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应用(教师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应用(教师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应用(教师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应用

概念(注意与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的差异)

形成原因:黄赤交角

晨昏线移动

规律: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即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2.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即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总结:

技巧总结:

(06广东地理卷)1.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B ) 日出时刻=夜长 / 2

A .21 时 30 分

B .2 时 30 分

C .8 时 00 分

D .3 时 30 分

2.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 )

A .大庆

B .海口

C .岳阳

D .长春

3.若AB 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C )

A .2 月 28 日 13 时 40 分

B .2 月 29 日 13 时 40 分

C .3 月 2 日 14 日 00 分

D .2 月 28 日 14 时 00 分

总结:1.同一纬度上各点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 )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 )资料。据此回答4~6题。

4、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 )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5、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B ) 最短昼长*2+昼长最大差值=24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6、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时,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C )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规律判断

A、42°26′N, 156°E

B、23°26′N,24°E

C、20°S,24°E

D、46°34′S,156°E

总结:2.同一地点最长的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为24小时,昼长差关于12小时对称

3.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刻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

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其余类推

(03全国卷一)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7~10题。

P

7.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C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8.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9.该船即将进入(B )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0.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总结:4.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如对趾点),同一时刻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06全国卷二)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

21日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1~

13题。

1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B )

A.①B.②C.③D.④

12.④地位于(D )

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13.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C )

A.24小时B.22小时

C.20小时D.18小时

对称到4月23日

(08山东卷)14.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B )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15.

表中X、Y

A. 8︰00 、17︰00

B. 8︰10 、17︰10

C. 8︰20 、17︰00

D. 7︰50 、17︰10

总结:5.对称性: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同一地点两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关于两分日对称(计时地一样)

16

A.103 B.111 C.113 D.117

总结:6.南北两极对应纬度地区极昼极夜总天数相同(为一年)。

应用:

1.昼夜长、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例1.

例2: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

︰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回答1-2题。

1.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A )

A.8小时B.9小时C.10小时D.11小时

2.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分别在伦敦和悉尼(15l°E,32°S)留学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A )

A.当地时间22-23时B.北京时间19-20时

C.当地时间21-22时D.北京时间20-21时

2.白夜持续时间的计算

例3: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夏季,把黑夜短到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

夜”。“白夜”的最低纬度约为49度。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那么我国“北极村”漠河镇一年中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大约为(A )

A.一个月左右B.二个月左右C.三个月左右D.六个月左右

其实就考了太阳直射点的平均移动速度:每四天1度;每月8度

3.行程中昼长的计算

例4:某一海轮在太平洋上每日向西跨越12个经度,该船上的人们经历一个昼夜的

时间大约为(D )

A.13.3小时B.23.3小时C.23.8小时D.24.8小时

变式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法则,但在某些特条件下,在较高纬度地区上

空飞行的飞机上,飞行员却能够看见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需要具备的特定条件是( C )

A、清晨,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B、清晨,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较快

C、傍晚,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D、傍晚,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越快

变式2:假设某飞行员位于120°E,66゜34’N,他驾驶飞机沿北极圈向东飞行,12

小时后返回原地,则他能观测到的日出和日落次数分别是( B )

A、一次一次

B、一次两次

C、两次一次

D、零次一次

变式3:一架飞机在北半球120°E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5Km/h速度在低空匀

速飞行,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保持静止不动。据此回答:

1.以此速度匀速飞行10小时后,飞机位于( B )

A.太平洋上空B.大西洋上空C.亚洲上空D.北美洲上空

2.假如飞机以1670Km/h的速度在60°N纬线上自东向西飞行,则对飞行员而言,昼夜交替的周期为(C )

A.0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

总结1>:T=360°/15°±θ;θ单位为度/小时,东加西减(要综合分析)。

例5: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北京(40oN,116oE)起飞,飞行3时30

分到乌鲁木齐(44oN,88oE),该日北京的昼长为14时19分,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时43分,据此回答1-3题。有具体解题方法,再新发的帖中

