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监测-鼠类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病媒监测-鼠类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病媒监测-鼠类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附件1

鼠类监测实施方案(草案)

1.监测生境的选择

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区县设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条件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城镇居民区生境应选择当地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较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

粘鼠板法作为夹(笼)夜法监测的替代方法,主要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室内的鼠密度监测。

路径法选择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等三种类型的生境,用于城镇居民区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

国家级监测点所在地市需至少2个区县参加监测工作,原则上须采用夹(笼)夜法,居民区室内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以使用粘鼠板法。

由于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也是灭鼠措施,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监测地点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范围,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

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的监测至少每两月(单月监测)监测一次,每监测月

中旬开展监测,两次监测的间隔不小于30天。路径法作为夹(笼)夜法替代,监测时间同上。各地也可以根据各地灭鼠工作需求开展。

3.监测方法

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和鼠笼(见附录1-1),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沿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性别等信息,逐只鼠类登记并顺序编号,每年监测地区内序号不得重复。鼠尸不完整而无法鉴定种类的,填入其它并在记录表中备注中注明。填写记录表见表1-1和汇总表见表1-3。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以使用粘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20cm。布放时将粘鼠板展开,靠墙或鼠类经常活动、栖息的场所布放,不需要诱饵。应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淋水和地面潮湿的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布放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不少于35户。捕获鼠类后,进行计数捕鼠数量和鉴定鼠种、并尽量记录性别等特征信息,无法鉴别性别请在备注中注明,(见表1-1,汇总表见表1-3)。

路径法:沿选择的线路如街道或铁路两侧、河湖两岸或公共绿地行走,仔细搜索并记录行走距离内发现鼠洞、活鼠、鼠尸、鼠粪、鼠道、鼠爪印、鼠咬痕等鼠迹的处数,填写记录表(见表1-2,汇总表见表1-3)。合计检查单位20个以上,总调查路径2000米以上。

4.统计与计算

(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100)

有效夹(笼)总数(捕鼠总数(只)

捕获率(%)?=

有效夹(笼)数=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 无效夹(笼)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完整鼠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100有效粘鼠板数(块)

捕鼠总数(只)

捕获率(%)?=

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有效板数=布放粘鼠板总数-无效粘鼠板数,无效粘鼠板指丢失或水淋和尘土污染导致失效的粘鼠板。

(3)路径指数法鼠密度以每千米发现的鼠迹数量,及路径指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检查距离(千米)鼠迹数(处)路径指数=

5.监测时的个人防护

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监测鼠密度时,容易和鼠类密切接触。为防治感染各种鼠传病原体,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监测人员应该按免疫程序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收放鼠夹和鉴定鼠种时应戴手套和可防止气溶胶吸入

的口罩。农田鼠类监测应穿防蚤袜并喷洒驱避剂。鉴定鼠类标本前需要将所有标本在密闭容器中用乙醚或氯仿进行麻醉熏蒸10分钟左右,防止鼠类体表各种寄生虫逃逸并叮咬。鼠尸体消毒液消毒后深埋或焚烧。接触鼠尸物品经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

6.附表及附录

表1-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笼粘鼠板法)

表1-2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表1-3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附录1-1 鼠夹和鼠笼规格要求

表1-1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笼/粘鼠板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诱饵:

调查地点: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调查生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其他:

室内布夹(笼/粘鼠板)总数:;室内有效夹(笼/粘鼠板)数:

室外布夹(笼)总数:;室外有效夹(笼)数:

注:每个生境填写1张表格。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1-2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年月日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1-3 省/市/县年月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专业资料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切实做好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巩固我市成为省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先进城区的成果,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和有关病媒生物防制国家标准,制订本方案。 一、病媒生物防制目标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将病媒生物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以内,预防病媒生物对人群造成危害的影响,将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水平,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及评价方法 按照全爱卫发(1997)第5号《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和全爱卫办发(1997)第28号《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结合日常监测,进行定期考核。 (一)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灭蚊标准 1.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数不超过1只。 (三)灭蝇标准 1.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四)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三、病媒生物防制策略 病媒生物防制必须坚持以环境治理为重点,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法规防制等综合防制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是城市病媒生物有效防制的基础和关键,应当结合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统一进行。包括合理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站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实行密闭转运,封闭社区垃圾通道,食品和餐饮业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建设,密封排水沟、下水道、电线电缆等市政管线沟井,疏通河道、排水

