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应用知识

声波的应用知识
声波的应用知识

声波是一种可以以气体、液体或固体为介质的波动,以介质压缩造成的疏密变化传播能量.波动在密介质中因为分子间距较小,振动易于传播,所以速度较快.当波传播出去时,由于密介质中波速较快,波面会向波速较小的疏介质方向偏,这就是折射的现象.相较于空气,水是密介质,一般来说,水中波速约为空气中波速的四倍;而固体由于更为紧密,其中波速较水中更快.

空气中的情形与固体、液体中不同,受温度而非密度影响较大;空气温度愈高,密度愈低,但是其中波速却愈快,对声波而言是较密的介质.因为空气中的波速.固体、液体中的分子速度都并不甚快,而空气中的分子速度则是极快,而且易随温度升高,所以差异极为明显.例如对干空气而言,摄氏零度时的声速是每秒331公尺,摄氏15度时的声速则是每秒345公尺.由于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可观,所以交响乐团演奏前或中场时,每每要现场调音,便是为了要就当场的温度调整,以免乐器频率产生变化.

杜甫、张继和谭元春所处的环境,都是已入深夜或时当清晨,江水已将在白日所吸收的日照热量散去,温度较低.相较之下,江面以上的空气温度较高.所以寺庙中的钟声声波传出,无论在上层热空气中或下面的江面上,都会折向贴近水面声速较慢的空气层中.这部份空间,好似声波的甬道,不使散失,故能够传远.夜半钟声或歌声,所以特为悠远不散,引人伫听,固然是夜半万籁俱寂的缘故,介质分布的特性使其不易散失尤为主因.

同样的原理,在近代的航海技术中,曾被应用为快速且及远的传讯之用,在通讯或海上救难中颇为方便.原来海洋可依声速大小分为表面层、主跃变层和深海等温层三层.其中位于水面下约一千公尺处的主跃变层中声速最小,因此在此深度的声波都会被上下两层密介质折射回来,使其必定保持在此「水下声道」中传播,不易散失.其中低频声波,更由于吸收率较低(见下文),竟然可以传到几千公里之外.所以遇难船只或坠海飞行员可以投掷炸药包,使其在水下声道中传播出爆响,由三个以上的测站接收即可定出遇难地点,施以援手.由水下声道传播的声音,甚至可以先期预报海啸的袭击,以利早先走避.

而「钟声不如寻常响亮」,如「被湿云裹住」,听钟而得辨空气湿度,岂非神异?若果如此,足见诗人观察周至、心思细密,「晨钟云外湿」或「远钟渡水如将湿」都无愧为见人所未见的佳句.

声波在传播时,因为距离愈远,能量会分布到更大的空间,因而逐渐衰减,称为「几何衰减」.除此而外,声波的能量也会逐渐消散在空气中,转成空气的热量.但是空气中如果饱含水分,水分子更能够为声波所振动,将声波的能量吸收.但是水分子对高频率的声波吸收较多,而且湿度愈高时,吸收率也愈高.所以钟声在湿度高的空气中传播愈远,其中高频率部份丧失愈多,所以钟声的音色也因而改变,显得较为低沉.

杜诗中「江鸣夜雨悬」句,更为奇特,「夜雨」居然可以使「江鸣」.一夜喧闹,又为雨所阻,不得送故人远行,想来诗人必不得好睡?

陈衍说「蜀江岸峻」,雨打水面声,不易散去,果然不错.但是还不足以说明「江鸣」之故,「江鸣」还要以杜甫所乘的有蓬船只才能解释.宋代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器用〉篇中有如此的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牛马皮所做的中空箭囊,取做枕头,贴地而听,可以将远处的人马声放大.这种设置,与杜甫所乘的有蓬船只并无二致.沉括的解释是「虚能纳声」,其实也就是共鸣器的原理.

声波和光波相异处之一在于光波容易被物体吸收,声波却极容易为物体反射.声波一旦传入封闭的共鸣器空间内,便可以多次反射,加强音量.诗人如果不畏下雨,撤去顶蓬,使雨打水面声无法来回混响,便不至于喧声扰人了.

诗是经济的语言,以简短的文字涵蕴深广的内容,才是好诗.杜诗凝练博大,由此可见一般.

