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环境管理体系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关键性进行可靠、准确的监视与测量;判定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所制定的方针、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以使本公司环境行为满足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态和噪声排放及污染物排放的监视和测量。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方针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3.2行政部是我公司环境管理运行绩效监视与测量的主管部门,负责环保指标的检查与考核,负责与本单位外的监测单位联系,委托其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3.3公司行政部负责资源、能源管理的监视与考核。

3.4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环境管理的日常监视。

4 工作程序

4.1环境管理监测、测量的策划

4.1.1 环境管理监测、测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行政部编制公司年度环境管理监测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确定监测项目、监测内容、频率、进度确定时要考虑到以下方面:

a) 与本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过程控制情况;

b) 需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4.1.2 监测、测量的范围和分类

a) 监测、测量的范围:对本公司体系内环境管理绩效进行监测、测量。

b) 监测包括预防性绩效测量和事后绩效测量。

4.1.3 监测、测量的内容

a.环境管理绩效

b.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

c.需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d.环境管理防治设备的检修维护情况。

e.有关环境管理培训教育的情况。

f. 不符合项的处理情况。

4.1.4 监测工具的配置

由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配置环境管理方面监视测量设备。需要监视和测量时,由公司行政部联系有资格出具报告的单位进行监视和测量。公司行政部保存相应记录。

4.2环境管理监测、测量方法与实施

4.2.1环境绩效的评估:环境绩效的评估由总经理组织各有关部门在管理评审中加以评估。

4.2.2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符合性情况由行政部按《目标、指标和方案控制程序》进行检查。

4.2.3公司行政部组织财务部依据《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对能耗情况进行统计,并参与经济活动分析。行政部应要求各部门组织人员不定期的对住宅小区、商场的公共能耗为止进行“四漏”现象进行检查,如发现“四漏”现象,除限期整改外,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经济考核。4.2.4行政部应组织各部门/人员依据《环境管理运行制度汇编》(包括《固体废物管理制度》、《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噪声管理制度》、《工业污水排放管理制度》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汇编》中关于各类安全操作、消防管理、办公设备管理规定等作业文件对人员行为、消防设施、废弃物清运、工业污水排放、设施运转的噪声等方面进行日常巡查或每月专项检查,噪声监测按规定委外检测。

4.2.5 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在内部审核和日常的监督检查中进行评审,并严格按《管理方案》制定的时间进度和实施要求进行控制。

4.2.6 行政部负责对噪声排放的监测数据进行检查,公司行政部负责对各职能部门行政部废弃物的排放情况及能耗情况进行检查,财务部负责对全公司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考核。

4.2.7 环安科应配合行政部做好对相关方的环境表现监控,发现有违我公司规定的环境控制要求,有权对其做出处理,具体见《相关方管理制度》和《采购控制程序》。

4.3 监测结果的处理

4.3.1对监测、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应按照本公司《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4.3.2环境监测结果的记录应分别由公司行政部、生产技术部予以保存。

5 相关文件

KBCQ·CX-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控制程序》

KBCQ·CX-620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KBCQ·CX-740 《采购控制程序》

KBCQ·CX-850 《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KBCQ·GZ-446/01 《环境管理运行制度汇编》

KBCQ·GZ-750/01 《作业指导书汇编》

KBCQ·GZ-740/02 《相关方管理制度》

6 相关记录

KBCQ·JL-446/01 《环境检查日志》

KBCQ·JL-451A/01 《环境检查、检测记录》

KBCQ·JL-433/01 《管理方案》

委外监测的各种监测记录可不编号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正本)

