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本质,特征]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绘画,本质,特征]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绘画,本质,特征]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摘要:在东北民族艺术的大语境下讨论地域化和民族性,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的具体体现在恢弘的气象、天人合一的性灵书写、笔墨当随时代的三种特征,一言以蔽之:自觉追求自然和人的协调舒适。

关键词:民族艺术;东北地区;绘画;审美情趣

翻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画家所创作的中国绘画,构图饱满,设色艳丽而常用红色铺垫或作品呈现巨大的仰视感,刻画人物倾向高大富有生活气息等等。这种造型特点延续多年,至今仍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形式和常用语言。这一时期审美取向是力量和稳定的,这类可以捉摸和玩味的线条与色彩组成的画面带有传统绘画的趣味,正是这种浓烈的装饰味道更加拉大当代中国画和传统绘画的表面联系和造型手法。若以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来分析,每个时代的绘画特点可以不相同,甚至毫无关联性、传承性等等。通过类似的美术现象可以深入具体地解释审美者与参与者二者之间对艺术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和微妙的心理感受。这类审美趋向,通常是在“日常性积累”的作用形成的。

由于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运动、社会民生、文艺思潮各个方面的主观气候定会影响到艺术工作者的“日常性积累”。故而,其创造也定会有时代的印记和自身特点。这特点最鲜明的是对表现对象的高度概括和合理夸张。每个生命个体独立存在而又相互关联。文艺所呈现出鲜明的恢宏气象。绘画中的民族性蕴含在流淌的血液中和那些看不见却感受到的地方。正因人必须与生命本身和周围的生命环境构成亲和自由关系,审美的过程才可以激活生命,自由地感知生命、显示生命力量。在生命体验与创造中感悟生命存在的自由意义。审美状态乃至生命天然具有的精神特征、而且与生命自身同在。

艺术家从一开始接触生活,或者进行创作就在特定的地域里面。

这种地域性的好出在于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相对局限的自然,和大自然交流、融合。画家被地域特征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该地域。画家笔下的景物已成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带有强烈的自身特点又同时有着明晰脉络的可释读性。当代东北画坛所呈现的繁荣气象,正是来源于东北地区物产丰饶、质朴民风的激发。在传统程式和当代审美特征的相互影响下,博采众长、寻找自我身形步伐相对应协调的部分。紧紧抓住东北地域的气息和神韵,也可以认为把握民族艺术的精神实质,不懈探索。从而使地域标签产生新的光彩,进而使民族艺术的生命增强了新的活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除了纯哲学知识和单纯思辩理论知识以外,其他所有知识,都可以归纳为自然与人的结合知识。而凡是蕴涵着自然和人的结合因素的知识都是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的。地域特征不自觉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特别艺术这样的形式,其地域性的自然和历史人文因素就更为突出。当今的画家自认为在笔墨没有确立个性和图示之前的时候,为了争得与众不同。他们把创作的方法和目标就锁定在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性上。踏遍大江南北,只要找到前人所未有表现过的地形、地貌、树木花草都可以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正是他们也深信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在创升华的真理。因此,他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绘画现象,这种现象不是现实的复制和照抄,更多的是对自然敬畏对生命热爱的一

以贯之。由于中国画的地域性,艺术家们全力挖掘绘画的地方性特色,所以中国画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地域性这个概念,不仅是外在的单纯的地理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概念。刚开始艺术家并不是马上去表现身边的自然观竟。而是去感悟自然背景后面的历史文化氛围,以物表人。当代东北地区的绘画的主要特点:抛弃或者远离书法用笔的论调。文人笔墨系统的核心规范是书法用笔。当然,偏离书法用笔的同时获得的技术上的释放和广阔的表现性。不再为所谓的工具所掣肘。画面是否能够呈现出书写性已不能作为判断文人画的标准。不言自明,画面的书写性只是绘画的貌、并非质。画家的自觉选择实则是自然、地域给予的影响。这种地域呈现的文化归属感是影响画家创作的重要载体。

中国特有的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各个民族所呈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其中有共性和异性之说。我们在讨论中国绘画出现的地域化问题实则在很多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例子。组成中国文化的要素有很多,无论艺术、文学、思想、哲学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这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共同经营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画地域化的出现和成长,实则是对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依附,脱离这种思想,在形式感上追求再多也是徒劳,当代绘画往往试图以图式为特征冲击画面内容。

