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回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回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回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回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高档普采工作面运输顺槽现已推进约160米,距60101原切眼巷约13米左右,回风顺槽已推进约127米,距60101原切眼约29米。

60101工作面推进16m揭露60101原切眼,为确保回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60101原切眼沿6号煤层顶板掘进,为保证顺利通过该巷道,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空巷内采用“#”字型木垛支撑

SGB630/220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距原巷道底板不得低于1m。空巷内每隔3米支

设1个木垛,交叉点支设两个木垛。木垛采用长×宽×高=1200×160×140 mm的优质木材。(附图)

一、60101原切眼概况

根据掘进揭露及调查情况,该巷道沿6号煤层顶板掘进;巷道规格:3.3m×2.55m (毛断面)。

空巷为锚网(索)支护

1、顶板锚杆支护

间排距:800mm×800mm,呈矩形布置,每排5根

2、右帮锚杆支护

间排距:1000mm×800mm,呈矩形布置,每排3根。

3、锚索支护

锚索间排距:1600mm×1600mm,呈矩形布置,每排2根。

其中60101原切眼方位角约90°,与现工作面夹角约17°。

二、有害气体管理措施

1、60101工作面距60101原切眼10m 时拆除60101原切眼密闭,由通风部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通风部、调度室必须保证24小时值班,随时监测矿井瓦斯浓度的变化,严禁脱岗。

3、施工中要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机电管理制度和运输管理制度,杜绝失爆。

4、瓦检员及时进行检查瓦斯等有毒有

害气体的浓度,发现有害气体超限时,及时将人员撤至60101运输顺槽。

5、安检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

6、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停送电时必须履行严格的手续,并由调度室严格按规定做好记录。

7、井下跟班矿长、带班长、采煤机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8、工作面瓦斯检查要设专职瓦斯检查员,负责工作面各个地点的瓦斯检查,并按规定填报瓦斯检查牌板。

三、顶板管理措施

1、加强工作面空巷揭露部分顶板管

理,作业时发现异常人员要及时撤离。

2、对揭露的空巷要超前处理,提前沿工作面走向使用单体支柱配π型梁支护,保持一梁三柱,柱距1m,排距0.8m。

3、空巷附近出现煤壁片帮等现象时要及时超前移架或支设贴帮柱管理顶板,控制漏顶、冒顶事故的发生。

4、空巷与工作面形成的三角地段,必须加强支护;

5、采煤机通过空巷时必须降低牵引速度,前滚筒割过后,立即打出前探钢梁临时支护暴露的顶板。

5、移架工作若滞后采煤机后滚筒超过15m,必须停机移架,待移架工序跟上之后,再继续割煤作业。

6、回柱工必须站在π型梁下,回柱时注意观察顶板状况,确认无危险时,方可移梁。

7、如果有其它影响顶板管理的障碍物,应先做处理之后,方可作业。

8、工作面过空巷时支护要求:顶网网片搭接不低于200mm,联网丝间距为10mm 一道。

9、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位置的顶帮及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如不完好,需处理后方可进行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10、回柱工必须熟悉操作手把的位置,检修工必须按照规定位置进行接管,严禁随意倒管。11、过空巷前要调π型梁间缝隙,确保π型梁的严密,防止矸

石从缝隙中漏入工作面。

12、回柱必须由专职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严禁非专职人员盲目操作,以防操作不当造成冒顶事故。

13、升架时,必须保证足够的送液时间,升紧后,及时将各手把回复零位。

14、生产中,采煤机司机与支架工要相互配合好,严禁空顶距离过长,顶板破碎时,要在前滚筒割煤后及时移架支护。

15、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施工时严禁空顶作业。

四、替换支柱安全技术措施

1、在工作面60101原切眼使用DW25-25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

2、所有入井的DW25-250/100型外注

式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码放整齐且挂牌管理

3、严禁不同型号的单体液压支柱混合使用。

4、工作面过空巷期间,必须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严格按照措施执行。

5、工作面推进至空巷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撤”的原则,不准提前回撤空巷的支柱,工作面缺支柱,顶梁时必须及时对工作面进行补充。