真有十八层地狱吗

——利用波的传播探索地球内部结构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迷信的说法,人生罪孽深重的人,死后也不能逍遥法外,他们经过阎王爷的审判后,将根据所犯下的罪行,被打入地下深处的十八层地狱,永遭惩罚,不得翻身.在西方世界,也有类似的说法,那些作恶多端的歹徒和宗教的叛逆者,死后必将入地狱,倍受磨难,痛苦不堪.看来,人们把地球内部看成是黑暗、恐怖的另一个世界是共同的认识.

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内部确实是分层的,只不过没有十八层.从地表向下,可以大致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如果用鸡蛋作比喻,地壳的厚度比鸡蛋皮厚不了多少.地壳还有另一个特点,这就是薄厚不均一,在大陆部分较厚,有的地方可达60公里;在大洋部分较薄,最薄处仅3公里,而且很脆弱.地壳通常进一步划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硅鈻层,主要成分是硅和鈻,与大陆块有关,代表性岩石是花岗岩.第二层为硅镁层,主要成分是硅与铁镁矿物,与大洋底有关,代表性岩石是玄武岩.地幔由上地幔、过渡带和下地幔组成,它们是熔融状物质,温度很高.地核由内核、过渡带和外核组成,核心是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同的铁质球状体,大小同月亮相仿,处在地球内部5000公里的深处.如此说来,“地狱”应该是八层,而不是十八层了.

地球内部的分层是怎样得到的呢?

科学家们是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研究获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的.地球内部的主要分层是根据压缩波(P波)和切变波(S波)的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划分的,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质量不同,地震波的传播速率自然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可呈现不同的反应.根据转动惯量和质量的制约,通过计算,已经准确地求出了整个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压力和各种弹性的分布情况,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分层情况,还成功地重建了地壳的演变历史.

20世纪后半期,地震学的进展,特别是采用仪器台阵,利用核爆破作人工震源,对各种波长和地球自由震荡数据做出精确的解释,显著地改进了地震波速分布的数据,包括区域性的变化.根据地震波速随深度的分布情况,确认“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限,在此界面上下,P 波的波速从每秒6.5-7公里,突然增加到每秒8-8.4公里.地核与地幔的边界在2900公里深处,在此边界上下,P波速度从每秒13.7 公里,突然降至每秒大约8公里,低于这个界面,S波不再传播.

在面向新千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对地球的核心又提出了新认识,认为地核并不是很硬,并且可能还在旋转.假如地核真的比原来想象的还软的话,那么,以往种种关于地核的理论问题也需要重新核实.但仍有科学家坚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地核可能在45亿年前,在地球充分形成时,甚至更早些时候就诞生了,后来,在一系列巨型流星的撞击下,襁褓中的地球温度增高,大部分铁质融化而渗入地心,形成液化的金属海洋,冷却后即成为固态铁质的地核.地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与地球的其它分层还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呢?这些谜底有待于在21世纪揭穿.看来,人们对“地狱”的认识仍然没有停止.

海洋运输与波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船舶曾经是地球上最快的运输工具,同时,其运输能力也是当时最大的。船舶运输极大地促进了当时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因此,古希腊的历史学家Thucydides 曾经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这句话至今仍有道理。

在本世纪,以交通运输为基础的世界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些有远见的船公司负责人开始认识到,不同的运输方式实行联合运输,其运行效率将得到巨大的提高,同时,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一条更加高效、更加协调的运输通道跨越全球,就象一个移动的货仓,保证重要货物在几小时内运达,而不是拖到几天或者几周。因此,交通运输进入了多式联运时代。

现在,全球运输链的最薄弱环节要属集装箱船,它的实际运行速度仅比人跑的快一些。尽管飞机也可进行货物运输,但其成本是水运的10倍以上,而且由于陆上运输的耽搁,从美国——欧洲的门到门运输仍然需要3到6天。此外,可用飞机运输的货种也有限。因此,对一些珍贵的货物,例如每吨价值在10000美元以上的,以及对时间敏感的货物(延长到达时间会使其价值降低),用飞机运输也未能如愿。另外,人们对空运也提出了异议,飞机在高空飞行,释放二氧化氮,危害环境。