中国艺术到西方就会产生地域性文化差别和不同名民族背景的问题。就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而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落到实处则是:物质的作用深刻影响和冲击着画家群体。往往一个顶级的艺术家是民族艺术集大成者,他是社会各种相关知识的总汇的集中表现。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造诣。这点如张大千、齐白石等对传统有着深入理解和体会的画家。东北画家在师心、师造化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的关注和表达。写心境、写自然、写自身对自然的体味与感悟,艺术基于生活,概莫能外。

在东北地域性所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中国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儒、道、释三家的哲学思想的交织影响下形成的,儒、道是典型的本土哲学,释是外来的文化,它自汉代传入我国几经发展演变,它已经融入了我国本土性文化。其所具有的美学理论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佛家对美学强调“心识”,其原因是“美为心造,心融万有”。因此而产生了“实有境无,境假识真”的意境。儒家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的人文精神上提倡的是人的精神与灵魂之美,这对画家的艺术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域性的人文背景对与艺术重要意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绘画的内在关系之后,发展中国画艺术的关键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自然之大无处不画。剪取一枝皆成妙境。对事物的选择性表达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实则是取舍之间的关系。

文艺在自身发展变化中有着自身规律可循,不可横加干涉。然而,文艺的规律可以去寻找和归纳总结,但近百年来中国画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的现象,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画家和画家群体的参考。当然讨论民族艺术存在地缘性的差异和民族性的分歧是研究民族艺术必须直面并且解答的重要问题。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艺术上呈现出诸多特点,最重要的是与自然交流。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的具体体现在恢弘的气象、天人合一的性灵书写、笔墨当随时代的三种特征。同样,这种特征也一直影响东北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辉.刘国辉创作随笔[M].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2] 姜澄清.中国绘画精神体系[M]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6.

[3]张公者.面对中国画[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4]卢沉.卢沉论水墨画[M].安徽美术出版社,1990.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 汉代帛画 墓室壁画 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 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 汉代石刻 中国美术简史 姓名:赵蓉 班级:美术学13-2班 学号:1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班级:建筑092 姓名:胡晔 学号:24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胡晔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累、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以及技法、理论等程工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特点和风格、气魄,区别于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所赞赏,能与西方没画相媲美,是另一座艺术高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一.中国画的分类: 简单的来讲就是两大类:工笔和写意 严格来说中国画的分类很复杂: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二. 中国画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画发展和演变分为六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代,那时已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绘画形成出现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了一定的品评标准。如南朝画家张僧繇提出“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的观念,他画人物吸收了天竺的晕染法,形成了“张家样”的风格特征。北周曹仲达的“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他吸收了印度笈多造佛的特点,有曹衣出水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曹家样”。这时人物画开始重气韵,注重人物的精神气质描写。以谢赫《画论》中的六法为主要的美学规范,超越形似追求传神的传统为后世绘画奠定了发展道路,这种追求神似和气韵的方法,就是中国画意象和写意的表现。 3.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他发展了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的简练生动。画家张萱和周昉的人物画刻画人物内心情绪栩栩如生,这些都奠定了写意表现的基础。 4. 蓬勃兴盛的二宋时期绘画

第一课 认识绘画艺术 教案-高一美术

课时教案 科目:美术授课时间:第 1-2 周星期一单元(章节)课题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 本节课题认识绘画艺术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预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实现教学预设和结果的有效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使学生参与、研究、讨论,感受作品的美与画家的艺术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让学生获得美术文化素质及个性潜能素质。 提炼的课题 本课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的延伸,学生能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时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方面,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理解与归纳,在实践与交流中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达到课标中对-----------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 务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教学反思: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讲述绘画是美术作品的一个门类,是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的艺术语言,绘画的分类。第二课时重点讲述绘画的题材和主题构成因素,讲清楚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所表达的深层次审美文化意蕴。

