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话题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话题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话题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3-05-10T14:14:22.63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代爱华

[导读]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

◇代爱华(大英县智水乡初级中学大英629300)

【内容摘要】话题作文文体灵活、选材广泛、写法不限、鼓励创新,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教师在话题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选取题材能力和确立主题及文体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主题词】浅谈初中话题作文教学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这个“话题”只是命题者为学生打开思路而设置的“源头”,它只给定写作的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这种作文形式新、约束少,有利于学生发挥才能,展现个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如何进行初中话题作文教学呢?我汲取了许多教师作文教学的经验,在作文教学训练实践中得出一些薄见,认为话题作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作文能力培养和训练。

一、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写话题作文,最困难的是如何打开思路。要打开思路,就需围绕话题,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思维的角度越多样化,写作的余地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写出好文章。一般来说,针对某个话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价值评判、阐释内涵、时空”等方面来开发思路。

1、价值评判。即对话题进行评价,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

2、阐释内涵。即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通过形象的事实展开叙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话题的内在含义。

3、时空。即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联想。时间就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

如果我们从以上几方面展开联想,就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如“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增长见识-----在游戏中,你也许有与伙伴吵嘴的经历,也许有与伙伴合作的经历-----请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该题属于话题作文,要求宽松,写作的范围广泛:从立意角度讲,可写友谊亲情,可写经验教训,也可写人生看法;从构思角度看可以从个人经历、多个人的活动或对人生感悟等角度构思;从表达方式看,可叙述,可描写,可抒情,可议论。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确定主题和文体的能力

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找准写作主题(思想健康,乐观向上)。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缩小范围”。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 ,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怎样进行主题突破呢?可告诉学生,拿到一个话题后,我们可以如前文所述的方法来开发思路,这样会联想到多种多样的材料。然后,沿着某一个思路进行逻辑推演,往往能推出新鲜、深刻的主题。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逻辑推演: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主题:换个角度更美。⑵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百花齐放才是春天→主题:社会需要宽容。

其次,还要善于“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生活的七彩斑斓。”

三是依据主题,确立文体。

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我们在构思时必须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文体,否则缺少约束,信马开缰,将导致所写文章“四不象”而“脱体”。所以找准文体非常重要。

四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三、重视学生选取题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文章的主题确定之后,需要有合适的材料来说明它、佐证它。主题是骨、材料就是肉,二者完美地结合,才是一篇立意明确,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教学训练中应让学生明白,在选材时,要善于同类联想,直到联想起众多的同类材料为止。题材选好后,就要围绕话题做文章,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很多,由自己到他人,由个人到社会,一下子就可以想到很多。但是,在想到一大堆材料之后,要尽可能地选新鲜的,别人没用过的题材,如果用的材料总是老生常谈,文章就没有新意。比如论证“天才出于勤奋”时,别总是用“爱迪生”、“张海迪”的材料。

另外,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驾驭文体的能力。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是给予了学生选择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不讲究文体。像一些文体有着较严格的格式要求,如果选定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信手写成“四不像”。那么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特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即选择即能充分展现自己个性又适合展开话题的文体。

总之,话题作文不需要复制,需要创新。我们只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强化训练,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话题作文”并非难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