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室质量管理规范

心电图室质量管理规范
心电图室质量管理规范

心电图室质量管理规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心电图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根据等级医院的工作要求,及医院质量管理标准,提升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快捷、准确的诊断依据,结合本科室的工作实际,制定本科室标准质量管理组织及质量管理标准如下:

一、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于清山

成员:翟广华孙学忱

职责:

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人员,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

质量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对本科室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接受院方主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管理小组成员对科室的质量控制严格检查、登计、上报、核对,对一些疑难病人进行随诊、分析,同时组织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分析能力。

二、质量管理标准

1.心电图医师需经培训,持证上岗。

2.定期开展或按时参加心电图专业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每季不少于一次。

3. 建立心电图人员专业技术档案。

4. 规范着装、衣帽整洁,佩戴服务牌上岗。

5.有仪器设备使用岗前培训记录,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应用管理。

6.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有每月检查记录并符合保管要求。如仪器性能不良应

有警示标识。

7.设立心电图质量检查登记本。

8.对心电图工作制度的落实有监督、考核、评价,每季一次,并有记录。

9.熟练掌握心电图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评标准,知晓率90%以上。

10.心电图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三、活动记录及效果评价

认真按二级医院的质量要求标准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活动、质量控制、设备维修及保养,病人随访以及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接受临床医师的建议指导,并进行及时登计,效果评价,接受院方职能部门的效果评价,根据院方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总结,同时进行记录。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治疗对策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治疗对策 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定义: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所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 (1)右室流出道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且II、III、aVF 导联均为R型。 药物治疗: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Ic类的普罗帕酮、钙拮抗剂等。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2)特发性左室室速(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及电轴左偏,偶见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右偏。 药物治疗:发作时采用维拉帕米静脉静推是首选,成人一般5mg 每次。也可以给予普罗帕酮70mg每次静脉推注。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3)左室流出道室速 心电图表现:与右室流出道室速相似,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V1导联的R波往往显得较宽大,一般而言,如V1的R波时限超过QRS总时限的50% ,R/S的振幅比率大于0.3都应该怀疑为左室流出道起源。 药物治疗:同右室流出道室速。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4)特发性左室游离壁室速 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I、aVL呈QS,下壁导联RS,胸前R移行到V3之前。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可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维拉帕米、胺碘酮等。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2.器质性心脏病室速 (1)致心律失常源性右心室心肌病 其室速心电图表现:左束支阻滞、II、III、aVF导联为QS、rS 或RS波。部分患者可能多行性,甚至合并右室流出道室速。 药物治疗:临床上紧急终止可采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静脉注射,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进行体外电转复。预防发作的药物,首选索他洛尔,其他可以选择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介入治疗及ICD治疗。 (2)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患者心肌梗塞后的室速,虽然其可以是多行性的,但绝大多数还是起源于游离壁,因此,心电图特点除了右束支阻滞图形外,只要不是明显地类似于特发性左室室速者,均应该诊断为此型。 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会被用于此型室速,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介入治疗:ICD治疗。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最新资料推荐------------------------------------------------------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 2 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 12 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 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 2 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 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 1 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 先生的悲剧】 64 岁的 White 先生因突发心悸 2 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 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 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 1 / 3

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 155 次/分。 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 心电图显示其频率 145 次/分规整的节律, QRS 波间期 160ms (见图 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 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 75 次/分的窦性心律。 经过 1 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 两周后,White 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 White 夫人呼叫 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 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 1 : 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 QRS 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 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 White 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及意义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 (3)P-P间期:常受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2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1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先生的悲剧】 64岁的White先生因“突发心悸2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155次/分。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心电图显示其频率145次/分规整的节律,QRS波间期160ms(见图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75次/分的窦性心律。经过1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两周后,White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White夫人呼叫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1: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White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A波),不幸的是,两周后悲剧发生了。实际上,其急诊室的心电图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心电图常用缩略语