绘画色彩艺术特点-模板

绘画色彩艺术特点 所谓色彩,是人们的眼睛、大脑和生活经验对光的一种视觉效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对色彩有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借助个人的推理、想象、分析等,将大自然中常见的、丰富多彩的色彩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色彩理论,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实践。美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关注和应用开始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发现色彩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随后这种发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和绘画中。后来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至印象主义,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至于整个印象派就是一个研究色彩的画派,并且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巨大。到了当代,三位色彩大师塞尚、梵高和高更引起了色彩在20世纪的大变革,并且为现代绘画色彩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未来主义、达达艺术等现代绘画思潮和绘画流派,都是在他们三位的色彩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1世纪,人类社会有了全新的面貌,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艺术形式,色彩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当然绘画色彩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 一当代绘画色彩的特征呈现 1丰富多元———当代绘画色彩特征之一多元化实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代名词,或者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表现,所有事物的多元化,都是来源于经济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也是如此,这种文化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是这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具体到艺术上来说,艺术多元化是指艺术的观念、主张、形式、风格等组织结构多元共存,求同存异的一个局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面对视觉图像的发展态势,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有困惑,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绘画色彩的多元表现为继承和创新。首先是继承,西方绘画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老一辈的画家们在对西方绘画充分吸收和借鉴之后,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民族欣赏情趣的中国绘画色彩观,如靳尚谊、苏天赐、朱乃正、徐悲鸿等人,无论是写实主义色彩还是“苏派”色彩,都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相结合,呈现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艺术美感。后来的画家们接过前辈们的画笔,如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陈丹青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充分的展现,这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色彩的观念和表现。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了“建立中国油画自己的色彩观”,将色彩看作是中国绘画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试论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试论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发表时间:2019-01-11T15:27:59.92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上作者:梁淼[导读] 中国国画存在历史悠久,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截至目前,中国国画有着超高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尤其是经过不同时代的创新,中国国画逐渐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增添了意义。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中国国画存在历史悠久,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截至目前,中国国画有着超高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尤其是经过不同时代的创新,中国国画逐渐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增添了意义。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进行了剖析。【关键词】中国国画;绘画艺术;地位;价值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国画所存在的历史,同样是十分悠久的。从古至今,中国国画经过了不同时代的演变与创新,逐渐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丰富了中国国画内涵。由此可见,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有着一定的地位与价值。从促进中国国画发展角度而言,本文对“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1.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分析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接下来,笔者就个人理解,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情况下,进行阐述。 首先,丰富了世界艺术。中国国画意义丰富,作为世界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并且在全世界艺术名家中,具有着良好的口碑。就以毕加索而言,其对中国国画做出了超高的评价,并且在自身绘画生涯中,认真学习过中国画,曾模仿中国名画家齐白石上百幅画。现如今,中国画不断向全世界展示特色美,世界艺术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1]。其次,引领世界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世界艺术均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并且引领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名家的一致认可。中国传统艺术与世界各国艺术一起进步与发展,在发展中,引领世界艺术向前发展。中国艺术家早在公元5世纪之前,就认识到了艺术的本质,到了汉代,中国艺术家懂得利用书画表达个人情感与展示个人情怀,书画中尤为重视神的描写[2]。总而言之,世界艺术发展中,中国国画发挥出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价值分析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价值,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文化传承、文化价值以及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文化传承。中国书法在全世界具有着良好的声誉,中国国画与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部分。对中国发展史进行研究,可发现中国发展史与中国绘画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中国绘画史展示了中国发展史。因此,现如今,要想真正意义上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应该重视起中国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经过数千年发展的中国国画,截至目前,已经变为了浓缩的精华,具有着特殊的美,并且有着明显的区域特点。人们在赞赏中国国画时,由于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部分人对中国国画意义的理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国画的发展[3]。因此,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西方文化的侵入,作为中华好儿女,有必要注重中华文化的合理传承,并且需要不断诠释中国国画的特点,并赋予相应的时代特色。其次,文化价值。中国国画有着超高的艺术价值,具体体现在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满足人们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的实际需求。伴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中国国画特点不断丰富,尤其是中国国画创作中的线条、笔画的应用,文人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在展现景色之美、物之美以及人之美的基础上那个,表达了文人的个人情操。现如今,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纷纷转向追求精神生活。中国国画已经深入广大群众内心,并且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图1·国画绘画作品

