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课后练习题答案

必修三课后练习题答案
必修三课后练习题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的冲击下才开始的。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是他们力图变革的思想还是积极的、主动的。

2.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答案提示:近代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和学说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但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康有为就把孔子描述成一个主张“托古改制”的人,想利用孔子削弱反对势力。

【史家争鸣】

有些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把中国搞糟了,应该让清政府实行渐进的改革。你对此有何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术界对辛亥革命一直都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但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一些学者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超前了: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的理想虽美,然而毕竟超越了当时社会的承受力,超越了社会发展所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而陷入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误区。这一至关重要的失误不仅导致了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混乱,而且实际上开启了20世纪中国政治浪漫主义的先河,……辛亥革命的条件并不充分具备,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辛亥革命之所以于此时爆发,完全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革命志士鼓吹、争取的结果。”

当然,有的学者仍然认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金冲及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主张“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并且身体力行,做出成绩的人,我们应如实地加以肯定。但历史也证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单靠这些办法不能解决中国社会前进的根本问题;正是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为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胡绳认为,辛亥革命并不是靠革命党的煽动才发生的,而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历史研究只能从历史事实出发,不能脱离历史真实、按照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意愿重新假定历史应该是什么样子。

【自我测评】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案提示: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一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为什么说复古尊孔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答案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

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孔子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精神的象征,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学说因帝王的推崇而定于一尊,皇权则借助孔子的学说而合法化。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眼里,孔子就是专制帝王的护身符,批判尊孔复古就是批判封建君主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而且彼此没有多少关联,因为在他们看来,五四运动并不是由新文化运动直接引发的,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也不曾领导过五四运动。在他们看来,新文化运动只是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制造了一些便利的条件,而五四运动反过来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和扩展。

也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二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也坚持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一回事。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独立存在的。胡适是这种看法的代表。在他看来,五四运动是一种学生爱国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相比之下,文化运动要比这种运动和社会运动更为重要一些。

有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在他们看来,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方面,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对学生们的启蒙,也就很难说会有五四运动。冯友兰和周策纵是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周策纵还在他的五四运动史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他的理由如下:第一,那些鼓励大众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和抵制日货的领导人物,有不少正是那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分子,而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反对者则是中国固有传统的代言人,或自称为固有传统的代言人。其次,当时思想改革家的反军阀、反强权活动的根据,乃是早期一群知识分子所鼓吹普及的民主思想。由此看来,五四的示威活动实在是那早两三年前就开始的新思想运动顺理成章的结果。第三,许多与示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学生领袖从一开始就觉得,五四的真精神并不只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对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他们活动的宗旨不只是要推翻军阀的统治,他们所关心的也不只限于外交问题。在示威事件展开以后,他们对社会和思想改革与对爱国运动同样付出了心血。结果自1919年到l920年间的运动给人最深刻而磨灭不了的印象,就是他们在

思想界造成的革命和社会上造成的种种改革,这一切活动的中心思想则是对社会上、对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偶像破坏,所以,五四运动应该包括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这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材料阅读与思考】

以下材料是胡汉民对辛亥革命的经验总结。阅读后请思考: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答案提示:

(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

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4)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2.无政府主义为什么会在五四时期流行?

答案提示:

(1)中国本来就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有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

(2)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陷于破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恐怖、暗杀等就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

(3)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无政府主义就大行其道了。

3.如果你生活在五四时期,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

答案提示:此题可作为开放式问题,这里提供两种参考答案:

(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

(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

【自我测评】

从五四时期新思潮的引进来看,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充满了好感。想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提示:可参考“学习思考1”的答案。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蔡元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答案提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是胜利国而有所提高,充分说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作为协约国成员国,中国曾派l5万华工前往法国挖战壕、当搬运工而参战,显示了中国劳工的力量(文中列举的官员、商人、议员等腐败的事件,说明这些人无法使中国强大。列举的劳工、包括知识分子的爱国行为,说明他们是中国的希望),这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发。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在经过“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后,孙中山深感原先建立的中华革命党、国民党等组织力量的涣散和信仰的缺乏,他组织的政党缺乏最广大的人民大众的支持,因此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了改组国民党的设想。用孙中山在讲演中的话来说,就是把国民

党组织成一个有力量的政党,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2.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在民族主义方面,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对满清,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的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新三民主义则是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使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自我测评】

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

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不仅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的,而且还表现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社会革命。它集中反映了孙中山作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而进行的理论思考。

第二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答案提示:第一,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成熟起来,第二,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中国共产党人有条件总结和思考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

2.应该如何认识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许多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自我测评】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毅然举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严重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坚持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完整的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对这一革命道路做了理论说明。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提示: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了新的理论研究。在陕北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在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课文,说一说毛泽东在文中说的“本本”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来说的?

