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海渔歌》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东海渔歌》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东海渔歌》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

《东海渔歌》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该首作品是由马圣龙、顾冠仁尝试以传统的浙江锣鼓乐为素材,于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表现的是渔民在大海中和风浪搏斗捕鱼和丰收的情景,生活气息极浓。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东海渔歌》由张燕创作,创作后的古筝曲呈现出另一番艺术感染力。

全文研究对象为古筝独奏曲《东海渔歌》,本篇论文将从四个方面做主要阐述:一、张燕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二、《东海渔歌》的音乐特点分析。三、《东海渔歌》的演奏技术分析。四、《东海渔歌》的历史地位与审美价值。

本篇论文是以现有的音响资料和文献为理论研究基础,再加上自己练习的切身感受,尽量从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这首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无论从音乐学角度还是从演奏角度都力争做到能够全面、详尽的论述。使人们能够对《东海渔歌》以及作曲家张燕有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

【关键词】古筝东海渔歌张燕音乐特点演奏技巧

Abstract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is listed as one of China's top ten Chinese zither a violin。The first work is made up of Ma Shenglong, Gu Guanren try to traditional drums for material, zhejiang in 1959 of a folk music ensemble。Music is fishermen to fight with wind and waves in the sea fishing and the harvest scene, is extremely thick life breath. According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same name ensemble GuZhengQu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written by zhang yan, creation after GuZhengQu presents another artistic appeal。

The full text research object for the guzheng solo《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this paper will do mainly elaborated from four aspects: a, zhang yan's life and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 Second,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Three,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playing technical analysis. Four,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 history status and aesthetic valu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audio data and literature for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basis, combined with his practice of personal feelings, as far as possible from the more level, multi-angle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piece of work, no m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ology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can strive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detailed in this paper. Make people to be able to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 as well as a composer Zhang Yanyou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Guzheng ;The east China sea fisherman's song;Zhang yan music 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 skills

目录

前言 (1)

1.张燕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

1.1张燕的生平 (2)

1.2《东海渔歌》的创作背景 (3)

2.《东海渔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4)

2.1澎湃的引子 (4)

2.2优美的行板 (4)

2.3激荡的快板 (4)

2.4激情的尾声 (5)

3.《东海渔歌》的演奏技术分析 (5)

3.1主要技巧的应用 (5)

3.1.1摇指 (5)

3.1.2琶音 (7)

3.1.3刮奏 (8)

3.1.4和音 (10)

3.1.4滑音 (11)

3.2各段落演奏情绪的把握 (11)

4.《东海渔歌》的历史地位与审美价值 (13)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前言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一篇中在描绘秦地乐舞时曾有这样的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1古筝距今已有近三千年悠久的历史,它发源于遥远的先秦,兴盛于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它从过去的轻柔慢弹,到现代古筝艺术的迅速发展,筝曲《东海渔歌》就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现代筝曲作品,它被称为是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

《东海渔歌》由张燕女士创作,她的音乐时而圆转如珠,时而轻灵明快,时而凝练沉重,时而华丽豪放,时而热情激烈,慷慨激昂,时而温柔暖心,细腻精致;有时感觉她是一位隐士,没有世俗的熏染。她的音乐典雅自然,雍容有度,每一首曲子都像一位大家闺秀,她弹奏的每一个音,都非常清晰,一点不含糊,从她的音乐能看出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是一个为音乐而生的人,虽然与我们阴阳两隔,但能听懂她的音乐,她的心声。她的丈夫同为古筝演奏家的刘启超先生形容听她演奏古筝是一种享受,强奏时音质颗粒饱满,音色浑圆,具有阳刚之气,弱奏时每个音都有穿透之功,击石之力,仿佛“余音绕梁”一般。这首作品创作于1975年,作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岁月的这条长河中,《东海渔歌》这首古筝曲仍然经久不衰,没有被大家给遗忘,所以她的音乐是值得本人去学习与研究的。

对于古筝曲《东海渔歌》做过研究的人员并不多,所以笔者选择此方向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本人研究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传承经典文化,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演奏这首筝曲,并能让大家认识到张燕的这首古筝作品的价值所在。

1王蔚,2011:《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第1页。

1.张燕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1.1张燕的生平

张燕(1945—1996),女,江苏无锡人,是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东方歌舞剧团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美国太平洋古筝乐团创始人兼团长,中国台北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古筝教授,中国台北文化大学国乐科古筝教授。1996年8月13日上午9时在旧金山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51岁。

她自幼对于音乐就特别的喜爱,并且在艺术方面的天赋极为突出。小时候,隔壁邻居家每次在弹奏钢琴时,她总是听的如痴如醉,而且还在自己制作的“土钢琴”(指在纸板上用粉笔画出琴键)上经常弹奏出自己的心声,能快速的听辨出汽车喇叭声的绝对音高。21950年,张燕就读于上海四川北路第一小学。1956年,张燕11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主修钢琴专业,1959年,14岁的张燕以优异的成绩直升入上海音乐学院高中部,后学校响应周恩来总理“要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号召,将张燕等一批同学转入民族器乐系,师从王巽之先生主修古筝,1963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上海音乐学院大学部,总共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17年,这期间,她又跟随外聘的郭鹰老师系统学习潮州筝乐。

1971年,张燕被借调到上海歌剧院民族乐队工作。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上海音乐学院的五届毕业生连同附中同学共计六百多人,全部属于待分配。1972年8月,学校分配工作开始,上海歌剧院多次与校方交涉,希望张燕分配到上海歌剧院,不被允许,张燕被分配到山东省歌舞团工作。山东省歌舞团有两个乐队,西洋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队。张燕在西洋管弦乐队里弹奏竖琴,在民族管弦乐队里担任古筝独奏,并经常代表团里参加一些大型活动。

1972年和刘起超一起创作了《浏阳河》、《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值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先生到上海访问,张燕为其演奏了《浏阳河》,这是此首筝曲的第一次面世。这首作品,在当时社会上,音乐院校里的古筝曲教材里,还没有类似借用竖琴技巧的筝曲,而当时张燕已把竖琴当作副课学了两年了。她向竖琴专业的谢哲芝学姐学习,把从竖琴里学到的技法用在古筝上,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巧,这是她首次借用西方技术于古筝上。1974年,山东省调

1.参听中国古筝网人物访谈栏目第46期《回忆张燕》。

演活动开始,张燕以《东海渔歌》一曲自创独奏曲代表省歌舞团参加调演,被选为参加1975年的全国调演节目。1975年,中国唱片社委派资深录音师徐涛先生在山东电台录制了《浏阳河》、《草原英雄小姐妹》、《东海渔歌》等张燕的个人作品。1976年,中国歌舞团组团出国访问,向山东借调张燕,在这次出国访问中,除参与合奏外,张燕担纲独奏,演奏了她自已的曲目《浏阳河》、《东海渔歌》等作品。经过不断努力学习,挖掘创造,加上自己的天赋,在她的有生之年,让古筝走出国门,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古筝,知道中国音乐的魅力。

