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油菜栽培技术四要点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种植油菜还能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

一、播种前的准备

1.选地与整地。油菜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较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为宜。在中性、微酸性土壤上种植时含油量较高;在碱性土壤上种植时含油。

2.量较低。油菜种子小,幼芽顶土力弱,要求精细整地才能出好苗。在前作收获后要及早进行耕作,以防失墒,耕后进行耙耱细整。

3.施底肥。油菜需肥量较多,尤其需磷肥。底肥以优质腐熟粗肥为好,如亩产150 kg水平,每667 m2需施粗肥2 500 kg以上,混入20-50 kg过磷酸钙和20-50kg碳酸氢铵效果更好。

4.浇底墒水。冬季油菜在播种前的7-10 d要浇足底墒水,使苗全、苗匀、苗壮,并为全生长期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5.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先将种子进行晒种、精选、消毒,然后拌入种肥再播种。方法:首先将种子放在场上摊晒2-3 d,然后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比重小的种子和杂质,继而用10%的盐水选种,捞出秕子。再用50 ℃-54 ℃的温水浸种20 min。如有条件可用1∶300倍的福尔马林液浸种20-25 min,捞起后闷种2 h后用清水洗净。施用种肥较好的方法是进行种子大粒化处理,即用30%的过磷酸钙、30%的肥土、40%的细炉灰混合后滚包在种子外面,既能匀播省籽又能使幼苗茁壮。

二、播种

冬季油菜的播种期以18 ℃-20 ℃为宜,河北省南部以9月上旬为适期,中部地区应提前些。

1.培育壮苗。苗床要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园子地,施足粗肥和速效磷肥。苗床播种时间可比当地同品种的直播油菜早1周左右。播种量每667 m2苗床0.8 kg左右,均匀撒播,覆土1 cm。

2.适时早栽。一般在10月份进行。移栽前6-7 d要施1次“送嫁肥”,也叫“起身肥”。移栽前1 d苗床要浇“拔秧水”,润土起苗。要注意栽种质量,不能栽的过浅,覆土要严。移栽后及时每667 m2施5 kg硫铵等速效肥料并随即浇水。

三、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定苗。在齐苗后出2片真叶时间苗,留苗距3-6 cm。至出3-4片真叶时定苗,株距根据计划密度而定,一般为3-6 cm。如虫害严重,应适当推迟定苗,如发生缺苗应补栽。

2.加强追肥、浇水及中耕管理。定苗后可追施标准氮肥5 kg,以壮根提留,追肥后浇1次壮根水。5叶期后的大苗阶段,应进行勤中耕、深中耕,增强油菜的抗寒抗旱的能力。进入越冬期前,应视苗情追一次“腊肥”。在土壤封冻前的10-15 d,日均温5℃左右,早冻午消时,要浇越冬水。

3.早中耕。开春土壤化冻后,及时搂去越冬的盖土,浅除松土保墒,促进春发。

4追肥。首先追苔肥,在抽苔前施,亩施10-15 kg硫铵。对冬壮苗返青时长势足,密度大的,要适当迟施或少施。对冬弱苗,要早施或多施。其次追施花、粒肥。方法是用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5 kg硫酸铵叶面喷洒2-3次。6-7 d 喷1次。河北省油菜开花期往往干旱,土壤中速效态硼不足,引起“花而不实”。可用0.1%-0.2%的硼砂水,每667 m2用量0.15 kg,于初花期叶面喷2次。

5.浇好三水。一是浇返青水,可适当晚浇,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二是浇开花水,油菜的花期是需水的临界期,俗话说“麦浇老,菜浇花”,因此开花期要勤浇、轻浇、保持土壤湿润。三是浇灌浆水,终花后,进行结角饱果,籽粒灌浆,积累油分,且此时气候干热,应浇小水,保持70%左右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四、收获

油菜是无限花序,由上而下陆续开花结角。成熟早晚不一致。收获适期是从全田70%-80%的植株黄熟,角果呈黄绿色,分枝上部尚有绿色角果,大部分角果内的种子、种皮处于变色阶段时进行收获产量最高,正所谓“黄八成,收十成”。油收获后3-5 d即需打碾脱粒,充分摊晒。待菜籽含水率降到8%-10%时,入仓贮藏或运输加工。