答案提示:毛泽东说的“本本”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理论著作,这里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等问题的各种论断。但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的一些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论断采取了教条主义的做法,无视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生搬硬套,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为什么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实事求是”?

答案提示: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使人们不仅仅依据本本、教条来解决实际问题。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灵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2.为什么说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关键时期?

答案提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国际局势出现剧烈变动并深刻影响中国的一个时期。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剧烈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影响世界格局的东西方两极冷战格局结束。世界格局的这种重大、复杂而急剧的变化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形势的复杂化状况,使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了疑惑,而另一方面,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如何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共产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二个关键时期。

3.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答案提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以此为标志,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什么重大理论问题?

答案提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80年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在1 979年1 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寸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所作的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

言书?

答案提示:l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他强调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发表的,它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因此它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说说你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提示: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结合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来进行分析和回答。

第三章 质量评估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 ) A.12 B.13 C.2 3 D .1 2.将骰子向桌面上先后抛掷2次,其中向上的数之积为12的结果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3.在面积为S 的△ABC 的内部任取一点P ,则△PBC 的面积小于S 2 的概率为( ) A.14 B.12 C.34 D.23 4.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 =“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 =“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 =“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与C 互斥 B .B 与 C 互斥 C .任何两个均互斥 D .任何两个均不互斥 5. 如图,是由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现用红、蓝两种颜色为其涂色,每个图形只能涂一种颜色,则三个形状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为( ) A.34 B.38 C.14 D.18 6.给甲、乙、丙三人打电话,若打电话的顺序是任意的,则第一个打电话给甲的概率是( ) A.16 B.13 C.12 D.23 7.在区间[-π,π]内随机取两个数分别记为a ,b ,则使得函数f (x )=x 2+2ax -b 2 +π2 有零点的概率为( ) A.π4 B .1-π4C.4π D.4 π -1 8.如图所示,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有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是 A.25 B.710 C.45 D.910 9.节日前夕,小李在家门前的树上挂了两串彩灯,这两串彩灯的第一次闪亮相互独立,且都在通电后的4秒内任一时刻等可能发生,然后每串彩灯以4秒内间隔闪亮,那么这两串彩灯同时通电后,它们第一次闪亮的时刻相差不超过2秒的概率是( ) A.14 B.12 C.34 D.78 10.一个数学兴趣小组有女同学2名,男同学3名,现从这个数学兴趣小组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则参加数学竞赛的2名同学中,女同学人数不少于男同学人数的概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阶段质量检测(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输入自变量x的值,输出对应的函数值.设计程序框图时,需用到的基本逻辑结构是() A.顺序结构B.条件结构 C.顺序结构、条件结构D.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2.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A.M=a+1 B.a+1=M C.M-1=a D.M-a=1 3.若十进制数26等于k进制数32,则k等于() A.4 B.5 C.6 D.8 4.用“辗转相除法”求得360和504的最大公约数是() A.72 B.36 C.24 D.2 520 5.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数x的奇偶性,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 A.m=0? B.x=0? C.x=1? D.m=1? 6.如图是求x1,x2,…,x10的乘积S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 A.S=S *(n+1) B.S=S*x n+1