★★1.该日北京与乌鲁木齐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正确的是( C )

A.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早,日落比乌鲁木齐晚

B.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晚,日落比乌鲁木齐早

C.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

D.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晚

2.家住北京的小强搭乘该机去乌鲁木齐探亲,这一天他经历的昼长为( D )

A.14时43分B.14时31分C.15时33分D.16时23分

3.小强从乌鲁木齐乘该机返回北京时,飞行时间只花了3小时,其原因为( B )A.时差的影响B.高空西风的影响C.西北季风的影响D.天气的原因

变式1:

总结2>:

4.利用昼长或夜长、日出日落判断季节

5.利用昼长或昼长差判断半球位置或纬度高低

(赤道地区终年昼夜等长,为12小时;两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为12小时。

夏至日20°N地区昼长为13小时13分,40°N地区昼长为14小时51分,60°N地区昼长为18小时30分,66°34′N为24小时。越到高纬度昼长差越大)例6:下图中横轴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和春分日的昼长差(单位:小时),纵轴表示北半

球夏至日和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单位:度),读图完成1—2题。

1.各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D )|T-12|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

的是( B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变式1:

读下面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围l所示为24小时的全日时钟,指针为时针。

材料二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20°N昼长为13小时13分;40°N昼长为14小时51分;60°N昼长为18小时29分.

1.如果此钟在我国得到推广,图中夏至日某地恰好日出(不考

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该地可能为( B )

A.南京B.北京C.哈尔滨D.广州

2.如果此时沈阳为7日13点,那么关于全球范围内日期的说

法正确是(D )

A.6日的范围大于7日B.7日的范围大于8日

C.8日的范围大于7日D.7日的范围大于6日

3.夏至日这一天40°S昼长为( B )

A.9小时51分B.9小时09分

C.8小时51分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变式2: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D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B )|T-12|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变式3:读某地的昼夜长短随月份变化示意图,回答1—4题。

1.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C )

A .66.5°N

B .70°N

C .80°N

D .85°S

2.某游客在该地拍摄了一幅落日余辉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D )

A .6月7日

B .11月7日

C .2月7日

D .8月31日

3.下列有关7月31日观测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 .24∶00时,该地仍阳光普照

B .12∶00时,南极点仍夜色朦胧

C .北京昼长夜短

D .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适宜在该地生长的植物是( B ) A .雪松 B .苔藓 C .梧桐 D .亚麻

变式4:(08四川文综卷)

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

1—2题。

1.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 点时刻应为( A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图4五地中( C )

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总结:

6.利用日出、日落判断经度位置、纬度高低及相互位置

例7: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

1.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 ) A .1100E ,400N B .1100E ,500N C .1150E ,400N D .1150E ,500

N

2.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C )

A .7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3.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40分日出时,下列叙述中最有可能的是:( B )

A .太阳直射赤道 (不好解释)

B .北京市昼夜平分

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B ) 图4 月份

a 昼长/时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⑤ ④ ③ ② ①

A.正东方、正西方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北方D.东北方、西南方

变式1:(2004年全国文综卷(四))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

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的经度约为( B )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2.该日可能在( A )

A.11月B.9月C.7月D.5月

3.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变式2:下表是我国A、B两城市(忽略两地海拔差异)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1

A、这天太阳直射点于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

B、A城地表自转线速度小于B城

C、这天A、B两城市都看到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D、A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A城市的经度可能是( D )

A、101.5°E

B、114°E

C、120°E

D、126°E

3、A城市位于B城市的( A )有三种方法,到时请大家批评指正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变式3:读某日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和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资料

(200N昼长为13时13分;400N昼长为14时51分;600N昼长为18时29分),回答1~3题。

1.图中某地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该地可能为( B )A.南京B.北京C.哈尔滨D.广州

2.如果一架飞机沿600N某地以每小时1670km的速度向东飞行,则飞行员见到昼夜更替情况如何?为了和当地时间保持一致,应将钟表作何处理( C )

A.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B.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C .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二小时