鉴于以上的原因,人们又把关注的焦点转回到改善船舶运输上。尝试着把计算机技术、航空科学、甚至美国冠军杯帆船赛等的一些东西应用到船体的设计和改进上,以获得速度更快、更可靠的船舶运输。新的推进系统和船体设计可以使新一代的船舶速度提高一倍。以前的人们不愿意对船体设计或推进系统进行改进,因为那要冒很大的风险。海洋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力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船毁人亡。在大西洋上,一般的波浪长度也达到600英尺(183米),其推进速度就象脱缰的野马,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推动力。在北大西洋上冬季将近一半的时间里,海洋波浪会使全速集装箱船的推进效率降低20——30%,使航速降低4——6节。

即使在好的天气里,船舶也要受自身产生的波的影响,当船划过水面时,就会产生旋涡,而且船速越快,旋涡越大,直至最后形成固定波(Captive Wave),固定波会对船舶航行带来很多问题。如果船速超过固定波的传播速度,那么固定波的波长就会增加,同时船的尾部下沉,固定波对船体产生一个额外的阻力。

在19世纪初,英国的建筑师威廉姆·佛洛德推导出,固定波的波速取决于产生固定波船舶的长度和体积。这种波和由风产生的海洋波浪具有相同的特性,其波速随波长和波高的变化而改变。例如,海洋中600英尺长的波,其波高27英尺,波速为31节,而900英尺的波,其波高为38英尺,波速为38节。实际上,波速或船速大约与其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但是船的最高速度也随船舶体积的不同而改变。鉴于上述原因,海军工程设计人员经常用速度-长度比率(V/ROOT (L),V-船舶速度,其单位为:节;L-船舶长度,其单位为:英尺)来描述不同尺寸船舶的相关关系。佛洛德认为,尽管在理论上,一艘长度为700英尺的现代货船可能达到34节的航速,而实际上,因为有速度-长度比率0.87,在静水中它的最高时速也不过23节左右。按照佛洛德的观点,当船舶达到某一速度时,由固定波产生的压差阻力非常巨大,使船舶速度增大成为不再可能,在上例中为23节。如何使船速超过该速度极限,海军工程师们一直都不敢尝试风险。今天,大多数传统船舶的设计者仍然把它作为一个极限值而不敢逾越(实际上,传统货船在没有足够动力以克服海洋中巨大船体阻力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提高船速)。

当然,传统的船舶也不只有这样一种选择,几个世纪前的海盗们发现了减小压差阻力的方法,他们把船做得又细又长,

测井曲线解释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 ≈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油层: RILD>RILM>RFOC

Geolog-全波列声波测井中文手册-

Geolog软件技术手册Full Sonic Wave Processing -SWB 帕拉代姆公司北京代表处 2006年12月

1、综述................................................................................................................................................................................ - 1 - 1.1 预备知识..................................................................................................................................................................... - 1 - 1.2数据 ............................................................................................................................................................................... - 1 - 2、阵列声波全波形........................................................................................................................................................... - 2 - 2.1数据准备 ...................................................................................................................................................................... - 3 - 2.1.1查看/创建一个声波列阵工具模版.......................................................................................................... - 3 - 2.1.2 练习指导2-创建其他波形属性.............................................................................................................. - 5 - 2.1.3波形分解.......................................................................................................................................................... - 6 - 2.1.4深度转换.......................................................................................................................................................... - 7 - 2.2 处理 .............................................................................................................................................................................. - 8 - 2.2.1数据分析......................................................................................................................................................... - 8 - 2.2.2去噪................................................................................................................................................................ - 11 - 2.2.3 设计滤波器................................................................................................................................................. - 17 - 2.2.4 振幅恢复 ..................................................................................................................................................... - 19 - 2.3阵列声波处理.......................................................................................................................................................... - 20 - 2.3.1处理模块简介 ............................................................................................................................................. - 20 - 2.3.2偶极波形处理 ............................................................................................................................................. - 21 - 2.3.3 单极波形处理 ............................................................................................................................................ - 23 - 2.3.4 拾取标志波至 ............................................................................................................................................ - 26 - 2.4后期处理 (32) 2.4.1综述 (32) 2.4.2频散校正 (33) 2.4.3 传播时间叠加 (36) 2.4.4 相关性显示 (38) 2.4.5 阵列声波重处理 (39) 3、机械性质 (44) 3.1综述 (44) 3.2 计算动力学弹性性质 (44) 附录I-快速运行 (46) 附录II-频散校正讨论 (47)

声波测井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声波测井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单位:胜利测井四分公司 姓名:王玉庆 日期:2011年7月

