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1、原始歌谣:

艺术起源于劳动。原始人类在简单而又繁重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动作、减轻疲劳、提高效率而发出的一种有节奏的呼喊声,这就是劳动号子,它孕育着诗歌的胚胎,是构成原始诗歌的重要条件。

2、神话: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3、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

4、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散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史家之文同时蓬勃发展的是诸子之文,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家。他们的作品阐述自己学派的哲学和政治主张,以论说为主。代表作品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诸子散文发展大体经历了语录体、对话论辩体与鸿篇巨制的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第二课时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二、忧国忧民的传统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称“显学”。它们之所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信奉其学说主张,与他们关心民瘼,体察民间疾苦的政治主张相关。孟子反对霸道,主张“发政施仁”,给人民以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糊口,安居乐业,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民请命,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墨子的“非乐”、“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也多半是从“万民之利”出发,其“忧民之忧”与儒者孟子亦颇相似。诗人屈原之“存君兴国”,也是忧国忧民。所以,“忧国忧民”始终是文学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放言无惮的传统

鲁迅《摩罗诗力说》称屈原《离骚》、《天问》,能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先秦之作大抵有此特点。就连“温柔敦厚”的《诗经》也有许多直言不不讳的作品。诸子著书立言,更是放惮直言,无所顾忌。孟子斥责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刺诸侯为“窃国”之盗,都是显例。

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作家往往自然直率、畅所欲言。这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司马迁继承这个传统,创作了不朽巨著《史记》。但是《史记》一书,曾被后代帝王称为“微文刺讥,贬损当世”。有人甚至指责它为“谤书。”可见在天下一统、文化专制时期,这样的传统确实难乎为继。由此看来,先秦文学这一优良传统,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

四、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所谓“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大抵是指善用比喻,多用寓言,使文章具有

形象性和生动性。这的确是先秦文学的一个明显特征。这是清人章学诚概括的,章学诚列举了《诗》、《骚》、《庄子》、《列子》和《战国策》等作品为例证明,其实,先秦之文,如儒、墨、名、法各家著作,无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神话是富于想象力的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它是古代人民通过幻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是古代人民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艺术结晶。

一、什么是神话?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神话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狭义的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

二、神话产生的条件:

1、原始社会落后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为低下,这是神话产生

的特定历史条件。2、神灵观念的产生,这是孕育神话的胚胎。3、解释自然、战

胜自然的功利目的和审美意识。4、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想象的发展,

使原始人类能够不自觉地运用原始的形象思维创造神话。

神话的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艺术借鉴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一、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

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

二、神话内容的分类:

1、自然神话: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

物的神话。如有关太阳来历、行踪和活动的神话。

2、创世神话: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

题。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

3、英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如后羿射日、鲧禹治

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

4、传奇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族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

会生活方面的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征蚩尤、黄炎战阪泉等。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1、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现存

者既无鸿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但尽管有

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鲜明的民族特色:㈠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

题,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激斗志、神异能力和

英雄气概;㈢熔铸了浓烈了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

教化。

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

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把“神”人化,把神奇怪诞的传说做出一番看似

合理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

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解释“黄帝四面”为“取合

己者四人,使治四方”等等,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实例。

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

的宝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

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寓

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

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仙话,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3、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诗经》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诗经》是先秦文学中的重点之一。

一、《诗经》的概说

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土,《诗》于是才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不包括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它是一部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诗经》的编集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

4、《诗经》的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6、《诗经》的作者:《诗经》只有少量篇目提及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毛诗序》虽提及某诗的作者、实不可信。从采诗说、献诗说来看,这些诗篇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经传既久,经手亦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因此作者很难确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7、《诗经》的流传:“四家诗”。“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有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诗经》思想内容广阔,涉及民族的史诗,赞颂、怨刺、婚恋、农事和征役等等,丰富多彩。

1、周民族的史诗

在《诗经·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2、颂歌与怨刺诗

在《诗经》中,歌功颂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这些颂赞诗歌从表达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歌颂周天子、王室祖先、王室将领的叙事性颂赞诗;一类是颂德祝福谀美贵族或赞美人物技艺、品性、仪貌的非叙事性颂赞诗。

怨刺诗,即所谓“变风”、“变雅”,是王道衰落、礼崩乐坏、政教不行、人伦废丧的产物。它产生于西周末东周初。“大雅”中的是王室重臣或上层贵族直刺时政的讽谏之作,重在“刺”,如《大雅·荡》、《大雅·板》。“小雅”中的大多是王室各级悒郁不得志的中下级官僚慨叹命运多舛的悲伤之作,重在“怨”,如《小雅·巷伯》。《国风》中的怨刺诗则多出自民间,因而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等。

3、婚恋诗

这类题材的诗歌绝大部分集中在“国风”中,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婚恋诗中写的最多的是情歌,它们或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或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如《周南·关睢》、《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郑风·溱洧》、《秦风·蒹葭》等。另一类诗歌是描写家庭婚姻悲剧的“弃妇诗”。《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堪为此类题材诗的代表。尽管这两诗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和经历有

所不同,但命运却一样悲惨。它们都深刻地揭露了在私有制度下夫权制的不合理,揭示了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倾诉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怨和痛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4、农事诗

