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的建筑布局-赵蕊

北海公园的建筑布局-赵蕊
北海公园的建筑布局-赵蕊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北海公园的建筑布局

系别:英语系

专业:旅游英语

姓名:赵蕊

学号:2009151217

指导教师:江洁、刘弘凯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一学期

毕业设计目录

毕业设计封面 (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

毕业设计目录 (3)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4)

毕业设计说明书 (5)

一、设计目的和意义 (5)

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5)

三、设计内容 (5)

1.北海公园的简介 (5)

2.北海公园的筑简介 (6)

3.北海公园的兴建历史 (6)

4.北海公园当今的建筑特色 (7)

5.北海公园的近期保护情况 (9)

四、自我评价 (10)

1.反思 (10)

2.体验 (10)

五、英文讲解 (10)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11)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12)

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评分表 (13)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14)

毕业设计封底 (15)

中文摘要

北海公园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拥有着近千年历史。无论是园中景色还是建筑风格都各具特色。本文主要关注北海公园的建筑布局,从它的兴建历史、建筑风格及修缮保护等方面逐一介绍。此设计让我们通过了解北海公园的建筑布局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园林的主要建筑布局。不但考察了我们的实地讲解能力,更是增强了我们的知识。通过对整个设计的编辑、整理和审阅使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北海公园,更熟练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关键词:历史;北海公园;建筑布局;建筑风格;修缮保护

Abstract

Beihai Park is one of the longest history and the best preserved imperial garden, with nearly a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It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ether garden landscape or architectural style.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architectural layout of the Beihai Park and introduces one by on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repair protection. This design makes us to understand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in Beihai Park, while also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garden construction layout. Not only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our field to explain, but als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Through editing, organizing and reviewing of the whole design make us understand Beihai Park deeper, grasping inter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more skillful.

Key W ords:

History; Beihai Park;Building Layout; Architectural Style; Repairs and Protection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北海公园的历史及建筑风格对皇家园林的了解,通过查找资料、录制视频,进一步了解更多知识并且锻炼实战经验。

二、毕业设计思路和过程

北海公园景点众多,各有千秋,因此我的设计以园内的建筑为中心,既能从历史方面了解到古代的皇家风范,又能从各个特色景观中了解不同风格的不同寓意。因此,从资料中熟悉北海的特点,再到实地的考察,直至最终的后期制作,是一个紧紧相关联的过程。

三、设计内容

1、北海公园的简介

图1 北海公园全景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北海公园的建筑简介

图2 北海景色

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尤如仙境。琼岛(简称琼岛)景区、东岸景区、北岸景区、南岸团城景区四大区域构成北海的整个景色琼华岛临水而立,挺拔秀丽,为全园的主体。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和永安寺、庆霄楼、漪澜堂、阅古楼,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岸和北岸的建筑大都为乾隆时所兴建。东岸自南向北依次有濠濮间、画舫斋、龙王庙和先蚕坛;北岸由东往西依次为静心斋、西天梵境、九龙壁、澄观堂、阐福寺、万佛楼和小西天等。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和玉瓮亭等。

3、北海公园的兴建历史

北海园林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建造的,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战国时传说,渤海东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北海园林即是受到改传说的启发,依传说中的仙境而建的。北海和中南海是太液池,琼华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今天我们不仅能看到琼华岛上的犹如仙境的亭台楼阁,而且还能看到神人庵、吕公洞以及铜仙承露盘等传说中的仙岛景物。

北海1000年的历史和北京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这里是永定河故道,河道自然南迁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早在辽代,辽太宗耶律德光就在城东北郊"白莲潭"(即北海)建"瑶屿行宫",在岛顶建"广寒殿"等。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了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北海惨遭践踏。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1925

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疏浚了湖泊,维修了古建筑,铺设甬道,增设了公共服务设施,使古老的北海焕然一新。

4、北海公园当今的建筑特色

北海全园水域占据了一半以上的面积。太池中有琼华、团城和犀山台三岛,分别象征着蓬莱、瀛洲和方丈,体现了对蓬莱仙境的追求。是一座纯粹的人工园林,布局以水为主体,在太液池中布置岛屿,用桥和岸边相连。池中有琼华、团城和犀山台三岛,分别象征着蓬莱、瀛洲和方丈,体现了对蓬莱意境的追求。它的建筑风格受到一些江南园林的影响,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园林持重端庄的特点。园内宗教色彩十分浓厚,不仅琼华岛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东岸还有阐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龙王庙、先蚕坛等佛教、道教建筑,因此是一座集宫室、宅第、寺庙、园林于一体的宏大帝王宫苑。

