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反馈设计

电源反馈设计
电源反馈设计

拜师求学反馈环路设计、调式

先去把自控原理(经典部分)看一遍,搞懂零,极点的概念,因为电源在小信号的情况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小相角系统,什么叫看懂,那到一个电源,一看反馈部分马上零,极点就可以写出来。而PWM部分和滤波部分对固定的电路拓扑和控制形式(电压或电流),其零,极点都有响应的公式写出。如果你要详细的数学计算,再去看自控的超前,滞后补偿部分,但这种计算来的一般不会太准,但可以作为一个调试的起点,最后的检测一般用电子负载做动态加减载实验就可以(专用仪器非常贵)。一般的电源设电流变化率为1A/uS或5,10A/uS。50-100%负载变化,看电压变化,如果电压很缓慢的回到稳态值,说明相角裕度太大,如果震荡2个周期以上回到稳态值,相角裕度一般只有二,三十度,太小,如果一个周期左右,则相角裕度一般为50-60度,正好。当然如果电源本身就震荡,则震荡的频率就是你的环路的交越频率,既带宽,说明在此频率处相位移已经到了360度,解决的方法要么减小带宽:加大补偿的电容值,或加大反馈分压的电阻值,当你改变这些值不起作用时,要看环路的其他方面,既加零点,如TL431做反馈,当补偿电容加的很大还不行时,其实应该在其与光偶串联的支路加补偿(RC),这样增加了一个低频零点和一个高频极点,高频极点由于频率很高,不在环路带宽以内,对环路没有影响。

太多了,很难说完,我想说的是只要很明确的知道零,极点的概念,环路问题实际上很简单(当然,要正确的应用到电源里面来是花很多时间的,由于没有老师,我研究了近一年),也可以用相关软件来模拟,但并非易事,因为模型很难准确的建立,举个例子,如电压型控制的反击(CCM 工作方式),如果TL431只加一个补偿电容,用PSPICE模拟的结果基本上是不稳定的,但实际中大部分电源是稳定的,怎么解释,原因是输出滤波部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二阶系统,由于绕组电阻,高频阻抗,二极管电阻,电容电阻,特别是次级损耗要等效为一个较大的电阻,这样两个极点并不会重合(二阶系统),它变成了两个不同频率的一阶系统的串联,所以它的相位移变化并不剧烈,加上其他零点的影响,相位并不会到360度,这是用PSIPCE模拟时要人为给二极管或电容加一个很大的电阻,如1欧姆,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随便聊几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EMC测试【专题】小发现,小心得,小经验。与大家共享!!!

电磁干扰的测试需要专用的仪器,而这仪器又很贵。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做简单的评估。

共模干扰是走两根线,那我们在电源线的进线上套一个磁环,电源零线和火线的电流互相抵消,不产生磁通,但共模电流不能抵消,它必然在磁环中产生磁通,我们在磁环上饶一匝线圈必然会还原次电流,接一个电阻就产生电压,我试了一下,接一个1K电阻,用示波器探头就可以看到共模电流产生的电压,改变共模电感的大小,就会看到此电压的变化,借此应该可以评估共模干扰的大小。

EMC测试只测150KHz-30MHz所以,用300M探头可能太高了,俺一般用类似的办法做一个工装(用频谱特性较平缓的钴基非晶态磁环),先套在一个已通过EMC测试的标准产品的输入端,再套在被评估产品的输入端,用频谱仪比较,便一目了然。如果没有频谱仪,用一台40MHz的示波器比较应该也差不多,带宽太宽,不知会不会评估不准?(俺没用示波器评估过,就在这里大放厥词,嘿嘿。。。如果讲错了,大侠们砸砖时还望手下留情。。。做抱头鼠窜状)

哦,能教我处理的办法吗?这一次我想COST DOWN ,也想搞清一些传导的机理,于是就做了

一些实验。PQ的磁芯没有罐形的磁芯屏蔽效果好。现在我的60W的电源变压器不用绕组屏蔽,只在磁芯外面绕一层铜箔,接输入直流地。

一般传导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点:

1.200K和20M左右,这几个点也体现了电路的性能;

2.200K左右主要是你的漏感产生的尖刺的形状和大小;

3.20M左右主要是你的电路开关的噪声大小。处理不好你的变压器会增加大量的辐射。加屏蔽都没用!这时辐射肯定过不了。

4.PCB的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处理,很重要!

我现在用100M带宽看电流波形,若开启噪声能在500mv以内,你的电路就很爽了呢。纹波、调整率都会提一个数量极,且抗干扰也增强了。

不知我的看法对不对?各位大侠提意见呀!特别是CMG大师呀!

我也是和你一样,原来以为自己还不错,岂知高手好厉害!我刚测了一个同功率的扳子,有10dB 余量!!!且EMC的方法差不多!差别好象只有PCB!我看了他的PCB,发现有两点:1.电流、电压环的面积的理解!你要越小越好,努力几次,发现自己的扳子的功率线的面积还可以减小!电流线路还可以缩短!因此一个成功的PCB,应该是在布板上最优先考虑这几点,多做几次优化!

2.接地点考虑。起滤波作用的器件一定要让电流、电压从管脚流过。最好的情况是一点接地,消除彼此的干扰。比如控制电路的接地,应是所有的地先到辐助电源电解电容的地;再到输入直流地的电解电容处,要与功率地分开。

关于电流、电压环的面积的理解,不懂呃!通常我们都是把功率线的面积做得越大越好,为什么要减小?不担心功率损耗?

其实我也是猜测!以前我也是象你那样去画PCB。当然得有理论的依据。我是这样理解,有两点:1.尖峰损耗;二.铜箔的损耗。环路的尖峰损耗能减小的话,损耗自然就小,可以和铜箔宽度折中!况且一般都是72mil的厚度。导线的长度确定,就可确定铜箔的阻值,可以算算看。如果功率线的面积大,则电流的面积大、电压的面积大,自然面积要大一些,辐射也大,尖峰也大,开关管损耗就会增加!因此我认为宽度够用就好!尽量减小这两个环所包围的面积。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理解,还没有作成扳子试!可以用同样的元器件,再按这种思路去LAYOUT,试一下就清楚了!

木头兄,电流环及电压环的面积不是指trace的面积,应理解为大电流经过的零件或trace所围成的空间面积,所谓大电流是指di/dt大的讯号,如开关部分及二次整流滤波部分.

环路面积越小越好,大电流trace越粗越好.

电磁兼容书上说:PCB上走线是主要辐射源;直流导线也会产生辐射。

近场区:与电流、长度成正比,与所测点的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

远场区:与电流、长度成正比,与所测点的距离

成反比;

你的导线越宽,产生的辐射相对也越多!

我认为你说的也没错,但我认为应把两者折中,取最小值。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最好能有两者的关系的公式,我是导不区来。呜呜呜。。。!

你说的很对, 一般的做法是让AC的TRACE尽量小, 够用就好, 开关大电流部分尽量大而短. 至于公式化, 我倒是没研究过, 等你什么时候研究出来了, 我再向你讨教吧

关键是搞懂CMG的用意,差模信号通过共模电感肯定没有抵抗,共模信号通过时的阻抗为jwL,阻抗和F、L成正比,示波器抓不住共模信号,CMG通过变压器的方式抓住了它,高!为什么没有辐射呢?辐射可以从空中污染电源线带到机壳外面去。

频谱仪测试辐射

将电源输入线及输出线放在吸收钳中,将吸收钳的输出接至频谱仪(最好是对数坐标频谱的那种),排除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最好在屏蔽室里做),测试结果与到半电波暗室结果基本一致.

是传导的共模部分。

如果测差模,把两跟电源线从相反的方向穿进磁环里面,测出的是两倍的差模电流。

我在传导测试时150K总超标,我真没招了!!!

