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定义:

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

二.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

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临症施护:

①.一般应使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30°、患肢外展外旋,小腿下放垫子将跟骨悬空。

②.脊柱压缩骨折:观察腰部有无疼痛、下肢活动障碍,麻木。

3.给药护理:

①.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针刺止痛。

②.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5.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四.辩证施护:气滞血瘀症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

避免患者受凉。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

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阙冷、大汗漓淋、

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

神经的损伤等。

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要告知医生,酌情停用。

8.中药汤剂宜温服。

9.保持大便通畅,大便3日未行,应告知医生。

10.卧床时主动做小腿及大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以预防肌肉萎缩、骨质酥松和关节僵

硬等并发症。

五.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定期到医院复查。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所致,间接暴力可致跟腱撕脱骨折。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证:血离经脉,气血不得宣通;常见骨折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肝肾不足证: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临证护理 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或减轻患肢的水肿。局部还可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淤青。如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抽吸疱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 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与止痛效果。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化验检查。 3.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4.做好术前功能锻炼指导。 5.指导深呼吸训练,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吸烟者戒烟。 6.练习床上使用便器,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 7.充分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8.保持皮肤清洁。手术日晨备皮。 9.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8小时。 10.遵医嘱术前给予镇静剂,排空膀胱,取出义齿,贵重物品等交家属保管。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肢血循环、足趾活动度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抬高患肢且高于心脏水平,有利减轻患肢的肿胀。 4.如有负压引流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负压状态,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引流 的色、质、量。 4.功能锻炼: (1)术后6-12小时,一般术后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跖屈锻炼,对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 (2)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3)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4)术后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 (5)术后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并发症护理 1.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过高者,伤口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伤口不愈: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发现有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待炎症基本控制后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 健康指导 1.防止跌倒,鞋宜选软底避免穿高跟鞋及过滑的拖鞋,避免在凹凸不平或过滑的地面上行走。 2.生活起居有规律,居室宜通风干燥,关节部位注意保暖。 3.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以促使骨折愈合。 4、定期摄片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液体流出时,应立即来院就诊。

2021年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创一病区十一月份专科理论 欧阳光明(2021.03.07)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一、定义 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它与距骨协同承担足负重量的一半以上,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的纵弓和负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跟骨可分为体部及跟结节;跟结节为跟腱附着点,有强大的蹠屈作用。跟骨体的上部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应关节面相对应,构成跟距关节。使足有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的活动。以适应往高低不平道路上行走。在跟骨的前内缘有载距突为支撑距骨体和颈的一部分,又为坚强的跟舟韧带附着部,支持距骨头承担体重,跟骨前端与骰骨构成跟骰关节。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40°左右的跟骨结节角为跟距关系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变小,甚至呈负角,如不矫正,将降低腓肠肌的收缩力,而影响足的功能。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

坚强的固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二、常见原因 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为跟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坠地时,足常不能平衡着地,可导致不同部位的骨折。如由高坠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经距骨向下传导至跟骨,则跟骨可被垂直压缩或劈裂骨折。如由高坠下足踝外翻足跟着地时,则可引起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内翻足跟着地时,可引起跟骨载距突骨折;若由高坠下足蹠屈着地时,可引起跟骨结节的横行撕脱;足的强力扭旋,可引起跟骨的前突部骨折。 三、发病原因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

术前病例讨论

术前病例讨论 基本信息 赵某某女101岁 主因:摔伤致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4小时入院。 既往史:93岁时因长子去逝,逐渐出现思维混乱,近期遗忘状态;家族史无特殊,无明确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有60年吸烟史,其他无特殊。 入院情况 神志清、精神紧张,被动体位。 血压:200/90mmHg 心率:68次/分体温:36.8℃ 专科查体:左.............,局部肿胀明显,明显皮下瘀斑及水泡;压痛明显,左下肢纵向叩击痛明显;左膝关节活动度因患者疼痛未详查,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足背动脉搏动无明显异常,肢端感觉无明显异常。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左踝正侧位片+跟骨轴位片 1.跟骨前突骨折 2. 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 载距突骨折4. 跟骨压缩性骨折 5. 跟骨粉碎性骨折

