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8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8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8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一)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二)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7年月日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 (一)、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热熨法

热熨法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治疗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热熨部位局部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腹胀痛等症。 2.通过运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等。 (三)禁忌症 忌用于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及一切炎症部位、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 (四)告知 1、操作的目的及过程 2、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四子散热熨包、微波炉、弯盘、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4、药熨:将四子散热熨包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中,用 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患者采取仰卧位,置于患者相应部位或穴位热熨,每次热熨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 5、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对热感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6、整理: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7、记录:详细记录实施药熨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七)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注意保你暖避风,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熨烫时力度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度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不宜超过50℃,温度不足时可更换药熨袋。药熨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4、治疗后应注意避风保暖,不可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目录 技术1 耳针法 (2) 技术2 艾条灸 (6) 技术3 拔罐法 (9)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2) 技术5 刮痧法 (15) 技术6 湿敷法 (18) 技术7 涂药法 (20) 技术8 熏洗法 (23)

技术1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 维吾尔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 日期: 科室: 得分: 检查人: 质量标准标准分扣分标准存在问题及扣分 维吾尔医护理管理 1、不符扣5分。 1、有明确的维吾尔医护理管理体系。 2、没有掌握制度、岗位职责2、掌握核心制度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的扣5分。 3、各维吾尔医护理资料齐全,摆放整3、无计划扣2分,无签到扣洁,分类清楚、合理,要有全面维吾尔20分 2分,无讲义扣2分,无笔记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且有详细扣2分。的维吾尔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与内容,要确保落到实处。 4、无考核登记扣2分,无原4、有维吾尔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始资料扣3分。核登记及原始资料。 维吾尔医护理质量 1、认真落实维吾尔医护理工作指南 1、不符扣3分。 2、认真执行制定的维吾尔医护理常规 2、未掌维吾尔医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贯彻“整体观念,辨证维吾尔医护理技术扣3分。施护”原则,体现维吾尔医特色和优势。 3、按照规范维吾尔医健康教育与康复3、实地查看,询问2-3名患指导,做好患者生活起居的护理,包括者,不掌握扣3分,出现压疮病室环境、皮肤及口腔护理等。 (难免压疮除外)扣3分。 4、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包括普通膳4、询问5名患者,有1名不食、治疗膳食及健康饮食养生指导等。知道自己饮食注意事项的扣1 5、做好患者用药护理,主要包括维药分。 的内服、熏洗、灌肠、静脉给药等用药5、询问3名患者,有1名不护理,药物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知道自己用药情况的扣1分。等。

6、做好患者情志护理,包括情绪调整、 30分心理护理等。 6、询问3名患 者患者不知道7、做好康复护理,包括言语及肢体功扣3分。 能锻炼的维吾尔医保健操、健身操、音7、询问3名患者,患者不知乐疗法等(如太极拳、八段锦,八音疗道扣3分。(可在公休会上宣法)。教) 8、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做好维医护理8、实地查看项目,2项,询治疗项目的 治疗。特色项目做好病历资问患者,没做到扣3分。特色料登记及总结汇总。项 目资料不完整,扣3分。 9、各项维吾尔医护理实施必须严格按9、无医嘱而实施 维吾尔医护照医嘱执行。理技能的扣3分。 10、护理文书质量(入院评估准确、 及10、项目不全、缺一项维吾尔时、完整,应有维吾尔医内容,包括诊医内容扣1分,无辩证施护内断、舌苔、脉象等,记录要具有连续性,容扣3分。其他项目缺一项内并及时完成。在入院评估和护理记录容扣1分,中,体现辨证施护。有维 吾尔医内容, 维吾尔医健康宣教内容要具体全面,使 用维吾尔医医术语。体温单、医嘱单、 病危、病重护理记录和手术清点记录完11、查看抢救车,有1种过期整、及时) 药扣3分,考核护士药名、作11、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本科室抢救药药用及用法, 不掌握扣3分。名、作用及用法。各科室抢救车内要备急救维药,标示明确,药品无变质,无过期,要原包装保存。抢救使用完毕后12、无护理持续改进扣5分 在24小时内及时补充。 12、每月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内容,体 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维吾尔医护理技能 1、护理人员能掌握八项基本维吾尔医1、考核护士,不会或不熟练护理操作流程、评价等,并将健康宣教扣5分。 与沟通贯穿整个操作过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 .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针刺疗法 (2) 一电针疗法 (2) 二穴位注射 (2)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3) 四针刺护理 (3) 第二章灸法 (4) 一艾条灸 (4) 二艾炷灸 (5) 三温针灸 (5) 四灯火灸 (6) 第三章放血疗法 (6) 第四章挑治疗法 (7) 第五章拔罐疗法 (8) 一拔火罐法 (9) 二拔药罐法 (9) 第六章发泡疗法 (10) 第七章磁疗法 (11) 第八章推拿疗法 (12) 附:小儿推拿疗法 (14) 第九章刮痧疗法 (15)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16) 第十一章换药法 (17)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20) 第十三章溻渍法 (20) 第十四章涂药法 (21) 第十五章敷药法 (22) 第十六章贴药法 (22) 第十七章吹药法 (23)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23) 第十九章药熨法 (24) 第二十章导便法 (25)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27)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27)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28)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30)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 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 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 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 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一)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病、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注射用药液、5~20毫升注射器和6~7号针头、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干棉球。 (三) 操作方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吸药液。