心电图常用缩略语 A AAC 房内差异性传导 AAT 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 AAVRT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C 差异性传导 AD 心房分离、心房脱节 AF 心房扑动 Af 心房颤动 AT 房性心动过速 A V B 房室传导阻滞 A VC 室内差异性传导 A VR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 VN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PSR 房性并行心律 AMI 急性心肌梗死 B BBB 束支传导阻滞 C CC 隐匿传导 CLBBB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RBBB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D DCG 动态心电图 E EA 电交替 EB 双极食管导联 ERS 早期复极综合征 EMTC 电张调整性 F FBBB 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 FS_AVNRT 快_慢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I IART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LBBB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IRBBB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J JPSR 交接性并行心律 L LAF 左前分支 LAFB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BB 左束支 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 LPF 左后分支 LPFB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LADP P 电轴左偏 M MA T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MI 心肌梗死 N NAAC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 NQWT 窄QRS 波心动过速 O OA VRT 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O-A VRT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P PAS 房性期前收缩 PA VB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PAT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PJS 交接性期前收缩 PJRT 交接区折返型心动过速 PS 期前收缩 PSS 窦性期前收缩 PSR 并行心律 PSVT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VS 室性期前收缩 PMT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PTWC 原发性T 波改变 R RBB 右束支 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 RVOT 右室流出道 S SAB 窦房传导阻滞 SAID 窦房干扰脱节 SAJ 窦房交接区 SB 窦性心动过缓 SF-A VNRT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NRT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PSR 窦性并行心律 SR 窦性心律 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T 窦性心动过速 STWC 继发性T 波改变 SVT 室上性心动过速 S1 基础刺激 S2 程控期前刺激 T Tdp 尖端扭转型室速 U UA 不稳定型心绞痛 V V AB 室房传导阻滞 V AC 室内差异性传导 VF 心室扑动 Vf 心室颤动 VFS-J 窦交室性融合波 VPSR 室性并行心律 VT 室性心动过速 W W-P-W 典型预激综合征 WQWT 宽QRS 波心动过速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_郭继鸿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差传)的鉴别一直是体表心电图领域讨论的热点,这不仅牵扯到两种心动过速的鉴别,还涉及到两种早搏的区别,即室早与室上性早搏伴差传的区别。在长达近百年的争论与探求中出现过W ellens 方法、Bruga da 方案、Akhtar 标准等众多的方法。本文参考了这些经典文献,结合我们的体会,提出一个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师简单而切实可行的意见。 一、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相对发生率: 宽Q RS 波心动过速临床并非少见,主要包括两大类:室速及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但两者的相对发生率以室速为多数。A khta r 1988报告一组150例宽Q RS 波心动过速,均经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诊断。结果122例(81%)为室速,21例(14%)为室上速合并差传或束支阻滞,7例(5%)为预激患者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折返沿Kent 束旁路下传,房室结逆传)。Bruga-da 1991年报告了554例宽Q RS 波心动过速,经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384例(70%)为室速,190例(30%)为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这两组资料揭示,临床遇到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例中,室速占绝大多数,应当首先考虑。 二、病史及临床资料 一般认为,病人的年龄,心动过速发作的特点,发作时的频率,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等临床资料对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室速及室上速的鉴别无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因为两者都可以发生 于任何年龄,两者发作呈突发突止,发作频率快而整齐,心率在150~250次/分之间,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发作频繁也不相同,两次发作相隔时间可长可短。两者都可为特发性: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都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下几个问题应当注意: 1、当患者年龄偏低<40岁时,多为室上速,或为特发性室速,年龄高于50岁,特别是首次发作的年龄已超过60岁时,这时的宽Q RS 波心动过速为室速的可能性大。 图1 丑征的图示 当竖直两条线的间期>40ms 时,此征为阳性,提示心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 Tchou 等对31例连续的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人 提出两个有关病史的问题:(1)以前有否心肌梗死;(2)心动过速的症状是在心肌梗死后才出现。当病人两个问题都肯定回答时,则可迅速做出室速的诊断。结果29例室速的病人,28例仅通过病史则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当然,Tchou 的病例组可能有其特殊性及局限性,但是可看出,既往的心肌梗死病史对室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宽Q R S 心动过速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时,例如伴有多次心肌梗死,伴有严重心肌病(缺血性或特发性)等, 由于左心室的扩张或者心室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时,可在Q RS 波群出现丑征(Ug ly sig n )(图1)。