D .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拨慢一小时

3.夏至日这一天40°S 长为( B )

A .9时51分

B .9时09分

C .8时51分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7.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

例8:(08广东地理)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4题。

1.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B ) A. 30°E, 20°N B. 150°E, 20°S C. 30°E, 20°S D. 150°E, 20°N

2. 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C ) 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 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 乙地昼长20小时 D. 甲地夜长12小时 30. 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 的比例是( D )

A. 四分之一

B. 二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大于二分之一 4. 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 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 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 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总结1>:同一经线不同纬度,日出日落时间差为昼长的一半

例9:地球上某日甲地(110°E ,40°N )昼长比乙地(115°E ,30°N )长56分钟,则甲地与乙地比较 ( A )

A.甲地日出早8分钟

B.甲地日出晚8分钟

C.甲地日落早8分钟

D.甲地日落早晚8分钟

总结2>:不同经线不同纬度要考虑两地地方时的早晚

例10:读下图,图中甲乙两地在某日同时看到日出。回答1~3题。

90

80o 706050403020100 南纬 图3 同一经线不同纬度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图

121.5°135°

48.5°

29.8°

1.当甲乙两地同时看到日出时( C )

A.太阳直射点的在赤道附近B.太阳直射点的在北回归线附近C.太阳直射点的在南回归线附近D.两地均看到太阳从东北方升起2.此日,两地的昼长相比( D )

A.甲乙两地的昼长相等B.甲地的昼长比乙地的昼长多近一个小时C.甲地的昼长比乙地的昼长短近一个小时D.甲地的昼长比乙地的昼长短近两个小时

3.这一天,当甲地太阳升得最高时( B )

A.甲地太阳在正头顶B.北京时间是11时

C.甲乙两地的日影朝向一致D.全球只有少于一半的地方与北京同处一日总结3>:同时日出日落必同在晨线或昏线上。

详尽解答

P3例1 T1.因为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即图中13:00就是当地地方时14:00,7:30为日出时间。13:00-7:30就是当地一上午外加2小时的和。故当地昼长(13:00-7:30-2)×2=7h

P5 2. T=360°/15°±θ;θ单位为度/小时,东加西减。

1).当θ表示向东时,代入公式即可;

2).当θ表示向西时:①.若0<θ<15°时,昼夜更替周期增长;

②.若θ=15°时,保持初始状态不变,即飞机与太阳相对静止;

③.若θ>15°时,T 值为负,即太阳西升东落,代入计算即可。

3.例5:T2

方法1:具体求出飞机在北京、乌鲁木齐度过的白昼时间,再加上飞行所花的3h30′,就是这一天所经历的昼长;(10:44-4:50)+3h30′+(19:22-12:22)=16h24′。

这种方法计算步骤太多,太复杂,很少采用。但基础,能了解整个过程。

方法2:求出北京的日出时间4:50,算出乌鲁木齐的日落时间19:22。由于整个过程都在白昼完成的(有些题目要检验),故该日所经历的昼长为:19:22-(4:50-1h52′)=16 h24′。其中1h52′为两地地方时之差。

这种方法最快,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但容易忽略两点时间差,要当心。

方法3:先绘图:如

然后添加一条晨线或昏线表示当日昼夜状况。

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在白天完成的,故我们假设该飞机在北京过完一天,日落时起飞立刻就到了乌鲁木齐(即将飞行时间也特殊化,为零),然后在乌鲁木齐过完剩下的白昼。这就是他所经历的昼长,通过上图就不难算出:14h19′+1h52′+11′=16h22′.

