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

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
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

广州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

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不到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法规不健全、城市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意识淡薄等,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的交通管理、促进队伍建设和全民交通意识的提高以及加速发展公共交通等对策。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十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兴建、改建、扩建了多条城市道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城市的人流、物流、车流急剧膨胀,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仍显不足,供需矛盾仍很突出,还不能满足广州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广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1.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不到位 (1)交通源布局不合理。由于各种限制,广州城区没有按城市的自然条件、地位和地理位置布局把城市的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分布。随着交通源自然发展时间的延长,其布局的合理性逐渐消失,而路面交通的不合理性通过逐渐加重的拥挤和堵塞逐步表现出来。天河中心区是典型例子,商业越来越旺,交通却越来越紧张,让城市规划者及交通管理者始料不及。 (2)路网布局不合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路网整体性差,非交通占道突出、个别路段的路幅狭窄,同时,也存在次干道,特别是中小街道的配套交通设施不够完备、管理力量薄弱,部分路段双向交通易于发生堵塞而不能得到及时排除等诸多因素,不足以吸引机动车辆进入次干道和中小街道行驶,从而导致大量交通拥入主干道,形成主干道拥堵的局面。比如,天河中心区主要车流量集中在天河北路、黄埔大道、体育东、体育西、天河路上行驶,而相邻的次支线由于多为狭窄,有的还人为封堵住,不能联网为主干路分流。相反,从次支路驶出的车辆还要在主干道上路口掉头、转弯,加重主干道负荷。 (3)停车站场布局不合理。车辆有行必有停,但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停车场却寥寥无几,大型商场、宾馆、机关也大多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地。在广州很多地方因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有的司机不得不在街上转来转去,同时也影响到其他车辆。为解决“停车难”问题,交警部门不得不在部分非主要马路上设置停车线,这更使业已紧张的道路交通雪上加霜。 (4)公交优先不尽人意。我国从2000年开始要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虽然广州也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如公交专用车道寥寥无几,公交线路设置不够合理,公交出行速度下降,服务水平低下等现象。2004年,广州公共交通(含地铁、公车、电车、出租车)运载25亿人次,对城市交通的分担率仅为24%,虽在全国大城市中居于前列,但与伦敦的72%、日本的87%、香港的90%相比差距甚远。 2.交通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道路、站场总量不足。随着广州市经济高速发展,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交通建设不足之间的矛盾日发突出。比如,广州目前有机动车183万辆,比1999年增长4.17倍,此外还有30多万辆外地籍和部队车辆,但广州城市道路总面积较1999年仅增长2.08倍,机动车辆数量增长比道路面积增长高2倍,路少车多,道路承载能力的提高难以满足车流量快速增长的需要。 (2)道路之间衔接性不强。目前广州城市公路建设往往是修一条很宽的中心大路,许多旁边小路都不通畅,很多街区里面的道路还是“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结果把通行压力全“逼”到了大路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小路大路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严重妨碍了车辆的分流和速度。

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 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已致谢。 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璺盈 刀弓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本人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了解并愿意遵守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在导师指导下创作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西安理工大学所有,本人今后在使用 或发表该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时,会注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 如下使用权,包括:学校可以保存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可以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西安理工大学对学位论文全部内容编入公开的数据库

进行检索。本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 院办理。 经过学校保密办公室确定密级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相关保密规定执行;需要进行 技术保密的学位论文,按照《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内容进行保密附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论文作者签名: 如年彳月日 :刍玺导师签名:≮垄』叁坠摘要 煳聊~ 论文题目: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学科名称:环境工程 研究生: 田露 作者签名: :卫盈 指导教师: 贾忠华教授 导师签名:≮地垒 罗纨教授 导师签名:趾 摘要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对雨水径流的水文过程及水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为了在城市景观格局的限制下,尽量地减小这些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城 市雨水处理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监测试验与实验室化学分析,从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削 减两个方面研究了雨水花园这一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对屋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取得成果 如下: 、从至年对场降雨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总磷、硝氮 以及总悬浮物随降雨过程变化很大,其中降雨初期径流中,上述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总 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基本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体标准,最大浓度是《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标准的倍左右:降雨后期总磷、硝氮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而总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资源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 、雨水花园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浓度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2)屋顶条件。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3)降雨条件。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125,N o 16N ov 1,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cjin g1221@1631com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m liu@geo 1ecnu 1edu 1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1* ,许世远1 ,侯立军2 ,王和意1 ,Ballo Siaka 1 (1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0,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0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全施工方案