加一串0。22的X电容(如10个并联)到电源输入线上,看一下能不能下来,如果下来了,说明是差模(一般这么低的频率一定是差模),如果没有太大作用,那么干扰就是共模的,或者把电源线在一个大磁环上饶几圈,下来了就是共模的,改进方法:如果干扰曲线后面很好,就减小Y的容量。另外看一下布板是否有问题,或者干脆就在前面加磁环。

EMI 挑戰

专利是有的,只是你们没有留意,说不定用了还不知道;也很简单,我现在对画图最头痛,描述一下吧:变压器下来一是MOS,另一是二极体D1___串(二极体D2并电阻R1)___串(R2并C)___回到电源端。D1为慢速管,D2为快速管,专利的申请为:反期间,C会充电,有两部分,次级反回一个加变压器漏的能量,反击完了后,C会通过R1__D1__变压器形成回路把一部分能量返回,也会减少ring,这个专利申请得很灵活,只要通过电路把C的能量返回,不在乎电路的形式。专利的文件没看过,只是公司有规定,不必要就不用此电路,EMI实测是有一定的改善(DCM)。这个电路有没有专利我不知道,你写的不是很明白,我也不知道你的电路到底是怎么样的,但原理我知道。因为我们有类似的电路,但比你的更简单,就是RRCD电路,吸收电路用1N4007之类的慢速管,在上面串联一个几十欧姆的电阻,然后是传统的RC,也是利用D的慢把一部分能量送回去,用R阻尼震荡,一般关断时的震荡频率为8M左右,这么一改后震荡几乎没有了,所以以大约8M为中心的共模干扰会下降很大。这个方法在充电器中大量使用,但大功率时会降低效率。其实这和在变压器初级除RCD外再并联一个RC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并联RC的方法损耗更大。

去掉Y电容不能以减低效率为代价。

两个重要的方法,一是把产生的滤掉,二不要让它产生,变压器是产生共模干扰的元凶,因初级与次级线圈之间相当于电容,就有回路,因是通过电容回路,只要你能让电容两端产生的电压一

样,它就没有了电流,在变压器上每一圈感应出来的电压是一样的,只要你在初级与次级的接触层处理好圈数,同名端的方向,线圈面积,与CMG下面讲的原理相似,只是单是那样做还不行,因变压器的参数很分散,变压器做好还需要在电路上调整,至于调整的方法不是很方便跟你讲(毕竟是老板的成果)。这只是对传导有效果,对辐射没有效果,对辐射你可以把开关管的开关速度放慢,也就是把驱动波形做斜一点,对改善辐射相当明显,但效率会直线往下掉,你要选用Ron 小的管,还有PCB LAYOUT,滤波电路少不了了,但装在板上效果不一定好,检验方法,你把滤波电路元件认它失效,另用小板做一个滤波电路,元件跟原板上用的一样,测试时小板不要靠近大板,比较一下结果就知道LAYOUT得怎样了。这两天帮旧同事装电脑,累得不行了,我要睡了,RCC还有个帖没回呢,明天再来吧!

有两个屏蔽绕组当然好,如有一个,要靠近最大干扰源,也就是连接MOS的D端的那一部分绕组,饶向和这一部分相反,这样利用电场抵消的原理,适当调整屏蔽匝数,可使其整体对外电场基本抵消,这样就减小了共模电流,差模部分就靠前面的差模滤波,当然采用一些谐振的方法降低干扰源占有很重要的成分,变压器的技术只是用来切断传播途径。

其实我一直很怀疑你和leo所说的这么大功率无Y电容,原因是共模电流除变压器外还有一个传播途径,那就是MOS的D端,包括D端和变压器的连线这一部分面积,因为这一部分面积和大地形成一个电容,构成共模电流的第二个主要传播途径,这一部分与变压器没有关系,要想去掉这一部分,只有用一个金属壳把电源包起来,然后金属壳落初级地线,但这样外壳会有高压,所以只有在适配器里面才会用,因为它外面还有塑料壳。所以你的应该是适配器,如果是开放式结构,我认为是万难做到的。当然人外有人,也可能是我的理论和经验不够,需要再努力。leo 的我问过,是适配器。

请教一下,关于两线电源漏电流地测试方法,是测输入和输出还是测输入和输出对于虚拟的地呢?还是别的方法呢?

應該是輸入輸出之間。

最关键的是量一下次级线和大地有没有电压,只有电压在36V一下才算可以,因为Y电容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产生,所以并不是物理上没有一个Y电容就可以了,其目的是降低漏电流。特别是在医疗设备等对漏电流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磁放大器的专题讨论

磁放大器和其他磁性元件一样,在它的线圈里总是装有磁芯。因为磁芯有较大的磁导率,可以增加线圈中的磁通,但对磁放大器来说目的不是利用磁芯有较大的磁导率,而是利用其磁芯材料非线性这一特点。这种非线性越突出其作用也就越为明显有效,磁放大器扼流圈的核心是一个由软磁合金制成带有矩形磁滞回线的环形磁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组线圈是用来工作及控制电流的。对于扼流线圈材料的规格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低磁性反转损耗(影响到热聚集控制电流效率)以外以高顽磁(影响到控制范围)为特点的矩形磁滞回线及好的饱和特性也是必须的。磁放大器的功能可以描述成类似开关晶体管的高速开关,矩形B-H回线与两种工作状态有关,只要扼流线圈一受磁开关就断开,电流就不能输出。一旦磁芯材料达到饱和开关就接通,电流即开始

输出。这个结果是基于扼流线圈在进入饱和条件时它的阻抗|Z|要经过3 4 个数量级的快速变化这一特点。

当外加电压为u(t)=Umsinwt 时,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将按B=-(Um /wNAe)cosùt 变化,磁放大器中的电流可依据下图由作图法求出:

当t=0 ,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处于负的最大值,磁通变化率为零,电流会从-imax 对应-Hc 跃变到imax 对应Hc ,此后电流值保持不变。

当t=pi/w 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处于正的最大值,磁通变化率为零,电流会从imax 对应Hc 跃变到-imax 对应-Hc ,此后电流值保持不变。

磁放大器饱和电抗器的电压与电流是同相位关系,因此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耗能元件而一般电抗器为一无功元件电流滞后90度

其实,如果用了磁放大器的话,它的作用与同步整流是相同的,因此再无使用MOSFET同步整流的必要。不同的是,要对磁放大器进行控制,调整它饱和导通的伏秒积,以达到控制输出的目的。

讨论一下磁放大器对阶跃激励的响应,如下图:

(实上是贴不是来,我今天大概花了两小时,一个18K的文件就是无法上传)

在线性电感电路中接入直流阶跃电压后,激磁电流将按指数规律增长,线圈中的磁通也将遵循同样规律增长。线性电抗器这一过渡过程的规律对于非线性电抗器来说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磁性材料的非线性关系,其产生的过渡过程也必然不同。当直流电压接入磁放大器电路时,设磁芯处于负饱和状态,磁芯中的磁通变化率为零,直流电流必跃增到Ileakage,此时磁饱和状态将被解除,而后磁芯中磁通将按速率dfai/dt=Uexciting/N 变化,Ileakage 保持不变。当磁芯达到正饱和时dfai/dt=0,Uexciting 全部加到限流电阻R 上,电流跃增至I=Uexciting/R。

下面讲讲Forward磁放大器工作过程及时序:

电路图:

波形及时序:

内部磁场变化图:

参考上三图,当后级调整器的输入电压Vg,在t3 变负,V2 点的电压被控制电压Vreset 箝住。由于Vreset 大于Vg 点的负电压,因此磁放大器两端承受正向电压,流过磁放大器的电流反向使它复位。复位的伏秒积,或是dB 由Vg-和控制电压Vreset 之差及Vg 负电压的持续时间(从t3到t1 )决定。当Vg 在t1 变为正,将被磁放大器阻挡,直到磁放大器在t2 点饱和。这需要同复位一样的伏秒,因此,

Vg (t2 -t 1)=(Vreset-Vg )(t1 -t3)

这样,通过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Vreset ,就可以决定复位的伏秒积,反过

来决定了阻挡时间。其作用机理可以以下例扼要重述:如果输出电压V o 上

升,Vreset 上升,复位伏秒积增加,阻挡时间增加迫使V o 下降。反之使V o下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就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在一稳定值。