1.2《东海渔歌》的创作背景

《东海渔歌》这首曲子它是取材于浙江渔民生活所创作的,它是我国具有开创性交响化的名族管弦乐器,表现的是渔民在大海中和风浪搏斗捕鱼和丰收的这样一个情景,非常的有生活气息。

五十年代年两位青年作曲家马圣龙、顾冠仁尝试以传统的浙江锣鼓乐写作一首交响曲般的中乐曲,1959年,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东海渔歌》,作曲者以“丝竹锣鼓乐”的民间配器形式写作本曲,一方面以丝竹(管弦)乐为主导,另一方面则以地道的浙江成套锣鼓乐为基础,遂使本曲带上锣鼓吹打乐的特点。其成为具开创性的一曲“交响化”的名族管弦音乐。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旋律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

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东海渔歌》由张燕创作,此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中国十大古筝名曲: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第四首《林冲夜奔》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第八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第九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第十首《东海渔歌》是由张燕创作的,作

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东海渔歌》,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传统民族乐曲。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筝乐佳作,乐曲表现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描绘的大海波涛,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主题,从不同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2.《东海渔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东海渔歌》以写实的创作手法,利用古筝自身的乐器特点,运用独特的演奏技巧,形象地勾勒出辽阔的东海,波涛滚滚,汹涌澎湃,渔民们劳作一天,满载而归,放声高歌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全曲共分为四个场景,描绘了“黎明时的海洋”、东海渔民“出海捕鱼”、“战胜风浪”、“胜利归航”的情景,乐曲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各有标题。

《东海渔歌》的“速度布局”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散版——慢板——快板——慢板”,此布局结构使音乐此起彼伏,有似“感心动耳”,“回肠荡气”的韵味。

2.1澎湃的引子

引子为乐曲伊始,以连续流畅的上下行历音伴奏具有号召性的音调作为引子,呈现出大海波涛澎湃的气势。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出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

2.2优美的行板

右手运用了大量的长摇指法,奏出多以四度音进行构成的开阔自由、抒情优美而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左手则先用琶音与按滑来润饰歌唱性的主题,使之更具有韵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现烘托音乐,将渔歌伴着海浪传向远方的场面真切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右手长摇乐段之后是根据主题派生出的欢快跳跃性的乐段(右手小撮与左手伴奏),与长摇时的抒情性形成对比曲调,此乐段经多次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演奏的形式再现,右手则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给人以颠簸激荡的感觉,行板这段音乐表现了渔民们欢快出海的一系列情景。

2.3激荡的快板

快板部分采用了号子形式的音调,右手时而弹奏单音,时而弹奏和音,左手则作伴奏,表现一领众和、团结一致的劳动场面。快板以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

2.4激情的尾声

尾声部分是乐曲主题旋律的再现,音乐特点富于激情而音域宽广。随着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3.《东海渔歌》的演奏技术分析

此曲是著名古筝演奏家张燕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乐曲取材于渔民的劳动生活,以东海之滨的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的,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结构庞大,既有抒情性、歌唱性的乐段,又具有激情热烈的乐段。

《东海渔歌》这首乐曲的引子由大量的上下行刮奏构成,左手刮奏加上右手的摇指和双摇来表现波涛滚滚的东海,优美的行板是由左手的琶音和摇指共同来完成,愉悦的小快板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跳跃感和整体旋律的连贯,尾声是主题的再现,再现和主题音乐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再现主题音乐的感觉要比前面更积极充分饱满一些,然后随着主题音乐一遍一遍的重复,音乐慢慢的渐弱并消退。

3.1主要技巧的应用

3.1.1摇指

古筝作为中华名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由于它属于弹拨乐器,没有长音,因此,摇指在旋律中起到长音的作用,并成为作品中的一大亮点。50-60年代摇指的发展是以长摇、短摇的变化为最大特征,在这个时段中的长摇是以浙江筝派的摇指为基础,进一步演变发展而来。王巽之和陆修棠先生于1962年创作的筝曲《林冲夜奔》,将大段主题音乐在低声部中展开,打破了低声部多为伴奏音型的常规,运用长摇技法随旋律的进行变化多样。这

首筝曲中大量运用了长摇,使乐曲更加连贯,表现了林冲最后突破重重险阻,充满信心地奔向梁山的决心。而大量运用长摇的技法在传统古筝的演奏中是极其少见的。长摇的大量运用对作品的完善和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70年代,这一时期摇指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创新,在长摇的基础上了,演变出了"扫摇"、"二指摇"等等。二指摇它的创新始于1974年创作的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在这首乐曲中,二指摇的音色主要用来表现草原小姐妹活泼开朗的性格。

《东海渔歌》创作于1975年,在这首作品中,引子一开始处便使用了上述的勾长摇和二指摇,运用大量的勾长摇和二指摇来表现波涛汹涌的大海,画面感好像突然就映入了眼帘,仿佛带入听众进入到了海边的场景。

谱例1:

在快板部分具有号召性地乐段处的第三小节,它的演奏技巧是由摇一弦变成摇多弦,它分为两种弹法,一种是全部由大指来完成,第三小节给凸显出来,由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的勾摇和第三小节的,另一种弹法就是由摇一旋一指变成摇多旋多指,因为是摇指,所以它是悬腕去摇的,演奏者在弹奏时可以把整个手指给甩开,然后所有的摇指都可以摇起来,从音响上来说,可能第二种弹法比第一种更有气势一些,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根据自己手指的熟练程度和运用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谱例2:

摇指是由大指连续劈托形成的长音,是以拇指或食指作细密的左右摇动来演奏,因此要求每个音都均匀连贯,并且具备相对统一的速度。而二指摇是由大指食指组合的。其具体方法是: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

3.1.2琶音

琶音是分解和旋的一种特殊变体。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在弹琶音时,整个手臂进行缓慢的宽阔的旋转动作,把中心从一个音移向另一个音。因此,琶音经常是从肩部进行弹奏,即回转动作和手指的技巧知识提供最低限度的补充。

弹奏时需注意:要使每个指甲的平面触弦,每个音要交代的干脆清楚,音色连贯,手指力度要均匀(如演奏曲子时则需要根据曲子的要求突出主旋律音),在双手演奏琶音时左右手均向中间靠拢一些,双手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保持双手音色的一致性。

古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练习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此曲作品中是为左手单手演奏,弹奏指序为名、中、食、大、中、食、大、这四个手指头的连续交替动作。

谱例3:

3.1.3刮奏

刮奏是指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不同类型的刮奏在具体运用方面也是颇有讲究的(古筝刮奏的具体运用讲解)。刮奏也称“历音”。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连接性刮奏,必须做到“连”,要最大程度地使其与前后音相连。这又涉及到刮奏的时值问题。

谱例4:

上谱例为《东海渔歌》的连续性刮奏。应按照谱面刻定的时值来安排刮奏的长度和音阶走行的频率,务求充实、饱满,前后戮连,才能够达到连接性刮奏的目的。

而装饰性刮奏则重在“装饰”二字,必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要做到短小灵动,突出一个“趣”字,因此装饰性刮奏的音阶行走频率一般较快,要刮得轻盈流畅而不死板。为了增加装饰性刮奏的“趣意”,它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三十二分音符或者更短的倚音,只做主音发生前的起势存在。

谱例5:

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前面提到连接性刮奏与装饰性刮奏并存的问题,但是,“并存”并不等同于“兼容”,这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刮奏类型,不可混

为一谈,不能因为两者间的相似而把它们统归为同一类型。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装饰性刮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但其往往更强调与后一音的豁合度而不着重与前一音相连。二者相较,装饰性刮奏比连接性刮奏来得更为灵活和多变,所以乐曲中常存在“作为连接性刮奏使用的装饰性刮奏”。而连接性刮奏是绝不允许与前后脱开的。

内容性刮奏是刮奏运用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它要表现的景象和情绪千变万化,完全在于演奏者如何表达。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刮奏在不同的乐曲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又有不同的灵性,在不同的听者耳中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谱例6:

内容性刮奏的高深之处就在于演奏者须与听者形成共鸣,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弹奏与听众脑海中浮现的内容统一起来,老话常用“对牛弹琴”来形容听者麻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演奏者不能很好地传达信息而与听者脱节所造成的呢?所以,把握内容性刮奏最关键的在于“感受”,没有感觉的音乐是死音乐,没有感觉的刮奏要来何用?内容性刮奏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橡皮泥,你想要捏什么,捏得像不像、好不好看全靠自己把握。

总结:演奏刮奏时,必须有“1+1>2”的效果,无论是几个音阶回环的大刮奏或是两三个音的花指,都要能准确地表达意境,表现情绪,否则刮奏便成了可有可无,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无用之物。

3.1.4和音

在音乐中,两个音同时发音,成为和音。和音是筝演奏艺术的一个特色,从传统筝曲到现代筝曲都离不开和音的运用,在筝曲中,广泛运用着和音,这是筝演奏艺术的一个特色。例如,筝曲中,常常在旋律音的下方配一个低八度音,从而构成八度和音。这种八度和音被广泛使用着,它使旋律不仅在音量上感觉似有加强,而且在音响上也增强了深厚感,尤其在高音区更为明显。除了使用八度和音外,还常使用五度和音(在旋律下方的纯五度配置一个音)、四度和音(在旋律的下方的大三度或小三度配置一个音)等。另外,还常常在八度内附加一个音的音型。

谱例7:

谱例8:

弹奏时上述和音时,应该注意,几个音要同时发出,中指与食指微曲,大指申直,指间之间相对贴弦成拱形,关节弯曲指尖相对,击弦要迅速,注意弹得时候据琴弦不要太远,大概半厘米到一厘米的距离,千万不可远距离的去抓。

单手或双手演奏和弦较为方便,但受五声音阶定弦的限制,演奏和弦也有一定的局限。在筝上可以用单手或双手演奏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七和弦等。

3.1.5滑音

中华名族在音乐中最讲究的便是韵,而筝中的韵就是滑音,由于古筝是由21根弦组成的弹拨乐器,其在弹奏中常用滑音来增加其中的韵味。滑音的作用在增加音乐的色彩,使之生动地表达乐曲的内容,让乐曲更富于歌唱性。不同流派风格的筝使用着不同技法的各种滑音。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等等。

谱例9:

谱例10:

从谱例9和10可以看出,谱例中应用了上滑音、下滑音、按滑音和连续滑音四种奏滑音,滑音最要紧的是必须用按得恰当,要注意乐曲的整体风格特点、乐曲的内容和感情的需要。

3.2各段落演奏情绪的把握

《东海渔歌》这首乐曲的引子由大量的上下行刮奏构成,伊始由左手的刮奏加上右手的摇指和双摇共同配合来展开,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双摇,双摇又称二指摇,二指摇可以由大拇指和食指来完成,也可以由大拇指和中指来弹奏,此处可以根据演奏者自身的力度来选择,演奏者弹奏这一段引子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带有饱满的情感,也就是左手的刮奏要相当充分,刮奏伴随着的是摇指,右手的摇指弹奏时要注意,应该尽量用整个手腕的力量把音给甩出来,弹出来的音色颗粒性才会更足,如果不这样来摇的话,力度是不够的,颗粒性也会更差。

引子这段的情绪要注意,这个摇指和刮奏是慢慢渐强的,演奏时要从较弱的力度进入并保持,再逐渐加强,情绪上要表现出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仿佛铺面而来,形象地勾勒出东海辽阔且波涛滚滚的情景,表达出黎明时的海

洋,在一系列激烈地刮奏过后,又需要慢慢地渐弱下来,直到最弱,仿佛海潮又慢慢地退了回去,减弱后的刮奏收在大撮上。

行板部分进入优美的主题,这段音乐表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时欢快的情绪等一系列的情景,主题部分是由左手的琶音和右手的摇指共同来完成,左手是两个八度的琶音,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感觉是这个琶音变长了,左手用琶音与按滑音来赋予主题的歌唱性,使之听起来韵味更足,而不能听起来是分开的两句,也就是说,例如:“2”“5”“6”“2”“5”“6”“2”等一串琶音要连起来,不能因为接过来的这个指换线而变成单独的两段,这个慢练可以练更加的流畅,注意中间换指的时候紧接上就行,右手则采用了一系列的长摇指法,在此处演奏者在情绪上需要奏出优美抒情、自由开阔而又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这一段的摇指应该注意中间换弦的时候不要有痕迹,但是,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自然的换句来换弦,然后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现来烘托出音乐,将渔歌伴着海浪传向远方的场面真切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下面是旋律的重复,然后加一个下行的刮奏,这里情绪上注意只要在音乐的感觉上和在充分的记忆点上更积极一些就可以了。

紧接着下来一段是小快板,它是根据主题旋律派生出的欢快跳跃性的乐段(右手小撮与左手伴奏),与之前长摇时的抒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段基本上是以两个小节一个单位,这段小快板慢弹还比较好弹,快弹比较难弹,但是无论小快板的速度有多快,演奏者弹奏时在情绪上一定要注意音乐自身旋律线条的走向,本人在弹奏这一段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在演奏只是注意到音乐跳跃的这一面,忘了其实它也是一个旋律,左手也是这个情况,要根据它的旋律的走向来进行伴奏,重音突出在下例两小节的第一拍,两小节的第二拍都为弱拍,然后配合起来就会特别的动听。

谱例9:

此乐段经多次的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演奏的形式再现,右手则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这里情绪上要注意给人的感觉是颠簸激荡似的,此段左手为主旋律,右手作为一个颠簸荡漾的背景,右手情绪上的把握一定要注意轻巧,把左手的旋律给凸显出来。