绘画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绘画艺术的特点》。我主要 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把枯燥的理论讲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低位 2、让学生对所讲内容确实的感受体验,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区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 教材,备课本,范画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黑板上有两个词:美术、绘画。 美术是不是就等于绘画呢?说说你的理由? (美术是一个大概念,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画,也有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人们为什么会将美术和绘画联系得如此紧密呢?这反映了绘画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大家都知道,美术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建筑和工艺美术,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绘画艺术有什么特点,怎样去欣赏、分析一幅画。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提问:我将会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 学生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像,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2、绘画的分类: 绘画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分出很多种类。 绘画的种类:(1)工具材料、技法 中国画、油画、版画(根据板材分: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根据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水彩、水粉 (中国画:技法,工笔、写意。内容,山水、花鸟、人物) (2)描绘对象 人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 (3)形制与功能不同 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组画、单幅画 注:可以启发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让同学们回答是什么画种: 《梅竹双雀图》《永乐宫道教壁画》(说明一幅画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种类) 3、绘画艺术的特点:

对中国画的理解

传统的魅力与现代的冲击——浅谈对国画的理解 国画,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绘画。它是汉族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也叫宣画,即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也是灿烂的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艺术产物。古往今来出现了许多国画大师也留给我们大量精美的作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是国画这块瑰宝却始终如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为它痴迷。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不少年轻的艺术家们找到了国画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在这个进步的时代华丽的撞击在一起了。传统的国画表现形式以笔墨为主,讲究“骨法用笔”,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强调墨分五色,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在意境上,传统中国画,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尚写意。讲究气韵、追求意境。写形是为了传神。齐白石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似与不似之间”,讲究传神达意的方法,着重体现画面所传达的精神、意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儒家风范,温文尔雅却胸怀天下,古朴豪放却意义深刻。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现代国画艺术家,他们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绘画中对光影、虚实、体积构成的研究成果,创作出一批批精美的化作,如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等等都是为世人敬仰的画家。融合型的现代中国画,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和表现空间,在这一点上是有意义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来对传统和现代吹毛求疵的,作为一名学油画出身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于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使我不仅对西方油画也对咱们博大精深的国画艺术有深深的景仰,闲暇时也会翻开画册,提笔临摹。我今天写这些,主要的原因在于个别学生对于国画艺术的不正确理解,觉得国画很“古老”。当然这也不是在说所有的人,主要是前些日子在和学生交流时,我问他们以后想学什么专业,大家的回答大多数都是设计啊,油画啊之类的,而想学国画的寥寥无几,大家一提到国画不由自主的就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不禁在想:这是为什么呢?不管是传统的国画也好还是现代的国画也好,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文明历史的珍贵财富,时代在进步中国画也在进步,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流派体系,而是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大师的创新下出现一个又一个新的体系,而每一位大师都是在扎实的传统国画基础上另辟蹊径,开陈创新,给人们带来一副又一副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 国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厚重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我们不能为了接受新式的画法和教育就遗忘他。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的国粹。千百年来国画一直在不断发展,而其传统的艺术精髓仍一脉相承,永葆其强劲的生命与活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至今,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都悬挂着大幅国画。名家名作还作为国宝赠品在外交活动中起到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国画表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世界观。国画中的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表现出凌寒斗雪的铮铮傲骨;兰,表现出生于幽谷,不取媚于人的崇高美德;菊,表现了不畏寒霜,不怕艰苦的高尚情操;竹,象征着高风亮节的清雅风范,这些,正是中国人最崇尚的精神品格。国画的核心在于笔墨功夫。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说,国画必须以书法的笔墨功夫来表现作品的精神。中国的汉字,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变化,但不论哪个时代,何种字体,都可以超越时空,起到记录、保存和交流思想、文化的作用。然而,汉字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审美价值。汉字成为一种书法艺术,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国画必须运用中国书法的毛笔和墨汁,才能表现出笔墨的苍劲与骨力以及笔飞墨舞的潇洒神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绘画与美术其它门类的根本区别,是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结构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象,令观者感到物、象是立体的。并通过物象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等手法,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长于描绘是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 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如本课图版选印的《有鲑鱼块和柠檬的静物》中,可以感受到所画物象形体质感的逼真性。虽然随着不重形似的中国写意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兴起,精确的描绘已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商品广告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效果图仍然体现着绘画这一特点。 与再现性绘画相反,表现性绘画则是着眼于表现主观世界。不仅表现主观心态、思想哲理,还可以描绘幻想、梦境,如《错误的镜子》。有些表现性绘画排除描绘的技术性,但它必须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魅力,在于形式的独创性,手法的新颖性,造型给人视觉冲击的强烈和形式美感。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因素,形成各画种独特的艺术趣味和画家驾驭艺术语言的功力美感。中国写意画,是利用宣纸吸水的敏感性和洇晕墨色的艺术效果,讲究线条要有力透纸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变化和厚重感,笔墨构成气韵生动。油画,讲究色彩要有浑厚、凝重和丰富、和谐的美感。版画讲究“刀味”、“木味”等和印制的美感。水彩画讲究水、色彩和笔法形成的明快、清丽、水分丰润的艺术美。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构图是对绘画艺术语言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能否表达作者构思和给人以形式美感之所在。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应注意把握绘画构图的以下几方面:

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6,2012 General.No.130 2012年第6期 (总第130期) JournalofQiqiharJuniorTeachers’College 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绘画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时代的艺术特征,并融进时代的美术观念和表现意识,使形式更加多样性,画面不受空间、时间限制,重视剪裁和组合,讲究虚实关系,注重意境表达,以及线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更加适合当代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艺术家一方面要研究旧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接受新的东西,艺术要创新,要有时代感。时代是前进的,要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更要表达出这个时代的内心感触,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表明,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不断抗争与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文化结构。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中,把种种自然现象与文化现象加以比对而成为人类认识事物的习惯思维方式,同时也给艺术创造加以莫大想象空间。以“天人合一”为依据,生发出原始的图腾、文字等诸多符号,成为了华夏民族间情感表现与交流的语言工具,成为构建物质社会和精神社会的基本元素。“物我为一”的和谐观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审美取向上,“道乃万物生成的本原”。一切艺术主题、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然与“自然之道”相吻合。并借助于内心感触,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自然表达,赋予形象、语言以新的传达方式,达到“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实现与自然的沟通,获取心灵的慰藉。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各种绘画形式越来越强调个人体验和内在精神的意象表述,凭借一定的艺术形态去叙述内在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中国传统绘画受“道”、“儒”、“释”三种思想的影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天人合一,阴阳相合生万物,弥盖天地,古今传承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中国视觉思维的意象思维习惯。使这种中国式的意象视觉思维具有一种全息性、中权性和包容性。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似与不似之间”等,并融入很多生活理想、生活情趣,给人提供丰富联想和生活寄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远离了现实形式法则,而有了请求意向的思想和表现方法,强调主观心性的发挥。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在意境,意境高远已经是中国绘画的灵魂,是特殊的心、物关系的结合。宗炳提出“含道应物”,这就与原始的感情有了本质的区别。就会用哲学的、完整的、主观审美意识去理解和表现自然。自然景物要服从了创作者主观的审美意识。这就是用主观的“神”、“意”替代了原始自然之貌,之所谓“意主宰形”。中国传统绘画已经是心化的自然。想象力是其重要素质,它所描绘的世界,不仅与宇宙自然有关,更与内心感悟有关。人与 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张海龙 (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中国传统绘画与时代精神融合到一起,这 样的融合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但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与精 神,更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使中国绘画艺术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绘画;现代绘画艺术;传统水墨;写意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958(2012)06-0077-02 Chines e traditional painting to the modern painting art effects ZHANGHai-long (QigiharcitymassesMuseumofart,HeilongjiangQigihar161000,China) Abstract:Chinesetraditionalpaintingtothemodernpaintingarthasfar-reachinginfluence,the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andthespiritofthetimestogether,suchthatthefusionofpaintingarthasgreat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ofthemodernpaintingartdevel-opment,notonlyhastheChinesetraditionalpaintingtheoryandspirit,canpresentabrand-newappearance,makeChinatheartofpaint-ingthecontinuousprogressanddevelopment. Keywords:traditionalpainting;modernart;traditionalinkpaintingfreehandbrushwork; 收稿日期:2012-10-13 作者简介:张海龙(1971—— —),黑龙江省克山人,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77 ——