摘要 声波测井是石油勘探中专业性很强的一个领域。它是一门多学科的应用技术,已经成为油田勘探、储量评估、油气开采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工具。声波速度测井简称声速测井是利用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来研究钻井剖面的一类物探方法,其方法是测量滑行波通过地层传播的时差 t(声速的倒数,单位us/ft)。目前主要用以估算孔隙度、判断气层和研究岩性等方面,是主要测井方法之一。 数字声波测井仪,其中包括66667声波数字化通用短节和6680声波探头2部分。能完成声波时差测井和水泥胶结测井,能与SL6000型地面系统和进口的5700型地面系统相配接。 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XMACII)将新一代的偶极技术与最新发展的单极技术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当今测量地层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的最好方法。当偶极子声源振动时,使井壁产生扰动,形成轻微的跷曲,在地层中直接激发出横波和纵波,根据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资料得出的纵横、波速度比可识别与含气有关的幅度异常。 关键词:数字化;声波时差;声波变密度;阵列声波;声波全波列;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岩石的声学特性 (2) 第3章数字声波测井原理及应用 (3) 3.1 数字声波测井原理 (3) 3.2仪器的工作模式 (5) 3.3时差计算 (5) 3.4 数字声波测井仪器的性能 (6) 3.5 SL6680测井仪器的不足 (7) 3.6数字声波仪器小结 (7) 第4章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 (8) 4.1 XMACII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原理 (8) 4.2 XMACII多极子阵列声波仪器组成 (9) 4.3 XMACII多极子阵列声波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0) 4.4 应用效果及结论 (14) 第5章声波测井流程及注意事项 (15) 5.1 声波测井流程 (15) 5.2 注意事项 (16) 参考文献 (17)

测井曲线代码-整理版

原始测井曲线代码 代码名称 A1R1 T1R1声波幅度 A1R2 T1R2声波幅度 A2R1 T2R1声波幅度 A2R2 T2R2声波幅度AAC 声波附加值 AA VG 第一扇区平均值AC 声波时差 AF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IMP 声阻抗 AIPD 密度孔隙度 AIPN 中子孔隙度 AMA V 声幅 AMAX 最大声幅 AMIN 最小声幅 AMP1 第一扇区的声幅值AMP2 第二扇区的声幅值AMP3 第三扇区的声幅值AMP4 第四扇区的声幅值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AMVG 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FF 截止值 AO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O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PLC 补偿中子 AR10 方位电阻率 AR11 方位电阻率 AR12 方位电阻率 ARO1 方位电阻率 ARO2 方位电阻率 ARO3 方位电阻率ARO4 方位电阻率 ARO5 方位电阻率 ARO6 方位电阻率 ARO7 方位电阻率 ARO8 方位电阻率 ARO9 方位电阻率 AT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2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3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6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A V 平均衰减率 ATC1 声波衰减率 ATC2 声波衰减率 ATC3 声波衰减率 ATC4 声波衰减率 ATC5 声波衰减率 ATC6 声波衰减率 ATMN 最小衰减率 ATR T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Z 1号极板方位 AZ1 1号极板方位 AZI 1号极板方位 AZIM 井斜方位 BGF 远探头背景计数率 BGN 近探头背景计数率 BHTA 声波传播时间数据 BHTT 声波幅度数据 BLKC 块数 BS 钻头直径 BTNS 极板原始数据 C1 井径 C2 井径 C3 井径 CAL 井径 CAL1 井径 CAL2 井径 CALI 井径 CALS 井径 CASI 钙硅比 CBL 声波幅度 CCL 磁性定位 CEMC 水泥图 CGR 自然伽马 CI 总能谱比 CMFF 核磁共振自由流体体积 CMRP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CN 补偿中子 CNL 补偿中子 CO 碳氧比 CON1 感应电导率 COND 感应电导率 CORR 密度校正值 D2EC 200兆赫兹介电常数 D4EC 47兆赫兹介电常数 DAZ 井斜方位 DCNT 数据计数 DEN 补偿密度 DEN_1 岩性密度 DEPTH 测量深度 DEV 井斜 DEVI 井斜 DFL 数字聚焦电阻率 DIA1 井径 DIA2 井径 DIA3 井径 DIFF 核磁差谱 DIP1 地层倾角微电导率曲线1 DIP1_1 极板倾角曲线 DIP2 地层倾角微电导率曲线2 DIP2_1 极板倾角曲线 DIP3 地层倾角微电导率曲线3 DIP3_1 极板倾角曲线 DIP4 地层倾角微电导率曲线4 DIP4_1 极板倾角曲线 DIP5 极板倾角曲线 DIP6 极板倾角曲线 DRH 密度校正值 DRHO 密度校正值 DT 声波时差 DT1 下偶极横波时差 DT2 上偶极横波时差 DT4P 纵横波方式单极纵波时 差 DT4S 纵横波方式单极横波时 差 DTL 声波时差