安庆幼儿园(平顺部)退商还教用房修缮工程 临 时 占 用 城 市 道 路 专 项 方 案 上海建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 6 月 16日

目录 第一章编写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1) 第三章人员及安全设施配置 (1) 一、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1) 二、安全设施 (1) 第四章安全施工方案 (2) 一、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 (2) 二、交通组织方案 (2) 三、施工安全标志标牌设置 (3) 四、安全检查 (3) 第五章安全管理制度 (4) 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4) 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4) 三、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4) 第六章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5) 一、编制说明 (5) 二、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5) 三、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5) 四、交通事故的急响应措施 (6) 第七章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现场平面图 (7)

第一章编写说明 安庆幼儿园(平顺部)退商还教用房修缮工程为处于静安区平顺路71号,现因退商还教用房西侧毗邻平顺路,在搭设外墙脚手架过程中无法正常施工,需要占用平顺路东侧的人行道(人行道宽度约6米),占道长度约为35米,占到宽度约3.5米。因该路段人流较多,交通流量相对较大,为确保行人通行安全、通畅,过往车辆行人的交通安全及施工安全,故编写《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专项方案》。 本工程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章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房屋修缮工程,修缮面积为2093平方米,退商还教用房建筑的外墙涂料、门窗、内墙涂料、地面、顶面、厕所、屋面防水、水电系统、消防系统及室外场地总体等修缮内容。总工期为60日历天。 第三章人员及安全设施配置 一、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及时建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班组长任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导各班组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本工程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史求庚 副组长:汪光友 小组成员:陈文江、董聪、李晶、王美丽、强云云、蔡明海 二、安全设施 1、人员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帽20顶、反光背心衣5件、防护手套20双,各类物品随施工人员增加而相应增加。同时做好损耗后,及时补足。 2、施工、交通安全设施 施工告示牌2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标牌10块、交通锥10个、警示灯2只、安全防护板、等等,各类物品随施工需要适应增加,同时做好损耗后,及时补足。 a、施工告示牌:设置在本工程的两端,标明工程的各项内容。

广州市交通问题探析

浅谈广州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广州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广州市的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产业升级调整的需要,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等问题不断加剧,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种种这些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要加强管理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了。 关键词:广州市交通管理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据有资料显示,机动车城区内的平均速度如下1:北京为12.1公里/小时,上海为14公里/小时,武汉为23.9公里/小时,广州市为19公里/小时。根据广州市交通规则研究所的调查报告,2010年晚峰(17时-19时)市中心区平均车速为22.7km/h,在第16届亚运会召开期间实施了单双号、货车限行等措施,并投入大量警力采取常规措施进行疏导管理的情况下,只比2009年的20.5km/h稍微上升,仍比2008年的29.2km/h 大幅下降22.26%,去年广州主干道一级道路平均车速(25.30公里/小时)下降较明显,降幅约10%。总体逐年下降的态势也十分明显。广州主干道车速下降明显这可能与广州私家车数量迅速增长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广州小汽车每月增加2万辆,总数已有157万辆。广州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天河地区,交通拥堵的状况趋于常态化。目 1广州社科院情报所统计及广州日报2011年7月17日A1版显示