下面是号召性的一段,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

尾声部分是满怀激情的,中间有一段是双手交替琶音,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双手的连接要自然,不能听的出是两只手在弹,要听的出是一个琶音就行,然后进入主题的再现,这段主题再现和前段主题比较像,但是音乐的感觉应该比前面要更积极一点,而且音乐表现力上要更加充分一些,最后随着主题一遍一遍的重复,音乐慢慢的消退,慢慢的渐弱,而且有一个渐慢的过程,感觉音乐越来越远,直至它如一缕烟般消散。

4.《东海渔歌》的历史地位与审美价值

《东海渔歌》是由民乐合奏曲改编而成的古筝独奏曲,张燕在改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古筝双手弹奏的技能,使得乐曲体现出另一番艺术感染力,并且增强和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这首曲子的主旋律非常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中国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周星驰先生在他2004年拍摄的电影《功夫》中,两次采用了《东海渔歌》的部分旋律作为该片的主要配乐。同时,东海渔歌还是我国东海海域地区渔民所传唱的渔歌总称。

从近现代来看,各类乐器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情况出现,比如,从湖南民歌移植的古筝曲《浏阳河》、吴祖强、刘德海两位先生的琵琶协奏曲移植的古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何占豪先生根据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古筝曲《茉莉芬芳》,古筝曲移植的《狂酒》以及对外国作品如《霍拉舞曲》《土耳其进行曲》的移植等。

乐器之间相互学习进而创作出的诸多作品,让古筝这门弹拨乐器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了解,进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舞台。另一方面,从古筝自身的主体出发,《东海渔歌》是改编而来的作品,作者张燕在移植、创作时必然会考虑这首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改编的价值,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挥与展示古筝这门弹拨乐器的优点和特色,技术上的转换、衔接起来是否具

有可行性,在审美价值上是否能够提高层次等等,而不是将之前作品全部的生搬硬套。作曲家都得经过这么多的深思熟虑后,改编创作而成的古筝作品无论是从美学的层面还是从技术的层面来说都是对古筝这门弹拨乐器发展补充与完善。

结论

1959年,由马圣龙、顾冠仁的民乐合奏曲《东海渔歌》是尝试以传统的浙江锣鼓乐为素材所创作的。张燕于1975年根据民乐合奏曲改编成同名古筝曲《东海渔歌》,作品以写实的创作手法,利用古筝自身的乐器特点,运用独特的演奏技巧,创作后的古筝曲呈现另一番艺术感染力,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筝乐佳作,表现了渔民在大海中和风浪搏斗捕鱼和丰收的情景,乐曲描绘了大海的波涛,刻画了劳动的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主题,它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的热情,是一曲传统的民俗乐曲,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也为中国传统乐器和曲目的传承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东海渔歌》的创作背景、筝曲演奏、情感表达等,总结前人的观点阐述,可以让后人更加了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明白中国传统乐曲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世界地位的代表性。同时,我们不仅仅只着眼于《东海渔歌》这一首传统乐曲,更重要的是要将中国筝曲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晓飞,1962:评民族管弦乐曲《东海渔歌》,人民音乐,第18-19页。

[2]王强华,2016:《东海渔歌》,电影文学,第1-16页。

[3]徐波,1992:《东海渔歌语言的韵律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第91页。

[4]朱依群,2012:《宁波东海渔歌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宁波大学学报,第21卷第一期,第81-85页。

[5]盛霞,2005:《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铜陵学院学报第1期,第20页。

[6]焦力,2006:《论古筝滑音》音乐探索,第59-64页。

[7]王建民,2000:《旋律力的研究》,《人民音乐》第2期,第39页。

[8]王震亚,《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第87页。

[9]陈满欣,2011:《浅谈古筝演奏中气的运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第119-121页。

[10]李民雄,1990:《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00页。

[11]吴厚元,2000:《民族音乐创作中的新探索》,《人民音乐》第4期,第87页。

[12]袁静芳,1987:《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9页。

[13]高雁,2007:《论二十世纪中后期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和创新》第3期,第20页。

[14]高英,2014:论筝曲《春到湘江》的音乐特点简析与演奏分析,宿州学院学报第3期,第70-74页。

[15]张珊,2002:《张珊教古筝》湖南文艺出版社,第67页。

[16]姜淼、王冬婉,2006:《中国古筝名曲演奏注释》文化艺术出版社,第24页。

[17]张志羽,2003:《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第47页。

[18]李西安,2003:《对音乐传统传承、变异与创新的再认识》,《人民音乐》第12期,第20页。

[19]Victor Wang,《Chinese zither players make world music and danc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p37.

[20]Marry Bai,《hear the Chinese Zither,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CITS.,p59.

[21]SHEILA MELVIN,《An Ancient Chinese Instrument Is Making a Comeback》New York Times.,p46.

致谢

刚步入大学总感觉时间过的很慢,可转眼间,我现在已经大四了,回顾以往我跟随邱老师学习的时光,期间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回忆起来总是感觉那么的美好。邱老师不仅教会了我许多专业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在社会上不能没有信仰,首先、做人得善良、厚道,其次、才是自己的能力。邱老师不仅是我的专业老师,同时也是我的班主任,老师除了在专业上对我严格要求,同时在其它方面也对我特别关心。记得,我们班有个同学晚上10点多生病了,老师开车送这位同学去南昌市第一附属医院看病,并在生病期间一直安抚这位同学的情绪,其实,我知道老师也很累了,但老师一直在医院陪同这位同学打完点滴直到半夜3点多才回到学校,然后老师才放心,开车回家。真心感谢邱瑶瑶老师大学四年来对我的教诲,如果没有老师对我的付出,我就不会成长的这么快,更没有现在的我。同时作为班主任的邱老师,对13音乐1班的同学们也尽全力付出了她的汗水。

另外,还要感谢大学期间的所有任课老师们,大学四年来老师们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的为我们付出,老师们教授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并让我更加的自信……这些都是我人生历程中宝贵的财富。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好朋友、室友和全班同学们,大学四年以来,大家相处融洽,互相帮助,因为有了你们我的大学才会显得更加精彩。感恩!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流行音乐演唱的情感表达分析