中医护理技术八项操作

耳穴压豆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 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艾条灸 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针。 2、颜面部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 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穴位按摩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刮痧法 禁忌症: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湿敷法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 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涂药法 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 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 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 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 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 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 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 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 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 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 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二、艾条灸法 (一)、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及评分标准 一、艾条灸法 (一)评估 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 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 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_操作技术

目录 技术1 耳针法 (1) 技术2 艾条灸 (5) 技术3 拔罐法 (8)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1) 技术5 刮痧法 (14) 技术6 湿敷法 (17) 技术7 涂药法 (19) 技术8 熏洗法 (22)

技术1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表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表 科室:得分:检查者:日期:年月日 项目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标准分考核方法考核记录 中医护理管理(15分)1、年计划中有中医护理工作内容,并组织实施,有记录。 5 一项不符扣2分 2、有护理核心制度并落实。 5 3、各科制定有专科病中医护理常规等,并在护理过程中实施。 5 中医护理质量(50分)1、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贯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原则,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 5 现场考核, 询问并考核护士 一项不符扣2分 2、做好患者生活起居的护理,包括病室环境、皮肤及口腔护理等。 5 3、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及健康饮食养生指导等。 5 4、做好患者用药护理,主要包括中药的内服、熏洗、灌肠、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物作用指导及不良反 应护理等。 5 5、做好患者情志护理,包括情绪调整、心理护理等。 5 6、做好康复护理,包括言语及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音乐疗法等。 5 7、患者及(或)家属能了解出院后的生活起居、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出院后要遵医嘱 按时复诊。 5 8、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做好专科护理。每季组织有中医内容的专病护理业务查房至少一次,有记录。 5 一项不符扣2分 9、能开展中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有记录。 5 10、积极撰写、交流、发表中医辩证施护论文。 5 中医护理技能(20分)1、护理人员能掌握八项基本中医护理操作流程、适应证及禁忌证等,并将健康宣教与沟通贯穿整个操作过 程。 5 考核护士一项不 符扣2分 2、护理人员能够熟练运用本科室特色专项中医护理操作。 5 3、各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不少于2项,建立中医技能使用登记本,做好各科室开展的中医特色 护理技能使用登记。 5 未登记不得分,登 记不完善扣2分4、发生中医护理操作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配合诊疗并记录。 5 一项不符扣2分 护理文件书写(15分)1、护理文件书写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应有中医特色,体现辩证施护等,记录要具有连续性, 并及时完成。中医健康宣教内容要具体全面,使用中医术语。 10 查相关资料, 一项不符扣2分2、科室每月完成中医护理病历两份,有登记。 5 注:满分100分,≥90分为合格。修订于2012年4月