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育壮苗

1、选用良种。根据当地栽培制度与气候条件,结合当地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情况,选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

2、整好苗床。苗床要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靠近水源的地块,整地精细。苗床整地要求作到“平”、“细”、“实”。

3、适时播种。油菜对播种期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决定播种期是栽培油菜的重要问题。油菜发芽出苗和发根长叶,均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才能顺利进行。另外,还要保证移栽后至少还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才能进入越冬。

4、苗床管理。

移栽前一天应浇透“起身水”,便于拔苗,少伤根系。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促、中控、后稳”原则,在播前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三叶期结合定苗追好苗肥,一般每亩追清水粪20-30担或尿素2-3公斤,促进开叶发苗,移栽前5-6

天每亩施尿素7.5公斤作起身肥,有利于栽后早发苗。及时防治病虫害,蚜虫、菜青虫是油菜秧田的主要虫害,及时用药防治,同时要清除苗床四周杂草,以减少虫源,移栽前3-4天全面用好一次“起身药”,以防将害虫带入大田。

二、适时移栽

1、施足基肥

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应重视基肥的施用,基肥不足,幼苗瘦弱,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乃至油菜的经济产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为油菜一生需肥打好基础。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45%通用型复合肥25-30公斤或36%的复合肥(15-10-11)30-40公斤,硼肥0.5-1公斤。施用方法:结合耕翻整地将有机肥、复合肥与硼肥深施,切忌施肥过浅,以免造成油菜中后期脱肥。

2、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苗龄30-35天,绿叶5-6片,根粗5-6毫米时,大壮苗带土、带肥、带药移栽,不栽高足苗、弯足苗、瘦弱病害苗。移栽规格50cm×20cm,每亩定植7000株左右,边覆土边移栽,移栽完后及时浇定根水,油菜移栽后3天,查缺补苗。

三、合理追肥

1、苗肥:早施、勤施苗肥,及时供应油菜苗期所需养分,利用冬前短暂的较高气温,促进油菜的生长,达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稳产打下基础。苗肥可可分苗前期和苗后期两次追肥。苗前期肥在定苗时或5片真叶时施用,一般每亩施5-6公斤尿素,在缺磷钾的土壤中,如基肥未施磷钾肥,应补施磷钾肥;苗后期追肥应视苗情和气候而定。一般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8-10公斤。春性强的品种或冬季较温暖的地区宜早施,冬季气温低或三熟油菜区可适当晚施。

2、薹肥:油菜薹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植株迅速抽薹、长枝,叶面积增大,花芽大量分化,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增枝增荚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根据底肥、苗肥的施用情况和长势酌情稳施薹肥。基、苗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可少施或不施薹肥;若基、苗肥不足,有脱肥趋势的应早施薹肥。一般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时间一般以抽薹中期,薹高15-30厘米为好。但长势弱的可在抽薹初期施肥,以免早衰;长势强的可在抽薹后期,薹高 30-50厘米时追施,以免花期疯长而造成郁闭。

3、花肥:油菜抽薹后边开花边结荚,种子的粒数和粒重与开花后的营养条

件关系密切。对于长势旺盛,薹期施肥量大的可以不施或少施;对早熟品种不施,或在始花期少施;花期追肥可以叶面喷施,在开花结荚时期喷施0.1-0.2%的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另外,可在苗后期、抽薹期各喷施一次0.2%硼砂水溶液,防止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提高产量。

四、灌溉与排水

合理灌排是保证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油菜生育期长,营养体大,植叶繁茂,结实器官多,一生中需水量较大,油菜产区一般秋、冬、春降雨偏少,土壤干旱,不利于播种出苗和培育壮苗。北方地区冬季干旱,常使冻害加重,造成死苗。南部地区后期雨水偏多,造成渍害或涝害。因此,必须根据油菜的需水特点,因地制宜,及时灌排。

五、科学打尖(打顶)