C .S =S * n D .S =S*x n 7.已知一个k 进制的数132与十进制的数30相等,那么k 等于( ) A .7或4 B .-7 C .4 D .以上都不对 8.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 (x )=12+35 x -8 x 2+79 x 3+6 x 4+5 x 5+3 x 6在x =-4的值时,v 4的值为( ) A .-57 B .220 C .-845 D .3 392 9.对于下列算法: 如果在运行时,输入2,那么输出的结果是( ) A .2,5 B .2,4 C .2,3 D .2,9 10.下列程序的功能是( ) S =1i =1 WHILE S <=10 000 i =i +2 S =S*i WEND PRINT i END A .求1×2×3×4×…×10 000的值 B .求2×4×6×8×…×10 000的值 C .求3×5×7×9×…×10 001的值 D .求满足1 ×3×5×…×n >10 000的最小正整数n 1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4M = B .M M =- C .3B A == D .0x y += 2.射击场上的箭靶半径为90厘米,靶心半径为20厘米,则射中靶心的慨率为 ( ) A 、2/9; B 、 2/7; C 、4/49; D 、4/81 3. 把“五进制”数)5(1234 转化为“八进制”数为( ) (A )1234(8) (B )156(8) (C )203(8) (D )302(8) 4.①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情况,从每班抽2人进行座谈;②一次数学竞赛中,某班有10人在110分以上,40人在90~100分,12人低于90分.现在从中抽取12人了解有关情况;③运动会服务人员为参加400m 决赛的6名同学安排跑道.就这三件事,合适的抽样方法为( ) A.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5.已知有上面程序,如果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11880,那么在程序UNTIL 后面的“条件”应 为 ( ) (A) i > 9 (B) i >= 9 (C) i <= 8 (D) i < 8 6.先后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们的六个面分别标有点数1、2、3、4、5、6),骰子朝上的面的点数分别为x 、y ,则y=2x 的概率为( ) A .16 B .536 C .112 D .12 7.从学号为0~50的高一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 所 选 5 名 学 生 的 学 号 可 能 是 ( ) A. 1,2,3,4,5 B. 5,16,27,38,49 C. 2,4,6,8,10 D. 4,13,22,31,40

本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系统抽样是先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成几个小组,再进行抽取 B.分层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总体分成几层,然后进行抽取 C.简单随机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的总体中逐个抽取个体 D.系统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的总体中,将总体均分,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 各部分抽取 解析:当总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时,用分层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时,用系 统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时,用简单随机抽样.所以A项中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2某班的60名同学已编号1,2,3, (60) 为了解该班同学的作业情况,老师收取了号码能被5整除的12名同学的作业本,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抽签法 解析:抽出的号码是5,10,15,…,60,符合系统抽样的特点:“等距抽样”. 答案:B 3统计某校1 00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满分为100分,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则及格率是( ).

A.20% B.25% C.6% D.80% 解析:从左至右,后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和等于及格率,则及格率是 1-10(0.005+0.015)=0.8=80%. 答案:D 4两个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 两变量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A.=0.58x+997.1 B.=0.63x-231.2

C.=50.2x+501.4 D.=60.4x+400.7 解析:利用公式==0.58, =- =997.1.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0.58x+997.1. 答案:A 5某市A,B,C三个区共有高中学生20 000人,其中A区高中学生7 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区所有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00的样本进行“学习兴趣”调查,则在A区应抽取( ). A.200人 B.205人 C.210人 D.215人 解析:抽样比是=,则在A区应抽×7 000=210(人). 答案:C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60分) 1.某班级有名学生,其中有名男生和名女生,随机询问了该班五名男生和五名503020女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五名男生的成绩分别为, , , , 116124118122,五名女生的成绩分别为, , , ,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120118123123118123是(B ) A . 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B . 这五名男生成绩的方差大于这五名女生成绩的方差 C .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系统抽样 D . 该班级男生成绩的平均数小于该班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2.掷两枚均匀的骰子,已知点数不同,则至少有一个是3点的概率为( C ) A .103 B .185 C .31 D .4 1 3.如图,矩形中点位边的中点,若在矩形内部随机取一个点,ABCD E CD ABCD Q 则点取自内部的概率等于( D ) Q ABE A . B . C . D . 4131322 14.某杂志社对一个月内每天收到的稿件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D ) A . 47,45 B . 45,47 C . 46,46 D . 46,45 5. 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2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3或6的概率是( B )A. B. C. D.11231015110 6.高三毕业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站成一排照相留念,则甲丙相邻的概率为( A )A . 12 B .13 C .23 D .14 7.将2005x =输入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得结果( A ) A .2006 B .2005 C .0 D .2005 - 8.98和63的最大公约数为( B )A.6 B.7 C.8 D.9 9.某工厂生产A 、B 、C 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k:5:3,现用分层抽样