前,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据广州社科院情报所统计,自2006年以来,广州市为交通堵塞付出的代价高达每年1.5亿小时和117亿元的生产总值损失,相当于本地GDP的7%,从这几项数据中就能粗略的了解到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了。2010年广州市发生的交通堵塞警情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上升61.16%、17.74%;交警堵塞警情占交通警情总数的20.68%,比2008年、2009年分别上升3.95%和0.96%。而到了2011、2012两年里,同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广州政府为了缓解迫在眉睫的交通问题,最近几年也先后建成了BRT线路、扩建了地铁线路、试行了单双号限行、出台更加严格的机动车驾照规则和禁摩令等策略来缓解广州的交通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交通问题仍旧严峻。为了更好的解决广州的交通问题,政府最近也出台了最新的交通管理措施,在2012年6月30日21时对外宣布对中小型客车进行配额管理(车辆限购令),7月1日零时实施。根据该汽车限购政策,在为期一年的试行期内,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按照每月1万辆进行配置。限购政策出台得突然而坚决,政府主要是为了避免消息提前透露引发购车潮,从而违背限购目的。限购令的颁布对今后广州交通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广州市交通管理的总体情况 (一)广州市交通管理的现状 1、交通管理的概述 交通管理指的是利用工程技术、法制、教育等手段,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道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通畅、公害小和能耗少。中国早在周朝时就设有司险,即交通监督官管理交通。欧洲的古罗马时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通行方式并有过限制马车进城总数量的规定。意大利古代城市庞培市的街道设有专用的人行道和行人过路用的跳石。这些都是交通管理的雏形。现代交通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车辆检验,驾驶人员考核,交通违章及交通事故处理,交通秩序的维护,交通信号指挥与控制,交通警卫,人行道、车行道及停车场所(见停放车)的管理,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隔离墩、安全岛和护栏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布设,交通的合理组织,交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以及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等。在中国,城市交通由公安部门管理,其他交通由交通部门管理。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5,N o .6N ov .,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 :cjing1221@https://www.360docs.net/doc/e32224105.html,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 :m liu @geo .ecnu .edu .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 1* ,许世远1,侯立军2,王和意1,Ballo Siaka 1 (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 )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申请书

XX市XX区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空地)申请表 编号: 申请日期: 年月日 申请单位或个人( 盖章 ) 名称 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占用事由 占用位置 平 面 位 置 示 意 图 道路占用费 占用时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 业务科室 意见现场勘查:业务科室: 年月日年月日 局领导 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月日