上篇讲到,控制输出其实是通过磁复位来实现的。通常,复位包含如下四种方式:

按电流电压分可分为:电流型和电压型

按复位能量的取得可分为:自复位和外部复位。

由于自复位电源引自输出,导致此变换器无短路保护功能,输出为0时,不能产生足够的复位量。而利用外部复位,则不会有此问题。

一般复位电路如下图所示:

能量分时传递的磁放大器式反激变换器:

少,使各个输出都具有良好的调整率。要使上图的电路工作,必须满足条件V01/Ns1>V02/Ns2。

上图的电路有三种工作组态:

在dTs时间内(见图a)开关S1导通,输入电压VI开始对激磁电感Lp充电,dTs是开管S1导通时间,Ts 是开关周期。在反激变换器中,主变压器既是整合电压用的普通变压器,又作为向各路输出提供能量的电感器。在这段时间内磁放大器由辅助输出绕组的反向电压Vs2与磁放大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的复位电压VM 的叠加值Vs2+VM复位。

在d1Ts时间内(见图b)开关S1打开,激磁电感Lp 对主输出V01释放能量,二极管D1导通,副边绕组电压Vs1 被箝位在主输出电压V01。在这段时间内,磁放大器处于阻断状态,并且由辅助输出绕组的电压Vs2与辅助输出电压V02磁放大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的复位电压VM 的差值Vs2-V02激励。理想情况下,主变压器中的存贮能量只提供给主输出回路V01。

一旦磁放大器进入饱和(在d2Ts 时间内,图c ),激磁电感Lp对主输出V01 释放能量,二极管D2 导通,副边绕组电压Vs2 被箝位在辅助输出电压V02,由于满足条件V01/Ns1>V02/Ns2,因此副边绕组电压Vs1低于主输出电压V01,二极管D1反偏,关断。理想情况下,主变压器中的存贮能量只提供给辅助输出回路V02。在开关周期末段,主开关S1再次导通,磁放大器开始下一个开关周期的复位过程。

3842的变压器设计,请高手看一看是否正确,谢谢!(有图)初学乍练

对于开关电源设计,我是个新手,前几天按照“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这本书设计了一开关电源。具体指标如下:

1. 输入交流95V <-->135V

2. 输出直流:25V 2.1A

3. 采用3842 单管反激式,振荡频率66KHz

4. 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如下:

初级:49匝,线规20AWG

次级:14匝,线规20AWG

反馈:9.2匝,线规20AWG

磁芯:EC28

气隙:0.62毫米

初级电感量:414uH

原边峰值电流:1.97A

占空比:0.4

开关管选用IRF840。

请问变压器的参数是否合理?

如不合理请大家告知如何计算。

我按照你的参数计算了一下,我觉得你的变压器应该可以工作。

烧管子的问题估计不在变压器上。你最好测一下漏感,如果漏感太大,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会导致MOS的D极电压在关断时有高的电压尖峰。

另外,建议你把C09拿掉。

3842先不要用反馈绕组供电,而采用别的电源供电。注意将R03先拿掉,防止C05电压充的太高。在调试时,先不要让反馈环工作,手动调节占空比从0起调。当输出达到25V时,再慢慢加负载,此时电压会下跌,再调占空比让输出达到25V,再加负载,如此直到满载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MOS上的电压和电流波形防止管子损坏。

如果无反馈环可以工作,再加上反馈环,最后将自供电电路和自举电阻R03接上。

我有点怀疑你的电路中,反馈控制电路可能有问题,所以MOS会坏。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问题解决了,也请说明一下原因,以便大家共同提高。

1.怎样测漏感?

2.我看其他的帖子,讲3脚和4脚的补偿电容大小应为3脚对地电容的三分子一。不知对否?

2.在3脚的电流取样波形有一尖冲。如下图。对否?

1,测变压器某绕组的电感,应该将其他绕组全部短路,然后测电感,就是漏感。在这儿,你需要测初级的漏感,应该将其他绕组短路。

2,应该可以。

3,此波形是对的。前面的尖峰是由于C09放电、次级二极管上的吸收电路等原因造成的。从电流波形上来看,电路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如果在最低输入电压、最大输出负载时,依然是电流断续模式,你可以将次级二极管上的吸收回路拿掉。

请问怎么理解“在调试时,先不要让反馈环工作,手动调节占空比从0起调。当输出达到25V时,再慢慢加负载,此时电压会下跌,再调占空比让输出达到25V,再加负载,如此直到满载输出。”这段话。或者具体是怎样:让反馈环不工作,手动调节占空比从0起调。当输出达到25V时,再慢慢加负载,此时电压会下跌,再调占空比让输出达到25V,再加负载,如此直到满载输出。?感激版主!

我以前是这样调试:用DC SOURCE给3842的7脚供电,从零调到18V左右时3842工作后,再调低电压到15V左右。用1K电阻加3296封装的电位器5K串联,一端接VREF,另端接FB,测试时调电位器即可改变占空比。注意的是:占空比变化的时候须慢慢调,副则变化很快。电位器的阻值自己可试做改小,具体多少我记不清了。

请问,调整三极管的基级和发射极电阻,怎么会改变工作频率呢?

首先是:你说的三极管应该是电源的开关管吧?

其次是:改变其发射极电阻是不可能改变其频率的!

最后是:你调整的基极电阻应该是其震荡电阻吧?否则其频率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我是说你的开关管Q1如何形成回路?因为在半桥电路中两个管子不可能同时导通,当Q2关断时,Q1是如何形成回路的呢?这是我的不解之处!望告之!

是靠Q1上面的电容放电来形成回路的.

你知道在镇流器的设计中有几个高频吗:一,是谐振频率二是开关频率.三是灯管电流(电压)高频.人们有些误解以为,三者是相同的.其实我人为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只讨论你提出的问题.调节发射极电阻应该影响不大.调节基极电阻的影响就会很大.这是因为,我们知道三极管是通过可饱和的线圈电流驱动的,当你调节了基极电阻后,相当于驱动三极管的电流源发生了变化,由此而来的改变了逆变电路的开关频率,你可以看一下基极驱动的电流波型就知道为什么了.所以,在设计中我们一般是先将参数调的差不多了,然后再看电流驱动信号同时集电几的电流.两者要同时观察才可以的.建议你先看一下驱动是否好,如果很好了就不要该了

在用ring core自激谐震的ballast中,谐震频率指的是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共同组成的电路的频率,而开关频率和灯电流的频率是一致的,但通常都与谐震频率不同.由于考虑到开关管的电流应力,通常工作频率要高于谐震频率.

调整三极管的基极电阻对频率的影响较大,而发射极电阻影响不大。

估计你的线路是采用的ring core自激振荡线路,工作频率和三极管的开通关断时间有关。当基极电阻较小时,基极电流比较大,三极管的饱和深度比较深,关断时间就长,导致周期变长,频率降低。而射极电阻上会产生电压,有利于三极管快速关断,所以会影响频率。