胸部正位片 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图) 心电图 1.窦性心律; 2.频发房早二联律; 3.左室高电压; 4.轻度st段改变。 血常规、生化 血气、凝血 入院初步诊断 1.左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 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 老年痴呆症

思考 以上检查是否完善,如未完善还需要什么检查? 入院处理及完善术前检查 入院处理: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 监测血压 术前备异体血、术中备自体血回输 完善术前检查: 一、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 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胸腔、腹部、双下肢B超:未见明确异常 甲状腺B超示:结节性甲状腺肿 泌尿系B超示:左肾囊肿 二、血气分析:PO2:125mmHg(吸氧) PO2:97mmHg(脱氧) 请心内科、呼吸科会诊完善术前评估。 呼吸科相关检查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吸烟史60年 胸片: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

右足跟骨折 大病历

xxxx 医院 住院病历 科别:骨科病房:xx 床号:xx床门诊号:无住院号:xx 姓名 xx 性别男年龄55岁籍贯xxxx 职业务农婚配已婚民族汉住院日期 2018-01-11 现在住址xx 病史采取日期 2018-01-11 联系人 xx 与病人关系xx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联系人住址同上住址可靠程度可靠 联系人电话xx 过敏史无 骨科第1次住院记录 主诉:右足跟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2天。 现病史:2天前患者在家接灯泡时从梯子上滑下蹲伤,致右足跟部持续性 剧烈疼痛、肿胀、畸形明显,足跟部活动受限,伤后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行右足跟骨正侧位片示:右足跟骨骨折,给予石膏外固定,门诊以“右 足跟骨骨折”收住我科。近期患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 变化。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食物、 药物过敏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其它各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生活史,无有害物接触史,无烟酒等特殊不良 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体健,夫妻感情好,婚后育2子1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余近亲亲属均体健,家族成员中无遗传倾 向疾病患者。 以上病史采集无误,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医师签名: 体格检查 T: 36.9℃ P:103次/分 R:21次/分 BP:138/67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无肝掌、 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包块、无眼睑水肿,结膜正常,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外耳道无异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学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跟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二)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 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足跟部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足跟部活动、感觉、运动情况。 2.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注意观察 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腕、肾等。 (二)患处瘀血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 跟骨骨折应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 90°、足尖向上位。 4. 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中药涂擦,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三)足跟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足跟部活动情况。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骨折早期应抬高患肢,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等;或采用中药涂擦、中药外敷等治疗。 6.适时按摩患处,用红花油外搽或频谱治疗仪照射30分钟,活血通络。 (四)发热 1.评估伤处淤血情况。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体虚外感发热汗出较多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衣被、床单。 3.定时换药,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如敷料潮湿及时更换。如有体温升高、伤口红肿、疼痛加剧伴有全身症状,有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 4.体温在39℃以上予耳尖放血;用温开水或50%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观察、记录效果及反应。 5.鼓励病人多饮水及饮料,每日不少于1500毫升,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如米粥、面条、肉松、黑鱼汤以及新鲜蔬菜、水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跟骨骨折护理

跟骨骨折护理 一、疾病概述: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它与距骨协同承担足负重量的一半以上,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的纵弓和负重,有极其重要意义。跟骨可分为体部及跟结节;跟结节为跟腱附着点,有强大的蹠屈作用。跟骨体的上部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应关节面相对应,构成跟距关节。使足有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的活动。以适应往高低不平道路上行走。在跟骨的前内缘有载距突为支撑距骨体和颈的一部分,又为坚强的跟舟韧带附着部,支持距骨头承担体重,跟骨前端与骰骨构成跟骰关节。 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40°左右的跟骨结节角为跟距关系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变小,甚至呈负角,如不矫正,将降低腓肠肌的收缩力,而影响足的功能。 跟骨骨折为足部常见骨折,多发于成年男性。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为跟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坠地时,足常不能平衡着地,可导致不同部位的骨折。如由高坠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经)距骨向下传导至跟骨,则跟骨可被垂直压缩或劈裂骨折。如由高坠下足踝外翻足跟着地时,则可引起跟骨结节纵形骨折;内翻足跟着地时,可引起跟骨载距突骨折;若由高坠下足蹠屈着地时,可引起跟骨结节的横形撕脱;足的强力扭旋,可引起跟骨的前突部骨折。 二、临床表现