6、工作面更换单体柱时必须先打上临时支柱进行替换,防止顶板松动,发生掉矸漏顶。

7、更换单体柱期间,施工队必须坚持循环替换,逐棚逐根及时更换DW16-

3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并将换下的

DW25-250/100型单体柱及时运出工作面,保证工作面行人畅通。

8、更换单体柱期间,安检员和施工负责人必须实行跟班包点,严格现场交接班,发现隐患时必须及时排除,本班不能处理时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清楚

五、退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㈠施工范围

以切顶柱为基准,每次退锚索距离不得超过1.2m。

㈡退锚索施工工艺

1、在施工前要备好符合规定的手动退锚机、登高梯子、14#铁丝、钳子、螺丝刀等必备材料及器具。

2、人员进入退锚区域,必须设置明显

的警示标识。退锚索作业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退锚索区。

3、退锚器、泵站、开关等工器具必须符合设备完好标准要求。

4、进行退锚作业之前,必须保证两顺槽超前支护到位。端头π型梁接顶严密,初撑力符合规程要求。在预退锚区域设置警戒线。

5、退锚作业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退锚作业。

6、严禁站在托盘下方实施退锚索作业,退锚索工具安装好后必须用防护绳将其与顶锚杆或网片连接,防止跌落伤人。

7、退锚索工作必须保证三人作业,一

人监护两人操作。

8、回收的托盘、锁具及其他材料要及时回收,并建立台账,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必须重复利用。

9、顺槽片帮严重、顶板破碎、顶板局部下沉量大等情况下,严禁实施退锚,但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六、强制放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放顶作业前,应备齐钻机、钻杆等工具,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由悬顶区的机尾侧向机头侧逐段打眼强制放顶。打眼时严格按打眼工操作规程执行。

2、施工程序:工作面安全检查→工作面加强支护→标眼位→打眼→检查瓦斯→装药联线→放炮→检查瓦斯→敲帮问顶→

加强支护→回收切顶柱(放顶)。

3、炮眼布置方式:在材料道π型顶梁间沿切顶线往工作面退200mm处打眼,间距为2000mm,眼深为2000mm,炮眼与顶板的夹角为75°,眼底朝向采空区。

4、打眼工应站在材料道π型梁间。打眼前应先观察打眼地点的顶板状况,并坚持“敲帮问顶”制度,用专用的长钎等工具敲掉危岩、活石;打眼时必须在支护完整的情况下进行,严禁进入老塘无支护的地点打眼。若岩石较硬应根据情况采用风钻或锚杆机打眼。

5、装药前必须先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眼内的岩煤粉末清理干净;装药时先装上200~300mm底泥(必须放至眼底),然后用

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巻轻轻推入,使用二级的煤矿许用乳化炸药,装上不超过400克乳化炸药,然后再装上500~800mm深的水泡泥及封口泥,炮泥必须严格按要求封严封实。

6、回柱后必须对放炮地点10米范围内的支柱进行加固,对其进行二次补液。支柱必须迎山有力以确保初撑力,并整齐成直线,手把朝向煤壁,三用阀注液口朝向机尾。然后才能放炮。

7、每次起爆20个炮眼。放炮前,警戒人员必须将回风巷巡视一遍,保证回风巷内不得有人。进风巷警戒距离距爆破地点不得小于100m。放炮时必须按规程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联锁放炮”

制并做好放炮警戒工作。

8、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和班、跟班队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柱、拒爆、残爆等情况,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进入施工地点施工;如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并汇报上级领导。

七、备用材料

工作面备用单体液压柱、∏型梁数量不小于基本支护的10%,备用料应整齐存放在运输顺槽材料存放点,运输顺槽内距工作面30m一50m范围内,必须经常存放有备用材料,其中,单体液压支柱80根,2.4mπ型梁20根,柱帽100块,背板材料

100块,材料必须随用随补,严禁短缺。工作面每日所需材料应根据当时工作面情况及时运到,并在运输顺槽内分类挂牌码放整齐,不得影响行人、运料和通风。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