° ° ·

· 88° 116° 44° 40°

绘制晨线也可以做出同样的结果,只是有点不太合题意(整个过程在白昼完成)。

此法难在作图和特殊化假设,但它可以一次解决多题。这里既可以解答第二题,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第一题的结果。如用它来解答例9就很快: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比乙地早8分钟日出,晚48分钟日落。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再认识

阅读:3249次我要评论(0)收藏2010-12-1 9:13:22

分享到:0

摘要: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产生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在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全国各地试卷每年都有所涉及。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涉及较少,只提到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许多隐性知识都隐含在“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中。随着高考的逐步推进,本考点所涉及的规律也逐步扩展,逐步深入,原来那些隐性知识、隐性原理、规律也逐步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入手,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逐一揭示这些隐性规律,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二、规律总结

规律一:自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昼长由最短----昼夜等长-----昼最长,北半球的昼长一直在增加,而在此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最南端南回归线一直向北移动到最北端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反之,自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由最北端北回归线一直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在此过程中,南半球的昼长始终在增加。

例一:(2007高考宁夏文综)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由图中看出南半球三地自a月至b月昼长逐渐变短,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时间应介于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且三地昼长在a、b月都大于12小时,因此a、b 月应为12月22日----3月21日,答案为A。

规律二:自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在此期间,北半球的昼长始终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靠北,昼越长,即全球昼长自南向北逐渐增加。自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半球,在此期间,南半球的昼长始终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靠南,昼越长,即全球昼长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例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17.飞船返回时,图2中各线能够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本题具体考查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0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南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故17题选D项。

规律三:某地昼长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

例三:(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3,回答3题。

5.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B.22小时

C.20小时D.18小时

解析:根据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可知,以夏至日(一般为6月22日)为对称,8月23日的昼长应等于4月21日的昼长。欲求4月21日的昼长,需先找其日出时间。从图中可读出4月21日的日出时间大约是2:00,故其昼长应为:(12-2)×2=20(小时)。答案为C。例四;(2008高考山东文综)7.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同理答案为B。

规律四: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极昼区域、极夜区域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极昼区域、极夜区域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例五:(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

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4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

5.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 3:00 东北方

B. 8:00 西南方

C. 15:00 西北方

D. 19:00 东南方

解析:d地在12月17日这一天,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如图5所示,早晨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因白昼很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日出后太阳逐渐升高,并由东南方位逐渐转向正东、东北,至正午时到达正南位置,下午又转向西北、正西,至日落时位于西南方位。故选C。

规律五:在春分-----夏至-----秋分的过程中,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由极点扩大至极圈,再缩小至极点。极昼区域日出时间地方时0点,日出方向正北,正午时12点,太阳

位于正南方向,日落时间地方时24点,日落方向正北。

例6:(2009高考天津文综)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6),回答第6题。

6.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 正北0:00

B. 正北12:00

C. 正南0:00

D. 正南12:00

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在a处是太阳高度最低,则地方是应为凌晨零点,因此地方时应为0:00;该地为北极点附近,故与各方位的相对方向皆为正北。

答案为A

规律六: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圈(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的纬度互余。

例7:(2009高考福建文综卷)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

【解析】若EF为赤道,则H P之间与EF垂直的线段为地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和地轴夹角为20°,P为北纬70度,即70o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太阳直

射点在20oN及其以北,也就是太阳直射范围20°N -23°26′N,故选C

三、昼夜长短计算:

规律一: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例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图8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

8.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由AB弧表示夜弧,则该纬度夜长为75°/15=5小时,则日出时间为5/2=2.5,即答案为B。

规律二: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例9:(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

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2001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9.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A.1小时25分

B.3小时05分

C.2小时06分

D.1小时58分

根据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得出表格中六个城市的昼长时间。

规律三: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

例10:(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

读图9,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0题。10.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由图可知,此区域为南半球,要求漠河的夜长可通过求P地的昼长得出。

规律四: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

特别注意:夏至日(6月22日)60°S昼长5时31分,40°S昼长9时09分,20°S昼长10时47分,20°N昼长13时13分,40°N昼长14时51分,60°N昼长18时29分。冬至日相反。

例1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图10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1题。

11.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解析:④曲线在3月21日至6月22日这一时期内,白昼渐长,但无极昼,故可先判断应属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地区,再据图判断该地夏至日昼长超18小时,参考教材“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分布”图的信息(60°N夏至日昼长18时29分),可进一步确定该地应在60°N 附近,故选D。