1.伤后足跟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 2.足跟横径增宽,可有内翻或外翻畸形。并有程度不等的肿胀和瘀血斑。 3.可有前足增长和足纵弓低平,多有外踝下膨出,甚至足呈舟状畸形。 4.足跟两侧挤压和足跟底部按压及沿跟骨纵轴扣压均有明显疼痛。 5.踝关节背伸、蹠屈及内翻外翻活动,均有明显受限。 6.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或继而臀部着地时,除引起跟骨骨折外,尚可合并腰椎压缩骨折,甚至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应注意全面检查,以免漏诊。 三、护理要点 1.近跟距关节面的跟骨体部骨折,复位需配合跟骨牵引,应注意牵引的位置,重心、患者的体位等。 2.穿针外固定或内固定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针眼,伤口的渗液渗血情况。如发现渗出不止者,将患足抬高,报告医生给予止血等处理。保持针眼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3.跟骨反弹器固定,应注意针锁有无松动,以防滑脱。 四局部护理 1.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回流,减轻局部肿胀或疼痛。限制患肢活动,必要时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可解除疼痛,避免患肢畸形及病理性骨折。由于骨组织感染后可发生骨质疏松和破坏,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因此在搬动患肢时避免患处产生

跟骨骨折从解剖到诊断

跟骨骨折从解剖到诊断 许多跟骨骨折病例均会出现距下关节僵硬,并导致功能严重受损。通常,通过 X 线检查即可对跟骨骨折进行诊断,而 CT 扫描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在过去的岁月里,跟骨骨折的病理生理学和手术治疗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术界仍在非手术治疗或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方面存在争论。基于此,来自西班牙 Enrique Guerado 等对既往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相关内容发表于最近的 Injury 上,现介绍如下: 跟骨解剖非常复杂,在三维上,存在多条关节轴线(图 1)。跟骨后关节面呈凸起状,并向后内侧倾斜以支撑距骨体。前、中关节面则呈扁平状,分别支撑距骨头和颈部。载距突位于前中关节面的内侧,为一坚硬的骨性凸起,在进行内固定时,是理想的螺钉拧入位点(图 2 和 3)。 图1 跟骨后面观(如图所示,在三维空间中,包括跟骨结节、距下关节和跟骨内外侧皮质的轴线走行方向各异。a: 跟骨结节;d: 距下关节后部;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内侧面;g: 载距突;k: 外侧皮质;m: 内侧皮质。)

图2 跟骨内侧面观。a: 跟骨结节;b: 前凸;d: 距下关节后部;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关节面;g: 载距突;h: 拇长屈肌腱沟;m: 内侧皮质。 载距突把持住内侧关节面,并通过三角韧带(虚线)与内踝(实线)相连。发生跟骨骨折后,载距突及内侧关节面通常会与跟骨体分离,但在三角韧带作用下,仍可保持与胫骨的贴附。拇长屈肌腱走行于载距突下方的沟槽中,发生骨折时此沟槽可能会裂开而使肌腱嵌入骨折端。当骨折涉及跗骨窦时,可使走行其间的胫后神经血管束发生损伤。

图3 跟骨外侧面观。a: 跟骨结节;b: 前凸;c: 跟骰关节;d: 距下关节后部;e: 跗骨窦;f: 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 跟骨-距骨颈关节前关节面;i: 骨间韧带;k: 外侧皮质。 骨间韧带止于跗骨窦的更偏内侧部分,从而将关节面分为内侧面和前部,在采用外侧入路时,由于韧带的阻挡将很难显露载距突区域。若不切除部分骨间韧带,及时采用外侧延长切口,也很难在直视下复位载距突区的关节面。跗骨窦位于跗骨沟的外侧区域(箭头),跗骨沟将跟骨结节与前凸分隔开,同时也是前侧和内侧关节面的分界。 跟骨后关节面和更为复杂的前、中关节面之间存在一个凹陷,为骨间韧带的止点。此凹陷的外侧部构成了跗骨窦的底部(图3和4)。