8 图书档案与影视文体 音乐是一种带有旋律与节奏的语言,不同的音律能够表达出演唱者不同的情绪。流行音乐凭借着通俗易懂的特性被广泛的传唱,而流行音乐的演唱也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被群众所认知。 一、流行音乐演唱中情感把握的重要性(一)三要素间的辩证关系 巧、音色与情感表达,若想充分的保证音乐的艺术性与可鉴赏性,则三者缺一不可,且三者的配比必须恰到好处,若过于重视其中任何一方,都将导致配比失重,达不到音乐的和谐之美。比如,过于重视演唱技巧,将使歌曲缺乏情感,使人感觉枯燥乏味,有时甚至扭曲了歌曲的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从而形成听众听觉上的误差。情感表达是音乐的灵魂,一旦演唱过程失去情感表达,则显得空洞、华而不实,因此必须重视三者间的配比关系,以实现曲调和谐[1]。 (二)演唱中声音表达的重要性 好的声音是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演唱过程中,喜怒哀乐等情绪均需要演唱者利用声音来表达,这就需要演唱者具备优秀唱功的同时,还能够合理掌控情绪,并通过观察了解不同情绪间声调的变化来控制演唱技巧。例如,演唱者通过尖锐的高分贝声音来描摹现实生活中的绝望、激动等情绪,不同的情感表达还能够展现出不同曲目的风格,例如流行音乐中的HIPHOP,在节奏韵律上的变化较快,因此演唱者采用说唱的方式通过词语的内涵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整体上给人一种狂躁、兴奋的感觉。由此可见,情感的表达对于音乐自身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演唱过程中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协调流行音乐演唱与情感表达关系的技巧(一)练好基本功 演唱的基本功包括对肺活量的锻炼以及对气息的掌握,大的肺活量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加灵活的调节音调,而气息的合理运作可以帮助演唱者适当的控制节奏,使演唱过程张弛有度,情感的表达更加到位,例如,在演唱李佳薇的《煎熬》时,高音的部分较多,演唱者一旦掌握不好气息,很可能导致破音、演唱效果不佳等,因此在唱高音部分时,演唱者需要调节气息,气沉丹田,收紧下巴,帮助颈部肌肉松弛,从而使气息成为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 (二)理解歌曲 融入歌曲 想要表达好音乐传递出的能量,就需要对歌曲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对歌曲旋律、歌词、歌曲产生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了解,实现与歌曲的交流。歌曲打动人的点并不仅仅在于其悠扬的旋律,还包括了演唱者丰富的情感表达,当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与音乐相融合时,会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幻象,从而能够真正的打动听者的心。 流行音乐之所以得此名称,是因为其音乐元素、创作手法等能够很好的反应时代主题。因此演唱者想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义,就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进行解读,走进作者营造出的意境,通过亲身经历,实现对感情的表达。此外,音乐的创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同于绘画,画完了就代表作品完成了,它是一个长期项目,需要编曲人、作词人、以及演唱者等共同来完成,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 摘要: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多变,可延伸性广,对于风格立意的标准高,发展呈现泛化趋势。流行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情感表达上富有弹性,曲风可随意融合变化,演唱者可在演唱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情感的表达是不可缺失的,只有将情感与演唱相融合,才能真正的展现出歌曲的魅力。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流行音乐中的情感表达,从唱法上寻求突破与创新,研究如何在演唱过程中寻求情感突破。 关键词:流行音乐;情感表达;演唱 间与精力,在演唱阶段,歌者需要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唱,才能准确的掌握歌曲的情感。 例如,周杰伦的一首《听爸爸的话》,单看歌名会以为是表达父爱的歌曲,但看过歌词后才发现其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演唱者一旦没有事前研究,很容易导致情绪跑偏,从而使歌曲的音律充满诡异。 (三)结合肢体语言 实现情感升华 歌曲是具有鉴赏性的艺术品,当人们观赏时,很自然的会深究其情感价值,一个好的艺术品,能够使艺术与技术达到平衡,从而使自身的价值最大化。演唱者想要创造绝佳的歌曲,就需要在最初的创作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通过对思想进行升华,来使音乐充满鲜明的个人色彩。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引起听者的注意,一个眼神、一次招手都能很好的实现对音乐良好的表达,从而产生强大的磁场,引起听者的共鸣。现代流行音乐多结合舞蹈动作,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利用肢体语言完成对音乐的表达,使听者在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能够伴随着旋律摆动,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者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中。例如,在去年非常火的音乐舞蹈《PPAP》中,演唱者通过肢体动作完美的呈现了对音乐内容的诠释,音乐及肢体动作的个性化使该曲目瞬间风靡全球,充分的显示出了流行音乐的时效性特征。 因此,歌者在进行演唱时,应结合不同音乐的特质,配合以不同的肢体动作,从而实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诠释,形成个性化的演唱体系,促进对音乐思想表达的升华[2]。 (四)融合民族元素 实现通俗结合。流行唱法与其他唱法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笔者认为,将流行音乐的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将会形成新的曲目流派,对于情感的表达也将会是一次新的尝试,其实这种唱法在很多歌曲中都有体现,例如:《天路》、《九儿》等,就将流行元素与民族唱法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使歌曲中充满浓郁的藏族特色与地区特点,从中也体现出了歌手对于民族情怀的一种表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流行音乐应当有效的与民俗音乐结合起来,五十六个民族,将会产生五十六种精神上的碰撞,从而为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盛宴,在流行音乐成长的同时,实现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的演唱需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还需要演唱者能够结合时代要求,对歌曲的内容多加丰富,将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演唱者对于音乐情感的纵向延伸,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动人,更加有魅力。 参考文献: [1]袁思涵.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控制[J]. 当代音乐,2017,(05):59-60.[2]柏林. 情感控制在流行音乐演唱中的运用与技巧浅析[J]. 戏剧之家,2016,(18):99. 作者简介: 黑东阳(1996年—),男,回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石油学院艺术学院,学士,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流行音乐演唱的情感表达分析 黑东阳 (哈尔滨石油学院艺术学院)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思想感情解题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思想感情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曾少媚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明确考点 1.明确考什么 指导书79页,明确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赏析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2.明确怎么考 回顾广州市近五年中考古诗词题

可知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2 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评一评,给下列答案评分:

2016中考《饮酒(其五)》陶渊明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A: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思乡,壮志难酬的心情。(1分) B: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悠闲自得,热爱大自然。(2分) C: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之情。(2分) D: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悦、欣慰之情。(2分)E: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欣慰之情。 (3分) 据《2016年报》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 1、没有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或整体上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导致分析不够准确。 2、学生对诗人的生平了解过少且对诗句内容不理解。 3、对诗人的情感理解不正确或者套用一些常见的术语。 …… 三.检查前置作业:七――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内容分类(课内古诗词有29首,课外古诗词有60首,共89篇),根据给出的题材给诗歌分类。 四.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 3 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的表达,它在演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声乐演奏的核心,还是其重要的灵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声乐演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要高度重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奏中的真实性以及符合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深刻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不断加深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目前,我国声乐演唱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音乐事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相关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方式途径重要性要求 21世纪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人们会更多的享受听觉盛宴,而这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声乐演唱。可以想象,如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必要的情感,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时候的声乐演唱就会变得干瘪、毫无生气,这样的演唱又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呢?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就演唱者而言,它不仅是艺术的表演者,还是艺术的创作者。就声乐而言,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以及理解,但是,只要演唱者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情感,那么演唱者就会形成对声乐的正确认识,真正通过演唱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演奏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情感,只有这样,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才会更多的投入心思,由此可见音乐演奏中情感投入的重要地位。很久以前,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向人们展示了演唱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他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可见,在我国古代,声情并茂已然成为演唱者的追求,它指出演唱必须要以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歌曲的演唱。有人会问:在演唱中,到底是什么占据了主导作用呢?本文指出,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主导就是情,只有有了情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使得演唱生动、吸引人,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此外,情感还是声乐艺术的核心,而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情感,为此,演唱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要能够体会声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以及意境,这有利于使歌唱者的演唱更加具有魅力。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必须要符合感情的诉求 不同的演唱者在理解以及体会不同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味追求感情的一致性,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最初的活力。值得重视的是,人们的情感并不是杂乱的,相反的,受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的限制,人们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理智的支配。就声乐作品而言,它是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具体反映,演唱者要想科学、积极地将其演唱出来,就必须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社会意义以及听众的愿望,要能够从歌曲本身出发,不断引发听众与自身的共鸣。 (二)情感的表达必须真实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653169.html,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作者:张春芳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4期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之灵魂,而歌唱时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又是一项内心富有想象力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只注重演唱技巧而忽视作品的情感处理却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声乐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处理两个方面着重阐述作品情感处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作品;情感;情感处理声音;歌曲风格把握 一、声乐作品所含词曲作者的情感 (一)熟悉了解作品 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在“声音—作品—情感”的体系中,作品是声音和情感间的桥梁。当一个演唱者拿到作品时,首先必须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把词曲里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充分理解,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可能真正诠释作者通过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给听众以最好的艺术境界和情感共鸣。所以,唱好一首歌需要做以下前期的案头工作:第一,诵读歌词、熟悉词意。通过反复而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理解歌意,掌握歌曲咬字吐字的规律和法则,正确理解歌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含,培养对作品韵律和乐感。第二,分析和掌握歌词内容。要充分收集歌词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因素,充分体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第三,熟唱曲调、唱准音高、掌握音乐节奏,熟悉音乐节拍,感受蕴含其中的旋律感,还要注意歌曲中的变换,包括节拍的变换和调性的变换转调,符合词歌意境。第四,找准换气点、正确进行换气。换气混乱会影响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表现力,影响声音质量,无法体现歌曲的艺术意境和感情诉求。换气是简单的分句,更重要的是追求艺术表现,达到艺术效果。要根据歌词意思、旋律分句和感情表现需要,找准换气点和换气方法,掌握好换气速度。 (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首歌曲都是作者的情感追求,都有其时代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现象、特定历史、特定风貌。为达到演唱效果,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意境,演唱者就要准确而充分地表达出歌曲内涵,通过歌词去挖掘主题情感和思想,充分了解词、曲创作的背景和作者所追诉的情感。如古曲《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伯牙万分悲痛于钟子期,在其坟前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以至如今以“知音”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十面埋伏》的背景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该曲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而《祝酒歌》要通过旋律给人的感受是热情、奔放的,将抒情曲、舞蹈曲、进行曲为一体,达到普天同庆、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的灵魂是情感,缺乏情感的歌唱是没有生命的、苍白的。本文以歌曲演唱中情感的含义为切入点,围绕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具体的运用及具体的作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到演唱者在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涵义;歌曲演唱;作品分析;情感表达 很多人在学习美声中都只在乎音色技巧,而忽略了音乐的关键灵魂所在---情感;没有达到声音与情感的统一,这样的歌声是达不到音乐艺术要求的。声乐主要就是通过声音的形式来传递情感,情感是其最为基础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如果演唱者只是拥有一副好嗓音、咬字清晰并掌握一些艺术技巧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生动完美展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声乐艺术形式的更好创造。 一、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方面的因素、生理机能方面的因素以及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等等。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主要利用自身的一些表现进而塑造歌曲中的人物艺术形象。所以,必须首要做到要了解声乐中所要体现的形象,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才是生动鲜明的。 歌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现技巧的过程,并且注重的是技巧和情感两者间的结合。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情感与技巧两者紧密联系和影响,二者都是表现艺术的方式,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也正是演唱者所最终追求的目的。保证发声准确,再加以情感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这一样才能够真正表现歌曲的灵魂。 在声乐表演之中,将情感和演唱两者结合起来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将声乐与情感两者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表演才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才更加能够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二、情感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 (一)作者的情感 根据声乐演唱中的声音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看出演唱者是否对该艺术有所把握。首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跟作者的情感,声乐艺术要展现自身作为艺术的生命,就必须在艺术表达中融入情感,声乐艺术的精神体现,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歌唱中情感融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要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要做到声音和情感的相互融合,在演唱的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充分表达。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表达,声乐史用人声演奏的音乐,所以感情的表达最为直接。最直接的表演最自由且最易感染人的。 (二)歌唱者的情感 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歌唱的方式是通过嗓音进行歌唱,也就是利用发声力度、音色以及唱词等多个因素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中情感信息的变化。而另外一种歌唱的方式在传递感情信息时,利用的是演唱者的表情和动作。第一种歌唱的方式首先需要歌唱者对歌曲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然后再通过自身心理活动将其化作自身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从而刻画歌曲中人物的情感。第二种歌唱的方式演唱者通过自身唱歌的艺术动态形式将已内化的歌曲情感进行生动地表达。 (三)观众的情感――引起的共鸣 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否能够带动观众的思维涉及多个方面,唱歌考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心理上的调控,在歌唱中投入感情,这样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能够让观众也萌发一样的情愫。 唱歌,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歌曲的内涵和灵魂唱进观众的心里。没有真挚情感的歌声也不可能达到与听众的心理共鸣。总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注意声音技巧和歌

情感类语句翻译

1. 要么忍,要么残忍 Either bear or be brutal like a bear. 2. 誓言只是一时的失言。 Oath is just a temporary a slip of the tongue。 3. 既宅又腐,前途未卜。 Being indoor and corrupt makes our future uncertain. 4. 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In the beginning, we don not know each other; in the end, we can not recognize each other. 5. 等待你的关心,等到我关上了心。 I wait for your heart until I close my heart. 6. 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My heart is open for moon, but it shines on canals. 7.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Life has no rehearsal; every day is a live show. 8. 帅有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 It is no use being handsome! It will be eaten by a sudden death in the end. 9. 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We may be able to forget the old thing, but we should put it away. 10. 世界上难以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One can not help himself falling in love as he can not help himself to touch his nose with his own mouth. 11.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Even an immature try is better than a dead plan. 12. 这个年头找到真爱的机率和被雷劈的机率差不多。 The percentage is so slim to find the true love. 13. 魅力的代表人物:康师傅。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泡它。 The most popular man is Face Book (the name of somebody) because there