例12(2008高考海南文综)图11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12题。

12.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2月

C.6月

D.10月

解析:已知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那么P、Q之间相差7个纬度左右。假设a 的纬度为15°,如果a为15°N,可求出Q地纬度为12°N左右。如果a为15°S,可求出Q 地的纬度为18°S。根据Q地5时30分日出,可求出Q地昼长为13时(昼长夜短),结合教材图,20°最长昼长为13时13分,即可判断a为15°S成立,则此时时间为12月(冬至前后)。例13(08年全国一)图12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13题。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

B.45°~55°

C.5°~15°

D.60°~70°

同理由Q地2时30分日出可得出此地昼长时间为19时,答案为D。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除去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还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方时、区时、日期分界等,这些考点都是难点,教学中很难突破。通过具体的例题分析,这些规律就容易多了。只要我们加强研究考纲,研究教材,研究高考试题,这些难点就可迎刃而解。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

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昼长 2日落时间=12+ 昼长 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安徽明光中学周兵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或昼长=2|12-日出时间|。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或日落时间(昏)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安

第三节 地球运动(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弧与夜弧、昼长与夜长 1、晨昏线可以把纬线分为 和 两部分, 代表昼长, 代表夜长。 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 小时;昼弧 夜弧,则昼夜等长;昼弧<夜弧,则昼 夜 昼弧<夜弧,则昼 夜 若某纬线全部位于昼半球,则该纬线出现 现象,若某纬线全部位于夜半球,则该纬线所在地出现 现象。 2、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计算。 ⑴、若某地6:00日出,18:00日落,则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 ⑵、若某地5:30日出,则该地 日落,则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 该地昼 夜 。若某地7:00日出,则该地 日落,则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该地昼 夜 。 ⑶、若某地昼长为10小时,夜长为 小时,昼 夜 ,日出时间为 ,日落时间为 。 ⑷、若某地上午长为5小时,则该地的白天长为 小时,黑夜长为 小时, 日出时间为 ,日落时间为 ,该地昼 夜 。 ⑸、若某地昼弧所跨的弧度为240°,求该地的昼长为 小时,夜长为 小时。 二、光照图的画法。 1、地球上有五条特殊的纬线,分别是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赤道最 ,并且与地轴垂直;南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纬度大小为 ,南北极圈也用虚线来表示,纬度为 N 和 S 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与南北极圈的纬度 。 2、在图1中直射点为 点,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 ,晨昏线AB 与直射光线 ,A 点所在纬线全部都在昼半球出现 现象,B 点所在的纬线全部都在夜半球,出现 现象。 ∠X 与∠Y ,∠y 与∠y ′ ,∠X 与∠2 。∠X 的大小决定了直射点的纬度, ∠Y 的大小决定了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2的大小决定了极昼极夜的范围。 3、在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a.在春分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各纬线上昼弧等于夜弧,全球昼夜 ,均为 小时,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 点,日落为 点,极昼极夜的范围为 ,即南北极点。 b.在夏至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为 ,北半球昼 弧 夜弧,昼长 12小时, 夜长 12小时,昼 夜 ; 南半球昼弧 夜弧, 昼长 12小时,夜长 12小时,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为 ;极夜的范围为 。 c.在秋分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各纬线上昼弧等于夜弧,全球昼夜 ,均为 小时,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 点,日落为 点,极昼极夜的范围为 ,即南北极点。 d.在冬至日的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为 ,北半球昼 弧 夜弧,昼长 12小时, 夜长 12小时,昼 夜 ; 南半球昼弧 夜弧, 昼长 12小时,夜长 12小时,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为 ;极夜的范围为 。 4、随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点。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夜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圈以内(66°34′-90°)。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缩小。 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夜的范围从 向 缩小。 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点。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夜的范围从 向 扩大。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圈以内(66°34′-90°)。 北半球昼变 ,夜变 ,昼 夜 ,极昼的范围从 向 缩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教案设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归纳】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夜长度各为12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24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与夏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春分与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夏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 1.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 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 4.昼长=24—夜长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南北半球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南半球。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说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处的纬度越高;差值越小,纬度越低。 3.利用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地方时=12—昼长/2,日落地方时=12+昼长/2。 4.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某地的季节 昼长夜短为当地的夏半年,昼短夜长为当地的冬半年。 【典例精析】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2.