病媒生物监测记录簿表格

表 1-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夜法 / 粘鼠板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诱饵: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街道(乡) 调查生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其他: 室布夹(粘鼠板)总数:;室有效夹(粘鼠板)数: 室外布夹总数:;室外有效夹数: 捕鼠数:;鼠密度:% 注:每个生境填写1表格。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2.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监测时间:年月日 监测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年月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填表人:审核人:

表2-1. 成蚊(CO2)诱蚊灯法监测记录表 诱蚊灯法□ 监测方法:诱蚊灯法□ CO 2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乡镇(街道)气温:℃,风速: m/s,天气:晴□多云□阴□ 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养殖场□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人:_____ __ ___ 审核人:__________

表2-2. 双层叠帐法监测记录表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气温:℃,最高℃,最低℃,相对湿度:%,风速: m/s 天气:晴□阴□雨□ * 请填环境类型序号:1.居民区;2.公园/竹林;3.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4.其他。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2-3.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记录表 注:a水体类型:每种水体类型填写一条记录;b幼蚊种类存在情况:对应的部分请打“√”,伊蚊请按C要求填写; C 请填写伊蚊种类序号:1. 白纹伊蚊; 2. 埃及伊蚊。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校为认真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学校建立以XX校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长XX校长为副组长的安全小组,形成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还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宋莎老师,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

传染病工作实施实施方案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城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你想知道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吧!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一一、高度重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长期任务,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乙肝、手足口病、出血热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已成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一)艾滋病防控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五扩大六加强”等政策,重点推行艾滋病防控“三个全覆盖”措施,即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覆盖我辖区学校。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关怀覆盖全体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免费安全套覆盖宾馆可留宿场所。设立县医院为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 (二)结核病防控县医院为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结核病诊断、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方案的确定。我院负责患者发现、转诊、督导、随访、服药管理、追踪;并将肺结核筛查纳入学校和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建立高中阶段新生入学学

生查验筛查(结核菌试验)证明制度。 (三)狂犬病防控县医院、蔡家坡医院为定点狂犬病医院,提高犬伤人员72小时内及时处置能力,积极宣传倡导养犬户主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从源头上减少狂犬病发生。 (四)手足口病防控我辖区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场所,加强 宣传教育,同时,落实5岁以下儿童家庭逐户宣传制度,下发“全民齐动员积极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单,推行“84化”规范消毒流程,改善环境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院为手足口病治疗定点医院,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五)乙肝防控加强助产机构管理,强化乙肝母婴阻断,重点做好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24小时内和后续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通过各种体检筛查出的成人乙肝病毒易感者、职业暴露人群和高危人群按照“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原则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六)出血热防控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结合防控策略。我院做好病媒消杀投入,健全长效病媒生物消杀机制,为群众提供干净卫生的就医环境,同时做好病例上报及流行病调查。 三、落实工作责任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 China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Vectors Surveillance—Insecticide Resistance 通过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使我们了解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掌握抗药性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选择、使用有效杀虫剂;通过抗药性治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保护杀虫剂的有效性,提高病媒生物的防控效果。 1.监测病媒生物种类 蚊虫(当地优势蚊种或重要媒介蚊种至少一种,一旦选定,就持续监测)、家蝇和德国小蠊。 2.监测生境 每个监测县(区),选择辖区内不同方位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生境采集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移入实验室饲养,进行抗药性测定。不同年度间抗药性监测试虫采集点应相对固定。 3.监测频率和时间 每类病媒生物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抗药性监测。各类试虫应在其活动高峰期采集。 4.待测杀虫剂 选择当地防控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的常用杀虫剂不少于3种。监测必须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统一标定的杀虫剂原药。 5.监测方法 (1)蚊虫抗药性测定 用WHO推荐使用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参考GB/T26347-2010)分别测定 。成蚊用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幼虫测定3龄末至4龄初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 50 断剂量测定其24h死亡率。 1)蚊虫的采集和饲养 在当地有代表性的区域(如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或者某一个特定区域),根据蚊虫的吸血活动、栖息和孳生环境采集蚊虫。按表8-1中列出的项目,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经纬度、采集数量和虫态等信息。试虫采集后,根据蚊虫的孳生习性、成蚊或4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鉴定种类,进行常规饲养。