1目的 为了明确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相关服务过程及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和要求,使相关监视和测量活动能够按规定要求开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活动有效地进行,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各管理服务中心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监视和测量均适用于本程序。 3职责 3.1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法律法规要求的执行情况及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负 责与环境监测活动有关的外部联系。 3.2工程部:负责对水、电、气等能源的使用情况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监 测活动,并负责对相关监测仪器的管理。 3.3物流中心: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供应商的环境因素管理状况进行监测。 3.4管家部:负责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3.5其它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服务用品的耗用情况及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相关方的环境因素控 制状况进行监测。 4引用文件 4.1《内部审核程序》 4.2《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 4.3《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4.4相关监测作业指导书 5程序内容 5.1环境监测内容 相关部门在服务过程中主要应对以下方面的活动实施相应的监测: 5.1.1重大环境因素的管理状况。 5.1.2水、电、气、油、服务用品等资源的耗用情况。 5.1.3环境目标与指标的完成情况。 5.1.4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5.1.5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重大环境因素的管理状况。 5.1.6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5.2监测方法 5.2.1重大环境因素的监测 1)已具备相关监测条件的管理服务中心,其工程部及管家部应按照相关作业程序或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定期对污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监测记录及《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2)暂未具备相关监测条件的管理服务中心,则应由信息处理中心或委托具有相关资 格的环境监测机构对服务范围内的相关排放物进行监测,并保留对相关排放物的 监测记录或监测报告。 5.2.2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监测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小组应按《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适宜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核和评价,并将审核的结果记录在《内审检查表》中。 5.2.3法律法规要求遵循情况的监测 1)管理者代表应每6个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管理服务中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收集 情况及遵循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2)信息处理中心应每2个月对本管理服务中心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收集及遵循情况进 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当月的《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5.2.4环境目标/指标及办公用品使用情况的监测 信息处理中心应对相关部门的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进 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5.2.5日常环境管理状况的监测 相关部门应按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对所属人员的环境管理 状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服务日检表》、《服务周检表》及《服务月检表》 中。 5.2.6资源消耗情况的监测 1)工程部应对服务范围内水、电、气、燃油等资源的耗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并 将相关资源的耗用情况记录在《水电气耗用情况统计表》中。 2)信息处理中心还应对各部门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 《办公用品耗用情况统计表》中。 3)相关部门应对本部门使用的相关物品及工具的耗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

环境监测和检查管理程序

XXX公司环境监测和检查管理程序 XXX/NH/ Q3—CX—04(A) 拟稿:能源环保部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6年5月日

XXX公司环境监测和检查管理程序 XXX/SA/ Q3—CX—12—01(A)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确定的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监测和测量。 第二章 第三条能源环保部负责组织对本公司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工作。 第四条负责配合生产安全部做好本部门环境管理体系的监测和测量工作。 第三章 第五条环境监测 (一)监测目的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要求的符合情况; 2、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3、检查程序作业文件的执行情况; 4、环保设备的维护、使用、情况。

(二)实施监测 1、生产安全部针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所列的重要环境因素,编制《环境监测计划》对重要环境因素(噪声、空气质量、水质等)外委市环境监测站等有资格的部门进行检测。 2、检测频率:确保每年度不低于1次,每次间隔时间大于4个月。 3、生产安全部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后,将意见转告相关部门,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4、生产安全部日常应对相关部门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查。检查频次:每月度检查≥2个单位/部门, 确保每年度各单位或部门至少被检查≥1次。 5、动力厂按照水、电、气等类,每月统计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公司的能耗,填写《能源使用统计表》,动力厂部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存在或潜在的环境不合格项时,各单位或部门负责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存在或潜在的环境不合格项时,各单位或部门负责及时上报能源环保部组织处理, 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及公司有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各单位或部门负责按照各自实际列出的《环境因素清单》,根据控制措施要求进行日常监测和测量工作,保持相关记录。

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新版) 第一章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与任务 第一条环境保护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的自然环境。公司的环境保护是公司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环保和防治污染工作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公司环境保护的任务是:在生产、科研、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能源,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优美、安静的科研、生产及生活环境。 第三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强化监督管理,做到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司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各单位要切实把环境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即从计划、原材料定额、能源、设备管理一直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环保工

