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技术

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技术

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技术

叶建生王权熊良伟陈小江封琦王建国朱光来齐富刚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225300)

摘要应用鱼类标本有助于学生学习鱼类的形态和分类知识。本文总结了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技术帮助。

关键词鱼类浸制标本制作技术

在教学中,标本是重要的直观教具。运用标本进行教学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标本是科学研究上一种必需的材料,科学地收藏、保护、利用现有的鱼类标本,也是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1 3]。本课程组在鱼类标本制作中,摸索出一套方法,现总结如下:

1材料准备

1.1鱼类选取鱼类的标本材料一般是从养殖场、水产市场或野外水体中采集而来的。同时应选择没有任何创伤、鳍条完整、鳞片齐全和体形适中的新鲜鱼类作为浸制标本的材料。在采集时,应注意分类需求,力求增加目、科、种的数目,一般不要追求标本的数量。1.2材料准备福尔马林、标本箱、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量杯、量筒、5 10mL注射器、纱布、白标布、铅笔、白线等。

2制作方法

2.1将鱼致死把收集的鱼置于解剖盘中,用纱布盖于之上,使鱼缺水缺氧而窒息死亡;也可用注射器将少许福尔马林浸泡溶液从鱼体的胸鳍基部注入胸腔,以固定内脏器官,使鱼受到刺激而死亡。注射时要小心,最好不要扎住鱼体心脏,以免血液渗透出来,使胸鳍基部充血而影响标本质量。

2.2形态整理将背鳍、胸鳍、臀鳍和尾鳍适当展开,用塑料薄片或厚纸片等将其夹住,并用回形针夹紧,或者用大头针插入各鳍的基部,使其展开成类似生活时的形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要让鱼乱跳,防止鱼体受伤,影响标本质量。

2.3标签使用用解剖剪把白标布剪成条,长5cm,宽1.5cm,在布条的一头用剪刀剪一小洞,用白线拴上即可。如果收集的标本不只局限于一个水域时,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应在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晓蕙.2008.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崔允漷.2009.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尾鱼上拴上标签,根据记录在标签上用标签上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时间及地点。标签一般挂在鱼体的下颌骨处,将皮质扎穿,用镊子协助把标签拴上即可。3标本保存

3.1选标本瓶标本瓶、缸的规格有圆形、长方形、方形,高度也不同,在装瓶时应根据各种鱼类的不同体形进行选择。例如,呈纺锤形的鱼类,宜固定在圆形标本瓶中;鳐类等宜固定在长方形的标本瓶中。在制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标本瓶规格不齐全而受到影响,除了选择时应注意外,制作者也应灵活掌握。大型鱼类,因受标本瓶规格的限制,一般不采用浸制方法保存,而是采用剥制方法保存[4]。

3.2标本装瓶将处理好的鱼放入瓶中,头向上,尾朝下,把拴标签的线拴在标本盖上的玻璃钩上,将浸泡溶液倒入瓶中。然后盖上瓶盖,用石蜡封口保存。3.3贴上标签最后把鱼的学名、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制作人等写在标签纸上,用粘合剂贴在标本瓶上即可。

4注意事项

4.1体内固定溶液的注射方法用针尖将鱼体鳞片轻轻挑起,缓慢将针扎入肌肉中。针和注射部位不要垂直,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为30? 40?。注射药物时速度一定要慢,使溶液均匀地扩散到肌肉中。一般情况下对注射剂量没有统一规定,根据鱼的大小其用量有所不同。原则上要求在注射时,不使鱼体膨胀变形。4.2在野外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在野外采集时,必须先将标本进行登记和编号,并用布标签系在尾柄基部(视各种鱼类形态而定),并做好记录,否则标本多时容易遗忘而产生混乱。处理好后进行整形固定,待运回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庆闻,秦克祥.1989.鱼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秉志.1960.鱼类解剖.北京:科学出版社

[3]谢从新.2010.鱼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关梅.1996.鱼类标本的保存.贵州水产,(1):37 38?

·

45

·生物学教学2013年(第38卷)第3期

如何制作鱼类标本

如何制作鱼类标本 鱼类标本制作,大致分为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和图片资料几部分: 一、鱼类浸制标本制作 鱼类的标本材料应选择鳍条完整、鳞片齐全和体形适中的新鲜鱼类作为浸制标本的材料。 (一)用具用品 1、解剖盘、标本瓶、注射器:用于盛放标本和向标本注射固定液。

2、固定液:用于固定和保存标本。一般用甲醛液(5-10%甲醛溶液)、70%乙醇。 (二)制作方法步骤。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经过固定、保存和标签三个步骤。 1、固定:将鱼类体表粘液用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编号、登记和记录,并将布标签系好。随即在腹腔中注入适量10%甲醛以固定内脏器官。然后将背鳍、胸鳍、臀鳍和尾鳍适当展开,用塑料薄片或厚纸片等将其夹住,并用回形针夹紧,或者用大头针插入各鳍的基部,使其展开,酷似生活时的形态。整理好形态后,放塑料盘或其他盛器中。先向腹内注射适量的5~10%甲醛溶液,再放入盛有5~10%甲醛的标本瓶中进行固定。固定时间约需数小时至1天左右。 2、保存:将标本放入5%甲醛液或70%酒精液中浸泡保存。 3、标签:贴上标签,标注编号、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制作人,鉴定人。。 二、鱼类骨胳标本制作 (一)用具用品 1、解剖刀、解剖剪、镊子:用于剔除软组织。 2、玻璃水槽、解剖盘:用于制作过程中盛放标本。 3、卡片纸、大头针、胶水:用于对标本进行定形和固定。 4、标本台板:用于放置骨胳标本,用木板制成。 5、0.5~0.8%氢氧化钠溶液:用于腐蚀标本上的残存肌肉。 6、汽油:用于脱掉标本上的脂肪。或者无水乙醇。 7、3%过氧化氢:用于漂白标本。