图3 琼华岛

北海公园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岛的顶端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与此同时白塔也成为北海形象的代表。琼华岛位于北海的中偏南部,太液池中,是整座园林的核心。“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指的就是湖心的琼华岛。

图5 静心斋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约1公顷,是北岸的主体建筑。它的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有短墙环绕,南面为透孔花墙,可远观岛上的景致。斋内亭台楼阁围绕着荷池构建,四周堆叠太湖石景,颇为壮观。北岸景区有一块彩色琉璃砖影壁,称作九龙壁,壁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庑殿顶,底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在云雾中翻腾的蛟龙,是由424块预制的七彩琉璃砖拼砌而成的,色彩绚丽,古朴大方。五龙亭在北岸的西部,五亭临水而建,均为方亭,亭顶样式左右对称,亭与亭之间用S形平桥连接,龙泽、滋香、浮翠三亭又分别以单孔石桥与岸相连,形态优美,婉若游龙。小西天又叫做极乐世界或观音殿,大殿为方形攒尖顶,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联以矮墙。建筑整体四面环水,意境优雅,气势宏伟,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亭式建筑。

图6 团城承光殿

团城位于北海的南侧,北海与中海之间,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小园林。延续了辽、金、元、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以拥有珍贵的文物、

辉煌的殿堂、参天的松柏、精巧的叠石而闻名,尤其以渎山大玉海、白玉佛及古树著称。其中,位于平台中央的承光殿是城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元,初为半圆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后平面呈十字形。它的中间部分为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出抱厦一间,南面有月台。殿顶为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筒瓦,色彩绚丽、装饰豪华。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亦有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5、北海公园的近期保护情况

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北海公园的建筑已经有很多损伤。近几年来已经通过各种维修来保持其原有的特色景观。

2009年5月,北海公园拟复建万佛楼大佛殿,将规划向游客公示,此次修编,文物保护是重要内容。大部分市属公园针对文物保护现状和被占用情况提出了对文物主体修缮、复建的原因和依据,包括对周边建筑控制的规划等。北海公园在规划中提出,先蚕坛、西天梵境第三进院落、大园镜智宝殿和漪澜堂、道宁斋等目前被北海幼儿园、仿膳饭庄等4家单位占用,影响了公园的完整性,而万佛楼、大佛殿等重要景点仅存遗址,与北海公园的价值不符,需要复建,以恢复北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010年11月,北海公园东院墙部分墙体倒塌,公园已启动突发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清理和修复工作。据北海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此段墙体是北海的老墙,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做了保护性修复,重砌了原来的墙砖。“十一”之前,管理人员还对此处墙体进行过建筑巡视,从外观上没有发现问题。不过,她也坦言:“30多年过去了,墙体经过风化侵蚀,确实到了维修周期。”

2011年11月,刘淇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要求要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注重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工艺技术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更有魅力的古城风韵。抓好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和朝阜大街沿线这“一轴一线”建设,这一建设中就包括了对北海公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2012年3月,北海团城开始“最小干预”大修。此次修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团城最大的一个“动作”,预计工程于今年年底竣工。此前,团城已进行了一个月的修缮前保护工作,对团城古建筑、古树等采取前期保护措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团城及城上建筑均未进行过全面的修缮,多数建筑物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油饰大部分脱落,瓦面存在部分残缺,团城大墙风化也相当严重。本次团城修缮工程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对团城大墙及团城上所有古建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

现如今很多地方都需要维修、补救。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园林工作者到公园内对破损的宫殿进行修补,平时也会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在园内进行环境保护,他们会管理平时的环境,同时也会对各类景点进行看管及保护。

四、自我评价

通过整个设计过程的制作看似很简单,网上能找到大量的资料作为参考,但是真的动手做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论文的制作看似在网上找一些资料即可,但是找的过程我是眼花缭乱的,资料的确很多,但是必须认真阅读、仔细挑选,还要自己编辑通顺。其中英语的部分我花费了很长时间,英语功底不好,在找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看不懂意思、语句不通、语病连连,种种问题都出现在眼前。经过资料的准备,原以为录制视频应该就简单多了,可是还是遇到阻碍,整篇文章由于错误地方,一句话有时就录了好几遍,录到最后,言语都混乱了。断断续续,设计终于见了些眉目,再经过老师的审阅,又查漏补缺,设计总算是有些样子,原本看似简单的一个任务却由于我自己的不重视,困难重重,但是我已经尽最大努力去解决。整个设计的完成,对我不但是一次考验,更多的是帮助,它帮助我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和对科学技术的不了解,让我有了改正和努力的方向。