作的具体内容和指标要求,并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环保责任制,明确每位员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 第五条公司环保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任主任委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环保管理部门在分管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主管公司的环保工作,各二级单位、部(室)和人员按各自的职责条例搞好单位的环保工作,形成完整的环保管理体系。各有关单位、部(室)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环保员,由技术人员担任。 第六条公司员工有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或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章环境保护职责 第七条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责 (一)审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 (二)审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三)决定重大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控与测量,以便及时掌握公司及可能施加影响相关方的环境绩效,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及与有关运行控制、目标与指标运行的符合情况。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符合情况、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等的监控与管理。 3.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系法定检测部门对公司的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和测量;负责对废弃物的处置并统计排放量。 3.2 设备动力科负责统计能源的使用情况和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及维护。 3.3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 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 4.1.1 外部监测项目 环保局—— 监测站—— 消防局—— 4.1.2内部监测项目 4.1 公司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 4.1.1 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系地方环境监测站等法定监测部门对公司的噪声、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进行每年一次的定期监测与测量,测量结果交环境管理者代表,经评价后反馈给相关部门。 4.1.2 当监测结果出现不符合时,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1.3 所有监测设备、能源计量设备都和质量管理体系中检测设备同样作法,具体详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1.4 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置,每月分类统计一次,结果记录在《废弃物处置统计表》中。 4.1.5 水、电、气、燃料(油)等类别每月由设备动力部统计公司总的能耗,记录于《能源使用统计表》中。 4.2 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品质管理部实施,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符合情况、办公环境行为执行情况等随时进行监督检查,记录《环境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表》、《环境管理体系适用法规评审表》和《办公环境行为检查表》,每半年全面评价一次;当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和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3法律法规评价每年一次由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通常在管理评审之前进行,特殊情况应及时执行。主要检查法律法规识别、收集是否齐全;适用条款是否标明;执行的环保标准是否准确。检查方法主要是比对公司环境表现与法律法规要求,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合规性评价表》;评审发现不合格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相关文件 5.1《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运行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 《污染监测记录表》行政人事部保存,期限一年; 6.2 《废弃物处置统计表》行政人事部保存,期限一年; 6.3 《能源使用统计表》设备动力科保存,期限一年; 6.4 《合格性评价表》品质管理部保存,期限一年; 6.5 《环境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表》品质管理部保存,期限一年; 6.6 《办公环境行为检查表》品质管理部保存,期限一年;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6月27第二次修订)、《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地下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 1. 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厂界无组织:氨、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臭气、甲醇;有组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2. 废水、地下水监测

监测项目:送往达斯玛特污水处理公司的废水:pH、COD Cr 、NH 3 -N 监测点位:污水处理站清水池。 监测频次:每日监测。 监测方法:公司自行监测。 监测项目:地下水: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监测点位:地下水取样口。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3. 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执行。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12-28

单片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程序

51单片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程序 王维进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083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include "eeprom52.h" sbit DATA = P3^7; //温湿度 sbit E=P2^5; //1602使能引脚 sbit RS=P2^7; //1602数据/命令选择引脚 sbit RW=P2^6; sbit K1=P1^3;//设置键 sbit K2=P1^4;//加

sbit K3=P1^5;//减 sbit K4=P1^7; //人体 sbit K5=P1^6; //布防撤防按键 sbit LED1=P3^1; //烟雾报警 sbit LED2=P3^2; //温度上限 sbit LED3=P3^3; //温度下限 sbit LED4=P3^4; //湿度上限 sbit LED5=P3^5; //湿度下限 sbit LED6=P3^6; //红外报警 sbit alarm=P3^0; //蜂鸣器 uchar U8FLAG,U8temp,U8comdata,U8RH_data_H_temp,U8RH_data_L_temp,U8T_data_H_temp,U8T_data_L_temp ,U8checkdata_temp; uchar U8RH_data_H,U8RH_data_L,U8T_data_H,U8T_data_L,U8checkdata; uchar Mode,humidity,temperature,smog; bit BJ_LED1=1,BJ_LED2=1,BJ_LED3=1,BJ_LED4=1,BJ_LED5=1,BJ_LED6=1; bit bdata FlagStartRH; uchar flag ;//记录当前设置状态 uint count; //定时器0初始化 void Timer0_Init() { ET0 = 1; //允许定时器0中断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环境监测中监测方法的选择