开关电源反馈设计

第六章 开关电源反馈设计 除了磁元件设计以外,反馈网络设计也是开关电源了解最少、且非常麻烦的工作。它涉及到模拟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测量和计算技术等相关问题。 开关电源环路设计的目标是要在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动范围内,达到要求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精度,同时在任何情况下应稳定工作。当负载或输入电压突变时,快速响应和较小的过冲。同时能够抑制低频脉动分量和开关纹波等等。 为了较好地了解反馈设计方法,首先复习模拟电路中频率特性、负反馈和运算放大器基本知识,然后以正激变换器为例,讨论反馈补偿设计基本方法。并介绍如何通过使用惠普网络分析仪HP3562A 测试开环响应,再根据测试特性设计校正网络和验证设计结果。最后对仿真作相应介绍。 6.1 频率响应 在电子电路中,不可避免存在电抗(电感和电容)元件,对于不同的频率,它们的阻抗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经过它们的电信号不仅发生幅值的变化,而且还发生相位改变。我们把电路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输出与输入关系称为频率响应。 6.1.1 频率响应基本概念 电路的输出与输入比称为传递函数或增益。传递函数与频率的关系-即频率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f f G G ?∠= 其中G (f )表示为传递函数的模(幅值)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响应;而∠?(f )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响应。 典型的对数幅频响应如图6.1所示,图6.1(a)为幅频特性,它是画在以对数频率f 为横坐标的单对数坐标上,纵轴增益用20log G (f )表示。图6.1(b)为相频特性,同样以对数频率f 为横坐标的单对数坐标上,纵轴表示相角?。两者一起称为波特图。 在幅频特性上,有一个增益基本不变的频率区间,而当频率高于某一频率或低于某一频率,增益都会下降。当高频增高时,当达到增益比恒定部分低3dB 时的频率我们称为上限频率,或上限截止频率f H ,大于截止频率的区域称为高频区;在低频降低时,当达到增益比恒定部分低3dB 时的频率我们称为下限频率,或下限截止频率f L ,低于下限截止频率的区域称为低频区;在高 频截止频率与低频截止频率之间称为中频区。在这个区域内增益基本不变。同时定义 L H f f BW -= (6-1) 为系统的带宽。 6.1.2 基本电路的频率响应 1. 高频响应 在高频区,影响系统(电路)的高频响应的电路如图6.2所示。以图6.2a 为例,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随频率增高而下降,同时相位随之滞后。利用复变量s 得到 R s C sC R sC s U s U s G i o +=+== 11 /1/1)()()( (6-2) 对于实际频率,s =j ω=j 2πf ,并令 BW f H 103 103 (b) 图6.1 波特图

DCDC电源设计方案

DCDC电源设计方案 1、DC/DC电源电路简介 DC/DC电源电路又称为DC/DC转换电路,其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输入输出电压转换。一般我们把输入电源电压在72V以内的电压变换过程称为DC/DC转换。常见的电源主要分为车载与通讯系列和通用工业与消费系列,前者的使用的电压一般为48V、36V、24V等,后者使用的电源电压一般在24V以下。不同应用领域规律不同,如PC中常用的是12V、5V、3.3V,模拟电路电源常用5V 15V,数字电路常用3.3V等。结合到本公司产品,这里主要总结24V以下的DC/DC电源电路常用的设计方案。 2、DC/DC转换电路分类 DC/DC转换电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稳压管稳压电路。 (2)线性(模拟)稳压电路。 (3)开关型稳压电路 3、稳压管稳压电路设计方案 稳压管稳压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但是带负载能力差,输出功率小,一般只为芯片提供基准电压,不做电源使用。比较常用的是并联型稳压电路,其电路简图如图(1)所示, 选择稳压管时一般可按下述式子估算: (1) Uz=V out; (2)Izmax=(1.5-3)I Lmax (3)Vin=(2-3)V out 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可以抑制输入电压的扰动,但由于受到稳压管最大工作电流限制,同时输出电压又不能任意调节,因此该电路适应于输出电压不需调节,负载电流小,要求不高的场合,该电路常用作对供电电压要求不高的芯片供电。 有些芯片对供电电压要求比较高,例如AD DA芯片的基准电压等,这时候可以采用常用的一些电压基准芯片如MC1403 ,REF02,TL431等。这里主要介绍TL431、REF02的应用方案。 3.1 TL431常用电路设计方案 TL431是一个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它的输出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五设计篇 (Voltage mode, CCM)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五: 设计篇 (Voltage mode, CCM)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系统稳定且有足够频率响应使系统在负载变化时得到较小的电压波动. 传统的无差运放调节器分为一类(Type 1), 二类(Type 2)和三类(Type 1), 对应其有一个, 两个和三个极点. 图1为Type 1补偿器. 其传递函数为一积分器.应用Type1补偿器时,为了系统稳定,剪切频率必须远在LC 谐振双极点之前.一般应用于对负载变化要求不高的场合. 1 111C R s G I ??= 图2为Type 2补偿器, 其传递函数为 ) /1()/1(1)(1211p z II s s s C C R G ωω++??+?=, 其中 2 12121C C C C R p +??=ω,221C R z ?=ω 图3为Type 2补偿器波特图.相比Type1多引入了一个零点和极点,零点在前极点在后因此可以提升相位,推高剪切频率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图4为Type 2补偿器系统设计波特图,黑色为主电路开环频率响应,粉红色为补偿器频率响应,蓝色为整个系统开环回路增益(Loop Gain),虚线为运放开环增益.剪切频率可在LC 谐振双极点之后.其前提是ESR 零点在剪切频率之前靠近LC 谐振双极点,否则相位裕量不够.设计要点是放零点在LC 谐振双极点之前如0.1倍处,极点在0.5倍开关频率之前以衰减高频噪声. 图5为Type 3补偿器波特图.相比Type2又多引入了一个零点和极点,零点在前极点在后因此可以提升更多相位,推高剪切频率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图6为Type 3补偿器系统设计波特图,黑色为主电路开环频率响应,粉红色为补偿器频率响应,蓝色为整个系统开环回路增益(Loop Gain),虚线为运放开环增益.剪切频率可在LC 谐振双极点之后.设计要点是放两个零点在LC 谐振双极点之前如0.5和1倍处以抵消LC 谐振双极点,一个极点在ESR 零点处抵消ESR 零点,处另一个极点在0.5倍开关频率之前以衰减高频噪声. 图1. Type 1补偿器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九 比较篇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九: 比较篇(Current Mode or Voltage Mode) 本文来自Dr. Ray Ridley 的“Current Mode or Voltage Mode” 电流模式的优点: 1. 易补偿 电压模式在滤波器谐振频率后相位急剧下降需要Type 3补偿器稳定系统。电流模式在低频象单极点系统,因为电流环控制了电感。这增加了相位裕量使变换器更易于控制。Type 2补偿器已足够了,极大地简化了设计。图1比较了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主回路幅值和相位,显示电流模式是多么容易补偿。 2. RHP零点变换器 电流模式不能消除Boost, Flyback等变换器的RHP零点。但是它能使这些变换器的补偿更容易。对电压模式来说,剪切频率要高于滤波器谐振频率,否则滤波器要产生振荡。如果变换器的剪切频率受到RHP零点的限制,剪切频率不可能高于滤波器谐振频率。对电流模式来说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3. CCM 和DCM运行 电压模式从CCM进入DCM时改变很大如图2所示。要设计一个补偿器让电压模式在CCM 和DCM下都有好的性能是不可能的。对电流模式来说跨越CCM 和DCM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在剪切频率处特性几乎一致如图3所示。在CCM 和DCM下有优化的响应是主要优点,这让主电路的运行更有效。让变换器对所有的负载,输入电压,温度,瞬间变化,其他参数变化时保持在DCM 下可能导致严重的元件应力。 4. 抗输入噪音 电流的闭环给输入噪音带来了极大的衰减。对Buck, 适当的锯齿波补偿可使输入影响为零。即使电流模式电压环的中等增益也可极大衰减输入纹波。对电压模式来说,实现同样的性能要有大的多的增益才行。 电流模式的缺点: 1. 电流检测 需要更多的电路,或损耗来精确的检测开关电流或电感电流。对大多数隔离电源,用取样电阻或电流互感器检测开关电流。电流取样必须有足够的带宽来重建电流信号。电流互感器带宽必须比开关频率高几个数量级才能可靠工作。 2. 子谐波振荡不稳定 占空比接近50%时不稳定。可用斜波补偿解决,但增加了复杂性。 3. 信噪比 电流模式电源最大的问题是电流检测信号的噪音。电流检测信号往往太小,受PWM芯片限制,小于1V。直流分量大而交流分量小。如果考虑到尖峰和振荡情况将更糟。 解决方案包括滤波,改变检测点,LEB(前沿封锁)。

