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母线安装课后复习指导书

软母线安装课后复习指导书
软母线安装课后复习指导书

220kV芳东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软母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变电安装分公司

2008年11月

目录

1.编制标准及技术文件

2.项目实施策划

3.项目实施资源配置

4.项目技术控制

5.项目质量目标

6.检验记录

软母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 依据标准及技术文件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验收规范》GBJ149—90。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1.3《架空送电线路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GB7597-87。

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5009—3—97。

1.5《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DL558—94》。

1.6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94。

1.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

分册电气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9施工图纸。

2 项目实施策划

2.1 项目实施前应确认

2.1.1 与该项目相关的紧前工序已完成,并经中间验收合格及得到监理工程师放行。

2.1.2 确认项目范围(施工区域、架线档数、引流线)。2.1.3 确认供方提供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的符合性。

2.1.4 确定项目实施日期、进度控制计划。

2.1.5 确定作业场地、机械。

2.1.6 确认顾客及相关方其它要求。

3 项目实施资源配置

3.1 人力资源

3.1.1 确定作业组织单位、人员职责。

3.1.2 过程操作应由经过培训、持证的初级以上技术工人担任,其工作负责人应由技术人员或中级以上技术工人担任。

3.1.3 操作人员数量配置应保证该项目有效实施。

3.2 技术资源

3.2.1 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产品说明书、施工图纸)。3.2.2 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方案)。

3.2.3 作业指导书。

3.2.4 作业技术交底

a) 项目总交底应在项目实施前3天进行;

b) 子过程交底应在实施前1天进行;

c) 技术交底应具有实施证据。

3.2.5 安全措施

3.2.5.1 进入现场作业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2.5.2 对参加项目施工的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2.5.3 所使用的工器具,都应符合技术标准,并应在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3.2.5.4 由技术负责人或施工负责人填写安全工作票,安全负责人审查,队长签发。施工负责人必须每日在开始工作前宣讲安全工作票,安全负责人监督执行。安全工作票附表中各分项工作应由担任其分项工作的负责人签名。

3.2.5.5 安全责任与分工

a) 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项目的全部工作,亲自检查安全设施的布置及其可靠性,按措施要求详检施工防护用品、工器具的配备及其可靠性,对项目的安全施工负全责;

b) 安全负责人:协助施工负责人作好施工中的安全监督及协调工作。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全隐患。作好高空作业监护,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对施工项目的安全工作负责;

c) 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及安全技术规定,不

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并监督他人不违章作业。爱护安全设施,不使用不合格工器具。不操作自己不熟悉的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作业,接受安监人员的监督,作到文明施工;

d) 机械操作人员:确保机械运行安全可靠,严禁机械带病运行。服从指挥,不违章操作。按母线架设安装方案施工,不得随意变更架设方案。对起吊方式、挂点、应进行事前验证,和施工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高空液压时,应检查工作平台是否牢固。确保设备及施工人员安全。

3.3 计量

作业过程应获得使用和监视测量的手段及工具(仪器、仪表)见下表,仪器、仪表必须在校核的有效期内。

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

3.4 机具资源

3.4.1 应根据导线直径、档距、金具重量的不同合理配置作业工具、机械。

3.4.2 作业机械具备性能完好的证据。

3.5 工作环境

3.5.1 作业场地

3.5.1.1 作业场地应平整,无积水,材料摆放应方便作业,并且防止倾倒、滑落及防火措施。

3.5.1.2 作业环境条件:

a) 作业不宜在雨天、雪天及大风天气条件下进行;

b) 作业宜在地面设备安装前进行。若无此条件,施工时应对地面设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c) 如在带电体附近进行软母线架设和高处作业,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满足下表的规定。遇特殊情况达不

到该要求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d) 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杂物,使用过后的棉纱等废弃物不应丢弃或焚烧,以免污染空气和环境。

4 项目技术控制

4.1 作业程序见图。

4.2 过程方法

4.2.1 现场验收

4.2.1.1 导线、金具、绝缘子外观检查:

a) 包装良好;

b) 证明产品合格的技术文件齐全,规格符合设计。附件、备件齐全;

c) 软母线外观不得有扭结,松、断股,损伤及严重腐蚀;

d) 扩径导线不得有明显凹陷变形;

e) 金具、导线、绝缘子应有质量合格证;

f) 金具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滑扣。瓷件应无裂纹,胶合处填料完整,结合牢固;

g) 悬垂线夹转动灵活。

4.2.1.2 开箱检查时所拆除的包装材料应及时清理,以免朝天钉、铁丝头轧伤施工人员手脚。

4.2.2 档距测量长度计算

4.2.2.1 档距测量方法:

a) 架空线采用收紧钢尺测量档距最小实际距离;

b) 引下线采用实际测量方法。

4.2.2.2 如在带电体附近作业,必须要有妥善措施,严防绳、尺接触带电体。

4.2.2.3 导线长度计算

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L=L1-2λ+2.7K×F2/L1

F:弧度值(查看不同温度下F值)L1:实测档距λ:绝缘子及金具总长度K:校正系数K=1.2-2.0 4.2.3 金具瓷瓶连接

按照设计图纸对金具瓷瓶进行连接工作并清洗瓷瓶污垢,大口方向保持一致,弹簧销应齐全。

4.2.4 导线展放下料

4.2.4.1 导线展放场:

a) 应平整无积水且有防导线摩擦损伤措施;

b) 导线盘应装于放线架上进行展放;

c) 端头应有牵引作用点,使导线牵引平直。

4.2.4.2 放线应统一指挥,线盘应放置平稳,导线应由线盘的下方引出。推转线盘的人员不得站在线盘的前面,在放到最后的几圈导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导线突然蹦出。