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表演艺术,它能够最深刻、最准确、最生动的反映人的感情。中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声乐艺术不仅能使人精神上得到宣泄,同时它可以完善心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歌唱不仅包括对声音的训练,也包括对情感的训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忽视了情感,单单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那么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观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歌曲情感的真实与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是歌唱者对生活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只有歌唱者牢牢把握住歌曲的内在情感,才能赋予歌曲以生命,才能点燃观众的激情,震撼观众的心。情感体验越深刻、丰富,把握歌曲越准确,演唱越真挚,感染力越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的详尽,用了多少表情 术语,都没有办法完全记录出音乐内在的微妙变化,更没办法记下蕴 含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要使乐谱中潜藏的生动乐思得到发掘、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歌唱者的再创造。瓦乐特曾经说过:“演奏(唱)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的传达该作

品”。因此,怎样分析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把握歌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然后确定演唱情绪、歌声音色、形体表演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特定背景下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词与谱,借助音乐和文字,对歌曲仔细品味、细致琢磨,了解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及歌曲的音调风格等。尽一切可能去熟悉和体验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审美特征、思想追求等。并把自己置身于那个特定环境和场景中。只有对歌曲情感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音乐作品 的情感内涵,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同样,歌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深切感受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出苦闷凄婉、茫茫而无处求的心态,才能感受到那种压抑、无处报国的苦闷心境。声乐不只是演唱技术,而更多的是歌唱文化。对歌曲的理解也不要仅局限于歌词表面上,应该深入到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里去。 2、体察品味音乐的律动,钱仁康教授在谈到音乐怎样表现人的情感问题时说“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人的情感变化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强与弱、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的两极分化。其中强与弱的变化体现为力度的要素,激动与平静的变化体现为速度

唯美爱情英文句子带翻译

唯美爱情英文句子带翻译 下面为大家带来唯美爱情英文句子带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唯美爱情英文句子带翻译1:1) Love is not geting but giving.爱是付出,不是占有。 2) A heart the loves is alwasys young.有爱的心的永远年轻。 3) If you love the life you live,you will live a life of love.如果你爱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会充满爱。 4)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around.爱让世界转动。 5) Love cures people both the ones who give it and the ones who receive it.爱能医人奉献者和接受者皆然。 6) Where there is great love. there are great miracles.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奇迹。 7) Ive dicided to stick to love.Hates is too great a burden to bear.我决定要不断的给予爱,恨是不能承受的负担。 8) The love we give away is the only love we keep.我们付出的爱是我们唯一长久拥有的爱。 9) I just wish someday and somehow,We can be back together, Together well stay, Always and forever.我只希望有那么一天,不管怎样;我们能重新在一起;相依相伴,直到永远!10) A joyful hear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a heart burning with love.内心只要有爱在燃烧,就不然有快乐。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精品)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

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

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 歌曲是情感的艺术。情感表现的真实感和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摇撼观众的心旌,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在歌唱中,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情感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是歌唱者对生活中的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情感体验越深刻、越丰富,演唱就越真挚,感染力就越强烈。 透过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 歌曲是乐谱和文字的结合,它终究是词曲作家想象中的歌曲留下的唯一的直接依据。只有在对歌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准确深入地感觉和领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歌曲的情感内涵。 通过积累、吸收,尽快与歌曲相融合: 与上述活动同步,歌唱者通过自己的联想、记忆,极大限度地调动起过去积累的情感体验,并参照和吸收他人的情感经验,按照歌曲指明的方向和范围,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选择、加工、提炼,使之迅速转化,迅速与歌曲所体现的音乐的情感相补充。 歌唱者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以后,必须对歌曲进行更高层次的研习,也就是切实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风格特征和总体精神,并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准确、细致的艺术处理。这样通过演唱才可能使歌曲充满生气,重新激活起来。对歌唱者来说,歌曲的音符已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属于词曲作家,而同时也属于歌唱者的鲜活的生命。 歌曲以旋律表现情感: 歌曲表现情感。正因为如此,歌唱者面对的是已经蕴含音乐情感的歌曲,而且必须以它为基础进行情感体验的转化。一般说来,歌唱者总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旋律向上,情绪高涨;力度加强,情绪昂奋;音调向下,情绪低沉;力度微弱,感情悲伤;旋律回绕曲折,又与委婉、优美的情调相似;音调如泣如诉,恰似呜咽般的断断续续等。这感性的直接体验,是感情体验的一种基本形式。 情感合拍,美感顿生: 歌曲中的感情是真挚而感人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得好:“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那么,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

岳新生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岳新生 灵璧一中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作曲家于学友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本音调素材改编而来,经过再创作的《小白菜》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得到音乐院校师生的喜爱,经常有歌者选择此曲在国内专业的比赛及音乐会中演唱。本文比较了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首歌的演唱。 关键词:创作歌曲,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一、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于学友的创作歌曲《小白菜》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其艺术特色与风格有类似之处,作为艺术性更强的创作歌曲,又体现了其特有的内涵与特色。 1、传统民歌《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河北民歌《小白菜》源于传统的民间童歌 , 描述了一个农村贫苦孤儿在亲生母亲去世后,遭继母虐待和摧残, 而深切想念逝去亲娘的悲惨故事,民歌《小白菜》共有七段歌词 , 完整叙述了幼女失去亲娘后的遭遇和思念亲娘的痛苦,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中国旧社会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苦难生活,成为一首苦难的“时代悲歌”,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结构简单、音调适中、音域不宽 , 音乐流畅、朗朗上口是河北乃至全国民间歌曲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广泛流传。河北民歌的演唱特色十分突出,在曲式上是单乐段四句体结构,单纯规整 , 曲调简朴流畅 , 旋法以下行级进为主,表现了音乐的曲折性和自然性。民歌《小白菜》采用六声音阶徵调式,由 5/4、4/4 混合拍子构成,整首歌曲的节奏型采用前短后长的形式,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持续两拍,曲调平易流畅,每句的旋律趋势依次下行 , 每一个乐句也都是由高而低的叹息式下行音调,演唱起来易于表现如泣如诉、委婉凄惨的情绪。在语言中加入了衬词 ,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突出了地方风味。 2、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创作歌曲《小白菜》中的农村幼女受人凌辱、悲痛伤心的形象更加戏剧化,歌曲开始的八小节前奏 , 运用了柱式和弦、双手八度、双手震音等伴奏音型 , 通过“渐强”的力度烘托出小白菜悲惨的命运,从而为演唱者的情绪表达奠定了重要基础。全曲依然采用了一系列下行的叹息式旋律,烘托出了十分悲凉的情感氛围。整首歌曲以强拍开始,旋律的起伏比较大,力度对比非常的大。创作歌曲《小白菜》