环境监测中监测方法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作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监测方法选择及监测数据处理作简明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选择;监测数据处理 0.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环保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分析,有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浓度范围宽、随机变化大等特点,故要想用环境监测分析所得的数据来描述这些样品,就必须有良好的环境质量保证作为前提。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且多变,不易准确测量。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监测结果所提供的数据要有准确性和可比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环境管理、环境研究、环境治理以及环保执法等各方面的决策正确与否。环境监测结果由环境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予以保证,要求每个基层监测单位都要做好环境质量保证和控制工作。它分为野外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1野外采样质量控制 野外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了现场布点、坐标定位(可用GPS高级定位)、样品采集、样品贮存及现场某些项目的预处理等。监测点布设一贯遵循以下原则要求,既能以人为本,又能比较真实全面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基层站监测断面的位置一般由上级站规定,监测点是根据监测目在车间口或总排污口布点。 坐标定位是为了详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以便为准确稳定重复采样及绘出采样现场示意图提供保障。 采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这也是数据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前提。根据具体采样项目分清采样容器,估算好采样量,选对采样方法和保存方法,特别是特殊项目一定要现场固定,做好采样记录,做平行和空白采样,以检查保存剂的纯度,采样容器、滤器及其设备的污染情况,以便发现系统和偶然误差及采样的再现性等。例如野外水体采样中,为了控制采样过程的误差,将实验室用的纯水在采样现场装入采样瓶中,加入与样品相同的保存剂,并运回实验与样品同时分析,将所测结果与实验室空白比较,不应呈显著差异,其目的是检查采样、保存、运输中所产生的误差。并尽量缩短运输过程,减少震动和碰撞以防样品损失或污染。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往质控室进行交接,尽快进入分析测试过程。 1.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为内部质量控制。它主要表现为分析工作者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及内部质量人员对其实施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的过程。监测分析的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环境状况、各种污染源的监测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1.安环部环境监测室是公司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负责监督各部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各主体车间及相关部室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具体执行本制度中规定,接受安环部环境监测室的监督、管理。 3.化检验中心是环保数据的测量、提供部门,为环境监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内容与要求 1.安环部要做好对各车间、部门日常环境监测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2.定期组织召开环境监测分析会,掌握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规律和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按规定编制报表和报告。 3.科学检测,严格执行标准、遵守检测程序,保证检测质量,做到数据准确、有效。 4.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 5.各环保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环境管理相关制度,专研业务,提高监测技术,为进一步治理污染物提供技术支持。 6.接受监督监测的对象应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并为采样、取证、检验等现场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7.各监测设备所在车间、化检验中心负责监测数据的填报、建档工作,并接受环境监测室人员的质控、考核及培训工作安排。 8.生产技术部、环保设备设施使用车间要做好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工作以及计划性的定期专项检查工作,并做好检查记录。 9.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环境监测技改项目的施工等工作有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的,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度流程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 度流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分析室管理规范 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区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实验完毕清洗双手。 2、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 在未经该室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仪器及附属设备。 3、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喝水、吃食 物。 4、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实验台面须每 天擦拭,除配置好的试剂、移液管外,其他实验物品均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可随意摆放。地面至少每周打扫两次,并保证无浮尘、无污渍。 5、实验过程中应将滤纸、试纸等投入废纸篓中,废液倒入废液桶中。 6、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室内人员保持镇静,按有关急救措施处理,熟悉使用消 防器材(如灭火器等)。? 7、在实验结束及节假日期间,各实验室人员须认真检查自己所负责的电源、火源、水 源、气源及门窗等安全状况,确保实验室安全。 天平室管理规范 1、天平室内应保持安静,动作要轻缓。 2、出入天平室随手关门,除放置与天平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3、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有异常,即时调整至水平位置。 4、称量物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载重量(120g),称量精度在0.01g以下的试剂及样品不 可使用分析天平。 6、不得在天平里称量或转移挥发性、腐蚀性的试剂。

7、开、关天平要轻、缓,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适当的容器中,不可直接置于天平托盘 内。 8、称量结束后,关闭天平,取下被称量物体,切断电源,清洁台面,罩好天平罩,填写 天平使用记录。 9、天平室管理员须定期维护、检查分析天平,天平框内硅胶干燥剂蓝色消失后及时烘干 更换。 10、在天平周围不可放置太多的样品、试剂,及时将已称量完的样品、试剂放回留样柜或 试剂室内。 原子吸收室管理规范 1、分光光度室内除仪器及电脑外不得有其他无关物品存放。 2、开机前取出挡光板,开机后若不用紫外光区,关闭氘灯,实验全过程保持卫生。 3、比色皿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仪器使用时应打开比色皿盖或使用挡光杆,如连续使用中间应适当使之避光休息。 5、分光光度计务必防止洒进液体,应及时擦干净,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6、避免强电场、避开腐蚀性气体、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 7、样品测试完毕后,放好挡光板,关闭电源,清理桌面,盖好防尘罩,废液桶移出光度 室。 气相色谱室管理规范 1、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 2、仪器开机前应确保电路、气路正常、安全,并每月进行检查,且更换气瓶后必须对气瓶进行试漏检查。 3、①气瓶存须放在气瓶柜,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和损伤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35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监测和测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进行评价,使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加工、服务过程中作业活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测与测量。 3. 定义 3.1环境绩效: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2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4. 引用文件 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

