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

前言

战后20年代,西欧年青一代建筑师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新主张的共同特点是:①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②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③注重建筑的经济性;④强调建筑形式与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灵活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⑤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反对表面的外加装饰。

这些建筑观点,后来被称为功能主义,亦称理性主义,近来又称为现代主义。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柯布西耶及赖特是现代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这四位大师的事业在二十世纪的20年代至50年代达到颠峰,被称做现代主义建筑的黄金时期。但是他们为开创这个黄金时期,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1.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1.1格罗皮乌斯简介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如图1-1)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一个非常殷富的家庭,,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因此得到了非常好的家庭影响和良好的教育。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当时他只有36岁。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

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1 格罗皮乌斯

1.2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采用新的结构、新的材料、为新的功能服务。主张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1.3格罗皮乌斯的主要作品

1.3.1法古斯鞋楦厂

这个建筑采用玻璃幕墙钢架结构和平板玻璃为建筑材料,采用新的结构,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幕墙结构建筑,建筑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现代的外形,立即引起世界各国建筑家的注意;法古斯鞋楦厂(如图1-2)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

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

1-2法古斯鞋楦厂

1.3.2包豪斯校舍

1925年格罗皮乌斯设计了包豪斯校舍(如图1-3),被喻为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3 包豪斯校舍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2. 勒·柯布西耶

2.1勒·柯布西耶简介

勒·柯布西埃(如图2-1)是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新奇的建筑观点和建筑作品,是现代建筑师中一直处于领袖地位的人物。

2-1 勒·柯布西耶

柯布本名叫查尔斯·让纳雷,出生在瑞士的一个钟表匠世家,从小学习雕镂工艺,对精细的机构有着敏锐的把握能力。据说他不到20岁的时候就在镇上设计并建成了一座别墅,那时他还完全没有受过建筑教育。1907年,柯布先后被送到维也纳、巴黎、柏林学习和考察建筑,并到意大利、希腊、北非等地去旅行,既参访了帕提侬神庙、万神庙,也看到了很

多乡土建筑,他画了大量速写,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柏林的时候,他在著名建筑师贝伦斯的事务所里工作了数月,结识了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并参加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年会等活动,对新建筑的动向颇为认同。

1917年移居法国,1930年加入法国国籍。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柯布是一个充满艺术家气息的个性建筑师。如果勒·柯布西耶不是干了建筑师的话,他的艺术成就完全有可能把同时期的毕加索比下去。

1965年8月27日, 柯布在地中海滨游泳时神秘溺亡,时年78岁。很多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谈判定他是自杀的,自杀的原因无人知晓。如果非要给他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宁愿相信,在那一刻柯布一定是找到了通往未来的金光大道。

2.2 勒·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

勒·柯布西埃的建筑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成长期,成熟期和晚期。

2.2.1 成长期

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书中极力主张建筑工业化生产的方向;在平面设计时要由内到外、功能第一,在建筑形式上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2.2.2 成熟期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2.2.3 晚期

这一时期他得建筑风格有了明显的改变,转向神秘主义和粗野主义。

柯布不象两位德国的现代建筑大师那样长期致力于建筑教育,他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不断地创作实践,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在刚刚入行的时候,都是把柯布当作偶像来追随的。而他的设计理念也被视为现代主义得理论旗帜。如: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象机器一样,住宅也应大批量生产。。。。。。

要么进行革命,要么进行建筑,而革命是可以避免的。。。。。。

不停前进的思想,是保持旺盛创造力的保证。。。。。。

2.3 勒·柯布西耶的主要作品

2.3.1 萨伏伊别墅

萨伏伊别墅(如图2-2)是柯布西埃20年代设计的小住宅的代表作。别墅外形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完全体现了他所提出的“新建筑五点”原则,即:①底层架空,设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立面。这些特点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本身的优点。

由于萨伏伊别墅反映了机器般的造型,这种艺术趋向也被称为“机器美学”。

2-2 萨伏伊别墅

2.3.2 马赛公寓大楼

马赛公寓(如图2-3)是可容337户1600人的大型公寓,框架结构,地面层架空,上面有17层,大部分住宅采用跃层,共有23种户型。楼中设有商店和公共设施、幼儿园等,既能满足居住要求又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外观保持了拆模之后粗糙不平的混凝土外表,固也被称为是“粗野主义”的代表作。

2-3马赛公寓大楼

2.3.3 郎香教堂

朗香教堂(如图2-4)的设计思想是将其设计为:“形式领域里的声学元件”,“上帝的耳朵”,因而平面似耳形,是一种隐喻象征的手法。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并倾斜,其上开满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楔形窗。由钢筋混凝土薄板做出向上翻起的突出的大屋顶,室内光线错落迷离,反映了柯布西耶晚年转向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