周代经济以农为主,因而反映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农事诗在《诗经》中为数不少。《雅》、《颂》里的农事诗,大多赞颂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夸耀农田广大、收获丰盛,表达祈求丰年的愿望。,其内容较为单调,文学价值不高。

农事诗中的杰出作品,当推历代传诵的《豳风·七月》。在是一首饱含奴隶血泪的诗歌,也是现存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最古老详细的文字记录。

5、征役诗

散见于“风”、“雅”之中。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狄交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后,诸侯兼并,战争频仍,征役繁重,民不聊生。怨征役之苦,抒怀乡之情,忧父母失养,思远方亲人,也就成为征役诗常见的主题。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此外,也有些征役诗表现出爱国感情和英雄气概。如《小雅·采薇》表现了当受到外来民族侵犯时,主人公能挺身而起,奔赴战场,保卫家园。全诗洋溢着爱国热情。再如《秦风·无衣》,可以说是一首一首气势磅礴的战歌。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特别是那些“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篇,如《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更是揭露阶级矛盾,吐露奴隶心声的杰出作品,其抒情诗真率自然,爱恨悲喜,发自肺腑,毫无虚伪做作之情。因为《诗经》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诗,是出自诗人心底的歌,因此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真率地抒发内心情志,处处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换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是一种铺陈直叙客观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场面描写和事实的陈述之中,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这种方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

有概括力。如《豳风·七月》基本上按时间先后叙事。它以年为经,以农事、杂务为纬,纵横交错,铺叙奴隶们一年四季的艰辛和痛苦,并处处同奴隶主们的享乐生活对照,在景物描写及字里行间流露出忧伤情绪,高度概括而又鲜明可感。再如《小雅·无羊》则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牛羊放牧图。诗用赋的手法描绘写了牛羊的蕃盛、放牧的情景以及牧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憧憬,穷形尽态,生动而逼真。

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运用较为普遍,也更具特色。比是用与之相类的事物来打比方,《诗经》用比,因其种类不同而作用各不相同,“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它们都增强了事物的可感性、形象性。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题。如《魏风·硕鼠》,把贪婪的奴隶主比喻为大田鼠:《邶风·新台》把霸占儿媳的卫宣公比作癞蛤蟆,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厌恶。再如《卫风·硕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描绘卫庄公夫人的容貌,刻画出一个绝世美人,千载而下,仿佛仍能亲睹其貌。

“兴”就是托物起兴,《诗经》运用兴的手法是灵活多样的,有的兴句与诗歌正文没有直接联系,只起调节诗歌韵律的作用。如《郑风·山有扶苏》。有的是兴中含比,起兴在先,引起人们对事物的联想,又起到比喻的作用。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肥硕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用桑叶枯黄凋零比喻女子年老色衰。诗句兼有比兴,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总之,《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三)《诗经》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

(1)章法:

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复沓的章法正是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的形式。一首诗分为若干章,各章字、句大体整齐划一,仅换其中少量词语。如《秦风·蒹葭》,在重复中仅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2)句法:

以四言为主搀以杂言。《诗经》的句型以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二拍。如《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当时入乐的节奏。当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这种句型往往有变化。《诗经》中有一言,二言直至八言的句式。

(3)字法:

叠字、联绵词和语气词的大量运用。叠字,就是两字重叠使用,又称“重言”。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夭夭”形容树枝弯曲倾斜摇曳的样子;用“灼灼”形容桃花盛开十分鲜明的样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雪霏”(《小雅·采薇》)。用“依依”形容杨柳茂盛而且随风飘拂的

样子;用“霏霏”摹写霰雪纷落之状,生动而富有形象。可见,用叠字摹写状、貌、声、容,描摹事物绘声绘色绘形、自然真切,更富形象性和节奏感。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广泛使用,既穷形尽状,又朗朗可诵。如:窈窕,参参,辗转等(《关睢·周南》)。此外,语气词的运用也特别引人注目。语气词有用在句尾,有用在句中或句尾的,方式比较灵活。如兮、猗、只、且、思、之、者、乎、哉、矣、也、焉等。这些语气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而且也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语气和情态。

(4)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诗经》是乐歌总集,每首作品都富有民歌特色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不仅与它大量运用重言、双声、叠韵和联章复沓的章法有关,而且在于它自然地运用和谐的音韵。

(5)词汇丰富。

《诗经》中特别是《国风》中运用的词汇,多出于群众口语。其中极为丰富的名词,表示了自然界繁多的鸟兽草木之名,据统计,《诗》中草本植物100种,木本植物54种,鸟类38种,兽类27种,昆虫及鱼类41种。诗中运用的动词也非常丰富生动,富于形象性。如表示手的动作就有数十个词。诗中还出现大量合成词,至今仍被运用,如中央、永久、光明、正直、逍遥、翱翔、邂逅、瞻望……等等。一些词组,依然有它的生命力,如一日三秋、夙兴夜寐、如切如磋……等等。

四、《诗经》的影响

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复叠的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应用、隔句押韵的节奏掌握,都给后代诗歌以艺术上的营养。