(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解读

(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 办法解读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解读《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2007-09-27 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9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9月1日实施。日前,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请介绍壹下《办法》出台的背景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抓紧拟订包括环境监测于内的关联法律法规草案,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经过多年发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各关联领域、各关联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基本均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壹些重点工作领域的法律、法规仍根据形势要求不断进行修订。然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明显滞后,目前尚未出台统壹的、专门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1983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已难以适应目前环境监测管理的需要而废止。现行法律对环境监测的规定比较分散,关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分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放射性等关联污染防治法律中。有必要出台环境监测专门法律法规,推进环境监测统壹监督管理。考虑到《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制订的周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先行出台《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问:如何见待《办法》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作用? 《办法》的发布是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将进壹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环境监测体系是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三大支撑体系之壹。通过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才能实现对减排工作成效的客观评价,对各项减排措施的科学验证。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必须依靠监测手段来量度,科学的减排考核体系必须依靠监测数据来支撑。《办法》的出台,对环境监测属性、定位、管理、规范、处罚等长期依靠行政指令规范的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框架,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问:请介绍壹下《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23条,分别明确了《办法》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规定了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分工、标准规范的制定、环境信息发布、环境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原则和管理主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的环境监测责任和义务、环境监测机构资格认定等。 问:如何见待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哨兵”、“耳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任何环境决策均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每壹项环境管理措施的优劣成败均要依靠环境监测来验证。于我国,长时期以来壹直存于的环境监测工作性质是政府行为仍是市场行为之争,环境监测工作及关联机构、人员于定位上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办法》从三个方面强调了环境监测的法律属性: 壹是重申且拓展了环境监测的内涵。即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情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这几类环境监测活动均是政府行为,是代表公众利益,为更好地行使公权力开展的公共事务。从我国环境监测的实践见,将以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为主体的环境监测工作定性为政府环境管理行为是符合国情的。 二是规定了环境监测成果的法律效力。依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三是强调了环境监测活动及环境监测设施受法律保护。当下存于壹种不良风气,就是企业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个别企业甚至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文件编号:HG-EPD-21 版本:A/0 1 目的 明确并规定管理体系中环境监测活动和要求,确保管理体系中环境管理运行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以持续提高过程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公司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有关活动,包括现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环境现状、环境目标和指针的达成。 3 术语和定义(无) 4 职责 4.1 总务部负责建立并改进本程序。 4.2 总务部负责公司及相关部门能源及设施运行的监测。 4.3 总务部负责公司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监测。 4.4 总务部负责对环境目标、指标符合情况与环境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测。 5 控制程序 5.1 环境表现的监测 5.1.1 能源使用情况的监测 设备总务部门按月检查公司水表与电表,对公司及相关部门水、电的 使用量记录于“水/电使用登记表”;总务部每月对公司纸张和燃料的 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于“纸张/燃料使用登记表”中。 5.1.2 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监测 总务部根据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制定“固体废弃物排放监登记表”。 5.1.3 废气、废水、噪声的监测 公司排放气的废气、废水、噪声监测由总务部联络并委托具有相应废 气监测法律资质的第三方每一年监测一次,监测结果记录于第三方开 具的监测报告中。 5.2 运行控制的监测 5.2.1 总务部对公司各部门环境管理要求的运行情况每星期检查一次,检查 结果记录“环境巡检记录表”中。 5.2.2 管理者代表对公司各部门环境管理要求的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检 查,检查结果记录于“环境巡检记录表”中。 5.3 目标与指标符合情况的监测 总务部对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监测,监测记录于“目标与指 标达成监测记录表”中。 5.4 监测装置的控制 公司内部如有环境监测装置在使用的,则环境监测装置应按公司质量管理体 系中的相关文件进行定期地校准和检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5.5 监测的结果的处理 对公司所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中(潜在)偏离相关目标、指标、标准或其它 文件要求,相关责任部门需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预防 或纠正措施。 5.6 总务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部门对公司适用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进行综

环境监测答案44762

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②对各个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 ③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展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④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①三高(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高) ②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③多学科、边缘性、综合性、社会性 3、环境监测有何特点? ①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②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依法强制性,行为公正性,社会服务性 ③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4、是分析环境监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检测是科学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在正确认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简述环境监测的目的与类型?

