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企业员工社交圈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杨箫菡

营造企业员工社交圈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杨箫菡
营造企业员工社交圈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杨箫菡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焦点正逐渐从有形资源的竞争转向技术知识等无形资源之间的竞争.知识资本不仅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谁真正拥有知识资本并有效管理和利用,就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知识资本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交管理,企业知识资本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所以整个社交管理要以培训员工的社交能力着手,因为只有好的交流能力员工才能获取大量信息以供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这就要求企业多营造沟通的环境,促进企业社交圈的形成.企业员工的社交能力以及社交圈的规范与否对企业知识资本的战略发展的有巨大影响作用,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社交能力的培训.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员工社交圈,构建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建立完善的员工社交培训机制.通过企业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来建立企业社交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企业社交圈的建立又反过来促进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1

企业知识资本、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

企业知识资本大致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大类;这三大类间的连接线就是社交.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在企业中员工较强的社交能力和与其相连的社交圈是企业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所指的管理对象是知识,依赖于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是企业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知识和企业的知识活动;一种以产生出新知识为结果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有很多,据美国质量研究中心定义,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采

取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指对知识的重视,包括对其的获得、识别和用处的重视.在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对创新的重视,把隐性和显性能源整合起来,从而提供高效的渠道和途径,将人力资源和诸如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以及战略等合并起来,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经研究可知,中国研究者的这种定义,一方面对显性知识管理相当重视,另一方面把企业中的隐性知识提到重要的位置.相对来讲,我国研究者的定义更适应中国企业客观经济环境.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支撑,其内容主要有硬件的支持,例如计算机的应用;同时也有软件的支持,例如网络、数据库等.显然,面对市场上多种多样的知识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出售,可知技术支持是较容易实现的.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受传播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和多层次的刚性组织结构相比,扁平或辐射状的柔性组织结构更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即便如此,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比较固定,因此对于企业结构的改造往往不现实,但是企业还是要尽力建造多种知识传播途径,使信息得到有效传播.2企业员工社交圈的建立对于知识管理的意义

2.1

沟通是知识管理的重点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流程中的知识,知识管理的知

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开发、知识分解、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共享以及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过程形成了企业业务流程的知识流.指导业务重组的思想是多样的,主要是依托分化和信息共享,其中信息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不应该单纯依靠投入为基础,而应该依靠现代信息建立流程、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企业要以层次管理模式为核心,依照流程和具体任务,将部门间分散的职能有效整合,从而建立良性的管理体系,即扁平的柔性体系.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业务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特有的知识,依赖于员工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超过半数的企业分别处于知识管理项目的调研准备阶段,而真正已经应用评价知识管理的企业数量

营造企业员工社交圈,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实施

杨箫菡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深入人们生活,企业管理已经不单单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本的管理,企业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发展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在企业知识资本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交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已渐渐成为企业员工不可缺的素质.本文介绍了企业知识资本的组成,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知识管理的知识活动机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过程,以及知识创新的价值实现.并且指出企业员工的社交能力以及社交圈的规范与否对企业知识资本的战略发展的有巨大影响作用,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社交能力的培训;最后针对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交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积极推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知识管理;员工社交圈;组织结构;推进实施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11-02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上)

2012年6月1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