1、反思

以为设计很简单,所以开始不重视,导致了后来的手忙脚乱,这一事件提醒我今后做什么都要用心,不能只看表面而忽略本质。经过制作设计的过程,愈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虽然网上有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但是真的一点也不了解,连一篇完整文章都整理不出来。视频的录制和制作更让我意识到,对于网络技术应用的失败,在录制视频的还好说,但是一到制作就让我很是头疼了,向同学问了半天才弄好。

2、体验

制作毕业设计的这一过程,不但在学习上对我有很大帮助,让我了解了更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在生活中给了我警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仔细冷静的去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

生活需要体验,用心用脑去体验。在奋斗之后享受成功,是体验生活的快乐;在挫折之后品味失败,是体验生活的苦涩。生活就是这样,是苦与乐的结合体。在制作中,遇到的挫折是我生活中的苦涩;在努力完成后,奋斗的过程是我生活中的快乐。我的苦与乐让我成长,让我今后的人生更加精彩。

五、英文讲解

Hello,everyone! This is my honor to guide you visit the Beihai Park. Today I will introduce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characters of the Beihai Park. Beihai Park located in central of Beijing,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Forbidden City. It consists primarily of the Beihai Lake and Qionghuadao Island. Then park covers an area of 68 hectares, with the lake covering most of the area. The current park has a history of over 800 years. It was built in what is known as a "one pool and three hills” design. The design comes from a Taoist legend that says that somewhere in the East Sea there are three islands which were home to the immortals. The emperors wanted to be immortal so they built gardens in this fashion in the hopes of becoming immortals. Beihai Park was the former imperial palace of several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including the Liao, Jin, Yuan, Ming, and Qing, and it is the oldest and best preserved classical imperial garden in the world.

The construction of Beihai Park started from 938 in Liao dynasty. The Jin

dynasty saw the building of the magnificent Tianning Palace from 1163-1179 which wa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in Liao dynasty. Beihai Park seamlessly integrates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It is filled with temples, pavilions, and carvings and each are made of the highest quality. There are dozens of amazing sites in this beautiful park, make it an irresistible place for any one taking a tour to Beijing.

Beihai Park is an artistic masterpiece of China's classical gardens, and it is one of the best preserved imperial gardens in China. It has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and culture spanning many ancient Dynasties. The white Dagoba sits in the center of the island on top of the hill, and all the other structures are laid out around the white Dagoba. It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1651. It stands 35.9 meters high, and built on a square stone base.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Beihai Lake is the Tuancheng, or Circular City. It is 276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and covers an area of 4,500 square meters. It is surrounded by a 4.6 meter high wall.

One of the main structures in Tuancheng (circular city), is the Chengguangdian (Hall of Receiving Light). It is a square shaped building facing south. Inside the building is a 1.5 meters tall statue of the Buddha Skyamuni, carved out of a whole piece of white jade.

While visiting these famous and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hai Park, you could have a meal and rest in Fangshan Restaurant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shore of the lake. This restaurant was started in 1925 by a cook who formerly worked in the Qing court, so the food there is said to be of delicious imperial flavor.

Besides these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hai Park, there are plenty of exhibitions to see. These include the yearly exhibition of water lilies and other water plant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the exhibition of peonies, and varied picture shows, making Beihai Park not only the center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Beijing, but also the center of ecological and natural beauty. Now, an ancient but modern Beihai Park welcomes you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维基百科;百度知道;Google搜索;北海公园词条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8209470.html,/wiki/Beihai_Park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8209470.html,/attraction/beijing/beihai.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8209470.html,/beihai_park.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8209470.html,/attractions/beihai-park.html等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评分表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注:总分满分为100分,成绩参考标准为: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院落空间轴线艺术诚实的结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加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1、建筑平面图上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和地下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位置或尺寸。 2、测量放线标桩、地形等高线和取舍土地点。 3、移动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 4、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和机具的堆场。 5、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如搅拌站、高压泵站、钢筋棚、木工棚、仓库、办公室、供水管、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道路以及其他需搭建或建造的设施。 6、现场试验室。 7、必要的图例、比例尺、方向及风向标记。

二、设计步骤 1、绘制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待建建筑物、确定施工现场区域、设置围墙。 2、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 起重机械包括塔吊(有轨式、固定式)、井架、龙门架及汽车起重机械等几种。 塔吊的布置: 1)塔吊的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四周场地条件。 2)有轨式塔吊:一般应在场地较宽的一侧设建筑物的长度方向布置。 布置方法有:设建筑物单侧布置、双侧布置和跨内布置三种。 固定式塔吊:一般布置在建筑物中心、或建筑物长边的中间。 3)塔吊的服务半径。

4)起吊高度(安全高度) 5)起吊重量(最远距离、最重构件) 3.确定搅拌站、加工棚和材料、构件堆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能力范围。 1)加工棚:建筑物四周 2)仓库和堆场的布置。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需要和材料设备使用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布置、提高场地使用的周转效率。 3)搅拌站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以减少砼及砂浆的水平运距。 4、布置运输道路 1)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