该城市应位于北京的() 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解析】当地的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8时30分—4时30分=14小时,故日出时间=12—昼长/2=5时。所以当地地方时为5时时,对应北京时间为4时30分,要早30分钟,即该城市经度应在北京时间所用经度120°E向东7.5°,即127.5°E。 该城市位于我国,而我国经度超过125°E的领土绝大部分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应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 【答案】1.C 2.D 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下图,回答3—4题。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 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教案设计 主讲人:黄兴永 [课题]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302班学生 [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小节在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三节,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与前一部分内容——地球自转及意义并列,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理解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的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感到十分抽象。 [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感性思维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上,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理性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身边环境中有感性的认识,可以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但很难弄清其成因。由于学生生活在地球上,又不能从宏观角度及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所以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概括出两大规律,教师然后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其成因。 [教学设计思想]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中的第三节—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所设计的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它的难点在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同学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很好的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 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多媒体动画和传统资源想结合,综合展现地球运动。通过展现,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地去认知地球空间运动,从而使学生理解由地球空间运动所带来的地理现象。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有3个地方需要提出来:1.要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结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演示、自主观察、归纳,相互交流。进而引发学生质疑,分析其成因。因此要适当地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3.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并努力挖掘学生们上课时的隐形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及理解其特点; 2.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从 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理解地球的空间运动。 过程与方法 1 / 4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教案.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编号:② [课题]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授课时间] 2012-04-19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课程时间]10分钟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五个主题。此课在承接前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交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说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原因与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研究过程。 (2通过观察侧视日照图与多媒体动画,理解以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昼夜长短并分析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树立其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教学媒体] 传统教具、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图片资料及动画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中国有句谚语:一到春分,昼夜平分。指的是春分日这一天,白昼与黑夜等长。在同学们实际生活中,白昼最长的季节是哪个季节? 生:夏季 师:黑夜最长的季节又是哪个季节呢? 生:冬季 师:由冬季到夏季,由夏季到冬季,昼夜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由冬季到夏季,昼变长,夜变短;由夏季到冬季,昼变短,夜变长。 师:非常不错,看来同学们对生活都有细致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有规律的变化呢?结合此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行预习一下课本。(板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 二、教学精讲(主体部分 师:好了,同学们,首先我们利用PPT上给出的光照图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1、(2011年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中点。图示范围仅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1)~(3)题。 (1)C点地方时最晚可能是() A.18:40 B.22:20 C.9:00 D.8:40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 A.2/3 B.7/12 C.11/12 D.3/4 (3)当天北极圈昼长() A.24小时B.最长达22小时40分 C.最短10小时40分D.最长达23小时20分 [解题导引]①根据图示内容可判断此时120°W的地方时为6点。②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地方时,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经线和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③可以根据图示信息先求出南极圈的夜长,然后根据南北极圈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得出正确结论。[解析]第(1)题,通过对图示进行补充可以得出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A点为120°W、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20°W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30°W的地方时为12时。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点的地方时小于12时,C为ACB的中点,故C点的地方时小于9时,D项正确。