中医护理常规_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 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 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就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得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采取相应得护理 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备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 宣教、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 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 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 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 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 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 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丰南区中医医院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100分)项目质量标准 分 值 扣分标准 落实中医护理常规病区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不 少于2个,护士能熟练掌握8 病区专病护理常规少于2个不得分,提 问2位护士,1位护士1项常规不掌握 扣2分,不熟悉扣1分 依据患者症候证型开展辨证施护, 护理措施及时有效 8 查看2名患者,未开展不得分,辨证施 护措施不及时或缺乏效果酌情扣分。做好患者生活起居护理,包括病室 环境、皮肤及口腔护理等 8 查看2名患者,未落实不得分,出现压 疮不得分。病室异味、不整洁、床单位 杂乱、病人卧位不舒适、皮肤护理落实 不到位、口腔异味等,每条问题扣1分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包括普通膳 食、治疗膳食、及健康饮食养生指 导等 6 询问3名患者,护士未进行饮食指导不 得分,病人均不了解饮食要求不得分, 有1名患者不知道饮食注意事项扣1分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用药护理,主 要包括中药的内服、熏洗、灌肠、 静脉给药等,药物作用的指导及不 良反应护理等 6 询问3名患者,未提供中医特色用药护 理不得分,有1名不知道自己用药情况 的每项扣1分 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包括情绪调 整、心理护理等 6 询问2名患者,1名患者不满意扣3分 做好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包括语 言和肢体功能锻炼方法、不良生活 方式干预护理等 6 询问3名患者,未提供不得分,1名患 者不满意扣3分 中医特色护理项目病区开展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2 项,护士知道病区开展项目 8 病区开展项目少于2个不得分,询问2 名护士,1项不知道扣1分 每名护士每月至少要为2名以上 患者实施中医技术操作 8 未实施不得分,1名护士做不到扣1分 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0 现场考核护士,不掌握不得分,掌握不 全面酌情扣分 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物品 准备到位 6 现场查看,每1项操作物品配备不全扣 1分 护理记录在“入院评估、出院指导”记录中, 体现辨证施护的内容 8 查阅5份病历,每1份病历1处做不到 扣1分 中医培训病区定期组织中医知识培训 6 查阅相关资料(护士长手册、学习笔记), 无培训记录扣4分,存在问题酌情扣分每月组织1次护理查房,每季度组 织1次护理病例讨论,对非本专科 疑难病例及时组织护理会诊 6 每遗漏1次扣1分,开展不到位酌情扣 分 备注:90分为合格;低于90分要求科室整改。护理部2010年2月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一艾条炙 【目的】:预防或治疗某些痹症,如头痛、心悸,温通经脉,消瘀散结,升阳举陷,回阳固悦,预防保健。 【作用原理】: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通过激发经气,加强气血运行,从而使痹阻、壅滞的经络疏通,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风湿病、外伤、瘀血、痛经、颈肩腰腿痛 【禁忌症】:孕妇的小腹,腰骶部等。 【注意事项】: 1、室内温度要求适中,以防感冒,施灸前根据病情及部位采取适当的方法 2、施灸程序一般先上部、背部、后下部、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3、根据施灸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艾条 4、施灸处一般局部红润不处理,切忌在灸后用力摩擦,若灸处出现小水泡让其自行吸收 5、施灸时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及损及衣物 6、对于过激、过饱、过劳、醉酒、情绪激动者不宜立即施灸 【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茵纱布缸、艾条、打火机、弯盘、灭火小口瓶、酒精灯、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核对床号、床尾卡并解释如×床×××小组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因为最近外感风寒,引起了胃部不适现在遵医嘱给你进行一个艾条炙,这样可以祛风散寒,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请问你需要解大、大小便吗?今天艾条炙的部位在内关穴,在手上,请将手伸出来(检查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无菌纱布缸、95%酒精灯、灭火小口瓶、弯盘、打火机、艾条(治疗单、笔)推治疗车至病房。 6、对床尾卡:例如:×床的×××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的我现在给你艾条炙,请你配合,请将手伸出来(定位:腕横纹线上三指,两肌腱中点,按压穴位)×××小姐会有像麻的感觉吗?“有”。 7、清洁皮肤。 8、再次检查(治疗单、艾条)。 9、点燃艾条。 10、×××小姐,现在给你艾条炙(看时间计时5-7分钟,距离3公分)过程询问病人,如:会有温热感吗,有热传导的感觉吗?感觉会很烫吗?等,并随时弹去艾灰。 11、时间到,清洁皮肤,并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完好无烫伤)。 12、整理床单位(×××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胃部不适缓解些了吗?好的平时你要注意保暖、避风寒,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谢谢你的配合)。