XX市XX区城市道路占用协议 甲方:XX市XX区城市管理与房产局 乙方: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经甲乙双方协商,就城市道路占用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于年月日至月日在 进行宣传活动,并按照规定及时交纳城市道路占用费。 二、乙方必须按照甲方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进行宣传活动,宣传活动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活动范围内及周边5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整洁,并保证宣传活动时道路的畅通与完好;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损坏城市道路的按照规定交纳道路修复费。 三、未经同意,乙方不得擅自更改已批准的占用位置、面积、期限进行宣传活动,并在宣传活动期间不得使用音响、喇叭进行宣传活动,避免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否则,甲方将终止乙方城市道路临时占用权,所收取的城市道路占用费不予退还。 四、乙方在宣传活动期间没有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宣传活动及在宣传活动完毕后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甲方将通知乙方限期内整改,逾期不改的甲方将委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予以追究和处罚。 五、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 六、本协议自签字即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2011)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新闻通稿 为有效缓解我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状,整体改善我市城市交通,为亚运交通运行创造积极条件,全面履行亚运交通承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交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了《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布;对于天河核心区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市交通管理部门经过多次现场调研,现已初步制定5大改善措施,现一并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 欢迎广大市民在11月?日至?日期间(10天),通过如下三种途径反映意见和建议: 1.电子邮箱:hjgzcsjtyd@https://www.360docs.net/doc/e32224105.html,(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这十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2.服务热线:96900; 3.通信地址:广州市府前路1号5号楼5楼市交委规划建设处,邮编:510030。 为便于广大市民了解掌握交通管理的相关内容,市交通部门对一些交通术语等小知识进行了简要解读。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有效缓解我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整体改善我市城市交通环境,为亚运交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履行亚运交通承诺,在《广州2010亚运城市行动暨赛时运行工作方案》(穗办…2008?17号)总体框架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当前我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一是小客车拥有量增速过快而引发道路供需矛盾突出,2008年全市小汽车总量达94万辆,与去年相比增幅16.3%,今年机动车日均上牌达600~700辆,但市区(十区)城市道路长度仅增长1.9%,城市道路总面积仅增长 3.4%;二是路网固有结构性矛盾影响了路网通行能力的有效发挥,主干路网不发达,次干道及支路不畅,内环路上下匝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三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城区始发和途经我市从事商品流通的货运车辆日趋增多,2008年全市货车达18万辆,车型的复杂化加剧了道路的拥堵;四是近期我市迎亚运占道工程陆续开工是交通拥堵加剧的主要诱因,近期占道施工规模约为100多万平方米,相比往年同期增加约68%,加之欠缺统筹安排,现场管理不严格,交通组织措施跟不上施工变化,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为解决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按系统统筹城区内外交通的原则。对城区内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同时通过提高个体交通的出行成本,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对城区外部,沿中心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9-02-27T13:33:53.2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作者:周佳宋瀛[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柏油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雨水径流采集化验分析周佳宋瀛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柏油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雨水径流采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采样点位集流面雨水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下降。当降雨径流形成一段时间后,收集用于建筑施工、道路清洗、消防、冲厕等等领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不 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城市道路;评价 引言 路面径流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和有毒性等特征。不少研究认为,路面径流含有悬浮颗粒、重金属、有机物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城市道路路面径流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悬浮固体浓度不低于典型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及石油类浓度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限值。路面径流中的多环芳烃浓度是河水或湖泊水中的、倍,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检出率最高的毒性污染物与汽车交通有关。在路面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排放时,污染物也随之迁移进入水体,使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甚至通过各种水体的利用途径污染其他环境要素。路面径流污染已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非点源污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路面径流己经开展了30多年的研究,在径流水质特征、污染物累积排放及迁移过程、污染负荷和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均有不少报道。 1污染物成分与来源研究公路路面径流污染是在降雨后形成径流对路面沉积物冲刷而产生的。路面径流作为一种具有较大污染潜力的污染源已经得到了各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弄清楚污染物的来源与成分是研究路面径流污染特征的基础。雨水在与路面接触后形成的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之雨水本身大大增加,这说明在晴天时路面积累的污染物是路面径流污染的重要原因。对路面沉积物的成分进行测定对研究径流污染特性有很大帮助。在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成份为SS、COD、重金属(如Pb、Zn、Cu、Cr、Ni、Fe、Cd等)、N、P营养物、氯化物、油和脂、农药和PAHs等。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很多,主要包括机动车辆的运行(包括轮胎磨损颗粒、筑路材料磨损颗粒、运输物品的泄漏、车体部件产生的颗粒物质及除冰剂)、雨水本身的污染和大气降尘等等。由于公路交通活动而形成的路面沉积物是公路路面径流最重要的污染源。其中SS主要来源有轮胎磨损颗粒、筑路材料磨损颗粒、运输物品的泄露、刹车连接装置产生的颗粒及其它与车辆运行有关的颗粒物、大气降尘及除冰剂等;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与轮胎的磨损,也有部分来自于燃料或润滑油的泄露及除冰剂的撒播(使用除冰剂的公路路面)。油和脂主要来源于燃料及润滑油的泄露。路面沉积物中的毒性有机物如汽油烃(PHC)和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润滑油的泄露。另外,对公路两侧的农作物施肥等工作也会增加路面径流中的N、P含量。近年来,国内很多研究人士也对公路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差不大。公路径流中主要的污染物为石油类、COD、BOD5、悬浮固体以及重金属,且含量超过我国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其中对路面沉积物污染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的颗粒可能在日常清扫中得以去除,粒径较大的颗粒较少,公路路面沉积物以小粒径颗粒为主。路面沉积物中,不同粒径颗粒的Pb含量变化较大,且较小颗粒Pb含量较大,Zn的含量呈随颗粒粒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公路沉积物中还有一定的有机污染潜力。路面沉积物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污染物的来源均与汽车交通活动有关。 2材料与方法 2.1雨水采样时间 为提升雨水利用效率,选择了某城市夏季雨水多发季节,分别是2018年7月25日(暴雨)、8月5日(雷阵雨),以及8月12日(小到中雨),分别在降雨时公路两旁路面形成径流后的5~15min、20~30min和35~40min期间进行水样采集。 2.2径流取样与分析 试验采样点为某科研基地的混凝土路面,区域呈矩形,横向坡度0.3%,纵向坡度1%。天然降雨情况下采用50L聚乙烯桶收集路面雨水径流,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获得场次降雨过程线,根据降雨强度、径流强度描述不同场次降雨径流水文水力过程。利用聚乙烯瓶收集径流水样,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分析。水样监测指标中pH值、DO采用便携式水质测量仪分析,SS采用固体悬浮物测定仪分析,COD采用化学需氧量速测仪分析。 2.3试验方法及内容 路面径流水质指标分别取自暴雨、雷阵雨、小到中雨不同时间段采样化验数据均值。其中,pH值采用PHS-3C(A)型精密酸度计测定;COD采样重铬酸钾法测定;铅、锰采用原子吸收光光度法测定;SS采用水相滤膜抽滤干燥法测定;全盐量采用重量法检测。分别对道路降雨径流水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指标依据《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进行分析(见表1)。表1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特征及策略