北海公园简介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处普通的水域,水中自岛名“瑶屿”。金代开始挖湖堆山,扩大瑶屿,改称“琼华岛”,岛上建“瑶光殿”、“广寒殿”,又从今开封移来艮(gèn)岳花石堆餐假山,北海便初具规模。元代继续扩建琼华岛,改称“万岁山”、“万寿山”,并以此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后有北京”的说法。 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yíng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等。东北岸有画舫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北海公园属于皇上的娱乐地方。其九龙壁最有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而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亭台楼阁,错落白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公园门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门票:10元/人联票:20元/人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门票:5元/人联票:15元/人琼岛门票:10元/人;团城门票:1元人; 开放时间:北海公园6:00-22:00 琼华岛景区8:30-18:00 大船码头:9:00-18:00。

场地设计学习心得

场地设计学习心得 有幸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接触到了《建筑学场地设计》这门课。以前在做设计的时候总是拿着已知的地形图直接设计,尽管会适时考虑一下周边环境,但一直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来约束自己,也因为不了解走了很多弯路,直到现在才得到系统的学习。作为未来的建筑师,没接触过场地设计和实践仅靠理解场地环境,会解决场地布置,这还远远不够,应具有场地设计的综合设计作图能力和实践设计组织能力,熟练掌握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管线工程布局和场地竖向设计等。 这本书是对场地设计在建筑学方面的一些系统整理,全书共有7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场地表达,主要有等高线的定义及表达等,对地形地貌的识图分析,台地护坡设计概念手法等。第二部分是:场地调整,主要有地形形式及表示方法,场地排水的做法例子,对坡度的限制,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等高线调整,土石方计算和平衡的方法,以及防护工程如挡土墙,防洪堤等的设计。第三部分是:停车厂(库)的设计,包括各种情况下的停车要求,出入口要求,坡度要求,汽车的参数等小的详细的注意事项。包括更特殊的情况下的停车要求,如无障碍的停车位设计以及数量要求。总之提炼出很多比较实用的原理规则,很适合设计时参考。第四部分是:建筑间距要求。主要包括建筑高度的要求限制,对防火间距的要求,对日照间距和卫生间距的要求及相关参数概念,还有对风向的介绍和相关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是:总平面,主要内容有对建筑基地的详细认识和各项内容指标的分析,建筑总平面布置,以及各个建筑类型的总平面布置注意要点举例,如中小学,档案馆及剧院等等。第六部分是:道路,主要内容是道路网简要介绍,道路分级,道路的竖向设计,公路的选线及道路绿化等内容。第七部分是:管线和绿化,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管线的介绍,分类还有一些地上地下的埋(敷)设方式,要遵循的原则等,这部分内容还有一些绿化的介绍,如绿化类别,绿化设计及其原则,部分功能区绿化,这部分具体还分了几种不同地方的绿化,如居住区的,医院的,广场的绿化等,这部分也很实用,做方案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参考。 场地设计不仅是对物的考虑,跟需要加入对人的考虑。太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场地设计”这类词汇,而忽略掉了其使用主体本身的使用状况。我们也习惯了场地作为物的特性的存在,却忽略了作为物的使用者——人的存在!因此,站在场地设计的背后,我们有必要

某图书馆场地设计及评析 方案要求 项目名称:某工程学院图书馆周围场地设计 设计用地范围及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济南某工程类院校内,用地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基底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设计面积平方米。 图书馆四周道路已经建设完成,图书馆主入口位于东门,南北各有一个室外楼梯,西门主要用于书籍搬运和次入口。图书馆西侧现状为一块闲置场地,临近道路处由于施工原因形成一条土岭。 建设背景: 该项目位于济南某工程类院校图书馆周边场地,基地东侧为已建成校园入口主广场,南侧为现状绿地,西侧为相邻其他院校,北侧为拟建培训中心,周边道路已经形成。为了更好地改善在校职工和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美化校园,校领导决定对图书馆周边场地进