该征系M o ulton 等 1990年提出,测定时在有顿抑的Q RS 波的最低点划一水平线,在其Q RS 波两个峰划两条垂直线,当两条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长于40ms 时,示此症为阳性,提示室内传导障碍严重,左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近年测定的Q RS 波R-S 间期>100ms 的意义与此相同。 3、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史长短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Akh ta r 认为,病史超过3年者室上速合并差传的可能性较大,理由为室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多见,有较长病史的可能性小。但是,临床特发性室速病的病史可达几十年,因此,病史长短对其鉴别的特异性价值不高。 总之,病史及物诊所获体征对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完全可靠。 三、室速的心电图特征 1、室房分离 室速发生时,50%的患者房室结无逆传功能,表现为室房逆传分离,约20%室房呈文氏型逆向传导。因此,约70%的室速病人,无1∶1室房逆向传导,可表现为室房分离,因此室房分离是室速诊断的最重要及最特异的表现(特异性为100%)。室房分离的心电图诊断是在心电图上发现与之无关的或无1∶1逆向传导的P 波。在寻找分离的P 波时应当了解:(1)P 波被脱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P 与T 波融合在一起。融在T 波中的P 波常用基线不稳或ST -T 的变化而解释,(2)当室速率高于180次/分时,分离的P 波在心电图显露的机会极少,(3)为寻找分离的P 波,记录的心电图周期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 U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U -川导联中更 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 P-R 间期:在0.12 ?0.20s (3) 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 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 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 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 缩短,心率则加快。 1. 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 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 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 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0.12~0.20s (3)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 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 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讲座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胡立群,王卫东,蔡其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干部病房,合肥230001) [中图分类号]R 541.71 ;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90(2006)03-0299-03作者简介:胡立群(196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主任医 师,研究方向为老年心血管病。 1 窄QRS 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narro w QRS co m p l e x tachycard i a )1.1 定义 QRS <120m s ,频率在140~250次/m in 之间为阵发性室上速。 1.2 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1)根据P (逆P)与R 波的关系来分。即常将RR 间期分成两等分,前一半称为RR 间期前50%,后一半称为RR 间期后50%。短R-P 心动过速:P 在RR 间期的前50%。长R -P 心动过速:P 在RR 间期的后50%,包括P 落在RR 间期的50%的点上,即中点。 (2)根据旁道(AP)传导时间来分。普通AP 的传导时间30~50m s ,而慢旁道传导时间大于110m s ,所以如果R-P <110m s 时的心动过速,为短R -P 心动过速;如果R -P 110m s 时的心动过速,为长R -P 心动过速。1.3 ECG 上寻找P 1.3.1 方法 由于窄QRS 心动过速经房室结激动心室的路径与窦性心律激动心室一样,所以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复极与窦性心律的心室除极复极一样,即心动过速QRS -T 的形态与窦性心律QRS -T 完全相同。故寻找P 的方法是将窦性心律心电图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ECG 图形相减(QRS SN-QRSPS -VT,TSN-TPSVT),相减后余下的部分为P 。然后测QRS 波起点与P 起点的距离,即为R-P 间期。1.3.2 结果 有3种情况。(1)R-P 70m s ,在心动过速心电图上可出现:在 、 、a VF 导联出现假s 波或假q 波,V 1导联出现假r(r ),那么假s 波或假q 波或假r 波就是P 。(2)R-P >70m s , 110m s 。(3)R-P >110m s 。 1.4 短R -P 心动过速 如果R -P 70m s 时,在多数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上的 、 、a VF 下壁 导联出现假s 波,V 1导联出现假r 波,其发生率80%:或在少数情况下,于 、 、a VF 导联出现假q 波,其发生率为4%:或通过图形相减后12导联心 电图未发现P ,其发生率16%。综上所述心动过速发生机制考虑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F -AVNRT),即为典型的或常见的AVNRT 。因此心电图上R-P (约为V-A 间期) 70m s ,考虑SF -AVNRT 。 一般来说,旁道的传导时间为30~50m s ,心动过速时R-P 间期大于70m s ,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可见 波、P -R 间期短<120m s ,诊断显性预激。根据V 1导联的QRS 图形,可判断是A 型还是B 型预激综合征,即V 1导联的QRS 主波向上,呈类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称为A 型-W P W 。旁道(AP)位于二尖瓣环上。V 1导联QRS 主波向下,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称为B 型-W P W,AP 位于三尖瓣环上。V 1、2导联QRS 呈QS 或r S,V 3呈Rs 型,旁道位于间隔部位,至于左侧间隔还是右侧间隔只有心内电生理来证实。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ECG 为正常心电图,诊断为隐匿性预激。传统认为隐匿性预激的旁道只有逆转,没有前传。目前认为隐匿性预激可能有前传,只不过其前传很微弱而已。对于隐匿预激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是通过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来判断的。根据上述寻找P 的方法找到P 。我们知道V 1导联反应右心的电活动,V 5反应左心的电活动。如果RP V 1>RP V 5,说明P 在V 5导联上更靠近R 波,AP 则位于左侧;如果RP V 170m s ,但P 波距R 起点又不很远,推测为右侧旁道;如果RP V 1>70m s ,P 波距R 起点较远,推测为左侧旁道。 1.5 长R-P 心动过速 RP 间期 110m s 或P 位 299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年6月第9卷第3期