2-4 朗香教堂

3. 密斯·范·德·罗

3.1 密斯·范·德·罗简介

密斯·范·德·罗(如图3-1),现代建筑大师。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未受过正规的建筑训练、幼从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21岁时设计了第一件作品,以其娴熟的处理手法引起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贝伦斯的注目,而于1908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任职。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3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1937年移居美,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3-1密斯·范·德·罗

3.2密斯·范·德·罗的设计理念

密斯主张建筑应满足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应实现建筑的工业化生产。他一生中对现代建筑最卓著的贡献在于探索钢框架结构和玻璃这两种现代建筑手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尤其是这两种材料在建筑艺术造型中的特性和表现力,并用钢和玻璃发

展了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有人评价他为“钢铁和玻璃的诗人”。他在1919-1921年提出的钢和玻璃摩天大楼方案具体反映了这个特点。他认为今天的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而它是一个材料问题,他找到了他认可的工业化新材料,即钢和玻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是光亮式的玻璃摩天楼在50年代以后成为当代世界最流行的一种风格......

之后他又提出“少就是多”、“通用空间”。“流动空间”的理论。在美国和西德出现过追随密斯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的“密斯风格”。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密斯凡德罗

3.3密斯·范·德·罗的主要作品

3.3.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占地长约50m,宽约25m,平面为长矩形。主厅部分有8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水平屋面轻薄,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两种,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相互贯穿,没有明显分界,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动空间的典型,充分地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原则。此馆(如图3-2)因其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洁的细部处理,对现代建筑产生了广泛影响。

3-2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3.3.1西格拉姆大厦

1910年,密斯就提出了理想的玻璃摩天楼的示意图。西格拉姆大厦(如图3-3)主体建筑38层,高158m,柱网整齐。外形直上直下,没有什么变化。是钢结构玻璃幕墙大厦的典型实例。

3-3 西格拉姆大厦

4.赖特

4.1赖特简介

赖特(如图4-1)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是四位建筑大师中最年长的,他开始从事建筑师职业时,柯布还尚未出世。他也是四位建筑大师中最长寿的,活了92岁。可以说他是见证了现代主义从兴起到辉煌的活化石。

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4-1赖特

4.2赖特的设计理念

他的一生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草原式风格和后来的有机建筑体系。

草原式风格:剌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有机建筑体系:赖特认为建筑应该是亲切的,有呼吸的,有生命的,就像植物一样,它应该像从地下生长出来的一样。即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建筑在环境中应是地面中生长出来。因此,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4.3赖特德主要作品

4.3.1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如图4-2)位于宾夕法尼亚洲,也称考夫曼别墅,位于地形起伏、林木繁盛的风景点,建于小瀑布的上方,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向四方悬挑出层层叠叠的平台,整个立面为横纵交错的构图。流水别墅最成功的地方是它与周围自然紧密结合。它的形体疏松开放,与地形。林木、山石、流水关系密切,形成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通透的格局,充分体现了有机建筑论的理念,是赖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4-2流水别墅

4.3.2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建筑(如图4-3)位于纽约,主要部分是一个螺旋形建筑,内为高30m的圆筒形空间,周围有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大厅由顶部采光。整个建筑造型具有强烈的塑性感。这座建筑可谓赖特的纪念碑。

4-3古根海姆美术馆

结语

在四位现代派大师的创作中,很少有人会批判柯布和赖特的设计,他们的作品极力地张扬个性,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令人无法超越。他们的拥趸无数,却不可能被复制和抄袭,更“不好推广”。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的作品体现了时代的共性,严谨而理性,但他们的设计容易被社会大量的复制和生产。那些浅薄的抄袭所造成的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盒子式”房子让人感到厌倦。

在通览了四位建筑大师的一生以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其中有3位师从德国,而最后却都定居美国,我想这也许是德,美两国建筑如此辉煌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事物都不能僵化,建筑亦然。那么在大师们披荆斩棘的开拓之后,建筑将如何发展?中国的现代建筑应从何开始?又将走向何方呢?

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 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 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 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 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