行修缮和改造。 (场地功能分区以及周边环境) 设计要求: 1、目标要求 本项目建成后,要成为我校新一个环境景观亮点,成为图书馆的后花园,为在图书馆工作学习的师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工作、休憩、学习的环境,满足广大师生对于亲近大自然的要求。 2、总体布局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及环境,因地制宜进行总体布局。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动静结合,具有良好的交通流线,同时满足师生的休憩的需要。按照形式与功能相协调,合理确定各休憩场地和交通流线不相冲突。 3、其他设计要求 满足国家关于消防、环保、绿化、停车(机动车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场)等规范要求。充分体现工程类院校图书馆的内涵展示,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场地设计需结合现状建筑、道路、绿地合理布局,突出地域景观特色,打造舒适优美的景观环境。图书馆的景观要与外界通透,以展示优美的环境,同时减少主干道噪声干扰。环境小品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成为环境的点缀和烘托。可适当增加人流活动的小空间。注重人的感受与行为,设计结合人性化的体验和需求。场地设计结合地域文化,提升现有环境的人文品质,塑造特色景观节点。合理处理图书馆的办公车流、前来学习者的车流、人流的交通组织和停车问题,设计绿荫式停车场。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和谐统一。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要实地择树,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季相的变化。植物配置要丰富多彩,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和适用功能,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场地的竖向设计,满足场地和绿化的排水通畅。 图书馆总平面的布置要点 (1)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并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交通组织做到人、车分流。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第5章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建筑间距的计算方法,了解在山地建筑布局的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要求。 2. 掌握总平面设计中建筑间距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3. 掌握建筑朝向的选择。 4. 熟悉场地设计的常用数据,了解技术经济指标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的方法。本章难点是建筑间距的计算、场地设计的艺术构思。 【重要知识点】 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场地设计。 建筑平面布局与空间体量的形成,除了受功能要求、结构技术等内在因素制约外,还需要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以及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需对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回应,才能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1总平面布局的规划要求与场地设计 建筑基地大小、形状、周边道路状况对建筑层数、平面组合方式有很大影响,而这些往往也是城市规划部门对建设用地的条件限制,因此也是在总平面布局方面首要考虑的因素。 5.1.1城市规划要求 这方面最主要的是对于建筑红线的规定。建筑红线是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所划定的建筑用地范围。如果基地与城市道路接壤,其相邻处的红线应该即为城市道路红线,而其余部分的红线即为基地与相邻的其他基地的分界线(图5-1)。 规划部门下发的用地规划图上,红线往往用转折点坐标标明位置,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坐标准确画出建设用地范围(图5-2)。要注意该坐标系统是以南北方向为X轴,以东西方向为Y轴的,数值向北、向东递进。例如某点坐标为(19896.862,16585.270),则19896.862 代表南北方向的纵坐标,16585.270代表东西方向的横坐标。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讲义 第一章场地分析 【知识要点】 1.建筑退界一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 2.防护距离——古树名木、地下工程、高压线、卫生隔离; 3.防火间距一一多层、高层; 4.日照间距一一日照间距系数; 5.日照分析一一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 6.防噪间距一一建筑物与噪声源之间; 7.建筑高度控制; 8.通视要求——停车场、停车库出入口; 9.现有地形——标高、地形高差、坡度分类、坡度分析; 10.边坡或挡土墙退让——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上缘、下缘的距离。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自然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或现状图)。 地形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体,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其疏密反映了地面坡度的缓与陡。根据坡度的大小,可将地形划分为六种类型,地形坡度的分级标准及与建筑的关系见表1--1。

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6》(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进行地形坡度分析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坡度,求出等高线间对应的长度d。 等高线截距d的计算公式为: d=h/iM 式中d一一与需要坡度相对应的等高线截距(m) ; h一一等高距(m) ; i——路线坡度(%) ; M——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数。 在地形图中,用地物符号表示地物(地表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各种固定性物质) ,如房屋、道路、铁路、桥梁、河流、对应的等高线截距树林、农田和电线等;用文字、数字等注记符号对地物或地貌加以说明,包括名称注记(如城镇、工厂、山脉、河流和道路等的名称) ,说明注记(如路面材料、植被种类和河流流向等)及数字注记(如高程、房屋层数等)。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的依据是统计资料。几年来,应试时常涉及的是气象中的风向和日照。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来表示。可以根据风玫瑰图来了解。

五篇精选北海公园导游词 北海公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你们知道吗?北海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它精致、整洁、漂亮的市容市貌,富于中国古典柔情的景色风格,奠定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浪漫情怀。 浪漫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种潜质、一种风格、一种状态。城市也一样。城市的浪漫,在于它的动和静,清晨和黄昏,街头和共巷尾,旭日中的娇嫩和明月下的诗意。北海,正是以其平静而宽容的点点滴滴,在南中国海边不经意构筑了一片浪漫。 现在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我们刚穿过了现代气味十足的市中心北部湾广场,沿着四川北路一直往大海的方向,走着走着,就会和那条百年老街谋面了。大家前面的这条老街叫珠海路,迷蒙的阳光掠过残旧的楼顶,破碎地洒落在街道上。街道是多年前改造过的沥青路,沥青里的石子在残旧中探头探脑,用不足为道的力量让珠海路蜿蜒、绵长。街道全由二三层的受西方券拱式建筑影响并融入中国古代建筑精髓的楼房夹拥而成,宽八九米,长三四里。街道两旁是方典型的骑楼,骑楼与两排楼房一路相簇相拥,像亲人一般温厚。此时,孤独一人或情侣成伴,走进珠海路,踩