室性心动过速题库1-1-8

室性心动过速题库1- 1-8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32岁,反复晕厥4年。发作时伴面色苍白,四肢抽搐。图3-12-1为晕厥发作时的心电图,应诊断为()。 A.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B.心房扑动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心室扑动 心电图的特点为:第1、2个心搏为窦性心律;第3、4、5、6、7个QRS波群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窦性P波,前2个心搏主波向上,后4个心搏主波转向下方,频率约250次/分,其后变为大小、形态不规则的颤动波,基线消失,诊断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女性,60岁,冠心病。突然晕倒伴意识丧失,立即记录心电图如图3-12-2所示,应诊断为()。 A.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心室颤动 D.心房扑动 E.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电图见P-QRS-T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规则的颤动波,粗颤与细颤交替出现,波幅介于0.2~1.4mV之间,频率250次/分,诊断为心窒颤动。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63岁,有冠心病史,近来发生晕厥2次。住院期间发生阿-斯综合征,并记录到心电图如图3-12-3所示,应诊断为()。 A.心室扑动 B.心室颤动 C.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D.WPW综合征 E.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见P-QRS-T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振幅相等的连续正弦波图形,频率约250次/分,为心室扑动。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e35082355.html,;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这几天连续遇见几个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人,由于能力有限,当时都不能立即给出诊断,心中自然焦躁,就找一些资料看,发觉一些有趣的事情: (1)一些医生还在应用单纯的临床症状(例如血压稳定等)鉴别诊断室速; (2)Brugada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标准的每一步都存在一些漏洞,国内专著则很少提及; (3)在心电图已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医生仍处于犹豫不绝的中庸态度,无法作出肯定诊断,给患者滴注不必要的超负荷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 (4)欧美急诊室的一些老外医生面对这些图的时候有时和我们一样的迷茫 先看一个病例:64岁的White先生因“突发心悸2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155次/分。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心电图显示其频率145次/分规整的节律,QRS波间期160ms(见图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75次/分的窦性心律。经过1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

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两周后,White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White夫人呼叫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一white先生发作时的心电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White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A波),不幸的是,两周后悲剧发生了。实际上,其急诊室的心电图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正在发作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人往往也使我们医生处于异常的焦灼状态: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并作出判断(但经常我们对行动是否正确缺乏自信),误诊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最佳的长期治疗依赖于正确的初始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基础准备:有关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