3.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先秦历史散文出自史官之手,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主要记载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谋臣策士的言论等等。史家之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期。初期的历史散文,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第二阶段的历史散文,以编年史《左传》和国别史《国语》为代表,全面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面貌。第三阶段是《战国策》,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一、《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后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尚书》的“尚”通“上”,指“上古之书”。汉代以后,有今文、古文《尚书》之分。《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内容上一部分是商周天子对臣下的演讲、训词、命令、誓言等,一部分是大臣告上的谋议和规劝。

《尚书》的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殷商时代强调“天命神授”,周代强调“敬德保民。”

《尚书》之文,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有的篇章适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这对先秦历史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尚书》风格直朴,所记之言,不事雕琢。但是语言“佶屈聱牙”,词汇古僻、句法别拗,不用或少用关联词,造成语句拗口,意思晦涩难解。

二、《逸周书》(略)

三、《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了的鲁国的编年史。因其属于儒家所谓“六经”

之一,故又称《春秋经》。

《春秋》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共242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春秋》的思想倾向:遵循周制,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

《春秋》的艺术特色:

1、叙事简明严谨。

《春秋》记事很简略,长的不过40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其记叙一般能做到文约事丰,简而有法。但过于简略的记事,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如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但事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为、性格,都无从知道,仿佛一则标题新闻,而不像一篇文章。

2、语言凝练含蓄。

所谓“凝练”,指记事的语言简练,《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仅有1。8万多字,可见其语言信息的包容量;所谓“含蓄”,是指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或“春秋笔法”等,都是指它的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这种倾向性,还表现在欲为尊者讳,以曲笔表明爱憎的文字中。《春秋》在史著中倾注鲜明的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但刻意“为尊者讳”的曲笔,有违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对后世史传文学亦有不良影响。

四、《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因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国语》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今人都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作,来源于各国史官的记录,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活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国语》虽然记言多于记事,但《国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200多个故事穿插其中,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晋语》中的重耳、骊姬、子犯等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还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虚构,想象的情节,如骊姬夜半而泣(《晋语一》),谗太子申生,这些都是非第三者能知的记叙,显然是作者有意增补虚构,通过文学创作的手法,塑造出一个口蜜腹剑、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

由于国别史的特点,《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这种事迹有机结合可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而《国语》仅仅是材料的汇编,是一组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的组合,所以不是独立的人物传记。总之,由于《国语》以记言为主,虽然叙事和刻画人物有一定特色,但文学成就比《左

传》还要稍逊一筹。

五、《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传”是“解释”的意思,相传《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是“春秋三传”之一。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其作者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左传》的思想倾向:

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与《春秋》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历史事件、人物做出道德伦理评价。《左传》记事表明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系上,民的地位提高了;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兴亡;告诫统治者要尊重民意,重视舆论,过则改之。

《左传》的艺术成就:

1、长于叙事。

《左传》把《春秋》中简短记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刘知几《史通》),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这主要表现在通过文学性剪裁,把历史事件情节化、故事化。换句话说,就是善于把头绪纷繁的人物、事件、构成情节生动、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如《郑伯克段于鄢》,围绕郑伯与姜氏、共叔段这一主要矛盾来选择和组织材料,交代矛盾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有完整谨严的结构和布局。《左传》的叙事手法也丰富多彩,灵活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与预叙等手法。《左传》作为编年史,其结构主要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是在叙事过程中《左传》常常运用倒叙、插叙和补叙的手法来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从而弥补了顺序的某些不足。还经常运用预叙的手法,所谓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殽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泛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

2、善于描写战争

这集中体现了《左传》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生动具体地描绘了一些著名战役,如秦晋殽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齐晋鞌之战等,这些战争描写、各具特色,成为传世名篇。作者描写战争,既具体表现战争原因、过程及场面,又注重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寄寓关于战争的进步观点。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并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场面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所果。如《晋楚城濮之战》,这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作者着重描写战争的起因、背景、战前的心理状态、战略战术运用、外交策略的谋划、将帅的个性气质等等,令人信服地写出了弱晋胜强楚的必然性,突出“尚德”是战争取胜的关键这一主题,很值得后人深思。

3、注意在叙事中写人,刻画了一批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左传》虽以记事为主,但由于注意将事件的前后贯穿起来,因此事件的主

人公也得到了较完整的表现,描写了国君、霸主、政治家、军事家和士人的众多形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面貌。如郑庄公的深沉毒辣,子产的雍容大度,骊姬的阴险奸诈,烛之武的善于辞令等等。特别是描写了晋文公重耳经过19年的流浪生活的锻炼,从一个贪图享受的贵公子逐步成长为一个胸怀大志、坚定沉着、深谋远虑的国君,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具有立体感。

四、语言简洁含蓄、富于文采;行文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鞭辟入里。如《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说辞的目的在于说退秦军,但他不直说,不乞求,而是巧妙地利用秦晋争霸的矛盾,抓住秦穆公对晋人的戒备心理,处处为秦着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步步逼紧,将利害得失陈说得淋漓尽致,在曲折委婉中显示出骨力,终于打动了秦穆公,离间了秦晋联盟,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六、《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贯串纵横家思想的战国史料汇编,亦史亦文,集历史资料与纵横家言于一书。《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类。历代史志及《四库全书》也都归于“史部”。但宋代晁公武把它归入“子”部“纵横家”。这正说明了该书亦史亦文的性质。严格地说,《战国策》不全是一部史书,它的虚构增饰成分较多,其“史料”也是真伪参半,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就分明带有“创作”色彩,取得了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出色成就,不愧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散文杰作。