着那些年代久远的旧路,缓缓而行。如果有细细的雨,那最好了。俩人撑着一把雨伞或是共举一张雨披,牵手、相拥。也可走在骑楼下,骑楼里干干爽爽的,人从一个个门口走过,骑楼外雨线如丝缕,景恬而驻欢,就这样在老街中走着,什么也不用说,让耳朵倾听隔着楼顶吹来的海风的诉说。让那骑楼、窗、门、浮雕、屋顶饰物引领,一步步离开现代的尘嚣。一种渐渐走向往日岁月,置身百年之前的感觉油然而生,百年前的烦俗,近在咫尺却过远在天涯,它们一下子都扑面而来! 柔软的细沙与裸露的火山岩石杂陈南滩头。沙是不含任何杂质的雪白的沙,石是光滑结实的黑色的石。走过一片沙,抬抬脚便登上岩石了。一快连一快的岩石,一直把你引向大海。当你回头望一望来时的“路”,“路”仍完好地站在海水中,黑黑的,屹立着,让兴奋的心松弛、平和。而远处的细沙,白布一般,轻轻起伏,好大一匹!这里太安静了,安静得仿佛是梦里的景致。远处的船舨一只只慢慢滑过,头顶偶尔传来三两声海鸟的鸣叫,太阳像一个道具,那么近,那么真切、纯粹。此时不妨找快平整的岩石躺下来,闭上眼睛。天空是蔚蓝是灰暗,天上有云或无云,都无关紧要,让耳朵享受一下,让远远近近、轻轻重重的涛声,左耳进,右耳出,让它们覆盖和安抚我们一天比一天烦躁的心灵! 银滩最迷人的时候是在清晨和傍晚。海风轻拂,彩霞满天,踩在细细的沙子上,慢慢地走,你感觉不到脚下的是沙,而是棉

深度内容 1、总则 1.0.1 为了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文件的编制、管理,保证各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参照住建部颁发实施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内容要求,编制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规定,以保证设计质量。 1.0.2 各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所在地的有关地方性规范。 1.0.3 适用于以建筑为主体的场地的园林景观设计。 1.0.4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三阶段。现就上述三阶段设计深度做出规定,供参考。 1.0.5 方案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 1 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2 提供能源利用及及相关专业之间的衔接; 3 据以编制工程估算; 4 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 1.0.6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 1 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2 解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协调及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 3 能据以编制工程概算; 4 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 1.0.7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

1 满足施工安装及植物种植需要; 2 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 3 能据以编制工程预算。 1.0.8 本规定编制的设计文件深度要求,对于具体工程项目可根据项目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2、方案设计 2.1 方案设计文件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其中封面、目录不做具体规定,可视工程需要确定) 2.2设计说明 2.2.1 设计依据及基础材料 1 由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条件(用地红线、总占地面积、周围道路红线、周围环境、对外出入口位置、地块容积率、绿地率及原有文物古树等级文件、保护范围等); 2 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及场地内建筑有关的设计图纸,如总平面图、建筑一层平面图、屋顶花园平面图、地下管线综合图、地下建筑平面图、覆土深度、建筑性质、体形、高度、色彩、透视图等; 3 园林景观设计范围及甲方提供的使用及造价要求; 4 地形测量图; 5 有关气象、水文、地质材料; 6 地域文化特征及人文环境; 7 有关环卫、环保资料。

摘要: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完整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一颖明珠。本文作者实地调研的了北海公园的绿地系统,笔者主要对北海布局、植物配置及植物造景进行深入研究,并对造景效果进行了评价。 北海位于今北京城的中心地区,与中南海一桥之隔,北海全园面积68hm,其中水面39hm。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以富丽多彩的文物古迹、风格独特的造园艺术、优美秀丽的湖光山色而驰名中外。笔者在春夏之交(5月初)调查了园内布局、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分析评价了总体构架、植物群落造景的特点和效果,为城市公园的建造提供参考。 1.历史背景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北接什刹海,南连中海、南海,东依景山、故宫,西邻北京图书馆分馆,为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之首。 北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的辽代,当时称为瑶屿。北海的前身为金朝的太宁宫,而现有的格局则定型于清乾隆朝,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的风貌。金灭辽后,金海陵王完颜亮于大定六年(1166年)在中都(今北京)城北营建皇家离宫——太宁宫,此为北海的前身。元代为附会蓬莱神话的原型意象,增添圆纸、犀山二岛J明代的太液池扩建中,将圆抵、犀山并为半岛。清代定都北京后,清顺治八年为寿国佑民,在此修建白塔。乾隆年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营葺,并将原东、北及西北苑垣分别向外扩展,形成现今北海苑界,北海从此大体定型[1]。