(二)制作方法步骤。 骨胳标本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剔除软组织、腐蚀、脱脂、漂白、整形和装架等步骤。 1、剔除软组织:包括剥皮、去内脏和剔肌肉三部分内容。剥皮应从腹部开始,用剪刀剖开腹部皮肤,陆续剥向身体各部。在剥皮过程中,注意不要拉断指骨和趾骨。皮肤剥净后,再挖掉内脏和眼球,随后进行剔肉。剔肉时,不要将头骨、肩带和四肢骨的各个关节相连的韧带剔掉,以借助韧带保持各关节的联系。当肌肉基本剔净后,在颈椎和枕骨之间的缝隙中,向颅腔中插入适当粗细的铅丝,将脑组织破坏,再将铅丝插入椎骨,将脊髓挤压出来。然后用水将标本冲洗干净。 2、腐蚀:将已剔除软组织的骨胳浸入0.5~0.8%氢氧化钠中,腐蚀残存的软组织。约1~3天后取出,在清水中进行冲洗。此时,骨胳上的软组织已被腐蚀干净。 3、脱脂:将经过腐蚀的骨胳,放入汽油(或者无水乙醇)中进行脱脂。脱脂时间约需1~2天。 4、漂白:。将已脱脂的骨胳浸泡在3%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漂白。漂白时间约需1~4天,在漂白期间要经常检查,只要标本已经洁白,就要及时取出。 5、整形:将已漂白的骨胳平放在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上,将躯体和四肢按自然姿态整理好,并用卡片纸条和大头针固定在板上,以防止标本在干燥过程中变形。在下颌和胸椎骨下面,要用纸团垫起,使其成生活时头部抬起的状态。还要将两个上肩胛骨附着在第二、三颈椎横突的两侧,待骨胳干燥后,用胶水粘住,使全副骨胳连成一个整体。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二)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1.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鱼体向解剖盘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 (2)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鱼硬化后取出。 (3)装瓶保存:用适当大小的标本瓶(标本瓶要长于鱼体6cm 左右,以便贴上标签后仍能从瓶外看到标本全貌),将固定好的鱼类标本,头朝下放入。或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用两条丝线分别从鳃盖骨后缘体侧和尾柄部穿入,缚扎在玻璃片上。用橡胶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玻片和标本缓缓装入标本瓶内。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盖严瓶盖。 (4)贴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于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2.两栖、爬行类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把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致死后,立即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固定保存:与鱼类标本的固定保存方法相同。个体中等或较小的标本应头朝上绑于玻璃板上,再放入瓶中保存,使外形结构更易观察且展示性更强。 3.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应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以露出内脏。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还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仍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如为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打印好的名词签(或用铅笔书写),用水胶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三)浸制标本长期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某些新制作的浸制标本,经过一段时间,溶液会变黄或混浊,是动物体内的浸出物所造成。标本在浸泡1~3个月后,根据情况更换固定液2~3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2.瓶口应密封,以防药液挥发。当标本不能全部淹没在保存液中时,应及时添加药液,否则露出部分会变干、变形,甚至发霉变质。

制作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制作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针插和液浸。 对于昆虫来说,一般多采用针插法制作标本。 用针插法制作标本都需经过下列8个步骤: 1.杀死要想制作形体完整、色彩和形态都栩栩如生的标本,常常需要用刚刚捕捉到的新鲜活虫,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击倒力强的杀虫剂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药剂来自制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采用广口的玻璃瓶来制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软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蚀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后将药液倒入,以达到刚好饱和,药液不外流为度,再用厚长纸或软木片将药层盖住。纸片或木片上要有几个透气孔,使毒气能够透出。 2.去除内脏在制作标本前,必须先将昆虫的内脏取出,便于针插后能迅速干燥。但象蜻蜓中的豆娘那样身体极细的昆虫,则可不必去除内脏。 解剖时,可用镊子直接从虫的颈部和前胸背连接膜处插入,取出各个脏器。或在腹部侧面沿背板和腹板的连接膜处剪开一个口子,然后用镊子取出脏器。 接着用脱脂捏成一长条状的棉花栓,用镊子将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虫腹腔内,保持虫体原来的体形。 3.临时保存昆虫被毒气杀死后,应尽早将其从毒瓶中取出,除去内脏后,放在预先制备好的棉花纸包内,以避免携带时使虫子遭到挤压而变形受损。 棉花纸包的纸,宜选用吸水性好的,将其剪成方块,大小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虫体为度。脱脂棉可扯取一块约0.5厘米厚、比纸稍小一点的小块,压平后放在纸片中间。 最好再备一小张白纸附置在脱脂棉上,作为临时棉签,以记载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等。 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在将虫子取去内脏之后,将其临时包裹在里面,防止其受到损坏变形。 保存期不宜过长,应在1~2天内,注意及时将包打开,让其通气干燥,不使变质。 4.还软干燥变硬后的虫壳一般都会发脆,若不采取措施使其软化,很可能一碰就会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针之前必须使其还软。 还软的方式是:用玻璃换软缸或别的器皿,底部加进蒸馏水,加入几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虫子,加盖密闭2~3天后就可换软。 没有换软缸设备的,也可直接将虫浸于温水中,用热气也能使其还软。 5.针插固定昆虫标本用的昆虫针,系用不锈钢制成,由细至粗,共有00号、0号、1号、2号、3号、4号、5号等7个级别。 从0至5号,6个级别的针都带有针帽。只有00号不带针帽,其长度仅为其他各号针长的一半,是作为双重针插标本用的。 对于死后还未干燥变硬的或是还软后的昆虫,就是用上述的针将其固定起来的。使用哪号针,应根据虫体的大小来定。 插针开始时,先将要制作的虫体放在刺虫台或桌缝上,再根据虫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号针,昆虫针插前翅基部背中线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虫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线偏右方,其他昆虫插中胸中央。 6.整姿完成针插后的昆虫,还须根据该种昆虫最正确的姿势,对针插后的昆虫作局部调整,如翅膀的位置、虫足的弯曲度、触角的伸长方向等逐项加以调整,使其完全与活昆虫具有相同的姿态。 有些昆虫爱好者喜欢按他所喜欢的姿态来固定昆虫,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适当调整昆虫身躯、翅、腿或触角的姿势和位置。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1、昆虫标本的采集 根据不同昆虫的习性和特点,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方法进行采集 1.1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工具 1.1.1、捕虫网:由网框、网柄和网袋三部分组成。网框用一根粗铅丝拆成直径约为33cm-44cm的环形圈,两端用铅丝或铁箍固定在1.25m的网柄上,网袋用白色或淡绿色,尼龙纱布做成,底略圆,深为网框直径的一倍左右,装在网框上。网框最好是钢质能折叠,网柄能伸缩的材料制成,这便于携带。捕虫网因结构和用途不同分气网、扫网和水网。气网适合捕捉飞行的较大型的昆虫。扫网主要用来搜捕地面或植物丛中的昆虫。要求比气网更结实些,网袋顶端留有一小开口可套一塑料管,用橡皮筋扎牢,扫捕进便将虫集于管中。取虫时只需拿下小就行。水网用来捕捞水生昆虫。网袋较浅,常用透水性良好的铜纱、尼龙纱等制成。 1.1.2、吸虫管:用来采集蚜虫、寄生蜂等小型昆虫。选一端开口或两端均开口的玻璃管,管端以橡皮塞,上钻一小孔(一端开孔的钻两个小孔),每孔中插入一个小玻璃管,用以吸捉小型昆虫标本。