传染病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

传染病实施方案活动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络。 2、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

,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会,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适量增减衣物,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要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买、不吃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自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通过学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告诉大家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6、构筑防病屏障(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

-医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 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 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 器、毛巾、桌椅、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 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病媒生物监测开展情况

病媒生物性疾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病、黄热病、东方马脑炎、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按照鹤岗市病媒防治工作总体要求及《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围绕“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结合我中心实际,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了2013年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防灭结合的科学防制原则,较好地完成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开展常见重要病媒生物的监测,为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方法,参照《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制定《银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在全县统一方法、统一调查工具、专人、定点、定时进行调查监测工作。坚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汇总,每月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的评估分析,保证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资料的完整性。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认真组织监测,详实记录监测数据,掌握全市重要病媒生物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我县病媒生物防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蚊虫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按照萝北县蚊虫活动规律,监测时间5-10月份,分别设立了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等五类调查点,按照要求每月监测2次,采用诱蚊灯,每处放置一个日落后20min开始,连续诱集12小时。2012年调查捕获蚊虫514

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43只/h。2013年调查捕获蚊虫563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565只/h。 2014年5-7月份调查捕获蚊虫364只,蚊密度半年平均为2.022只/h。 (2)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按照萝北县蝇类活动规律,蝇类密度监测时间5-10月份,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蝇笼43个,捕获蝇虫75只,年平均蝇密度1.74只/笼〃天。2013年布蝇笼40个,捕获蝇虫62只,年平均蝇密度1.55只/笼〃天。2014年5-7月份布蝇笼20个,捕获蝇虫29只,平均蝇密度1.45只/笼〃天。 (3)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蟑螂密度监测为全年监测,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粘蟑纸72个,捕获蟑螂351只,年平均密度4.875只/张〃夜。2013年布粘蟑纸74个,捕获蟑螂326只,年平均密度4.41只/张〃夜。2014年1-7月份布粘蟑纸42个,捕获蟑螂188只,平均密度4.476只/张〃夜。 (4)鼠类监测鼠密度全年监测,采用夹夜法,选择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三类场所,每月监测一次,2012年布放鼠铗7200只,有效铗数7175只,捕鼠247只,年平均鼠密度3.44%。2013年布放鼠铗7400只,有效铗数7351只,捕鼠308只,年平均鼠密度4.19%。2014年上半年布放鼠铗4200只,有效铗数4180只,捕鼠294只,年平均鼠密度7.03%。

模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一项 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我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有效和及时、全面地反应我市病媒生物密度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方案提 供依据,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二)、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三)、为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生境的选择 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县(区),城镇选择居民区、公园,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场、酿造厂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实际情况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城镇居民区应选择居住卫生环境相对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由于夹(笼)夜法也是灭鼠措施,在一定实际内,降低监测点的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方位,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月做统计单位,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少于30天。 3.监测方法采用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择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X6.5CM),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 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 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使用粘 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X20cm 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 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不少于35户。 4.计算:(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夹(笼)总数(只)有效夹(笼)=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无效夹(笼)是指 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 完整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计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 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粘鼠板鼠(板)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传染病实施方案

传染病实施方案 传染病防治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防病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发病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当前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传染病实施方案一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但同时春季也是麻疹、流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又是群体感染的多发区。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保障师生健康,维护学校稳定,我校从细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学校春季传染病发病“防火墙”,使学生免受春季流行传染病的侵害。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娄底二中2017年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肖雪文 副组长:宋培湘肖建威周志高曾梅中 组员:谭旺平危泽南王东新谭尚军谢龙章吴仲华 朱春华肖玉华王威周述文曾丽霞 下设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肖建威 成员:危泽南王东新谭尚军谭旺平周述文曾丽霞 各年级政教员 疫情信息报告人:肖建威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协调好学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收集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制定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师生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晨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6、加强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