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

收稿日期:2001-08-29 作者简介:郝 军(197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312X (2002)04-0076-03 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 郝 军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文中对广告的定义和特点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并在翻译中从广告的立意、出发 点、文字处理和广告风格方面对在文中再现情感传递进行讨论。关 键 词:广告翻译;情感传递;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Advertisi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 2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 2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 ,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 根据这一定义,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function ),诱使读者在获得信息后作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Vocative function ),以及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的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和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由此可见,广告活动不仅是向读者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使之在情感共鸣的前提下认可并购买商品。能否进行情感传递是一则广告成败的关键。 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在广告的跨文化交流中,广告翻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翻译由于广告的自身特点而与文学翻译相差甚远。“广告文字翻译‘忠实’的尺度不应是意义对等,而应是功能对等。”除此之外,广告翻译要象广告原文那样,同样具备情感传递功能。正如著名翻译家尤金.A.奈达所说:“Translating means communicating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extent to which receptor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translated text.”所以在广告翻译中,应该突出“以情传意”的原则,译出原文中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广告译文的构思过程中,针对广告原文,突出译文的情感传递应是广告翻译处理手法上的一条重要原则。 1 广告译文构思的立足点必须基于读者,而不是企业本身 例如下面这则广告: “The service ,to your stand ,when you are usual to have it all...The sea ,from your room...The city ,at your feet.The garden ,in your mist.” (An advertisement of Hotel Bayview ) 短短两行,竟有五个“您”(you ),典型的“Y ou Attitude ”。读者看到广告之后,就会体会到这家 旅馆对顾客的尊重程度,亲切和满意之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译者应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政治观点,个人喜好等文化因素的差异。“投其所好”是对目标语族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的正面出击策略,可称为“文化迎合法”。 文化因素中的第二条策略是“避之所忌”,可称为“文化避让法”。这是指两种文化冲突的情况。外国人在中国遭遇文化冲突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法国塞诺菲集团中国分公司在成都推出“鸦片牌”男用香水事件。此名牌的发明者圣罗兰试图用鸦片的诱惑力,使中国的男人使用鸦片牌香水上瘾。但是,圣罗兰先生并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国人对“鸦片”二字的感觉并不是诱人,而是痛恨。结果,此品牌香水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后来被成都工商局裁定为违反中国的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 第4卷第4期 2002年10月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enyang Electric Power Institute Vol 14,No 14Oct.,2002

浅谈流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处理方法

浅谈流行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处理方法 摘要:歌手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非常地重要,因为歌曲的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与生命。歌手对歌曲情感的正确处理和分析,不仅仅是决定歌曲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更是能否真正诠释出歌曲的内涵决定因素。本文针对流行性歌曲的情感处理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当代流行歌曲的情感处理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字:流行音乐;情感处理;策略 法国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曲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曲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在唱歌时,演唱者并不只是在演唱歌曲,而更多的是在和听者进行情感和心灵的沟通,而沟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感情流露是否得当,如果在歌唱中,演唱者不能正确地对歌曲的情感进行处理,那么歌曲将要表达的情感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演唱也自然是失败的。所以,演唱者在对歌曲进行演唱时,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处理就变得非常地重要。 一、理解歌曲是情感表达的前提 一首流行歌曲是在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歌曲进行初次演唱的割手而言,歌唱好一首歌曲就需要仔细地地去体会创作者在写这首歌时的动机和时代背景。然后才可以在唱的过程中体会到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歌曲想要表达情感的方式已产生了多种,而且,一首歌曲也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来表达情感。虽然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完成,但是如果演唱者在没有完全理解歌曲想要流露的情感,就一定不能将歌曲的实际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其实,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流行歌曲反映出来的是一定时期的精神风貌,例如在周杰伦所演唱的流行歌曲中,尤其是中国风的流行歌曲,都很好地表现出了周杰伦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情怀。音乐上的创作和塑像、油画等艺术作品是不相同的。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只要创作者完成艺术作品,就可以将其摆设供大家欣赏和参观;而歌曲在创作者完成以后,还需要去找寻能够驾驭它的演唱者,如果歌曲没有人能够很好地演唱,那么歌曲的存在就

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

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 南通市陈桥中学卫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思想情感抒发的常见类型。 2.初步掌握赏析古诗词思想情感的解题技巧。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 (一)前置性学习 1.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长亭、南浦、酒、孤舟、孤舟(孤帆)、月、杨花等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鸿雁、双鲤、捣衣、风雨、夕阳、秋月等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夕阳、落日)等。 (4)山水田园类意象(或表达对自然风景的喜爱,或表达对田园闲适生活的憧憬)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5)边塞类意象(或表达羁旅漂泊的孤寂、伤感,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对边塞雄奇风光的赞美) 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 2.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及相关感情: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 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立功报国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十月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 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决心。 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

岳新生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2015年度宿州 市中学音乐学 科教育教学论 文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岳新生 灵璧一中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作曲家于学友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本音调素材改编而来,经过再创作的《小白菜》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得到音乐院校师生的喜爱,经常有歌者选择此曲在国内专业的比赛及音乐会中演唱。本文比较了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首歌的演唱。 关键词:创作歌曲,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一、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于学友的创作歌曲《小白菜》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其艺术特色与风格有类似之处,作为艺术性更强的创作歌曲,又体现了其特有的内涵与特色。 1、传统民歌《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河北民歌《小白菜》源于传统的民间童歌 , 描述了一个农村贫苦孤儿在亲生母亲去世后,遭继母虐待和摧残, 而深切想念逝去亲娘的悲惨故事,民歌《小白菜》共有七段歌词 , 完整叙述了幼女失去亲娘后的遭遇和思念亲娘的痛苦,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中国旧社会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苦难生活,成为一首苦难的“时代悲歌”,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结构简单、音调适中、音域不宽 , 音乐流畅、朗朗上口是河北乃至全国民间歌曲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广泛流传。河北民歌的演唱特色十分突出,在曲式上是单乐段四句体结构,单纯规整 , 曲调简朴流畅 , 旋法以下行级进为主,表现了音乐的曲折性和自然性。民歌《小白菜》采用六声音阶徵调式,由 5/4、4/4 混合拍子构成,整首歌曲的节奏型采用前短后长的形式,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持续两拍,曲调平易流畅,每句的旋律趋势依次下行 , 每一个乐句也都是由高而低的叹息式下行音调,演唱起来易于表现如泣如诉、委婉凄惨的情绪。在语言中加入了衬词 ,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突出了地方风味。 2、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创作歌曲《小白菜》中的农村幼女受人凌辱、悲痛伤心的形象更加戏剧化,歌曲开始的八小节前奏 , 运用了柱式和弦、双手八度、双手震音等伴奏音型 , 通过“渐强”的力度烘托出小白菜悲惨的命运,从而为演唱者的情绪表达奠定了重要基础。全曲依然采用了一系列下行的叹息式旋律,烘托出了十分悲凉的情感氛围。整首歌曲以强拍开始,旋律的起伏比较大,力度对比非常的大。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一首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首歌曲以连续四个“亲娘啊 , 亲娘啊……”爆发式的哭腔开始,进入耳熟能详的传统河北民歌《小白菜》的主题部分,以下几个乐段都是这首民歌的变奏。整首歌曲旋律是以“5332-”为主导动机,中间的四个乐段可以看作是“启、承、转、合”的结构。曲式结构及调性变化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