油菜移栽后45-50天,植株顶端出现花蕾时应适时打尖,促使油菜产生更多粗壮的一次分枝,形成优良的群体结构,获取最佳产量,花蕾要在现蕾之后抽苔之前的缩基段生长阶段人工摘除,打尖后植株留有8-9片叶片。过早花蕾未分化完成,生长量不足,不利油菜生长,过晚,油菜已抽苔,不能形成优良的群体结构,易形成高节位分枝,生长后期易折断倒伏。

六、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菜的病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跳甲、蚜虫、棉铃虫等,对于菜青虫、跳甲、蚜虫的为害,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棉铃虫为害,在低龄幼虫阶段可亩用保得40g加万灵20g兑水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七、适时收获

油菜成熟应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角果发育不成熟,收获过晚,角果过熟,果壳易炸裂,籽粒散落,造成浪费,角果处于黄熟阶段,即全田植株的角果有

2/3现黄,是油菜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油菜最高含油量和最高产量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如:德油8号、川油28、秦油33等。

二、培育壮苗。采用营养土硬床育苗技术。

1、苗床准备。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每亩苗床施土杂肥40—50担,腐熟人畜粪25—30担,磷肥50公斤,并按厢宽1.2米分厢开沟、整平。播前浇水湿透,播后覆盖。

2、播种时间。9月5-15日。

3、播种量。每亩苗床播种量1000克。

4、苗床管理。出苗前注意抗旱。齐苗后早间苗定苗,并追施稀薄人畜粪水。三叶期亩用15%多效唑4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五叶期后控制施用氮肥。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害。

三、大田移栽。

1、基肥:大田亩用农家肥2000公斤,N、P、K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硼肥1公斤。

2、移栽密度:根据肥力水平高低亩栽0.8~1.2万株左右。

3、带泥、带肥、带药栽;行要栽直,根要栽稳,苗要栽正;边取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弱苗。保证移栽质量,以利成活返青快,加速新根和叶片生长。

四、田间管理。

1、追肥:移栽活棵后亩用尿素5公斤兑水浇施提苗,12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壅蔸追施腊肥,亩用人粪尿10—15担浇施。春后不施肥。

2、防治病虫草害。油菜始花期亩用10℅吡虫啉20克防治油菜蚜虫。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种植技术指导思想:调整结构,普及良种,强化科技,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以500 公斤栽培技术为先导,落实各项配套措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二、明确当家品种,合理布局,统一供种。加快引进推广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搞好品种的合理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以石新733、邯6172为主要栽培品种,搭配石4185、石家庄8号新品种。示范9587、石新5539优良新品种。二是搞好统一供种,统供面积要达到90% 以上,高产方田要全部实现统供。三是健全繁种体系,做好提纯复壮和保纯工作。

三、强化配方施肥。总的施肥原则是增施有机肥,稳氮、稳磷、补钾、配微。严禁使用硝酸肥料。亩产500公斤的麦田,每亩施用有机肥6方以上,纯氮15─16公斤,五氧化二磷10─12公斤,氧化钾5─10公斤,锌肥 0.5-1.0公斤。其中有机肥、磷、钾、锌肥全部底施,氮肥底施、追施各半。同时对微量元素的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实现平衡施肥,大力推广复合微肥拌种技术。

四、大力推广深耕技术。近几年由于多数地方采用旋耕或小拖耕地,致使活土层通透性差,造成小麦抗逆性降低,因此要大力推广深耕技术,为小麦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要求20cm以上,耕后耙擦平整,上虚下实。

五、足墒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底墒充足,足墒下种,是小麦苗全苗壮,夺取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如播种前无充足降雨,要洇地造墒,坚决杜绝缺墒苗,墒情不足的地块,切忌不能抢墒播种。

要克服早播不稀,晚播不密的状态,形成以播期调播量的生产指导技术。根据两季高产和冬前积温变化特点,确定积温580─600℃为起始播期,使小麦冬前单株叶龄达五叶一心,冬前亩茎数达70─90万,最佳播期为10月1日─5日,基本苗18─20万,晚播一天基本苗增加一万。