.18 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特征及策略 ? 一曹小曙一黄晓燕??摘一要: 本文从运力二运量及公共交通发展阶段等方面梳理了广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演化特征,基于广州市现状城市公交路线路网数据,借助GIS 软件平台,分析广州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三认为广州市公共交通体系应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地面公交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干支结合,发展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三 关键词: 公共交通一发展特征一策略 一 引言 城市功能空间的高效率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序二通畅和快捷的城市交通[1]三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运作的重要因素三同时,与私人交通相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能耗低二效率高二运量大二污染小等优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交通方式大众机动化与现代化的重要子系统三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空间快速7 8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9;41130747)[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171139;41130747]三 曹小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二教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土地利用研究;黄晓燕,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交通地理三

扩张,交通拥堵二交通安全二交通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问 题三公共交通作为现代客运交通的主导,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 会,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起着重要作用三自1980年代 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三2005 年以来,又先后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 2005 46号)等系列文件,正式确立了 公交优先 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三 在此背景下分析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特征,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 的潜力,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科学规划公交线网,可以为公交进一 步发展和建立强有力的公交优先发展保障体系提供规划二建设二管理等方面的 依据三 二一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演化 (一)公共交通运力结构演化 一一广州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常规公交二轨道交通二出租车和轮渡三其中,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从运力和运量来看,均为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三从公共交通运力组成结构来看,常规公交一直占很大比例,是广州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三使用历年‘广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公共汽(电)车二轮渡二轨道交通二出租车的营运车船客位数的构成,结果表明常规公交是广州市公共交通运力的主体,公共汽(电)车的客位数1990~2011年均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60%以上三 但广州市常规公交运力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轨道交通三图1表明,随着轨道 交通运力的不断上升,常规公交运力增长趋势减缓,公共汽(电)车的客位 数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比例逐渐下降三1998年轨道交通正式营运以来,轨 道交通的运力逐年上升,1998年轨道交通营运车船客位数占公共交通总客位 数的1.12%,至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23.77%,轨道交通服务骨干作用日益 显现三1998~2011年轨道交通营运车船客位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8.90%,而882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特性及排污规律