绘画艺术的特点(整理完)

高中第一册第五课绘画艺术的特点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的名字叫,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绘画艺术的特点》 首先我将对我说课的教材进行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课。通过本节课我将完成以下的教学。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难点是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 3、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及讨论法,运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本课内容安排为1课时来学习。 六、教学过程: (1)首先导入新课(5分钟)提问导入 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形式。通过课前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本节课的内容。 (1)下面我将讲授新课部分(30分钟) 1、我将直接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什么是绘画? 通过PPT展示绘画的概念。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提问:我将会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 学生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在平面上创造图象,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象,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

人教版《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案(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知道美术与社会生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密切关系。 B、拓展目标: 1、能分析东西文化异同与交流 2、培养积极的探究学习能力 C、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理解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的概念,种类;了解绘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体会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美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请同学根据它的空间性质、物质材料以及作品的类型特征,说说美术可划分为哪几大门类。 师:美术一般划分为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同学们都知道,在众多的美术门类中,绘画艺术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了。我想大家对绘画这门艺术的基础直知识早已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面对绘画作品,会欣赏、能理解、能评述。这些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靠的一节课、两节课的功夫,更主要的是要打好这方面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即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绘画艺术,理解绘画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认识绘画艺术》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绘画的起源: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这也是人们通常对美术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绘画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历程的早期。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一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绘画的第四课。本课教材分为古代的西方绘画、近代的西方绘画、现代的西方绘画三部分。古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近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介绍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方绘画的各种艺术特征。现代的西方绘画部分则介绍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各主要流派的绘画艺术概况。 学生分析:对于我校高中部二年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不困难,一方面因为他们都是美术特长生,长时间学习绘画技巧,对于美术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整个西方美术的脉络已经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的发展演变概况。了解西方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和常用艺术语言,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到现代的西方优秀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通过感受西方绘画的主要成就和优秀传统,欣赏和理解古代到现代的西方优秀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东西方绘画的差异,懂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及文化交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的发展演变概况 难点:对于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 导入:在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反复追问着绘画的理想、绘画的观察方法、绘画创作方法、绘画的技巧及语言、绘画的个性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于绘画该怎样认识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方向又在何处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对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的分析,进一步的理解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精神(一)

中国的绘画精神(一) 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艺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活动。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向人们展示它内在所包含的精神思想。中国的绘画从几千年前的工艺装饰纹样中孕育并发展起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寓意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情趣寄寓”和“以画写意”是中国绘画比较典型的借以表达画家思想的两种形式。 1、情趣寄寓 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而表现出来,是为情趣寄寓。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内在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性及它与物质世界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以物质为基础,又升华为一定的精神,因而最为贴近艺术的本质。综观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发展的方向,这个牵引力使得艺术发展的始终不偏不倚的朝着它的方向前进,而这个拥有巨大“魔力”的无形指挥便是“精神思想”。中国绘画艺术的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技法风格层出不穷,精神性也就自然非常的强。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学观和美术观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造型艺术的政教价值,唐代的张彦远指出美术具有教化的功用。总结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并且还对美术作品在教化方面的优长

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做了比较:“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或多或少也在说着艺术的精神性作用。 在情趣寄寓方面中国画精神性的最大体现就是用笔。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笔力是有书法奠定的一种美学要求。古代南朝齐的谢赫的>中的第二法“骨法用笔”就要求笔画的组织精练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对象,抒发作者的感受。中国画的用笔有很多要求,除了讲求笔力之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要求是气韵表现,丰富变化,与情趣寄寓。气韵是魏晋时代品评人物风气度韵的略称,是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向外展露,被引用来作为品画的标准。一笔下纸要有变化,还要顾盼生情,交映成趣,这便是用笔及用墨的情趣要求。情调是画家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趣味是指画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情趣。因此,用笔和用墨包含着浓厚的精神性和抒情性。中国画用笔的讲究是中国画技法的核心,也是中国画本质的一种基因。用笔是造型的基础,不仅要能正确精确的描绘对象,还要有对象自身的“骨气”(见注释1)。气韵和神采的意义相差无几,要求画家在创作前先要存想于心,即所谓“意在笔先”,下笔要能产生神采气韵,是“象应神全”,形象的准备和神采的完备,都要靠用笔。 2。以画写意 中国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体现在造型,用色,构图,题材等等许多方面。通过一定的画面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意境意义,来体