第(2)题,图中120°W的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为22时,150°E的地方时为24时,故从180°向东到150°E的330°经度范围所处的日期均与北京同处一天,故C项正确。 第(3)题,根据图示分析可知,20°W与66.5°S相交点位于DE之间,故D、E所处经度之差大于或等于10°,B、E之间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20°,E点的地方时比B点的地方时最少早1小时20分,故此时66.5°S的夜长小于22小时40分钟,根据南北极圈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判断出B项正确。 [答案](1)D(2)C(3)B [解题技巧] 1.昼夜长短的判读: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无关。 3.同纬度地区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相同,而且一年中昼最长+昼最短=24小时。 4.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 5.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6.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 化幅度越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主讲人:吴尉 [课题]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1704班学生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三节,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与前一部分内容——地球自转及意义并列,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理解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的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感到十分抽象。 [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感性思维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上,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理性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身边环境中有感性的认识,可以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但很难弄清其成因。由于学生生活在地球上,又不能从宏观角度及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所以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概括出两大规律,教师然后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其成因。 [教学设计思想]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中的第三节—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所设计的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它的难点在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同学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很好的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 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多媒体动画和传统资源想结合,综合展现地球运动。通过展现,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地去认知地球空间运动,从而使学生理解由地球空间运动所带来的地理现象。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有3个地方需要提出来: 1.要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学法指导: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赵兴利 浙江省绍兴县越崎中学地理组 纵观近几年新课改省份高考地理试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常常涉及到。此类题目能够考查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试题难度较大,考生掌握情况不乐观,区分度大。因此高三 复习备考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具体可参照下表理解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及时空变化规律。 二、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规律 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地方时12点)为白天的中点,上午与下午等长,均为昼长的一半。那么可以在只知某地日出地方时或日落地方时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的昼长和夜长。通过下面太阳日运动图可知: 若某地日出地方时早于6点或日落地方时晚于18点,则该地昼长夜短;若某地日出地方时晚于6点或日落地方时早于18点,则该地昼短夜长。例如:某地地方时4点30分日出,则可以判断:日落为19点30分,昼长15小时,夜长9小时。 12 18 12 16 12 19 昼长14小时 昼长12小时 昼长8小时

三、昼夜长短判断的实用规律 下表示意“地球上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最长昼与最长夜的时间”(其中h 表示小时,m 表示分钟) 根据此表可以得出以下关于昼夜长短的实用规律: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由上表可知:赤道地区每天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则年变化幅度为0小时;极圈内(66.5°—90°)昼最长为24小时,昼最短为0小时,年变化幅度为24小时。根据上表的数据,归纳简化记忆口诀为“2-13、3-14、4-15、5-16、6-18”,即“南北纬20°一年中昼最长为13小时左右,南北纬30°一年中昼最长为14小时左右…以此类推”。运用此规律可以推测纬度的高低和纬度的大致数值。 2、纬度关于赤道对称,则昼夜长短相反 由上表可知: 北纬30°在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56分,夜长为10小时04分,而南纬30°在该日昼长为10小时04分,夜长为13小时56分。因此可以推理为:任一日,纬度关于赤道对称,昼夜长短状况相反。 3、直射点关于赤道对称,某纬度昼夜状况相反 由上表可知: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 ),北纬40°昼长14小时51分,夜长9小时09分;冬至日(太阳直射23.5°S ),北纬40°昼长9小时09分,夜长为14小时51分。由此推理得出规律。 4、直射点纬度相同,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北纬8°有两天,大致在4月21日和8月23日,则同一纬度地区在这两日的昼夜长短相同。 5、赤道地区,每天昼夜平分,6点日出,18点日落,昼长12小时;赤道以外地区,日出越接近6点,日落越接近18点,日期越接近春秋分。 【高考真题分析】四、运用规律解高考真题 (2006全国二)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 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3)题。 (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地位于 A .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副极地低压带 (3)8月23日,②的昼长约为 A .24小时 B .22小时 C .20小时 D .18小时 解析:由图易知,四地从3月21---6月30日,日出时间越来越早,且地方时早于6点日出,表明四地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推断四地都位于北半球。其中①②③三地都出现0点日出,说明昼长达到24小时,有极昼现象,不同的是③地极昼只有一天,说明其位于北极圈上,①地出现极昼最早,说明纬度接近极点。调用已有知识“摩尔曼斯克为北极圈内的不冻港”,故第(1)题选B 。由图可知,④地日出最早的一天早于3点日出,运用规律二,得出昼长大于18小时,再依据实用规律1,判断其纬度在北纬60°附 0° 夏至日昼长 (冬至日夜长) 10° 20° 30° 40° 50° 60° 66.5° 12h00m 12h00m 12h35m 11h25m 13h13m 10h47m 13h56m 10h04m 14h51m 9h09m 16h09m 7h51m 18h30m 5h30m 24h00m 0h00m 北纬 夏至日夜长 (冬至日昼长) 冬至日昼长 (夏至日夜长) 南纬 冬至日夜长 (夏至日昼长) 日 (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案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教案设计 主讲人:黄兴永 [课题]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302班学生 [课标与教材分析]本小节在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三节,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与前一部分内容——地球自转及意义并列,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理解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的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感到十分抽象。 [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感性思维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上,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理性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身边环境中有感性的认识,可以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但很难弄清其成因。由于学生生活在地球上,又不能从宏观角度及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所以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概括出两大规律,教师然后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其成因。 [教学设计思想]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中的第三节—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所设计的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它的难点在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同学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很好的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 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多媒体动画和传统资源想结合,综合展现地球运动。通过展现,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地去认知地球空间运动,从而使学生理解由地球空间运动所带来的地理现象。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有3个地方需要提出来:1.要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结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演示、自主观察、归纳,相互交流。进而引发学生质疑,分析其成因。因此要适当地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3.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并努力挖掘学生们上课时的隐形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及理解其特点; 2.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从 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理解地球的空间运动。 过程与方法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邻水二中邓明红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或昼长=2|12-日出时间|。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或日落时间(昏)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知识讲解 1.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分析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1.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 2.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二、经典高考试题 1.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1.()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