2.总体布局 2.1山水构架 北海是自然山水式园林,总体布局特点是南岛北水,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形成四面景观。各景点主要集中在琼华岛之上以及北岸和东岸,北岸和东岸的景点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呈众星拱月之势。将岛设在南侧,一方面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匠用心。琼华岛的修建移植了江苏金山寺“紫金浮玉”的创作意向,而“紫金浮玉“又因其磅礴的意向和虚廊环水相萦的景致与蓬莱仙境联系起来,所以琼华岛在这里象征着蓬莱仙山[2]。北海的主要游赏线是从南向北设置的,将琼华岛南置可拉近仙山与游线的距离,是古代君王追求仙境的体现。北海的主要景点都是沿湖布置的,因为湖在北海处于中心的位置,沿湖布置建筑是常用的布局手法,将景点布置在北侧是为了在体量和价值上与南侧的岛屿相协调。 2.2轴线控制 2.2.1北海的轴线 北海具有主、次2条轴线;主轴线位于公园正中;是由南北湖岸两侧建筑形成的,从团城、承光殿到须弥春、天王殿直到琉璃阁;将南北两侧紧密联系起来。次轴线是琼华岛的轴线,主要是南北向,由建筑形成;位于北海主轴线的东侧。设置北海的次轴线,既可打破构图的呆板,又能突出琼华岛的中心地位。 北海的主、次轴线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主、次轴线的连接点是横跨湖面的永安桥。永安桥分为三折:第一折连同堆云坊正对永安寺,构成了北海的次轴线,即琼华岛的轴线二桥的第二折是中间的连接部分,桥的第三折连同积翠坊与承光殿和团城连成一线,构成了北海轴线的南半部。通过一个三段两折桥和堆云积翠

关于场地总体布局的一些思考 ——读《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感想 摘抄部分: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方向,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 第一节概述 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是在明确设计任务。完成设计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在进行场地设计条 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间位置关系 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作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了场地的整体宏观形态。其工作 重点是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抓住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目的是充分有 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 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成内容的各自形态的确定,二是各项内容 之间组织关系的确定,而前者是在后者的进行过程中解决的。可以说,场地中各项内容 的关系错综复杂,牵动其一就会影响到全局。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相互调整,同步进行。其设计核心是组织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处理好 场地构成要素之间及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 和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二、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一)使用的合理性 (二)技术的安全性 (三)建设的经济性 (四)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场地使用分析 对场地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内容及功能性质,研究特定使用要求的影响因素, 是进行总体布局的基础。 一、明确项目建设性质 场地使用分析的前提,按项目的建设性质,主要有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两大类。 新建项目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布局安排的灵活性比较大,改扩建项目场地的现状条件多以建设条件为主。一种情况是在已有场地上加建曾建,更新改造,另一种是续征土地与原有场地毗邻或为之延伸。此类项目要求在场地已有的建设现状基础上,通过布局调整达到整体环境的完善。 二、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一)使用功能特性 主要是抓住反应场地性质、体现场地核心功能的主要建筑的功能特性,分析它的组织要 求及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功能组成内容 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场地总体布局的直接依据,对场地使用功能的分析可从业主所提

历史建筑的特点 雅典卫城的组成 卫城山门 胜利神庙 雅典娜铜像 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 雅典卫城的伟大成就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希腊艺术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精神,达到了圣地建筑群的最高水平,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骄傲。 雅典卫城的空间特色: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的中心,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希腊化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和成就 露天剧场-半圆平面、放射看台、依山而建、逐排升高、两层后台、悬挑舞台、半圆形乐池、容纳几万人 室内会堂-矩形平面、三面排列、逐排升起、放射状柱网 祭坛-口形平面、两端突出、高大基座、柱廊围合庙宇 奖杯亭-方形基座、圆形亭子、半圆壁柱、集中式纪念建筑 叠柱敞廊-梯形平面、开间一致、双层柱廊、下层多立克、 上层爱奥尼、宽边设庙宇 街坊-方格路网、格局一致、面积相近 住宅-天井内院、明厅住房、沿街无窗 古罗马对世界建筑的重大贡献 发明了混凝土 光辉的券拱技术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创建了多种建筑形制 建立了科学的建筑理论 创造了城市供水方式(自来水) 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功能问题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古罗马直接承接了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并把它极大的发展和创造,大大地推向了前进。 古罗马建筑的规模大、质量高、分布广、类型丰富、形制成熟、艺术形式完善、设计手法多样,结构水平很高,达到了奴隶制社会建筑的最高峰。 古罗马的建筑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以后几千年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古罗马的凯旋门 特点: 形体高大、进深较厚、威武雄壮 代表作: 替度斯凯旋门(81 年) 赛维鲁斯凯旋门(204 年) 君士坦丁凯旋门(312 年) 古罗马的纪念性广场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