世界四大建筑大师

世界四大建筑大师 2009年06月29日星期一 18:59 1、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建筑其特点: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2、代表建筑:廊香教堂、萨伏一别墅、马赛公寓 廊香教堂的特点: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看朗香教堂的立面处理,那么一点的小教堂,四个立面竟然那样各个不同,你初次看它如果单看一面,绝想不出其他三面是什么模样,看了两面,也还是想象不出第三面第四面的长相,四个立面,各有千秋,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与萨伏伊别墅几乎不可同日而语。再看那些窗洞形式,也是不怕变化,只怕单一。再看教堂的平面,那些曲里拐弯的墙线,和由它们组成的室内空间,也都复杂多变到家了。当年勒氏很重视设计中的控制线和法线的妙用,现在都甩开了,平面构图上找不出什么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什么章法。如果一定说有规律,那也是太复杂的规律。萨伏伊别墅让人想到古典力学,想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朗香教堂则使人想到近代力学,非欧几何。总之,就复杂性而言,昔非今比。 总之,陌生、惊奇感、突兀感、困惑感、复杂、怪诞、奇崛、神秘、朦胧、恍惚、剪不乱、理还乱、变化多端、起伏跨度很大的艺术形象,其中也包括建筑形象,在今天更能引人驻目,令人思索,耐人寻味,予人刺激和触发人的复杂心理体验。因为当代有更多的、愈来愈多的人具有这样的审美心境和审美要求。朗香教堂满足这样的审美期望,于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就被视为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有烈度,从而被看作最有深意,最有魅力的少数建筑艺术作品之一。 萨伏一别墅的特点:它的外部装饰采用白色粉刷,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建筑表面平整,形体也比较简单;然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这使建筑外观显得甚为多变。这种不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

四位建筑大师

四位建筑大师分别是: 1.密斯·凡·德罗,德国现代大师,现代建筑的发起人,提倡“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 2.赖特,美国被评为第一别墅的流水别墅就是他的代表作。此外还有草原住宅、日本帝国大厦(已被拆除)等优秀作品 3.勒·柯布西耶,法国著名现代大师,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著有名著1923 《走向新建筑》,宣扬建筑是居住机器 4.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学校包豪斯(Bauhaus)的创始人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3.1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 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 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 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 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 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 一格。“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 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 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 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 模式。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 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 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 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 设计。这幢白房子使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简单 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 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 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 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完全不 同于早期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给人 的那种印象。建筑表面平整,但光 影变化丰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 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 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

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一、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 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 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 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 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 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

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代表人物 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 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 学校的创办人。 “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 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格罗皮乌斯: 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 包豪斯校舍 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 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

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简介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 约翰·拉斯金拉斯金生于伦敦。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是英国“工艺美术”的思想倡导者。 (英国“工艺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生于伦敦旁边的瓦瑟斯多。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真正实现了约翰·拉斯金思想的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莫里斯打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励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美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1864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当时准备结婚的莫里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房而自主设计出哥特风格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代表作“红屋”) (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图案)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从事绘画设计出漂亮的玻璃、陶器、家具、壁纸、绒毯、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

现代主义建筑

概念: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组成: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由有机主义建筑和理性(功能)主义建筑组成. 盛期的现代主义建筑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主要由理性国际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和有机功能主义四个流派组成. 时代背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特征 (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适应性 从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中可以发现,现代主义建筑物有着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相适应。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建筑在不断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这是很多的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不管是建筑物的设计者们,还是建筑物的拥有者们对建筑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建筑物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同时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它的这个特点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现实主义以及功能主义的要求。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性 对于人们来说建筑物的实用性、经济性已经不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也促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也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物的创新性。这种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的造型以 及风格方面,同时也深深的体现在了所采用的材料,甚至能够在现代主义建筑的结构上看出这一特点。当然这种建筑物的创新还和时代有着密切联系,细心的也会发现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带有着时代的特点,它衍生于过去的建筑风格中,同时又非常坚决的突破过时建筑样式的束缚,在设计建筑物的风格的时候,设计师们又对建筑物的表现手法以及建造手法等进行了一定统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勒·柯布西埃 (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继建造的“马赛公寓”体现了柯布西埃对单元型住宅的理解,这是第一个真正单元型的住宅建筑,包含了复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后期创作的“朗香教堂”,则完全是充满激情的创世之作,简直是一座让人充满想象的雕塑。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在柯布西埃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赖特简介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现代主义建筑介绍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 主义建筑是指 二十世纪中 叶,在西方建 筑界居主导地 位的一种建筑 思想。这种建 筑的代表人物 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 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 担任包豪斯校长。在 他的主持下,包豪斯

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 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 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 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 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 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 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 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 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

现代建筑五大师

现代建筑五大师 简介: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公认的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经历: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同期的还有柯布西耶和密斯.范.德.罗,在贝伦斯的事务所使他们接受了很多的新观点,对他们后来的建筑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10~1914年:自己创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艺术工艺学校任教。 1919年:将魏玛艺术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37年: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并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 建筑理念: 1、主张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试验过一些预制装配式住宅。 2、将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建筑的重要位置上,但也不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3、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建筑作品: 1911) (1)设计师是格罗皮乌斯与A.迈耶 (2)设计手法: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 1