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表

宁夏中医研究院 2012 年9月肝胆脾胃病科科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上报表考核时间:2012.9 考核人:贺俊娇、马荣、蔡琴琴 考核项目姓名仪容仪 表、劳动 纪律 特护、一 级护理 质量 急救物 品、药品 管理 病室管 理 治疗室药 品管理 护理文 件书写 消毒隔 离 护理差 错 理论 考试 成绩 操作 考试 成绩 总扣 分 加分总分 马荣1、32床刘 增福无坠 床标识, 扣2分;1、急救车 上有灰尘, 扣1分; 1、暖气下 有卫生死 角,扣1 分 1、交班报 告有涂改 现象,扣1 分;2、入 院病人无 生命体征, 扣2分;3、 辨证施护 表中主要 病情书写 太简单,扣 2分 无96分95分9分91分 张弟休产假 樊金莲1、9月 25号科 室例会 未参加, 扣2分;1、病人 八知道 掌握不 全,扣2 分;2、 疾病护 理常规 掌握不 全,扣2 1、个别急 救药品禁 忌回答不 上,2分 1、口服药 过期存放 扣2分; 1、入院评 估表中生 命体征与 体温单不 符扣2分; 2、主管病 人六种表 格24小时 内未完 88分92分16分84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成,扣2 分;3、字 迹潦草, 扣1分; 蔡琴琴1、八知 道掌握 不全,扣 2分;2、 疾病护 理常规 掌握不 全,扣2 分;1、晨间 护理时, 未整理 病人物 品,病室 太乱,扣 2分 1、口服药 过期存放 扣2分 1、病人评 估表中书 写笔迹不 同,扣2 分; 1、一次 性毁形 本23.24 号未签 名登记, 扣2分; 90分91分12分88分 禹佳1、八知 道掌握 不全,扣 2分;2、 疾病护 理常规 掌握不 全,扣2 分;1、用后吸 痰用物未 及时消 毒,扣2 分 1、晨间 护理时, 未整理 病人物 品,病室 太乱,扣 2分 1、安而碘 瓶盖未拧 紧扣1分; 1、主管病 人刘表未 及时填写 扣2分;2、 新入病人 26日晨生 命体征未 画扣1分; 3、45床体 温连线错 误扣1分; 4、45床体 温单呼吸 扣1分;5、 字迹潦草 扣1分; 1、一次 性毁形 本23.24 号未签 名登记, 扣2分; 85分91分18分82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袪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疗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显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及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支撑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 (一)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②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③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④心理状况。 2、目标 ①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得临床症状。 ②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 的。 3、禁忌症 ①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②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②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④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操作程序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②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③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部、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④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⑤施灸中英几十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⑥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⑦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⑧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②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 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见图7.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整理版

一、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导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 3、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3)微量电流接通后局部有抽动感。 (4)肌肉有抽动的感觉。 4、物品准备 电针仪、治疗盘、针盒(备各种毫针)、镊子、棉签及干棉球、皮肤消毒液、弯盘、浴巾、屏风等。 5、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腧穴,进行皮肤消毒,按毫针刺法进针。 (3)有“得气”感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将电针仪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针柄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患者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 (5)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到“0”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6、护理及注意事项 (1)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导线接触是否良好。 (2)通电过程中应观察导线有否脱落,并注意患者的反应,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通电时间。需增加刺激时,调节电流量应逐渐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致发生晕针或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等意外。 (3)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区等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通电,避免电流回路通过脊髓和心脏。 (4)取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是用1~3对导线)为宜。 7、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电针法操作流程图见下图。

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技术规范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目录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3-5 二、穴位贴敷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 三、艾条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1 四、拔罐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2-13 五、穴位注射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6 六、刮痧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 七、熏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3 八、中药塌渍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6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4.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 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