1.1.3、毒瓶:用来毒杀采到的昆虫。选择适宜的广口瓶,配上塞得严密的橡皮塞或软要塞。制作时,先反氰化钾或氰化钠放入瓶底,上铺细木屑,压平实,喷上水,使石膏结成石块。为保持毒瓶的清洁和干燥,可在其上放一层能吸水的纸,经常更换,塞上瓶塞即可。为了避免虫体互相磨擦,使用时可在瓶内放些细纸条。但鳞翅目绝不能和田虫、蜂类、半翅目昆虫放在一起。因甲虫死亡较慢,在瓶内乱爬,而将其它昆虫损坏。 氰化钾有剧毒,凡皮肤有伤口而触及或由呼吸道吸入都极易中毒,制作和使用时绝不可疏忽大意。平时对毒瓶要严加保管,不可随便乱放,更不能遗失,毒瓶破碎应挖坑深埋。 临时用的毒瓶,可用一团棉花沾少量乙醚或氯仿。或用敌敌畏置于瓶内,棉花上面应用东西隔开,使用方便。但易失效,须经常更换。 1.1.4、三角纸包:主要用来包装暂时保存的蝶蛾类的标本。用坚韧、表面光滑能吸水的纸,裁成3:2的长方形。用时将中间部分按45度斜折,再将两端折转,成三角形纸包,把采得的昆虫装入包内。 1.1.5、扩大镜等用品:扩大镜、剪刀、镊子、记载本、橡皮等用品,都是采集时不可少的用品。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 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 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 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 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 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 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 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 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 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2、体型 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 3、口式 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 4、鳍与鳍式 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

2)偶鳍:胸鳍、腹鳍 鳍的结构 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 5、侧线与鳞式 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 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解剖步骤 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3、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暴露心脏和内脏;拭净器官周围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解剖盘内观察。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免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被损坏。 4、原位观察 (1)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腹方为围心腔,内具心脏; (2) 胸腹腔脊柱腹方为白色囊状鳔,前、后鳔室之间暗红色组织,为肾脏一部分。 (3) 鳔的腹方为长形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精巢,雌性为黄色卵巢; (4) 胸腹腔腹侧盘曲管道为肠管;肠系膜上,具暗红色、散漫状分布肝胰脏;肠管和肝胰脏间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5、生殖系统 (1) 生殖腺 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暗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 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呈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微黄红色,呈长囊形, 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 (2) 生殖导管 生殖腺表膜向后延伸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 6、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及肝胰脏、胆囊等。 (1) 食管 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较端,其背侧有鳔管通入,以次为食管和肠分界点。 (2) 肠 展开肠管,肠为体长2-3倍,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与臀鳍基部前方。 (3) 胆囊 暗绿色椭圆型囊,位于肠管前端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 7、鳔 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银白色,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8、排泄系统 (1) 肾脏 紧贴腹腔背壁中线两侧,1对,红褐色;