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 答案 D 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第2题。 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涉及日出方位、日出时间、昼长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是4月5日,此日已经过了春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故A项错误;此时昼长长于12小时,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之前,故B项正确;此日太阳直射点已经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各地随纬度的增高昼长增长,青岛港的纬度高于广州,昼长应比广州长,故C项错误;此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青岛港比春分日的时间更接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比春分日时高,正午物影较春分日时短,故D 项错误。 答案 B 3.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计算、比较

高三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 (昼夜长短变化) 1、7月1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B.海口C.北京D.哈尔滨 2、下列日期中,长沙白昼最长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 3 A.甲地 B.乙地 C.丙地D.丁地 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5~7题。 5、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6、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7、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 ( ) A.0<P a/P b<1 B.P a/P b=0 C.P a/P b=1 D.P a/P b>1 右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8~9题。 8、当M、N的经度差为90°时,O点的日出时间为() A.6∶00 B.9∶00 C.3∶00 D.12∶00 9、该纬线的纬度可能为() A.40°N B.50°N C.60°N D.70°N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30 分B.2 时30 分 C.8 时00 分D.3 时30 分 11、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B.海口C.岳阳D.长春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 12 A.110°E,40°N B.110°E,50°N C.115°E,40°N D.115°E,50°N 13、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B.8小时C.9小时D.10小时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至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14~18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学习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 〖考点探究〗 一、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所示: C B F A E D 【例1】请写出下列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B:_昼长夜短___ A: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例2】比较A\B\C 的昼长情况;

【例3】比较D\E\F的夜长情况。 二、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例4】 三.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例5】求D点的夜长 8小时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昼长时间。 【例6】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 ①地当日昼长为__14小时___________ ②地次日夜长为__12小时40分________ ③地当日昼长为____13小时8分_________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 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北回归线的昼长等于南回归线的夜长

高考地理微专题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视运动

微专题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视运动 知识点1 昼夜长短的变化 【基础知识】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 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夜现象 春、秋 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 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 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纬度分布规律 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 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极昼、极 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 出现的天数愈多 昼夜长短 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 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3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外):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4.【解题秘籍】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2)利用与赤道的昼长恒为12小时的比较关系计算。 (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图示如下。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24-昼长时数 【例题】 一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 (2019·天津卷)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 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 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 上做出了回复。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A.呼和浩特(112°E,40°N)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