跟骨骨折的护理

跟骨骨折护理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顾虑手术效果,担心骨折预后,易于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并给与悉心的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2.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且易消化。 3.体位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神志、瞳孔、头痛;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大小便情况。 5.功能锻炼抬高患肢,24小时后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 【术后护理】 1.体位同术前护理。 2.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前护理,预防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需坚持按计划练习,骨折愈合后,可负重锻炼。 2.心理与营养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利于骨折愈合。 3.复诊定期拍X片,了解恢复情况。

跟骨骨折护理 【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担心患肢残疾。针对患者的心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情理解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治疗的大致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介绍相同的成功病例经验,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允许亲人陪伴,给予患者以亲情的支持,使患者增强自信心,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愉快接受手术。 2. 饮食护理向患者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食欲。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适当食鱼类、肉类、海产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早晚各饮鲜牛奶250ml。有消瘦、贫血、低血症等全身情况较差者,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如20%脂肪乳剂、5%复方氨基酸。 3. 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减少患肢的不适和疼痛。 4. 观察足趾的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温度、活动情况。 5. 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1)颅底骨折注意病人神志、瞳孔有无异常,有无头痛及其严重程度,有无喷射性呕吐,有无耳、鼻流液,“熊猫眼”迹象。出现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处理:①避免用力咳嗽;②不可局部冲洗、阻塞外耳道和鼻腔;随时以无菌棉球吸干流出的脑脊液,保持口、鼻、耳清洁;③抬高头部。 (2)脊柱骨折有无双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大小便有无障碍。处理:参见“脊柱骨折”相关内容。 6. 骨科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等。 【术后护理】 1. 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2. 凡是采用石膏外固定者,应严格按石膏护理常规护理。手术后应注意石膏表面的渗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注意患肢末端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和足趾活动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 并发症的护理 (1)感染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比较常见,感染一旦发生,切口难以愈合,严重者会导致跟骨骨髓炎。其主要原因是:术前皮肤等软组织水肿明显,该处软组织少,皮肤血运差,抵御感染能力下降。保护措施:术前一天、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进行支持疗法增强病人体质,增强病人抗感染能力。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术后充分引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一旦发生感染应加强局部换药,选择敏感抗生素,若久治不愈的深部感染可取出内固定的钢板和螺钉。 (2)切口裂开由于跟骨骨折后,其高度塌陷,改部位皮肤挛缩,伤后2周左右手术,骨折复位后,造成皮肤相对缺损,加上钢板内固定后,缝合切口皮肤张力高,且该处软组织少,此种情况下切口易裂开,钢板外露,一旦出现此并发症,往往需要皮瓣转移闭合创面,方可治愈。护理措施:若条件许可,伤后尽早手术,最好在严重肿胀或张力性水疱出现前手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是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各项检查。 (3)体位改变: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4)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备患侧膝下至足部皮肤,剪指(趾)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4h。 (5)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取去枕平卧位4~6h,患肢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及患

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观察患者切口疼痛及渗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遵医嘱用镇痛药物。 (4)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肢体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僵硬,保持石膏固定有效状态,观察有无压疮。 (5)心理护理: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适当活动,下地活动时避免患肢碰撞。 2.饮食指导骨折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恢复期为高蛋白质、高热量及高营养饮食。 3.用药指导骨折后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需要,适当给予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4.心理指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所关心问题,解释该疾病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 5.康复指导伤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练习,同时练习足部及趾间关节活动;去除外固定后遵医嘱进行小腿、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和髋关节的各种运动锻炼,指导使用轮椅及!步器,逐步下地行走。 6.复诊须知骨折术后1个月门诊复诊;切口出现渗液、疼痛,随时复诊;遵医嘱及时复诊换药。

跟骨骨折(已修改)