美术认识

对美术的认识《1》 美术这个词,是社会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普遍的一个词。但如何准确地理解它,却又是普遍不甚了然的。因此,本卷开篇,我们首先就来讲讲什么是美术。 美术这个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人们把美化生活的一切技艺都称之为美术,如美化生活用品生活环境、首饰服装,以及反映和表现生活诸种表象的技术,都称之为美术。总而言之,一切表现美的技术都是美术,这时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作为动词的“术”字,即美之术。后来,美术一词逐渐用来专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此时美术一词虽然从动词转变为名词,但和艺术一词还没有明确地区别开来。历史进入现代,美术一词逐渐从艺术一词中分离出来,逐渐固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的称谓,专指静态造型艺术,把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静态造型艺术统称为美术。这就是我们今天对于什么是美术的基本所指对象的界定。 造型艺术(美术)作为四大艺术形态之一,与语言艺术、音响艺术、表演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它既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和艺术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美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人工塑造的静态视觉艺术,它是美术家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塑造可视的平面和立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理想的艺术。 绘画本身的可塑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自由创造度,它既可以表现现实的空间世界,也可以表现超时空的想象世界,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对生活和理想的各种独特的情感和理解,团为绘画是可视的静态艺术,可以长期对画中具有美学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欣赏、玩味、体验,所以它是人们最容易接受而且最喜爱的一种艺术。 《2》 众所周知,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一开始就是就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需要而出现的。因此,美术可为人们学习生活、掌握经验提供一贯“窗口”,使人们认识许多真实、具体、广泛的生活图景和各方面的知识。具体地说它可以满足人们的认识需要。 例如,观赏我国古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可使人们通过画中所描绘以桥为中心的两岸的车船运输、商业贸易活动、以及城门内外的街道、店铺、车水马龙繁荣热闹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态。观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可使人们通过画中象征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精神境界。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来说。而青铜玉器、陕北剪纸或编织艺术等,就既是艺术活动,还是生产活动。还有当今电脑美术与现代工艺,又是另一种生活的经验、高科技的审美文化知识与技能活动。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人的心灵、美化生活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可升华人的感情,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 众所周知,美术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主要不是借助于理性的启示,而是着重是以“美”起真。我们就拿中学课本中的美术欣赏学习来,日观赏印度的佛教美术作品,其欣赏的过程就是神圣与净化的过程,又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称。这是因为宗教是人性的另一种表现的异化,是主观审美对客观对象的理想,在欣赏中,由于审美的介入,人的的本质得到了肯定与赞扬。人们是通过审美的欣赏活动,从感情的角度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国现代美学家们几乎都十分强调审美、艺术的独立性。王国维肯定地说,哲学和艺术是“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当世之用者”,“愿今后之哲学美术家,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因为我们在创作活动中,“不仅是单纯的美术技法,而是艺术情感的表

论绘画艺术审美特征

论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作者:马龙潜文章来源:山东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一 绘画以色彩、线条、形状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具体地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影。绘画艺术一方面偏重客观,偏重对于对象的客观再现;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表现,这两者使绘画更为个性化了。色彩、线条、形状往往既是展现个性化的客观对象的形式,又是个性化的艺术家主体表现的形式,它们都是线与面在二维空间中的展开,这与偏于客观的认识在空间中展开的本质有某种内在联系(正如声音在时间中流转与情感在时间中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样)。相对地说来,色彩长于认识,线条长于表情,这使绘画艺术既能个性化地、具体地透视客观对象的本质与必然,又能细致复杂地展示主体的主观意象与精神情感。 绘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之中,这使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别或形态,具有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相异于其它艺术类型的审美特征。绘画之在二维平面中建构的艺术传达手段,一方面决定了它以艺术家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为充分运用艺术材料(媒介)如色彩、线条、形状等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场所,因而在客观地反映对象方面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单就色彩而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深浅浓淡的极细微的差别,便可把主体方面的情绪——情感、精神——心理状态,与外界各种各样的事物接触时心中引起的特别兴趣,情感都渲染出来。同时,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生