基于UC3843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电路的设计

2006年9月25日第23卷第5期 通信电源技术 Telecom Power Technologies Sep.25,2006,Vol.23No.5 收稿日期:2006204205 作者简介:陈小敏(19822),男,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文章编号:100923664(2006)0520038202设计应用 基于UC 3843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电路的设计 陈小敏,黄声华,万山明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介绍了UC 3843的工作特点,利用UC 3843设计了反激式开关稳压电源,分析了新型反馈电路的工作过程及优点,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使电源的动态响应更快,调试更简单。最后提出了反馈电路详细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UC 3843;开关电源;反馈电路中图分类号:TN 86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of Feedback Circuit of t he Flyback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Based on UC 3843 CH EN Xiao 2min ,HUAN G Sheng 2hua ,WAN Shan 2m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UC 3843,designs a flyback switching mode voltage 2stabilized source circuit by using the UC 3843,analyzes the operation course and advantages of a novel feedback https://www.360docs.net/doc/e33112132.html,paring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is method makes faster dynamic response to the power ,and it is more convenient to debug.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t presents the detailed design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Key words :UC 3843;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feedback circuit 0 引 言 UC 3843是高性能固定频率电流模式控制器,专 为低压应用而设计,广泛用于100W 以下的反激式开关电源中。目前大多数开关电源都采用离线式结构,一般从辅助供电绕组回路中通过电阻分压取样,该反馈方式的电路简单,但由于反馈不能直接从输出电压取样,没有隔离,抗干扰能力也差,所以输出电压中仍有2%的纹波,对于负载变化大和输出电压变化大的情况下响应慢,不适合精度要求较高或负载变化范围较宽的场合[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 431配合光耦构成反馈回路。 1 UC 3843简介[2] UC 3843芯片内部具有可微调的振荡器(能进行 精确的占空比控制)、温度补偿的参考、高增益误差放大器,电流取样比较器。其低启动电流,带滞后的欠压锁定,工作频率可达500k Hz ,大电流的图腾柱式输出,是驱动功率MOSFET 的理想器件。UC 3843芯片内部简化方框图如图1所示。 2 应用电路分析 以UC 3843为核心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稳压电源应 用电路如图2所示。 图1 UC 3843 简化方框图 图2 UC 3843应用电路 如图2所示,采用TL 431配合光耦PC 817A 作为参考、隔离、取样,电路中将UC 3843内部的误差放大器反向输入端2脚直接接地,PC 817A 的三极管集电极直接接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1脚,跳过芯片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直接用1脚做反馈,然后与电流检测输入的第3脚进行比较,通过锁存脉宽调制器输出PWM 驱动信号。当输出电压升高时,经电阻R up ,R low 分压后输入到TL 431的参考端的电压也升高,此时流 ? 83?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 路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主要由光耦(如PC817)、电压精密可调并联稳压器(如TL431)等器件组成。要研究如何设计反馈回路,首先先要了解这两个最主要元器件的基本参数。 1、光耦 PC817的基本参数如下表: 2、可调并联稳压器 由TL431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到,Uref是一个内部的基准源,接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由运放的特性可知,只有当REF端(同相端)的电压非常接近Uref()时,三极管中才会有一个稳定的非饱和电流通过,而且随着REF端电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三极管VT的电流将从1到100mA变化。当然,该图绝不是TL431的实际内部结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这种组合来代替它。但如果在设计、分析应用TL431的电路时,这个模块图对开启思路,理解电路都是很有帮助的。 前面提到TL431的内部含有一个的基准电压,所以当在REF端引入输出反馈时,器件可以通过从阴极到阳极很宽范围的分流,控制输出电压。如图2所示的电路,当R1和R2的阻值确定时,两者对Vo的分压引入反馈,若Vo增大,反馈量增大,TL431的分流也就增加,从而又导致Vo下降。显见,这个深度的负反馈电路必然在Uref等于基准电压处稳定,此时Vo=(1+R1/R2)Vref。 图2 选择不同的R1和R2的值可以得到从到36V范围内的任意电压输出,特别地,当R1=R2时,Vo=5V。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电阻时必须保证TL431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阴极的电流要大于1mA。 了解了TL431和PC817的基本参数后,来看实际电路: 图3 反馈回路主要关注R6、R8、R13、R14、C8这几个器件的取值。 首先来看R13。R13、R14是TL431的分压电阻,首先应先确定R13的值,再根据Vo=(1+R14/R13)Vref公式来计算R14的值。 1.确定R13.、R14取值

开关电源设计重难点问答剖析

开关电源设计重难点问答剖析 如何为开关电源电路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参数? 很多未使用过开关电源设计的工程师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比如担心开关电源的EMI问题、PCB layout问题、元器件的参数和类型选择问题等。其实只要了解了,使用开关电源设计还是非常方便的。 一个开关电源一般包含有开关电源控制器和输出两部分,有些控制器会将MOSFET集成到芯片中去,这样使用就更简单了,也简化了PCB设计,但是设计的灵活性就减少了一些。 开关控制器基本上就是一个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所以一般都会有一个反馈输出电压的采样电路以及反馈环的控制电路。因此这部分的设计在于保证精确的采样电路,还有来控制反馈深度,因为如果反馈环响应过慢的话,对瞬态响应能力是会有很大影响。 输出部分设计包含了输出电容,输出电感以及MOSFET等等,这些器件的选择基本上就是要满足性能和成本的平衡,比如高的开关频率就可以使用小的电感值(意味着小的封装和便宜的成本),但是高的开关频率会增加干扰和对MOSFET的开关损耗,从而效率降低。低的开关频率带来的结果则是相反的。 对于输出电容的ESR和MOSFET的Rds_on参数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小的ESR可以减小输出纹波,但是电容成本会增加,好的电容会贵嘛。开关电源控制器驱动能力也要注意,过多的MOSFET是不能被良好驱动的。 一般来说,开关电源控制器的供应商会提供具体的计算公式和使用方案供工程师借鉴的。 如何调试开关电源电路? (1)电源电路的输出通过低阻值大功率电阻接到板内,这样在不焊电阻的情况下可以先做到电源电路的先调试,避开后面电路的影响。 (2)一般来说开关控制器是闭环系统,如果输出恶化的情况超过了闭环可以控制的范围,开关电源就会工作不正常,所以这种情况就需要认真检查反馈和采样电路。特别是如果采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说课讲解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主要由光耦(如PC817)、电压精密可调并联稳压器(如TL431)等器件组成。要研究如何设计反馈回路,首先先要了解这两个最主要元器件的基本参数。 1、光耦 PC817的基本参数如下表:

2、可调并联稳压器 由TL431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到,Uref是一个内部的2.5V 基准源,接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由运放的特性可知,只有当REF 端(同相端)的电压非常

接近Uref(2.5V)时,三极管中才会有一个稳定的非饱和电流通过,而且随着REF 端电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三极管VT的电流将从1 到100mA 变化。当然,该图绝不是TL431 的实际内部结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这种组合来代替它。但如果在设计、分析应用TL431 的电路时,这个模块图对开启思路,理解电路都是很有帮助的。 前面提到TL431 的内部含有一个2.5V 的基准电压,所以当在REF 端引入输出反馈时,器件可以通过从阴极到阳极很宽范围的分流,控制输出电压。如图2 所示的电路,当R1 和R2 的阻值确定时,两者对Vo 的分压引入反馈,若Vo 增大,反馈量增大,TL431 的分流也就增加,从而又导致Vo 下降。显见,这个深度的负反馈电路必然在Uref等于基准电压处稳定,此时 Vo=(1+R1/R2)Vref。 图2 选择不同的R1 和R2 的值可以得到从2.5V 到36V 范围内的任意电压输出,特别地,当R1=R2 时,Vo=5V。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电阻时必须保证 TL431 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阴极的电流要大于1 mA。