住院志医保号 足踝科住院号1006553 姓名:高世君单位及职业:无,农民 性别:男家庭住址:四川省仁寿县高家镇石寿村9组 年龄:45岁入院日期:2010-7-24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7-24 籍贯:四川省仁寿县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婚姻:已婚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右足疼痛、肿胀、活动困难1天。 现病史:1天前从约3米高处货车上坠落后右足着地,当时即感右足剧痛不能站立、肿胀、活动困难。无头晕、昏迷、意识障碍等。无麻木、放射痛,右足无皮肤破溃。被工友送到当地医院就诊,拍X线片示“右跟骨骨折”,予石膏托固定,静滴抗生素及七叶皂苷等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为进一步治疗于今日转我院就治,经急诊科检查,拍片,以“右跟骨骨折”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好,饮食及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

住院志 足踝科住院号1006553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源地久居史,无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烟酒少量。 婚育史:已婚,育1子,妻子及儿子身体健康。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4℃,脉搏80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10/ 70 (mmHg) 一般情况:体位自主神志清楚面容自然发育良好营养中等体型正力型 皮肤粘膜:颜色正常皮疹无 出血点及瘀斑无肝掌无蜘蛛痣无其他无 浅表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眼:角膜透明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对称,灵敏耳: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粗测正常乳突压痛无 鼻:鼻中隔居中分泌物无 口腔:粘膜红润,无异常分泌物 咽:不红,双侧扁桃体无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论著·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多为高处坠落伤所致,其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75%,98%闭合性骨折,7%~15%双侧骨折[1-3]。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一般都比较复杂,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多变,使得其治疗难度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和骨科手术技术也有了重大的进步,目前,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最主要的手段是切开复位内固定[4-5],但术后患者切口不愈合、感染、皮缘坏死等成为常见并发症。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目的是避免这类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4例(76足),男39例,女25例;年龄19~66岁,平均40.3岁;其中双侧跟骨骨折1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6例,交通伤21例,其他伤7例。其中伴有脊柱、骨盆等多发骨折9例,合并同侧距骨、舟骨等相邻部位骨折或脱位4例。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正侧位以及跟骨轴位X 线检查,跟骨CT 平扫加三维重建。76足骨折根据Sanders 分型:Ⅱ型39足,Ⅲ型24足,Ⅳ型13足。手术资料:①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给予严格卧床、石膏托制动、抬高患肢等治疗,同时应用冷敷、脱水药物等减轻局部肿胀。伤后6~14d 肿胀基本消退,皮肤皱纹试验(+),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常规足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者为伤后7~21d,平均约14d;微创切开复位或撬拨复位者,手术时间可相对提前,平均约10d。②手术方法:a.常规足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足外侧“L”形切口,纵形切口在跟腱和腓骨中间,横行切口为足背侧和跖侧皮肤交界处,减少软组织的游离,直接切至骨面,勿用电刀,3枚克氏针打入距骨辅助显露,掀开外侧壁显露塌陷之距下关节,撬拨关节面塌陷骨片使之复位,恢复Gissane 角;跟骨结节处横穿1枚斯氏针向下牵引,恢复Bohler 角,沿跟骨轴向穿1枚斯氏针撬拨,恢复跟骨高度,并直接打入距骨内,复位并横向挤压跟骨外侧壁恢复跟骨宽度。若骨缺损范围>2cm,不能支撑关节面的碎骨块,则予以自体或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植入。选择合适大小钢板贴附于跟骨外侧壁,前方螺钉需打入载距突内以提高稳定性,若无法做到,则需将钢板向前置于骰骨上保证稳定性。若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明显,则采用锁定钢板固定。b.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关节外骨折或骨折累及距下关节面但没有移位的患者,在骨折部位采用微创小切口局部切开,辅以克氏针固定牵拉骨折块,C 型臂X 线机下按压跟骨内、外侧, 使其骨折块复位,行螺钉内固定。c.钢 针撬拨复位固定:对于距下关节面骨折 块移位程度轻,尤其是舌状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较重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我们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在C 型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纪强陈志红李晓苏季俊庄文华 215300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5.26.25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采用手术治疗,记录术 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6足,均为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晚期距下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5足,经治疗2足缓解不影响生活,3足疼痛存在。优44足,良22足,差10足,优良率87%。结论:对 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可以减少切 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并发症;预防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calcaneal fracture operation Ji Qiang,Chen Zhihong,Li Xiaosu,Ji Jun,Zhuang Wenhua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City 215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wound complications after calcaneal fracture operation. Methods:64cases(76feet)of calcaneal fracture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by operation.We record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follow-up time was 3to 26months.After operation,6cases had early complications,6foot were skin necrosis,after changing fresh dressing for a wound,the wound was healed.5feet were late subtalar joint traumatic arthritis,after treatment,the 2feet were reliev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life,the pain of 3feet was still there.44feet were excellent,22feet were good,10feet were poor,the excellent rate was 87%.Conclusion:For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proper operation time, careful preoperative planning,effective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surgery in operation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atisfactory. Key words Calcaneal fracture;Operation incision;Complications;Prevention 4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4 16:53:3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32831294.html,/kcms/detail/11.5189.R.20150914.1653.050.html