生物标本制作答案

生物标本制作答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模式标本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为使各种生物的名称与其所指物种间具有固定的,可以核查的依据,故在确定一个生物物种时,除了需要文字描述和图示以外,尚需将当时确立该物种时所用的标本长期妥善保存,以作为今后考证该物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凭证,即实物资料,这样的标本亦被称为模式标本. 2.选定模式标本是以后的研究者从上述全模式标本中所选定的最合适的那份标本,此份标本的意义与正模式标本相同。 3.生物标本是指保持生物实体原样或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用于学习,研究,展示等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完整个体或实体的某一部分。 4.真剥制标本就是将一只死去的脊椎动物在剥制过程中竭力地模仿其生活时的姿态,经过制作后,从外表上看来像真的一样。这样的标本就是真剥制标本。 5.胸剥法:剖口线都是采用从胸部剖开进行剥皮的方法,简称“胸剥法”。 6.全模式标本:是指发表者未特地指定那份为正模式标本时所引用的全部标本。 7.生物模型:生物模型的实质是指选用一些特殊材料仿制而成的生物模拟体 8.三级台:三级台是做针插标本用的,用于调整虫体,采集标签和鉴定标签的高度,每级8mm,共分三级,所以叫三级台 9.二重针刺法:一般微小型昆虫如跳甲、跳蝉、飞虱等不能直接插针,需用微虫针穿刺或用胶液粘在小三角纸卡上,然后用昆虫针间接固定。此法又名“二重针刺法”,操作方法如下:(一)微虫针刺法微虫针针体细而短,尖端锐利,无针帽,对于微小而坚硬的小昆虫搜索极为适用用小镊子夹起虫体,按规定针位用微虫针垂直刺穿,并把标本插在小软木块上。然后再用昆虫针插小木块。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标本和标签均位于昆虫针的左边。(二)三角纸卡胶粘法把普通卡纸剪成底边长厘米,高为1厘米的微型三角卡,用昆虫针针尖沾一点乳胶,轻轻点在三角卡尖端上,然后用针尖把虫体粘起,放在点有胶液的三角卡尖端,并迅速向后撤针,以免把虫带起,这一操作非常关键,主要是针尖上胶液不能过多,再就是靠熟练的技术。粘好的标本如需调姿,可用昆虫针尖拨挑。最后在三角卡的宽端穿插昆虫针,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即可放入标本盒(柜)内保存。幼虫标本制作法幼虫标本通常是用浸制法保存,此外也可用干制。 10.骨骼标本:通过一系列的处理,除去动物的皮肤,肌肉与内脏,保留骨骼,并经脱脂,漂白,使骨骼洁白美观,然后把骨骼支架成它原站立的姿势,供教学,研究或展览之用。 11.假剥制标本假剥制实际上也完成了剥皮的过程,只是不再将皮张还原成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地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 12.腹剥法如果采用腹剥法,刀口应在鸟体腹壁中央切开皮肤,然后进行分离.㈡判断题,有错改正(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制作植物腊叶标本正确的顺序是:整形、干燥、压平、装贴处理. 错(压制-装订-保存) 2不满40cm高的小草本植物,应连根整株采集,如遇更小的植物,还要多采集,使同一号中每份标本都布满全纸. 对 3制作干制昆虫标本的正确顺序是:展翅、针插、干燥、保存. 错(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4直翅目昆虫应从中胸背板的正中插入.错(中胸小盾片中央略微偏右)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 掌握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呼吸动作。 2. 解剖鲫鱼,观察内部结构。 3. 观察示范标本:鲤鱼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三、 实验器材 解剖剪、镊子、解剖盘。鲜活鲤鱼(或鲫鱼)、脱脂棉等 四、 实验步骤 1. 每人取一条鲫鱼,先观察鲫鱼的外形、鳞式、鳍式,取下一片鳞片观察其结构。(外形上适应水生生活特征有哪些?) 鳞式:侧线鳞的数目 l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l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l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比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就是说鲤鱼的侧线鳞为34~38片,侧 线上鳞为5片,侧线下鳞为8片。 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 5 8

鳍式:D、A、C、P、 V分别代表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鳍棘数目-罗马数字;鳍条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表示变化范围。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表示鲤鱼有背鳍一个,棘2个,软鳍条18—19;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臀鳍有棘3个,软鳍条5—6;尾鳍有软鳍条20—22。 2.解剖鲫鱼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鲫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观察内脏自然位置。 2.1循环系统 去掉左侧体壁和鳃盖即可看到其心脏,按心脏跳动的顺序可区分:静脉窦、心房、心室,另外还有动脉球。 2.2鳔 位于消化管的背方、体腔的背部呈银白色的囊状结构。

植物浸制标本

植物浸制标本的种类和制作 一、浸制标本 浸制标本常用的浸制液,多是5%的福尔马林或70%的酒精。用它们作为浸制液来制作标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程序简单,购置方便,价钱也比较便宜。缺点是:在不很长的时间内五颜六色的植物标本会失去它原有的天然颜色,成为千篇一律的淡褐色,从而降低了标本在教学中的直观性。为了保存植物标本的天然颜色,需要配制各种特殊的药液对植物体加以处理。药液的配制,因标本的颜色不同而异.下面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绿色标本保存法:将醋酸铜结晶加入50%冰醋酸溶液中,直加到溶液饱和为止。然后用4倍水稀释,再加热至80~85℃。把要做成标本的植物放进烧热的溶液中,继续加热。直到植物由绿变褐,再由褐转绿时,即可把植物取出用清水洗净,保存于5%福尔马林中。对于不适于热煮或药液不容易透入植物,可以改用硫酸铜饱和水溶液700毫升、福尔马林50毫升、水250毫升的混合液,将植物放入这种液体中浸渍。浸渍时间的长短,要视植物老嫩程度和种类而定。一般地说,植物幼苗浸3~5天即可,而成熟的植物则需浸8~14天。最妥善的办法是从浸后的第三天起,每天检查一次,见到植物褪成黄色而又重新变成绿色时,即可取出,用清水将药液洗净,然后放到5%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就制成了。 黑色、红紫色、紫色标本保存法:用福尔马林450毫升、95%酒清540毫升、水181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用来保存标