活的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它可以容纳自然的天地造化,人工的精巧创造,也可容纳面目各异的人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能够描绘各色人物的容貌神态,而且能够表现人物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内在心灵冲突和情感色彩。绘画大大扩展了客观的主体性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范围,其题材的广阔性造成了其样式的多样性,除了人物肖像画外,风景画、静物画、人物情节画等也占有不小的比重。其艺术传达手段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也造成了其体裁的多样性,如绘画之分为油画、水彩、素描、中国画等等。浮雕、木刻可以说是从雕塑到绘画的过渡,是联系两种艺术形态的中介和桥梁。 绘画艺术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类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但此种展现并不在于单纯地摹拟人物和客观事物的外貌,它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情与活动等可视的因素,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同时也实现主体内在情感的传达与表现。绘画中艺术形象的建构与每一根线条、每一点色块的具体运用相联系,这使它最适于描绘生活的细节,使艺术家能够借用刻划生活中某一可视的瞬间,来概括事物发展过程中与之密切联系的前后阶段,从而使定型化了艺术形象在观赏者头脑中引导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联想,激发对动态过程前因后果的丰富奇丽的想象。如莱辛所说“作品不仅仅让人看一下,还要让人考虑,让人长期地反复观赏……;让想象自由活动才是最有意义和效果的,我们愈看下去,就愈能在里面想出更多的东西来。”(L 《拉奥孔》第三章)绘画在二维平面上去再现与反映生活,不但追求视觉上的逼真性、精确性,还力图借助视觉形象的描绘,表现人类主

《中国绘画艺术》教学设计

《中国绘画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国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各民族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形象、图形的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深邃而博大的精神文化内涵。学习了解中国绘画艺术,学会鉴赏中国绘画艺术作品,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升我们的审美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正是本着以上宗旨进行设计编排的。 本课的开篇导言部分,就中国绘画艺术的题材内容、形式种类、文化内涵、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而简练的概括,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材料,以线塑造形象的特点,以形写神的追求,空间的处理及布局,中国画的诗、书、画、印、装裱的综合性特点,等等。开篇导言虽篇幅短小,但它却是本课内容的精髓所在。它为下面各门类的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指出了具体的赏析要素及程序,因而这部分文字具有指导、规范和提纲挈领的作用。另外,这种编排方式也意在突出把握绘画艺术的形式审美特征,力求清晰而明确地概括出中国绘画的显著艺术风格及其审美特征,并以此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绘画鉴赏的方方面面应如何把握。冀学生理解掌握之后,能举一反三,自主独立学习、探究、感受、分析和鉴赏中国绘画艺术作品,切实提高学生对我国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材内容脉络比较清晰,教材遵循大纲的要求“要重点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美术佳作” 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现代绘画两个部分。在中国古代绘画部分,分为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和中国古代花鸟画三个题目分别展开叙述。中国现代绘画则分为现代中国画和油画两个题目。这种安排是一种较为常态的编排方式,但它符合中职公共艺术课的实际,为教和学双方提供了方便和可操作性。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个主要中国画门类中,精选了在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以点及面,组织教学内容。在各部分内容的权重上,侧重于人物画的介绍和分析。山水画则精选不同表现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并为学生所易于理解的作品,进行鉴赏学习。同样, 花鸟画也是撷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时代和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其目的也是使学生更宜于理解。 中国现代绘画部分,教材概要介绍了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成就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样,也将20世纪传入中国的油画、早期的“油画的中国化” 及1949年后的发展及成就做了清晰而简洁的描述。 本课教材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概括出中国几千年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审美特征。这一学习内容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 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为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进行绘画形式特征学习的同时,通过感受、分析、理解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审美特征和其所属的文化特征;然后,举一反三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独立分析、感受、理解同类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绘画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体会绘画形式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特别强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法,鼓励、启发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乐于表达感受。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与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理解其主要形式要素的特点。 ②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成就及其审美特征,并学会赏析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 ③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成就及其审美特征,并学会赏析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