声波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9期 浅谈声波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张建宏 (新疆新地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 要:伴随着不断发展的数字测井技术,在测井当中,声速测井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对岩体工程勘察中声波测井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声波测井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9-0047-02 声波测井主要分为声幅测井与声波测井两大类。一般来说,我们说的声波测井指的是对地层当中声波传播速度进行测量。 1 声波测井 在不同的介质当中,声波传播会有明显的差别,岩石当中的裂缝、风化以及溶洞对声波速度都有影响,因此对岩层物性特征的了解可以通过声波测试来进行。而声速测井测的是地层中声波传播的时间。 声波测井一般是对纵波速度进行测量,声波耦合通过仪器发射晶体声波,然后通过仪器接收晶体声波。由于接收晶体与发射晶体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所以传播速度与所测得的声波传播时差成反比。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传播时差换算成声波速度,然后再与其余的物理参数进行结合,也能够将横波速度计算出来,从而对弹性参数以及岩性的划分进行计算,这样更有利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 岩石中声波的传播 我们所研究的是不同地质年代在地壳中的矿物成分以及结构各异的岩石,并且在岩石当中还存在裂隙与孔隙,但是它们的分布、大小、形状并非固定,而这些因素对岩石的物理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岩石的声速指的是在岩石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理论支持与实践证明:随着岩石密度的不断增大,声波速度也会随着提升。 2.1 岩性 如果岩石的岩性不同,那么声波传播速度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岩性不同,岩石密度就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岩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石灰岩→砂岩→泥岩,而声波速度也会随着密度的减少而降低。 2.2 岩石结构 如果岩石的胶结性较差、较为疏松,声波速度也会降低;反之,声波速度则会升高。对于声波速度来说,岩石当中存在的溶洞与裂隙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岩石孔隙间的储集物 岩石声波速度也会受到岩石孔隙当中不同储集物的影响。 2.4 地质时代以及地层埋藏深度 声波在地层当中的传播会受到地层时代以及地层埋藏实际深度的影响。当地质时代与岩性相同,那么埋藏的深度越大,声波传播的速度也就越大;反之,埋藏的深度越小,那么声波速度也会随着减小。在岩性相同的情况下,相比新地层,老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更快,这主要是由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老地层受到了覆盖岩层长期性压实产生的结果。此外,由于长期地壳运动,岩石骨架颗粒的排列也会越来越紧,其弹性与密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 3 声波测井的应用范围 3.1 钻孔岩性的划分 由于不同的岩层所具有的声波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地层岩性可以通过声速测井来进行判断。在钻孔岩性的划分当中,也可以结合自然伽玛、电阻率等有关的参数。 3.2 岩层风化、氧化带的确定 由于受到了氧化与风化,岩石的胶结程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破碎,从而导致强度减弱、密度减小、波速减小,将完整的岩石声波速度与所测得的声波速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岩石的疏松与破碎的程度能够通过波速的减少量来判断,因此对岩层的氧化带、风化都能够加以确定。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工程施工 – 47 –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和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和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声波测井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谈声波测井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以声波测井换能器技术的变化为主线,分析了声波测井技术的进展以及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内取得的进步。单极子声波测井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成熟的声波测井技术,包括非对称声源技术在内的多极子声波测井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声波测井;换能器;单极子声波测井;多极子声波测井; 从声学上讲,声波测井属于充液井孔中的波导问题。由声波测井测量的井孔中各种波动模式的声速、衰减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极其重要参数。岩石的纵、横波波速和密度等资料可用来计算岩石的弹性参数(杨氏模量、体积弹性模量、泊松比等);计算岩石的非弹性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地层张力等);估算就地最大、最小主地层应力;估算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计算地层孔隙度和进行储层评价和产能评估;估算地层孔隙内流体的弹性模量,从而形成独立于电学方法的、解释结果不依赖于矿化度的孔隙流体识别方法;与stoneley波波速、衰减资料相结合用以估算地层的渗透率;为地震勘探多波多分量问题、avo问题、合成地震记录问题等提供输人参数等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声波测井已经成为一个融现代声学理论、最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最新科技为一体的现代测量技术,并且这种技术仍在迅速发展之中,声波测井在地层评价、石油工程、采油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与电法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方法并列,声波测井是最重要的测井方法之一。 一、测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声波测井技术的进步是多方面的。声波测井声波探头个数在不断增加以提高声波测量信息的冗余度、改善声波测量的可靠性;声波测井中探头的振动方式经历了单极子振动方式、偶极子振动方式、四极子振动方式和声波相控阵工作方式,逐步满足在任意地层井孔中测量地层的纵横波波速、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和三维声波测井的需求。声波探头的相邻间距不断减小,而发收探头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这一方面提高了声波测井在井轴方向的测量分辨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声波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声波测井的工作频率范围在逐步向低频和宽频带范围、数据采集时间在不断增大,为扩大声波测井的探测范围提供了保障。声波测井中应用的电子技术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技术逐步发展为大规模可编程电路和内嵌中央处理器技术,从而实现声波测井仪器的探头激励、数据采集、内部通讯、逻辑控制、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可以预期,下一代声波测井仪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研制能够控制声束指向性的 基阵式换能器。应用相控阵换能器的最大优势就是增大空间某个方向的声辐射强度,使声波沿着预先设定好的方向辐射,从根本上增加有用信号的能量、提高信噪比和探测能力。显然,声波探头结构和振动模态性质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声波测井技术的根本进步。