57例跟骨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57例跟骨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李影影,孙 芬 摘要:[目的]总结跟骨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57例跟骨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随访6个月~18个月,病人术后关节面恢复完整、功能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45例,良7例,可5例。[结论]加强跟骨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10.01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4A-0884-02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的骨折涉及距下关节[1]。由于跟骨解剖结构特殊,病理解剖复杂,跟骨骨折后并发症较多,采取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影响。传统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但近年来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2005年4月—2010年8月我院对57例跟骨骨折病人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时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病人57例(72足),男55例,女2例;年龄12岁~69岁,平均31岁;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46例;单侧42例,双侧15例;按Sanders CT分型[2]:Ⅰ型4例,Ⅱ型22例,Ⅲ型28例,Ⅳ型3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纵臂起自外踝上3cm处,位于跟腱和腓骨长短肌之间,纵行向下,至外踝下2.5cm。足底皮肤和外侧皮肤交界处弧形折转,沿赤白交界线前行至第5跖骨粗隆表面,骨膜锐性剥离掀起皮瓣,将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腓骨长短肌腱保留在组织瓣内;切断跟腓韧带和关节囊后外侧,显露距下后关节面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显露跟骰关节面,用3枚1.8mm克氏针分别插入外踝,距骨颈和骰骨阻挡软组织协助显露,显露骨折后,采用多种方法将骨折复位,包括术中克氏针牵引跟骨结节配合手法复位,使内翻的跟骨块及分离的内侧骨块复位,骨膜剥离器撬拨塌陷,旋转的跟距后关节面骨块以及载距突、克氏针临时固定上述骨块,必要时植骨,观察距下关节的匹配性,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Boliler角、跟骨的宽度,满意后选择大小合适的钛合金跟骨钢板塑形后固定于外侧壁。 1.3 结果 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10.5个月,跟骨骨折病人经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效地恢复了关节面的完整,功能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2],优45例,良7例,可5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致使骨折后,大多数病人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对手术不了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对手术安全性及疗效质疑。护士应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跟骨骨折手术的必要性及不手术有可能遗留不必要的并发症,介绍本科室技术力量、同类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安全感,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以使大部分病人能尽早接受手术。以在患足足跟部水疱形成前及早手术,避免术后发生感染;对于部分已形成水疱的病人要让其做到耐心等待手术时机, 以等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疼痛和肿胀的护理 病人骨折疼痛和肿胀明显,不能自主活动,且心情急躁,及早应用冰块进行冰敷和患肢抬高放于垫枕上,可有效止疼和减轻肿胀。对肿胀严重者,可应用静脉加压泵协助患足消肿[3],避免形成张力性水疱,影响手术的进行。如果水疱已形成,可用无菌注射器在水疱最低位抽吸出渗出液,不破坏水疱外壁,使外壁表皮重新贴敷于原处。 2.3 手术切口护理 跟骨周围软组织的血液供应及弹性较差,跟骨骨折出血量大,容易发生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4]、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切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同时指导病人避免切口被排泄物、汗水等污染,切口敷料及时更换。切口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外来物品禁止往床上摆放,以免污染切口,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因此要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等情况。术后2周~3周拆线。 2.4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术前12h禁食,6h禁饮。术后常规禁饮食,6h后可进流质饮食。术后3d内清淡饮食,以蔬菜和汤类为主,指导病人进食富含维生素和低脂食物,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3d后饮食以高营养、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为主,加强营养促进切口愈合。 2.5 功能锻炼 术后48h开始,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足趾和踝关节主动活动。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重视积极配合,术后2周开始进行距下关节主动活动,术后第3周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通过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3个月~4个月,根据X线结果,决定患肢是否可以完全负重。特别是老年病人卧床时间长,更应该注重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的伸缩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6 院后护理 病人出院后按时进行患侧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以达到锻炼踝关节的目的,并行足的内翻、外翻活动,使距下关节达到早期锻炼[5]。有报道指出,球操(足球或篮球)可完成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所有活动[6],具体方法如下:将患足放在球上做前后、左右的旋转运动。及早练习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收缩运动,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如单足骨折,2周可下地不负重行走,双足骨折需3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 3 讨论 由于跟骨的不规则性和力学的复杂性,加之部位的特殊性,骨折后容易出现软组织肿胀、张力性水疱、伤口感染和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但目前对有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仍较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外形和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1)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 用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给予帖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3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4 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 临症护理 (1)一般应使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30°、患肢外展外旋,小腿下放垫子将跟骨悬空。(2)脊柱压缩骨折:观察腰部有无疼痛、下肢活动障碍,麻木。 6 并发症护理 (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 (2)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2)及时换药,每日2次给予75%酒精或PVP-I消毒针孔,抗炎治疗。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 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 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 5)如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4)废用综合征: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5)便秘 1)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2)根据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三)辨证施护