6. 样本3@丄 的平均数为 ,a 10的平均数为 a ,样本d 丄,d 0的平均数为b ,则样本a 1,b,a 2,b 2丄 A. a b B. C. 2 D. 1 - a 10 高一数学必修三总测题(A 组) 1?从学号为0?50的高一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则所选5 名学生的学号可能是 () A. 1,2,3,4,5 B. 5,16,27,38,49 C. 2,4,6,8,10 D. 4,13,22,31,40 2.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三个球全部放入两个盒子 ,其中必有一个盒子有一个以上的球”是必然事件 ② “当x 为某一实数时可使 X 2 0 ”是不可能事件 ③ “明天顺德要下雨”是必然事件 ④ “从100个灯泡中取出5个,5个都是次品”是随机事件.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2 D.3 3. 下列各组事件中,不是互斥事件的是 ()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命中环数大于8与命中环数小于6 统计一个班数学期中考试成绩 ,平均分数不低于90分与平均分数不高于分 选择题 A. B. C. 播种菜籽100粒,发芽90粒与发芽80粒 D. 检查某种产品,合格率高于70%与合格率为70% 4. 某住宅小区有居民 2万户,从中随机抽取200户,调 查是否安装电话,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则该小区已 安装电话的户数估计有 A. 6500 户 B. 300 C. 19000 5. 有一个样本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分布如下,估计小于 12.5,15.5 27.5,30.5 电话 动迁户 原住户 已安装 65 30 未安装 40 65 30的数据大约占有 3 ; 15.5,18.5 8 ; 18.5,21.5 9 ; 21.5,24.5 11 6 ; 30.5,33.5 3. 24.5,27.5 10 ; A. 94% B. 6% C. 88% D. 12% 户 D.9500

高中生物必修三 1.1基础题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1.2基础题1.D。2.C。3.D。 自我检测:1.(1)×;(2)√;(3)×;(4)√。2.(1)D;(2)D;(3)D。 2.1基础题1.B。2.大脑、小脑和脑干。拓展题1.b、c、d、e。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检测: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知识迁移]1.D 2.D 3.1基础题:可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3.2 基础题1.C。2.B。拓展题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3.3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我检测:1.D。2.B,C,D。 3.D。[知识迁移]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4.11.约386条。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3.B。 4.2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4.31.B。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4.41.(1)×;(2)√。2. D。 3.C。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1)×;(2)×;(3)√;(4)√;(5)×。2.(1)D;(2)D;(3)C。二、知识迁移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5.1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4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自我检测:1.(1)×;(2)√;(3)√;(4)×;(5)√。2.(1)B;(2)C。 二、知识迁移 2.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6.1 1.D。 6.2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自我检测: 1.(1)×;(2)√。2.(1)A ;(2)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算法只能用伪代码来描述 B .算法只能用流程图来表示 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 .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程序框图中表示计算的是 ( ). A . B C D 3 将两个数8,17a b ==交换,使17,8a b ==, 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 A B C D . 4. 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 1a = 3b = a a b =+ b a b =- PRINT a ,b A .1,3 B .4,1 C .0,0 D .6,0 5.当2=x 时,下面的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 A .3 B .7 C .15 D .17 6. 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一个数x , 输出它的相反数 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输出三个数,,a b c 中的最大数 ④求函数1,0 ()2,0x x f x x x -≥?=?+10

B. i<8 C. i<=9 D. i<9 9. INPUT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 A. INPUT “提示内容”;表达式 B.“提示内容”;变量 C.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D. “提示内容”;表达式 10.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 B. 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 C. 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 D. 一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 11. 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是用来 ( ) A .计算3×10的值 B .计算93的值 C .计算103的值 D .计算12310???????的值 12. 把88化为五进制数是( ) A. 324(5) B. 323(5) C. 233(5) D. 332(5)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条件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B.循环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C.顺序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D.顺序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14. 如果执行右边的框图, 输入N =5,则输出的数等于( ) A .5 4 B.4 5 C. 6 5 D. 56 15.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 其中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 ) A .2()f x x = B .1 ()f x x = C .()ln 26f x x x =+- D . ()f x x = 二、填空题:

最新高中英语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 Unit 1 单元测试题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alk into the California home of Anne Belles and her husband, Jim Silcock, and you?ll see kids everywhere playing video games, doing homework, and getting ready for dinner. There are 30 boys in this house and Anne Belles is their mom. Belles has wanted to help children since she was a kid. “I was intrigued by the movie Oliver! in the 1960s, a musical based on the Charles Dickens novel Oliver Twist. I told my mom, …That?s what I want to do. …” Anne?s boys are from 3 to 25 years old. All of them are challenged in some way. “They each have special needs — physically, mentally (精神上), or at school,” says Belles. Every day, a small army of childcare workers, nurses, and volunteers comes in to help cook and clean, wash 30 loads of laundry a day, and take care of health needs. To find out how much such a large family costs, we followed Jim Silcock to the grocery store. He spent $880 on food for one week. Every month they spend $2,000 to run five cars, $15,000 for the fourteen paid helpers, and more than $10,000 on medical costs. The family receives $26,000 a month from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makes some money from a family business. All the money is spent on the children; having new clothes and fancy cars isn?t important to Belles. How do the kids feel? 17-year-old Anthony says, “The family is there whenever I need something ... I feel like I am loved.” “Everything I?m doing now is what I wanted to happen in my life,” says Anne Belles. “So, no regrets; this is perfect. I couldn?t ask for it to be better — maybe a bigger house, you know, would be nice.” 21. The underlined word “intrigu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 “_____”. A. fooled B. attracted C. frightened D. disappointed 22. The boys Anne has raised _____. A. are all ready to accept a challenge B. all like Oliver Twist C. all have disabilities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解析:A项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快。B项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C项改为: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D 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高强度的劳动会加快葡萄糖的消耗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含量上升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大量出汗时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减少尿量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答案:A 3.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浓度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量增加 解析: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数学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 A .顺序结构、模块结构、条件分支结构 B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C .模块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D .顺序结构、模块结构、循环结构 2. 一个年级有12个班,每个班有学生50名,并从1至50排学号,为了交流学习经验,要 求每班学号为14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里运用的是( ) A.分层抽样 B.抽签抽样 C.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3. 某单位有职工160人,其中业务员有104人,管理人员32人,后勤服务人员24人,现 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一容量为20的样本,则抽取管理人员( ) A.3人 B.4人 C.7人 D.12人 4.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表. 则样本在区间(-∞,50)上的频率为( ) A.0.5 B.0.25 C.0.6 D.0.7 5、把二进制数)2(111化为十进制数为 ( ) A 、2 B 、4 C 、7 D 、8 6. 抽查10件产品,设事件A :至少有两件次品,则A 的对立事件为 ( ) A.至多两件次品 B.至多一件次品 C.至多两件正品 D.至少两件正品 7. 取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的 概率是.( ) A.21 B.3 1 C.41 D.不确定 8.甲、乙2人下棋,下成和棋的概率是21,乙获胜的概率是3 1,则甲不胜的概率是( ) A. 21 B.65 C.61 D.3 2 9.某银行储蓄卡上的密码是一种4位数号码,每位上的数字可在0到9中选取,某人只记得 密码的首位数字,如果随意按下一个密码,正好按对密码的概率为( ) A . 4101 B. 3101 C.2 101 D.101 10. 甲、乙两支女子曲棍球队在去年的国际联赛中,甲队平均每场进球数为3.2,全年比赛 进球个数的标准差为3;乙队平均每场进球数为1.8,全年比赛进球个数的标准差为0.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甲队的技术比乙队好 ②乙队发挥比甲队稳定 ③乙队几乎每场都进球 ④甲队的表现时好时坏 A.1 B.2 C.3 D.4 11.已知变量a ,b 已被赋值,要交换a, b 的值,应采用下面( )的算法。 A. a=b, b=a B a=c, b=a, c=b C a=c, b=a, c=a D c=a, a=b, b=c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 精心整理制作)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如果输入n =3,那么执行右图中算法的结果是( ). A .输出3 B .输出4 C .输出5 D .程序出错,输不出任何结果 2.一个容量为1 000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4,则该组的频数是( ). A .400 B .40 C .4 D .600 3.从1,2,3,4这4个数中,不放回地任意取两个数,两个数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 A . 6 1 B . 4 1 C .3 1 D . 2 1 4.用样本估计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样本的结果就是总体的结果 B .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C .样本的标准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平均状态 D .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数据越稳定 5.把11化为二进制数为( ). A .1 011(2) B .11 011(2) C .10 110(2) D .0 110(2) 6.已知x 可以在区间[-t ,4t ](t >0)上任意取值,则x ∈[- 2 1 t ,t ]的概率是( ). 第一步,输入n . 第二步,n =n +1. 第三步,n =n +1. 第四步,输出n .

A . 6 1 B .103 C .3 1 D . 2 1 7.执行右图中的程序,如果输出的结果是4,那么输入的只可能是( ). A .4 B .2 C .±2或者-4 D .2或者-4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等);被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本身属于第二营养级。 《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食物链关系如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 C.100千克D.280千克 | 解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其中1/2来自植物即0.5千克,所需植物为10%=5千克;1/4来自植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2=25千克;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3=250千克,共需植物为280千克。 答案:D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解析:从题干图中可看出,甲所占有的生物量为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而丁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下一营养级。 答案:A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不一定比A少 !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 解析: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 A<5M 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答案:C 《 5.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最多的,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都在减少。树的数目较少,但能够提供较多的能量,昆虫以树叶为食,鸟以虫为食,三者构成的食物链符合题干中数量金字塔。 ,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