根据不同产量水平的麦田,选用合理种植形式。下茬套种花生、玉米的麦田,可采用3:7或4:8寸种植,以便于下茬套种。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麦田,为保证足够的穗数,要大力推广4.5─5寸全密等行距种植,以解决行间生长不均衡问题,从而提高群体整齐度,提高穗数,增加产量。

六、推广病虫草综防技术。近年来,麦田为害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吸浆虫、蚜虫、全蚀病、丛矮病、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杂草发生量较大,野性杂麦泛滥。因此,种麦时要抓好以下主要措施:

1.搞好种子处理。全面推行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闷种技术,一是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根腐、纹枯病,可用纹枯灵每亩200ml拌种;二是防止小麦全蚀病可用1

2.5%的全蚀净每亩25克拌种。为配合绿色产业生产,严禁使用1605、3911、五氯硝基苯拌种。

2.及时除治灰飞虱,防止小麦丛矮病。在小麦出苗30─50%时用除虫净等无公害杀虫剂农药喷雾,消灭传毒媒介灰飞虱,隔 5─7天再喷一次,尤其是10月10日前出苗的麦田更要注意防治。

3.对于全蚀病、纹枯病严重的地块,除了搞好种子处理,在小麦返青期喷15%粉锈宁60-80克/亩或12.5%烯唑醇20克/亩,防治效果较好。

4、吸浆虫:重点防治在小麦孕穗期、吸浆虫的中蛹期进行,亩用毒死蜱0.6公斤加细潮土20公斤,撒与田间,随即浇水。二是药杀成虫,在小麦扬花前,用“新科”杀虫剂1500倍喷雾方治。

5、白粉病:当病茎率达10%以上是进行,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4—6克,兑水40公斤,茎叶喷雾。

6、对越冬性杂草严重的地块,可在小麦三叶期以后(冬前)喷施“巨星”除草剂防除,严禁使用甲黄隆、氯黄隆等残效期长的除草剂。

七、搞好小麦中后期管理:

1、搞好春季肥水运筹,肥水是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春季小麦管理的中心,春季第一次肥水应视墒情、苗情、地力而定,做到分类管理。一是土壤墒情好,冬前亩茎数在60—90万,单株分蘖3—4个的麦田,春季第一次肥水应在小麦起身期进行,结合浇水,亩施纯氮7—8公斤;二是晚播麦田,冬前个体发育较弱,没有分蘖和次生根,主攻目标是提高地温,促根早发,第一次肥水可在小麦新根喷出后进行;三是底肥不足,苗情较差的麦田,追肥是促其生长的主要因素,要在地化通后及时追肥浇水。

2、搞好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保持叶片功能、提高粒重。在小麦孕穗和扬花期喷施1—2%尿素溶液或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肥液50公斤。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宜香10号、Q优6号、内香2250、冈优158、冈优827等品种,播种前,及时进行晒种、精选和消毒,具体方法:用1%石灰水浸种24―36小时;或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4公斤加水50公斤浸种48小时即可播种。

二、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

亩用种量1.25公斤,我县今年最佳播种时间为:旱育秧在3月5―10日下种;水育秧在3月10―15日下种为宜。

三、做好秧苗床地

(一)、旱育秧技术要点

1、选好苗床地。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排水方便的壤质土作苗床地。

2、苗床培肥。播种前一月左右,每平方丈苗床地用猪粪2-3担加尿素1-1.5两进行培肥。

3、苗床规格:按床宽4.5尺、长2.5―3丈开厢做床,埂高4-5寸,并取出部分表土过筛,集中堆放,留作盖种用。亩备苗床3丈左右。

4、施肥。播种前每床施旱育秧肥一袋,均匀撒施后浅欠于2-3寸土层中,进行调酸消毒,要求厢面土细、平整。播种前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

5、浇水。播种前用清水浇透床土,浇至厢面不再浸水,如浇水后厢面不平,可用板凳等工具轻压厢面。

6、旱育保姆拌种。如未施用旱育秧肥,就必须用旱育保姆拌种。方法是将稻种在45℃左右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去多余水份,待谷壳湿润无明水时,按1斤干谷用3两旱育保姆的比例,将湿稻种慢慢加入盛有拌种剂的面盆中,