本。另一种方法是:福尔马林5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1000毫升、水8700毫升混合液的澄清液,也可用来保存标本。红色标本保存法:硼酸粉450克、水2000~4000毫升、75~95%酒精2000毫升、福尔马林原液3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作为浸制液,直接用来保存标本。如果保存粉红色的标本时,须将福尔马林减至微量或不加。 黄色、黄绿色标本保存法:用亚硫酸饱和溶液568毫升、95%酒精568毫升、水45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保存标本。 二、透明标本 透明标本的制作:把植物某一器官制成半透明或透明状态,不必经过解剖,即可由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结构,这样的标本叫透明标本。例如茎、叶输导组织的分布情况,花蕾内部雌、雄蕊的形态和位置等等,都可制成透明标本直接观察。 制作透明标本的程序,可分为透明、漂白、脱水和保存等几个步骤。 透明:用8%氢氧化钾溶液1000毫升、5%氨水10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浸泡植物。浸泡的时间随植物种类和器官的不同而异.一般不太厚的叶片,浸泡12小时就够了;但像松球花那样厚的器官,往往要浸泡十几天才行。总之,将被处理的材料浸成半透明状时,即可取出。在浸泡期间,发现浸泡液混浊时,应另换新液。已经浸妥的标本,取出后用清水冲洗30分钟,以彻底洗净标本上附着的药液。

鱼骨胳标本制作法

鱼骨胳标本制作法 鱼骨骼标本的制作取材方便,用具和药品也少,可自行制作鲫鱼骨骼标本的制作取材方便,用具和药品也少,可自行制作。但是,由于鱼骨骼较多且细小,特别是头骨,不但数目多,骨骼之间的连接也不紧密,因此,标本制作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如果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每个环节的处理程度,还是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标本的。 1.选材 制作骨骼标本的鲫鱼应尽量选取年龄大,骨骼硬化好且新鲜的。腐烂的鱼由于骨骼之间,特别是肋骨与脊椎之间的韧带常常已被破坏,制作标本时容易散落,散落下来的骨骼组装非常麻烦,并且做出的标本效果也差,利用价值小,因此,应避免使用不新鲜的鱼作材料来制作骨骼标本。 2.热处理 制作骨骼标本,必须要去掉皮肤和肌肉、内脏,保留骨骼和鱼鳍。要使骨骼和鱼鳍保留正常状态,还必须保留连结骨骼和鱼鳍及鳍条间的韧带。处理时用开水煮烫材料,便于剔除肌肉和鱼皮肤。方法是:用大口锅盛水烧开,并保持沸腾状态,两手戴干棉手套,以防水蒸汽烫伤手,双手分别握住鱼头和鱼尾,将鱼躯干部分浸入沸水中,先烫一侧,2~3

分钟后再烫另一侧,时间相同,最后将整条鱼全部浸在水中,约1分钟后捞出。 热处理的程度与标本制作的质量好坏有密切关系。热处理时间过少则剔除肌肉时费事且效果不好,过多则骨骼之间的连结韧带易被烫熟,骨架易散落而难以组装,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1)热处理的时间长短应视鱼的大小而异,大鱼时间长,小鱼时间短。若鱼鳞较大,可先用刀把鱼鳞刮去,然后再烫。 (2)整条鱼在沸水中浸烫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刚好能撕下头部皮肤为度。时间长了头部骨骼和鱼鳍易被煮坏而脱落。脱落下的头部骨骼是不易修复原位的。 (3)从沸水中捞鱼应用笟篱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直接牵拉鱼头、鱼尾或鱼鳍则很易损坏标本。 (4)若不能掌握一次煮烫的程度,可在保证鱼头骨骼和鱼鳍不被烫坏的情况下的多次煮烫,即烫后剔去一部分肌肉,然后再烫一次。 3.剔除肌肉 由于鱼的骨骼细小,不可能将骨骼、韧带处的肌肉全部剔除干净,但要尽可能剔除干净。腹中内脏要在腹壁肌肉去掉后再清除,不要损伤肋骨。剔除肌肉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能粗心大意,要在了解鱼身体结构,特别是骨骼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要心细手轻,避免损伤骨架。

浸泡标本的制作方法

浸泡标本的制作方法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标本的制作方法 1、绿色植物标本的浸制 用50 ml冰醋酸和50ml水配成50%醋酸溶液,在溶液中慢慢加入醋酸铜粉末,不断搅拌,直到饱和为止,配成醋酸铜溶液。 取醋酸铜原液1份,加水4份稀释,将溶液倒入大烧杯内加热至70—85℃,然后将新鲜绿色植物放入烧杯内,不久材料变成黄绿色,继续加热直至材料又变成跟原来的色泽相似时停止加热,取出绿色标本,在清水里漂洗干净,浸入5%的福尔马林溶液瓶中保存。 还可用硫酸铜代替醋酸铜,配成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硫酸铜溶液同上述方法一样处理绿色植物。 有一些特别幼嫩的植物,不宜加热,可浸入5%硫酸铜溶液里,直至材料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时取出。浸泡时间约5天左右。标本经清水漂洗后,浸入5%的福尔马林溶液里保存。 标本处理后装瓶时,最好将标本用线轻轻地缚在透明的玻璃片上,连同玻璃片一起浸入5%的福尔马林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一定要没过标本。 2、红色标本的浸制 取4ml福尔马林、4g硼酸、400ml水配置成处理液。选择完整成熟的新鲜果实(如番茄、樱桃等),洗净后浸入处理液中,当果实由红色转为深褐色时取出。浸泡时间一般为1—3天,但要视果实的大小、颜色深浅而定。果实取出后直接浸入亚硫