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5):445~448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特性及排污规律 赵剑强,刘珊,邱立萍,陈莹(长安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采用现场连续取样,在雨天某一时段对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排水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具有较高的污染强度,污染物以SS和COD为主,且生物可降解性较差.水质参数SS、COD、总Pb、总Zn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分析探讨了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规律及其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关键词:路面径流;水质;排污 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1)05-0445-0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way runoff quality and pollutants discharge rule. ZHAO Jian-qiang, LIU Shan, QIU Li-ping, CHEN Yi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1,21(5):445~448 Abstract:With on-site continuous sampling, drainage water from expressway runoff of Xi'an-Lintong expressway was monitored in a period of a wet wea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ressway runoff has greater pollution intensity and the main pollutants are SS and COD with rather low biodegradability. There are better linear relations among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 SS, COD, total Pb and total Zn. The rule of pollutant discharge of the highway runoff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way runoff;water quality;pollutant discharge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最早策划这一研究的机构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研究重点以城市地表径流为对象.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包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在内的路面径流被给予关注,至今路面径流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自身特征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1]. 在我国,关于路面径流污染方面的研究除了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将路面径流作为一项影响地表水体水质的因素加以分析评价外,尚没有见到深入研究的报道.路面径流这一具有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地表径流,在影响地表水体水质方面,不仅体现在对地表水体悬浮固体浓度有着较大影响,而且较明显地影响着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本研究以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雨天桥面径流排水为对象,在某一时段的时间间隔内连续监测水量及水质,以探讨路面径流污染源的强度、水质特性、排污规律以及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采样地点 在降雨期间对西安至临潼(简称西临)高速公路浐河大桥桥面径流排水水量及水质进行等时间间隔连续采样分析,采样点为大桥排水孔(落水管).该公路为双向4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设中央分隔带,带宽1m,单向机动车道路面宽为10m,桥面宽为9m.桥面采样点汇流面积为608m2. 1.2水质分析项目 水质分析项目为SS、COD、总Pb、总Zn、溶解性COD及BOD5,其中溶解性COD及BOD5仅测定了混合样平均值. 1.3采样时间及降雨状况 采样时间为2000年10月10日上午9:30~ 11:00,每隔11min取水样1次,测流量1次,计量降雨强度1次(11min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1. 收稿日期:2001-02-21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9C09)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国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将点源污染降低到零,污染依旧存在.未加控制的地表径流就相当于污水.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土壤中的溶解性 或固体污染物质(如大气悬浮物,城市垃圾,农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黄虹2004,2,13).该定义说明了降水是非点源污染的动力因素,而地表径流则是非点源污染的载体. 在城市中,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二大因素.它的污染物按作用大小依次为地表沉积物,大气沉降物,水土流失物和下水道沉积物及合流制排水系统溢出来的污水.地表沉积物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乱丢的垃圾,路上的粉尘以及汽车排出的尾气.大气沉降物指降尘以及降雪降雨降雾等湿沉降.研究表明!在屋顶产生的径流里10%~25%的氮、25%的硫和不到5%的磷来自降雨!而在街道商场的停车场!商业区和交通繁忙街道产生的径流中几乎所有氮、16%~40%的硫和13%的磷来自降雨(陈玉成 2004,6).水土流失物来源于人们对于地表的破坏.原地貌的消失又加速了地表的侵蚀. 在一年内,至少有20%的降水径流污染来自排水系统,而对于次降雨,特别是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排水系统对径流污染的贡献可能达到50%以上(李立青 2006,3). 影响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因素有降雨,土地利用方式,地面清扫情况和城市排水系统.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降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淋洗作用,一般污浊的空气经过一场雨后都会非常的清新.所以降雨的时机就影响了径流初次冲刷后的污染物浓度.同时,降水又对污染物有稀释的作用,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决定了雨量.降雨强度还影响着对于地面冲刷的程度.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着污染物的类型和总量.一般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污染要相较于居民区严重一些.非点源污染物以晴天积累、雨天溶出的方式在降雨径流的挟带、运移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进人受纳水体(郑涛 2006,2),地面清扫的频率就会影响晴天所累积的污染物总量.目前的清扫设备对粒径<3.2ram的尘土效率很低或根本无效。尽管如此,清扫时提高水质的效果还是明显(庄源益 1994,10)的.城市排水系统有五类的,他们的截污量有很大的不同. 城市地表径流存在随机性以及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相结合的特点.这是因为影响他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动.

基于大数据的广州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广州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创新研究伴随广州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交通问题逐步涌现,随着机动化总量的增长和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如何高效有序地维持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与安全成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亦为这种变革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概念的诞生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对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在内的社会各个技术领域、管理领域的拓展和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的促进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的发展,也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新的创新性课题。目前,学术界关于交通管理的研究大多是从交通工程的专业角度或者是从技术角度入手,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研究更是偏重于技术和对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偏重于专业和技术研究的同时,更多还停留在概念和理念阶段。 本文希望在研究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管理学原理、大数据时代背景特点等,分析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研究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结合大数据应用的创新管理建议,为提高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大方面对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因此,本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概述包括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和关于大数据在交通管理领域的研究两部分,进而引出基于大数据的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创新研究切入点;理论基础部分包括大数据4V理论以及无缝隙政府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为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合理创新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基于数据、图表等分析了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及大数据应用现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管理效能寻求解决方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促进大数据时代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整体效能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