边加边搅拌,直到将拌种剂全部均匀地包裹在种子上,随拌随播,否则旱育保姆吸湿粘结,播种困难。该项技术实现了将土壤消毒、调酸、稻种催芽、秧苗防病化控、施肥等多种复杂工序融为一体,一次完成,简化了育秧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治水稻青枯死苗。

7、播种。旱育中苗秧,按每丈长厢面播干谷种6两左右,旱育大苗秧每丈长厢面播干谷4两左右。计划栽插高?Y望天田秧苗可将每丈长播量减至3两左右。

8、盖种。播种后,用准备好的细泥土盖种0.5-1厘米,以不见谷粒为宜,切记不能用石骨土盖种。盖后用喷雾器喷施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并与谷粒紧密接触,然后起拱盖膜,拱高1.3尺左右,拱膜平滑,四周压实不透风。

9、苗床管理。立针现青前,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不揭膜,床土发白,要及时喷施清水。一叶期后应揭膜降温,通风炼苗,如叶片卷筒,早晨秧尖无露水需浇水。4叶后追施肥水。

(二)、水育秧整田与施肥

苗床规格与旱育秧相同,每亩稻田应备苗床13―15丈。农家肥必须提前半月施下,便于腐熟。播种后起拱盖膜,拱高1.3尺左右,拱膜平滑、四周压实不透风。

四、插秧时间及规格

我县高产栽秧时间一般为冬水田在4月下旬栽完,两季田在5月中旬栽完,最好是中苗移栽(秧龄30―35天,叶龄4―5叶)。栽秧规格按10寸(宽行距)×7寸(窄行距)×5寸(窝距),牵绳定距,亩栽1.2万窝以上,确保高产。

五、合理施肥

一般亩施农家肥30―40担,纯氮10公斤左右,按氮:磷:钾=1:0.6:1,磷、钾肥全作底肥,其中氮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能买到台沃牌配方肥,按新改造稻田土亩用台沃牌配方肥90斤,一般稻田土壤亩用70斤作底肥一次性施下,不再追施其它任何肥料。

六、综合防治病虫害

1、螟虫:

螟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二代,因此应在蚁螟盛孵期分代施药防治。第一代:5月上中旬;第二代: 7月中下旬,亩用5%锐劲特或氟虫腈60―80毫升兑水喷雾。

2、病害:

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纹枯病。稻瘟病分叶瘟和颈瘟,其中颈瘟危害损失大,应掌握在水稻破口初期防治,可亩用20%三环唑100―120克或40%富士1

号100―120毫升或75%丰登30―4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掌握在5月中下旬防治,亩用20%井冈霉素35克兑水喷雾秧苗基部,确保防治效果。

秦巴山区水稻三项高产栽培技术

一、培育壮秧技术。采取旱育秧技术。即选旱平菜地作苗床。播前1月施足苗床肥,翻地3次,既肥床育壮秧,又免遭肥害。播种前1天与秧苗15叶,分别用敌克松预防立枯病。规范作畦、浸种、催芽、播种、覆膜。严格控水与调温等苗床管理,培育矮、壮、多根的健苗秧。或采取温室培育15叶小苗秧,再寄插湿润秧田攻分蘖的两段育秧技术,培育壮秧。上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山区稻田由低温、寡照导致的烂种、烂秧、苗素差等问题。

二、两大一线移栽技术。本田采取大蔸大行一条线移栽技术,确保合理密度与通风透光、封行晚、抽穗早、穗大、粒多、粒重高产。技术要点是穴插两本带蘖大蔸秧,行距30厘米,穴距14厘米,带尺拉绳,东西行向,大行一条线移栽。

三、低湿田垄作栽培技术。垄宽18米,垄沟宽03米,垄面宽1

5米,垄沟深02~ 03米,一垄插5行秧,穴距14厘米,两大一线移栽,活稞后沟水离垄面5厘米,沟浸湿润灌溉,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变水害为水利,变低产为高产。良种与良法配套可发挥水稻三项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生产能力。应重点组装实施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超早晒田(搁田)、叶面喷施、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