酸硼酸保存液(100ml1%亚硫酸、2g硼酸、100ml水配成)中保存,可保持果实原有色泽。 3、黄绿色标本的浸制 将黄绿色的果实或植物黄绿色部分(如梨、金橘、甜瓜等)洗干净,浸入5%硫酸铜溶液1—3天,取出后漂洗干净,浸入亚硫酸甘油酒精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用20ml10%亚硫酸、20ml甘油和20ml95%的酒精,加水600ml配成。也可用 50ml10%亚硫酸和50ml95%酒精,加水400ml配成亚硫酸酒精保存液,同样能达到保存的目的。 4、紫色标本的浸制 用10ml40%的福尔马林、12ml95%酒精加入200ml配成福尔马林酒精溶液,将洗净的紫色果实,直接浸入上述溶液中保存。如果是紫色的浆果(如葡萄)时必须先浸入福尔马林食盐溶液(12ml40%福尔马林、24ml12%食盐水、水200ml配成)内,选取即将成熟的果实洗净,浸入上述液中2—3月,然后取出,保存在2%的福尔马林溶液瓶中,这样处理后,果实的原有色泽可保持较长时间。 5、白色或淡绿色标本的浸制 取氯化锌10g,加入300m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再加入40ml 95%的酒精,静置沉淀后,取上面的澄清液。将白色植物(如银耳、慈菇等)洗干净后浸入上述溶液中保存。也可取15g氯化锌,溶解在300ml水中,再加入8ml40%福尔马林和 8ml甘油,搅匀后静置沉淀,取上层澄清液。

脊椎动物标本制作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整体浸制标本制作 1. 整理姿态 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鱼体向解剖盘的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需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其致死后,再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 防腐固定 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硬化后取出。 3. 装瓶保存 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头朝上固定于玻璃板上。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带有标本的玻片缓缓装入标本瓶内。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密封瓶盖。 4. 贴标签 将注有科名、学名、中文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在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二、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 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露出内脏。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要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将其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如要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胶水将打印好(或用铅笔书写)的名词签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小型脊椎动物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

小型脊椎动物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 时间:2010-12-07 15:51来源:爬行天下论坛作者:烤牛肉三明治点击: 97次 材料器具小型脊椎动物如鱼、蛙、小白鼠;解剖器,标本瓶,玻璃片,注射器,绳;95%乙醇,氢氧化钾溶液,茜素红,甲醛,过氧化氢溶液,纯甘油,水合氯醛,冰乙酸,阿利新蓝 材料器具 小型脊椎动物如鱼、蛙、小白鼠;解剖器,标本瓶,玻璃片,注射器,绳;95%乙醇,氢氧化钾溶液,茜素红,甲醛,过氧化氢溶液,纯甘油,水合氯醛,冰乙酸,阿利新蓝-8GX,胰蛋白酶,硼砂溶液,麝香草酚,清水,重铬酸钾溶液,染色液,褪色液,稀过氧化氢溶液,染色原液,软骨染色液,硬骨染色液,胰蛋白酶混合液。 步骤 1.取材新鲜的小型脊椎动物,如鱼、蛙等,长度在10~20厘米,以活体为好。 2.固定 材料洗干净。如果是鱼,应该先去鳞,再洗净。然后,放入95%乙醇中固定1~2天。如果材料已经用5~10%甲醛液保存过,则要用清水漂洗后再浸在95%乙醇中,使它充分固定。 3.去皮用解剖器剥去小动物的外皮。 4.脱脂 把去皮后的标本用绳缚在玻璃片上,整理好姿势,浸在3%重铬酸钾溶液中几天,除去材料表面的脏物和脂肪粒块。当溶液变混浊时,更换新液,直到溶液不混浊为止。取出标本,用清水洗干净,再浸入95%乙醇中脱脂一周左右。 5.透明标本转入20%氢氧化钾溶液中。一周左右,见肌肉呈半透明状态,里面骨骼隐约可见,即终止透明。 6.染色把透明后的标本浸入0.01%茜素红染液中2~3天,到骨骼染上红色为止。 7.褪色先把标本放入2%氢氧化钾溶液中浸1天,然后转入褪色液中10天左右,到肌肉上的颜色褪至淡粉红为止。 8.漂白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浸至肌肉完全透明,骨骼呈紫红色为止。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