玻璃墙;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 (3)评价:法古斯工厂在平面布置和形体依据生产需要设计,打破了过去对称的格式。利用工业制造的轻薄建筑材料组成的外墙改变过去砖石承重墙建筑的沉重形象。将玻璃安放在柱子外皮上的处理手法增加了墙面的轻巧感。这些建筑处理是格罗皮乌斯对过去出现过得一些手法的综合,并将它们提高为后来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建筑语汇。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的建筑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1914) 1919) (1)由格罗皮乌斯创建的,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取名魏玛公立建筑学院,简称包豪斯。 (2)教学理念:①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②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③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④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⑤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3)包豪斯工艺美术和建筑风格特点:①满足使用要求;②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技术新性能和美学性能;③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⑤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代表学生:布罗伊尔——布罗伊尔毕业于包豪斯,首先设计出弯曲钢管椅等新型家具。在美国主要从事住宅设计,其中有与格罗皮乌斯合作设计的格罗皮乌斯住宅和布罗伊尔自用住宅。 历任校长:格罗皮乌斯——H.迈尔——密斯.范.德.罗 补充:包豪斯的主要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格罗皮乌斯在这一时期设计的建筑中。有耶拿市立剧场(与A.迈耶合作)、德绍市就业办事处,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包豪斯新校舍。 1925) (1)平面布置:整个建筑大体上分三个部分。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各科的工艺车间,采用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面临主要街道;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等,学生宿舍放在教学楼后的六层小楼里,宿舍和教学楼之间是单层的饭厅及礼堂;③职业学校,四 1

现代建筑四位大师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四位大师 1、格罗皮乌斯[德]与“包豪斯”学派 (1)代表作: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 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 ②简洁整齐的墙面 ③设有挑檐的平屋顶 ④大面积的玻璃窗 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 (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包豪斯校舍 (2)主要观点: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3)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4)包豪斯校舍: 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 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②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③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 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5)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2、勒·柯布西耶[法] 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①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 ②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 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 (3)机器美学: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 (4)模数理论(Modular):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代表作品:1)早期: (1)萨伏伊别墅——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柱承重体系 体现了:①建筑新五点 ②柯布的美学观念:把别墅当作一立体雕塑,各体形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为了增添变化,采用了些曲线形墙体。房屋总的体形简单,但内部空间按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层以上——钢结构和轻质材料的墙体) 特点:①创造了标准层不规则,单层裙房的空间在组织形式,为其后现代建筑师广泛采用;②发挥天然与人工两种材料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效果,使立面轮廓有变化,增加体形生动性

当代十大建筑师

当代十大建筑师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为中国培养、培训建筑设计师,为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赖特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摘要:本文介绍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主要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并通过他的著名建筑分析鉴赏,加以陈述其在建筑上的独特见解,使人们更加了解这位以草原住宅为傲的美国现代建筑大师。他的建筑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 关键词:自然均衡材料的本性连续贯通的空间 正文: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于1867年出生在美国,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兴趣,他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很少设计像大城市里的摩天楼之类的建筑,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式建筑单调的缺点。 1.设计理念 (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2)继承并改良美国的建筑文化 (3)提倡活的有机的建筑 (4)技术为艺术服务 (5)表现材料的本性 (6)连续运动空间 (7)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2.设计风格 建筑灵活多样,既能使内外空间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安静隐蔽的特色;在建筑构造方面,他既灵活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肃而夸张。 3.主要作品 (1)流水别墅 建成时间:1936年

建筑地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 建筑外观: 流水别墅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 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 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 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 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 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 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的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建筑造型及内部空间: 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 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 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 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 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 间。 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 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过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

建筑四大师的主要观点 和代表作品

建筑四大师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作品 1、格罗皮乌斯[德]与“包豪斯”学派 1主要观点: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2代表作: 1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 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设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玻璃窗 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 (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 2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3包豪斯校舍: 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 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②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③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 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5)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 2、勒·柯布西耶[法] 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① 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

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② 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 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支柱) 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 (3)机器美学: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 (4)模数理论(Modular):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代表作品:1)早期: (1)萨伏伊别墅——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柱承重体系 体现了:①建筑新五点②柯布的美学观念:把别墅当作一立体雕塑,各体形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为了增添变化,采用了些曲线形墙体。房屋总的体形简单,但内部空间按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层以上——钢结构和轻质材料的墙体) 特点:①创造了标准层不规则,单层裙房的空间在组织形式,为其后现代建筑师广泛采用; ②发挥天然与人工两种材料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效果,使立面轮廓有变化,增加体形生动性 对比手法:①玻璃墙面和石墙面的对比②上部大块体同下面较小的柱墩的对比③多层建筑和相邻的低层建筑的对比④方整规则的空间同带曲线的不规则空间的对比⑤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 (3)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2)晚期:二战后,建筑风格有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佳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称为“粗野主义” (1)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 象征性手法:①卷曲的南墙东端挺拔上升,有如指向上天;②房屋沉重而封闭,暗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③东面长廊开敞,意味着对广大朝圣者的欢迎;④墙体的倾斜,窗户的大小不一,室内光源的神秘感与光线的暗淡,墙面的弯曲与棚顶的下坠等,都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判断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