汉中经济开发区鑫源中学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 一、目的 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垃圾池、食堂设监测点。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特殊行业各类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4.鼠密度统计 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

×100%;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 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 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教师宿舍楼、水房附近。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二次,两次的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 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4.成蚊密度统计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三) 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食堂。 2.监测时间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器、毛巾、桌椅、

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2017年1月 xx医院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自查报告

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自查报告 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除害防病、造福人民为出发点,以强化防害设施和集中消杀为着力点,以巩固提升国家级卫生县城成果为落脚点,经过常抓不懈和全镇人民的共同防制,我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效显著,有效的控制和阻断了多种病媒生物疾病传播,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巩固了创卫成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自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夯实工作基础 病媒生物防制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卫生县城检查验收的一项硬指标。我镇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委及镇直、学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市政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镇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定下发《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二、全镇动员,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全民动员,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一是对城乡居民对房前屋后、室内外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二是按照卫生县城标准,对镇区临时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粮库、

食品加工行业、特殊行业的门店等进行清扫整治,完善防鼠、防蚊蝇设施,并免费为相关单位发放了对应防制药物;三是按照区域划分,落实责任,对城乡结合部、公共地段,永店路、永常路等路段沿线两侧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共清理治理路段70多公里;四是积极开展化学防制集中消杀活动,努力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到卫生县城标准以内。据不完全统计,城区清理垃圾2千多吨,改造疏通沟渠、下水道80多处,铲除杂草44.6万平方米,使城区的孳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从源头上杜绝了有害生物的孳生与繁殖。 (二)、科学化监测,实现高效防制。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国家级卫生县城巩固提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补充监测设备,充实监测团队,并多次派业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班,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在全镇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监测点监测人员按照《石庙镇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范操作,每月月底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及时上报镇办公室,按时完成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全镇病媒生物现状。 (三)、专业化运作,实现科学防制。结组织多个部

传染病实施方案

传染病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传染病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传染病实施方案一 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但同时春季也是麻疹、流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又是群体感染的多发区。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保障师生健康,维护学校稳定,我校从细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学校春季传染病发病“防火墙”,使学生免受春季流行传染病的侵害。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会,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适量增减衣物,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要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买、不吃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自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通过学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告诉大家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附件5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蚊、蝇、鼠等至少各选一种监测方法,重点在居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监测,监测点首选重灾区,每个区、县(县级市)至少按方位设2~4个有代表性的灾民安置点进行监测。 一、蚊虫密度监测 (一)成蚊密度监测 1、诱蚊灯法 将诱蚊灯悬挂于帐篷、临时住所等室外,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米,挂灯位置要远离二氧化碳源(厨房、火堆等)环境,避开强光源,周边5米内没有大的遮挡物,两个诱蚊灯之间相隔至少200米。于日落时开灯,次日日出时,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 蚊虫密度指数=诱蚊灯捕获蚊虫总数/灯数(单位:只/ 灯·夜) 2、人工小时法 每个灾民安置点选4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定点定人,日落后1小时,用电动捕蚊器,室内分别捕蚊15分钟,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可以用电蚊拍代替电动吸蚊器。 蚊虫密度指数=捕蚊数目总和 (单位:只/人工·小时) 3、人诱停落法 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

(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侧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停落指数=捕获雌蚊数/(人数×30min)×60min/h[单位:只(人·小时)] (二)蚊幼密度监测 1、布雷图指数 随机抽样调查5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布雷图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2、幼虫勺捕法 沿着大中型水体(河、湖、池塘、室内积水和建筑工地积水)岸边,每隔5米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计数其中蚊幼(蛹)的数量,计算幼虫密度。该方法用于洪涝灾害后的蚊幼密度调查。 幼虫密度(只/勺)=采集蚊幼(蛹)总数/总勺数。 二、蝇类密度监测 (一)粘蝇条(纸)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10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以12平方米左右为一个房间计算),分别悬挂3

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

2017年崇文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校为认真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学校建立以龙家雪校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长廖赤军校长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还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宋莎老师,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

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