1、线型问题 (1)建筑物的轮廓以外墙线为准,粗线,挑出阳台等用细线表示。细线调为0.09毫米比较好看,轮廓线调为0.5毫米比较合适。注意对绘制线条的线宽进行调整,总平图做到粗、中粗、细线条合理美观。 2、弱化问题 (1)地下室轮廓线在地下室阶段强调,其他阶段弱化。有时候在地下室边线加上基坑支护。 (2)周围已建建筑及道路可保留,但须弱化。 (3)遵循原则,重要构件强化,次要构件弱化。 3、字号统一 在绘制中,注意协调不同文字标注的字号统一,使整体完整协调。比如:楼栋号文字标注采用相同字号;临设、加工房、堆场采用相同字号;说明文字和图例采用相同字号;图名最大,按实际选用。 4、图例选用 图例以简洁形象为宗旨。在绘制的过程中注意前后的统一。 5、容易遗漏的东西 (1)地下室车库出入口(若完成),在主体阶段需保留。 (2)结合进度,在总体建筑的施工阶段可能出现个别楼栋滞后建筑,那么要注意在图上表现。 (3)加工场地及施工道路的转换需明确。 (4)塔吊安装拆除时间和总平图上对应。 (5)砌体插入时间与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布置安排时间统一。 6、数字化绘制 对总平中的塔吊、施工电梯、施工大门、钢筋加工房等进行数字编号。

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4)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5)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6)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分离设置; (7)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内容 (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2)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3)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贮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4)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5)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3、分阶段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一般按地下结构、地上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总平施工四个阶段。 (1)地下室结构 涉及土方施工的需明确土方施工顺序,即和进度表达一致绘制施工顺序流程。如果总平绘制比较细致,可以对节点工期要求的区域进行标注显示。 土方回填区域也可以表现出来。尼玛,防水卷材、防水保护层也可以表现出来。。 通过地下室顶板的,需要加固的部位,绘制加固区域。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下面是自己在翻阅了诸多资料之后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 首先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和谐性来了解,正如老师所讲,追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和谐,既是建筑美必须遵循的空间结构的原则,也是建筑美得以显现自身的员重要的途径。孤独的人,他的力量是有限的,孤独的美也是有限的。中国传统建筑在于讲究建筑个体和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于建筑群体的全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的人间伦 理,也让我理解老师在第一次讲美学的根本是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 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正如中国古人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这是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

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深刻的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的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的组织成为一系列风景画,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典型的苏州园林,可称中国园林的代表作,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出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独具匠心的营造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是苏州园林建筑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另外从我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我来自北方,对于北方四合院再熟悉不过,四合院也体现和谐的特点,在建筑上对称圈闭,与外部隔开,平实,方正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伦理中正直刚正之气。使居住之地区别于街坊闹市,但它的和谐性我觉得更多体现在人文上,想想古代,四合院可是一个家族整体居住的,一大家子人生活居住在一起,彼此日常生活都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637 ?1I-Design 发表于2013-01-07 2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召唤红宝石 一、地形条件 1.布局 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如河谷地带。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 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见表l-2-1。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 1.冲沟 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 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3.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如图1-2-2所示)。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目和建筑应尽量避开。也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水浸蚀或修筑保护坡脚的措施予以防治。 4.断层 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如图1-2-3所示)。在选择建筑用地时,必须避免把场地选择在地区性大断层和大的新生断层地带。 5.岩溶 岩溶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地下水侵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 6 地震 地震是一种具有很大危害性的自然现象。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标准称为震级。里氏震级共分10个等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共分12度。 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可分为3类: (1)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一般是稳定岩石、坚实均匀土、开阔平坦地形或平缓坡地等地段。 (2)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场地设计考试合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场地设计 1名词解释(12分3~4个) 场地的概念:狭义: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之类的内容。广义: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场地设计的概念: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基地:当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工程项目总体的用地后,就称为基地。 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建筑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2填空(20分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通路的间距不应大于160m。 2长度超过35m的近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3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4据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5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6据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7据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入口不应小于20m.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 2)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沿街应设连同街道和内院的人行横道,间距不宜超过80m. 4)尽头是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和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小于15×1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之间距离不宜超过80m;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大于5米,尽头是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和面积不小于15m×15m的回车场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小于18×18。 4.影响场地设计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风向、日照、气温和降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