跟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跟骨骨折折的康复护理 【保守治疗及术前康复指导】 1、心理指导:⑴介绍病房的环境,探视陪住制度、主管护士、医生的姓名, 消除患者对陌生坏境的焦虑。 ⑵因为疼痛、活动受限、患者心理变得烦躁不安,鼓励患者 积极配合治疗,学会自我调节。 ⑶讲解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术前准备内容和注意事项,解 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 疗。 2、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有无口服 激素等药物如有应停药后两周在行手术治疗。 3、合理营养:长期卧床,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折早期及伴有感染者,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多进食新鲜点 的蔬菜水果;骨折后期患者可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粗 纤维及含钙量高的饮食,如瘦肉、鸡蛋、骨头汤、牛奶、蔬菜等,以 促进骨折的愈合。 4、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需要以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静脉抽血 检(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等),胸片、心电图等。告知患者各项 检查的注意事项,以便配合。 5、体位:患肢要抬高,高于心脏的水平。利于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除。 6、患足皮肤的准备:备皮范围由足趾至膝上,剃毛动作应轻柔,防止刮 伤皮肤,一旦发生皮肤破损,会拖延手术时间,并导致术后伤口感染 率增加,跟骨骨折病人软组织肿胀较明显,要加强皮肤护理,除按医 嘱给予消肿药物外,伤口用冰袋冷敷,以减轻患肢肿胀。出现张力性 水疱不影响手术切口者不需给予处理。如肿胀严重,水疱张力高,且 位于切口附近,在无菌条件下于水疱下缘作局部穿刺抽液。伤后3-4 天可用烤灯为创口加温,以促进血液循环及组织液的吸收,保持局部 干燥,让表皮自然粘连,高温还可避免局部创口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烤灯灯泡40-60W,与伤口距离30-50cm,定时观察,避免烫伤。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 3.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跟、肝、肾等。 5.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6.遵医嘱局部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二)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2.伤后48h内冰敷,制动抬高。 3.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患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患肢功能活动情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主动运动,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6遵医嘱给予艾灸治疗,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骨折初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消肿定痛汤250ml,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冰麝止痛胶囊2—3粒,日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2)骨折中后期:补益肝肾。接骨续筋汤250ml,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伤骨再生胶囊2—3粒,日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手法整复的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末端感觉运动、皮色皮温情况。 3.观察外固定的松紧度,及时调整。 4.复位第二天,拍片复查,调整外固定。 5.复位固定后,即可作足趾、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三周后,断端稳定可扶双拐不负重行走,10-12周后,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去除外固定。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 (3)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等。 (4)适时增加衣物,避风寒,防外感。 2.术后护理 (1)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肢端感觉、运动、皮色、皮温及刀口渗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