测井基础知识

测井基础知识 1. 名词解释: 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反映地层储集流体的能力。 有效孔隙度:流体能够在其中自由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百分比。 原生孔隙度:原生孔隙体积与地层体积之比。 次生孔隙度:次生孔隙体积与地层体积之比。 热中子寿命:指热中子从产生的瞬时起到被俘获的时刻止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放射性核素:会自发的改变结构,衰变成其他核素并放射出射线的不稳定核素。 地层密度:即岩石的体积密度,是每立方厘米体积岩石的质量。 地层压力:地层孔隙流体(油、气、水)的压力。也称为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压力高于正常值的地层称为异常高压地层。地层压力低于正常值的地层称为异常低压地层。 水泥胶结指数:目的井段声幅衰减率与完全胶结井段声幅衰减率之比。 周波跳跃:在声波时差曲线上出现“忽大忽小”的幅度急剧变化的现象。 一界面:套管与水泥之间的胶结面。 二界面:地层与水泥之间的胶结面。 声波时差:声速的倒数。 电阻率:描述介质导电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含油气饱和度(含烃饱和度Sh):孔隙中油气所占孔隙的相对体积。 含水饱和度Sw:孔隙中水所占孔隙的相对体积。含油气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之和为1. 测井中饱和度的概念:1.原状地层的含烃饱和度Sh=1-Sw。2.冲洗带残余烃饱和度:Shr =1-Sxo (Sxo表示冲洗带含水饱和度)。3.可动油(烃)饱和度Smo=Sxo-Sw或Smo =Sh-Shr。4.束缚水饱和度Swi与残余水饱和度Swr成正比。 泥质含量:泥质体积与地层体积的百分比。 矿化度:溶液含盐的浓度。溶质重量与溶液重量之比。 2. 各测井曲线的介绍: SP 曲线特征: 1.泥岩基线:均质、巨厚的泥岩地层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 2.最大静自然电位SSP:均质巨厚的完全含水的纯砂层的自然电位读数与泥岩基线读数差。 3.比例尺:SP曲线的图头上标有的线性比例,用于计算非泥岩层与泥岩基线间的自然电位差。 4.异常:指相对泥岩基线而言,渗透性地层的SP曲线位置。(1)负异常:在砂泥岩剖面井中,当井内为淡水泥浆时(Cw>Cmf),渗透性地层的SP曲线位于泥岩基线的左侧(Rmf>Rw); (2)正异常:在砂泥岩剖面井中,当井内为盐水泥浆时(Cmf>Cw),渗透性地层的SP曲线位于泥岩基线的右侧(Rmf4d)的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值近似等于静自然电位,且曲线的半幅点深度正对地层的界面。(3)随地层变薄曲线读数受围岩影响,幅度变低,半幅点向围岩方向移动。 SP 曲线的应用: 1.划分渗透性岩层:在淡水泥浆中负异常围渗透性岩层,在盐水泥浆中正异常围渗透性岩层。

