际社会的活动,与他国建立各种形式的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促进国家利益,谋求财富和权力。在国家利益构成中,经济利益是最基本的要素,追求财富是国家参与国际活动的两大核心目的之一。因此,通过投资和经贸活动经济外交手段,国家间相互分享利益、培养共同利益,对于稳定和建立友好的国家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国外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近几年来国家的许多高层领导也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了经济外交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从历史上来说我们也是吸取一些传统的发达资本国家的教训,20世纪以前许多多家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或赤裸裸的侵略来谋求自身的发展,结果遭到相关国家的强烈抵抗,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显然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在当今国际交往中,以和平的经济外交手段越来越成为各国之间交往和联系的主流趋势。我国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创新本国的外交政策实施和平崛起、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等外交方针,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努力树立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当然从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我们也必需以经济外交为主要的外交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战略发生了转变,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对外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开展起来。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工作的着力点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与世界环境 经济外交推动中国和平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强化经济外交的作用,可以解和化解我国与他国的利益摩擦。在国际关系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他国与本国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多发的时期。因为处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对外交往的需求增多,与他国发生利益摩擦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而采取非对抗政策解决摩擦和争端有利于实现该国长远的发展目标。加之综合国力的增强往往首先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正处在发展中的国家与他国的利益摩擦经常体现在经济领域。经济外交因此受到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国家的重视,经济外交的效应被充分发挥。我国目前就处在大力推行经济外交的阶段,因此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中国需要在国际交往中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