《战国策》初无定名,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名称。经西汉刘向整理汇编,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顺序,分列为33篇,并根据书中内容,定名为《战国策》。因是分国编排的,所以它属于国别体之史。

《战国策》的作者不可确指,从此书具有的“纵横”色彩来看,它可能出于战国末或秦汉之际纵横家或习纵横者之手,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作。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较为复杂,儒、墨、道、法、兵各家的思想都有反映。这是因为这些纵横家原本就是来自各家,为了用世而习纵横术,并且《战国策》又是一部未经很大加工的史料汇编,所以有的篇章反映了儒家重民爱民的思想,如《赵威后问齐使》,有的反映了法家变法革新的思想,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但是,这些毕竟不占主要位置。而真正有代表性的还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一、崇尚计谋策略的政治思想。战国策士们把计谋策略作为决定国家兴亡的决定因素,片面夸大计谋的万能。二、举贤使能的用人主张。重视士的作用,要求提高士的地位,这种“尚贤”的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三、争利求名的人生哲学。纵横家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甚至不讲信义,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这与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也正因为此,而遭到后世正统观念学者的批判和打击。把它称为离经叛道之书和“大毒草”。应当指出,这种人生观是自私、卑鄙、甚至是丑陋的,但是他们敢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大胆向传统的道德伦理挑战,公然宣扬惊世骇俗之见,追求进取有为之道,却是真实的、坦率的。

四、审时度势的处事方针。纵横家靠计谋游说为资本,以求名得利为目的,因而特别重视抓住时机和机遇,把它当作决定事情成败的前提条件。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如功成身退的鲁仲连、不辱使命的唐睢、以理服人的触龙、

卓有远见的冯谖、善于讽谏的邹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深明大义的赵威后、昏愦刚愎的楚怀王、笑里藏刀的郑袖、阴险狡诈的张仪、圆滑机智的陈轸、坚韧倔强的苏秦、老谋深算的公孙衍等等,他们既有所属类型人物的共性,又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2、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如《冯谖客孟尝君》一文,采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先写冯谖开始做门客时“无好无能”,接着三弹剑铗,让人感觉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物,再写他为孟尝君烧券市义,更是出人意料,最后,他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显示出他远见卓识、富有智谋的才干。这样写就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能够引人入胜。

3、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战国策》是策士之言,追求铺张夸饰,文笔酣畅淋漓、纵横驰骋、富于变化,往往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表现出典型的纵横家文风。叙事状物,声调铿锵和谐,酣畅淋漓;议论说理,明快犀利,气势恢宏。又多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极尽铺张夸饰之能事,从而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如《苏秦始将连横》中,第一段苏秦的说辞,对偶句、排比句叠出,大肆铺叙夸张秦国的地势、物势、政势、军势、民势,句式短促,整饬中富有变化,声调铿锵和谐,词锋雄辩犀利,造成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力,这与《左传》行人辞令所表现出来的委婉曲折的特点有很大区别。

4、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

《战国策》语言之通俗浅显,在先秦散文中颇为突出。这是由说辞的功利性所决定的,说辞的目的就是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被采纳,所以他不需要枯躁抽象的说理,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需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其主要手法就是巧于比喻、善用寓言和博引史事。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妇孺皆知的事物作为喻体,令人一目了然,如“室如悬罄、野无青草”、“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困兽犹斗”、“从善如流”、“危于累卵”、“三人成虎”、“唇亡齿寒”、“报薪救火”等,至今还有生命力。《战国策》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七、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略)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急遽变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士”阶层的迅速崛起、文化的下移、思想的大解放,形成了诸子蜂起、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使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诸子散文随之有了飞跃的发展。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一、在思想内容上,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二、在文风上,勇于言辩,放言不惮、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三.在语言上,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能和感染力。诸子散文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为《论语》、《老子》等语录体散文;第二阶段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文的过渡和形成,代表作品为质朴严谨的《墨子》、雄辩犀利的《孟子》和恣肆激诡的《庄子》。第三阶段,为《荀子》和《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论说文的成熟。

一、《论语》

1.《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及流传情况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大约在战国初年始编辑成书。共20篇。(注)

注:在汉代,《论语》有三种本子:《齐论语》22篇,《鲁论语》20篇,《古论语》21篇。汉末,张禹以《鲁论语》为主,把《论语》三种本子加以编辑,称为《张侯论》。后来,《齐论语》和《古论语》皆失传。完整地流传到现在的只有《鲁论语》。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孔子的主要思想: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其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具体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关心、爱护和帮助别人。如何做

到“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为仁”。“克己”就是克制、约束自己,“复礼”就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即封建伦理等级秩序。由此可见,“仁”与“礼”互为表里。“仁”是目的,“礼”是实现“仁”的手段和保证。总之,孔子希望以西周的礼乐制度为蓝图,进行温和改良,维护等级名分,消除社会动乱,反对暴君苛政,调和阶级矛盾。孔子还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精到见解。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孔子重视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重视文采,提倡文质兼备。孔子对传播古代文化,整理和保存古代文献有巨大的贡献。

3.《论语》的艺术特点:

⑴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以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正是其文学性的表现。

⑵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

⑶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

二、《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说总集,不是墨子自著,而是墨子门人弟子撰述。《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71篇,今本只存53篇。墨子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墨子》“十论”中,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每论皆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心主张是“兼爱”、“非攻”。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同称为“显学”。

墨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1、不少篇章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2、实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推理严密。

3、善于连类比喻、层层推理论证,部分复杂的比喻向寓言过渡。如《非攻上》用偷人桃李、盗人鸡犬牛马,以至于杀人取财等不义之事为例,层层深入地论证攻人之国不义的道理。

三、《老子》

《老子》的主要内容:关于“道”的学说。“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就是“道”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道”的作用是自然而然无所为的,但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它的所为,也就是说,它主宰一切。“道”是不可用言语表述的,“道可道,非常道”(首章)。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之于人世社会,便产生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老子抨击仁义礼乐,提出“绝圣弃智”的观点,反映了儒、道两家的根本分歧。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突出表现在对于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认识上。

《老子》的写作特点:

1、精警凝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

2、比喻新颖,善于描绘形容,富于形象性。

3、句多排偶、文多用韵,用韵散结合的形式说理,酷似散文诗。

四、《庄子》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成就最高。《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1、《庄子》的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

(2)“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境界。

(3)辩证思想向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发展。

(4)对现实黑暗和仁义礼乐的猛烈抨击。

《庄子》的艺术成就:

《庄子》散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艺概·文概》),极富浪漫色彩。

1、在题材的选择上,着意拉大与现实的距离,注目于寓言和神话。

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这些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富于浪漫色彩,是《庄子》艺术魅力所在。

3、在体物入微的描写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和诗意的交融。

4、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开阖,变化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泼辣,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五、《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刚直不阿,大胆泼辣是其个性特征。

2、《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

《孟子》的作者,向来有三种说法:自著;弟子著;与弟子合著。其中第三种说法较为可信。

《孟子》今存七篇十四章,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各分上、下章。

3、孟子的思想主张

仁政学说:反对霸道主张行王道,希望统治者能“发政施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糊口,安居乐业,这样他们就不会犯上作乱,自然会拥戴国君,达到“保民而王”。由此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同情百姓苦难,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反映了人民的普遍愿望,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其局限性在于以“性善论”为基础,认为国君本性是善良的,具有仁心,只要加以推广,便能施惠于民。这在诸侯争霸的战国乱世当然行不通,即使在盛世王朝也是行不通的。因为阶级差异决定了阶级剥削的事实存在。

《孟子》的文章形式,已将简明扼要的语录体发展为对话体的论辩文。

4、《孟子》的艺术成就

(1)善于论辩,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纯熟老练的论辩技巧。

(2)感情充沛,气盛强劲,个性鲜明。

(3)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精彩传神。

(4)语言通俗自然、明快畅达,而又精练准确。很少有艰深、生涩的语句。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六、《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年赵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在前298——前238年之间,游于齐、秦、仕于楚、为楚兰陵令,后被罢免,著书以终。

《荀子》一书,又名《孙卿子》、《孙卿新书》,由西汉刘向编定成书,今存32篇,大部分篇章为荀子自撰,少数为其弟子杂录。

1、荀子的思想特点:

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了百家学说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可以说,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在天道观方面,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自然界有它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事和政治好坏相转移,并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它)”和“人定胜天”的哲学命题,体现出反对天命迷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荀子》的写作特点:

(1)文章独立成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全书有完整的体系。

(2)比喻层出不穷,辞藻繁富,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式,韵散间出。

(3)荀子《赋》篇与《成相》篇在文学史上地位。

荀子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今存《礼》、《知》、《云》、《蚕》、《箴》五篇。对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成相》篇用的是当时通俗的说唱文学形式,如后世大鼓、弹词之类的曲艺作品,开说唱文学之先河。

七、《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55篇,大部分出于韩非自著。但也有少量窜入篇章。

1、韩非的思想特点:

(1)法、术、势并用的政治主张。

他继承了前期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的主张,并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思想,形成了以“法”(法令)为中心,结合“术”(国君据“法”驾驭群众的手段)和“势”(权势)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主张国君以法术威势制人,以严刑峻法治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2)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体现其因时而变的进步思想。

2、《韩非子》的写作特点:

(1)峻峭犀利,锋芒毕露,揭露实情,无所掩饰。

(2)论证严密,尤以驳论见长。

(3)大量收集、运用寓言故事,《韩非子》中有300多则寓言故事,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

八、《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论文集,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总记160篇,约20万字。全书编排整饬,自成系统,以黄老思想为主而兼收并蓄,融汇百家,是一部“杂家”著作。

写作特点:

1、宏大而严密的结构体系;

2、风格平实质朴,洗练畅达;

3、比喻和寓言层见叠出。据统计,此书共辑寓言300余则,著名的有“刻舟求剑”(《察今》)、“掩耳盗钟”(《自知》)、“齐人攫金”(《去宥》)等。

备课教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波电台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设计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通信电子线路》这门课,让我对无线电通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可以来检验和考察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本课设结合Multisim软件来对中波电台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进行研究。既帮助我将理论变成实践,也使自己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二.发射机与接收机原理及原理框图 1.发射机原理及原理框图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发射机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 设计指标: 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所提供的芯片仅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他替代芯片。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6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12 集成模拟乘法器XCC,MC1496 高频磁环NXO-100 运算放大器μA74l 集成振荡电路E16483 原理及原理框图 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从已调制AM波中解调出原始有用信号,主要由输