声波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浅谈声波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声速测井的测试原理,进而论述了影响岩石声波速度的主要因素,第三以工程实例,利用声波测井技术得到了评价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参数,既校正地解释岩性和岩层,还反映了岩土层的相对强度,为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最后,文章还阐述了当前声波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供参考。 关键词:声波测井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velocity 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well logg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rock acoustic velocity, and the third by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acoustic logging technology got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oth correction to explain the lithology and rocks, but also reflect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geotechnical layer, for building design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basis; finally, the paper also expounds the current acoustic logging technolog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existence deficienc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acoustic logging techn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测井曲线一览表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 GRSL—能谱自然伽马 POR 孔隙度 NEWSAND PORW 含水孔隙度 NEWSAND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NEWSAND PORT 总孔隙度 NEWSAND PORX 流体孔隙度 NEWSAND PORH 油气重量 NEWSAND BULK 出砂指数 NEWSAND PERM 渗透率 NEWSAND SW 含水饱和度 NEWSAND SH 泥质含量 NEWSAND CALO 井径差值 NEWSAND CL 粘土含量 NEWSAND DHY 残余烃密度 NEWSAND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NEWSAND DA 第一判别向量的判别函数 NEWSAND DB 第二判别向量的判别函数 NEWSAND DAB 综合判别函数 NEWSAND CI 煤层标志 NEWSAND

钻井班测井知识培训教材(重点)

第一部分初级测井工基础知识 第一章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基础知识 一、概述 地球物理测井也叫油矿地球物理或矿场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钻井中途所进行的测井作业依据所获资料的目的不同而分为工程测井、中途对比测井和中途完井,在钻至设计井深后都必须进行的测井作业,称为完井测井。以此获取多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依据。 在油气井未下套管之前所进行的裸眼测井作业,习惯上称为裸眼测井或裸眼测井。而在油气井下套管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测井作业,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 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测井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解决一系列地质和工作问题的重要手段,被誉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生产的“眼睛”。它在勘探与开发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提高,成为现代勘探与开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起源于1921年,当时巴黎矿业学院的康拉德.斯仑贝谢在法国诺曼底半岛上的瓦尔里切庄园进行了首次人工电场测量,并且获得了实验的成功。直到1927年乔治.多尔等人在法国阿尔萨斯州成功地测出了第一条电阻率曲线,从而诞生了在井眼内进行“电测井”的地球测井技术。 二、钻井基本知识 石油及天然气,一般都在地下几百米至几千米深处,石油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将其开发出地面。 钻井是勘探开发石油气田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利用钻机从地面向地下钻一个圆柱形孔眼,构成油气流向地面的通道。这个圆柱形孔眼,称为井眼。井眼的最上部称为井口;井眼的最下部称为井底;井眼的圆筒形侧壁,称为井壁;井眼的直径,称为井径;从井口到井底的整个部分,称为井身;从井口到井底之间的距离,称为井深。 一般的油井都是由石油地质部门确定好井位,由钻井队完成钻井任务。钻井时,由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钻具及下部的钻头旋转钻削岩层;与此同时,泥浆泵将配好的钻井液从泥浆池以高压打进钻具内孔,以很大的喷射力从钻头水眼喷出,在冲刷钻头的同时,携带着钻削下的岩屑由钻具外部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返回地面,经地面泥浆专用设备将泥浆和岩屑分离,分离出的泥浆再流回泥浆池。在钻井过程中,井深不断加深的过程,就是钻头不断钻削地层和泥浆不断循环带出岩屑的过程。 在钻井的同时,由地质人员对钻削出的岩屑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lld Deep Investigation Log 是深侧向测井 lls Shallow Investigation Log 是浅侧向测井 msfl Microspherical Focused Log 是微球形聚焦测井 ild 是深感应测井 ils 是浅感应测井 ilm 是中感应测井 上述这三个最后一个字母分别是d代表deep,就是深;s代表shallow,就是浅;m代表middle,就是中的意思。il是是induction log ,就是感应测井的意思 sflu 是球形聚焦电阻率测井 pef 是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rhob 是岩性密度测井 nphi?这个不知道,是不是phin,这个是中子孔隙度测井,呵呵! cali 这个是井径测井 bs 这个也不是很清楚。 其实我倒是觉得写成大写大家更好认一点,因为这些本来就是英文缩写的大写字母,在表头里往往出现的是小写,所以让人很费解.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一)