目的:①评价环境质量②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服务③预测预报环境质量④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类型:安环境对象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按监测区域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按专业部门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6、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7、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科学性、政策性③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④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⑥与有关标准、制度协调配套原则⑦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⑧便于实施与监督 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实际情况,并非越严越好 8、环境优先检测有何原则? ①对污染物做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能让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做日常监测,具有生物累积性,三只物质、毒性大的、数量大的作优先监测②需要检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③监测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1目的 明确公司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关键特性的监控方法以及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的评价方法,确保能进行适当的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环境运行与活动的所有监测与测量业务。 3定义 3.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4 权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运行的整体监控,并将监控结果向总经理汇报。 4.2管理部: 4.2.1掌握公司环境体系运行的情况,检查各部门的推进工作; 4.2.2监控水、气、声、渣等关键环境特性的监测与测量实施情况。 5 工作程序 5.1监测内容 5.1.1 运行控制情况。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可对以下关键特性进行监测: a)水、气、声、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b)水、电、办公用纸、主要材料消耗情况; c)化学危险品使用及保管情况; d)消防设施等应急准备情况、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运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 况; e)培训效果等。 5.1.2目标、指标实现程度。主要包括公司所设定的各项环境目标、指标及相对应 的环境管理方案,即对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结果和成效。 5.1.3 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包括污染排放指标,公司建设项目,化学危险品管理, 有害废弃物的处理等多方面。

5.2监测的实施 5.2.1公司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络并委托政府环保局每年1次定期对公司的(废气、 废水)排放口、厂界噪声实施外部监测,同时行政人事部尚需将环保局出具 的正式外部监测报告予以妥善保存。 5.2.2每次处理废弃物时,行政人事部需要留有记录,注明废物名称、处理数量、处 理日期、经办人、废弃物收集处理机构名称等内容,以此作为监测记录。 5.2.3行政人事部须依据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体系日常运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检 查项目包括:水、电、纸、主要材料的使用情况;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化学 品的使用及保管情况;消防设施等应急准备情况;培训效果等。并将检查结 果记录在规定的日报中,每三个月形成《环境检查报表》提交管理者代表。 5.2.4由管理者代表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还应对管理 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检查及评估,并做成《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监控 报告》。 5.2.5公司由环境管理者代表每6个月一次定期评估本公司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 大影响的活动、产品、服务,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并将评估结果形成《法律法规合规性报告》并向总经理汇报。 5.3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时,须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具体的则根据《纠正预防措施 控制程序》。 5.4监测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校正 5.4.1各部门在进行监测和测量时,应按相应的设备使用、维护指导书中的要求来正 确使用/维护监测设备,并做好规定的维护保养及记录工作。 5.4.2公司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各监测设备采取与公司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相同的 管理方法,定期进行校正。相关文件和记录 6.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 7.1《环境方针和政策》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 ()

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标准: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3.?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水体污染(PPT):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作用。? 5.?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6.?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7.?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9.?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 10.?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1.?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2.?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 体积比浓度: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或μL/m3表示。(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 13.?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14.?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15.?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6.?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17.?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 18.?渗沥水: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渗沥水的特性决定于它的组成和浓度。特点:?

环境监测试卷及实用标准问题详解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最强。 2、水体控制断面是为了了解而设置的。 3、残渣可以分为、、和总不可过滤性残渣,其中总悬浮物属于; 4、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5、误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偏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和两种。 6、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 8、与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9、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的,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分析数据,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数据。 10、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和。 二、判断题:(10分) 1、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零点,用底脚螺丝调节。() 2、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5、水温、PH值、电导率等应在现场进行监测。() 6、我们通常所称的氨氮是指游离态的氨及有机氨化合物。() 7、使用标准皮托管测试时,当烟道内尘粒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8、环境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应水平放置,垂直指向最近的反射体。() 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0、每次测定吸光度前都必须用蒸馏水调零。() 三、简答题:(25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5分) 2、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分) 3、测定BOD5时,哪些类型的水样需要接种,哪些水样需要进行菌种驯化处理。(5分) 4、何谓表色和真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办法?(5分) 5、试述β-中污带的理化和生物特点。(5分) 四、计算题:(25分) 1、试写出平均值置信区间的估算式,并计算下题:有5个测定值:1.1 2、1.15、1.11、1.16、1.12,求置信概率为95%的平均值置信区间。(t0.01,4=4.60;t0.05,4=2.78;t0.01,5=4.03;t0.05,5=2.57)(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