学习指南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该课程前应该先复习巩固其先修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在课程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分析方法的不同点。例如,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章应注意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等效电路与低频放大电路等效电路的不同之处,应该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一章,应该注意它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不同之处,很好地掌握折线分析法;在频率变换电路中,应该注意区分线性频率变换和非线性频率变换电路的频谱特性。因为本课程中涉及电路的负载主要是谐振回路,因此首先要很好地掌握阻抗变换电路与选频电路特性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本课程着重掌握通信系统中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典型应用。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对通信系统应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会进行模拟通信系统中发射机,接收机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 对本课程中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实验消化理解理论课程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参予课外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为了巩固课程知识,学生可选择相关硬件课程设计,进行无线通信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设计、安装、调试,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深度。 为了帮助同学学好该课程,我们编写了教材和参考资料,该课程已经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环境,同学们可从华中科技大学主页的精品课程栏目进去可以浏览该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该系统中有网络课程(含网上教材、电子教案、学习指导、思考练习、参考资料、授课录像、复习导航等)以及课堂讲课多媒体课件,还有网上实验教学系统。 教材和参考资料: 1.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严国萍、龙占超编写,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电子线路”该教材的特点是:强调系统,从通信系统和整机出发来分析各功能模块的原理、组成、作用,构建了模拟通信和数字调制系统的内容体系;深入浅出,注重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按照基础知识、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以及频率变换电路来组织教材内容;易于理解,重点难点配有例题,每章都有主要知识点小结,结合实际无线通信机进行电路和性能指标分析以及参数测量;内容新颖,注意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最新科技发展相融合,将软件无线电中用DSP实现调制解调的思想引入教材。 2.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组还编写出版了辅导书“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与题解”,本书包含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张肃文等编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学号: 班级:通信工程14-2班 指导老师:正琼

目录 键入章标题(第1 级)1 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 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 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 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

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 三极管 负载 ●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 c 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 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 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 受影响,与 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 4 西勒振荡器 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 4 C

试题纸A -1 -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7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无需使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2' *12=24分) 1、根据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由于RL减小,当高频功率放大器从临界状态向欠压区 变化时。 (A)输出功率和集电极效率均减小(B)输出功率减小,集电极效率增大 (C)输出功率增大,集电极效率减小(D)输出功率和集电极效率均增大 2、作为集电极调幅用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其工作状态应选用。 (A)甲类状态(B)临界状态(0 过压状态(D)欠压状态 3、对于三端式振荡器,三极管各电极间接电抗元件X(电容或电感),C、E电极间接电抗 元件X1,B、E电极间接X2,C B电极间接X3,满足振荡的原则是。 (A)X1与X2性质相同,X1、X2与X3性质相反 (B)X1与X3性质相同,X1、X3与X2性质相反 (C)X2与X3性质相同,X2、X3与X1性质相反 (D)X1与X2、X3性质均相同 4、在常用的反馈型LC振荡器中,振荡波形好且最稳定的电路是。 (A)变压器耦合反馈型振荡电路(B)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C)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D)西勒振荡电路 5、为使振荡器输出稳幅正弦信号,环路增益KF(j oo)应为。 (A)KF(j o )= 1 (B)KF(j o )> 1 (C)KF(j o)v 1 (D)KF(j o )= 0 6、单音正弦调制的AM?幅波有个边频,其调制指数ma的取值范围是 (A) 1、(0,1) (B) 1、(-1,1) (C) 2、(0,1) (D) 2、(-1,1) 7、某已调波的数学表达式为u( t) = 2(1 + Sin(2 nX 103t))Sin2 nX 106t,这是一个(A)AM 波(B)FM 波(C)DSB 波(D)SSB 波 8、在各种调制电路中,最节省频带和功率的是。 (A)AM电路(B)DSB电路(C)SSB电路(D)FM电路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 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_____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 I 1绪论.. (1) 2正弦波振荡器 (2) 2.1 反馈振荡器产生振荡的原因及其工作原理 (2) 2.2平衡条件 (3) 2.3起振条件 (3) 2.4稳定条件 (4) 3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5) 3.1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 (5) 3.2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5) 3.3 振荡器设计的模块分析 (6) 4 仿真与制作 (10) 4.1仿真. (10) 4.2分析调试 (12) 5 心得体会...................................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本文介绍了高频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及设计,电感三点式容易起振,调整频率方便,变电容而不影响反馈系数。 正弦波振荡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无线发射机中的载波信号源,接收设备中的本地振荡信号源,各种测量仪器如信号发生器、频率计、fT测试仪中的核心部分以及自动控制环节,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根据所产生的波形不同,可将振荡器分成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两大类。前者能产生正弦波,后者能产生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本文将简单介绍一种利用一款名为Multisim 11.0的软件作为电路设计的仿真软件,电容电感以及其他电子器件构成的高频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中采用了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的放大器,电路的额定电源电压为5.0 V,电流为1~3 mA,电路可输出输出频率为8 MHz(该频率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关键词:高频、电感、振荡器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第十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采(),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3、《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三国志演义》用(“”)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5、在虚、实关系上,清代章学诚评价《三国志演义》(“”)。 6、余邵鱼编写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7、《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四大奇书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1、《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2、《三国志演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 3、《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悲剧内涵。 第十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的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甚至就叫《忠义传》。 3、《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进行的。 4、《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无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通信0711 姓名邱加钦学号 2007830029 成绩指导老师马中华陈红霞 2010年 1 月 4 日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名称:调频无线话筒的设计 二设计时间:2010年1月1日~1月5日 三设计地点: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实验室 四指导老师:马中华、陈红霞 五设计目的: 1,了解无线话筒的发射原理; 2,熟练掌握protel设计; 3,完成简单的无线话筒制作; 4,通过制作和检测无线话筒,加深对放功率放大器的认识。 六设计原理 调频无线话筒是一种可以将声音或者歌声转换成88~108MHz的无线电波发射出去,距离可以达到30~50m,用普通调频收音机或者带收音机功能的手机就可以接收。 将声音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可以用调幅的方法,也可以用调频的方法。 与调幅相比,调频具有保真度好,抗干扰性强的优点,缺点是占用频带较宽。 调频的方式一般用于超短波波段。 1、调频无线话筒的框图如下: T2 图1 调频话筒框图 2、设计原理图:

图2 试验原理图 晶体管T1和其周围的电路构成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由L、C4、C5、T1的结电容决定。 加至T1管基极的音频信号电压,会使c-b结电容随它变化,从而实现调频。 C4可改变中心频率的选择(88~108MHz)。 T1输出调频信号,通过C7耦合到T2管的基极,经过T2管放大后从天线辐射出去。T2管构成高频放大器,还有缓冲作用,隔离了天线对高频振荡器的影响,使振荡频率更加稳定。 七设计内容 1,protel设计 (1)电路原理图设计。按设计原理图进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如图3示。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同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进古代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8学分。 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一)了解本大纲在各编概述中所提及的文学史知识;精读作品(凡在篇名旁标有△号者)的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泛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理解精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四)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内容要点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概述 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2.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4.哲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特点。 (二)作品 诗歌 《静女》(《诗经·邶风》):青年男女纯真炽热的爱情;铺陈直叙和心理描写。 △《氓》(《诗经·卫风》):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无衣》(《诗经·秦风》):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豪迈气概;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采薇》(《诗经·小雅》):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湘夫人》(屈原):借用神话故事写对爱情的忠贞;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橘颂》(屈原):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生理想;托物写志。 散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统治阶级中为争君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楚归晋知莹》(《左传·成公三年》):维护尊严,忠于国家;不卑不亢、

④爱情诗《沈园》二首 3、诗歌特点 ①既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色调,是二者完美的结合。 ②广泛师法前人,兼具多种风格,糅合李杜风格,既沉郁悲壮,又恢弘雄放。 ③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创作,七古、七律、七绝成就都很高。 ④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农事诗多平淡古朴,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 二、杨万里 1、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取代江西诗派的主流地位)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3、诚斋体,是杨万里自创的诗体。 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用浅近自然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把平常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瞬间表现出来;并且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 4、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5、尤袤,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 3、诗词名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陆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做西飞。《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杨万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过杨二渡》杨万里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调频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中心频率?0=6. 5MH Z或10.7MH Z, 发射功率P A≥ 50 mw效率ηA> 50%负载R L = 51Ω, 最大频偏Δ?max =20KHz 2. 调频接收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0=6. 5MH Z或10.7MH Z,输出功率P0 = 0.25w( R L = 8Ω) 灵敏度10mV 3. 调幅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中心频率?0=6. 5MH Z或10.7MH Z, 发射功率P A=300mw总效率ηA> 50%调幅度m a =50% 负载R L = 51Ω, 4. 调幅接收机设计 接收信号: 载频?0=6. 5MH Z或10.7MH Z,调制信号1Khz,调幅度m a =50%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0=6. 5MH Z或10.7MH Z,输出功率P0 =100mW( R L = 8Ω) 灵敏度20mV 5.调频与解调系统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中心频率?0 =10MHZ或15MHZ,最大频偏Δ?max =75KHz, 调制信号1Khz, 解调输出峰峰值UOP-P ≥2V, 6.调幅与解调系统设计 调幅电路能产生AM和DSB信号, 解调电路应无失真.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中心频率?0 =1MHZ 到10MHZ任选,调制信号1Khz到10KHZ任选, AM调幅度ma =50% ,载波的频率稳定度≤5 x 10 –4 /小时, 解调输出峰峰值UOP-P ≥1V 实验室已有的条件: 晶体管3DG100(3DG6)或3DG130(3DG12)9013 晶振: 2M 5M 6.5M 10.7M 10.245M 变容二极管BB910 中频变压器6.5MHz 10.7MHz 模拟乘法器MC1496 MC13135集成接收芯片LM386低功放芯片集成振荡器MC1648 锁相环NE564 二、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主要内容:(设计报告撰写要认真,不可抄袭,否则重写) 1. 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给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比较,确定系统各个模块的选择; 3. 各个单元电路设计 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等; 4.电路的安装调试: 包括实际指标测试结果:数据、曲线、图表等; 对测试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说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5 按国家标准画出定型电路图,PCB图(选),列出元件明细表; 6. 总结课程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7. 列出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11、“三吏,三别”?:??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