2.5米梯度M2.25A0.5 R25 梯度电极M2.25A0.5B R25 自然电位 SP 井径 CAL 微电极A0.025M0.025N-A0.05M ML1、ML2 井温 TEMP 声波时差 AC 感应测井 COND 自然伽码 GR 声波幅度 CBL 0.4米A0.4M2.25N R04 0.4米A0.4M2.35N R04 0.5米B2.25A0.5 R05 4米A3.75M0.5N R4 4米M3.75A0.5B R4 0.45米M0.4A0.1B R045 RT深侧向电阻率 RT RXO浅侧向电阻率 RXO 中子伽码 NGR DEN密度 DEN CNL井壁中子 CNL RXO1微球形聚焦电阻率 RXO1 伽马-伽马 GR 流体电阻率 RT 微测向 RMLL 七测向 LLD7、LLS7 中感应 RILM 深感应 RILD 八测向 RFOC 井斜 DEV 方位角 AZIM 激发电位 人工电位 补偿声波 BHC 声波衰减率 ATC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AC acoustic 声波时差DEN density 密度CN neutron 中子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K potassium 钾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T2 Dist T2分布数据 TPOR 总孔隙度 BHTA 声波幅度 BHTT 声波返回时间 Image DIP 图像的倾角 COMP AMP 纵波幅度 Shear AMP 横波幅度 COMP ATTN 纵波衰减

5700测井技术介绍—阵列声波测井原理及地质应用

5700测井技术介绍—— 阵列声波 测井原理及地质应用

目录 一、前言 (2) 二、阵列声波测井原理 (2) 1、多极子阵列声波仪器的测量原理 (2) 2、交叉偶极子阵列声波仪器的测量原理 (3) 3、阵列声波的测量方式 (4) 4、阵列声波测井波形分析 (4) 三、阵列声波的处理 (6) 1、提取纵波、横波及斯通利波 (6) 2、数据处理STC算法 (6) 3、全波列分析处理程序 (7) 四、阵列声波的基本地质应用 (8) 1、利用纵波、横波及斯通利波识别裂缝 (8) 2、鉴别岩性和识别气层 (9) 3、在计算岩石机械特性中的应用 (10) 4、压裂施工分析 (11) 5、利用时滞频移识别裂缝带 (13) 6、判断地层各向异性 (14) 7、计算地层应力和确定应力方位 (16) 五、总结及建议 (17)

一、前言 阵列声波仪器能够测量地层的纵波、横波、斯通利波,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方法便能提取这些波的首波传播时间,计算频散特性,从而分析出岩石的声学特性,再结合密度、泥质含量、孔隙度等曲线能够计算地层弹性力学参数、机械特性参数、泥浆参数、地层渗透率等参数,并且能够计算各向异性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和方位。利用这些参数能够评价井眼的稳定性,评价裂缝的发育带,确定应力大小及方位,为压裂施工提供压力参数,为钻井泥浆的配制提供泥浆参数,并能判断岩石裂缝的有效性。 由于这些特点,目前阵列声波测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为油田增产、增效服务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阵列声波测井原理 1、多极子阵列声波仪器的测量原理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器(MAC)将单极子阵列和偶极子阵列进行有效地组合,两个阵列的配置是完全独立的(如图2-1)。 该仪器的声系包括1个单极子声系和1个偶极子声系。单极子声系包括2个单极子发射换能器T1、T2和8个接收换能器,发射换能器带宽为2KHz-15KHz,中心频率为8KHz,可以激发地层纵波、斯通利波,在地层中激发转换横波。接收换能器带宽为1KHz-20KHz。偶极子声系包括2个偶极子发射换能器X、Y 和8个接收换能器,发射换能器带宽为1KHz-3KHz,中心频率在1KHz-3KHz之间,可以激发转换横波,进行同线测量或正交偶极子测量;接收换能器带宽为1KHz-10KHz。 仪器共有四个发射器,其中T1、T2为单 极发射器T1 极发射器T2 极发射器Y 偶极发射器X 8接收器阵列 分隔器 发射器部分 图2-1 MAC测井仪器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