4.2.4.3 下料:

a) 严格计算尺寸丈量,复核工作并画线;

b) 在画线两侧15mm处进行绑扎处理;

c) 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切割方法,要有防止导线割断后散开或弹起的措施,采用机械切割导线时,施工人员应佩带保护眼镜;

d) 端面打磨处理清除毛刺。

4.2.5 金具压接

4.2.

5.1 采用液压施工工艺。

4.2.

5.2 检查液压设备完好程度,油压表必须定期效核。

4.2.

5.3 清洗工作:

a) 对各被压金具内壁,导线端头处用汽油清洗;

b) 清除导线上的氧化膜并涂上电力复合脂。

4.2.

5.4 检查工作:

a) 导线金具规格型号与设计是否相符;

b) 绝缘子串电气试验记录检查;

c) 液压设备的油压力;

d) 量尺画线印的印记复查;

e) 钢模检查;

f) 液压压接前应进行试压,试件;

g) 耐张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2件;设备线夹、T型线夹、跳线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1件。

4.2.

5.5 压接操作工艺:

a) 钢锌铝绞线耐张线夹液压部位详见:SDJ 226-87第2.3.7条;

b) 引流线夹T型线夹压接部位详见:SDJ 226-87第

3.2.10条。

4.2.

5.6 液压操作规定:

a) 液压时使用的钢模与压管相匹配;

b) 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并检查定位印记;

c) 压接时应保持水平状态;

d) 液压后出现飞边,毛刺应锉掉,铝管应成圆弧状,压好后管口附近不应有松股、隆起现象,压接管应平直,压接后六角形对角尺寸为不大于0.866D(D:为压接管直径)。

4.2.

5.7 液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a) 液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b) 液压泵操作人员应与压接钳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并

注意压力指示,不得过负荷。液压泵的安全溢流阀不得随意调整,并不得用溢流阀卸荷;

c) 液压泵启动后,应先空载运行2-3分钟,检查各部位运转情况。压接钳活塞起升时,人体不能位于压接钳正上方;

d) 压接钳应放置平稳,操作时两侧扶线人应对准位置,不得将手指伸入压模内。

4.2.

5.8 螺栓连接线夹操作:

a) 加缠铝包带,端头预留﹥20mm;

b) 螺栓紧固;

c) 检查尺寸。

4.2.6 架空线架设、引流线架设、设备连线架设

4.2.6.1 架设方法:

a) 220kV 架空线采用机动绞磨或吊车架设;

b) 110kV 架空线采用人工绞磨或机动绞磨;

c) 220kV引流线采用吊车架设;

d) 使用滑轮放,紧线时滑轮直径不应小于导线16倍,且滑轮应转动灵活,轮槽尺寸与导线相匹配;

e) 选择钢丝绳及配套器具(安全系数K≥0)。

4.2.6.2 机动或人工绞磨操纵牵引,采用错位挂接,减少瓶瓶受力,防止过牵引操作。

4.2.6.3 架设操作注意事项:

a) 经县级及以上医院鉴定,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b) 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穿软底鞋,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c)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栓在牢固的构架上,并不得低挂高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

d) 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应放在工具袋内或用绳索绑牢,上下传递物件应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

e) 高处作业人员在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失去保护,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

f) 作业人员上下构架应沿爬梯攀登;

g) 在霜冻、雨雪后进行高处作业,应采取防滑措施。

4.2.7 弧垂测量及调整

4.2.7.1 弧垂测量方法:

一、经纬仪测量法

a) 等高悬挂点在4/1L处设经纬仪,使仰角不宜太大,观看标尺并记录;

b) 不等高悬挂点。

二、张力测量法

采用钢丝绳受张力平直后移动标尺,经纬仪或望远镜观测尺读数。

三、调整

a) 母线弧度应符合设计其允许误差为+5%-2.5%,同档距内三母线的弧度应一致,相同布置的分支,宜有相同弯度和弧度;

b) 引流线相对点的数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扩经导线的弯曲度,不应小于导线外经的30倍;

d) 线夹螺栓必须均匀拧紧,紧固U型螺丝时,应使两端均匀,不得歪斜,除可调金具处,露扣为2—3扣;

e) 软母线与电器连接时,不应使电器端子受到超过允许的外加力;

f) 按设计要求加装均压件;

g) 可调金具,在母线安装调整完毕之后,必须将可调金具螺母锁紧;

h) 螺栓连接线夹应用力矩扳手紧固,并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5 项目质量目标

5.1 全部检验项目达到质量标准,施工质量经检验必须合格。

5.2 满足顾客及相关方要求,达到用户满意。

6 记录控制

6.1 施工记录

6.1.1 项目实施的各子过程具备真实、清晰、易于识别设备

安装的记录。

6.2 检验记录

项目实施中各子过程的施工队、项目部、工程质管部门检验记录。

软导线架设作业程序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