动物标本的制作

动物标本的制作 (一)采集 不同种动物需要有不同的生活条件,采集时应根据动物的不同栖息处所,在一定时间和时期内采用一定的方法,并需要用不同的工具才可采到。 (二)处理 1、整理标本:采集来的标本要经过整理,首先放到较大的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再选择生活力强、形态典型、完整无缺、大小适当的留下,弃去其它杂物。 2、恢复动物的自然状态:将水生种类移入新鲜的普通水或海水的容器内静置一小时,以使动物恢复到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3、麻醉:对易收缩的动物需先经过麻醉再杀死。常用的麻醉剂有乙醚、氯仿、50%的酒精、硫酸镁等。 4、杀死:动物经一定时间麻醉后(麻醉时间不能过长),使用适当药剂迅速将其杀死,以保持其外形正常和内部器官的完整。杀死药剂常用的有5—10%福尔马林、80—95%酒精、无水酒精等。 (三)固定 固定可使材料尽量保持原形而不变质。标本制作过程中,都要先将材料固定后保存。常用固定方法有干燥处理和药液浸制两种。浸制标本,事先要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物溶液做固定液。把材料浸制好后再进行保存。 小型动物材料,直接放在固定液中保存。大型材料,先向材料内注射一部分固定液,后放入固定液中浸渍。 (四)保存 固定和保存是制作标本的两个重要环境,固定好了的材料最终能否成为合格的标本,还在于如何保存。如果保存欠妥,即使固定得再好,最后还是达不到制作的目的。保存方法主要有液浸保存和干燥保存。 1、浸液保存。 浸液保存是把标本浸在一定的药物溶液里保存标本的方法。一般整体材料、解剖材料、局部构造或器官可用这种方法保存。 常用的保存液大致与固定液相同,主要是福尔马林、酒精、甘油以及这几种药物按比例配制制成的各种混合液。单纯用福尔马林作保存夜,浓度为5%--10%,个别情况可用15%。具体浓度的大小以标本的大小而定,原则上小标本浓度小,大标本浓度高。 福尔马林作保存液,效果好、价格低,可以大量地使用。缺点是保存中往往有多聚甲醛形成,使浸液变浊,影响观察。因此,在保存过程中,一年要更换一次新液。 (五)几种常见动物的浸制标本 1、蚯蚓标本的制作 (1)采集:蚯蚓生活在潮湿阴凉的土壤中,如在春末夏初雨后,蚯蚓多爬出地面,很容易采集到。选择个体大和性成熟(体前端部分具有深色戒指状的环带)的蚯蚓。 (2)麻醉:把采集的蚯蚓先在水中洗去虫体身上的泥土。放在较大的容器内,加入清水,用95%的酒精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滴入水中(如果蚯蚓急剧蜷曲翻转,即是滴酒精太快了),在一小时内达到10%的酒精浓度即可,这时停止滴入酒精,数分钟后就被麻醉。 (3)固定:将麻醉后的标本平放在解剖盘中,用注射针自虫体后端腹侧注入福尔马林醋酸酒精溶液(福尔马林5ml、50%酒精90ml、冰醋酸5ml的混合液)或50%的酒精于体腔中进行固定,注射量以达到身体圆账为度。 (4)保存:固定好的蚯蚓放在一纱布上,20—30条卷成一卷,直立放在标本瓶内,加入福尔马林醋酸酒精溶液或70%的酒精溶液保存。 2、蝗虫标本的制作 (1)采集:选择晴朗温暖天气,到花草丛生的田野用捕虫网可捕到蝗虫。

鸽骨骼标本

(JY 281-87)鸽骨骼标本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教学使用的J4144型鸽骨骼标本。 1 产品特征 1.1 标本由成熟家鸽制作。 1.2 标本以站立的自然态固装在底座上,多附颈椎一块。 1.3 标本显示中轴骨骼的头骨、舌器骨、13~14块颈椎、5~6块胸椎、愈合荐椎(综荐骨)、6块尾椎、尾综骨、5对胸椎的肋骨(每条肋骨各包括椎肋和胸肋)胸骨和龙骨突出。 1.4 标本显示附肢骨骼的肩带(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肱骨、桡骨、尺骨、桡腕骨、尺腕骨、腕掌骨、三个指骨(其中第一指一节、第二指两节、第三指一节)、腰带(包括骼骨、坐骨和耻骨)、股骨、膝盖骨、胫跗骨(或胫骨)、腓骨、跗蹠骨。一块第一蹠骨和四个趾骨(其中第一趾二节、第二趾三节、第三趾四节、第四趾五节)。 2 技术要求 2.1 应符合JY153—82《脊椎动物骨骼标本通用技术条件(试行)》的规定。 2.2 舌器骨串装在原位上。 2.3 附巩膜骨,其中一块装在眼眶上,另一块固装在其同侧相应位置底座上。 2.4 鸽骨上的角质喙,趾骨上的角质爪和前后肢长骨中的骨髓应去掉。 2.5 另附的颈椎应取第三至第十二节间中的任意一节,按自然位固装在与颈椎相对应位置的底座上。示其马鞍型椎体(异凹型椎体)。 2.6 最后二节颈椎上应各具一对游离的颈肋,其中第二对颈肋上应各具钩状突一个。 2.7 至少前四对胸椎的肋骨直接与胸骨连接,第五对肋骨中的胸肋也可附在前一对胸肋上。 2.8 至少前3~4对胸椎的椎肋上各具一个钩状突(以自然数为准),前一个突起应贴在后一条椎肋的上面。 2.9 第一趾骨向后,其余三个趾骨均向前,间距均匀。 2.10 位于乌喙骨之间呈V形的韧带应保留。 2.11 除应贴的常规号签外,与飞翔生活相适应而愈合或变形较明显的各骨如:腕掌骨、第一至第三指骨、愈合荐椎、尾综骨、胫跗骨骨和跗蹠骨等应分别标注号签。 2.12 标本具下列一项时为二级品: a.骨色较黄或体态欠佳; b.缺游颈离肋一对或断缺退化的颈肋1~4条;