1.请问本机振荡电路的类型并估算电路的振荡频率? 答:本振的类型为Clapp 振荡器,它是电容三端式振荡器的一种变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近似等于其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即: f= 2.影响振荡频率的元件有哪些? 答:如下图: 如图红色椭圆标注所示,振荡频率由这些元件决定。 3.天线信号接收选频网络的作用? 答:其作用是选频,通过可变电容选择希望听到的广播信号。 4.混频电路射极电阻的作用? 答:该电阻是用于稳定混频管静态工作点而使用的电流负反馈电阻。 5.混频电路输入输出信号波形特征? 答:混频电路有两路输入信号:天线信号,其波形是疏密相间且等幅的调频信号;本振信号,其波形是高频正弦信号。混频电路输出信号:载波为中频的调频信号,其波形特征与天线信号一致,是疏密相间且等幅的调频信号。 6.混频电路集电极选频网络的作用? 答:从混频后的信号中用该选频网络滤出中频信号。 7.中频放大电路陶瓷滤波器的作用? 答:陶瓷滤波器的作用是进一步滤出中频信号,因为陶瓷滤波器的矩形系数一般要比LC谐振回路好,即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8.检波电路中中周的作用及选频网络的中心频率是多少? 答:该中周的作用是将信号中频率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选频网络的中心频率是:

10.7MHz 9. 低频放大电路的输出是如何调整的? 答:通过调整低放输入端可变电阻实现 10. 如何保证中频放大电路的频率是10.7MHz ? 答:要保证中放的频率是10.7MHz ,我们在电路中需要注意:中放管输出端的陶瓷滤波器要选择中心频率为10.7MHz 的产品 11. 混频级与中放级电路静态计算 答:混频级和和中放级电路的直流静态工作点分析如下: 设Tr1和Tr2的直流放大倍数分别为1β、2β,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分别为i Ib 、 i Ic 和i Ie ,1,2i =,总电流为I 。 根据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有: i i i Ic Ib β= (1) (1)i i i Ie Ib β=+ (2) 设Tr1和Tr2的基极电压分别为1Vb 、2V b ,那么 1120.7Vb Ie R =+ (3) 2240.7Vb Ie R =+ (4) 此外,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彭小娟 学时数:64 审核: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编号:152440800 学分:3.5 分 总学时:6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8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组成现代通信系统各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指标、参数的理论计算和电路分析,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这些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典型应用,为将来从事通信电子系统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通信系统的组成 2、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道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基本要求: 1、了解传输媒质对通信的作用及影响。 2、理解无线通信中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原理。 3、掌握无线接收与发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2 第二章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LC 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2、集中选频放大器 3、电噪声 4、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电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噪声系数的计算。 2、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3、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的Q 值、谐振频率、谐振特性、通频带、阻抗特性、相频特性;以及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变换关系、接入系数的计算。掌握各种选频网络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10 第三章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谐振放大器 3、宽带放大器 4、集成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 1、了解宽带放大器相关概念及其性能特点。 2、理解理解谐振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原因。 3、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质量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掌握晶体管小信号放大器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8 第四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与功率合成电路 4、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及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相关特性。 2、理解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高频特性,输出匹配网络等特性。 3、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动态特性和负载特性。 4、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欠压、临界、过压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电压电流波形。 5、掌握高频功放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学时分配:8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主要内容: 1、概述 2、反馈振荡原理 3、LC 振荡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三)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4)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 (2)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它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体史书。 三、文论 (1),与其弟陆云称“二陆”,著有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其宗旨是为了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艺术性。 (2),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分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3),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它是在人名《》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四、小说 (1),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 (2)字季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五、其他 (1)鲍照:乐府《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愤懑。 (2)左思:《三都赋》,分别是《》,《》,《》。左思早年曾写成《》,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后又欲赋三都。“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 (4)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5)萧统:《》,又称《》,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宋代有“文章祖宗”之说。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引言 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调制系统中,输入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已调信号。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已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对应的中频信号。特别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较为广泛,如AM 广播接收机将已调幅信号535KHZ-一1605KHZ要变成为465KHZ中频信号,电视接收机将已调48.5M一870M 的图象信号要变成38MHZ的中频图象信号。 常用的振幅检波电路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类。输出电压直接反映调幅包络变化规律的检波电路,称为包络检波电路,它适用于普通调幅波的检波。通常根据信号大小的不同,将检波器分为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和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两信号检波。 目前, 在应用较广泛的电路仿真软件中, Pspice是应用较多的一种。Psp ice 能够把仿真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紧密得结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分析,可以满足电路动态仿真的要求。其元件模型的特性与实际元件的特性十分相似,因而它的仿真波形与实验电路的测试结果相近,对电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3]

目录 引言 (2) 一.概述 (3) 二. 方案分析 (4) 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6) 1.LC正弦波振荡器 (6) 2.模拟乘法器电路 (8) 3.谐振电路 (9) 4.包络检波 (12) 四.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 (16) 五.课程设计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