原边反馈开关电源设计

原边反馈电源方案的设计 原边反馈(PSR)的AC/DC控制技术是最近10年间发展起来的新型AC/DC控制技术,与传统的副边反馈的光耦加431的结构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省去了这两个芯片以及与之配合工作的一组元器件,这样就节省了系统板上的空间,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手机充电器等成本压力较大的市场,以及LED驱动等对体积要求很高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省去了这些元器件之后,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恒流/恒压(CC/CV)特性,必然要采用新的技术来监控负载、电源和温度的实时变化以及元器件的同批次容差,这就涉及到初级(原边)调节技术、变压器容差补偿、线缆补偿和EMI优化技术。 初级调节的原理是通过精确采样辅助绕组(NAUX)的电压变化来检测负载变化的信息。当控制器将MOS管打开时,变压器初级绕组电流ip从0线性上升到ipeak,公式为 。此时能量存储在初级绕组中,当控制器将MOS管关断后,能量通过变压器传递到次级绕组,并经过整流滤波送到输出端VO。在此期间,输出电压 VO 和二极管的正向电压 VF 被反射到辅助绕组 NAUX,辅助绕组 NAUX 上的电压在去磁开始时刻可由公式 表示,其中VF是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在去磁结束时刻 可由公式表示,由此可知,在去磁结束时间点,次级绕组输出电压与辅助绕组具有线性关系,只要采样此点的辅助绕组的电压,并形成由精确参考电压箝位的误差放大器的环路反馈,就可以稳定输出电压VO。这时的输出电流IO由公式表示,其中VCS是CS脚上的电压,其他参数意义如图1所示。这是恒压(CV)模式的工作原理。

图1 原边控制应用框图及主要节点波形图。 当负载电流超过电流极限时,负载电流会被箝位在极限电流值,此时系统就进入恒 流(CC)模式,这里对IO的公式需要加一个限定条件即,即去磁时间与开关周期的比例保持一个常数,这样在CC模式下的输出电流公式变成了 ,其中C1是一个小于0.5的常数,VCSLMT是CS引脚限压极限值。 在使得去磁时间与开关周期的比例保持一个常数后,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就都与变压器的电感值无关了,因此在实用层面上降低了应用方案对同批次电感感值一致性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大规模生产加工的成本。 与此同时,原边反馈系统还会面临线缆压降的问题。因为系统不是直接采样输出端(次级绕组整流后)的电压,而是通过采样辅助绕组的去磁结束点的电压来控制环路反馈的,因此,当输出线较长或者线径较细时,在负载线上会存在较大的内阻(例如在充电器方案中)。在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输出线的末端电压也会有较大变化。在CV模式下,这种变化在某些场合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原边反馈驱动芯片还应该提供对线缆压降补偿的功能,这个功能通常是通过在INV脚上拉一个小电流来实现的。通过预估补偿值来调节连接在INV 脚上的分压电阻的总阻值(分压比例不变),从而补偿不同负载线型和负载大小带来的线缆压降,以维持CV曲线的水平性(如图2 中的CV曲线)。 图2 原边反馈AC-DC控制器的工作模式示意图。

开关电源反馈电路

电流型开关电源中电压反馈电路的设计 2007-11-29 09:35:15| 分类:电源|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尚修香侯振义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 在传统的电压型控制中,只有一个环路,动态性能差。当输入电压有扰动时,通过电压环反馈引起占空比的改变速度比较慢。因此,在要求输出电压的瞬态误差较小的场合,电压型控制模式是不理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电流型控制模式。电流型控制既保留了电压型控制的输出电压反馈,又增加了电感电流反馈,而且这个电流反馈就作为PWM控制变换器的斜坡函数,从而不再需要锯齿波发生器,使系统的性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电流型控制方法的特点如下: 1、系统具有快速的输入、输出动态响应和高度的稳定性; 2、很高的输出电压精度; 3、具有内在对功率开关电流的控制能力; 4、良好的并联运行能力。 由于反馈电感电流的变化率直接跟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压反馈回路中,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作为电流给定信号,与反馈的电感电流比较,直接控制功率开关通断的占空比,所以电压反馈是电流型电源设计中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使用电流型控制芯片uc3842时,电压反馈电路的设计。 一、uc3842简介 图1为UC3842PWM控制器的内部结构框图。其内部基准电路产生+5V基准电压作为UC3842内部电源,经衰减得2.5V电压作为误差放大器基准,并可作为电路输出5V/50mA的电源。振荡器产生方波振荡,振荡频率取决于外接定时元件,接在4脚与8脚之间的电阻R与接在4脚与地之间的电容C共同决定了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1.8/RC。反馈电压由2脚接误差放大器反相端。1脚外接RC网络以改变误差放大器的闭环增益和频率特性,6脚输出驱动开关管的方波为图腾柱输出。3脚为电流检测端,用于检测开关管的电流,当3脚电压≥1V时,UC3842就关闭输出脉冲,保护开关管不至于过流损坏。UC3842PWM 控制器设有欠压锁定电路,其开启阈值为16V,关闭阈值为10V。正因如此,可有效地防止电路在阈值电压附近工作时的振荡。 图1UC3842的内部结构框图如下: UC3842具有以下特点: 1、管脚数量少,外围电路简单,价格低廉; 2、电压调整率很好; 3、负载调整率明显改善; 4、频响特性好,稳定幅度大; 5、具有过流限制、过压保护和欠压锁定功能。 UC3842具有良好的线性调整率,因为输入电压Vi 的变化立即反应为电感电流的变化,它不经过任何误差放大器就能在比较器中改变输出脉冲宽度,再增加一级输出电压Vo至误差放大器的控制,能使线性调整率更好;可明显地改善负载调整率,因为误差放大器可专门用于控制由于负载变化造成的输出电压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八建模篇(Peak Current Mode)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八: 建模篇(Peak Current Mode) 图1为Peak Current Mode 等效小信号模型. Vg为输入电压, Vo为输出电压, io 为输出电流, iL 为电感电流, d为占空比, Vc为反馈控制电压. Gvg为Vg到Vo的传递函数, Gvd为d 到Vo的传递函数, Gig, Gio, Gid分别为Vg, io, d到iL的传递函数, Zo为开环输出阻抗, Fm为等效调制比(Voltage Mode就是三角波幅度倒数, Current Mode是电压和电流的综合),Kf和Kr是考虑了Vg和Vo的扰动影响, 其值很小, 一般忽略没有大的影响. Hv是电压反馈环, Hi是电流采样系数, 负号表示负反馈. 如果是采样电阻的CIC(Current Injection Control)法, Hi就是采样电阻,如果是电感电压的SCM(Standard Current Mode)法, Hi要根据具体电路求得. Current Mode的精髓是要知道电感的di/dt. Gvg, Gvd, Zo, Gig, Gid, Gio这些传递函数都可以由Voltage Mode得到. 不再赘述. 图1. Peak Current Mode等效小信号模型

He 是等效采样保持传递函数 1)(??=?s T s s e e T s s H Ts 为开关周期. 如下表: : Ri 为电流取样电阻, 即Hi. 可以证明, 不论Ri 去多大, 电流内环都一样, 因为Fm 可以和Ri 对消.一般Ri 由功耗等决定. 定义 s e n s n c m T S S T S m F )(1 1+== , n e c S S m +=1 Ts 为开关周期, Se 为外加斜坡补偿三角波幅值, Sn 为电感电流采样等效三角波幅值. mc 为衡量斜坡补偿效果系数, mc=1即Se=0, 为纯电流控制,mc>>1既外加斜坡补偿>>电感电流采样等效三角波幅值, 退化为Voltage Mode.一般mc=1.5-2. Hv 为设计参数,一般用Type2补偿,零点决定响应快慢,极点补偿ESR 零点,RHP零点,或1/2开关频率,三者取其低的值. 以上为CCM Mode, 如果为DCM mode, 则开环参数为DCM mode 下的各个参数, 如下表:

开关电源反馈电路设计指导

开关电源设计学习园地https://www.360docs.net/doc/e33112132.html, 开关电源控制环设计 资料来源:Switching power supply control loop design(ASTEC-Application Note 5) 译者:smartway 1. 绪论 在开关模式的功率转换器中,功率开关的导通时间是根据输入和输出电压来调节的。因而,功率转换器是一种反映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而使其导通时间被调制的独立控制系统。由于理论近似,控制环的设计往往陷入复杂的方程式中,使开关电源的控制设计面临挑战并且常常走入误区。下面几页将展示控制环的简单化近似分析,首先大体了解开关电源系统中影响性能的各种参数。给出一个实际的开关电源作为演示以表明哪些器件与设计控制环的特性有关。测试结果和测量方法也包含在其中。 2. 基本控制环概念 2.1 传输函数和博得图 系统的传输函数定义为输出除以输入。它由增益和相位因素组成并可以在博得图上分别用图形表示。整个系统的闭环增益是环路里各个部分增益的乘积。在博得图中,增益用对数图表示。因为两个数的乘积的对数等于他们各自对数的和,他们的增益可以画成图相加。系统的相位是整个环路相移之和。 2.2 极点 数学上,在传输方程式中,当分母为零时会产生一个极点。在图形上,当增益以20dB 每十倍频的斜率开始递减时,在博得图上会产生一个极点。图1举例说明一个低通滤波器通常在系统中产生一个极点。其传输函数和博得图也一并给出。 2.3 零点 零点是频域范围内的传输函数当分子等于零时产生的。在博得图中,零点发生在增益以20dB 每十倍频的斜率开始递增的点,并伴随有90度的相位超前。图2描述一个由高通滤波器电路引起的零点。

稳定的反馈环路对开关电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稳定的反馈环路对开关电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电源的动态性能就会很差或者出现输出振荡。 下面先介绍了控制环路分析里面必须用到的各种零,极点的幅频和相频特性;然后对最常用的反馈调整器TL431的零,极点特性进行分析;TOPSWITCH是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反激式电源的智能芯片,它的控制方式是比较复杂的电压型控制,为了方便一般使用者,内部集成了一部分补偿功能,所以很多工程师不清晰它的整个环路,最后运用上面的理论分析一个TOPSWITCH设计的电源,对它的环路的每一个部分进行了解剖,可以使工程师更好地应用TOPSWITCH及解决设计中遇到的环路问题。 波特图是分析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一个有力工具,它可以使复杂的幅频和相频响应的计算变成简单的加减法,特别是使用渐近线近似以后,只需要计算渐近线改变方向点的值。 增益按-20dB/10倍频程下降, 相位近似按-45°/10倍频程下降。最大相移为-90° 增益按20dB/10倍频程上升,相位近似按45°/10倍频程上升,最大总相移为90°

右半平面零点是反激和BOOST电路里面特有的现象。增益按20dB/10倍频程上升,相位近似按-45°/10倍频程下降,总相移为-90°,右半平面零点是几乎无法补偿的,做设计时尽量把其频率提升或降低带宽。 Q值是电路的品质因数,过了谐振点后,增益按-40dB/10倍频程下降, 相位依Q值的不同有不同的变化率,Q值越大,相位变化越剧烈,在谐振点相位是-90°, 最大总相移为-180°

Q值是电路的品质因数,R2是负载电阻,R1是电感的电阻,电容的ESR, 整流管内阻,和代表磁心损耗和漏感损耗的合成电阻。大部分的AC/DC电源,由于损耗较高,一般Q值很难大于3. 当Q值较低时(Q<<0.5),双极点响应会退化为两个单极点响应,如上图所示。TL431用输出供电时的零,极点特性 TL431是开关电源次级反馈最常用的基准和误差放大器件,其供电方式不同对它的传递函数有很大的影响,而以前的分析资料常常忽略 这一点。下面分析常见的供电和输出反馈接在一起时的传递函数。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TI内部培训资料)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TI内部培训资料)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是TI(德州仪器)公司针对电源设计全面、系统、权威的内部培训资料,旨在通过从原理到应用全面、系统的讲解电源设计方面的知识,从而帮助电源设计工程师尽快入门并精通,相信对电源设计的工程师会非常有帮助。 电源设计必杀技:TI公司最系统的电源设计培训资料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1:为您的电源选择正确的工作频率 为电源选择最佳的工作频率是一个复杂的权衡过程,其中包括尺寸、效率以及成本。通常来说,低频率设计往往是最为高效的,但是其尺寸最大且成本也最高。虽然调高频率可以缩小尺寸并降低成本,但会增加电路损耗。该《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将使用一款简单的降压电源来描述这些权衡过程。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2:小心别被电感磁芯损耗烫伤 您是否有过为降压稳压器充电、进行满功率测试,随后在进行电感指端温度测试时留下了永久(烫伤)印记的经历呢?或许过高的磁芯损耗和交流绕组损耗就是罪魁祸首。在100-kHz 开关频率下,一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这是因为磁芯损耗约占总电感损耗的5% 到10%。因此,相应的温升才是问题所在,跟随本《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去挖掘吧!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3:低成本、高性能LED驱动器 随着LED 生产成本的下降,LED 在各种应用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中包括手持设备、车载以及建筑照明。其高可靠性(使用寿命超过50000 小时)、高效率(175 流明/瓦)以及近乎瞬时的响应使其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光源。但是,驱动LED 却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本《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带你一起去领略一下低成本、高性能的LED驱动器的设计以及不同的调光策略哦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4:改善负载瞬态响应—第2部分 这篇《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介绍如何使用TL431分路稳压器关闭隔离电源的反馈环路,但是本文着重讨论了一种扩展电源控制环路带宽以改善瞬态负载及线路响应的方法。您可能必须要参考原文来继续这一讨论哦。 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5:高频导体的电流分布 随着频率增加,导体的电流分布会急剧变化。在自由空间中,相比扁平导体,圆形导体在高频下电阻更低。但是,同接地层一起使用时,或者其位于携带返回电流的导体附近时,扁平导体则更佳。本《电源设计经典案例集锦》就将研究自由空间及缠绕结构中导体的有效电阻!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Word版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主要由光耦(如PC817)、电压精密可调并联稳压器(如TL431)等器件组成。要研究如何设计反馈回路,首先先要了解这两个最主要元器件的基本参数。 1、光耦 PC817的基本参数如下表:

2、可调并联稳压器 由TL431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到,Uref是一个内部的2.5V 基准源,接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由运放的特性可知,只有当REF 端(同相端)的电压非常接 近Uref(2.5V)时,三极管中才会有一个稳定的非饱和电流通过,而且随着REF 端电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三极管VT的电流将从1 到100mA 变化。当然,该图绝不是TL431 的实际内部结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这种组合来代替它。但如果在 设计、分析应用TL431 的电路时,这个模块图对开启思路,理解电路都是很有 帮助的。 前面提到TL431 的内部含有一个2.5V 的基准电压,所以当在REF 端引入输出反馈时,器件可以通过从阴极到阳极很宽范围的分流,控制输出电压。如图2 所示的电路,当R1 和R2 的阻值确定时,两者对Vo 的分压引入反馈,若Vo 增大,反馈量增大,TL431 的分流也就增加,从而又导致Vo 下降。显见,这个深度的负反馈电路必然在Uref等于基准电压处稳定,此时Vo=(1+R1/R2)Vref。 图2 选择不同的R1 和R2 的值可以得到从2.5V 到36V 范围内的任意电压输出,特别地,当R1=R2 时,Vo=5V。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电阻时必须保证TL431 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阴极的电流要大于1 mA。

了解了TL431和PC817的基本参数后,来看实际电路: 图3 反馈回路主要关注R6、R8、R13、R14、C8这几个器件的取值。 首先来看R13。R13、R14是TL431的分压电阻,首先应先确定R13的值,再根据Vo=(1+R14/R13)Vref 公式来计算R14的值。 1.确定R13.、R14取值 确定R13的值考虑以下两个条件:

基于UC3843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电路的设计

基于UC3843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反馈电路的设计 作者:陈小敏, 黄声华, 万山明, CHEN Xiao-min, HUANG Sheng-hua, WAN Shan-ming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名: 通信电源技术 英文刊名:TELECOM POWER TECHNOLOGIES 年,卷(期):2006,23(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条) 1.胡荣强;黄庆义;王闯瑞电流型脉宽调制器UC3842的外围电路的改进[期刊论文]-电气应用 2005(07) 2.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现代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设计及应用 2005 3.方宇;邢岩基于UC3842的单端反激式隔离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期刊论文]-微电子与基础产品 2002(02)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李良钰.Li Liang-yu一种基于UC3843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期刊论文]-电子质量2007(7) 2.许泰峰.曲伟.司娜.XU Tai-feng.QU Wei.SI Na一种基于UC3843电流模式控制器的高效DC-DC模块电源设计[期刊论文]-仪表技术2010(9) 3.胡建明.李杰.侯丽娟.HU Jian-ming.LI Jie.HOU Li-juan智能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期刊论文]-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3) 4.孙小平.丁志杰一种15W三路输出DC/DC模块电源的设计[期刊论文]-电子设计应用2005(5) 5.李海龙.LI Hailong基于UC384*系列芯片的反激稳压电源的设计和分析[期刊论文]-低压电器2009(19) 6.王正.朱兴动.张六弢UC3843控制多路输出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航空计算技术2004,34(2) 7.高健.许飞云.贾民平.彭森.GAO Jian.XU Fei-yun.JIA Min-ping.PENG Sen基于UC3843的CCM模式Boost变换器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2010,44(1) 8.张世辉.陈霞基于UC3843升压式程控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期刊论文]-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4(2) 引证文献(3条) 1.黄华.刘睿便携式彩超Terason t3000的LaptopPC交流适配器原理分析及故障维修1例[期刊论文]-医疗卫生装备2011(12) 2.曾翔车载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的设计[期刊论文]-通信电源技术 2010(4) 3.李一洪基于SHEPWM正弦波发生芯片的逆变器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33112132.html,/Periodical_txdyjs200605013.aspx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七 拓扑篇

电源反馈设计速成篇之七: 拓扑篇 图1为Buck 电路,虚线中的部分可以将CCM 或DCM 等效平均电路模型代入,即可进行推导和计算仿真交流小信号的各项参数. 同样对Boost 和Buck-boost 也可进行同样的代入过程. 图2和图3分别为Boost 和Buck-boost 电路. V in 图1. Buck 电路 V in 图2. Boost 电路 V in 图3. Buck-boost 电路 对Boost 不难推出其控制到输出传递函数有右半平面零点(RHP zero): f z L M R ?=22ω, 此表达式对DCM 和CCM 是一样的, in o V V M =,此表达式对DCM 和CCM 是不一样的. 对Buck-boost 有类似的结果:

f z L M M R ?+?= )1(2ω, 此表达式对DCM 和CCM 是一样的, in o V V M =,此表达式对DCM 和CCM 是不一样的. 有RHP zero 则回路增益剪切频率必须远低于RHP zero, 两个极点要补偿ESR zero 和RHP zero. 对DCM 来说, 负载太轻则RHP zero 移向低频, 为提高带宽和动态响应, 必须加一点点假负载使RHP zero 不致太低. 为啥Buck 没有而Boost 和Buck-boost 会有RHP zero? 想一下负载变化时控制信号,门极信号, 电感电流, 负载电流的变化情况就清楚了. 其他隔离型变换器都可以折算到原边或付边成为非隔离型的变换器再进行计算. 1. 正激 Forward: 绕组复位普通型可以将原边电压折算到付边为Buck, 有源钳 位激磁电感和钳位电容形成谐振, 为四阶系统.双管正激和单管正激一样. 2. 反激Flyback: 可以折算到原边或付边成为Buck-Boost 3. 半桥Half-bridge: Center-Tap 可以将原边电压折算到付边为Buck, current doubler 可以将原边电压折算到付边为两相交错Buck, 最终可折算为单相Buck, 多相交错Buck 另文叙述. 4. 全桥 Full-bridge: 普通型和半桥是一样的, 移相全桥没有仔细研究. 5. 两级系统: 为四阶系统, 推导复杂, 但仿真计算一样, 计算机算就是了, 如谐振 频率差很多可以近似把第二级看成是第一级的负载.

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开关电源电路

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开关电源电路 很多未使用过开关电源设计的工程师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比如担心开关电源的干扰问题,PCB layout问题,元器件的参数和类型选择问题等。其实只要了解了,使用开关电源设计还是非常方便的。 一个开关电源一般包含有开关电源控制器和输出两部分,有些控制器会将MOSFET集成到芯片中去,这样使用就更简单了,也简化了PCB设计,但是设计的灵活性就减少了一些。 开关控制器基本上就是一个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所以一般都会有一个反馈输出电压的采样电路以及反馈环的控制电路。因此这部分的设计在于保证精确的采样电路,还有来控制反馈深度,因为如果反馈环响应过慢的话,对瞬态响应能力是会有很大影响。 输出部分设计包含了输出电容,输出电感以及MOSFET等等,这些器件的选择基本上就是要满足性能和成本的平衡,比如高的开关频率就可以使用小的电感值(意味着小的封装和便宜的成本),但是高的开关频率会增加干扰和对MOSFET的开关损耗,从而效率降低。低的开关频率带来的结果则是相反的。 对于输出电容的ESR和MOSFET的Rds_on参数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小的ESR可以减小输出纹波,但是电容成本会增加,好的电容会贵嘛。开关电源控制器驱动能力也要注意,过多的MOSFET是不能被良好驱动的。 一般来说,开关电源控制器的供应商会提供具体的计算公式和使用方案供工程师借鉴的。1 如何调试开关电源电路? 有一些经验可以共享给大家:(1)电源电路的输出通过低阻值大功率电阻接到板内,这样在不焊电阻的情况下可以先做到电源电路的先调试,避开后面电路的影响。(2)一般来说开关控制器是闭环系统,如果输出恶化的情况超过了闭环可以控制的范围,开关电源就会工作不正常,所以这种情况就需要认真检查反馈和采样电路。特别是如果采用了大ESR 值的输出电容,会产生很多的电源纹波,这也会影响开关电源的工作的。

DCDC开关电源的设计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装置往往需要负电源为其内部的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供电。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霍尔传感器等。 负电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测量装置运行的性能,严重的话会使测量的数据大大偏离预期。目前,电子测量装置的负电源通常采用抗干扰能力强,效率高的开关电源供电方式。以往的隔离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变压器实现负电压的输出,但这会增大负电源的体积以及电路的复杂性。而随着越来越多专用集成DC/DC控制芯片的出现,使得电路简单、体积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在电子测量装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对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有以下两种,如图1、图2所示。图3是其滤波输出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由图3可见,采用图2结构的可获得输出纹波更小的负电压电源,并且在相同电感峰值电流的情况下其带负载能力更强。由于图2的开关器件要接在电源的负极,这会使得其控制电路会比图1来得复杂,因此在市场也没有实现图2电路结构(类似于线性稳压电源调节芯片7915功能)的负电压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为了弥补现有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技术的不足,以获得一种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纹波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本文提出一种采用Boost开关电源控制芯片LT1935及分立元件实现了图2所示原理的基于峰值电流控制的新型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 图1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1 图2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2

图3 两种开关电源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 1 工作原理分析 本文设计的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如图4所示,负电源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 管导通时,直流电源给输出电感L1和输出电容C1充电。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关断时,输出电感L1中的电流改由通过肖特基二极管VD1提供的低阻抗回路继续给输出电容C1充电直至下一个周期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再 次导通。可见电容C1在输出电感L1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均获得充电,从而减小了输出纹波电压。同时,在CCM条件下,输出电流在LT1935内部功率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期间均通过输出电感L1,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输出电流的波动,降低了输出纹波 电流的影响,进而大大增加系统的带负载能力和效率。 反馈控制回路采用了峰值电流控制。相比传统的电压控制,峰值电流控制一方面能很好的改善电源的动态响应,另一方面还能 实现快速的过电流保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采用了电源控制器LT1935,其内部集成了峰值电路控制电路和斜 坡补偿电路,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即转换为补偿网络设计,进而大大简化了反馈回路的设计。 为防止过高的直流电源对电源控制器的危害,这里使用稳压管VD2和VD3实现过电压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