教你制作海洋生物标本

节肢动物 海洋中节肢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它们的标本也有浸制与干制两种。大型的虾、蟹、赏等均可干制, 方法是将10 % 的福尔马林注入动物体内, 接着放入10 % 的福尔马林液中浸泡6-10 小时,最后晾晒干燥即可。浸制方法: 先将动物放入淡水麻醉杀死后, 再整形放入70% 的酒精中保存, 为防止标本肢体酥脆, 最好加入几滴甘油。 棘皮动物 海参在固定前要先麻醉。将采来的海参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培养几日,待其触手身体完全伸展开后,在水面上撤入薄荷脑,再加入少量硫酸镁。用解剖针触动其触手不再收缩时,即可保存于70%的酒精中。海星标本的制作方法亦与此相同。 一些海胆类动物可先放入淡水中麻醉,后放入70%酒精中固定保存。固定时可在背面或腹侧穿一小孔,使酒精很快浸入海胆内部。 另外海胆和海星亦可制成干制标本,程序是先把动物整形,然后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浸泡6-12小时,晒干即可。 鱼类 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较简单,先用清水将其体表泥沙、粘液以及口腔、鳃清洗干净,接着将其鳍棘、鳍条伸开,放入10%福尔马林中保存即可。这种标本只限于较小的鱼类,若是体长几米乃至十余米长的大型鱼类,则需制作剥制标本了。 制作剥制标本程序如下:首先,将鱼的体长、全长、最大体围和最小体围等必要数据测量记录好,然后绘出制作图。这些工作结束后,

再将鱼腹朝上,用刀沿腹部正中线切开,把鱼皮细心剥下,除去眼球和鳃,待鱼皮和肉体分离后,再进一步精工剔除皮上的肉、脂,将鱼皮置于70%的酒精中浸泡数日。在此期间,着手用木板、木条根据测得的数据和制作草图制作比鱼体稍小的假体。假体制成后,为使其软硬度适宜,需在假体外敷以稻草,外面再披上麻袋片。最后将鱼皮从酒精中取出,在鱼皮内面涂防腐剂(配方:亚砒酸500克,肥皂1500克,棒脑30克,用水调好,慢火煮沸,呈糊状即可使用),接着将其披到假体上缝合,并进行形态整理,将各鳍拍平理好,用木板夹住固定一段时间。待干后去掉木板,将玻璃眼安装在眼窝内,就可告完工了。 这些标本制作方法都不算复杂,只要仔细和耐心,是很容易成功的。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不妨按上述方法试一试,祝愿您得到称心如意的生物标本。 脊索动物 制作柱头虫标本,需先将其放入海水中培养,待其将腹内泥沙排出,然后用淡水麻醉,放入70%酒精液中。 海鞘采来后先用清水洗净,放入海水中让它舒展开,待其出、入水孔张开后,即投入薄菏脑进行麻醉。当出、入水孔不再并合时,即可用5%福尔马林液保存之。 软体动物 海产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类型也各不相同。软体动物可以浸制,也可干制。干制标本多限于贝壳的种类,如虎斑宝贝、卵螺和红螺等,可将它们放入淡水中杀死,任凭其肉体腐烂。数日后,将腐肉

鱼类标本的制作

1.浸制标本制作(1) 用具用品①解剖盘、标本瓶、注射器:用于盛放标本和向标本注射固定液。②福尔马林液:用于固定和保存标本。(2) 制作方法步骤。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经过固定和保存两个步骤。①固定。将已处死的标本放置在解剖盘上,先向腹内注射适量的5~10%福尔马林溶液,再放入盛有5~10%福尔马林的标本瓶中进行固定,固定时应将标本的背部朝上,四肢做成生活时的匍匐状态,并将指、趾伸展好。固定时间约需数小时至1天左右。②保存。将标本放入5%福尔马林液或70%酒精液中浸泡保存。 2.骨胳标本制作(1) 用具用品①解剖刀、解剖剪、镊子:用于剔除软组织。②玻璃水槽、解剖盘:用于制作过程中盛放标本。③卡片纸、大头针、胶水:用于对标本进行定形和固定。④标本台板:用于放置骨胳标本,用木板制成。⑤0.5~0.8%氢氧化钠溶液:用于腐蚀标本上的残存肌肉。⑥汽油:用于脱掉标本上的脂肪。⑦3%过氧化氢:用于漂白标本。(2)制作方法步骤。骨胳标本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剔除软组织、腐蚀、脱脂、漂白、整形和装架等步骤。①剔除软组织。包括剥皮、去内脏和剔肌肉三部分内容。剥皮应从腹部开始,用剪刀剖开腹部皮肤,陆续剥向身体各部。在剥皮过程中,注意不要拉断指骨和趾骨。皮肤剥净后,再挖掉内脏和眼球,随后进行剔肉。剔肉时,不要将头骨、肩带和四肢骨的各个关节相连的韧带剔掉,以借助韧带保持各关节的联系。当肌肉基本剔净后,在颈椎和枕骨之间的缝隙中,向颅腔中插入适当粗细的铅丝,将脑组织破坏,再将铅丝插入椎骨,将脊髓挤压出来。然后用水将标本冲洗干净。②腐蚀。将已剔除软组织的骨胳浸入0.5~0.8%氢氧化钠中,腐蚀残存的软组织。约1~3天后取出,在清水中进行冲洗。此时,骨胳上的软组织已被腐蚀干净。③脱脂。将经过腐蚀的骨胳,放入汽油中进行脱脂。脱脂时间约需1~2天。④漂白。将已脱脂的骨胳浸泡在3%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漂白。漂白时间约需1~4天,在漂白期间要经常检查,只要标本已经洁白,就要及时取出。⑤整形。将已漂白的骨胳平放在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上,将躯体和四肢按自然姿态整理好,并用卡片纸条和大头针固定在板上,以防止标本在干燥过程中变形。在下颌和胸椎骨下面,要用纸团垫起,使其成生活时头部抬起的状态。还要将两个上肩胛骨附着在第二、三颈椎横突的两侧,待骨胳干燥后,用胶水粘住,使全副骨胳连成一个整体。⑥装架。将上述已整形的骨胳,放在标本台板上,用胶水将前肢的腕骨和后肢的蹠骨粘在标本台板上,贴上标签,写明编号、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制作人,即可保存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